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雨巷》教案二:诗歌鉴赏与写作
《雨巷》教案二:诗歌鉴赏与写作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白居易的《雨巷》诗歌,并理解作品表达的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白居易的《雨巷》诗歌及其意义;2.诗歌鉴赏的方法;3.创作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方法;2.如何用语言表达出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初中学习生活,而初中时期的学习是我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知识,认真思考人生问题,调整情感和态度,以便更好地成为成年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诗歌——白居易的《雨巷》。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思乡之情,让我们在品读之余也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情感。
2.鉴赏《雨巷》(1)朗读诗歌,理解意义和情感。
雨夜的街巷,空气和寂静中尽是潮湿和凄凉,因而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和印象。
而诗人踏进这雨巷,似乎就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一种强烈的家乡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中的深情可以被称为是“咏叹调”。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雨巷》是一首7言诗,有24个字。
整首诗歌共两句,共26个字,没有逗号,顺畅自然,具有很强的朗读感。
此外,诗人从描绘雨巷的外部到自身的内心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凄楚的思乡情感。
结构主要可分为 "雨夜"、"雨巷"和"怀旧"三个部分,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达成情感渲染。
(3)诗歌语言和意象。
诗歌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和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也要注意对语言和意象的分析。
语言方面,诗歌选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和易于理解的词语,却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雨夜,冷醒,故人遥,落叶满阶红,等等。
意象方面,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意向象征、描绘和抒发,这些意向实质上都是通过对雨巷的描写而展现出情感的深度。
《雨巷》原文及写作手法分析
《雨巷》原文及写作手法分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及写作手法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雨巷》写作手法分析: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
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
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
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
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
他译过这一派的诗。
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照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
”“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
”(《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深情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大去处。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
从《雨巷》看诗歌写作技巧
从《雨巷》看诗歌写作技巧作者:单非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9年第06期1927年夏,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事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被杀害、被追捕。
就在这时候,年仅21岁的诗人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不得不避居松江友人家中,在孤寂清冷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
心中充满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写作时,戴望舒正居住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他家就有那么一条狭长的小巷。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诗中描绘的梅雨季节中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既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又是富有象征性的意象。
古人说:“诗言志。
歌咏言”,诗歌是要抒发感情的,在抒情时,要化抽象为具体,诗人把心,中积郁的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化为具体的意象,诗中的狭窄阴沉的雨巷。
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与独行者想象中相逢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化身,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意境。
暗示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情怀。
从写作技巧来说,这首诗用的是象征手法,所谓象征,就是化抽象的象征义为具体的象征体,诗中那个独行者,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那狭窄寂寞的雨巷象征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现实,那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诗人美好的理想。
她的愁苦惆怅、倏忽即逝,像梦一样飘过,象征着诗人理想的渺茫。
诗要用形象言志抒情,所谓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感情的生动的形象。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境的有机结合,即所谓“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雨巷》中,我们很难说清诗人描绘的是实景,还是幻觉,它与读者若即若离、亦幻亦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幽深朦胧的美感。
《雨巷》这首诗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诗歌写作还要化清晰为朦胧。
诗中的形象即要具体生动,又要朦胧、恍惚,诗中的形象和读者若即若离,如雾里看花,水中观月,诗人仿佛欲言又止,吞吞吐吐。
其实可贵就在于不说破,因为象征体和象征义之间的关系或关联,是半透明的。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一、意象1.油纸伞。
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作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3.丁香。
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作者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
4.姑娘。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
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是本诗的难点。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的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它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一种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首先,从表层语义上看,《雨巷》描述了一个在雨巷中彷徨的场景,以及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就像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一样。
