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2018

合集下载

最新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讲学课件

最新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讲学课件
实用刺法灸法学 课件
经络腧穴
• 起源 1.砭石——穴位——连接——经
络 2.刺灸——感传——描绘——经
络 3.取象——解剖——联想——经
络 4.导引——气功——内视——经

经络学说

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黄帝内经》十二经 脉 十五络脉 365穴
《难经·二十七 难》奇经八脉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三、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u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2、检查、选择针具
u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 针具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
置艾绒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 深度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
与腧穴皮肤成90°直角, 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行 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
角斜向刺入,斜刺适用于 肌肉较浅薄处、腧穴内有 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穴;
棉球擦拭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演示文稿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演示文稿
灸法,是采用艾绒或药艾条点燃后熏熨体 表的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 疾病的目的。
刺法和灸法同属于外治法,只是操作方法 不同。在治疗上又可以相互补充,故常合用, 合称为针灸疗法。
3
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1、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1.1 砭石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 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操作: 虚证先在浅部侯气,得气后将针内推进
一定深,退针快速提至皮下,为补法;实证 进针快,一次刺深部侯气,气至后,引气向 外,出针缓慢,为泻法。
21
3.4 迎随补泻 《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 济之者,补也。” 操作:
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 为补法;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泻法。
一、进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叫进针法。进针
时一般双手协作,互相配合。医者右手持针,
左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故称右手为刺
手,左手为押手。
1、常用的进针法
1.1 单手进针法
1.2 双手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1.3 管针进针法
14
2、押手的作用 a 固定穴位 b 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身不至于弯曲 c 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d 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
皮肤针 园针:圆头针,为按摩工具 鍉(dī)针:推针 锋针:三棱形,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三棱针 铍(pí)针:剑头针,为外科工具 园利针:圆而且锐,用于治疗急性痹症 毫针:常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 长针:环跳针,芒针 大针:火针
6
1.4 刺法的发展
2、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2.1 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 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 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 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 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 法的起源。

刺灸方法1知识讲解

刺灸方法1知识讲解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of auricular points
耳廓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与头面相 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 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 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 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分布在耳轮脚周围。
三、常用耳穴分布
common points
1.耳垂—头面部 2.耳舟—上肢 3.对耳轮—躯干 4.对耳轮上下脚—下肢,臀,坐骨神经 5.耳轮脚—消化道环绕 6.三角窝—盆腔 7.耳甲艇—腹腔 8.耳甲腔—胸腔 9.耳屏—耳.鼻.咽. 10.对耳屏—枕.颞.额 11.屏间切迹—三焦.内分泌
四、耳针的适应症
Indications
一、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
Anatomy of the surface of the auricle
7.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8.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部位 9.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 10.耳屏—耳廓前面的辧状突起又叫耳珠 11.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2.屏间切迹—耳屏与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4.耳垂
日久不愈。 外科疾患:疮疡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
久不愈。
四、注意事项
面部、关节、大血管处不宜用
疤痕灸;孕妇下腹部、腰骶部不宜
施灸;神志不清或感觉迟钝者,慎
重施灸,以免烧伤患者;应用疤痕
灸时,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得到患
者同意方可施灸;在施灸过程中,
医者不要离开治疗室,细心观察,
避免烧伤患者。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如何选择患者的体位
仰卧位一头面胸腹四肢 侧卧位一身体侧面 俯卧位一头项腰背臀部下肢后面上肢部

【PPT】刺法灸法学

【PPT】刺法灸法学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 方法。
1 一般罐的启法:
2 抽气罐的启法: 3 水(药)罐的启法: (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
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 -2天后即自行消失。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二)临床运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
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3 处方示例: (1)腮腺炎 (2)急性扁桃腺炎 (3)小儿腹泻 (4)鼻衄 (5)多发性疖肿
(三)注意事项
1 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 2 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在患者身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 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 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4 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 支可用10小时。
(三)临床运用
1 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
2 取穴要点:
(1)近取选穴;
(2)远取选穴;
(3)穴组更替
3 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成, 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灸法种类总结:
第四节 拔罐法

