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过程中相关分子变化

合集下载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摘要:一、EMT 过程简介1.EMT 的定义2.EMT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二、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1.细胞形态的改变2.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的变化3.细胞骨架重塑三、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4.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四、EMT 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1.EMT 与肿瘤侵袭2.EMT 与肿瘤转移五、靶向EMT 治疗策略1.抑制EMT 过程的关键分子2.增强肿瘤细胞对EMT 抑制药物的敏感性3.利用肿瘤细胞EMT 状态进行精准治疗正文:上皮- 间质转化(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通过该过程,上皮细胞能够获得间充质细胞的特征,从而影响细胞迁移、侵袭和分化。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EMT 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EMT 过程,重点讨论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与EMT 过程的关系,并探讨靶向EMT 治疗策略。

在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

首先,细胞形态从扁平、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转变为圆形、松散排列的间充质细胞。

这种形态学改变使肿瘤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进展。

其次,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分子发生变化,如E-cadherin 的表达降低,N-cadherin 的表达增加。

这些变化使肿瘤细胞能够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

此外,细胞骨架重塑也是EMT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β-actin 和filamin A 等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改变,使细胞骨架结构变得不稳定,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以及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发表时间:2013-02-19T16:02:19.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陶菲罗招阳[导读] 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陶菲罗招阳(南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它使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离出来并迁移到其他的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

上皮间质转化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它在胚胎的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转移以及纤维化过程中均有表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换肿瘤肿瘤侵袭转移【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11-02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ancerTAO Fei, LUO Zhaoyang(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hina,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in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Hunan 421001)【Abstract】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complex process with multi-genes, multi-steps and m-ults-stages, where cells undergo a developmental switch from Epithelial phenotype to mesenchymal phenotype and again more Ability of migration. EMT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governing Morphogenes in multcellular organisma. This process is also reactivated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fibrosis and carcinoma. This review involves EMT and cancer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Keywords】EMT ;tumor;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在发生过程中的基础过程,一般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多见,也会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及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它所描述的上皮细胞不仅经历了短暂结构的改变,同时细胞的表型也发生了改变,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间的黏附结构、细胞骨架和极性都已被改变,从而使上皮细胞的变性、迁移和运动能力都增强,其抗凋亡的能力也有所增强[1]。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摘要: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概念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3.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4.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进展5.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应用前景正文: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概念EMT 是指上皮细胞到间充质细胞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其中形态学变化是最直观的表现。

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的变化:由上皮细胞的扁平状转变为间充质细胞的梭形;(2) 细胞连接的变化:由紧密连接转变为疏松连接;(3) 细胞表面的变化:由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逐渐减少,间充质细胞特异性抗原逐渐增加。

3.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形态学变化的程度和速度不同;(2) 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会影响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3) 基因调控:EMT 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影响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4.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认识逐渐加深。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CD44、CD68 等,这些标志物可作为肿瘤EMT 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的检测指标。

5.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应用前景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肿瘤细胞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ECM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成分。

肿瘤细胞通过调节ECM的合成、分解和重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 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间质细胞样特征的过程。

在肿瘤细胞转移中,EMT的发生使得肿瘤细胞脱离原始的密集连接,获取到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EMT的调控涉及多种关键的分子,如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等。

3.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至关重要。

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和细胞外囊泡的释放等机制,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细胞间连接蛋白如整合素和选择素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癌干细胞癌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

CSCs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具有增殖、抵抗药物和侵袭能力。

研究表明,CSCs的特定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识别和定位这些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

5.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物质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信号分子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过程。

总结: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现代肿瘤学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miRNA调控癌症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

miRNA调控癌症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

miRNA调控癌症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在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即上皮-间充质转化是恶性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miRNA就是调控EMT过程的关键角色之一。

本文将从miRNA介绍出发,阐述其在EMT分子机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 miRNA的介绍miRNA属于小分子非编码RNA的一类,是一种长约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

被认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

miRNA通过结合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不仅涉及各种生物学过程,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 EMT的介绍EMT是一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在胚胎发育、疤痕愈合与恶性肿瘤转移中均有参与。

在EMT过程中,上皮细胞通过减少细胞间连接而获得了间充质或肌成纤维细胞的特点。

同时也伴随了上皮标志物的减少,以及间充质标志物的增加。

在恶性肿瘤中,EMT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使肿瘤细胞从初期的上皮型向晚期的间充质型转化而导致肿瘤的转移与侵袭。

