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上皮间质转化 PPT课件
E M T 即上皮间质转化背景
E M T 即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现象, 这一概念是Greenber和Hay在1982年提出的, 他们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可以形成伪足, 转变为间质细胞样形态。
其后陆续有报道很多物种的原肠胚形成、神经嵴细胞迁移形成神经管, 心瓣膜、颅面结构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形成都有赖于E M T。
在各类细胞中, E M T现象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发生E M T的上皮细胞在经历了短暂的结构改变后,极性丧失, 与周围细胞和基质的接触减少, 细胞的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 同时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上皮表型, 如角蛋白丝、 E 钙粘素逐渐丧失, 而获得了间质表型, 如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N 钙粘素、α-S M A的表达等。
在实体瘤中, 肿瘤中央的细胞呈现上皮表型, 而周围的细胞常分散呈现间质细胞表型, 这些细胞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可浸润和转移。
一旦这些细胞转移到淋巴结则重新呈现上皮表型。
即所谓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间充质上皮转化Wnt 信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早期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Wnt信号通路是脑和神经系统形成的必要因素。
同时,Wnt信号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也密切相关,Wnt信号通路对于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有着重要意义,还维持小肠组织的稳定性,调节骨密度以及脂肪细胞的分化。
然而,Wnt信号转导途径的失调与多种已知的高发性癌变有关。
根据Wnt 蛋白转导信号的方式不同,Wnt 信号转导可以分为经典Wnt信号通路和非经典的。
经典Wnt通路通过核内β链接蛋白( β-catenin) 的累积,激活Wnt 相关靶基因,这条通路中的成分( β-catenin,Axin) 活化过度或者失调可引起肿瘤的形成;非经典通路又主要分为两条:(1) Wnt /Ca2 + 通路由Wnt5A 和Wnt11 激活,通过钙调蛋白依赖的激酶Ⅱ( CamkⅡ) 、钙调蛋白敏感的蛋白磷酸酶(Calcn) 和T 细胞核因子NF-AT 的作用,引起细胞内Ca2 + 增加并激活蛋白激酶C ( PKC ) ,调节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
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的调控和分化途径
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干细胞特性的调控和分化途径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许多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不限制性分化能力来维持肿瘤的生长。
而干细胞特性的来源之一就是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EMT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它是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的一个必要环节。
它是指上皮细胞通过解离连接蛋白而变为具有间质特性的细胞,并且获得了侵袭性和转移性。
这种过程中,细胞表型的改变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为细胞赋予了干细胞的特性。
EMT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肿瘤中,上皮细胞通过EMT转化成了间充质细胞,从而获得了类似干细胞的特性,如自我更新、不限制性分化和细胞表型可塑性等。
这种转化使得肿瘤细胞能够幸存于恶劣的环境中,并且可以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导致转移性肿瘤的形成。
EMT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包含许多信号通路和分子作用。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控机制。
1.转录调控在EMT过程中,一些转录因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Snail、Slug、Twist和ZEB等蛋白质都是EMT启动的核心转录因子。
它们通过抑制上皮细胞标志物,如E-细胞间质、细胞黏附分子和基底膜蛋白等,加速胚胎发育和肿瘤进程中的EMT。
2.miRNA调控miRNA也能够调控EMT过程,具体来说,它们可以干扰EMT 转录因子的表达。
例如,miR-200家族在胚胎发育和转移性肿瘤中起着抑制EMT的作用。
这是因为miR-200家族可以降低ZEB1/2和Twist的表达,从而保持上皮细胞的韧性。
3.蛋白质分解和胞外基质重构除了转录因子和miRNA外,EMT还涉及到蛋白质降解和胞外基质重构。
例如,在EMT过程中,钙离子连接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E-细胞间质的表达则相应下调。
这一转变可以通过由于其具有的细胞黏附分子的特性而增加肿瘤细胞间的连接力,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4.激素调控激素也能够调控EMT过程。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EMT在医学中是一类生理组织变化状况,其一般是上皮细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形式,这种转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等。
从医学发展历史看,对于EMT的研究发现最早在发育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经过长期实验发现,EMT 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变化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研究了EMT 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影响。
1EMT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生物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充分。
1982年,Garry Greenburg[1]和Hay等[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产生成伪足而出现出间质细胞的状态,EMT概念由此被提出来。