这种追求与失落,正是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再者,从象征意义上看,《雨巷》中的“雨巷”和“姑娘”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雨巷可以看作是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而“姑娘”则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或者说是他的人生追求。
这种追求在那个时代,如同姑娘一样,是如此的难以触及。
此外,《雨巷》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戴望舒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音乐美的创造、象征的使用以及诗歌语言的精致。
这些特点使得《雨巷》在形式上非常和谐,同时在内容上也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雨巷》不仅表达了戴望舒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同时,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雨巷的写作手法
(2)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陶所 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音节特色:舒缓悠扬,加上诗歌语言的音 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一韵到底,压ang韵,韵脚整齐,富有音乐美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 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 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 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 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 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 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 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 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 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 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雨巷
——戴望舒
本诗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 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 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 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 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 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 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1)丁香一样的姑娘——美好理想的象征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雨巷》知识点总结
《雨巷》知识点总结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雨巷的描写,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这种情感
和情绪,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反思,是对自我内心的追问与探索。
在这篇文字中,诗人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来表现雨巷的景象。
比如,诗中使用了形容词
修饰词的手法,如“小巷”、“窄巷”、“斜沥”,以及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疏疏”、“旋绕”,来刻画雨巷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走向。
这些诗中使用的描写手法,为读者栩栩如生
地展现了雨巷的真实风景,也帮助读者感受到了雨巷的真实氛围。
此外,诗中的意象也非常丰富,如“翠草”,“雨点”,“斜沥”,“窗沿”,“疏疏”,都是诗人用
来描绘雨巷景象的意象。
这些意象不但突出了雨巷的景象,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雨空与雨巷的差异,来表现人生与现实的琐碎。
这些对比不但突出了现实的种种不如意,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追问。
通过上述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巷》这首诗歌的精彩之处,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也能更
好地感受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因此,《雨巷》这首诗
歌对于我们的现代诗歌发展,以及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①着,冷漠,凄清,又惆怅②。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③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④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④。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选自《我的记忆》,上海水沫书店1929年4月版)注释①彳亍(hì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hóu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赏析写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
诗人时年22岁。
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
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高中知识点归纳
《〈雨巷〉高中知识点归纳》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现代诗歌。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我们就来对《雨巷》的高中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 年 11 月 15 日—1950 年 2 月 28 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
《雨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写作背景《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三、诗歌内容1.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 狭窄而悠长的雨巷,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 绵绵细雨,如丝如缕,进一步增添了雨巷的朦胧氛围。
2. 诗中出现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 她美丽、高洁、哀怨又彷徨。
- 这个姑娘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与迷茫。
3. 诗人在雨巷中独自彷徨。
- 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始终未能如愿。
- 这种孤独的追寻和失落的情感贯穿全诗。
四、诗歌意象1. 雨巷- 象征着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 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2. 丁香- 丁香在诗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 丁香的颜色、芬芳和柔弱的姿态,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相契合。
3. 姑娘- 姑娘是诗人理想的化身。
- 她的美丽、哀怨和彷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中的无奈。
五、诗歌艺术特色1.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
