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小儿推拿室规章制度

中医小儿推拿室规章制度

中医小儿推拿室规章制度为了规范中医小儿推拿室的经营管理,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小儿推拿室全体工作人员及患者。

一、服务宗旨中医小儿推拿室的服务宗旨是以传统中医药学为基础,运用小儿推拿疗法,针对小儿常见疾病和生长发育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小儿免疫力,促进健康成长。

二、服务内容中医小儿推拿室的服务内容包括:小儿推拿按摩、拔火罐、刮痧、中药熏蒸等中医推拿疗法,针对小儿各种常见疾病和生长发育问题进行诊疗。

三、工作人员要求1. 中医小儿推拿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

2. 工作人员要热情待客,礼貌用语,对患儿要耐心细致,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工作人员要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保持仪容整洁,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四、患者要求1. 患者需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2. 患者要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3. 患者要尊重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共同维护医疗环境。

五、诊疗流程1. 患者来院后需提供个人信息,医师进行初步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 医师进行推拿按摩、拔火罐、刮痧等治疗,遵循中医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按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定期复诊,积极配合治疗。

六、医疗质量控制1. 中医小儿推拿室要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定期组织医师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事故应急处理,保障患者权益。

七、违规处理1. 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 患者如有恶意破坏医疗秩序、侵犯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权益的行为,将取消其就诊资格。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改,须经公司管理层审核并公示。

推拿科规章制度

推拿科规章制度

推拿科规章制度推拿科规章制度
1、热情接待病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认真、规范书写病历,根据病情及适应症,确定治疗方法和计划。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3、治疗或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若发生差错事故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并认真记录。

治疗后记录当日情况,疗程结束时作好疗效评定。

4、做好资料收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5、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6、讲究医德,仪表端正,衣帽整齐,室内整洁。

7、保持维护医疗人员自身形象,不得躺靠治疗床,不得与患者争吵,不得随意接打、玩弄手机,不得玩笑喧哗,严禁在室内吸烟.
8、医生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患者的皮肤。

9、做好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工作,床单、治疗巾定期清洗、更换。

10、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隐私,正确恰当的处理好病人对病情的知情权,对接受治疗的选择权,对急危重症病人除施以积极救治和转会诊外,医生有对病人及家属告知和签字的责任。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范文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范文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范文针灸推拿科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在医疗、保健和康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针灸推拿科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提供一个____字的范文,涵盖针灸推拿科的管理制度,供参考。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针灸推拿科的管理和运营。

第三条针灸推拿科是该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针灸推拿的诊疗、康复和保健工作。

第四条针灸推拿科的管理原则是“责任到人、科学管理、服务至上、安全第一”。

第五条针灸推拿科的管理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针灸推拿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第六条针灸推拿科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内外部沟通机制,加强与其他科室、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协作合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七条针灸推拿科应设立科主任,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

第八条科主任应具有中医针灸推拿专业背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秀的管理能力。

第九条针灸推拿科应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包括针灸推拿医师、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第十条针灸推拿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一条针灸推拿科应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临床诊疗规范、病例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

第十二条针灸推拿科应制定人员值班制度,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营。

第三章诊疗流程第十三条针灸推拿科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第十四条针灸推拿科应采集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资料、病史等。

第十五条针灸推拿医师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第十六条针灸推拿医师应严格执行针灸推拿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第十七条针灸推拿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建议。

第十八条针灸推拿科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推拿正骨工作的开展,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医推拿正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推拿正骨技术水平。

第三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应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体现人文关怀。

二、推拿正骨工作流程第四条接诊1. 认真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推拿正骨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及可能产生的不适。

3. 填写推拿正骨治疗记录,确保病历资料完整。

第五条推拿正骨治疗1. 严格按照推拿正骨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治疗,确保治疗安全。

2. 注重手法技巧,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力度、节奏和频率。

3. 保持治疗室整洁、安静,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第六条术后康复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告知患者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预防复发。

三、质量管理第七条建立推拿正骨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推拿正骨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

第八条加强推拿正骨技术培训,提高推拿正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九条鼓励推拿正骨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四、医疗安全第十条严格遵守推拿正骨操作规程,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掌握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妥善处理医疗事故。

