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琪老先生的中风病治疗十法!

合集下载

张琪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

张琪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

张琪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
于卓;李莲花;张佩青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1(020)009
【摘要】@@ 张琪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笔者跟随张琪教授临证以来,深深体会到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优势和特色.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1124-1124)
【作者】于卓;李莲花;张佩青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张琪教授治疗中风经验 [J], 《家庭医药》资料库
2.张琪教授运用孟河医派“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探析 [J], 袁玲
3.张琪教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证经验 [J], 高燕翔;张琪
4.张琪教授燮理肾脏阴阳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J], 李莲花;张佩青
5.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经验 [J], 邓跃毅;杨洪涛;王怡;张佩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张琪应用风药治疗眩晕经验

国医大师张琪应用风药治疗眩晕经验

•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张琪应用风药治疗眩晕经验刘丹\张斯文2r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 ;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文章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在治疗眩晕中应用风药的临床经验张琪教授认为眩晕病机复杂,临床多见夹有风邪致病,无论是肝阳化风所致内风,亦或是虚邪贼风所致外风,皆会导致清窍被蒙、被扰、失养,故而发为眩晕。

文章结合风药特性及分类,总结张琪教授用药特点,善于在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疲血阻窍、痰浊上蒙、肾精不足型眩晕中酌加风药,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关键词:眩晕;张琪;风药;内风;外风基金资助: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Nn.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 24号)Experience of TCM master ZHANG qi in the application of wind medicine in thetreatment of vertigoLIU Dan丨,ZHANG Si-wen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 b s t r a c 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NG Qi, a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vertigo with wind medicine. According to professor ZHANG Qi, the pathogenesis of vertigo is complex, andwind pathogen is common in clinic. Whether it is the internal wind caused by the wind of liver yang transformation, or the externalwind caused by the wind of deficiency and evil, it will cause the brain to be covered, disturbed and deprived of nourishment,so it will become dizz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wind medicin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or ZHANG Qi's medication, and is good at adding wind medicine to the vertigo of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obstruction of orifices by blood stasis, stagnating-up of phlegm and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in order to provide a broader idea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 e y W O rdS! Vertigo; ZHANG Qi; Wind medicine; Internal wind; External windFunding:The Fourth Batch of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Discipline, Basic Discipline) Talents Training Project (No.〔 2017〕24)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证。

张仲景治中风的方法

张仲景治中风的方法

张仲景治中风的方法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中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其中包含了治疗中风的方法。

以下是张仲景治中风的方法:
1. 草果藤汤:将草果、藤黄、防风、芍药、川芎、枳壳、桂枝等药材煎煮成汤,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不遂、舌强不语等症状。

2. 玉屏风散:将玄参、黄芩、黄连、生地黄、白芍、丹参等药材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6克,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头痛、眩晕、口干舌燥等症状。

3. 真武汤:将当归、白术、甘草、人参、桂枝、半夏、生姜等药材煎煮成汤,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

4. 归脾汤:将白术、茯苓、桂枝、甘草、当归、川芎、生姜等药材煎煮成汤,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5. 双花汤:将羌活、防风、独活、川芎、芍药、白芷、白术、茯苓等药材煎煮成汤,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

以上是张仲景治中风的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 1 -。

中风治疗良方:小续命汤

中风治疗良方:小续命汤

中风治疗良方:小续命汤[按]大小续命汤是治疗中风的良方,若运用得当,效果明显。

一般中风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中风,多见肢体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中脏腑者另说),现代检查,可见血脉於阻,或血溢脉外。

而不可见的气络於阻,在西风强劲,‘眼见为实’的环境下,越来越被很多人淡忘一亲友,男,六十余,脑血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行动不利,住院十天,有所缓解,但行动依据需要二人搀扶。

查其舌软色暗,脉小紧,方选小续命合牵正散,三剂不需搀扶可自己拄杖慢行,十余剂后,基本行动如前。

又一例,因突然言语不清,左半身麻木,活动不利,就诊,舌胖大厚白腻苔,脉沉紧,与小续命汤加减,四剂恢复正常(患者害怕瘫痪,用银杏达莫输液8天,言打吊针预防云云,一笑--治疗,西药尚不如中药之神奇,何况预防?)小续命中的麻、桂既是所谓的刚药,其治非血络,而是宣通气络。

