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特点浅析

合集下载

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中外比较研究word资料6页

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中外比较研究word资料6页

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中外比较研究技术教育内涵比较1.我国强调劳动技术教育中“劳技”的意义我国对于技术教育内涵的理解经历了比较复杂的阶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学者们翻译和发表了很多关于在普通中小学开展“综合技术教育”的文章,并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实践。

随后在十年“文革”期间,在“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基本上取代了“技术教育”,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又开始重新重视技术教育。

此后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劳动技术教育成了体现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

特别是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教材的改革,推动了“技术教育”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我们重视劳动教育更多,技术教育甚少,特别是在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下,我们仍会把强调科技教育等同于“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教材里,“有科无技”的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生涯教育的引进,教育界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技术教育的职业生涯辅导意义。

生涯辅导也渐渐引入技术教育的内涵之中。

然而,在技术教育中占据主流的观点仍是“劳动技术教育”。

2.国际上趋向技术素养教育国际上对技术教育的理解有多种看法,有的研究者把技术教育看作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在科学的视角下看待技术教育,没有看到科学和技术的区别;还有研究者认为,技术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的甚至认为技术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市场,原因在于从技术教育发展史看,在西方技术教育主要侧重于手工业或者实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讲的,而技术教育是指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者内容,可以成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既可以发生在职业教育领域也可以发生在普通教育领域,但是在两类教育中,技术教育的目的并不相同,普通中小学中的技术教育更强调的是关于技术的基本素养,包括敏锐的技术意识,对未来职业的大体感知,而不是单纯地强调针对具体职业的操作性训练。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一、国外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从教育内容上来说,美国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由各州制定基本纲要。

在多数州由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决定学校的详细的教育内容;从教育目的来说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是以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作为重点,同时帮助儿童发展一股的社会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小学所设的科目有英语、数学、社会、自然、外国语、美术和应用艺术、卫生和体育等。

现在大多数州都作出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测验出教师负责评定分数并决定升级或留级;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小学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

相对来说在低年级强调小学生的活动运用“发现法”比较多。

在小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闭路电视、录音机、电影、幻灯、语言作业室和微型计算机等已被广泛地使用。

二、国外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程1、美国。

美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可以从课程理论的变革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和学科中心课程作为美国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在不同程度的历史时期主宰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历经 4年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育标准》全面体现了美国把科学教育植根于中小学教育中,从根本解决国民科学素养的指导思想。

2、日本。

近百年来,日本进行了三次重大教育改革。

一是明治维新之后颁布实施的近代学制;二是二战之后全面学习美国的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三是 20世纪 80年代的面向 21 世纪的全面改革。

日本1987年学校课程的全面改革是面向21世纪的改革。

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主让学生掌握人的形成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内容,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根据这一方针。

1987年11月,日本学校课程议会提出了改善课程标准的'4项具体目标:培养情操高尚、体魄健全的人 ;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学态度和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注意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充实发挥个性的教育;加深国际理解,重视培养尊重日本文化与传统的态度。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引言: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作为一个科技强国,对其中小学技术课程进行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过去20年来的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一、背景介绍俄罗斯是一个技术与工程领域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能源等领域有很高的科技成就。

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实践教学不足等。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俄罗斯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进行技术课程改革。

二、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1. 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改革初期,俄罗斯政府启动了中小学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工作。

首先,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上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

通过对世界各国技术教育标准的比较与借鉴,俄罗斯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课程标准,以确保俄罗斯学生的技术素养能够与国际接轨。

2. 课程内容的创新改革之后的技术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被缩减,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应用能力。

例如,在机械制造方面,改革后的课程注重学生锻炼设计与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逐渐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思考1. 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一项举措。

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实践项目学习,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认识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认识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认识
课程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以下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和特点。

1. 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的课程改革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出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等。

2. 澳大利亚教育:澳大利亚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澳大利亚的课程改革还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例如,德国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英国的课程改革则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美国教育:美国教育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美国的课程改革还注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各国的课程改革有不同的认识和特点,但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各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特点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美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演进、美国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及美国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一、美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演进美国是世界上较年轻的国家,在世界教育史上,在教学方法方面却是落后的国家。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从欧洲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其教学方法从效仿走向创新,从引进走向输出,从落后走向先进,一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现代中小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19世纪后期引进欧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欧洲教学方法的引进时期(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

