刺法灸法课

合集下载

最新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讲学课件

最新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讲学课件
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
经络腧穴
• 起源 1.砭石——穴位——连接——经
络 2.刺灸——感传——描绘——经
络 3.取象——解剖——联想——经
络 4.导引——气功——内视——经

经络学说

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黄帝内经》十二经 脉 十五络脉 365穴
《难经·二十七 难》奇经八脉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三、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u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2、检查、选择针具
u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 针具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
置艾绒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 深度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
与腧穴皮肤成90°直角, 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行 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
角斜向刺入,斜刺适用于 肌肉较浅薄处、腧穴内有 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穴;
棉球擦拭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阅读感受
这本书在突出实用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它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 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这 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标准,也为我们日后的 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兼具传 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针灸学的历史全貌,也 为我们揭示了针灸学的现代面貌。我坚信,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刺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种类和操作要领,为读者提 供了更全面的了解。
精彩摘录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药物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温通经络、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灸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操作方法、功效和应用范围,使读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灸法的应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是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针灸学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这本书对刺法灸法学 的知识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升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句话强调了针灸治疗的人文关怀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实践 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在深入学习《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 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做得很好,还在体现创新性和突 出实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亮点。

【PPT】刺法灸法学

【PPT】刺法灸法学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 方法。
1 一般罐的启法:
2 抽气罐的启法: 3 水(药)罐的启法: (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
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 -2天后即自行消失。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二)临床运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
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3 处方示例: (1)腮腺炎 (2)急性扁桃腺炎 (3)小儿腹泻 (4)鼻衄 (5)多发性疖肿
(三)注意事项
1 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 2 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在患者身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 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 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4 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 支可用10小时。
(三)临床运用
1 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
2 取穴要点:
(1)近取选穴;
(2)远取选穴;
(3)穴组更替
3 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成, 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灸法种类总结:
第四节 拔罐法

刺法灸法学精品PPT课件

刺法灸法学精品PPT课件

1.《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1)《内经》针法 (《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
《灵枢 · 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输刺 远道刺 经刺 络刺 分刺 大写刺 毛刺 巨刺 焠 刺
《灵枢 · 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偶刺 报刺 恢刺 齐刺 扬刺 直针刺
刺体
或非针具,人体不同的手法,刺入肌腠之间,或叩
表皮部,或刺络放血等,以激发经络之气,调整 阴阳,
法。
从而使机体恢复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
灸法:是采用艾绒等各种施灸材料以烧灼、熏熨体表的
5
2、刺法与灸法关系:
❖相同点:两者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都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 上施术,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且常配合应用,相互补充。
为针刺技术制定了思想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2)《难经》针法
对针刺操作,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 针。
《难经 · 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 针者信其右。”
对营卫补泻、提插补泻、子母补泻等方 法的应用,尤有重要阐述。
23
2.针刺手法在金元明时期的昌盛发展
(1) 窦汉卿《针经指南》
提倡寒热补泻和手指补泻、十四字手法等。 “动、 退、 搓、 进、 盘、 摇、 弹、
8
(二)灸法技术
是采用艾绒和非艾灸材以烧灼、熏熨 腧穴和病变部位的技术方法。
1、艾灸法:以艾绒为灸材施灸的方法。
接灸)
按灸) 艾灸法
艾炷灸(直接灸、间
艾条灸(悬起灸、实
温针灸 温灸器灸
9
2、非艾灸法
是以艾绒以外的灸材进行施灸的方法。
非艾灸法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54(学时:27学时:27)总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刺法灸法学》是以针灸治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书,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各种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针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针法、灸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为针灸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针推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刺法灸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巩固针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刺法灸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其应用原理及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刺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了解古代有代表性的刺法灸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熟练地进行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法的能力;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具有使用耳针、头针治疗针灸常见疾病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针法灸法概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刺法灸法课件

刺法灸法课件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根据针具的“质”与“形”选择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 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16
四、毫针的检查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1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 )
强蓄 周积
于调 控自
静去 之浮
2、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和芒 针等
3
三棱针:放血、挑刺
4
皮肤针:扣刺皮肤
5
皮内针:埋针
6
火针:火烧红针尖,刺入腧穴
7

