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doc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流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国情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内容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精品教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白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阻碍。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我国的打算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把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明白得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同时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明白得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摸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连续进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进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打算生育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重点:1、明白得人口数量增长在时刻、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提高学生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刻上是不平均的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稳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
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现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
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
通过观看这些数字,同学们能够发觉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刻越来越短,也确实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如何样的特点?缘故是什么?这些问题确实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数量变化教案
1.1人口再生产新课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分析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统计图表、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
3.情感目标:树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人口观;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以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阅读图表,应用比较法,分析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分布,并概括其特点。
【教具准备】教材图1.1;表1.1、1.2、1.3、1.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同学们,通过对高一地理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理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高中二年级我们将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五部分内容,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板书)〔讲授〕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是现代,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日益增强。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内容。
1.1 人口再生产(板书)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1.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板书)〔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人出生,加入人口总体;又不断有人死亡,退出人口总体。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掌握人口增长、减少及稳定等不同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人口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价值观。
3.增进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的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学以致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政策,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5.反思总结,升华认识:
-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形成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强调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6.课后延伸,巩固提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3活动题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④读图1.2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梳理】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读图思考(图1.4)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及所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大家春节回去有没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围人口有什么变化?明确: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人口数量上面有所变化,有变多的,有变少的。
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有关人口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二、新授(图片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老师: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安南抱着一个小孩。
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都要亲临现场?学生: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人口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
老师:是的,这个小孩的出世,意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地成为了“世界公民”,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
从这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数量,并且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速度在继续增长,请大家计算一下,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学生:约65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请同学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1)通过实例及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根据P3“活动”,使学生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课本图片展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结合课本的读图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特点并掌握判断依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分析。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5[读图思考]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时间生产力状况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三率”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18世纪中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较恶劣,土地私有制劳动力需求较大,受传统的生育观念影响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原始型工业化开始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环境改善,经济快速增长传统的生育观念占主导地位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传统型二战以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土地开垦受到限制,制造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提高,生育观念转变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现代型[活动]P7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转变历史阶段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高高低原始型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高低高传统型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低低低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主要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原因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现代型经济起步早,生产力水平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快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传统型许多国家经济呈快速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还较高,但死亡率降低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3.我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教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白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阻碍。
2.使学生把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定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白得我国实行的打算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把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明白得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同时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明白得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摸索。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连续进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进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打算生育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重点】1.明白得人口数量增长在时刻、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明白得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缘故。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提高学生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60亿人口日(1)世界: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产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意义: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之因此举世瞩目,是因为60亿人口关于地球来说,差不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这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
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本节的地理图表、活动及案例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_7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并能根据图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了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人口的数量变化通过播放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的惊人的增长。
让学生看到从古至今人口在不断增长。
进入今天的内容【讲授】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问】请大家看世界70亿人口日(图1.1),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如此关注?【讲述】这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
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
【提问】请同学计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二)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读图】根据图1.2和图1.3和P2读图思考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人口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开始进入必修二模块的学习,人口的变化,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人口的数量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节内容的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
同学们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些新闻,每到假期,特别是国庆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各景区都是人山人海,高速公路上也都堵满了汽车,非常的热闹。
可能同学们也都深有体会。
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了。
那为什么这些现象在我国表现的特别突出呢?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会出现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是一直都存在的吗?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呢?在学生处于“愤”、“悱”心理时,引入新课:现在就让咱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页,看图1.1 世界60亿人口日,结合课本内容,自行了解一下世界60亿人口日与这个小孩的出生有何关系[板书]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现状[教师讲述]好,相信大家阅读完课本内容也大概有了些了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2、了解人口自然增长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及其转变的时空分布。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具有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对学生家庭不同辈分的人口数量比较,明确家庭的人口数量在变化,按这样的发展趋势家庭的人口数量会发生怎样变化。
国家和世界的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将要什么变化。
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课件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教师指出: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南安国光中学叶君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
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
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
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
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九、课时安排2课时
十、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