19世纪中叶,美国中小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法和记诵法。

在公立学校里,记诵法是最流行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把学生叫到讲台前“给他们讲课”,教师照本宣科,而且要学生死记硬背。

有人认为,这种流行的教学方法搞得好,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独创精神去理解和组织他人的比较丰富的经验,而搞得不好,“肯定是一种教人愚蠢的方法”。

由于学生往往迫于教师之命长时间死记大量的材料,于是,课堂纪律问题就产生了。

为了维持教学秩序,学校盛行频繁的体罚。

为了改变美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落后状况,一些学校开始引进当时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法。

南北战争爆发,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法在美国学校盛行起来。

实物教学法就是从学生对课堂上的实物的感觉印象开始教学。

当这些印象发挥作用以后,教师才把这些实物的名称教给学生。

命名以后,再研究它的形态,即讨论和比较综的各种属性。

最后,撇去其非本质的属性,给物体下定义。

实物教学法使语言和观察、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开始使美国中小学摆脱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受到关注。

它主要是由在德国大学留学的年轻的美国人带到美国的。

当时,有些人把这种方法绝对化,将其作为能够适用于教任何学科的“一般方法”。

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现状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新旧课程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教师能力不足、家长对改革的抵触情绪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启示
启示
日本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国家具有以下启 示和建议:
1、重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需要高度重视。 各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 展需求。
结语
结语
日本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然而,课程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各国继续努力。通过深入 研究和不断探索,相信未来各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将更加完善,为培养出更多优 秀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美国、日本和新 加坡在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次演示将介绍他们的主 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启示
2、加强教师培训: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应加强 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启示
3、引导家长参与: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国在推进幼儿 教育课程改革时,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共同促进幼儿 健康成长。
三、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特点
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注重学生对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考核,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 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 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特点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职业教育在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其共同特征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注重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有选择地引入和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模式,将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的“双元制”与“学徒制”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两种,即“双元制”与“学徒制”教育。

一、“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同时进行教学。

“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

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特色。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因此这种教育体系的特点是纵向可以逐步发展、横向彼此联系沟通。

德国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上,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国已开始在吸取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度,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社会合伙人(企业主和工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学习总结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强调中国特色,探索出一条与本国国情实际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

浅谈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者:陈恩伦唐魏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3期[摘要] 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了国外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状,对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寻、对教育问题历史发展规律作了较简单的阐述,对特征进行了把握,同时也对外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国外;教育发展一、国外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从教育内容上来说,美国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由各州制定基本纲要。

在多数州由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决定学校的详细的教育内容;从教育目的来说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是以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作为重点,同时帮助儿童发展一股的社会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小学所设的科目有英语、数学、社会、自然、外国语、美术和应用艺术、卫生和体育等。

现在大多数州都作出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测验出教师负责评定分数并决定升级或留级;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小学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

相对来说在低年级强调小学生的活动运用“发现法”比较多。

在小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闭路电视、录音机、电影、幻灯、语言作业室和微型计算机等已被广泛地使用。

二、国外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程1、美国。

美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可以从课程理论的变革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和学科中心课程作为美国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在不同程度的历史时期主宰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历经 4年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育标准》全面体现了美国把科学教育植根于中小学教育中,从根本解决国民科学素养的指导思想[1]。

2、日本。

近百年来,日本进行了三次重大教育改革。

一是明治维新之后颁布实施的近代学制;二是二战之后全面学习美国的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三是 20世纪 80年代的面向 21 世纪的全面改革。

日本1987年学校课程的全面改革是面向21世纪的改革。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
正在迎来一次重大的改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的学校教育部分
一直被视为“主流文化”,它以大量的学科書本和以考试为导向的教
育为主。

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日本教育正在改变,教师
正在努力改变教育模式,以适应这一新的创新技术趋势。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将有利于电子学习
的评估系统引入课堂。

2)突出科学和科技学科的重要性。

3)增加与
科学和科技相关的项目的投资,以加快教学的进度,突出科学和科技
的重要性。

4)引入新的计算机技术,例如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
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学习视野。