三. miRNA调控EMT的分子机制miRNA的表达被广泛干扰与启动子区甲基化、转录因子结合、甚至前体miRNA的调节等。

其中miRNA的表达异常或缺少是miRNA调控EMT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miR-200家族通过下调EMT转录因子ZEB1与ZEB2,并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而具有抗转移的表型。

并且其他许多miRNA也调控着肿瘤细胞的EMT过程。

如miR-155、miR-21、miR-9-5p等miRNA的上调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行EMT,加速其转移的速度。

总之,在多种肿瘤类型中EMT的发生都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之一。

EMT相关标志总结

EMT相关标志总结

EMT标志
转录因子:snail slug twist
microRNA
骨架蛋白:FSP1(成纤维特异性蛋白1),α-SMA(α平滑肌动蛋白),β-cat,波形蛋白(Vimentin)(中间丝的其中一种蛋白质)
近来研究发现连环蛋白(catenin,cat)是E-cad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E-cad 通过相关蛋白α、β、γ-cat(连环蛋白)经羟基端在细胞内与细胞骨架的微丝连接形成E-cad/cat)复合体,参与细胞粘附、生长、增殖等过程。

β-cat具有双重功能:(1)β-cat 是E-cad/cat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β-cat在此时协助E-cad发挥同质性黏附功能,抑制肿瘤浸润、转移。

这时β-cat位于细胞膜。

(2)β-cat也是WNT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元件。

已知WNT信号使β-cat磷酸化后进入胞质的游离池中,一部分进入核内,并与转录调控因子TCF/LEF家族成员结合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C—myc,cyclin D1等靶基因结合,启动一些基因转录,使细胞过度增殖。

这时β-cat位于细胞质、细胞核中,因此β-cat尚与细胞增殖有关。

细胞表面蛋白:N-cadherin
细胞外基质蛋白:层粘连蛋白(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在EMT显著下调)FN(纤维粘连蛋白)上调
致心率性失常右心室病。

Notch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在EMT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Notch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在EMT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中国 代医 药杂志21 年8 第 1卷第8 M J, u 21, o1 N. 01 月 3 期 MC Ag 01 Vl3 o , 8

1l ・ 7
N th oc 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在 E MT过程 中的相互作用
张 艳 萍 上 皮 一 充 质 转 分 化 (pt l lm snh m lrnio 。 间 ei ei — eecy a t si h a a tn
a dmealpoe s , n tl rtae ADAM) 族 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一 o 家 a转 换 酶 的
在 进 化 中高 度保 守 的 、 映 细 胞 问 通 讯 机 制 的 信 号 通 路 . 反 它调
控细胞的增殖 、 亡 、 活及 E 凋 存 MT等 细胞 生 物学 事件 , 胚 胎 在
其 中同 源 受体 是 N t 14 同源 配 体 有 两 类 :et oh-, c Dl a样配 体 。 分
别 为 D l 1 D l 3 D l4 S r t 配 体 ,分 别 为 Jg e — l 、 l 、 l ; er e样 一 一 一 a a g d l和
的 、 高 度 调 节 的过 程 ; 与 E T启 动 、 持 以及 逆 转 的信 号 可 参 M 维
E )事 件 是 胚 胎 器 官 形 态 发 生 及 恶 性 肿 瘤 侵 袭 性 进 展 中发 MT 生 的 重要 细 胞 生 物 学 事 件 之 一 , 发 生 是 一个 有 序 的 、 步骤 其 多 分 组 成 。 乳 动 物 中 有 4个 同源 N t 哺 oc h受 体 和 5个 同源 配 体 .
发 育 、 胞 命运 决定 以及 包 括 肿瘤 在 内 的病 理 、 细 生理 进 展 中发
作用下 , s 于 2酶 切 位 点 发 生 酶 切 , 放部 分 胞 外 片 段 。 释 剩余 片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学号:2120111423姓名:宋少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摘要上皮细胞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进展,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问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

EMT最早发现于发育生物学,Garry Greenburg与Elisabeth Hay经细胞实验证明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他们的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正式提出EMT的概念。

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

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胚胎发育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EMT按照发育生物学观点,个体所有的细胞和结构都是由受精卵在基因调控下按特定时空顺序发育而来的。

然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肿瘤是非正常的生物体结构,有史以来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命。

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肿瘤是个体发育中自然选择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利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1].EMT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必需的生理机制,同时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EMT的现象及分子机制以及在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表达情况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肿瘤的发生并寻找一些新的对抗肿瘤的思路。

1.EMT的概念多细胞动物由两种形态和功能均不相同的细胞组成,即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上皮细胞是粘连细胞,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复合体紧密连接形成连贯的细胞层。