若上皮细胞产生EMT之后,形态上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梭形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
同时,还观察到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或者缺失,包括:E-钙黏蛋白(E-Cad)、黏蛋白、角蛋白、桥粒斑蛋白等;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上调,包括: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上调。
2EMT的形成及肿瘤转移导致EMT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包括:蛋白分子、转录调节因子、MicroRNA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得肿瘤细胞被袭击而出现转移,由此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
《癌生物学》第十四章(2)上皮间叶转化(上)
《癌生物学》第十四章(2)上皮间叶转化(上)前言:发生转移的第一步是获得局部侵袭能力,需要原发瘤的癌细胞发生许多表型改变。
如前所述,本节主要讨论的还是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
为了获得运动和侵袭能力,癌细胞必须丢掉许多上皮细胞的表型,改变表型、脱离上皮层、发生一系列显著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为上皮间叶转化(EMT)。
今天这一小节主要先来学习两个部分的内容:“EMT的标志物”和“激发EMT的基质信号”EMT的标志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形态发生阶段和组织重建需要依赖各种类型的上皮细胞发生EMT。
在早期胚胎发生的原肠胚形成期,外胚层的单个细胞脱落,向胚胎内部中央迁移,形成中胚层,中胚层是间叶组织包括成纤维细胞和造血细胞(在脊索动物中)的前身。
在此阶段,上皮细胞层中排列的外胚层细胞,通过EMT转变为具有中胚层表型的细胞。
同时,细胞通过EMT获得从一个部位(外胚层)迁移到胚胎其他(内部)部位的能力。
创伤边缘的上皮细胞也必须经历暂时性的EMT,以便迁移到伤口位点并封闭损伤造成的上皮细胞层缺口。
癌细胞侵袭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的细胞重组过程,依赖于通常在胚胎发育和成年组织损伤过程中表达程序的重激活。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EMT,除了涉及细胞形态改变并获得运动能力外,细胞基因表达谱也发生了改变。
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而诱导表达一种间叶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的组成成分,波形蛋白(vimentin)。
发生EMT的上皮细胞通常产生纤连蛋白,这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只由间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蛋白。
同时,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通常取代 E-钙黏蛋白开始表达。
表1:与EMT现象相关的细胞学改变在这所有的蛋白质中,跨膜的E-钙黏蛋白在影响上皮与间叶细胞表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上皮中,E-钙黏蛋白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从胞膜表面伸出,与邻近上皮细胞同样凸出在细胞表面的E-钙黏蛋白分子形成复合物。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在非可控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TGF-β、TNF-α、 IL-1、IL-6持续上调,激活NF-КB和STAT3等信号 通路,下调E-cad,诱导间质标记物和MMPs的表 达,诱导EMT的发生
NF-КB是炎症信号通路的分子开关,也是沟通非 可控性炎症与EMT之间的“桥梁”,激活EMT相 关的转录因子如slug、Twist,Zeb,诱导MMP-2, 9的表达,促进基底膜的降解,从而诱导和促进 EMT发生
——Greenburg,et al. J Cell Biol,1982,95,333-339
目前研究发现EMT是肿瘤转移的“第一 步”,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癌细胞发生EMT后能获得更强侵袭和转 移能力,还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产生 影响。
肿瘤EMT现象的实质
具有上皮来源特征性的肿瘤细胞, 通过EMT 获得间质细胞样的高迁移运动、侵袭浸润 能力
• 在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下,如持续的或 低强度的刺激,靶组织处于长期或过度反 应时,炎症无法从抗感染、组织损伤模式 下转变成为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炎症反 应的持续进行,表现为“非可控性炎症” 状态。
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密切相关
• 肿瘤是永不痊愈的创伤 • 炎症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
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潜力无 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续的血 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组织浸润和转移 (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避免免疫摧毁 (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 (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 (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组不稳定和 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上皮间质转化的生物学意义
上皮间质转化的生物学意义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细胞生物学过程,指的是上皮细胞
通过失去上皮细胞特征并获得间质细胞特征的转变。
这一过程在胚
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疾病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EMT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EMT使得上皮细胞能够从原初胚层移动到其他位置,参与形成不同
器官和组织的结构。
这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其次,EMT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也发挥作用。