血络,气络合而为一,既是经络。

历代经验多多,明明白白,也不赘述,临床多加重视,莫失中医之本即可.....本方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

方由麻黄、防己(《外台》引崔氏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组成。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取汗。

功能祛风扶正。

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

令方所治证属正气内虚,风邪外袭所致。

正如《成方便读》所说:“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神气愤乱者,乃邪气骤加,正‘气不守之象”。

故治宜祛风扶正。

方中麻黄、防风、杏仁、生姜开表泄闭,疏通经络而驱风邪外出,人参、甘草、附子、桂心益气温阳以扶正,川芍、芍药调气血,有助正气恢复;并取苦寒之黄芩,一以清泄风邪外望、里气不宣所产生之郁热,一以缓方中诸药之过于温燥;共成祛风扶正、温经通络之剂。

本方是治疗真中风的方剂,兼治风寒湿痹疼痛者。

现临床上亦用于额面神经麻痹所致的口报明名:入列·酌加僵蚕,白附子等,以增强祛风。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中风(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脑功能损害。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言语、运动、认知和感知障碍等各种症状。

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因此选择一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位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病案:男,72岁,中风后左半身瘫痪,面部略微歪斜,言语不清,左手无力,左腿跛行,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

初诊时,老中医详细了解了患者的中风病史、既往病史和饮食习惯,进行了中医四诊,发现其脉浮紧,舌红苔黄。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老中医初步诊断为中风后证。

治疗:老中医设计了一套中药配方,并结合针灸和推拿疗法。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老中医选用了脑健康汤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淮山、川芎、当归等中草药,且每天按时给患者服用。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药的作用调整了剂量和配方。

2. 针灸疗法:老中医使用了绿色针灸(即无痛针灸)的方式,选取了手太阳膀胱经等穴位进行治疗,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针灸效果和患者的反应修改了穴位和治疗时间。

3. 推拿疗法:老中医使用了手推功夫,以调整患者身体平衡、平缓肌肉萎缩、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老中医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面部和言语渐渐恢复正常,左手和左腿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路也变得更加稳定。

患者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治疗后几个月,老中医继续按照上述的治疗方案进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

结论:中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正确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过老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也说明了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所具有的良好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配合现代医学,采用综合治疗,最终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最新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缺血性中风(脑梗死)诊疗方案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一、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全国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思路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中经络者常以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为法;中脏腑闭证当以通腑醒神、豁痰开窍为法;脱证则宜救阴回阳固脱为法:“内闭外脱”可以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三、急性期西医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治疗。

四、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案包括: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选择中风系列方、中成药(含院内制剂)、中药针剂。

2、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剂型:汤剂、颗粒剂、中成药、针剂3、根据病情选择给药途径:口服、鼻饲、灌肠、静滴、外洗、外敷、沐足、中药药熨4、针刺疗法:脑梗死急性期中脏腑患者选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中经络患者按诊疗规范辩证施针(灸)5、按摩推拿:辩证施针6、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洗、外敷、沐足、药熨、灌肠。

五、中医治疗方法1、辨证治疗(1)中经络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兼症:眩晕头痛,面红身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脉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强有力治法:平肝熄风,泻火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20g,菊花15g,夏枯草15g,天麻10g,石决明30g,生龙牡各30g,栀子10g,黄芩12g,珍珠母30g,牛膝12g,赤芍12g),每日1剂,水煎服。

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偏方】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秘传偏方

【偏方】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秘传偏方

【偏⽅】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秘传偏⽅学习学习岐黄名家岐黄名家偏⽅偏⽅秘⽅⼤全秘⽅⼤全中风⼜称为急性脑⾎管疾病,是⼀种⾮外伤性⽽⼜发病较急的脑局部⾎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神经性损害。

因其发病急骤,故也称为卒中或脑⾎管意外。

⼀般分为出⾎性和缺⾎性两类。

属脑出⾎、脑⾎栓形成、脑栓塞等范畴。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不省⼈事,并伴有⼝眼⼝喝斜、⾆强语謇、半⾝瘫痪、⽛关紧闭或⽬合⼝张、⼿撒肢冷、肢体软瘫等。