上皮细胞呈现顶-基地极性,这一特性使它们可以定位于基底膜,由基底膜将上皮细胞与其它组织分开。

EMT

EMT

胚胎发育中的EMT的调节机制
肠胚发生过程的EMT与Wnt信号通路有关。如果缺少了Wnt3,就不能进 行与原肠胚形成相关的EMT。Wnt8c的异位会形成胚胎的多肠胚。TGF-β 超家族蛋白成员,尤其是Nodal、Vg1,介导了Wnt通路,它们的缺失会 引起功能性EMT的缺失。FGF受体、Snail、Eomes、Mesps等转录因子也 参与调节原肠胚形成过程中的EMT。 调控神经系统分化过程中的EMT和肠胚形成过程的EMT的通路相近,和 Wnts, FGFs, BMPs, c-Myb, and msh homeobox 1 (Msx-1) 有关。
II型.组织修复和器官纤维化中的EMT
组织纤维化常发生在上皮组织的器官纤维化是由炎症细胞和成 纤维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信号以及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层 粘连蛋白、弹性蛋白成分和细胞粘合素介导的。而EMT过程被认 为与肾、肝、肺和小肠的纤维化都相关。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 许多因素(细胞因子、蛋白酶、激素、细胞外信号等)诱导了 EMT, 最终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而引起 EMT。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 有 TGF-β/Smad、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 Wnt/β-catenin 信号传导通 路。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在伤口的边缘发生EMT,而 当伤口愈合时,则进行着上皮再生成或者MET的过程。snail2在 迁移前的表达将会影响愈合状态,比如其过度表达将促进伤口愈 合。类似的,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在排卵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卵巢 表面上皮细胞经历着EMT的过程。
影响因素:
1.生长因子类: a.IGF-Ⅱ可以促使 β-连环素转移到核内, 导致胞浆内钙黏素降解; b.FGF 和TGF-β 能诱导 MMP- 2 和 MMP- 9 的表达, 从而促进基膜的降解; c.Smad4 的缺失促进 VEGF 异常高表达, 对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转移提供了重要条件。 TGF-β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既能抑制原位肿瘤细胞的增殖,又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 中扮演肿瘤生长促进因子的角色 。 Snail、 Slug、 Twist 都可以结合 E-cad 启动子区的 E-box 连接基序,抑制 E-cad 的表达。Twist 还可以直接 促进 Snail 的表达。ZEB1 和ZEB2 为锌指蛋白类, 都能与位于 CDH1 启动子上的E2 盒结合, 从而抑制 Ecad 的转录。ZEB 又受到TGF-β、 Snail 等上游因子在转录和转录后层面的调节,是连接信号转导和细胞黏 附、 细胞极性的纽带