五、伦理与法律第十三条尊重患者权利,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道德规范。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推拿正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推拿正骨工作的合法性。

六、环境与设施第十五条推拿正骨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暖设施,保证诊疗环境舒适。

第十六条配备推拿正骨所需的器械、药品等,确保其安全、有效、合格。

七、持续改进第十七条定期对推拿正骨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持续改进。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 刮痧 拔火罐 推拿 电针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 刮痧 拔火罐 推拿 电针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一、艾灸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链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ICm,炷底直径约0∙8cm,直接或问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院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1 .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件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柱直接灸。

孕妇少腹部禁灸。

2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 .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操作规范: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土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镜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O.9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

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整理床单,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般部,均不宜施灸。

推拿科门诊管理制度

推拿科门诊管理制度

推拿科门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推拿科门诊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工作任务1. 制定推拿科门诊服务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医疗服务顺畅进行;2. 规范推拿科门诊挂号、排队、诊疗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 加强患者管理,建立患者信息档案,保护患者隐私;4. 强化质控措施,规范医疗操作,确保医疗安全;5. 加强队伍建设,培训医护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三、组织结构1. 推拿科门诊设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若干名,护士若干名,行政人员若干名;2. 推拿科门诊设有挂号处、候诊区、检查室、治疗室、会诊室等功能区域;3. 主任医师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推拿科门诊工作,副主任医师协助主任医师工作,主治医师负责日常诊疗工作。

四、服务流程1. 接待患者:患者到达推拿科门诊,由挂号处进行登记,分配就诊号码;2. 排队就诊:患者按就诊号码依次进入候诊区等候,医护人员按照顺序进行诊疗;3. 诊疗服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协助医师进行护理工作;4. 结束就诊:诊疗结束后,医师开具医嘱和处方,患者可前往药房购药,或进行下一步治疗;5. 检查复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检查复诊,跟踪患者病情变化。

五、质控措施1. 执行严格的诊疗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2. 定期开展内部质控评审,查找问题并及时整改;3.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使用;4. 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5. 加强医师和护士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六、患者管理1. 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史、诊疗记录等;2. 保护患者隐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规定;3. 尊重患者意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供优质服务;4. 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服务的评价。

七、队伍建设1. 定期组织医师和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技能;2.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4. 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优秀员工,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范本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范本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推拿科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针灸推拿科全体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护工等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针灸推拿科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医德医风建设,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第二章工作秩序第四条上班时间,全体工作人员应按时到岗,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五条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条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第七条工作人员应主动、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益。

第八条加强病案管理,做好针灸推拿治疗的记录,确保病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九条严格执行药物管理法规,确保药物安全。

第十条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专业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实习生、进修生应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学习,严格遵守科室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护工应按照护理规范进行工作,关心、爱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五条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六条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奖惩制度第十七条对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停职等处理,严重者依法予以解聘。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针灸推拿科。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推拿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推拿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推拿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开展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并可开展其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推拿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推拿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推拿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推拿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开设独立门诊,有条件的可进行二级分科,如设置内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第八条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断区、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推拿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熏蒸室、药浴室,敷贴室、理疗室、练功室等.熏蒸室、药浴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设施.第九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推拿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中医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设置熏蒸室、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熏蒸(洗)设备、煎药设备、浴器、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艾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1、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件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柱直接灸。

孕妇少腹部禁灸。

2、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元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蹈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3.1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灶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3.2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 9 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柱,点燃施灸。

当艾灶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

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看。

整理床单,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中医推拿工作制度度

中医推拿工作制度度

中医推拿工作制度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中医推拿工作,保障推拿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推拿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中医推拿科室及其工作人员。

1.3 中医推拿工作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发挥推拿治疗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推拿科室设置与人员配备2.1 推拿科室应具备独立的诊疗空间,环境安静、整洁,设施完善,满足推拿诊疗需求。

2.2 推拿科室应配备相应的推拿床、治疗椅、按摩器材等设备,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适量的办公设备和诊疗用品。

2.3 推拿科室应配备具有推拿专业资格的医师和护士,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适量的推拿师、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2.4 推拿科室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推拿诊疗规范。