重者可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陷⼈昏迷、⼤⼩便失禁等。

中医学认为,脑溢⾎⼤体属于中脏中腑范畴,脑⾎栓、脑栓塞为中经、中络范畴。

乃因患者平素⽓虚⾎亏,⼼、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或招受外邪或内伤七情⽽致病。

三七粉治中风【⽅剂】三七粉5-10克。

【⽤法】上⽅为1次量,温开⽔冲服,不能⼝服者予以⿐饲。

【功效】⽌⾎活⾎,⾏瘀化瘀。

【主治】中风【验证】李某,男,60岁。

因头痛、呕吐(呕吐物为咖啡⾊)、左侧偏瘫3⼩时。

经头部CT 检查为右侧内囊区出⾎。

⼼电图提⽰:急性⼼肌缺⾎。

对病⼈予以常规抢救治疗,但病情改善不明显。

遂改投三七粉10克,置于冰镇⽔150毫升中予以⿐饲,2⼩时后再次使⽤。

此后,病情逐渐稳定。

次⽇意识渐清,排⿊⾊⼤便1次。

继给三七粉10克,2次⿐饲。

第三天,能吞咽饮⾷。

停⽌⿐饲,改⽤三七粉7.5克,每⽇2次冲服。

经2个⽉治疗,病愈出院。

⽔蛭娱蚣治中风【⽅剂】⽔蛭、⼭药各15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草各10克。

【⽤法】每⽇1剂,⽔煎,分2次⼝服,10剂为1疗程。

【功效】活⾎化瘀,补益肝肾。

【主治】脑⾎栓形成。

【验证】⽤此⽅治疗惠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地龙蕊根治中风【⽅剂】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15~20克。

【⽤法】每⽇1剂,⽔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功效】祛风化痰,⾏瘀通络。

【主治】脑⾎栓形成。

【验证】⽤此⽅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30.2%,好转10例,占1.7%,⽆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姜德友院长-国医大师张琪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思路与方法1

姜德友院长-国医大师张琪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思路与方法1

三、国医大师张琪运用经方治疗内 科疑难杂病的思路与方法
• 1、抓主症,善方证对应
• 张琪认为主证即在全部证候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证 候。根据主证而制定主方,每一方都有与之相适 宜的主证,只有掌握住主证,才能从错综复杂的 证候中,找到反映病机的症结,从而予以恰如其 分的治疗。 • 四逆汤证以四肢厥逆下利清谷为主证 • 理中丸以腹痛吐利为主证 • 白虎加人参汤热盛伤津烦渴为主证
3、活用类方
“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仲 景有鉴于此,形成系列类方,如桂枝汤、麻 黄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 白虎汤、附子汤、陷胸汤等类方。张琪临床 喜用经方,而且工于化裁,观其验案所处之 方,既有经方之骨,又有自出机杼之肉,临 床疗效颇佳,常用柴胡汤、泻心汤、附子汤、 承气汤类方。
张琪医案
案例一:曾治一少妇28岁,产后烦躁不得入寐, 凡安神养心及西药镇静催眠之药皆不效。邀其诊视, 细询病情得之于初产难产,既恐惧,又五志过极,证 则心下急,烦而呕,饮食不能下咽,舌苔白燥,脉象 弦滑有力,此少阳兼阳明胆、胃实热上冲之证,因予 大柴胡汤原方,1剂呕止,心烦减有思睡意,又服1剂 大便通,心烦大减能入睡3小时,继服2剂而愈。 案例二:又治一妇人,眩晕,行路足软欲仆,久 治不效,求诊于张琪。见其面白光白、舌嫩苔白润、 脉沉有力。张琪认为该证与《伤寒论》“心下悸,头 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颇似,遂投以真武 汤治之,连服3剂大减,继续治疗而愈。
(1)柴胡类方
柴胡类方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柴
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等
方,此类方剂长于和解表里,沟通上下,条畅气血, 疏肝理脾。故张琪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常用之,其中以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小柴胡汤应用最多。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6108.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No.12•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严亚锋\张琪\周海哲、白海侠\齐婧2C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摘要:文章对张学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经验总结如下:香附配川芎,理气祛瘀;桂枝配川芎,温经化 瘀;牡丹皮配丹参,清热化瘀;威灵仙配川牛膝,祛风化愤;半夏配丹参,化痰活血;茯苓配赤苟,渗湿活血;大黄配桃仁,攻下化瘀;鱉甲配丹参,养阴化瘀;黄芪配川芎,补气化瘀;丹参配七,祛瘀止血;麝香配丹参,开窍活血;附子配川芎,温阳化瘀根据瘀血证证型,选用相应治瘀药对辨证加减施治,疗效显著关键词:张学文;疲血证;药对;名医经验基金资助:陕西宵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丁.作室项0(陕西张氏脑病学术流派)(No.陕中医药发〔2018〕40号),陕西宵科技厅课题(N〇.2020SF-341 )TCM master ZHANG Xue-wen^ commonly used couplet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blood stasis syndromeYAN Ya-feng1,ZHANG Qi1,ZHOU Hai-zhe1,BAI Hai-xia1,QI Jing2('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China;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Z H A N G Xue-wen's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uplet 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 matched pair of Cyperi Rhizom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regulate qi and removeblood stasis; Cinnamomi Ramulus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w a r m meridians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Moutan Corte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an clear heat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and CyathulaeRadix can dispelling pathogenic wind and eliminating phlegm; Pinelliae Rhizoma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Poria with Paeoniae Radix Rubra i s used for moistening an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hei Radix et Rhizoma with Persicae Semen can purge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Trionycis Carapa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i s used for nourishing yi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stragali Radix combined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invigorate qi and dissipate blood stasis;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ombined with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can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stop bleeding; Moschus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and blood circulation;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i s used for warmingyang and removing stasi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type of blood stas i s,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t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 otreat the blood stasis follow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as achieved.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Xue-wen; Syndrome of blood s t a s i s;Couplet medicine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Funding: Project of Academic Inheritance Studio of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Z H A N G s' Encephalopathy Academic School) (No. [2018 ] 40),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N〇.2020SF-341)张学文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的中 医内科大家,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完整版)中风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

