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PPT

合集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变ppt课件

宫颈上皮内瘤变ppt课件

CIN治疗
所有的CIN Ⅱ级和CIN Ⅲ级均需治疗。
CIN治疗
CINⅡ:必须治疗。 阴道镜检查满意:物理治疗或宫颈锥切。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宫颈锥切。
注:宫颈锥切包括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和冷刀 锥切术。
CIN治疗
CIN Ⅲ级 :必须治疗。 即宫颈锥切术。
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 合并其他手术指征的妇科良性肿瘤的CINⅢ也可 行全子宫切除术。
2、性行为、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
3、其他 吸烟、口服避孕药、卫生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CIN的临床表现
1.多数无自觉症状。 2.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 3.妇科检查 子宫颈表面可呈现糜烂状。病 变如果位于子宫颈管以内,则容易遗漏。
CIN的筛查
• 转化区是否能完全看见 即能否看到完整鳞柱交界
• 1型转化区、2型转化区为阴道镜检查满 意
• 3型转化区为阴道镜检查不满意
阴道镜检查满意
阴道镜检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逐步取代 外移的柱状上皮的生理过程
2.柱状上皮小岛:
在转化区内,可见被鳞状上皮环绕的 柱状上皮的不规则区域,是一个临时的鳞 柱交界,是鳞状上皮化生中动态过程的产 物,也是转化区的重要标志之一。
谢谢
一、阴道镜的主要功能
将想要观察的病变部位放大10倍到40倍,观察病 变部位血管和上皮的改变。但是,它的放大倍数有 限,不能观察到细胞的细微结构,只能观察到,由 病变引起的局部形态学改变。所以,它只能提供可 疑病变部位,不能作为确定病变性质的诊断手段。
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镜下鉴 别良恶性病变,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 过度诊断与治疗,阴道镜是观察与长期随访宫颈病 变的有效辅助检查。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共59页PPT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共59页PPT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PPT文档59页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PPT文档59页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 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宫颈上皮内瘤变ppt课件

宫颈上皮内瘤变ppt课件

常在病理切片中见不到。(转化区)也称为移行带,为宫颈鳞状上皮与
交接部,称为鳞-柱状交接部或鳞-柱交接。鳞-柱状交接部又分为原
接部和生理鳞一柱状交接部(图30-1)。
3
《模拟电子技术》
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官 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 织外移,即官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 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 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 称为宫颈糜烂,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此后, 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作用下,外移的柱状上 皮由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向宫颈口方向逐渐 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状交接部,即生 理鳞-柱状交接部。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和生理鳞柱状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转化区。宫颈腺囊 肿可作为辨认转化区的一个标志。绝经后雌激素 水平下降,宫颈萎缩,原始鳞一柱状交接部退回 至宫颈管内。
妊切娠确合诊并、C年IN龄较妊大娠、期无因生雌育激要素求增的高C,IN转Ⅲ化可去行基全底子细宫胞切出除现术。
不典型增生改变,且孕期免疫功能低下,易患HPV感染,一
般妊娠期CIN仅观察,产后复查再处理。
7
《模拟电子技术》8Biblioteka 《模拟电子技术》9
《模拟电子技术》
10
5
《模拟电子技术》
二分类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 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
或在性生活或妇检后发生接触性出血。
检查见宫颈可光滑,或子宫颈糜烂样表现
四诊断