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

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17.019作者单位: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李惠萍,E m a i l :l i w 2013@126.c o m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张霞 李惠萍ʌ摘要ɔ 上皮间质转化(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E M T )参与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㊁组织修复与器官纤维化㊁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体现了上皮细胞的可塑性㊂用于E M T 过程标识的分子标志物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细胞表面标志物㊁细胞支架标志物㊁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转录因子这四类㊂对其中一些常见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其表达在E M T 过程中或升或降;而明确分子标志物在不同类型E M T 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E M T 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㊂ʌ关键词ɔ 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标志物;器官纤维化;肿瘤B i o m a r k e r s o f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Z HA N GX i a ,L IH u i -p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 S h a n g h a iP u l m o n a r y H o s p i t a l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0433,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H u i -p i n g ,E m a i l :l i w 2013@126.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E M T ),w h i c he x h i b i tt h e p l a s t i c i t y o fe p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p l a y s 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 e m b r y o n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i s s u e r e p a i r ,o r g a n f i b r o s i s ,a n d t u m o r m e t a s t a s i s .Av a s t v a r i e t y o f b i o m a r k e r s h a v e b e e nu s e d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 a l l s u b t y p e s o fE M T ,a n dm a i n l yi n v o l v ec e l l -s u r f a c e m a r k e r s ,c y t o s k e l e t a l m a r k e r s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r o t e i n s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s .T o e x a m i n e a f e wo f t h em o r e c o mm o nm a r k e r s ,s o m e o fw h i c h a r e a c q u i r e d a n d s o m e o fw h i c h a r e a t t e n u a t e d d u r i n g t r a n s i t i o n ,a n d t o c l e a r h o wb i o m a r k e r s c h a n g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u b t y pe s of E M Tc a n p r o v i d e a v a l u a b l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t r a t eg y fo r t h e d i s e a s e s .ʌK e y wo r d s ɔ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B i o m a r k e r ;O r g a n f i b r o s i s ;T u m o r 上皮间质转化(e p i t h e l i a l m e s e n c h y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E MT )参与机体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尤其是在肝㊁肺㊁肾等器官纤维化㊁肿瘤侵袭与转移相关的E MT 成为了研究热点㊂体现了上皮细胞的可塑性㊂关于E MT 的研究多数是在某种特定条件刺激下进行的,主要判断依据为形态观察以及细胞标志物的检测,种类繁多而又缺乏可重复的特异性指标㊂那么这些不同条件刺激产生的E MT 之间有何异同,又有何内在联系?是否拥有共同的基础机制呢?