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晚清民国史

合集下载

z121701--)--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

z121701--)--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历史性的作品,对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等方面对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体系的研讨。

这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近代史上西方学者的一项严重成就。

这本历史书经过独特而理性的分析和研讨,揭示了我国晚清的实在历史。

本书的作者大多是着名的西方汉学家。

他们的观念和思想方式与国内历史学家的观念和思想方式天壤之别,形成了咱们历史学家赋予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在近代中国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使命是保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前进。

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一起的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包含政府运动和新阶层的代表,包含当地和哲学。

晚清时期不仅有外国列强入侵带来的重大灾难,还有太平天国和其后的捻军造成的创伤,内忧外患导致晚清时期中国的积弱积贫状况晚清在蒙古、新疆和西藏也取得过辉煌的战果,收复边疆和失地,晚清统治阶级功不可没。

这本史书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方式,作者让读者明白,所谓疆域问题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历史的书写从来就没有公正可言,我们常常将晚清的落后、失败和血泪都一股脑推到统治集团身上,让他们成为历史和国家的罪人。

这样笼统的归类是失之偏颇的。

同治、光绪、恭亲王、又祥等大清皇帝和满洲大臣曾踌躇满志,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名臣老将也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强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窘境中奋发图强。

在那个蜕变阵痛时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推进因素,但不能因此否认晚清政府所作的努力。

现代中国能从晚清贫弱的现状走向富强,其实也是建立在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基础之上的。

通常的半个世纪,甚至始于辛亥革命以来,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在晚清时期,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称为腐败,无能等等。

可以说,晚清是侮辱,腐败和怯弱的代名词。

现代我国的命运起伏不定,自鸦片战争国家暴力敞开以来,我国阅历了从政党到经济各方的彻底洗礼。

剑桥中国晚清史摘抄

剑桥中国晚清史摘抄

剑桥中国晚清史摘抄
晚清时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

它的统治者被称为“清政府”,该政府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历史性转折点之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也是一个复杂的哲学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它的统治者主要以满清为代表,他们追求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此外,他们还将外国思想和技术带入中国,这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晚清时期,中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剥夺土地农民的私有农场制度、重商主义和集中经济主义等经济制度。

此外,也出现了商业银行、保险业等商业机构。

同时,晚清时期的技术发展也相当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技术,这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潮,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信仰的变革以及新的宗教活动等。

此外,晚清也出现了许多科学思想,如自然语言学、自然哲学、儒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使得晚清的社会文化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晚清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时期。

它的统治者以满清为代表,他们追求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思潮。

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经济、社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
当今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作者对于这一
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
国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各种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此起彼伏。

作者通过对清政府的统治方式、官员体系和政治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政治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作者对晚清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
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困苦。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税收制度、贸易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对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
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人口结构、教育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晚清历史的窗户,也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也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未来。

剑桥中国晚清史各章内容总结1500字

剑桥中国晚清史各章内容总结1500字

剑桥中国晚清史各章内容总结1500字鸦片战争(1839-1842)年前夕,清朝的对外政策以三个时期以来遵循的假定为依据:即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

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而且最后一个假定到1839年尤其过时得厉害,因为它只适用与工业时代以前的商业往来情况。

那时外商来华只是为了购买中国货物。

而此时西方制造商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

曼彻斯特商会在1836年2月交给外交大臣的一份呈文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磅印度商品的出路,“这使我们的印度臣民能够大大增加对我们制成品的消费量”。

英国人要扭转一千年来欧洲和东亚之间的供求关系,他们想的比实际做到的更多,但是坚决要求取消中国为防止西方商业入侵而设立的壁垒,这呼声中还悦耳动听地夹杂这19世纪辉格党自由主义与曼彻斯特企业的共同要求,这就是不久人们所说的“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的代言人,如主张侵华的一些时文小册子作者和院外活动者,完全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民族主义,他们异口同声地要求贸易特权和平等的外交往来。

长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的朝贡体系是完善而稳定的。

周边小国如朝鲜、越南、琉球无不顺服在中国的朝贡体系之下。

朝贡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顺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国里臣民献上礼物给君主,或藩属国也会向宗主国献上礼物。

这些礼物称为贡品。

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而文中提出的三个假设,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对于中国已经不再生效。

第一,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在武器制造和使用上已经远远超越中国,所以中国在对外战争中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第二,西方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以后,也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文化价值体系,而这个体系与中国的文化是大有不同的。

第三。

西方在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西方所渴望的是能够倾销产品的市场。

这时,中国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在出口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为这些商品在国际上仍有竞争力。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教学能手刘琛【阅读书目、作者】《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书目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知名学者,译者为我院历史所编译室专家。

