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范文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地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系?“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这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我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
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1一、总体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的内生动力,合理统筹安排资源,以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垃圾、污水、乱搭乱建等问题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普遍改善村寨环境面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集中力量全面加快我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二、工作原则(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原则,科学建立项目库,实施规划项目化,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成片连续,全域推进。
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突出解决规划滞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三)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整合项目建设,鼓励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突出区域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五)农民主体,共建共享。
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做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依靠群众、整治成果群众共享。
三、目标任务(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村为责任主体。
其整治的基本要求是围绕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宜居”为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做到抓“三清”、拆“三旧”、促“三建”。
一是抓“三清”。
即清村内巷道乱搭建、乱堆放、乱拉线;清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小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
二是拆“三旧”。
即拆旧危房、旧残垣断壁、旧废弃猪牛栏和露天厕所(茅房)。
牢牢把握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磊 . . . .
牢牢把握建设新农村 的 总体要 求和工作重 点
文/ 刊特 约 评 论 员 本
建设社会 主义 新农村 . 总体 要求是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 文明、 村容整洁 、 管理 民主。 这是一
出人数增加8 万人 ,努力打造 1 大劳务输 出品牌 ; 0 0 重点抓好整村推进 、 扶持龙头企 业和 转移就业培训 三项 重点扶贫工作 :继续加强库 区移民开发 工作 , 抓好 农村“ 五保 护” 供养 、 困群众生 活救助 、 特 救灾 救济和残疾人扶助等工作, 扩大农村计划 生育家庭
务工经商渠道 、 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加大 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 , 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 今 年, 要重点抓好劳务输 出的培训推介服务 。 力争输
1 0
农 田水利专项资金制度 , 扶持和 引导广大群众投工
投劳, 推进小型农 田水利建设 : 大力推进土地开发
整理 , 切实加 强基本 农 田建设 : 建立相对 完备 的气 象灾害预警 、 预报机制 。三是抓 紧推进农 村电网改 造。落实 “ 十一五” 网改造到户率从2 0 年的6 茗 农 05 5 提高到9 % 0 以上 的要求 , 实现城 乡同网同价。四是切
建沼气池1 万 口的任务。 5
增收的能力。 创新体制机制 . 促进农村体制改革有新 的明显 进展 。 些年 , 这 我省抓 了农村税 费改革 、 农村金 融体 制 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 ,既取得 了明显成效. 也还存在不少 困难。 目前 改革的任务仍然较重。下 步, 对这 些改革要继续深化, 统筹抓好。 一是抓好
一
强化公共服务 ,促进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明 显发展。一是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要抓 好 中小 学危房 改造和 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巩 固 “ 普九” 成果 , 改善农 村办学条件, 解决“ 上学难” 的 问题 ; 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 政策, 确保每个农民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乡村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法依治国的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问题的思考
第2 O卷 第 4期
[] 5 范非 . 公 司 +农户” “ 中间到底缺了啥[ B O ] ht:/ w .X eiae scr c ,0 5— 4一l . E / L .t / w w S.h n w .o .n 20 0 p n n 7
( 作者张晓微 , 7 年生, 山西绛县人, 1 3 9 女, 山东工商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
关于社会 主义新农村评价 问题 的思考
何 琳
( 山东工商学 院 统计学院 , 山东 烟 台 24 0 ) 60 5
[ 摘
要]“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 文明、 村容整洁 、 管理 民主”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总体要 求, 因此, 社会 主
义新农村应 当有新城镇 、 新设施 、 新环境 、 新农 民、 新风 尚、 新管理等具体 指标 。在 以往 的评价 中, 经济发展指标
维普资讯
20 0 6年 8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 a fS a d n n t ueo u i esa d T c n lg o r lo h n o gIsi t fB sn s n e h oo y n t
Au .2 0 g 06 Vo . O No 4 12 .
4 . %和 6 .% 。据 此 得 出 了 以下结 论 : 18 17 26 从 90
—
不仅格外引人注 目, 更重要 的是赋予 了它新 的思 路、 新的标准 、 的任 务。建 国初期 , 新 我们党提 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主要赋予其政治经济含义 ,
即通 过土地 制 度 改 革 , 底 消 除封 建 的 土地 私 有 彻
随着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建 设 , 人们 开始 关 注 社 会主义 新 农 村 的评 价 问 题 。 目前 , 内 对农 村 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纲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应“两个趋向”,明确提出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农村发展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严重阻碍和谐新野的建设进程。
我们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重要战略位置,进一步确立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各项事业建设,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收入分配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转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农村综合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农村税费改革后,解决农村问题的又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其实质是对城乡、工农关系的再调整,是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核心是通过积极稳妥地农村综合改革,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跨越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不是梦想。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 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
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 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 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 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 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 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和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四)深化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要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协调、平等发展的有 效机制,着力建立要素合理配置、产品有序流动的 市场体系,着力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 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水:目前,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水。 路:有相当一部分村庄仍不通油路。 电:农村电网改造成效显著,但后续建设任务很重。 气:农村沼气建设一举多得,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 建设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 增收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84年为 1.81:1 1994年为 2.86:1 2005年为 3.22:1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2005年的32.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康社会进程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要求1.坚持以农业农村为重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要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突出问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2.坚持全面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要坚持全面推进,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创新营销模式,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二、主要目标1.农业现代化目标。
到2035年,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农村产业现代化目标。
到2035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加工品质提升,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农民增加值稳步提高。
3.农村经济现代化目标。
到2035年,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重点任务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推进农村产业振兴。