雨巷高考作文素材5篇精选
雨巷高考作文素材5篇精选窗外,又是一个雨季。
记忆里,每一个下雨天,都喜欢涉足在寂寥的雨巷,邂逅一段悠长再悠长的篇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雨巷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雨巷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一“撑起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句子,那些文字结合成一幅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竟与脑中令我魂牵的影像一拍即合。
顿时,一切文辞,一切藻饰,都变得庸碌又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那条湿湿、凉凉的雨巷……我将雨巷结成一个个美好的梦,于是雨巷又成为我残梦初醒的地方。
我时常来到那条雨巷,不知是回忆,还是幻想?……二想来人生的历程,其实就是在追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
追逐像一条绳子,一端系在梦想身上。
在绳的另一头,我们用力地拉着,直至愈拉愈近,愈来愈感到身临其境的快感。
梦想的光芒与热,一点点转移到我们身上。
这条绳我拉了许多年,然而就当我与我的梦仅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仍旧那样不自信地眺望着它,习惯地瞻仰着它——或许它来得太谦卑了:它应该姗姗来迟,淹没在我们期盼的目光中;它应该款款铺陈,润湿我们对它的渴求……总之,它应该堂皇、骄傲而又温柔地征服我们所有人,而不是这样亲近,亲近得使我们可触可摸……我对它有太多太多的猜疑。
我不知道这是初遇的欣喜,还是重温时的感动……本以为那条雨巷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当我站在它的面前,我明白:我错了。
幻想毕竟不是现实,但现实同样可以美得令幻想臣服。
我昔日无度量的猜疑,全部化作了说不出的沉默。
我不由得也撑起一把伞,在巷中走着、想着……巷子是窄窄的,窄得那样恰到好处,既幽深又毫不压抑。
两壁是斑剥的青灰色的墙,高大而内敛。
青黛色的瓦是雨巷中的天际线,醒目而和谐。
凝重而坚致的青石板凹凸不平、形态不一,却以它们的不完美完成了墙与墙之间的完美连接。
一切色相都在这里隐退,一切线条都在这里舒展,都在这里安详地演绎,它们粗粗细细、深深浅浅。
抬头仰望,视野因粉墙而变得逼仄,云的形体已无从欣赏,只看到它们湿润欲滴、如水墨细细调和的颜色。
《雨巷》意境及写作手法
《雨巷》意境及写作手法引导语:在《》中,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首小诗的意境是什么?《雨巷》的意境《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雨巷》写作手法1、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意象的完美结合: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
我们可以相信:诗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
至于“雨巷” 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而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
在理解了全诗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
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雨巷》 文章解读
《雨巷》文章解读《雨巷》是中国现代作家毕淑敏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表达了对失去的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
一、诗歌意境的描绘《雨巷》开篇以“雨巷深宵卧听船”作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夜晚的雨巷,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失落。
接着,诗中出现了“两小无猜”、“竹花诺诺”等意象,给人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悠扬、静谧的意境。
二、艺术手法的运用1.比喻手法:诗中出现了“暗度陈仓”、“雨脚如铁”等比喻手法,通过将物象与情感进行比拟,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2.形象描写:作者通过描写竹子、花朵、飘零的落叶等形象,使诗中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彩,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雨巷里的一切。
3.对仗押韵:诗中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三、情感表达与主题《雨巷》通过表现主人公对逝去的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挽回的感慨。
诗中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首青春路,朱门二十七”等句子抒发了对曾经的热血和豪情的追忆,突显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奈和惆怅。
四、艺术魅力与社会意义《雨巷》借助对雨巷的描绘,以及对青春光阴流逝的揭示,展示了现代都市中个体的迷茫和无奈。
这种表达方式具有普遍性,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对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同时,诗歌中那种怀旧和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综上所述,毕淑敏的《雨巷》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以及借用雨巷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成功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诗歌中运用形象描写、对仗押韵等艺术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艺术美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能引发自己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雨巷》原文及艺术赏析
《雨巷》原文及艺术赏析(2)《雨巷》原文及艺术赏析一外在叙述结构的圆点式马先生在《圆点哲学》中以圆与点来论述这个世界的构成方式,这里的圆与点是一切事物极致的理性概括,圆与点是互相对立又彼此联系的两个哲学概念,他认为一切给人以审美感受的事物都可以化解为无数的圆与点。
而《雨巷》唯美的忧愁之所以在我们心中汩汩地涌动,从其叙述结构上讲也正体现了圆点哲学的审美理念。
如果我们反复阅读这首诗歌的话,我们会发现,整首诗从行为动作上就有一个圆点式的轨迹,诗歌一开始,主人公彷徨于悠长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悠长既是时间空间上的上的概念,又具有情感含义,从空间上讲,悠长显见的是雨巷的不见尽头。
从时间上讲,悠长指向了时间的无限延长,从情感体验上讲,悠长这个词语的意境指向是一种慢节奏的、舒缓的基调,诗人好像在期待美好东西的产生。
而这种等待搀杂在这样无尽空间和无限时间的雨巷意象中,让人产生的是圆式的意境氛围,在这个意境氛围中,作者的情感集中在动作——彷徨上,彷徨是一个在来回往返中具有延续性动作,在审美意念里具有曲线性的拓展,所以这里由于其动作的无限性,又在这样背景的衬托中,绝对的动处于了相对的静止,它与悠长的雨巷背景构建的是一个圆式的意境场。
而彷徨之后的“我”希望“逢着”丁香似结愁的姑娘,“逢着”是一个瞬间性动作,具有点式的停顿,它与前面的悠长的雨巷与雨巷中的彷徨是相对的一种审美符号,逢着的短暂性瞬时性构成了静止圆式中的灵动的状态,从而也构成了圆与点审美结构中动态与静态两种极至。
在“逢着”之后又有姑娘的“彷徨”,诗中主人公由彷徨到“逢着”愁怨的姑娘,再由哀怨的姑娘“彷徨”于主人公的雨巷,这里彷徨→逢着→彷徨,构成了一个圆点式的回旋变化,这个主体动作在诗歌的开头与结尾基本上可以轮回,重复到新一轮中展开。
诗中接下去还有一个圆点式的叙述结构,它体现在飘过→走尽→消散→飘过。
这里飘过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恰好构成了一个圆形结构的两端,而走尽与消散这两个慢镜头式的动作则是连接这两个端点的动作与情感圆弧线。
《雨巷》艺术手法的赏析
《雨巷》艺术手法的赏析《雨巷》艺术手法的赏析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作者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艺术手法的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