本书据1978年本翻译,于1993年出版,当时将第10、11卷合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个书号,此次再版仍延用这种做法。

【阅读有感】“有关义和拳的记载和感想”本书的记载与目前国内统一编着的其他历史教科书的视角完全不同:本书对义和拳完全持否定态度;而一般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具体来说,本书的观点是,该民间组织的成长是一些草莽之人(暴民)凭借民间对于外国人的愤怒情绪,并煽动这些情绪,此外还利用了巫术来骗取群众的信赖,借以壮大其势力。

另外,其暴力和残忍,使得在中国19世纪兴起的基督教势力受到空前逼迫,无数间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记中国基督徒,以及许多外国传道士,修女都被杀害。

而究其根源,则认为是由于因为当时的民间对外国人的相貌上的偏见,以及许多传教士在传扬基督教的过程中,过分抵触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触犯了群众,另外,也举到一些细节,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疾病肆虐,一些修女为有病的婴孩施洗礼,却被民间谣传为修女吃婴孩。

另外,文章中提及清朝政府试图利用发展中的义和团运动去抵抗外国侵略者。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目錄第一章导言:旧秩序(作者:费正清,哈弗大学历史教授)历史和中国的革命旧社会对外关系第二章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作者:约瑟夫·弗莱彻,哈弗大学中国和中亚史教授)清帝国在亚洲腹地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第三章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作者:苏珊·M·琼斯,芝加哥大学历史研究员;菲利普·A·库恩,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教育、庇护制与社会晋升之路嘉庆的改革危机的征兆: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叛乱的根源中央的软弱与学术界的新趋势魏源——经世致用论与今文学研究的范例保卫边疆是关心的新焦点第四章广州贸易与鸦片战争(作者: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历史教授)广州贸易的特点贪污腐化和公所基金英-中垄断商人垄断制的告终鸦片贸易律劳卑事件关于鸦片问题的争论广州查封鸦片走向战争战争的第一阶段赎回广州战争的最后阶段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第五章条约制度的形成(作者:费正清)条约制度的透视1842-1844年条约的缔结条约口岸的开放通商口岸的外侨团体英国与广州的对峙中国沿海的骚乱上海的兴起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58年的和解清帝国政体与贸易扩张的对峙1860年的和解条约制度的实施第六章太平军叛乱(作者:菲利普·A·库恩)起因与发展旧制度的保护者内讧与衰落捻军的组织特点:一个比较太平军叛乱的透视第七章中俄关系(1800-1862年)(作者:约瑟夫·弗莱彻)扩大商业的努力归于失败中亚贸易和固勒扎条约(1851年)东北满洲的丧失第八章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作者:约瑟夫·弗莱彻)衰落中的蒙古游牧社会新疆;马赫杜姆家族和浩罕西藏的隔绝和印度的压力第九章清代的中兴(作者:刘广京,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历史教授)清朝获胜的原因长江下游的战后问题捻军战争及其影响对中兴的透视第十章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作者:郭廷以,已故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刘广京)理论:对自强运动的早期提倡政治和财政结构第十一章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作者:保罗·科恩,韦尔斯科学院历史教授)传教事业传教事业与旧制度传教事业与新制度。

教师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4

教师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4

读史明智,读史明理——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看到书名中有“晚清”二字,脑海中不由得就浮现出黑暗、屈辱、悲惨这样的词汇。

虽然说放得下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但是历史是不可遗忘的,況且还是一段令人心酸愤怒的悲惨历史。

冯友兰先生说:“历史是写不尽的。

”真正的历史只有一部,那就是历史事实本身,而人写的“历史”却可以有上千万部之多。

历史,有时可以不去苛求其事实,历史有时只需为今之鉴。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发现很多的以前所谓的史实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以前读书基本只是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都觉得史书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都不去读。

读了《剑桥中国晚清史》之后,感触良多,读史书,同样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一、阅读历史书籍,能增长自身知识与见识。

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历史观点不严谨的电影和电视剧,造成了很多人的历史观演义化与娱乐化非常严重。

阅读历史书籍,学习历史,不仅能了解真正的历史,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能在历史中汲取和借鉴优秀的历史成果,增长我们的知识与见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就要求自身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储备。

历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多阅读历史书籍,应该学习国史,也要学习世界史。

这样才不至于在为学生解惑的时候一筹莫展。

二、阅读历史书籍,能提升自身素质。

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教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我们时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但,我们自己的思辨思维都有待提高。