三、推拿诊疗规范与质量控制3.1 推拿诊疗应遵循中医推拿理论体系,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3.2 推拿诊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3.3 推拿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感受,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4 推拿科室应建立健全推拿诊疗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推拿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提高推拿治疗水平。

四、推拿医疗安全管理4.1 推拿科室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推拿医疗安全。

4.2 推拿科室应严格执行推拿操作规程,规范推拿技术操作,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4.3 推拿科室应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明确推拿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取得患者同意。

4.4 推拿科室应建立健全急救处理制度,对推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五、培训与考核5.1 推拿科室应定期组织推拿专业培训,提高推拿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5.2 推拿科室应组织推拿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推拿学科发展。

小儿推拿门诊建立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门诊建立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门诊建立制度范本一、小儿推拿门诊概述小儿推拿门诊是专门为0—6岁儿童提供推拿治疗和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

以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手法刺激某些穴位或部位,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具有操作方便、见效快、疗效高、安全稳当、不易反弹、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儿科疾病,提高儿童抵抗力和自愈力。

二、小儿推拿门诊建立制度1. 诊疗制度(1)预约制度:家长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推拿门诊,预约时需提供儿童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及就诊原因。

(2)就诊制度:家长携带儿童按照预约时间就诊,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3)病历制度:医护人员为每位就诊儿童建立病历,详细记录儿童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病情、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等信息。

2. 推拿手法及技术规范(1)推拿手法:根据儿童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轻柔、均匀、持久、有力,确保疗效。

(2)技术规范:遵循中医学理论,按照推拿经络、穴位、操作步骤进行治疗,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 医疗安全及质量控制(1)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资质和临床经验,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诊疗水平。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推拿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确保医疗安全。

(3)定期对推拿门诊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服务质量。

4. 服务流程及导诊制度(1)设立导诊台,配备专业导诊人员,为家长提供咨询、预约、就诊指导等服务。

(2)明确服务流程,简化就诊手续,提高就诊效率。

(3)设立推拿治疗室,保持环境整洁、舒适,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5. 健康教育及保健服务(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普及推拿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提供推拿保健服务,针对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力提升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推拿保健方案。

(3)定期举办推拿保健讲座,免费为家长提供育儿、保健等相关知识培训。

三、小儿推拿门诊管理及监督1. 成立小儿推拿门诊管理小组,负责门诊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推拿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推拿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推拿技术操作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者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

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牌关节脱位等。

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科疾病:如胃脱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月中,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

各种恶性月中瘤的局部。

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烧伤,烫伤。

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严重心脏病,肝病。

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肃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一)操作程序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者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便,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者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者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普通速度每分钟次。

推拿科门诊工作规划

推拿科门诊工作规划

一、前言推拿科作为中医特色治疗科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针灸、拔罐、理疗等多种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提高推拿科门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推拿科门诊的诊疗水平,满足患者需求;2. 规范门诊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3. 加强科室人员培训,提升整体业务能力;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科室良好形象。

三、具体措施1. 优化诊疗流程(1)设置导诊台,为患者提供咨询、预约等服务;(2)明确分诊标准,提高分诊准确率;(3)优化候诊区域,确保患者候诊环境舒适;(4)规范诊疗操作,提高诊疗质量。

2. 提升诊疗水平(1)加强中医理论学习,提高临床诊疗能力;(2)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丰富诊疗手段;(3)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科室整体技术水平;(4)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作,提高治疗效果。

3. 加强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科室内部业务学习,提高员工业务素质;(2)选派优秀员工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培训,拓宽知识面;(3)鼓励员工参加职称晋升考试,提高个人能力;(4)加强团队建设,提高科室凝聚力。

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2)尊重患者意愿,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3)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4)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改进服务质量。

5. 树立良好形象(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门诊工作规范有序;(2)加强科室宣传,提高科室知名度;(3)注重科室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总结推拿科门诊工作规划旨在提高诊疗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我们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
针灸推拿科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治疗学科,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关重要。

规章制度是指针灸推拿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用以规范这一行业的发展和治疗活动的开展。

首先,规章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权益至关重要。

规定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才能从事针灸推拿工作。

此外,规章制度也规定了医师应该遵守的诊疗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规章制度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它规定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了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此外,规章制度也规定了从业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以建立行业良好的形象。