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新技术的全面使用。

同时也将带来一些可喜
的变化,如更多的信息公开和精准的评估,以及改善教育质量和培养
技能,促进科技融入课堂。

与此同时,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也将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教师培训和新科技的接受度。

此外,学校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的
投入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平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可能会给日本教育带来极大
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为了实现更高的教育目标,日本学校改革必须谨慎而充分,深入挖掘科技潜力,充分利用和把握
有利条件,加强国家和地方工作团队的合作,以推动这一科技教育改
革的成功实施。

英美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英美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英美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作者:何京20世纪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中小学科学教育,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体现在科学课程开发(英文为curriculum development我国有多种译法,如课程编制、课程发展、课程的跟踪编制等)上有很多不断创新的地方,他们在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课程开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以全面的科学素养观为取向国外把草础教育定位为公民教育,中小学要培养学生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养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著名学者英格尔斯曾将现代人和传统人予以对比,把科学技术的意识、兴趣和训练作为现代人的重要品质和特征,并据此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科学教育。

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美国学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1)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其体系或观念;(2)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3)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4)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5)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侧面之间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利用科学课程力图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是英美两国的共同做法。

他们强调数学、科学和技术学科,不仅是强调传授有关的知识,而且更强调发展学生思维。

认为数学和科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特殊的目标,这就是促进独立判断、分析能力,并最充分地发展每一个体的潜力。

英国政府在发表的一份政策声明中指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使学生便于获得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

2.科学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国外常把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主要学科划分为四大类:科学类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人文类学科,如语文、外语、历史、艺术等;社会类学科,如经济、政治、公民、社会等;数学类学科,如代数、几何、三角等。

_二战_后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_二战_后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教学与管理》2007年3月20日“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是与其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改革密不可分的。

研究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其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基础数学课程改革在诸多方面有其特色,在某些方面更是引领当前世界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迭起,仅重大的改革就有3次之多,可以说一直处于摇摆多变的改革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因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即学科结构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数学课程的现代化,培养高技术人才;70年代出现的“恢复基础运动”教育热潮,强调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恢复了传统主义的一系列做法;80年代后掀起的数学教育改革,着眼于数学课程系统、综合性的改革(标准运动)。

美国于1989年公布了两个文件,其一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EverybodyCounts———AReporttotheNationontheFailureofMathematicsEducation》),另一个是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简称NCTM)发表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CurriculumandEvaluationStandardsforSchoolMathematics》)。

它们共同的主题是:“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必须作出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将远远地延伸到下一个世纪中去。

”经过十年的实践改革探索,美国又于2000年3月颁布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它的出现代表着美国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二、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三次大的数学课程改革,综观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以下一些特点:1.充分重视数学的地位与作用“数学是打开机会大门的钥匙。

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析

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析

展望未来,英国成人教育改革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 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成人教育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趋势, 英国政府需要继续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 性。还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推动英国成人教育 的持续发展。
总之,英国成人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英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英国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谢谢观看
课程设置与改革
在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与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英 国政府认为,教育应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其综合素质,因此大力推动课程改 革。
目前,英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学科教育,学 校还开设了许多综合性课程,如“科学”、“艺术”、“体育”等。这些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英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经济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 壮大,他们对传统教会经济特权的抵制和对世俗利益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同时, 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 上帝的信仰也逐渐减弱。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王开始 推行宗教改革,以摆脱教会对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4、家长反馈:家长定期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为 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学生评价改革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 面地反映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避免了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其次,评价改革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果。最后,评价改革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1

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1

浅谈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各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使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和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服务;过去各国的数学教育部只面向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数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公民必备的一种素质,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说,数学是租金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数学课程内容范围有所扩展,注重选择更多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学习现代化社会所必需;各国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都考虑现代社会各个领域所必需的、有用的数学。

大众数学追求的理念之一——“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四、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将现代数学中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引入数学课程之中。

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

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而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也表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注重学生经验与实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例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1989数学课程标准和2000年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英国提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途径,由低年级起就对儿童进行应用能力系统训练。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继续教育作业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继续教育作业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指的是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置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生分别“流向”不同的“渠道”,分别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