芒针:深刺,透穴
8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 (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30
1.双手进针法
爪切进针法
31
挟持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 32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2.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 持针,中指指端紧靠 穴位,中指指腹抵住 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按压时,中指 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3
3.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1.催气 2.行气 (三)注意事项
39
五、行针手法
二、捻转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1.进针 2.催气 3.行气 4.针感保留与消减
40
六、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 1.静留针法 2.动留针法

《刺法灸法学》课件ppt第一节电针法

《刺法灸法学》课件ppt第一节电针法
第一节 电针法
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人体 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电针法为毫针与脉冲电流两种刺激的有机结合,提高 了疗效,扩大了治疗范围,并能准确地掌握刺激量, 减轻人工手法行针的工作量,成为临床普遍使用的治 疗方法。 电针法由毫针与电针仪器组合,是中医与现代科学 (物理学)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医疗仪器向针灸医 学渗透的结果。在取穴上,除采用循经取穴、辨证取 穴等传统的中医取穴方法之外,还注意结合神经解剖 学取穴,取有神经干分布或有神经通过的穴位。使针 灸的疗效和治疗范围都大大迈进了一步。
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4~6穴,断续 波。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电针机性能,输出是否正常。 2.调节电流量应慢慢由小到大,不要突然增强。 3.尽量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接近延髓、脊髓部位时电 流量宜小 4.每对穴位距离不宜太近,若病情需要,电流量宜小。 5.通电一段时间,可能会产生适应性,可适当调大电流量 至耐受为度 6.电流时断时续时,可能导线接触不良,检修后再用。 7.温针用过的毫针,针柄氧化后不导电,不宜作电针使用。 8.孕妇、不合作的儿童,慎用电针。
上肢
• 尺神经:青灵、小海 • 桡神经:手五里、曲池 • 正中神经:曲泽、郄门、内关 •
• 下肢 • • 腰骶 •
坐骨神经:环跳、殷门 腓总神经:阳陵泉 腰神经:气海俞 骶神经:八髎
• 腧穴配对:如坐骨神经痛可取环跳、大肠
俞,配殷门、阳陵泉。
• 每次可选同侧穴位1~3对,电流回路尽量
不通过心脏。
(三)操作程序(使用方法)
疗程间休息3~5天。
三.临床应用
• (一)适应范围 • 电针的适应范围与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可广泛用
于临床各科疾病、针刺麻醉。尤其对下列疾病效 果较好。

刺灸总论ppt课件

刺灸总论ppt课件
• 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不锈钢针。另有电针、光 针、磁针等。
4
5
6
二、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内经》总结了上古以来的针刺方法,继而 《难经》又有所阐发,为后世奠定基础。 •唐宋时期一直继承《内经》和《难经》之说。 •金元时期许多医家创立的针刺手法目前仍具 实用价值。 •清代中叶以后,针灸衰落,针法亦无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取 得了较大进展。
11
(二)刺激的时间
1、作用力持续的时间 2、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12
二、灸法的量学要素 ❖ 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 艾条施灸的距离 ❖ 施灸时间的长短
13
中篇 针 灸 技 术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一、刺灸法的定义 刺灸法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
其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 技能。
刺法:刺法又称针法,而刺法的意义较广, 是指采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刺激人体的 一定部位(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以调整 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1
灸法:是指采用艾绒或其它药物制成的灸炷或 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腧穴), 以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方法。 二、作用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灸法的起源 古人在煨火取暖时,由于偶然被火灼伤 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从而得到了烧灼可
以治病的启示,这就是 灸法的起源
8
二、灸法的发展 ❖ 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早见于《内经》,
以后历代出现许多针灸方面的著作。 ❖ 古人多采用直接灸,且艾炷较大,壮数
较多,现代多采用小艾炷少壮灸,并衍 化出多种灸法,根据病情不同,还常采 用间接灸法。
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
2
第一节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等。
外科疾病
刺法灸法也可以用于外 科疾病的治疗,如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关
节炎等。
妇科疾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炎等妇科疾病也可 以通过刺法灸法进行治
疗。
儿科疾病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营养不良等儿科疾病也 可以使用刺法灸法进行
治疗。
02 刺法
毫针刺法
总结词
毫针刺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刺法,具有刺激柔和、安全有效 的特点。
实用刺法灸法学
目 录
• 刺法灸法简介 • 刺法 • 灸法 • 刺法灸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刺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刺法灸法简介
刺法灸法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刺法灸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针刺、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 特定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
历史
刺法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刺法灸法的记 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法灸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体位
患者应该选择舒适的体位,以 便于施术者操作,同时也能让
患者保持放松状态。
施术者的手部卫生
施术者在进行刺法灸法之前, 必须彻底清洁手部,并保持手
部干燥。
施术技巧
施术者应熟练掌握刺法灸法的 操作技巧,确保准确、安全地
施术。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应避免使用刺法灸法,以免加
重出血。
刺法灸法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刺法灸法 可以分为针刺、艾灸、拔罐、刮 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特点
刺法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 著、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刺激 穴位,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 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针灸刺法灸法
交感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三角窝穴位:
4)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内靠对 耳轮上脚的下、中l/3 交界处
主治 镇静、安神、消
炎、止痛 、降压、戒
断综合征
针灸刺法灸法
神门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耳屏穴位 : 5)肾上腺 部位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主治 三抗一低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 针身弯曲
弯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刺法灸法ppt课件

