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0110126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3.教师挑选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点。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复习巩固。
3.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实验操作步骤明确,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论等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分组合作,共同进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针对本章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围绕以上三个部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学过程:
-首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独立作答,教师巡回辅导,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本章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镜、潜望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基本概念:介绍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成像规律。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成像现象,分析成像规律。
4.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答。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成像规律。
2.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物体成像实验,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平面镜成像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穿衣镜、潜望镜等。
4.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简单平面镜成像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如穿衣镜、潜望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3、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实验器材: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方格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复习巩固】通过画反射光路图回顾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450【新课引入】1、展示:猴子捞月提问:猴子为什么没能捞到月亮?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平面镜成像中的“物”和“像”:因为月亮根本没有掉到水里,我们看到的是月亮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像。
2、这和我们平时照镜子一样吗?我们和镜中的“我们的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
3、指出:①除了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我们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可以叫平面镜。
②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4、引入课题:我们这节课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讲授新课】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根据探究目的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教师实际演示引导学生猜测:(1)像和物大小可能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
3、设计实验:(1)学生阅读课本(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的设计实验:①实验中不使用平面镜而采用玻璃板好处是什么?②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③如何找像并准确记录像的位置?(教师说明如何判断像和物完全重合)④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4、学生分组探究:强调:①实验时必须保证玻璃板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见《导学提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3.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自学任务:
看书77--79页,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基础感知”,并在书本对应地方做标记。
学生按照提纲上的要求,独立自主完基础感知,并在书本上勾画圈点
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知晓重点是什么
议
教师出示学生思考和讨论内容
1、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的探究
2、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播放“照镜子”视屏,通过简单的动画引入课题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联想关于本节课内容
通过画面或视频直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快速进入课题
思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
2.会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全体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
组内讨论可以较深层次的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展
小组展示:
(1)实验得到的结论
(2)实验后边的思考分析相关内容的讨论结果
(3)列举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上黑板展示或口头表述
通过展示,增强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平面镜成像
课题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面镜成像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方向相反。
3.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穿衣镜、化妆镜、商店的试衣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展示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主题。
2.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提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最新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最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一生有点不得志啊。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他独自一人在月下喝酒,当
时他就写下了一篇很有名的《月下独酌》,其中有一句流传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刚才已经说了,他是独自一人,可是他的诗句里面却说是三个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光投影在李白身上,在他背后留下的影子,一个就是酒杯中的像。
那么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平面镜成像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实验
2、平面镜成像原理学生倾听、思考、议论。
学生自由猜想
学生设计实验
并进行试验
学生间相互交流并归纳、总结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虚像。
学生间相互
交流并归纳、
总结
5′
20′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1. 引言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之一。
在物理八年级上的第4章第3节中,我们将学习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平面镜成像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1.平面镜的特点和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3.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和应用。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平面镜的特点和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步骤二: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一组实验,观察平面镜的成像特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步骤三:知识讲解1.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问题。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1.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拓展:给予一些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五:实践应用1.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找出改进的方向。
5.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2.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练习题答案;3.学生所设计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4.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是否准确和深入。
6. 教学资源准备1.平面镜、物体、光源等实验器材;2.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3.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巩固平面镜成像公式。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4.教师介绍平面镜成像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蜡烛、刻度尺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镜子里的像与你的实际身体部位一致呢?”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了解镜子是如何将光线反射形成我们看到的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之间的关系。
2.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等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生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对于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侧;
无数条光线;
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
知识点4: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1.平面镜的应用
要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手影光的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4)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答案:
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D)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生的影响是
小成最好在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
蜡烛远离。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倒影的形成;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3.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自主阅读教材P77~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做出假设: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物、像的大小可能相等。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2根据实验结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成的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虚像知识板块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阅读教材P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定律。
3.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4.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5.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解:如图所示:(三)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自主阅读教材P78~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给人空间增大了的感觉。
这说明了利用平面镜可以通过成像来增大空间感。
它的另一方面的应用是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潜望镜,就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和计划: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说明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学生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等。这为他们在八年级学习平面镜成像提供了基础。然而,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巩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
7.反馈表格:准备学生反馈表格,以便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8.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将教材内容、实验步骤、多媒体资源等进行整合,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9.教学计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时间分配等,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3.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应包括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实验结果图、实际应用场景图片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展示科学家对平面镜成像研究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不断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
(二)问题导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计算物体与像的距离等。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镜像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共同探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4.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镜子中的selfie,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性。
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镜中的像是从哪里来的?它与真实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②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必须保证玻璃板竖直,一旦倾斜会怎样,可以由此联想到小轿车的车窗玻璃为什么倾斜安装。)
③弄清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如:为什么不用真正的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大小相同的蜡烛?)
