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现状及改进建议-最新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现状及改进建议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开发多种类型的拓展性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拓展性课程开始成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得以实施。两年以来,拓展性课程实施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研究小组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辅以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对浙江省LH市10所小学的拓展型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拓展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合理的改进建议。
一、LH市拓展性课程实施现状
(一)开课情况分析
1.课程安排
关于开课时间,全部学校遵守浙江省教育厅于
2015年3月下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在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推行拓展性课程。在对LH十所小学“开始实施时间”的调查显示:
LH小学、DY小学、ZS小学、GC小学等在
2014年9月开始实施拓展性课程,占总学校的80%;JN小学、YF小学在2015年9月开始实施拓展性课程,占总学校的20%。
关于拓展性课程课时安排,仅一所小学符合《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的“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
一至六年级15%左右”这一要求。XQ小学拓展性课程课时安排占总课时比例最高,为15%,各年级每周安排4.5课时;大部分小学(如LH、DY、DH、YF)各年级每周设置拓展性课程2课时,占总课时的7.7%(1-2年级)及6.7%(3-6年级);ZS小学安排的拓展性课程课时较少,占总课时的5.8%(1-2年级)及5.0%(3-6年级)。其中,LH、DY、ZS、DT、YF五所小学各年级安排的拓展性课程课时数相等;G
C、JN、XQ三所小学高年级(3-6年级)的拓展性课程课时高于低年级(1-2年级)。
关于课程门数安排,10%的学校未完全按照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规划开设相关课程,90%的学校都严格按照课程规划来设置相关拓展性课程。老城区的学校普遍拓展性课程的门数设置的较多,特别是LH小学,拓展性课程的门数设置了132门之多。由于学校场地原因,GC小学课程设置门数明显比另外两所老城区学校少。新城区学校拓展性课程设置的门数次之,乡镇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设置普遍最少。
关于课程类别安排,知识拓展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体艺特长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多,且90%的小学开设了实践活动类课程,所占课程比例不大。
2.课程产生方式
关于拓展性课程产生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A类为教师结合自身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学校审核确定。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选课。后期在确保各课程之间学生人数的均衡,教师再做适当调整。B类为学生自主申报课程意愿,可以从参考项中申报,或自行申报创意课程。申报结束后,由学生老师共同组成审批小组讨论、确定可行的课程。教师在确定的课程项目清单中申报课程辅导师。学生在以上课程中,进行二次申报,确定自己所选拓展性课程。C类为学校统一规划拓展性课程项目,并由各课程项目负责老师根据名额前往班级挑选学生。其中SJ
D、DY、
DC、JN、DT、GC这6所小学拓展性课程产生的方式为A;XQ、ZS、LH这三所的拓展性课程产生方式为B;YF小学的拓展性课程的产生方式为C。
(二)选课情况分析
关于学生自主选课程度,可将选课程度分为完全自主、完全被动、半自主三类。完全自主,指学生选课意愿与最终选课结果一致,不受调节。完全被动,指学校直接将学生分配至指定课程。
半自主,指学生可自主选课,但部分受老师调剂。其中,半自主又分为两类,半自主1为学生可自主申报拓展性课程意愿在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可行课程之后,再由学生自主选课,半自主2为学校直接开设具体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对“LH市小学生对拓展性课程的自主选课程度”调查显示:
学生完全自主选择拓展性课程的小学并不存在。10%的学校(如YF小学)中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课的空间。在90%的半自主选课模式的学校中,LH市小学更倾向于师生共同协调选课内容,33.3%的学校(如LH小学、XQ小学、ZS小学)支持学生自主申报拓展性课程意愿,在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可行课程之后,再由学生自主选课;66.6%的学校(如DC小学、DT小学、JN小学、SJD小学、DY小学、GC小学)直接开设具体课程供学生选择。
关于选课指导,有选课指导的学校占80%(LH、DY、ZS、G
C、DT、JN、XQ、SJD),无选课指导的学校占20%(Y
F、DC)。据访谈结果显示,学校采用了班主任讲解、开家长会、任课老师展示课程内容等方式进行了学生选课指导。
(三)教学情况分析
关于拓展性课程的教师组成情况,调查显示70%的小学外聘教师,且收取相关培训费或材料费。仅30%的小学由校内教师进行授课。
关于教学内容,ZS小学的拓展性课程分为基础课程、精品课程、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以兴趣为主,对学生选择的要求不高;精品课程相对专业化,有一定的要求;专业课程是为学校校队培养人才,要求较高。这三类课程必须一级级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进行下一课程。DC小学的拓展性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和校队课程。
一般课程以兴趣为主,对学生选择的要求不高;校队课程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特长,为学校校队培养人才。关于拓展性课程落实情况,较多小学开设的拓展性课程未能真正开展。以YF小学为例,该校开设的“快乐朗诵”、“写字”、“阅读”等课程与基础课程相类似,实质上并不属于拓展性课程,且其六
年级的拓展性课程虽在课程表上有所安排,却并未真正开展。二、拓展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拓展性课程类别安排以体艺特长类课程为主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知识拓展类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但是JN小学并未设置实践活动类课程,笔者了解到,其原因为该校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法开展相关课程。而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在拓展性课程的设置上的侧重方面都略有不同。对于低年级,相对来说侧重于体艺特长类课程,而对于高年级,相对来说侧重于知识拓展类课程与实践活动类课程。并且其中有些学校并未对一、二年级开展拓展性课程或者将其课程全部设置为知识拓展类课程。究其原因看,可能是因为学校认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开展拓展性课程的必要,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资源有限,并未开设较多的拓展性课程,而学生年龄又太小没有太多的课程可以开展,干脆不要开展或者是变成知识拓展类课程。
(二)课程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自主参与性不高
对于课程的产生方式,笔者在研究者所调查的学校中,60%的小学采取了教师为主导的课程产生方式,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选课,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使得课程的产生以教师为主,学生失去了申报课程的能力。笔者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各校对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经验不足;其二,学校在开发拓展性课程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受限,未能开发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三,学校对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其四,选课结果不可控,教师参与课程调剂不可避免;其五,拓展性课程地位未受到重视,学校对于课程的开发热情不高,通过教师主导课程开发,来提高对拓展性课程的控制力。
对于拓展性课程,学校无法实现学生完全自主选课。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校教师能力有限,并不能开设所有学生喜欢的课程,在加上操作难度大,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课,则必定会出现有些课程人数超出限定,而有些课程人数寥寥无几的现象,学校在调整学生与课程过程中考虑的因素、难度增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