刺法灸法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刺法灸法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刮针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刮针法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震颤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 作,结合左右捻转,使针身产生 轻微的震颤。
针尖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是刺入人体的部位
针身
针根
针柄
针尾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长短规格
寸 0.5 1 1.5 2 2.5 3
4
5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1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毫米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0.23 0.22
(四)针刺操作——毫针刺法操作总结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消毒 进针
得气
行针
指切 夹持 舒张 提捏
提插法 捻转法 刮针法 震颤法
补泻
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 开阖补泻 呼吸补泻 迎随补泻 平补平泻
留针
间 歇 行 针
出针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现象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闷、汗出
耳针疗法
• 概述:耳针是在耳廓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 激耳穴,以达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 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 一定的参考意义。

灸法-刺法灸法学

灸法-刺法灸法学
艾绒是艾叶经加工制成的淡黄色细软的绒状物。用艾绒作施灸材 料有两大优点,
一是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二是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
艾绒的制作,多于每年阴历3~5月间,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 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 筛去杂梗和泥沙,再晒再捣再筛,如此 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 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 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 选用,如施艾炷灸时宜用细艾绒;制艾 卷时多用粗艾绒。

2.艾叶的化学成分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溶
醜与离子成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分 无氮素有机物(主要是纤维质) 含氮素有机物(主要是氮白质)
水分 溶醚成分(其中含挥发油0.02%) 离子成分(包括钾、钠、钙、镁、铝)
百分率(%) 66.85 11.31 8.98 4.42 8.44
艾绒的质量,对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质量好、无杂质、干燥、存放久的效力大,疗效好;反之则差。 劣质艾绒,生硬而不易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
痛,难以忍受,且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弊端,散落燃烧 的艾绒易灼伤皮肤,须加注意。
艾绒好坏对比
5.艾绒的贮藏
艾绒以陈久者为佳,其点燃后火力较温和,而新制艾绒内含挥发 性油质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易伤人肌脉,故古人有用“陈艾” 之说。《孟子》中也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因艾绒 以陈久为好,故制成后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因其性吸水,故 易于受潮,保存不善,则易霉烂虫蛀,影响燃烧。因此,平时应 贮存在干燥之处,或密闭于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比较潮湿的地区, 每年当天气晴朗时要重复曝晒几次,以防潮湿和霉烂。

针灸刺法灸法.pptx

针灸刺法灸法.pptx
第17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第18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颈前、
胸部及四肢的穴位
第19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项和背
部的腧穴
第20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4)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消毒 75%酒精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mm
3.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第13页/共96页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 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
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 针自如
第14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1.针刺前的准备
(1)诊断明确 (2)选择针具: 针根无松动 光滑 挺直 无锈蚀
第58页/共96页
二、选穴原则
1.局部取穴 2.循经取穴 3.对症取穴
第59页/共96页
二、选穴原则
• 局部取穴 如:鼻病—迎香、巨髎 耳病-耳门、翳风
• 循经选穴 • 对症选穴
如:大椎、曲池退热;
第60页/共96页
三、配穴方法
• 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肺俞。
第28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个体差异 病情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第29页/共96页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 行针。

刺法灸法重点 (2)

刺法灸法重点 (2)

刺法灸法重点名词解释:刺法灸法学:就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

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

提插法:提插法就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就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

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就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就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就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就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就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就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

盘法:就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就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

得气:就是指医者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称“气至”或“针感”。

气至病所:寻经感传气至病所就是针刺所得之经气沿着经脉走行传导达到病变部位,就是得气、行气的主要目的,就是得气的最佳表现,从未调整阴阳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1.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2.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名称应用治疗作用第一鑱针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泄热第二圆针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的病症第三鍉针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而令邪出治虚弱者第四锋针刺出血(即三棱针)治痈热、痼疾第五铍针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者第六圆利针锐利粗针,用于速刺治暴痹急性病症第七毫针应用广泛,用治寒热痛痹扶正驱邪,治疗常见病症第八长针用于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第九大针用于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3.局部多针刺法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

(所谓治留痹久居)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症和疼痛。

(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者。

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

(所谓治寒气大博)围刺: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4.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5.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1.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2.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3.局部多针刺法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

(所谓治留痹久居)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症和疼痛。

(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者。

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

(所谓治寒气大博)围刺: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4.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5.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③进针后,一般不提插捻转。

④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

6.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气胸)晕针现象: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

甚而神智昏迷,卒然扑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刺灸方法1(1)

刺灸方法1(1)