④如何科学处理数据(由用刻度尺测量到将白纸对折及用方格纸或坐标纸替代刻度尺等)。
(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所成虚像
播放视频:“猴子捞月亮”(见素材二)。
设问:你知道猴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吗?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归纳: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由学生提出猜想,归纳写在黑板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实验,是中考的高频考点,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
(2)改变光路。如:潜望镜中安装的相互平行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两块平面镜、投影仪、显微镜的反光镜(周围光线较强时使用)等。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小潜望镜(见素材三)。
欣赏——对称美:
播放视频“潜望镜”“汇丰银行的日光镜”(见素材二)。
播放视频“凸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见素材二)拓宽视野。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上课时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当你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像的大小改变吗?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必要的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掌握利用物距和像距计算物体与镜像的关系;3.能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
三、教学内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3.物距、像距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面镜、小黑板、投影仪;2.学生准备:教材、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导入与展示(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经典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知识。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重点讲解光线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物体与其像之间的关系。
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分发多面镜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多面镜进行观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观察镜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加深他们对物距和像距的理解。
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进行交流,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进行计算,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前一节光的反射的实际应用,学生首次较完整的研究成“像”,为下一章探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因此《平面镜成像》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是为以后的知识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
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容易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点拨引导纠正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纪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导等效替代法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六、教学资源准备同样的蜡烛2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白纸。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像。
2. 移动蜡烛,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
3. 更换不同大小的蜡烛,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 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 实验注意事项:保持平面镜的清洁和平衡,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 生活实例:解释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射现象等。
3.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
4. 理解平面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例题1:
问题:请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镜子、化妆镜、车镜等。镜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镜成像应用之一,它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进行化妆、整理仪容等。车镜则用于汽车驾驶,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
- 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平面镜成像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实例演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生动的实例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后的进一步延伸。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规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学会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
2.实验材料:多媒体设备、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学生分享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平面镜成像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怎样形成的。
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激光演示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量角器、火柴、夹子、白纸一张、透明胶条、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步骤:(1)如图,将一张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3)另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5)把测量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课本P78图4.3-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
)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追问: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3随即指出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思考: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典例解读【例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解析】过A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至另一侧,在等距上取点A′;过B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至另一侧,在等距上取点B′;连接A′和B′;最后标上箭头。
注意这些线都画成虚线。
也可以通过A点作一条垂直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作其反射光线,并反向延长;再通过A 点作任意一条入射光线,严格按照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将其反射光线延长;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A点的像A′;同样作出B的像B′;连接A′和B′;最后标上箭头。
注意镜后的线、镜前法线画虚线。
【答案】(三)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从古代女子“对镜贴花黄”到现代舞蹈演员使用大平面镜矫正动作姿势,都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成像。
2.改变光路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就是平面镜;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
3.扩大视野新房子装修的时候,不大的客厅在墙壁上装上一面镜子,就觉得客厅大多了。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1)凹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
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演示实验2: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
(2)凹面镜的应用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4.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1)凸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3: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射向凸面镜。
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问题1: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问题2: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演示实验4: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
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
)(2)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典例解读【例2】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即人们常说的反光镜)是一个凸面镜,汽车上安装凸面镜的目的是( )A.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更清晰B.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观察范围更大C.使司机观察到的像与实物等大,但光线集中,更清晰D.使司机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小,增大观察范围【解析】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如下图所示,相对相同口径的平面镜而言,凸面镜观察范围要大得多。
【答案】 D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