2.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有些国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的基础上,普通教育学校进行一些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在侧重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同时要求完成普通教育,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叉”。

3.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有些国家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直至使两者一体化,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

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特点:第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向统一方向发展。

第二,中等教育结构与层次类型向多样化化方向发展。

世界各国采用种种不同的形式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使得中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更趋于多样化。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应该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无此,教学工作便无法展开。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基本技能。

如果说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将这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经验的主要手段。

“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3.“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双师型”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新型“双师型”教师观是指“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并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第一篇: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近年来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注重学生经验与实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例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1989数学课程标准和2000年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英国提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途径,由低年级起就对儿童进行应用能力系统训练。

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

同时,英国国家数学课程强调了开放性问题的作用,要求变封闭问题为开放问题。

(二)提倡学生“做数学”做数学(doingmathematics)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单纯的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过程。

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例如,英国数学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

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

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三)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

例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

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50年代末60年代初,XX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

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

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

从80年代开始、XX、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

纵观国外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发展世界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经过30年的探索,由过去培养目标的单一性(“知识型”或“智能型”等)逐步向综合性(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个性)目标发展,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XX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首先宣告“国家的安全需要是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资源和技术技能。

”在XX60年代的教学改革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侧重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

到了70年代,XX掀起“回归基础”教育运动,强调学生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80年代和90年代,XX教学目标的改革日趋综合化。

(1)学术目标:强调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智力的开发。

(2)社会、公民和文化目标:注重人际了解、公民素质的养成,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培养。

(3)个人目标:注重情感、身体健康、创造性、美学趣味及自我实现教育。

(4)职业目标:进行生计教育和职业教育。

日本二战后几次教学改革,都始终坚持《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体现的基本方针,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当时学校所处的社会状况,着重强调教育教学目标的某些侧面,60年代,日本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加强科学技术教育,重视道德教育。

国外中小学的技术教育

国外中小学的技术教育

1990年公布的新的技术课程目标中将“技术” 课程更名为“ 设计与技术”强调应用技术是为了实现表达思想与传播信息的教学目的。英国国家技术课程方案于2000 年开始修正, 经过大约3 年的时间逐渐成为目前该国统一的法定课程。
1
2
二、英国中小学技术教育
01
设计与技术课程的总原理基于这样的考虑:
02
为学生未来进人变化迅速的技术世界作准备, 通过技术教育使他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都知道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并积极采取行动, 成为自主、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学生应逐步发展出一系列关于设计、制作产品和系统的思想观念。他们应能综合考虑实际操作、审美、社会和环境等一系列因素, 思考和评价当前及过去的技术, 思考它们的应用和效果。
在瑞典, 技术教育与工艺学是同义的。1994 年的国家课程方案规定:
01
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技术本质的理解, 特别是对技术之于生产、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影响力的理解。要想控制和使用技术, 掌握专门的技能是一个先决的重要条件。学生们应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
02
五、瑞典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
二、英国中小学技术教育
二、英国中小学技术教育
通过设计与技术课程, 学生将成为产品的革新者和富于鉴别力、有知识的消费者。学生尤其应当学会: 产生、发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利用工具、仪器设备、材料制作合格产品 评价制作过程及最终产品。 知道并理解产品的材料组成。
二、英国中小学技术教育
实施情况 技术是学校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 是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国家级的考评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产生了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情况颁发的普通教育学历证书。在有条件的学校, 技术课程可与其他学科如艺术、数学、品的实现和信息处理。前者的相关领域是机械结构(材料处理)、电子控制和管理, 后者的相关领域是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电子制表、图形程序以及电子邮件和网络使用)、