想要解答这些问题,了解各型E MT 的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对于E MT 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㊂1 E M T 概述E MT 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生物学过程㊂是由G r e e n b e r g 和H a y 在1982年首先发现的,他们在凝胶中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失去了极性,转变为具有伪足的间质样细胞,从而提出了E MT 的概念㊂随后的研究发现E MT 现象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依据E MT 的特定发生生物学环境㊁功能的不同及其对机体的不同影响将其大致分为3种类型[1]:Ⅰ型E MT 与胚胎发生㊁器官发育相关,一方面原始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参与原肠胚形成和神经胚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与E MT 相反的间质上皮转化(m e s e n c h y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M E T )过程产生次级上皮细胞,实现胚胎形成过程中细胞类型的多样化;Ⅱ型E MT 与创伤愈合㊁组织再生和器官纤维化相关,主要生物学作用是机体对创伤和炎症的应答,通过次级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来修复组织损伤,一旦刺激消失,E MT 过程也随之停止,如果刺激持续存在,这一过程也将持续存在,最终导致器官纤维化;Ⅲ型E MT 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是指与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相关的表型转化,这类E MT发生于部分恶性肿瘤细胞中,肿瘤上皮细胞通过E MT 获得了很强侵袭和转移能力,随血流转移至不同部位,进一步通过M E T 过程形成上皮细胞的肿瘤转移灶㊂至今对3种类型E MT 的研究中所涉及的分子标志物多种多样㊁有异有同,以下就常见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㊂2E M T分子标志物2.1细胞表面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E MT过程涉及多种钙黏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被称为钙黏蛋白转换㊂E-钙黏蛋白是最经典的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于上皮细胞中,在各型E MT过程中表达均下降,且E-钙黏蛋白的丢失可进一步促进E MT的发生[2]㊂N-钙黏蛋白是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于间质细胞㊁成纤维细胞㊁肿瘤细胞和神经组织中,在E MT过程中表达增加㊂这种钙黏蛋白由E-钙黏蛋白向N-钙黏蛋白的转换现象在胚胎发育与肿瘤进展研究中已经常被用于监测E MT进程[3-4]㊂E MT过程存在上皮细胞的重定位现象,是指上皮细胞从基底膜微环境转移到纤维性细胞外基质(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m a t r i x,E C M)中㊂而整合素对细胞和E C M的黏附起介导作用,E MT过程涉及不同类型整合素表达水平的改变(即整合素转换),通常反映了细胞与E C M相互作用的变化㊂由于整合素广泛表达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故其作为广泛的E MT分子标志物的实用性大打折扣㊂实际应用中,多以整合素特殊表达的方式发挥E MT分子标志物功能㊂如在直肠肿瘤中,只有发生了Ⅲ型E MT㊁具转移性表型的肿瘤细胞会高表达整合素β6,而正常上皮细胞和未转移肿瘤细胞均低表达整合素β6,此时整合素β6可以用作Ⅲ型E MT分子标志物㊂在原肠胚形成期间,Ⅰ型E MT与整合素α5β1(纤维连接蛋白受体)的早期表达相关㊂相似地,实验性肾纤维化研究发现Ⅱ型E MT与整合素α5表达上调有关㊂在肿瘤研究中发现,整合素α5可以直接被Z E B2上调表达,促进E MT,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潜[5]㊂以上提示了整合素α5参与3种类型的E MT过程㊂盘状结构域酪氨酸激酶受体-2(d i s c o i d i n d o m a i n r e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2,D D R2)是另一个E MT标志物,它反映了细胞对E MT相关E C M微环境改变的适应性㊂根据D D R2所连接的胶原类型的不同,可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 e p t i d a s e,MM P)表达水平和细胞能动性的改变[6]㊂在成熟组织中,D D R2的表达局限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而D D R2在内皮细胞的早期表达与Ⅱ型E MT过程相关㊂肿瘤细胞中D D R2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能力增强有关,这证明了D D R2可以用于识别Ⅲ型E MT[7]㊂2.2细胞支架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 i b r o b l a s t s p e c i f i c p r o t e i n1,F S P1)属于钙结合蛋白质S100家族,是经典的成纤维细胞标志物,常用于检测Ⅱ型和Ⅲ型E MT过程[8-9]㊂在器官纤维化形成中,大部分发生Ⅱ型E MT的上皮细胞在转化早期即表达F S P1;同时在肝肾纤维化转基因小鼠研究中发现,1/3的F S P1+成纤维细胞是E MT来源的[9]㊂另外,在肿瘤模型中,转移性肿瘤细胞经常表达F S P1,提示F S P1表达参与Ⅲ型E MT分子进程[8]㊂在成熟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F S P1异常表达自身即具有促进E MT的作用[8-9]㊂对于胚胎发育,小鼠从E8.5开始表达F S P1,这一时期恰好是间质细胞第一次出现之后㊂由于F S P1的表达主要局限于过渡阶段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而在原始间质细胞中不表达,因此F S P1在检测Ⅰ型E MT 方面的作用有限㊂中间丝波形蛋白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E MT标志物㊂它表达于多种细胞中,包括成纤维细胞㊁内皮细胞㊁造血细胞和胶质细胞㊂在小鼠胚胎发育中,波形蛋白首先表达于E6.5-E7.0,并被用于原肠胚形成期的Ⅰ型E MT检测㊂但是,成熟的上皮细胞响应多种损害时均一过性表达波形蛋白,因此波形蛋白不能够用于Ⅱ型E MT的定位㊂与之相比,由于波形蛋白表达正相关于肿瘤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故常用于识别发生Ⅲ型E MT的肿瘤细胞[10]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 m o o t h m u s c l ea c t i n,α-S MA)是6种肌动蛋白家族之一㊂在发育成熟的个体中,α-S MA显著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肌性上皮细胞中㊂而在胚胎发育期,心内膜垫发育相关E MT是以α-S MA早期表达为标志的㊂器官纤维化相关的Ⅱ型E MT,同样有时与表达α-S MA的肌性成纤维细胞有关㊂虽然有部分同时表达α-S MA 和F S P1的细胞被公认为是肌性成纤维细胞,但是仍有大部分细胞仅仅表达α-S MA且与E MT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大大不同㊂在肿瘤研究中,与α-S MA 相关的Ⅲ型E MT的证据局限于乳腺癌中,其中大量检测到α-S