胸腺上皮肿瘤PPT课件

胸腺上皮肿瘤PPT课件
23
24
17
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胸内甲状腺、畸胎瘤、淋巴 瘤,纵膈囊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 原发于胸腺肿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 肿、淋巴瘤、胸腺类癌
18
治疗原则
• 手术是首选治疗 • 对浸润型Ⅱ期Ⅲ期,手术加术后放疗 • I期病变,不常规加术后放疗 • 晚期病变,放疗加化疗
19
侵袭性胸腺瘤发生肺内转移
坏死 • 分叶状形态、纵膈脂肪及大血管受侵高度提示
侵袭性胸腺瘤。
11
Type B1 thymoma
12
Type B3 thymoma
13
胸腺透明细胞Ca
14
B2型 胸膜转移
15
AB型
16
其他辅助检查
•MRI:协助诊断有无血管受侵 •血管造影:鉴别诊断胸主动脉血管瘤 •同位素扫描:鉴别诊断胸骨后甲状腺 •纵隔镜活检:鉴别诊断霍奇金病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胸腺上皮肿瘤
胸组病例讨论 郭小超 2010.1.4
1
胸腺发育
• 起源于第3、4对鳃囊,含有三个胚层细胞成分
• 胚胎第6周开始发育,第9周到达前上纵隔
• 第10周,自胎肝及骨髓产生的小淋巴细胞迁徙 至胸腺,形成腺体小叶结构;第14-16周,最终 分化为皮质、髓质
2
组织学
• 胸腺皮质主要由淋巴细胞组成,可见少 量上皮及间质细胞
• 胸腺髓质主要为上皮细胞,及少量淋巴 细胞。
• 其他类型细胞成分(巨噬细胞、肌样细 胞)
• Hassall 小体
3
4
胸腺瘤
• 前纵隔最常见肿瘤 • 好发于中年,儿童及20岁以下者极为少
见 • Marino等根据镜下上皮细胞形态将胸腺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在非可控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TGF-β、TNF-α、 IL-1、IL-6持续上调,激活NF-КB和STAT3等信号 通路,下调E-cad,诱导间质标记物和MMPs的表 达,诱导EMT的发生
NF-КB是炎症信号通路的分子开关,也是沟通非 可控性炎症与EMT之间的“桥梁”,激活EMT相 关的转录因子如slug、Twist,Zeb,诱导MMP-2, 9的表达,促进基底膜的降解,从而诱导和促进 EMT发生
——Greenburg,et al. J Cell Biol,1982,95,333-339
目前研究发现EMT是肿瘤转移的“第一 步”,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癌细胞发生EMT后能获得更强侵袭和转 移能力,还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产生 影响。
肿瘤EMT现象的实质
具有上皮来源特征性的肿瘤细胞, 通过EMT 获得间质细胞样的高迁移运动、侵袭浸润 能力
• 在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下,如持续的或 低强度的刺激,靶组织处于长期或过度反 应时,炎症无法从抗感染、组织损伤模式 下转变成为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炎症反 应的持续进行,表现为“非可控性炎症” 状态。
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密切相关
• 肿瘤是永不痊愈的创伤 • 炎症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
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潜力无 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续的血 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组织浸润和转移 (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避免免疫摧毁 (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 (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 (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组不稳定和 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共59页文档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共59页文档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9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 机制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EMT上皮间质转化概述

EMT上皮间质转化概述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活性增加
– ILK – GSK-3ß – Rho

核堆积
– – – – – – ß -catenin Smad-2/3 NF-B Snail1 (Snail) Snail2 (Slug) Twist


EMT的重要事件

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引发细胞表型的改变, 分裂停止,细胞骨架重组增强运动能力。
上皮和间质细胞
EMT的发现
1960’s哈佛的Elizabeth
Hay 首次发现并
定义。
与胚胎发育的早期有联系。 可逆的过程。 EMT
Metastable
MET
EMT Markers

表达减少
– – – – E-cadheren 钙粘蛋白 Desmoplakin Cytokeratin 细胞角蛋白 Occludin

EMT上皮间质转化

EMT上皮间质转化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病理学系 林琛莅 igene@
EMT的定义
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间(充)质细 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 EMT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基本过程,它使 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 离并迁移到其他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 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
由整层细胞形状改变引起上皮细胞成片的 移动,如胚胎发育,各胚层细胞的迁移。
间质细胞的特征
结构松散 很少有细胞间的连接 微弱的粘附有利于移动 形成不规则的结构(成分和密度) 外形可塑
间质细胞的特征
缺乏局部专化性 细胞单个的移动 迁移的机理不同
上皮和间质细胞
EMT的发现
1960’s哈佛的Elizabeth Hay 首次发现并定 义。 与胚胎发育的早期有联系。 可逆的过程。 EMT Metastable MET
EMT与胚胎发育
单细胞生物、真菌或植物无EMT现象。 早期卵裂形成细胞团,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构成囊胚腔。 原始的结构就是上皮折叠排列成球形。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EMT上皮间质转化PPT幻灯片课件

EMT上皮间质转化PPT幻灯片课件
26
EMT and Colorectal Cancer
27
EMT与纤维化
肺纤维化中的EMT证据:间质细胞表达pro-SPC和N-cadherin。
28
EndnoteWeb的运用

29
30
31
32
33
34
35
谢 谢!
36
14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 外胚层 – 中胚层 –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15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16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17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 附着于不同的基底 – 具备不同的功能
由整层细胞形状改变引起上皮细胞成片的 移动,如胚胎发育,各胚层细胞的迁移。
5
间质细胞的特征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EMT在医学中是一类生理组织变化状况,其一般是上皮细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形式,这种转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等。

从医学发展历史看,对于EMT的研究发现最早在发育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经过长期实验发现,EMT 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变化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研究了EMT 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影响。

1EMT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生物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充分。

1982年,Garry Greenburg[1]和Hay等[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产生成伪足而出现出间质细胞的状态,EMT概念由此被提出来。