《雨巷》艺术手法分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的代表作,它使之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叶圣陶曾给予这首诗高度的评价,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其中,朦胧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朦胧美,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率直明快地抒发、宣示出来,而是通过创造出具有象征色彩与迷离惝恍的气氛的抒情意境来表达,因而既使诗人的主观情意表达得含蓄蕴藉、隐约微妙,又使读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产生一种既确定又飘忽、似明朗又迷离、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感受,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快感。
”《雨巷》的朦胧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诗人在创作中通过哪些艺术手段营造出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氛围?一、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其中之一为“设想的未来之境”,“即还没有发生或不知其实际情况如何,是诗人自己设想出来的情景”。
《雨巷》中,一个踽踽独行的年轻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位姑娘,然而这姑娘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是作者设想之境,是为虚。
作者为了说明这种情景,又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因为要唤起这种境界的艺术美,必须俟诸读者的审美想象,而审美想象又是通过意象运动来达成的”。
宗白华先生说“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这就是虚实相生。
戴望舒正是通过以下几个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所想之景:1.油纸伞。
这是诗中“唯一真实具体的东西”。
翻阅古诗词,油纸伞总是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置于暮春之季,雨巷之中,自然营造出一种冷漠、凄清的氛围,塑造出撑一伞于风雨中独立黯然销魂的形象。
《雨巷》高考写作解读
《雨巷》高考写作解读《雨巷》高考写作解读引导语:戴望舒的《雨巷》可谓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作,这首诗中学语文必学,在语文考试中,也经常考到相关问题,今天就《雨巷》写作进行解读。
可结合《雨巷》全诗之内容,适当联想或想象,如写丁香姑娘的衣着、神态、步伐,她与“我”相遇时的表情、动作等,最好能表现出她的惆怅。
《丁香姑娘走近“我”又渐渐离去》她就那样,慢慢地、慢慢地走近我。
她身着一袭白裙,撑着油纸伞,缓缓地,向我投射出那太息般的眼光。
那双美丽的眼睛,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飘飘洒洒地滴落在地上,伴着她那轻巧的脚步。
近了,近了,她那朦胧的脸庞逐渐清晰起来,绝美的容颜,端庄精致的五官;近了,近了,那清晰的身姿又变得朦胧,朦胧的背影,朦胧的脚步。
在这雨巷的尽头,丁香姑娘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1)读懂三个意象,就能解读整篇《雨巷》哪三个意象呢?油纸伞、雨巷、丁香!油纸伞有古雅、怀旧、朦胧的韵味,不难理解。
雨巷和丁香是《雨巷》中最美的意象。
雨巷,是诗人的一条追求之路;江南人(浙江上海江苏温州绍兴人等)最能深切体味雨巷之美!丁香,常见的花有白和紫色两种,古人在诗词文章中往往是清高、美丽和哀愁的代名词。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即姑娘。
也可以说丁香是高洁、美丽和忧愁的象征。
(2)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今杭州市余杭人。
中国"现代派"主要代表诗人。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雨巷》是他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代表作之一。
(3)《雨巷》中,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象征愁心。
《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
这样就把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美好理想的化身。
文档:《雨巷》片段赏析
《雨巷》片段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联系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
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
高三应用文900字:《雨巷》
高三应用文900字:《雨巷》
高三应用文900字:《雨巷》
《雨巷》是唐代诗人柳永写的一篇词,融合了诗、词、散文的特点,成为了一篇文学经典。
这篇词以雨夜为题材,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惆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不仅情感丰富,还描述了具有浓郁诗意的景致,成为了经典名篇。
首先,词人通过描写雨夜的景色展现出一种深沉、神秘而又美丽的氛围。
文章中描写了雨夜时空气中弥漫的水汽,暗淡的街灯以及萧瑟的风声,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描写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雨夜阴暗的氛围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增强表现力,巧妙地激发读者对于自然的感情。
其次,词人在文中展现出一种自闭的、沉静的心态,表现出一种徜徉在梦境里的自我陶醉之情。
这种状态不仅展示了词人的特色,而且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意境,更具有感染力。
此外,词人还通过雨夜描绘自然的衍生出一种思维的转弯,开始反思细腻的情感,这种思维的转折为文章添入了一份神秘感和深邃感。
词人就在这种思维的反思中,开
始对逝去的时光产生浓重的思念,这种感情的流露,既细腻又真挚,使人感到深深的倾诉以及对青春年华的懊悔。
《雨巷》虽短,但是它用真挚的感情与艺术的手法融入其中。
作者运用纤细的笔法,将感情与思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写作的方式既能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又能令读者感悟它所蕴含的深层意涵。
作品表现出的雨夜景致、内心体验以及哲理思考等方面,都深深打动着读者,成为了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分别比喻了追求之路,充满希望而又充满失望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写作素材】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介文人,戴望舒热切地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
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敌致残,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崇高坚贞的民族气节。
套用顾城和艾青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来描述作者的思想,或许是可以的。
【素材激活】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
他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
【运用指南】可灵活运用《雨巷》中的相关诗句作为行文的线索,用于每段行文的开头,这样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也会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味。
【运用范例】
(一)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古巷,笼罩着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的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
地啜饮天降的甘霖。
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线装书,吟着《雨巷》,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让人遐想。
这里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约的诗,一花一木都充满了灵气,营造着诗意的氛围。
(《诗意地生活》)
(二)戴望舒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升了象征诗派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象征诗派与主流文学的距离,改变了象征诗派在诗界的形象,他的诗表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走到尽头所处的那个无比混乱的阶段和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