中医认为中风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

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用什么药效果好?以下是详细介绍:(1)、心肾阳虚型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肾阳虚型治宜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肾阳虚型方选地黄饮子加减:生地、黄芪各30克,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石斛各12克,远志、菖蒲、麦冬、牛膝各10克,五味子、制附子、全蝎各6克。

偏肾阴虚,骨蒸劳热者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气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型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型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生赭石、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克;玄参、生地、夏枯
草、生麦芽各15克,黄芩、栀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6 克。

热象明显者加龙胆草、生石膏;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言语謇涩加菖蒲、郁金、天竺黄;肢体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颤者加蜈蚣、全蝎、白花蛇;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展开全文小续命汤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处方: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制法及用法: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甚良。

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剂型:汤剂点评:世界上有一种距离,就是他站在你面前,而你却读不懂他。

小续命汤,就是这样的距离,方剂中的每一味药都很熟悉,却很难读懂。

一共12味中药,很像堆砌的一支杂牌军,毫无章法可言,然鹅,真的是这样吗?诸位同仁,把笔给您,能否把这个方子讲明白?反正我是不能。

但是因为不懂,所以才有研究的必要。

如果都懂了,就没有必要研究了。

全国著名老中医郝万山教授说,张仲景的方子,你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你读十二遍,会有十二遍的收获。

小续命汤,当然也被包括其中,因为它被收录在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既然千年以来,诸位医家均舍不得丢掉这个方子,想必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们且看“清茶清清”先生提供的一个医案:颜面神径麻痹某男,三十五岁,平时很健壮,五天前突然面部左半边歪斜,言语蹇涩,担心是不是中风,前来就诊。

脉浮大,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投予了续命汤五日药量。

药物服完后又来诊,明显好转,变化很大,与治疗前比,判若两人。

继续给予七日药量,后未再来诊。

在该患者的店铺里工作的另外一人来看病,遂问病情,此人回答说,用药后很快好转,以后就痊愈了,与平时没有两样。

续命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中出现的处方。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有人说续命汤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也有人说,应该是这个方包含着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原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个人观点:脑中风后遗症多见于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其中,脑出血和大面积的脑梗死或多或少均可留下一些后遗症,这里有必要在提提脑出血病症:大于30-----50毫升的出血一般在急性期我不主张手术,注意是进行icu治疗方案。

临床评估风险,及病情发展情况。

稳定后,在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否则采用钻髅碎吸术或开髅术。

30毫升以下我们主张内科保守治疗。

对脑梗塞的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发病状况,体质,禁忌症,家属的经济情况和治疗要求,以及时间治疗窗,院方设备技术决定治疗方案。