不宜施灸;神志不清或感觉迟钝者,
慎重施灸,以免烧伤患者;应用疤
痕灸时,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得到
患者同心观察,
避免烧伤患者。
精品课件
研究进展
针刺治病,基本上是整体性、双向性的调整作
用,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
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内环境,达到
精品课件
常用的进针手法
二.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精品课件
针刺的角度、方向
直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90度角,垂直刺入。 适于腹部、四肢肌肉丰 满部位
斜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45度角倾斜刺入,用 于皮肉浅薄及内有中要 脏器的部位
平刺一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度角沿皮刺入.适于 皮肉特别浅薄的部位
1 灸法一艾炷灸(直接灸
间接灸)
艾条灸一雀啄灸、回旋灸、温和 灸
温针灸
2 功能一 灸法的主要作用是热效应,艾绒本 身 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灸法具有温通经 络,祛除寒湿;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温补中 气,回阳固脱;增强体质等作用。
精品课件
三、 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 腹痛。
精品课件
毫针的结构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精品课件
如何选择患者的体位
仰卧位一头面胸腹四肢 侧卧位一身体侧面 俯卧位一头项腰背臀部下肢后面上肢部
分 仰靠坐位一头面颈胸四肢部分 俯伏坐位一头项背部 侧伏坐位一头部一侧面颊耳后
精品课件
常用的进针法
一.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 食指持针,针下端紧靠中指指腹, 针尖距指端3分许,中指端抵住 腧穴,拇食指下压,将针迅速刺 入皮下。

2018年自考《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1.适合于经产妇腹部腧穴的进针法是()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管针进针法2.“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

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语出()A.《灵枢》B.《金针赋》C.《针灸大成》D.《标幽赋》E.《素问》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语出:()A.《灵枢·经脉》B.《素问·宝命全形论》C.《灵枢·邪气脏腑病形》D.《灵枢·本神》E.《标幽赋》4.“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语出()A.《灵枢·官能》B.《灵枢·九针论》C.《说文解字》D.《名医别录》E.《医学入门》5.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A.一粒B.一棵C.一壮D.一枚E.一个6.灸法选择陈艾,是因为()A.灸时火力过强B.所含挥发油太多C.生硬不易团聚D.温和持久的热度E.湿润难以点燃7.无瘢痕灸属于()A.直接灸B.间接灸C.艾条灸D.实按灸E.温针灸8.治疗急性吐泻最好用()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温针灸9.艾灸的泻法操作是()A.小炷多壮B.大炷多壮C.大炷少壮D.小炷少壮E.点燃艾炷并频吹其火令其速燃10.拔罐法古时称为()A.吮血疗法B.排脓疗法C.排气疗法D.角法E.以上均不是11.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的耳穴为()A.肾B.肺C.心D.脾E.三焦12.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症的头皮针穴线是()A.顶颞后斜线B.额旁3线C.枕下旁线D.额旁2线E.额旁1线13.头皮针针刺手法中抽提法属于()A.平补平泻B.小补小泻C.补法D.泻法E.大补大泻14.皮肤针强刺激适用于()A.年壮体强者B.小儿C.初诊患者D.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E.年老体弱者15.运用皮肤针法治疗顽癣等皮肤病是多选用()A.循经叩刺B.局部叩刺C.穴位叩刺D.络脉叩刺E.挑刺法16.电针的选穴方法可用神经干通过和肌肉神经运动点取穴,如尺神经麻痹可取()A.颈夹脊6~7、天鼎B.青灵、小海C.环跳、殷门D.阳陵泉、冲门E.手五里、曲池17.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可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A.身体同侧B.身体两侧C.身体的一前一后D.均在身体的前部或均在身体的后部E.没有明确的要求18.近红外线波长为()A.0.76~100μmB.0.76~1.5μmC.0.76~400μmD.1.5~1000μmE.0.76~50μm19.常用芒针的长度为()A.1~5寸B.1~3寸C.2~3寸D.5~8寸E.3~5寸20.芒针的持针采用()A.指持针法B.两指持针法C.双手持针法D.四指持针法E.持针身法21.用以下何种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润肤生肌()A.酒B.油C.醋D.水E.姜汁22.用腧穴敷贴治咯血可取穴()A.涌泉穴B.神阙穴C.病变局部穴位D.身柱穴E.肺俞,心俞,膈俞23.临床最为常用的磁片,其磁场强度为()A.500~2000GS左右B.3000GS左右C.1000~2000GS左右D.300~500GS左右E.1500~3000GS左右24.磁疗剂量中剂量,每块磁片表面磁场强度为()A.500~1000GS左右B.300GS左右C.1000~2000GS左右D.200~1000GS左右E.2000GS以上25.二氧化碳激光仪可发射激光,其波长为()A.106000埃B.6000埃C.6328埃D.3280埃E.6228埃1.C2.D3.B4.C5.C6.D7.A8.C9.E 10.D 11.C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B 19.D 20.C 21.B 22.A 23.A 24.C 25.A1.毫针刺入腧穴内相应深度的主要部分是()A.针尖B.针身C.针根D.针柄E.针尾2.针刺双侧环跳穴的体位是()A.仰靠坐位B.俯卧位C.侧伏坐位D.俯伏坐位E.侧卧位3.高压蒸气灭菌法要求用高压蒸气锅内灭菌。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等。
外科疾病
刺法灸法也可以用于外 科疾病的治疗,如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关
节炎等。
妇科疾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炎等妇科疾病也可 以通过刺法灸法进行治
疗。
儿科疾病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营养不良等儿科疾病也 可以使用刺法灸法进行
治疗。
02 刺法
毫针刺法
总结词
毫针刺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刺法,具有刺激柔和、安全有效 的特点。
实用刺法灸法学
目 录
• 刺法灸法简介 • 刺法 • 灸法 • 刺法灸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刺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刺法灸法简介
刺法灸法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刺法灸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针刺、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 特定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
历史
刺法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刺法灸法的记 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法灸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体位
患者应该选择舒适的体位,以 便于施术者操作,同时也能让
患者保持放松状态。
施术者的手部卫生
施术者在进行刺法灸法之前, 必须彻底清洁手部,并保持手
部干燥。
施术技巧
施术者应熟练掌握刺法灸法的 操作技巧,确保准确、安全地
施术。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应避免使用刺法灸法,以免加
重出血。
刺法灸法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刺法灸法 可以分为针刺、艾灸、拔罐、刮 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特点
刺法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 著、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刺激 穴位,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法灸法ppt课件