最后,规章制度对于保障医生的权益也至关重要。

它规定了医生从业的条件和权利,保护了医生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总之,规章制度对于规范针灸推拿科的行业发展、保障患者的权益以及医生的自身权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针灸推拿科的健康发展和患者的安全治疗。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医医疗方式。

然而,由于中医学的特殊性质,中医医生需要掌握多种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为中医科医生提供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以促进中医学的发展,提高中医诊疗服务的质量。

二、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1.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鉴别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脉诊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患者应坐或卧位,双手放于体侧,肘弯屈曲,手心向上。

(2)脉诊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刺激;同时,医生应保持平静的思维状态和舒缓的呼吸节律。

(3)医生应用中指、无名指和食指,轻轻地按压患者的脉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及患者。

(4)脉诊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以便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脉象变化。

2. 舌诊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和润燥程度等,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脏腑功能的情况。

在进行舌诊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患者应伸出舌头,舌头不要过分伸张,以免影响观察。

(2)舌诊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白天强光或灯光过强,以免影响观察判断。

(3)医生应仔细观察舌苔、舌体、舌边的颜色、形态、润燥程度等,多角度考虑,加以综合判断。

3. 针灸针灸是一种以刺激人体穴位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灸热等手段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医生应在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或使用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针灸用具必须经过消毒,保证使用的针头无菌。

(3)针灸时应遵守穴位的定位和刺入深浅的规范,避免刺痛患者或损伤内脏组织。

(4)中医诊疗技术中常常会用到艾灸、敷贴等多种方法,同样需要注意消毒和操作规范。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诊疗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手法的按压、揉捏、拍打等手段,调节气血、通经活络,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金属毫针刺激人体腧穴,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3.1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中医诊所推拿的规章制度

中医诊所推拿的规章制度

中医诊所推拿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诊所推拿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诊所推拿服务,包括推拿师、患者和中医诊所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推拿师必须具备相关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推拿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第四条中医诊所应当建立健全推拿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推拿师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化操作流程。

第五条中医诊所应当配备齐全的推拿器械设备,保证推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推拿服务流程第六条患者在接受推拿服务前,应当进行预约,填写诊疗知情同意书,并如实告知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病史。

第七条推拿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方案。

第八条推拿师在进行推拿服务时,应当遵循推拿原则,正确使用推拿手法,确保推拿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患者在接受推拿服务期间,应当配合推拿师操作,并遵守相关规定,保证推拿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推拿师在推拿服务结束后,应当向患者解释推拿效果及注意事项,提供个性化的保健建议。

第三章推拿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推拿师在进行推拿服务前,应当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有禁忌症的患者进行拒绝服务。

第十二条推拿师在进行推拿服务时,应当正确使用推拿器械,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十三条推拿师在推拿过程中,应当注意卫生环境的整洁,保持推拿室的清洁干净。

第十四条推拿师应当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提升推拿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十五条推拿师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章推拿服务质量监督第十六条中医诊所应当建立健全推拿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定期对推拿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患者对中医诊所推拿服务不满意时,可以向中医诊所投诉,中医诊所应当及时处理并给予反馈。

第十八条推拿师在推拿服务中存在违规行为或技术不当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接受相应的处罚。

第十九条中医诊所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推拿服务质量和患者权益。

开展中医推拿按摩服务的要求

开展中医推拿按摩服务的要求

开展中医推拿按摩服务的要求一些非医疗机构以“中医推拿”、“中医按摩”、“中医保健”、“中医足底按摩”、“刮痧”、“拔罐”等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并宣传治疗作用,那么这些机构能否相关推拿按摩服务呢?一、诊疗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二、无资质不得开展以治疗为目的的推拿按摩服务。

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相关备案资质设置的推拿按摩诊疗科目,不得开展相关推拿按摩服务。

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三、医疗机构不得聘用非卫技人员开展相关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应当由在本机构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不得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此类活动。

四、非医疗机构不得宣传治疗作用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五、特殊群体可以开展相关工作《中医药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盲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的,可以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