若上皮细胞产生EMT之后,形态上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梭形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

同时,还观察到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或者缺失,包括:E-钙黏蛋白(E-Cad)、黏蛋白、角蛋白、桥粒斑蛋白等;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上调,包括: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上调。

2EMT的形成及肿瘤转移导致EMT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包括:蛋白分子、转录调节因子、MicroRNA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得肿瘤细胞被袭击而出现转移,由此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

EMT上皮间质转化

EMT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 外胚层 – 中胚层 –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EMT促进肿瘤的机制
EMT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迁移 EMT促进肿瘤的转移 EMT使细胞逃逸凋亡(HGF, EGF, FGF,
TGF-ß)
TGF- and Chick Heart
NBT II 细胞和鼠原肠胚形成的 EMT signal pathway

上皮间质转化PPT课件

上皮间质转化PPT课件


EMT与胚胎发育
单细胞生物、真菌或植物无EMT现象。 早期卵裂形成细胞团,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构成囊胚腔。
原始的结构就是上皮折叠排列成球形。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细胞分泌基质降解酶,改变或破坏基底膜。
通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和或细胞粘附的变 化,改变细胞形态。 去上皮化,丧失极性、细胞连接等。 执行间质细胞的功能。

EMT的步骤

A:诱发因素 B:细胞骨架重构,向心 性收缩 C-E:纵向延伸,脱离基 底膜,伸出突起,破坏基 底膜,表达间质细胞的粘 附分子,至脱落。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EMT 与肿瘤
在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中,EMT使得肿瘤细
胞得以浸润和转移到远处部位。
在各个病理分期的肿瘤均可见EMT现象。
肿瘤演进过程中的EMT
肿瘤细பைடு நூலகம்EMT的特征
E-cadherin的减少或丢失。 ZO-1的丢失和重定位。 上调vimentin、-SMA和FN等的表达。 MMPs表达增加,降解基质。