刺法灸法ppt课件

得气的表现
医者:手下沉紧/如鱼吞勾饵/徐和 患者:酸/麻/胀/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 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 患者 体质 病情 环境 温度 噪音
六、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提插法 捻转法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 捻转法 捻动(180-360) 角度/频率/时间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循法
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弹柄法
方法 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 守气
刮柄法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 用 催气 守气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 等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松针状 钩 钝 针身: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牢固 锈蚀 松动 针柄:圈柄、花柄 (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角度 艾灸
摇柄法
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 作用 泄气,细细捻搓数 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催气、行气
作用
震颤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 守气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针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得气的临床意义 1.得气与疗效密切相关 2.得气可以推知正气盛衰、疾病预后 3.得气是补泻手法的基础与前提
影响得气的因素 (一)患者 得气与患者的体质、病情、禀赋有关。 (二)医生 得气与医生的取穴、操作技术、精神状 态有关。 (三)气候与环境
行盘转。 2.应用 盘法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 3.注意事项 ①盘法要在得气基础上进行,一般将针刺入深部得气后 提至浅部盘转。
②盘转时不宜过快,要自然、灵活,防止过快出现滞针 弯针。
③盘法主要用于腹部等肌肉松弛部位,肌肉紧张部位不 宜作盘法。
得气: 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觉。 医生的针下有沉紧感觉。 得气与针灸的疗效关系密切。
作用于经脉腧穴辅助针刺手法
(一)爪法
爪法是标记穴位,宣散气血使进针不痛的方法。
1.操作
用拇指头揣到穴位后,以拇指甲掐穴呈“十”字形。
2.应用
①切穴定位
②减轻疼痛
3.注意事项
指甲不宜过长,爪前清洁指甲;
爪切时不宜过猛,防止伤及皮肤。
(二)循法
是循按经脉,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 法。
1.操作
用拇指或二、三、四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 以 指腹沿刺穴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 轻轻 循按或叩击。
②摄法与循法都在经脉上施术, 循法只是沿经循按,用力较轻,有补的作用;
摄法则是沿经切压,用力较重,有泻的作用
(四)按法
按法是按压穴位一方,闭气行气的方法。 1.操作
针刺得气后,想针感向下传,用押手按压针穴上方; 想针感向上传,按压针穴下方;同时刺手捻针。 2.应用 用于行气,促使气至病所。 3.注意事项 压穴时不要紧靠针身,以免影响行针; 用力不要太大,防止气血郁滞。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判断,即患者对 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生刺手指下的感觉。当针刺腧 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 ,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 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 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反应,有时 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出现红斑。当患者有自觉反 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 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 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 正如《标幽赋》所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 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 幽堂之深邃。”这可以说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 的描述。