让学生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思维。

比如,大航海时期的西方强盗行为,固然要谴责,但也应辩证的看大航海带来的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

以中国为例:近代中国史带给人的感觉是黑暗屈辱的,义愤填膺的,但列强的入侵,打痛了我们,也打醒了我们。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在“镜子”里外来对照历史----读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体会“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这些句子是我们才进入小学就接触到的内容。

但是当我们真了解到这些句子背后中国当时的现状和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处境,我们心里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深深的叹息和无力感,更是有了沉重的责任感。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也会是多灾多难的。

晚清时期的中国,多少人在与时代抗争,多少人在与命运抗争?这已无法统计,而现在的我们,也无法体会那时代的人的痛苦和绝望。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历史课本所学到的知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读到一本由外国人所写的关于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作者还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我们从来所接触的都是国人所写的历史,都是站在一个弱者和被欺负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的事件。

当我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时候,一开始还觉得很不适应,因为对于这一事件,我已从历史课本上学过,但是当换一个角度来看的时候。

又别有一番体会。

纵观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奴隶社会开始,不管开国之主如何的圣明,但是当其子孙后代在安逸的环境中生存过久,总是会出现昏庸之主。

总会有人反抗,来推翻旧的统治来建立一个新的统治。

而且总能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完备的政策来顺应民心,从而想要达到传承万代。

但是却也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这点。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辉煌,却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

康乾盛世,缔造了占世界财富值五分之一的巨大成就,可是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从君到臣的认识都让整个国家慢慢的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长久的歌舞升平让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失去了危机意识,而且长时间的和平让整个国家的军队、人民和统治者失去了竞争意识。

妄自尊大,再也没有什么能如期视野,失去了居安思危的意识。

其实,查看中国的历史。

有知识、有见识和文化的人都是统治阶层。

治世名言、人生哲理、帝王之道、为臣之道等都出自统治阶层。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面面观(2007-10-15 23:22:40)转载▼标签:人文/历史剑桥中国晚清史面面观《剑桥中国晚清史》面面观作者:高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民族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扩大,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近代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打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相对独立、孤立和闭塞的状态,使其被迫纳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来,整个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古老的中国在外来势力的冲击下,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与“天朝上国”的迷梦,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过程。

《剑桥中国晚清史》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时间跨度为1800至1911年,基本上反映了上述变化过程。

它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上、下两卷,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自成体系,其特点是各章均由某个专题的专家执笔,而由主编总其成。

该书的《总编辑序》由费正清和崔瑞德撰写,简要介绍了剑桥历史丛书的情况、西方对中国史的研究现状及该书的编纂目的等。

正文部分基本可划分为三部分内容:导言(前言)、分章论述内容及书目介绍。

上卷导言即第一章“旧秩序”,由费正清撰写,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旧社会的发展状况、行政体制及对外关系,其范围设定在遭到近代西方势力冲击之前,以使读者初步认识旧中国的思想意识、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以前取得的文明成就、官僚化的行政制度、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对外关系传统作法等一系列因素在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阻碍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下卷前言则独立于分章论述之外,简要介绍了面对西方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所产生的种种反应。

正文第三部分是书目介绍,又可划分为两小部分即对各章参考书目的介绍和总体书目介绍。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作为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视角和本国文人相当不同,评价也有褒有贬。

阅读本书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视角来了解世界史学家对中国近代的发展的看法,但作为中国读者的我们绝不能全盘肯定。

对于历史的解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受到了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影响,会受到时代或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会受到史学理论和观念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面对同样的、全部的历史事实,不同的史学家的历史建构也会大相径庭;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历史事实也有可能会被推翻。

正确地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一要看其理论依据或价值观导向,有历史事实和国家情怀;二要能比较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事实,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看问题,避免脱离历史环境主观评判;三是要尽量找寻和发掘有价值的史料,进行细致实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鸦片战争后,天朝大国地位动摇,西方列强争相东至。

首先清朝丢失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属国和七河流域属国,又丢失印度支那属国,随着日本崛起,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最后丢失朝鲜,至此,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外国史学家对晚清时期外国对中国的入侵的看法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把侵略进行了美化,这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天朝大国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国巨大的冲击。

第一,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

第二,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开始改变了社会面貌。

第三,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也是不可小视的。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晚 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文化交流的必然趋 势。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启迪人心的智慧之书。
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1985年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社的图书,作者是[美]费正清、刘广京。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角度全面展示了晚清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为读者深入了解这 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三,本书对晚清时期文化思想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本书对晚清文化思潮的涌动、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和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本书也探讨了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本书详细评述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中 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本书对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 往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既有全面性,又有深入性,为读者理解和 分析晚清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这是《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中国政府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这个运动旨在推行君主立宪制,改革中国 的政治体制。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变,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巨作,对于了解中国近代 史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部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 了解了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的变化。这部作品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考,为我们研 究中国历史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读《剑桥中国晚清历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历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历史》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对中国晚清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