第5讲 国外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第5讲 国外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英国目前的改革趋势: 质量与平等统一; 职教与普教一体化;
英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切不能忽视课程改革中政府、课程专家 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没有政府的支持,改革很难成功; 没有课程专家的指导,改革亦不能成功; 没有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更是必败无 疑; 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学校课程改革 成败的关键;
(五)教育面临挑战
1.现代人才观更注重学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 2.正规教育的资格受到挑战,教育证书不再是维持 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3.中小学不再被认为是职业准备基地,它必须负责 学生终身学习过程中核心能力的获得。 4.学校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满足信息的职 责已经降低,学校将逐渐取消为学生提供固定课程 的做法。 6.学校机构中,正规/非正规以及私立 /公立之间的 界限将变得模糊。 7.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的提供者和考试的推进者变 为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
二、国际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现状
二战以后,由于对经济建设的关注,各国不 约而同地关注学校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前,在学校发展中关注的是外部 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学历水 平。
然而,在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学校并没有 想他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教育质量不高。 为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必须改革学校课程。 于是,课程改革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四)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台湾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其基本 目标可概括为3大关系、10项能力: • 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 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 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
• 人与社会环境:强调社会与文化的结合
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知能。 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
(三)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特点浅析*周晓波(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00020)[关键词]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摘要] 本文概述了国外基础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归纳了各国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的一些共同特点,即注重设计,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强调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等,可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的问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基础教育要成为普通教育,那未必须发展技术教育”。

近年来,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基础技术教育领域纷纷推出了不同侧重、不同程度的改革举措,但因为同处于高科技的时代背景,这种改革又呈现出不少的共同特点。

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国外基础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一、空前突出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近些年来,将技术教育引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这已是国际教育界人士普遍的共识。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工程《2061计划》比较具体地展现了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的内容。

它提出了美国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在基础教育中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全面改革的行动计划,将它们列为教育的中心目标。

该计划声称:“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所有儿童(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需要和应该受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

为此,美国组织成立了包括“技术”在内的五个学科的专家组,分别对有关领域的教育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了仔细论证和精心挑选,从课程的角度予以保证。

《2061计划》不仅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英国的教育传统是中小学课程自主权。

但英国在1988年进行了教育的重要改革,其中心是实施“全国学校课程”,其中将技术课作为必修的小学六门基础课之一和中学七门基础课之一,这在英国中小学课程史上还是第一次。

*本课题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2000S108)子课题法国采用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中小学均开设技术教育课程。

“科学与技术”是小学七门必修课之一;初中阶段均设有“综合技术教育”课程;技术教育也是法国双轨制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课程改革,法国高中采取了分科时间推迟的措施,专业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也有所削减,使高中阶段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更显突出,日趋向普通教育靠拢。

德国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在西方国家一直是成功的典范。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具有基础教育的自主权,但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则是各州教育政策的共同特点。

他们将其视为学生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的必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精心设计,并贯彻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韩国基础技术教育起步较早,自60年代起就在中小学实施“一人一技”的技术教育,把学生技术技能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学校每学期可在几十个工种里选一种学习,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80年代教育改革中,韩国提出了德、智、体、技全面发展的口号,90年代再次确立了加强基础科学和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

新加坡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也提出了力求使每个学生德、智、体、技兼备,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向技术教育进军”的教育规划和发展方向;而埃及更是把技术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认为它是埃及的未来。

纵观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不难看出,基础技术教育在当今世界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将技术教育引入普通教育阶段,并使其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也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

二、注重设计,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英国的技术课大纲是由其政府主持,经各方面专家论证的。

其完整性和先进性被许多国家认同并引为借鉴。

该大纲就“设计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目标下又设十级,对5~16岁儿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例如,英国小学对5岁儿童就已经有了设计启蒙教育,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画成草图,然后用卡纸制作;而对于高中生,则要求他们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收集信息到作品的辅助设计与制作。

美国《2061计划》有关“技术”的报告书中强调“技术活动的普遍原则是进行既动手又动脑的教育”。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号召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既具有挑战性又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设计活动项目,来培养技术设计的能力。

从设计一个家庭阳台的美化布置方案、警报装置的电路设计到设计初步的通讯系统和机器人。

建议教师广泛选取环境、医疗、保健、农业、交通、通讯、服装、食品和建筑等方面有关技术设计的问题引入技术教育中,对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和技术系统加以研究。

使学生从中了解技术的性质,体验技术设计的过程。

俄罗斯教育部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基础教育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大纲,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创造性”的课程目标。

大纲要求学生从2~11年级每学年独立完成一项设计制作;而法国则通过有关的技术综合作业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本教育界专家认为,创造能力是科技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及早并不断地培养。