1:pcpR血管内旋抽吸溶栓支架固定术。

设备技术经济要求较高。

2:尿激酶,链激酶,蚓激酶。

巴曲酶或重组纤维ra-t等治疗方法。

3: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等,4:扩管药的应用戊己可可碱。

尼莫地平等药物。

还有中药的针剂,例如:丹红,脉络宁。

清开灵,血塞通,灯盏花素等,疗效是肯定的。

中风分三期第一期,急性期。

急性期指的是发病以后的两周以内,发病两周以内就是急性期。

中脏腑这个昏迷的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

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不救命那病人死亡率很高的,这急性期的特点要救命当然怎么发挥中医的作用,我下面都要讲,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

第二期,恢复期第二个,恢复期。

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

这个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这个作用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

而且这个恢复呢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后遗症期就几乎就致残了。

他的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作为名老中医,我治疗中风的经验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医案。

患者,男性,56岁,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经确诊为中风。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饮酒。

治疗过程中,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

中医方面,我采用了针刺、推拿、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1. 针刺:选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合谷、太渊、曲池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恢复肢体功能。

2. 推拿:对患者进行局部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3.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血通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剂,通过中药治疗,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转,语言障碍也有所改善。

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疗中风病患。

- 1 -。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经验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经验

治中风⼗⼤名⽅及临床应⽤经验中风列於风、劳、臌、膈四⼤难治疾病之⾸,以偏枯、喎僻、⾔蹇,甚或扑击、昏不知⼈為其主证。

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病后多有后遗症等临床特点。

由於中风為病极危,為势最暴,病机复杂,预后不佳,故歷代医家对此病极其重视,在理论上深⼊探讨,在临床中不断摸索,诸家学说内容极為丰富,创制⽅剂不胜枚举。

许多⽅剂经过临床实践反復验证,疗效显著,為医家惯⽤,流传⾄今,堪称名⽅。

本⽂拟选其中⼗⾸以探讨其治疗中风的临床应⽤。

1.⾄宝丹(《局⽅》)救治中风阳闭危证之名⽅,出⾃北宋官⽅药局编辑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本⽂简称《局⽅》)。

其药物组成為⽣乌犀屑、朱砂、雄黄、⽣玳瑁屑、琥珀、麝⾹、龙脑、⾦箔、银箔、⽜黄、安息⾹。

功能清热祛痰、芳⾹开窍,主治风阳暴盛之中风闭证,此乃肝肾阴亏、风阳暴张,⽓⾎上逆、痰⽕壅塞所致。

以突然昏扑,不省⼈事,两⼿握固,⽛关紧闭,⾯⾚⽓粗,⾆苔黄腻,脉弦滑⽽数為主证。

2.安宫⽜黄丸(《温病条辨》)救治中风阳闭危证⼜⼀名⽅,出⾃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吴鞠通创制本⽅,原為救治温病热邪内陷⼼包之神昏譫语危证,近代医家⽤於中风闭证亦屡收显效。

其药物组成為:⽜黄、郁⾦、犀⾓、黄连、黄芩、⼭梔、朱砂、雄黄、梅⽚、麝⾹、珍珠、⾦箔⾐。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中风昏迷属阳闭者。

在临床中,本⽅与⾄宝丹功效相近,均為凉开法中的代表⽅剂;所不同的是:本⽅最凉,长於清热解毒;⾄宝则次之,长於芳⾹开窍,可辨证施⽤。

3.苏合⾹丸(《局⽅》)為救治中风阴闭危证之名⽅,与⾄宝丹均出⾃《局⽅》。

其药物组成為:⽩术、青⽊⾹、乌犀屑、⾹附⼦、朱砂、訶黎勒、⽩檀⾹、安息⾹、沉⾹、麝⾹、丁⾹、蓽茇、龙脑、苏合⾹油、薰陆⾹(乳⾹)。

功能⾟温开窍,主治痰壅⽓闭、阳⽓不运、阴⽓暴盛之阴闭。

以静⽽不烦,⾯⽩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苔⽩滑腻,脉象沉滑為主证。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展开全文【奇效偏方】治疗中风的奇效偏方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的动脉血管破裂或堵塞所致。

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中风发病急,多在白天由于猛然用力,情绪激动或过分紧张而突然发生,缺血性中风形成发展较慢,多在睡眠中发生。