MA表达的是基层表型乳腺癌[11]㊂β连环素是一种细胞质斑蛋白,在E MT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它连接钙黏素到细胞支架上,另一方面它作为T细胞因子(T C F)/L E F的共转录激活剂参与调节E MT[12]㊂β连环素活化主要受细胞质中β连环素水平的调节,而β连环素与钙黏素结合或者泛素化降解均会影响其细胞质中水平[13]㊂在正常上皮细胞和未转移肿瘤细胞中,β连环素位于细胞膜上;而发生E MT的细胞中,β连环素定位于细胞质中(与E-钙黏蛋白分离的结果)或者细胞核中(发挥其转录激活剂作用)㊂β连环素已作为E MT标志物被广泛用于胚胎发育㊁肿瘤和器官纤维化等多项研究中[10]㊂2.3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是纤维性E C M的支架㊂由于它是E C M 形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分子之一,故常被用于检测原肠胚形成㊁腭融合㊁神经胚形成时期的Ⅰ型E MT㊂尽管纤维连接蛋白是组织纤维化相关纤维性E C M 和肿瘤相关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作为Ⅱ型和Ⅲ型E MT标志物的实用性却有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纤维连接蛋白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成纤维细胞㊁单核细胞㊁上皮细胞等㊂但是体外实验发现Ⅱ型和Ⅲ型E MT均与纤维连接蛋白高表达有关㊂Ⅳ型胶原㊁层连蛋白㊁巢蛋白㊁硫酸蛋白多糖等基底膜主要组成成分在E MT过程中表达均降低,其中层连蛋白是最稳定的E MT标志物㊂而关于E MT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层连蛋白1(α1β1γ1)上,它在着床前胚胎早期发育期即开始存在,而其丢失标志着Ⅰ型E MT的发生[14]㊂体外实验发现Ⅰ型和Ⅱ型E MT与层连蛋白1的表达下调有关;体内实验亦证明Ⅰ型和Ⅱ型E MT与层连蛋白1的破坏㊁丢失有关[11]㊂与之相比,层连蛋白5(α3β3γ2)表达上调与Ⅱ型㊁Ⅲ型E MT相关㊂有研究发现层连蛋白5非连续黏连方式与转移性肿瘤相关;在肺癌[15]㊁导管型乳腺癌[16]㊁口腔鳞状细胞癌[17]中均发现Ⅲ型E MT与层连蛋白5的表达相关㊂相似地,层连蛋白5参与构成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纤维性E C M[18]㊂而层连蛋白5与Ⅰ型E MT的关系至今未有报道㊂2.4转录因子 S n a i l是最广为人知的E-钙黏蛋白抑制基因,但是它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调控E MT 过程,比如增强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表达(纤维连接蛋白㊁玻连蛋白),减弱多种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紧密连接蛋白㊁封闭蛋白㊁细胞角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㊁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而抑制细胞增殖,增强MM P的表达,通过抑制凋亡蛋白酶㊁D N A片段化因子㊁b c l相关死亡激动剂的表达对细胞死亡起到保护作用㊂S n a i l转录活性调节是通过控制其亚细胞定位来实现的,即S n a i l磷酸化后会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输出,从而丢失了其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㊂S n a i l信号通路参与介导损伤修复所致肺泡上皮Ⅱ型E MT过程[19]㊂在人肾组织活检中发现纤维化的发生与S n a i l1高表达相关,激活三苯氧胺诱导的S n a i l1转基因小鼠表达S n a i l基因,会诱发Ⅱ型E MT并最终导致肾纤维化㊂T w i s t是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在细胞谱系决定和细胞分化时激活转录㊂在早期胚胎形成[20]㊁组织纤维化发生[21]㊁肿瘤形成与转移[22]时表达上调㊂在转移性肿瘤细胞发生Ⅲ型E MT的过程中,T w i s t可不依赖S n a i l单独发挥抑制E-钙黏蛋白表达而增强纤维连接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的作用㊂叉头框蛋白C2(F o r k h e a db o xC2,F O X C2)是另一种具有多效E MT诱导作用的转录因子㊂在胚胎发育中,F O X C2表达广泛,参与血管生成㊁肌肉生成和心㊁肾㊁泌尿道器官形成[23]㊂研究发现F O X C2也表达于导管型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而过表达T G F-β1㊁S n a i l㊁T w i s t或G o o s e c o i d等任何一种E MT诱导剂,均会增加F O X C2的表达,过表达F O X C2同样可以诱导E MT发生,这提示了F O X C2在Ⅲ型E MT中发挥重要作用㊂至于F O X C2在胚胎发育相关E MT和组织纤维化相关E MT中的作用至今未有报道㊂3肺纤维化中的E M T分子标志物E MT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肺癌相关E MT的研究,而近年来2型E MT参与肺纤维化过程的研究成为了热点㊂大量研究证明, E MT通过促进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灶的构成,参与肺纤维化过程㊂E MT分子标志物同样是肺纤维化过程中E MT的主要检测手段㊂尤其在体内实验中,由于炎症及修复过程会破坏多种分子标志物,对E MT 的检测更为困难㊂在此介绍体内实验中判定E MT 存在的主要标准:①使用上皮细胞报告基因对新生成纤维细胞进行示踪检测[24];②邻近破损基底膜的上皮细胞表达F S P1蛋白;③部分F S P1+上皮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增加;④E-钙黏蛋白㊁角蛋白㊁Z O-1丢失⑤晚期可见α-S MA表达增加㊂4展望多种分子标志物在三型E MT中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包括细胞表面蛋白㊁细胞骨架蛋白㊁细胞外基质蛋白㊁转录因子的改变㊂这提示了三型E MT 过程可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机制,为E MT机制研究及E MT过程相关器官纤维化㊁肿瘤转移等疾病研究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手段㊂。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EMT在医学中是一类生理组织变化状况,其一般是上皮细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形式,这种转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等。