日本幼儿园不一定设有美术课,但都必须开设设计课。

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泥巴、木片、钢丝等材料制作成一个个有形物体,尽早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技术最本质的东西是它的创造性和革命性”[2]。

技术是以设计为特点的。

技术设计活动往往蕴藏着批判思维、求异理念、冒险精神和创造潜能,而这些素质恰恰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因此,现代的技术教育课程不仅仅教会学生动手,不仅仅限于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强调动脑的理性体验,注重技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尤其对基础教育而言,也许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三、重视实践,强调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强调实践性是各国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一个共同特点,俄罗斯基础教育学校的劳技课程大纲明确规定理论学习时间占30%,实践与实验室学习时间占70%,并给学生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每年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设计制作。

澳大利亚的技术课教学颇具特色。

例如,学校在安排农业技术课的学习中,很重视野外实习、设计作业、对照实验、采集标本、参观农业机构和走访农业专家等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参与从识别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从设计农业实验到最后进行实验效果的评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都设有“家政”或“生活”课,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性学习。

法国的“科学与技术”课则强调“做中学”,注重观察、分析、构思、制作、加工等实践活动。

德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也非常注重实践环节。

学校的专用教室不仅设备齐全,而且设计讲究。

学校除了在专用教室开展技术教育外,一般还在8或9年级安排颇具特色的实践环节,即由学生自行联系到企业参与2~3周实习,其目的并不看重学生要掌握多少操作技能,而是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

美国《2061计划》有关“技术”的报告书中强调:“技术最贴切的描述是一种过程”,“技术的介绍从讲述开始,接着应当采取实验和亲身体验的方法,而且这一切都应随着幼儿园到第12年级而不断增加其深度和学生的参与活动”。

技术问题专家小组认为:“技术教育应当注重解决问题”。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有关技术的直接经验。

英国中小学技术课程很好地揭示了现代技术教育的课程理念,更强调参与技术全过程实践,提出了贯穿教学过程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从市场需求调查、产品设计、加工制作、模拟销售到评价,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的体验,以利于更好地实施对学生生存创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术教育的实践性是由其技术的实践本质所决定的”[3]。

任何技术的学习都需要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都需要经历体验性、操作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经验和技能只有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四、突出综合性,加强课程的综合化近年来,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又一个共同趋势即是“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4],现代的基础技术教育更突出地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

美国《2061计划》有关“技术”的报告中提出“一体化的技术课程”,不仅建议内容范畴综合化,也要求教育功能的综合性体现。

专家组主张增加、扩展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涵盖领域广、内容全面系统的技术教育,“报告”列举了从传统的、贴近生活的“手工、工艺、打字、做饭、成衣、电器或管道小修”到比较先进的技术教育包括“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设计初级的通讯系统以及制造机器人等等”。

他们认为:“虽然某些技能会被不断进步的技术所淘汰,但是学习这些技术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笔有价值的财富”。

报告还强调在技术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思考系统设计、成本、风险效益、价值评估及替代方案等一系列问题。

专家组认为:“扩展后的技术教育能与社会科学以及其它许多学科相联系”,“关键在于扩展这种技能,为广泛得多的教育目的服务”。

英国的中小学技术课程倡导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从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观察社会、确定开展技术活动,到最后要求学生能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来评价行为和作品。

英国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技术教育课程由“学科知识的技术向相关知识的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英国教育界人士还认为,基础技术教育有责任给予学生在未来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课程十分注重技术的整合,将一些现代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的启蒙知识和入门技能融入中学技术课程。

既提升了现代技术的含量,也丰富了内容,拓宽了课程领域。

现代的基础技术教育已不再仅仅束缚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培训学生某个或某几个专业领域技能的狭窄的目标范围内。

技术问题可能产生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技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综合的和基础的。

技术课程也不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动手和熟练使用工具,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设计、信息处理,、价值评估、权衡投入与收益、分析风险与利弊、决策计划与动手制作等等。

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各种知识、理解与技能,并需要把它们融为一体。

因此,技术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可能与许多学科发生关系,可能需要综合运用数、理、化、生、美、信息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