通过阅读该书,我对晚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
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在书中对晚清时期的各个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精准的分
析和描述,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内忧外患到列强侵略,这本书对这
一时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阅读本书,我深刻感受到晚清时期的政治衰败和社会危机。


会不稳定和政治腐败是晚清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这导致了各种改
革运动的兴起。

诸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晚清时期人们试图改
变国家命运的尝试,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失败了。

此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也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特点。


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经济霸权的压迫,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
压力。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变革,大量西方思想和
文化进入中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和思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晚清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晚清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转型。

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也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这本《剑桥中国晚清历史》是一本深入剖析晚清历史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晚清时期各个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或对中国社会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精彩摘录
在晚清时期,各种革命与起义不断涌现。《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对这些革 命与起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它们背后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书中还详细 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与起义事件,为我 们理解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精彩摘录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作为一部权威的历史著作,为我们深入了解晚清时 期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通过对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革命等方 面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精彩摘录不仅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也为我们思考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目录作为全书的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以时 间顺序进行编排,按照历史阶段组织内容,体现了学术性和客观性。通过阅读本 书的目录,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晚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同时也可以看到 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各种
中国
变化
历史
清朝
挑战
清史
剑桥
中国 一时
研究
1800
文化
全面
详细
晚清
这些
进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一部权威、详尽、深入的晚清历史著作,由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的一 批著名学者撰写。这本书对1800年至1911年间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清朝 晚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复杂变化,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这一时 期的历史。 在政治方面,本书详细描述了清朝晚期政治制度的衰落和崩溃。这一时期,清朝面临着来自内外 的各种挑战,包括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和内部腐败。同时,本书也详细分析了清朝政府在应对这 些挑战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和措施所产生的后果。 在经济方面,本书对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卷入全球 经济体系中,对外贸易、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渐加速。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原因、过程 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读了《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

让我想起一位被中国媒体称为:"老朋友"的英国科学技术史学专家——李约瑟先生的一段话:我未曾去过那一片我一直向往的土地,她堕落得太快,这实在让我伤感。

我不敢想象一个发明出指南针的国家,会败在一个渔夫的儿子手里;一个会用火约制造美丽焰火的国家,却输给了那个中世纪才开化的猎户。

那片土地现在还属于中国,但不久之后,她属于谁就不得而知了。

这段话相信会引起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深思,也会引起十多亿中华儿女的亢奋之情。

以史为鉴可知荣辱。

虽说放下过去才能展望未来。

但历史是不可被遗忘的,况且这还是一段让人心酸、愤怒的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为今之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人们,应有睿智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这种历史思维是指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丶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发展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

具体是:1、掌握学生年龄认识特点。

立足课本,把课本读懂,读精,读深。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仅课本不能丢,而且要把课本读得更深,更精。

2、丰富和梳理历史事实,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础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丰富的历史事实是前提和条件。

3、历史教学要有层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渐。

这样做,既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

以达到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应回顾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屈辱。

铭记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历史教训。

抓住机遇,展望未来,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勇往直前。

我坚信,这片土地将永远属于伟大的、智慧的中华民族。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剑桥晚清史》是由英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约翰罗伯茨尼尔森于2002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的历史著作。

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晚清中国政府机构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变革经历,揭示了该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同时阐明了晚清时期革命、军事和政治变革的演变过程及其结果。

读完《剑桥晚清史》,让我获益匪浅,尤其是对晚清中国政治制度的了解。

晚清以来,中国政治上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变革,从帝制到共和,从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从绝对主义到宪政,从极权专政到多党制的转变,都是令人震撼的变化。

尼尔森充分地利用他的研究工作,深入地分析了晚清时期政治变革背后的原因,对政治各界的影响,以及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总结,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晚清政治的变迁。

《剑桥晚清史》不仅运用了大量的西方经典的政治理论,而且也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晚清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并解释了其原因。

通过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不足与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晚清社会经济所处的状态及其原因。

此外,《剑桥晚清史》也充分论述了晚清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及其信仰,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晚清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以及晚清文化及其信仰如何影响晚清政治发展。

总之,《剑桥晚清史》让我们丰富了对晚清中国的了解,尤其是对晚清政治、经济、社会及其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为晚清中国的历史研究以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比较研究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与见解。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教学能手刘琛【阅读书目、作者】《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书目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知名学者,译者为我院历史所编译室专家。