从医学发展历史看,对于EMT的研究发现最早在发育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经过长期实验发现,EMT 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变化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研究了EMT 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影响。

1EMT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生物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充分。

1982年,Garry Greenburg[1]和Hay等[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产生成伪足而出现出间质细胞的状态,EMT概念由此被提出来。

若上皮细胞产生EMT之后,形态上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梭形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

同时,还观察到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或者缺失,包括:E-钙黏蛋白(E-Cad)、黏蛋白、角蛋白、桥粒斑蛋白等;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上调,包括: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上调。

2EMT的形成及肿瘤转移导致EMT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包括:蛋白分子、转录调节因子、MicroRNA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得肿瘤细胞被袭击而出现转移,由此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

EMT的研究进展和具体信息

EMT的研究进展和具体信息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机制—上皮细胞获得干细胞表型或恶性变的途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该过程在调控正常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可塑性(cellular plasticity)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过程能够形成多个各不相同的细胞亚群,即形成了肿瘤细胞异质性(intratumoural heterogeneity)。

这些亚群细胞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有一些可能分化程度较高,但还有一些则表现出了干细胞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又都与肿瘤相关表型,比如肿瘤转移或致死率等有关,因此,如何针对肿瘤细胞的这种干细胞特征(即可塑性)来设计治疗方案、寻找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细胞从上皮细胞表型转变成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被称作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而相反的转变过程则称为间质-上皮转换(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s,MET),这些转变过程在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最近科研人员们又发现他们在肿瘤形成及致病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MT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过程,上皮可以通过EMT过程“褪去”已分化细胞的特性,比如细胞间的粘附(cell–cell adhesion)现象、细胞极性(polarity)现象、细胞缺乏运动能力等等这些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的特征,比如细胞具备移动能力(motility)、侵袭能力(invasiveness)、抗凋亡(resistance to apoptosis)能力等。

EMT转分化过程(transdifferentiation)最开始是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被发现的,不过一直以来学界对该过程与体内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最新版)目录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概述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节3.EMT 对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4.总结正文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概述上皮 - 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肿瘤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从上皮细胞状态转变为间充质细胞状态,其形态学特征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 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概述。

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节(1)细胞形态变化:在 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

上皮细胞具有紧密的细胞连接和极性排列,而间充质细胞则呈疏松排列,细胞形状更加不规则。

这种形态变化有利于肿瘤细胞在组织内的迁移和侵袭。

(2)细胞骨架重塑: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塑。

微管和微丝等细胞骨架成分在 EMT 过程中发生重组,导致肿瘤细胞运动能力的增强。

(3)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改变: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发生改变。

上皮细胞相关的黏附分子(如 E-cadherin)表达降低,而间充质细胞相关的黏附分子(如 N-cadherin、β-catenin)表达增加,这有助于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

3.EMT 对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EMT 过程对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EMT 过程改变了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其次,EMT 过程还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使其对部分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研究 EMT 过程中的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4.总结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侵袭和转移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张莉琳房冬冬黄爽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20期[摘要] 肺癌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EMT)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现象也存在于肺癌中,且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对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及其EMT相关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寻找精确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方式并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文章对肺癌EMT现象与机制以及EMT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癌;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标志物;上皮-钙黏素;波形蛋白[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41-04[Abstract] Lung canc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diseases with highest mortality throughout the worl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including the lung cancer. Researches focusing on the processes of EMT and its related markers in lung cancer helped seeking for accurate ways for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thods to make clinical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it summarized the phenomenon of EMT and EMT-related lung cancer markers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anti-tumor therapy.[Key words] Lung cancer; EMT; Molecular markers; E-cadherin; Vimentin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1]。

肺癌组织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肺癌组织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A l u A a s S F h i e a p hl —eecy 2] e q e o H, dm , i wc K, t .E i e a m s h — M s k 1 t i l n
ma r n i o s h mp r n e o h n i g c l s t n d v lp l t st n :t e i o t c f c a g n e l t e i e eo — a i a a
0 35 0 2 8P均 <00 ) 而神经型钙黏蛋 白、 .9 、.3 , .5 , 波形蛋 白与其呈负相关 ( 分别 为 一0 3 5 一0 3 0 P均 < .5 。 r .2 、 .9 , 0 0 )
结论
神经型钙黏蛋 白、 波形蛋 白随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 , 表达逐渐增高 , 而上皮型钙黏蛋 白和角蛋 白表达逐渐降 关键词 : 上皮 型钙黏蛋 白; 神经型钙 黏蛋 白; 波形蛋 白; 角蛋 白; 肺癌
E MT是指 上 皮 源 性 肿 瘤 中 的某 些 细 胞 在 与周 围 间质相 互作 用 时 , 失其 上皮 源性 , 丧 表现 为 问质细 胞特 征 , 是促 进肿瘤 侵袭 、 移 的主要 机制 之一 。其 转 主要 表 现为上 皮 源性标 志 物如上 皮 型钙 黏蛋 白和角 蛋 白表 达降低 或 缺失 , 间质 性 标 志 物 如 神 经 型 钙黏
Wn/3C tnnSgal gd r gE i ea— eecy a Tas t1 aei inln u n pt l l snh m rni 一 i i hi M l —
tn J .P o n ,0 I6 8 :28 9 i [ ] LsO e2 1 , ( ) 3 9 . o [ 4]Wel A,Y tsC,S ead C .Eede n 0 l idct f l s a e hpr R —a hf , a n i o o i 8 l ar