六、人员资质规定《中医药法》有关条款规定: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依照《医师法》的规定,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痹病(颈椎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 :BNV261)西民病名:颈椎病(ICD 一10 : M5O . 3 0 2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及辩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 T 0 0 1 . 1 一00 1 . 9 一9 4)1 、风寒湿痹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失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

舌红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脊柱病学》(潘之清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拟定。

1 、神经根型颈椎病(1)颈肩疼伴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痛或麻木为主要症状。

有时患肢有沉重感或不能持物。

(2)颈部发僵,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后伸或向病侧弯时明显),颈椎生理前凸减小。

(3)病变椎体间的相应棘突旁压痛。

(4)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受刺激神经根分布部位的皮知觉或肌肉的肌力减退或消失。

(6)肱二、肱三头肌键反射减弱或消失。

(7)X 线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成角反弓;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骨刺形成。

2、椎动脉型颈椎病(1)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为旋转性的、浮动性的、摇晃性的或下肢发软不稳,有地面倾斜或移动等感觉,并有头晕眼花感。

头部运动或改变体位时可诱发眩晕或使其加重,或猝倒。

(2)枕部及顶枕部头痛,呈发作性跳痛或胀痛:偶有部分患者有突然弱视失明或复视。

(3)X 线示钩椎关节增生或椎间关节增生;动力位可示颈椎不稳。

(4)椎动脉MRI 示椎动脉被挤压而扭曲变形。

3 、脊髓型颈椎病(1)颈肩疼伴双下肢踏棉感;或有躯干部的“束带感”。

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2)双侧或单侧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

(3)CT 或MRI可协助诊断。

4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头晕,伴汗出、恶心、呕吐、心跳加速、胸闷、心慌等症状。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眼睑下垂。

(3)一般合并其他型颈椎病发作。

5 、混合型颈椎病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的症状及体征。

(三)鉴别诊断1 、与落枕鉴别(1)压痛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压痛点多见于棘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范围与受累的神经根分布区一致。

而落枕者的压痛点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

(2)肌肉痉挛: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在颈部扭伤者则可触及伴有明显压痛的条索状肌束。

(3)对牵引试验的反应:检查者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时,颈型颈椎病患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感,而颈部扭伤者则疼痛加剧。

2 、与胸廓出口综合症鉴别( l )臂丛神经受累:主要为臂丛的下支,临床常表现为:自上臂尺侧向下延及前臂和手部尺侧的感觉障碍,以及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骨间肌受累。

( 2 )胸腔出口局部体征:患侧锁骨上窝处多呈饱满状,检查时可触及条索状的前斜角肌或骨性颈肋,用拇指向深部加压时(或让患者做深吸气运动),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 3 ) Adson 征:多属阳性。

即让患者端坐,头略向后仰,深吸吸后屏住呼吸,将头转向患侧。

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领,略给阻力。

另一手摸着患侧挠动脉,如脉搏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此为本病的特殊试验。

(4)其他:包括影像学改变等。

本病时,X 线平片多有阳性所见,必要时做(CT 或MRI)检查等,均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3 、与脊髓空洞症的鉴别诊断(1)感觉障碍:本病旱期为一侧性痛觉及温度感觉障碍。

当病变波及前连合时,则可有双侧手部、前臂尺侧及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为感觉分离性障碍。

颈椎病患者则无此种现象。

(2)营养性障碍:由于痛觉障碍,不仅可在局部引起溃疡、烫伤、皮下组织增厚及排汗功能障碍等病变,且可在关节处引起过度的增生及磨损性改变,甚至出现超限活动而无痛感,此称为夏科关节。

应注意与因脊髓痨所致者鉴别(主要根据冶游史、病史及血清梅毒反应等)。

(3)其他:MR I 、CT 或脊髓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确诊。

4 、与美尼尔综合征的鉴别(1)常突然发作,为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

(2)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症状。

(3)发作时间持续,多在1—3 天内逐渐缓解,为反复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5 、与冠状动脉供血不全鉴别其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疼痛而无上段颈脊神经根刺激症状。

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服用硝酸油类药物时,症状可以减轻。

6 、与神经官能症鉴别没有颈椎病的X 线改变,无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应用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需长期观察,反复检查,以鉴别诊断。