本书据1978年本翻译,于1993年出版,当时将第10、11卷合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个书号,此次再版仍延用这种做法。

【阅读有感】“有关义和拳的记载和感想”本书的记载与目前国内统一编着的其他历史教科书的视角完全不同:本书对义和拳完全持否定态度;而一般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具体来说,本书的观点是,该民间组织的成长是一些草莽之人(暴民)凭借民间对于外国人的愤怒情绪,并煽动这些情绪,此外还利用了巫术来骗取群众的信赖,借以壮大其势力。

另外,其暴力和残忍,使得在中国19世纪兴起的基督教势力受到空前逼迫,无数间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记中国基督徒,以及许多外国传道士,修女都被杀害。

而究其根源,则认为是由于因为当时的民间对外国人的相貌上的偏见,以及许多传教士在传扬基督教的过程中,过分抵触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触犯了群众,另外,也举到一些细节,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疾病肆虐,一些修女为有病的婴孩施洗礼,却被民间谣传为修女吃婴孩。

另外,文章中提及清朝政府试图利用发展中的义和团运动去抵抗外国侵略者。

剑桥晚清民国史

剑桥晚清民国史

上海大学2021 ~2021 学年冬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号: 0200R215 课程名称: ?剑桥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近代史作业题目: ?林那么徐与中国军事及商业的近代化? 任课教师:严泉教师号 1000学生:何亚雄学号: 12124247成绩:林那么徐与中国军事及商业的近代化摘要:林那么徐,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更因其开眼看世界, 主动了解西方、学习西方, 对中国现代化进行了最初的尝试,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关键字:林那么徐近代化尝试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一声炮火翻开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的大门,击碎了晚清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最后梦想,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展是在西方列强的这种“强迫〞下被动进行的,其实不然,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寻求富国强民之道,探索国运前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展。

林那么徐就是其中极典型的一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曾一度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所以,统治者便养成一种傲慢自大的心态,自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其他国家是自己的藩属或朝贡国,拒绝与他国的交流学习。

正是这种盲目自大的心态蒙蔽了统治者的双眼,阻碍了中国向前开展的步伐。

当西方国家在经历资本主义革命后,近代化迅猛开展的时刻,清政府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无法清醒,也就更不可能注意到西方国家对自己的虎视眈眈,所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的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防止。

中华民族假设要重新站起来,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近代化的开展便是情理之中。

而想要促进近代化的开展,克服自身狭隘自大的缺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便是首先要迈出的步伐。

林那么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使命下站了出来。

起初,林那么徐也对西方文明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2013~2014学年冬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号: 0200R215 课程名称:《剑桥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论文题目: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任课教师:严泉教师号 1000
学生姓名:穆玥学号 12122966
成绩:
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摘要】要说晚清时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影响的历史人物,慈禧,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这些肯定是举足轻重的。

但我今天想谈谈一个悲哀的存在——光绪皇帝。

虽然光绪帝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都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改变历史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权力改革自保
光绪的先皇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

年仅4岁的载湉(光绪本名)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

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大致意思是说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地严辞训斥;饮食寒暖没有人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

这些综合起来致使光绪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

慈禧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内阁学士翁同龢,另一个是侍郎夏同善。

刚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

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

所以把他生父醇亲王奕譞找来,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比较习惯了。

小光绪学习很用功,他还是比较聪明的,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不错。

光绪15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

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按说皇帝在14岁的时候就应该亲政了,然而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才让光绪亲政。

虽然光绪帝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

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甲午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甲午风云
光绪帝亲政仅5年,于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24岁的光绪帝坚决主战,积极备战,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但终因制度落后,国力不济,打了败仗。

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据理力争,以图尽量降低损失。

亲政时期,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

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

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

他急切召见他,询问国外情况。

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之志。

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

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

”他还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而且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

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

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戊戌维新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

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

也许,身为帝王,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讳言的。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在政治上,通过维新变法,迫使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庚子事件”之后实行所谓“新政”,客观上大大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加速了封建专制的崩溃。

从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上看,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远见,而且爱国爱民,有节气有骨气;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谋略,另外,虽然贵为天子却无实权,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终不能有所作为。

一个有抱负的君主无法施展抱负,似乎比普通老百姓更令人唏嘘。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他不畏强敌,敢于救国的决心,在昏天黑地的晚清,点起了一道落寞的余光。

参考文献:
【1】李寅,清代后宫,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02-01
【2】王树卿&李鹏年,清宫史事
【3】百度百科:光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