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分子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分子机制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20 0 6年 8月 1 日第 2 5 9卷 第 4期
I t e e Au n G n t J g

竺 垫 皇 :

综 述

上 皮 间质 转 化 ( M ) 其 分 子 机 制 E T及
【 关键词】 E T 信号转导通路; 上皮细胞 M ;
E n t Moeua c a i MT ad I lclrMeh ns s m Y O C a , , od. (a oao ahlg , col d A h n Ma—e L brt yo P t oy Sho Mei r f o 瘤 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
发生 E MT的 上皮 细胞 在经历 了短 暂 的结 构改 变后 , 极性 丧失 , 与周 围细胞 和基质 的接 触减 少 , 细胞 的迁
移 和运动 能力 增强 , 同时细胞 表 型发生 改 变 , 皮表 上
型 , 角蛋 白丝 、 如 E钙 黏 素 逐 渐 丧 失 , 而获 得 了问 质
l g p t w y r n o v d i h elp e oy e t n i o i ah a s a e iv l e n t e c l h n tp r s in,s c s Ra — n a t u h a s MAt ,S c ’ K r ,Rh ,P 3 / o I K AKT,W n t
c e Z eag U i r t, aghu3 0 3 , . . hn ) i , h in n e i H nzo 10 1 P R C ia n j v sy
C r so dn uh r A od . or p n ig a t o :L IMa — e e E mal md s n . d . n — i:l @ u . e u c

emt相关转录因子

emt相关转录因子

emt相关转录因子
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一种生物学过程,根据这一过程,某些正常上皮细胞会经历相应的转变,从而获得间充质细胞的特性。

EMT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组织再生以及癌症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EMT转录因子是控制EMT现象的重要分子,EMT转录因子包括SNAI1/2、ZEB1/2、TWIST1等。

这些因子具有细胞内转录调控功能,它们可以通过靶向E-细胞黏附分子(如E-cadherin)降低其表达水平,从而使上皮细胞脱离细胞群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除了上述转录因子外,EMT的分子机制也和Wnt、和TGF-β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这些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凋亡和分化等生命活动,与EMT现象的发生关系密切。

总之,EMT现象的发生涉及众多分子,其中转录因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EMT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癌症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EMT

EMT

EMT
细胞 迁移,填补伤口
MET
创伤修复
EMT ---上皮间叶细胞转化
谷阔
EMT起源
1982年,Gkeenburg第一次提出EMT的概 念 EMT:上皮细胞在胚胎发育及病理状态下转 化为具有间充质特点的间叶样细胞现 象,在这个过程中上皮细胞表型及基 因表达谱均发生改变而变成具有迁移 能力的间叶细胞

EMT现象相关的细胞学改变

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
N钙粘素 波形蛋白 上升
E钙粘素 角蛋白 下降
基因表达谱改变
上皮细胞失去极性、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性和粘附性,细胞骨 架发生改变,由立方形上皮细胞转变为纺锤形间叶细胞
EMT发生过程
发生EMT的3种情况
胚胎发育早期 组织创伤修复过程 肿中的EMT现象

EMT主要从3方面调节胚胎形成 1 器官形成 2 胚层分化 3 神经系统分化
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EMT
微环境
上皮细胞
( 血 未激活的生长因子 E-钙粘素 整联蛋白 半桥粒 基因表达谱改变
基底膜
(细胞外基质)
间质
巨噬细胞: 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 TGF- β(转化生长因子)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激酶 成纤维细胞: 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TGF- β (转化生长因子) HGF(肝细胞生长因子) 肌成纤维细胞: TGF- β(转化生长因子) ←---- 血小板 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血小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t过程中相关分子变化
在EMT(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细胞经历了多种分子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细胞表面分子、细胞骨架蛋白、转录因子等多个方面。

首先,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是EMT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EMT过程中,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如E-钙粘蛋白)和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如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而间质细胞
表面的一些分子(如N-钙粘蛋白、肌动蛋白等)的表达增加。

其次,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也是EMT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上皮
细胞中的细胞骨架蛋白如细胞间纤维连接蛋白和α-肌动蛋白的表
达减少,而间质细胞中的细胞骨架蛋白如透明质酸和肌动蛋白的表
达增加。

此外,转录因子在EMT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转录
因子如Snail、Slug和Twist等在EMT过程中被激活,它们通过调
控上述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向间质
细胞的转化。

总的来说,EMT过程中涉及的分子变化涉及细胞表面分子、细
胞骨架蛋白和转录因子等多个方面。

这些分子变化对于细胞的形态改变、迁移能力的增强以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分子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EMT过程的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