③刮针时针体不能移位。
刮法
(三)弹法
1.操作 (1)弹扣穴位法 (2)弹扣针柄法
2.应用 ①催气 ②守气 ③补气
3.注意事项 留针时轻轻弹击7~10次,不可过猛、过频
(四)飞法
1.操作 拇指指腹与食指第一节桡侧执持针柄,将针柄搓捻,一 搓一放,搓时拇指向前,放时拇指向后,反复进行。针 体不能上提。 2.应用 催气、行气,促进针感扩散传导。 3.注意事项 ①飞法要缓慢均匀施术,防止过猛引起疼痛滞针。 ②飞法是辅助手法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要求施术者的针 刺手法熟练,基本功要扎实,平时要加强练习
2.应用
①守气、行气 ②诱导针下凉热
3.注意事项
向一个方向搓捻时用力要均匀,不要搓捻太紧,
防止肌肉缠针而引起疼痛、滞针。
(二)刮法
1.操作
①拇指抵住针尾,用食指指甲轻刮针柄。
②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指甲轻刮针柄。
2.应用
①催气守气
②辅助补泻
3.注意事项
①指甲要光滑、平整,长短适度。
②刮针时手指关节要灵活,用力要均匀。
2.应用
①催气
②行气
③解除滞针
④减轻病人紧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注意事项
①用力要适度 ②循法一般沿经向循。
(三)摄法
1.操作
以拇、食、中指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脉上下,按经脉循行路 线分段切压片刻。
2.应用 ①行气
②解除滞针
3.注意事项
①摄法与爪法都有指甲切掐的动作, 爪法主要穴位上施术,用力较轻;
摄法则在经脉上施术,用力较重。
深刺
部位:头面及胸背部
浅刺 四肢及臀腹部 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
浅刺 阴证、久病
深刺
季节:春夏—阳气在上易发泄 浅刺 秋冬—阳气收藏,深刺
气血容易趋于表
气血容易趋于里
3. 行针手法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 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 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1).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
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
3舒张进针法:多用于皮肤松驰处的穴位. 如腹部穴位。
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如头面部穴位
针刺的深度
2.深度:Profondeur
体质:年老虚弱,儿童娇嫩之体 浅刺 中青年 气血旺盛 深刺
形体:形体瘦弱
浅刺 形体强盛
(五)颤法
1.操作 得气后小幅度、快频率地上下提插,使针身轻微颤动
;或小幅度、快频率地捻转提插,使针身颤动。 2.应用
催气、守气、行气。 3.注意事项
颤法贵在用力轻柔,不宜大幅度颤动、震摇
(六)摇法
1.操作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或边摇 边退,使针孔扩大。 2.应用 ①出针前摇:在开阖补泻之泻法中,出针前边摇边退针 ,使针孔扩大,然后出针,不闭针孔。
针法灸法学
吴红军
中国古代针具---------灵枢九针
现代临床常用针具
毫针,穴位埋线,耳穴埋 豆,小针刀,三棱针,皮 肤针,水针,头针,电针等
毫针刺法
针 针针


尾 柄根


三.毫针刺法
1.进针方法 进针时,需要左右手配合操作 刺手——右手持针操作。 押手——左手按压穴位,辅助进针。
(五)扪法
扪法指出针后用手指扪闭针孔的方法。
1.操作
出针后押手持消毒干棉球按柔针孔。
2.应用
①闭气补虚
②止血
③消除针刺后遗感
3.注意事项
①实热病证,禁用扪法,防止留邪。
②扪压针孔时用力适度,注意消毒。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
(一)搓法
1.操作
从食指末节横纹开始,用拇指向前搓捻至食指端,
反复搓捻,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②浅而大摇:是青龙摆尾的基本手法,在浅部斜刺摇摆 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
③深而小摇:是白虎摇头的基本手法,在深部直刺摇动 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 3.注意事项 摇法能催气、行气。其动作幅度较大,有“泻”的作用 ,可开大针孔,泻实清热,虚证、寒证忌用。
(七)盘法
1.操作 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