中医学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

一、乳没乌头汤【组成】制川乌10g,制草鸟10g,制没药10g,饴糖30g,(用热药烊化)【制用法】水煎服,早晚饭后热服。

若2剂不瘥者,继用减川草乌各为6g,加当归10g,甘草10g。

【功效】中风(口眼喝斜)。

【出处】经验方二、龙牡钩藤汤【组成】生龙牡各15g,赭石9g,钩藤15g,白芍10g,灵龟板(先煎)9g【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风中经络。

【出处】经验方三、红丹丸【组成】丹药(由水银、火硝、皂矾、食盐炼制成)50g,石青(由硫黄、白砒制成)25g,银翠(由银块石青制成)150g,麝香25g,牛黄5g,羚羊角5g,冰片5g,枣泥250g,【制用法】将上药研匀搓匀,每丸重0.5g,以朱砂为衣,装瓶备用。

每日1丸,分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1疗程【功效】脑血栓形成。

【出处】吉林中医药四、天虫地龙散【组成】炒广地龙300g,炒蜈蚣5g,白芷150g,僵蚕90g,【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细粉,混匀即可。

每日3次口服,每次6~8g。

【功效】脑血栓后遗症(肢体瘫痪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出处】《偏方妙用》五、川乌治瘫丸【组成】豹胫骨180g(酒炙),金毛狗脊60g(去毛炙)。

,草乌10g,附子9g,白术9g,杜仲9g,木瓜9g,全虫9g,黄芪90g,鸡血藤30g,乳香9g,没药9g,当归尾15g,炙甘草9g,炒僵蚕9g。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3g,用淡盐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

【出处】《偏方妙用》六、消栓汤【组成】丹参20g,川牛膝15g,大黄6g,川芎、葛根、桃仁、红花、赤芍、僵蚕、地龙、天竺黄、制胆星各1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张琪老先生的中风病治疗十法!
作者:张佩青
2019/11/18
(一)涤痰清热,通腑泻浊,祛瘀开窍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脏腑(多为脑出血),症见猝然昏倒神志不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两拳握固、大便不通、面红溲赤、烦热气粗、痰声如拉锯、发热、血压偏高、舌绛干、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等。

辨证属于痰热内阻,腑实不通,清窍闭塞之阳闭证。

常用方:涤热醒神汤(自拟方)加味。

药物组成:半夏、胆南星、橘红、石菖蒲、郁金、黄芩各15g,生地25g,麦冬20g,玄参20g,生大黄15〜20g,芒硝15g,水蛭10g,三七10g。

抽搐加全蝎5g、蜈蚣1条。

方中半夏、胆南星、橘红化痰,黄芩清热,菖蒲、郁金开窍,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大黄、芒硝通腑泻浊,三七、水蛭活血止血,全蝎、蜈蚣驱风止痉。

诸药相伍,共奏化痰清热、通腑泻浊、祛瘀开窍之效。

此外,开窍常配合牛黄安宫丸1丸,4〜6小时1次鼻饲或灌肠。

或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放血),以助醒神开窍。

(二)辛温开窍,豁痰醒神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入脏腑,症见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声辘辘、静而不烦、四肢不温、面白唇紫、舌苔白腻。

辨证属于寒痰郁结,扰于心神,窍络闭阻(阴闭)者。

常用方:导痰汤加味。

药物组成:清半夏20g、陈皮15g、茯苓20g、甘草10g、枳实15g、竹茹15g、石菖蒲15g、南星15g、郁金15g、水蛭I0g、泽泻15g。

方中导痰汤豁痰开窍,痰除窍开则神志自然苏醒;加入水蛭意在活血通窍,瘀去则神方能清;加泽泻利湿以消除脑水肿,此为辨病用药之意。

临证常配合苏合香丸,辛香、透达以助开窍,用量宜大,每次可服2.5g重之药丸3〜4丸,4〜6小时1次,量少则药力不逮。

但中病即止,以神清为限。

(三)益气阴,回阳救脱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脏腑,症见神志昏愦、半身不遂、四肢厥冷、手撒遗尿、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细数等。

辨证属气阴欲绝,阳气欲脱者,此属阴阳离绝之证,诚为危候。

常用方:参附汤加减。

药物组成:红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附子1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