在受伤或炎症的
情况下,上皮细胞可以通过EMT转变为间质细胞,从而参与组织修
复和再生过程。
这有助于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另外,EMT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肿
瘤细胞可以通过EMT获得更多的迁移和侵袭性,从而促进肿瘤的转
移和扩散。
因此,EMT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EMT还与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相关。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
如肝纤维化和慢性肾脏病,EMT被认为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上皮间质转化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涉及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再生、肿瘤发展和转移以及疾病进展等多个方面。
对于理解这一生物学过程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细胞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EMT上皮间质转化概述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活性增加
– ILK – GSK-3ß – Rho
核堆积
– – – – – – ß -catenin Smad-2/3 NF-B Snail1 (Snail) Snail2 (Slug) Twist
转
化
EMT的重要事件
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引发细胞表型的改变, 分裂停止,细胞骨架重组增强运动能力。
上皮和间质细胞
EMT的发现
1960’s哈佛的Elizabeth
Hay 首次发现并
定义。
与胚胎发育的早期有联系。 可逆的过程。 EMT
Metastable
MET
EMT Markers
表达减少
– – – – E-cadheren 钙粘蛋白 Desmoplakin Cytokeratin 细胞角蛋白 Occludin
EMT
胚胎发育中的EMT的调节机制
肠胚发生过程的EMT与Wnt信号通路有关。如果缺少了Wnt3,就不能进 行与原肠胚形成相关的EMT。Wnt8c的异位会形成胚胎的多肠胚。TGF-β 超家族蛋白成员,尤其是Nodal、Vg1,介导了Wnt通路,它们的缺失会 引起功能性EMT的缺失。FGF受体、Snail、Eomes、Mesps等转录因子也 参与调节原肠胚形成过程中的EMT。 调控神经系统分化过程中的EMT和肠胚形成过程的EMT的通路相近,和 Wnts, FGFs, BMPs, c-Myb, and msh homeobox 1 (Msx-1) 有关。
II型.组织修复和器官纤维化中的EMT
组织纤维化常发生在上皮组织的器官纤维化是由炎症细胞和成 纤维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信号以及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层 粘连蛋白、弹性蛋白成分和细胞粘合素介导的。而EMT过程被认 为与肾、肝、肺和小肠的纤维化都相关。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 许多因素(细胞因子、蛋白酶、激素、细胞外信号等)诱导了 EMT, 最终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而引起 EMT。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 有 TGF-β/Smad、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 Wnt/β-catenin 信号传导通 路。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在伤口的边缘发生EMT,而 当伤口愈合时,则进行着上皮再生成或者MET的过程。snail2在 迁移前的表达将会影响愈合状态,比如其过度表达将促进伤口愈 合。类似的,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在排卵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卵巢 表面上皮细胞经历着EMT的过程。
影响因素:
1.生长因子类: a.IGF-Ⅱ可以促使 β-连环素转移到核内, 导致胞浆内钙黏素降解; b.FGF 和TGF-β 能诱导 MMP- 2 和 MMP- 9 的表达, 从而促进基膜的降解; c.Smad4 的缺失促进 VEGF 异常高表达, 对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转移提供了重要条件。 TGF-β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既能抑制原位肿瘤细胞的增殖,又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 中扮演肿瘤生长促进因子的角色 。 Snail、 Slug、 Twist 都可以结合 E-cad 启动子区的 E-box 连接基序,抑制 E-cad 的表达。Twist 还可以直接 促进 Snail 的表达。ZEB1 和ZEB2 为锌指蛋白类, 都能与位于 CDH1 启动子上的E2 盒结合, 从而抑制 Ecad 的转录。ZEB 又受到TGF-β、 Snail 等上游因子在转录和转录后层面的调节,是连接信号转导和细胞黏 附、 细胞极性的纽带
emt指标
emt指标EMT指标(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即上皮-间充质转化指标,是指体内细胞从上皮性结构向间充质性结构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会伴随细胞极性丧失、细胞移动能力提高、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等一系列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EMT指标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在胚胎发育中,细胞在不同组织间的迁移、组织间间隙缝隙的闭合变成不同细胞类型的前体细胞都需要借助于EMT过程。
在成体生理和病理情况下,EMT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EMT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上皮细胞的转录表达型的改变、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间质中间型的构成变化。
这个过程被用于描述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EMT指标的评估和检测可以为癌症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目前,EMT转化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研究中,也成为癌症车辆的重要指标。
EMT满足了癌细胞转移的需要,而转移是癌症形成、发展、恶化的关键步骤。