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PPT精选文档

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PPT精选文档

9
15.05.2020
10
2、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血管内皮基膜溶解 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 内皮细胞在迁移前沿增殖 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 形成新的基膜
15.05.2020
11
3、肿瘤血管生成调节
新生血管形成的平衡假说
15.05.2020
12
(1) 肿瘤血管刺激因子
A.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AF)的发现
胶原纤维分Ⅰ、Ⅱ、Ⅲ、IV、Ⅴ五种类型
Ⅰ型见于皮肤、肌腱、骨、韧带、内脏 Ⅱ型见于软骨、椎间盘、 Ⅲ型见于皮肤、血管、内脏 IV型见于基底膜 Ⅴ型广泛分布
15.05.2020
27
胶原纤维的结构
胶原蛋白链中,每隔2 个氨基酸,就有1个甘 氨酸(Gly-x-y)
15.05.2020
28
肿瘤结缔组织增生(硬化)原因: 1. 癌细胞分泌结缔组织活性肽 2. 癌细胞合成分泌胶原 3. 原有组织的塌陷融合 4. 宿主合成,以限制肿瘤组织的扩展。 5. 肿瘤间质及边缘的肉芽样组织形成。
15.05.2020
17
B.栓桥蛋白(Thrombospondin)
p53基因表达 p53基因的丧失
+
-
栓桥蛋白 VEGF表达
抗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
C.血管抑素(Angiostatin)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内的一个片段。
15.05.2020
18
4. 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
15.05.2020
19
※根据这一理论,抑制新生血管的策略有: ◇拮抗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以纠正病理性平衡失调
15.05.2020
20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多种VEGF抑制剂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EMT概念的提出
1982年, Greenburg等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可 在三维胶原凝胶培养中形成伪足并转化为 间质细胞样形态, 首次提出了EMT概念。
——Greenburg,et al. J Cell Biol,1982,95,333-339
大家好
9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目前研究发现EMT是肿瘤转移的“第一 步”,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癌细胞发生EMT后能获得更强侵袭和转 移能力,还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产生 影响。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及其调控因素
施琳
大家好
1
上皮细胞是一种有粘聚性的细胞,组成上 皮组织,覆盖在机体表面和多个器官管腔 内表面。鳞癌、腺癌、移形上皮癌等上皮 来源的恶性肿瘤归属此范畴。
上皮细胞的特征: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 细胞与基底膜的附着有极性。具有相对稳 定和不可移动性。
大家好
2
间质细胞是间 质及结缔组织 的主要组成成 分,分散存在 于细胞外基质 中。
大家好
25
分子标志物变化特征
下调上皮细胞粘附相关分子,上调间质细胞 特征相关分子及表达各种ECM相关蛋白。 细胞间粘附丧失,破坏基底膜和ECM及细胞 骨架的重建导致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大家好
28
大家好
29
大家好
30
大家好
31
大家好
32
大家好
33
大家好
34
大家好
microRNA 非可控性炎症 肿瘤干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大家好
59
MicroRNAs与EMT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 19-25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由具有发 夹结构的、约70-90 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 经过Dicer 酶加工生成, 具有基因转录后调控作用。 它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 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ion region, 3’ 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 降解靶基因的mRNA 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 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 近年来,miRNAs 已经迅速发展为肿瘤等疾病潜 在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肿瘤 抑制基因的功能。
大家好
22
大家好
23
N-钙粘蛋白(N-cadherin)↑
神经细胞粘着分子是脊椎动物中最主要的 不依赖于钙离子的细胞粘连分子,在正常 上皮细胞基本无表达或很少有表达 间质细胞来源的骨架蛋白之一, 介导成纤维细胞的移动。
大家好
24
波形蛋白(Vimentin) ↑
细胞骨架蛋白之一,特异性的分布于间质 细胞中,在上皮细胞中不表达, 表达异常 增多导致细胞骨架蛋白发生变化,使得上 皮源性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特性,更易 于迁移游动。
系的假说(“肿瘤起源于慢性炎症” )
• 近20年的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参与肿瘤的启 动、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
大家好
66
• 在一般情况下,当致炎因素如感染或组织损 伤消除后,炎症反应随即终结, 之后转变成 为一种高度活跃、精细调控的平衡状态, 这种炎症称之为“可控性炎症”
microRNA-200c表达在乳腺癌中与E-Cad的表 达呈负相关(2007年首次发现), 影响胰腺癌 多种上皮标记物表达调控EMT
microRNA-429通过调控EMT,降低卵巢癌的侵 袭和转移
microRNA-23b, microRNA-29c, microRNA-203 抑制肿瘤EMT
大家好
间质细胞的特 征:结构松散, 细胞相对没有 极性,
大家好
3
两类细胞形态学差异 由于各自的基因/蛋白表达差异
大家好
4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在胚胎形成和组织修复再生、器官纤维 化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大家好
7
大家好
明显降低
大家好
63
microRNA与耐药
microRNA-200c下调提示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 性极低, 预后更差, 术后生存期短
耐药的乳腺癌患者microRNA-448表达下调
大家好
64
寻找肿瘤EMT相关的microRNA分子
大家好
65
非可控性炎症与EMT
• 早在1893年, Virchow提出炎症与肿瘤相联
大家好
60
作用方式与匹配程度有关:
①如果miRNA与靶mRNA匹配完全,则该复合体降解mRNA
②若两者序列部分匹配,尤其是miRNA的5’端2-8个被称为种子序列(seed sequence)
的核苷酸与靶mRNA完全匹配,则通过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沉默特定基因。
大家好
61
与EMT负相关的microRNA(抑制)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大家好
14
大家好
15
大家好16ຫໍສະໝຸດ 大家好17大家好
18
肿瘤EMT现象的实质
具有上皮来源特征性的肿瘤细胞, 通过EMT 获得间质细胞样的高迁移运动、侵袭浸润 能力
大家好
19
EMT现象判定的4个标准
第一届关于EMT的瑞士Boden国际会议提出: • 细胞极性的丧失 • 出现纺锤形样等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 • 出现板状/丝状伪足 • 侵袭运动性增强
35
大家好
36
大家好
37
大家好
38
大家好
39
大家好
40
大家好
41
大家好
42
大家好
43
大家好
44
大家好
45
大家好
46
大家好
47
大家好
48
大家好
49
大家好
50
大家好
51
大家好
52
大家好
53
大家好
54
大家好
55
大家好
56
大家好
57
大家好
58
EMT调控因素研究进展
形态学变化特征
大家好
20
分子大家好标志物变化
21
E-粘附蛋白(E-cadherin)
横跨细胞膜,其胞外部分使得相邻的细胞之间紧密相互结 合,胞内部分与α-联蛋白、β-联蛋白以及α-肌动蛋白形成 数种复合物,使得细胞间有着强大的物理性连接,是维持 上皮细胞特性的重要分子。 表达降低或丢失是EMT最重要的标志性变化。当丢失后, β-联蛋白转位到细胞核内,与LEF(一种转录因子,淋巴增 强结合因子)结合调控转录。
62
与EMT正相关的microRNA(促进)
microRNA-9能增加EMT中间质来源标记物的 表达,下调上皮标记物E-cad
microRNA-31通过抑制TIAM1增强结肠癌的 侵袭和迁移能力
microRNA-155参与到TGF-β诱导的EMT中 过表达microRNA-194的肝癌细胞系其侵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