方中生脉饮益气救阴,附片回阳救逆、强心固脱,生龙牡敛汗固阴。

(四)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舌强语涩、头痛、面赤、心烦不寐、手足心热、血压高、舌红绛、苔黄或白干、脉弦滑或弦数等。

辨证属于阴亏阳亢,心肝两经风火相煽者。

常用方:潜阳平肝汤(自拟方)加减。

药物组成:生地25g、玄参25g、酸枣仁25g、生赭石30g、珍珠母30g、川连10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20g、甘菊15g、夏枯草25g、怀牛膝20g。

加减:便秘加大黄15g;热盛加生石膏50〜100g;痰多加竹沥、胆南星、天竺黄各15g;心烦不寐加阿胶15g、鸡子黄1个(冲)。

(五)化痰袪风,活血通窍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症见舌强语謇、或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眩晕、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等。

辨证属于风痰阻窍,脉络瘀阻者。

常用方:《医学心悟》解语汤加减。

药物组成:白附子15g、石菖蒲15g、胆南星15g、远志15g、天麻15g、羌活10g、全蝎10g、木香7g、丹参20g、当归20g、赤芍15g、地龙15g、甘草10g。

方以解语丹化痰驱风通窍,加当归、赤芍、地龙、丹参等活血通脉,使血活脉通,痰祛窍利,中风自复。

(六)清热养血,疏风通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头晕、手足麻木、或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微恶风寒、苔白少津、脉象浮滑或弦滑等。

辨证属血虚内热,风邪外中者。

常用方: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20g、防风10g、川芎15g、白芷15g、玄参15g、生、熟地各20g、生石膏50克、当归20g、赤芍15g、苍术15g、甘草10g。

(七)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酸软、头晕、口眼
歪斜、舌质紫暗、苔白少津、脉象滑而有力、或兼数等。

辨证属风邪挟热人于经络,脉络瘀阻者。

常用方:疏风活血饮(自拟方)。

药物组成:钩藤15g、菊花15g、独活15g、黄芩15g、生石膏40g、赤芍20g、全蝎7.5g、红花15g、丹参20g、川弯15g。

方中钩藤、菊花、生石膏、黄芩、独活、全蝎疏风清热,赤芍、红花、丹参、川芎活血通络息风,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二组药相伍,内活外疏,对风热交织、瘀血内阻之中风甚效。

(八)调气解郁,活血祛风法
本方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胸胁满闷、善太息、心烦易怒、恶寒、兼有痰喘气逆、舌苔薄白、脉象浮滑或弦滑等。

辨证属于气机壅滞,外中风邪,经脉瘀阻者。

常用方:乌药顺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乌药15g、川芎10g、白芷15g、僵蚕15g、薄荷10g、钩藤20g、菊花15g、麻黄7.5g、橘红15g、枳壳15g、格梗15g、黄芩15g、甘草10g。

方中乌药为主,疏风顺气,配橘红、桔梗调气和中,以川芎、白芷、麻黄、薄荷、菊花、僵蚕活血袪风,黄芩清郁热,甘草和诸药,全方合奏调气解郁、活血祛风之效。

(九)滋阴助阳,化痰通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证见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无力、偏瘫不用、口舌歪斜、饮水呛、口干痰多、舌淡、苔白腻、脉虚弦或沉弱等。

辨证属于肾中阴阳两亏,虚阳夹痰上泛之证。

常用方:地黄饮子加味。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茱萸20g、石斛20g、麦冬15g、巴戟天15g、枸杞子20g、石菖蒲15g、远志15g、肉桂7.5g、茯苓20g、丹参20g、桃仁20g。

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石斛、麦冬滋补肾阴为主药,辅以巴戟天、附子、肉桂以助肾阳,阴阳充则真元得以温养。

肉桂、附子引火归元,使阳纳于阴。

茯苓、远志、菖蒲化痰开窍,桃仁、丹参活血通脉。

诸药相合,以达补肾助阳,化痰通络息风之效。

(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清、小便频数、全身无力、短气自汗、脉虚或缓弱、舌淡润等。

辨证属于气虚血滞,经脉瘀阻者。

常用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物组成:黄芪10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20g。

方中以黄芪为主药,补益正气,当归、川芎、地龙、桃仁、丹参活血,气充血行,瘀去脉通,则中风自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