EMT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癌细胞的逃避身体的免疫防御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细胞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远处的机会。
EMT几个关键指标的研究1. E-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EpCAM是上皮细胞表面的一个糖蛋白,其表达水平在癌症中常常是异常高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pCAM的表达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显示,EpCAM不仅能够参与EMT的过程,而且是EMT过程的调控分子。
EpCAM在肿瘤侵袭、转移、耐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E-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E-cadherin是上皮细胞特异性胶接分子,对于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它的出现被科学家们发现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即所谓的肿瘤抑制基因。
由于 E-cadherin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经常可以看到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减少E-cadherin的表达,这是促进癌症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皮间质转化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常见于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进展中。
EMT是一种细胞转移方式,传统上被认为是上皮细胞从细胞极性完整的上皮状态转变为浸润型的间质或间叶状态。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EMT在其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EM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EMT不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转移和耐药性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EMT的关键特征是细胞极性的丧失、细胞-细胞接触的破坏和基底膜的破坏,伴随着上皮细胞标志物的下调和间质细胞标志物的上调。
在子宫内膜癌中,EMT可被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和ZEB等调节。
EMT也在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EMT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EMT使细胞进入高度可塑的状态,导致肿瘤细胞能够抵御多种治疗手段的干扰,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EMT靶点和调节因子,开发了一系列的抗癌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EMT过程,抑制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和耐药性。
已有的实验表明,一些抗EMT药物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了其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的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EM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子宫内膜癌中EMT过程的机制和调控因子仍不完全清楚。
其次,在使用EMT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癌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药物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预测等。
综上所述,EM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和耐药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EMT过程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新的EMT抑制剂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肿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点。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适应性,能够改变自身的表型及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快速生长、避免免疫识别及抵抗治疗等生物学过程。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描述了上皮细胞通过丧失上皮细胞标志性特征,并获得了间质细胞的特点来进行转化的过程。
EMT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MT的特征是上皮细胞丧失上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信号,如E-钙黏蛋白、角质蛋白等,同时获得了间质细胞的特性,如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等。
这些特性使得肿瘤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肿瘤组织生长及转移所需的条件。
EMT在肿瘤转移、迁移及浸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MT可以协调调节细胞间的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相互作用,从而控制癌症的生长和进展。
同时,EMT调节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包括Snail、Slug、Twist1、ZEB1和ZEB2等,来控制细胞的转化过程。
EMT在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中起关键性作用。
传统上,肿瘤细胞的转移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入侵来实现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肿瘤细胞通过EMT的过程获得了有机质膜结构及其他间质细胞的自主运动特性和侵袭性,使得它们能够逃避血管内皮方式的侵入,并通过贴壁、穿透基质、入侵血管等方式进入运输位点以实现转移。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EMT还可以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和逃避治疗的可能性。