刺法灸法ppt课件

得气的表现
医者:手下沉紧/如鱼吞勾饵/徐和 患者:酸/麻/胀/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 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 患者 体质 病情 环境 温度 噪音
六、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提插法 捻转法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 捻转法 捻动(180-360) 角度/频率/时间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循法
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弹柄法
方法 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 守气
刮柄法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 用 催气 守气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 等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松针状 钩 钝 针身: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牢固 锈蚀 松动 针柄:圈柄、花柄 (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角度 艾灸
摇柄法
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 作用 泄气,细细捻搓数 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催气、行气
作用
震颤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 守气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针感

刺法灸法重点---精品管理资料

刺法灸法重点---精品管理资料

刺法灸法重点名词解释: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提插法:提插法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

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得气:是指医者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称“气至”或“针感"。

气至病所:寻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刺所得之经气沿着经脉走行传导达到病变部位,是得气、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佳表现,从未调整阴阳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的概念与特点
主要内容
概念
特点
一、刺法灸法学的概念
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 各种方法、操作技术,以及作用原理的一 门学科。 主要内容: 针法 灸法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针灸治疗 技术
一、刺法灸法学的特点 特点
刺法灸法 的技能训 练的基本 要求
刺法灸法 的临床应 用特点
(二)刺法的形成
1 从砭石到九针是针具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
2
九针的形成是刺法形成的标志。
(二)刺法的形成
漫长的 过程 在砭石的基础上,不断改 进、逐渐完善形成的。
九针的发展
制作 精巧
硬度与砭石相当,弹性、韧 性、锋利程度优于砭石。
适用 广泛 九种不同形状, 多种治疗功能。
(三)刺法的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刺法 毫针刺法 特种针具刺法
★毫针刺法,指用毫针的操作手法作用于 腧穴的治疗方法,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 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和出针法 等,使各种针法的基础,是针灸医师必须 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刺灸法的分类
★特种针具刺法,指利用除毫针之外的针 刺工具,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或特定 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对性强,疗 效确切。 ★特定部位刺法,指采用针刺等方法作用 于人体相对独立的特定部位,以诊断和治 疗全身疾病的各种方法,因其刺激部位有 别于传统经穴而得名。穴位集中、操作简 便、疗效独特。
(三)刺法的发展
★清代中叶以后,针灸医学渐趋衰落,针刺 手法发展缓慢。 ★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刺技术有了很大 发展,手法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时期。
总结出许多特色针法。 传统针刺手法受到应有的重视。 针刺疗法结合物理和药物注射等方法建立了新技术。 以特定部位为选穴范围的针法有了大发展。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可治疗疾病达100余种, 还可治疗难治性疾病,养 生保健。
灸疗 器械
激光灸、电子灸 和电热灸等。
灸疗 方法