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覆盖率和供给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xxx”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建设好创新型吉林农业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xxx”末期,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递增6%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7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比~年增长2倍,实现利税30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比~年增长72%;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363亿元,比~年增长4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万人,比~年增长45.6%;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2%。
农村公共事业有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
“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
“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前言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乡新农村建设既有很多起色,也有更多的问题,为此,我专题对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和目的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7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满、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7个民族,总人口32万。
农业资源富集,境内有耕地471万亩,优质天然草场234.7万亩,林地8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2%,活立木蓄积量3145.1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桦树等,主要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菜、四叶菜、榛子、蘑菇、木耳、猴头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鹿、野猪、狍子等,主要野生药材有黄芩、桔梗、赤芍、黄芪等,主要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杂粮等,常年粮食生产能力35亿斤,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
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对我乡几个村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最佳答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 20 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20 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 20 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含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化一处理含义:
“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
“六改”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改环境;
“四普及”普及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电讯(含电话、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普及沼气、普及太阳能;
“三绿化一处理”三绿化:指村庄绿化(包括:村场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一处理”农村垃圾处理
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试试题(新农村建设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试试题(新农村建设问题)【时政热点】《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彩版笔记:党的理论——十七个关键词
党的理论:17个关键词【目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型国家荣辱观|和谐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立党为公|三个意识四个坚定不移|又好又快|八个方面优良作风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七大措施基层财政、分配秩序、个人所得税、差距、就业、人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种说法:农区就教医文人(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文化、人与自然)重大意义和谐社会的定义提出背景四个坚定不移目录引导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前提】改革开放【必由之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基本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奋斗目标】四个坚定不移的意义荣辱观祖国人民科学劳动团结诚信守法奋斗两型社会目录定义资源节约型【集约用地、循环经济、资源价格改革】集训子+环境友好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生态补偿、环境政策、排污权有偿转让】住平生换牌建设【规划、集约、和谐、节能减排】轨迹和解三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录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剥削、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11解矛初市改政精人民党帝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提法的具体变化结构社会主义与功能社会主义功能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结构社会主义的误区打破公有制的盲区∙政府职能转变的障碍∙社会主义嫁接资本主义∙十七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ianshe建设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3•【字号】云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5号2006年3月23日)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乡村治理方式和农业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必须看到,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业农村仍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与全国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反映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的前提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十一五”时期,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二、“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保证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5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5%。
保持农民增收势头不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0∶1,占全国总人口近5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3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
出国培训帮助新农村建设
-=A 。  ̄
胡 志斌 目前担任 河北省农业 产业协 会常务副会 长 , 协 会业务有研究 、 交流、 培训 、 推广、 服务等5 个方面 , 会下属 协 现 有6 个专业委员会, 立了由5 多名国内外 高级农业专 家 建 O 组成 的专家服务 团, 向广大会员和农 民提 供1 多项 服务 ( 0 信 息、 资源、 技术 、 流通 、 对外开放、 咨询 、 立项 、 维权等) 近5 。 年多来, 累计培训农 民达4 万多人次。 胡志斌 除了带领农 民去国外 参加 培训外 , 每年邀请 还 3 名外 国专 家来河北 给农民培训 , 至5 主要传授富士苹果、 梨
赵贵勤 回国后, 将每 亩七八千斤压缩到每亩三千斤, 严
1 N ̄AA交流 I E NA INALT E T 00f3 2 , NT R TO AL N 2 1 0
格 控制 了结果数 量。 结果 结出的葡萄粒 大、 色泽好。 萄的 葡 价格由原 来每斤几毛钱 , 到每斤 升至 1块 钱。 2 赵贵勤不再 满
成了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带。 中国西部地区开展 “ 一村一品”
的乡村有 11 . 万个以上; 些乡村 的农产品知名度大大提升, 这 品牌效应显著 ; - 6 o 还 ̄ 4 o 个乡村成 为绿色食品生 产村 ; 经营 效益好, 农民增收 , 人均年收入达 N5 o 元 。 7o
树、 杏、 果高 产、 质栽 培技术 , 甜 苹 优 从而使 很多农民走上了
20年, 0 0 胡志斌带 领赵贵勤等 共1人赴 日本 山梨县和 4
鸟 取县 “ 经” 取 。鸟取县 的专 家柴 寿告 诉参加 培训 团的果 农, 过去 日本的葡萄也讲 究多收, 后来逐 步定 目标定数 量,
严格控制数量。
17 年胡志斌 在河北省农科院负责国际交流和外事 工 9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手册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编二◈◈六年四月顾问:陈道秀刘忠华主编: 郑和平副主编: 李蜀霖姜航标张强贺伦学唐灵王希荣责任编辑: 陈蓓蕾蔡强编辑: 田其钢王超李艳刘煊邓伟刘联春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渝北区从1998年开始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我区实际,组织编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手册》。
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富而知礼,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该书设新农村建设知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规范、公约守则、家训格言、宣传标语等6个篇目。
融知识性、政策性、资料性、实用性为一体,内容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2006年4月目录一、新农村建设知识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22、渝北区新农村建设初级标准 33、渝北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 54、渝北区“城乡联动共建文明工程”75、渝北区星级文明院坝标准106、渝北区星级文明户标准12二、社会主义荣辱观18三、公民道德规范20四、公约守则221、家庭美德十要232、文明生活十要十不243、邻里关系公约254、文明公约26五、家训格言271、科学篇282、励志篇293、诚信篇304、勤学篇315、勤劳篇326、俭朴篇337、惜时篇348、仁爱篇359、修养篇3710、婚育篇3811、教子篇3912、健身篇40六、宣传标语41新农村建设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渝北区新农村建设初级标准生产发展村内有1-2项优势特色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入会率达到50%以上;人均有0.5亩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就业率60%;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以上;75%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参考答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
参考答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③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④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4、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
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④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⑤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⑥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⑦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⑧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