三、治疗(一)推拿疗法治疗目的: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性,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调整颈椎节段异常移位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治疗治则: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为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采取分期分型治疗。

1 .急性期:推拿治疗以颈椎软组织放松手法为主,以活血消肿止痛。

部位及穴位:颈项及肩背部,患侧上肢,颈夹脊、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风门、附分等穴。

推拿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医者以轻柔的滚、拿、揉等放松类手法在上述部位和穴位重点按摩,每日l 次,每次2 0分钟。

2 .缓解期:推拿治疗以颈椎软组织放松手法和拔伸牵引手法为,适当予以调整类手法,以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整复错位。

部位及穴位:颈项肩背部,患侧上肢,颈夹脊、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等穴。

推拿操作:取患者舒适体位,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治疗,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放松;对于由于颈椎小关节移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施以颈部拔伸牵引、颈椎微调等整复类手法,纠正颈椎微小移位;最后,施以整理类手法结束治疗,每日1 次,侮次20 分钟。

3 .恢复期:推拿治疗以放松肌肉、理筋整复为主,以舒筋活血、理顺肌筋、恢复功能。

部位与取穴:颈项部、患侧上肢,阿是穴、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肩外俞等。

推拿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用轻柔的按法、揉法、滚法等作用于颈项及肩背部,重点治疗患侧及压痛点。

用拿法、拇指按揉等手法放松颈椎两旁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施以颈椎的微调手法和理筋整复手法,整复微小移位,减轻肌肉痉挛。

最后,施以整理类手法结束治疗,每日1 次,每次20 分钟。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要对患侧上肢施以放松类手法,并在合谷、内关、外关、曲池及疼痛部位施以点按类、按揉类手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周围神经,减轻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要注意放松患者枕部肌群,并施以头部推拿治疗,减轻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点按或按揉背俞穴、内关、听宫、听会、睛明、四白等穴位,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适合推拿手法治疗的,需要放松患侧的上下肢体,经诊断不适合推拿治疗者,禁止施以手法治疗。

(二)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证: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5克独活15克篙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5克,风寒重,加麻黄10克桂枝10克,疼痛重加桑枝10克,白芷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

2、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5克甘草5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肝郁加香附5克,寒证加桂枝10克,痛重加桑枝10克,羌活10克。

3、痰湿阻络证:二陈汤加减:半夏15克橘红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血瘀加川芎10克,牛膝10克,痛重加羌活10克,当归15克,气滞加枳壳10克,柴胡10克。

4、肝肾不足证: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寒证加附子10克,桂枝15克,痛重加当归15克,羌活10克,气滞加枳壳10克,柴胡10克,血瘀加川芎10克,牛膝10克。

5、气血亏虚证: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20克,血瘀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疼痛加桑枝1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羌活10克,阳虚加杜仲15克,续断15克,阴虚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

(三)其他疗法1 .针灸治疗: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方义:大椎是督脉穴,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后溪、天柱分别属手足太阳经,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椎夹脊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的作用。

加减:风寒湿痹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气滞血瘀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补益肝肾;气血亏虚加血海、气海补益气血;痰湿阻络加肺俞、脾俞除湿化痰。

每日治疗1—2 次,每次2 0分钟。

2 .颈椎牵引治疗患者端坐于电脑颈椎牵引椅上,将枕领牵引带缚于枕部及下颌部,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约10°--30°,避免过伸,选择合适的牵引力,一般3--5公斤,牵拉颈椎,改善颈部肌肉粘连,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缓冲椎间盘向周围组织的压力。

每日l 次,每次20--30分钟。

3 .中药熏药治疗将浸泡好的中药熏药药袋用微波炉或蒸汽柜加热后,将2—3 条毛巾折叠平整,药袋置于毛巾之上,热敷患者颈部,进行中药熏药治疗,以活血化疲、通络止痛。

每日l 次,每次20 分钟。

4 .微波治疗将微波治疗器置于患者颈肩部压痛点,距离皮肤2—3cm,治疗功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颈肩部疼痛每日 1 次,每次20分钟。

5.药物治疗对于头晕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予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肢体麻木、皮肤感觉或肌力减弱者,可予以注射用甲钴胺治疗,以营养周围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