艾条灸、温针灸、 天灸、灯火灸,隔 物灸等。
第三节 刺灸法的分类
针法灸法学教研室
刺灸法分类
毫针 刺法
特种针 具刺法
腧穴特 种疗法 特定部 位刺法 灸法
刺灸法的分类
★刺法,古称“砭刺”,又称“针法”, 指采用各种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 体的腧穴或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0世纪 50年代 清代 中叶 九针
晋唐 时期
宋金 之际
刺法的发展
元代和 明代
(三)刺法的发展
★九针的出现,标志着刺法的形成。 ★《黄帝内经》《难经》中对刺法的论述 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中已经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刺法体系,包 括持针的原则、刺法种类、补泻手法操作、针刺强度、 针刺宜忌等,为后世针刺手法奠定基础。 《难经》提出了营卫补泻,并强调针刺时双手协作的 重要性。
籍。
★《脉法》《五十二病方》中也有
灸法的相关记载。
(二)灸法的形成
形成
先秦
魏晋
元代 唐代 宋代
(二)灸法的形成
★先秦时代,灸法已在民间广泛使用。
《黄帝内经》对灸治原则、操作规程、适应范围、 灸法补泻操作、注意事项等均有涉及。 灸治原则:“寒者热之”“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焫”“陷下则灸之”。
★魏晋时期,灸法较为盛行。
★宋代为灸法的全盛时期。
形成许多独特流派,丰富了灸疗学内容。针灸医籍 中有许多关于“天灸”“自灸”的记载。
(二)灸法的形成
★元代记载总结古代医家的灸法经验。
★元明以后灸法开始向无痛方向改进,原 始灸法趋于衰落。 ★明清时期较为重视使用灸疗器械,为后 世灸疗器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灸法的发展
灸治 范围
针刺
艾灸
三棱针
皮肤针
随症而施
第二节 刺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医疗实践的需要 针具的创新 材料工艺的改进 刺法的历史
(一)刺法的起源
砭石——最原始的医疗 工具,切割脓肿、刺泻 瘀血—针刺放血疗法。 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 “以痛为腧”“天应穴 ”“阿是穴”。
针具
砭石、骨针、竹针
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临床上根据疾病特点选用不同的针 灸器具,进行不同的操作实施连续有序 的步骤方法和技术过程,是针灸治疗的 重要环节。
理论学习
技能训练
熟练掌握 灵活运用
临床应用特点:
针灸技术
作用部位
刺激经络腧穴
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刺激强度 感应性质
疗效原理




临床应用特点:
以机械 刺激为主, 适用于大 多数病症 以温热 刺激和药 性作用为 主,主要 用于寒证、 虚证 放血刺 激强,作 用于浅表 血络,适 用于青壮 年、湿热 证 刺激较 弱,作用 于十二皮 部,尤宜 于老人、 小儿、体 弱者
刺灸法的分类
★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 指采用以艾绒或其他易燃材料烧灼、熏熨 人体的一定部位或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 法。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 ★腧穴特种疗法,指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 础上,应用自然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 电、声、光、热、磁等)及化学因素(中 、西药物)作用于经络、腧穴,通过机体 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 方法。
(三)刺法的发展
★晋唐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继承内、难 之说。 ★宋金之际产生了子午流注针法。 ★元代和明代针法发展较为迅速。
元代窦汉卿在《针经指南》中创立了“针刺十四法” 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 。 《金针赋》记载了一整套复式补泻手法,并对“烧山 火”和“透天凉”做了系统的论述。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明以前的针刺手法做了系统 总结与归纳。
“热而熨之”发展为灸法 灸法的历史 灸法比针法更简便易行
(一)灸法的起源
火的应用——为灸法提 供了条件。 古人需要—灸法出于上 古之人疗寒性病症的 需要。材料
树枝、柴草—“艾”
(一)灸法的起源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
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灸法书
四本古 书均记载了 古人对于灸 法的应用, 同时也提示 经脉的早期 发现可能与 灸法有关。
三国时期,曹翕撰写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 方》。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最早记载了化脓 灸。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使用了隔物灸。
(二)灸法的形成
★唐代灸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记载有隔蒜灸、豆 豉灸、黄腊灸、隔盐灸、黄土灸。主张针法灸法并用。 唐代已有专门的“灸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