EMT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转录调控、蛋白质稳定性、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特性等。
EMT信号通路似乎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理解和研究肿瘤特异性EMT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诸如TGF-β等因子的存在及其导致的细胞外基质变化及小非编码RNA调节的改变,都可能与此过程有关。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EMT,助力肿瘤侵袭性增强的帮凶。
上皮间质转化现象(EMT),指的是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细胞极性消失,细胞骨架重排,并且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的现象。
EMT是可逆的,在解除诱导因素后,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即间质细胞表型向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事件,从加强细胞间的连接紧密,减弱细胞的的移动和侵袭能力。
EMT和MET是相反的生物学过程,一旦EMT可逆过程不能完成,最终会导致病理结果。
1EMT的3种亚型根据EMT发生的特定生物学环境,可将EMT分为3种亚型。
1型EMT:与胚胎植入、发育和器官形成相关。
通过这种转化,上皮细胞获得了能够在细胞外基质中迁移的表型,并迁移到特定的部位参与组织的形成。
2型EMT:与组织再生、损伤修复和器官纤维化相关。
通过产生纤维细胞,从而修复由创伤和炎症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
3型EMT:恶性肿瘤发生时,上皮样细胞转化为间质样细胞的过程,与肿瘤相关的表型转化相关。
这些细胞通常位于肿瘤周边,通过EMT获得局部和全身的侵袭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2EMT的标志物(biomarker)在EMT过程中,即有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又有间质样细胞的标志物。
1)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A)E-cadherin(E-钙粘蛋白),一种Ca2+依赖的、与细胞间黏附密切相关的跨膜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的膜表面,是典型的上皮细胞标志物。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性。
细胞膜表面钙粘蛋白类型的转变(E-cadherin转变为N-cadherin),可增加细胞的运动性及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B)β-catenin,胞浆蛋白,位于正常上皮细胞和非侵袭性肿瘤细胞膜上。
通常认为,细胞质中的β-catenin反映了E-cadherin的分解情况;而位于细胞核中的β-catenin 则发挥了激活转录因子的作用。
C)Claudin-1,属于Claudins家族,介导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
EMT上皮间质转化PPT幻灯片课件
EMT and Colorectal Cancer
27
EMT与纤维化
肺纤维化中的EMT证据:间质细胞表达pro-SPC和N-cadherin。
28
EndnoteWeb的运用
29
30
31
32
33
34
35
谢 谢!
36
14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 外胚层 – 中胚层 –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15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16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17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 附着于不同的基底 – 具备不同的功能
由整层细胞形状改变引起上皮细胞成片的 移动,如胚胎发育,各胚层细胞的迁移。
5
间质细胞的特征
EMT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 外胚层 – 中胚层 –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组织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EMT促进肿瘤的机制
EMT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迁移 EMT促进肿瘤的转移 EMT使细胞逃逸凋亡(HGF, EGF, FGF,
TGF-ß)
TGF- and Chick Heart
NBT II 细胞和鼠原肠胚形成的 EMT signal pathway
上皮间质转化PPT课件
EMT与胚胎发育
单细胞生物、真菌或植物无EMT现象。 早期卵裂形成细胞团,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构成囊胚腔。
原始的结构就是上皮折叠排列成球形。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细胞分泌基质降解酶,改变或破坏基底膜。
通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和或细胞粘附的变 化,改变细胞形态。 去上皮化,丧失极性、细胞连接等。 执行间质细胞的功能。
EMT的步骤
A:诱发因素 B:细胞骨架重构,向心 性收缩 C-E:纵向延伸,脱离基 底膜,伸出突起,破坏基 底膜,表达间质细胞的粘 附分子,至脱落。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EMT 与肿瘤
在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中,EMT使得肿瘤细
胞得以浸润和转移到远处部位。
在各个病理分期的肿瘤均可见EMT现象。
肿瘤演进过程中的EMT
肿瘤细பைடு நூலகம்EMT的特征
E-cadherin的减少或丢失。 ZO-1的丢失和重定位。 上调vimentin、-SMA和FN等的表达。 MMPs表达增加,降解基质。
LOXL2与上皮-间质转化
LOXL2与上皮-间质转化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Lysyl oxidase-like 2,LOXL2)上调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增强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
研究LOXL2过表达诱导EMT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将为肿瘤的个性化及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LOXL2);上皮-间质转化(EMT);浸润转移;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的存在逐渐丧失,获得侵袭和迁移游走的能力,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为重要特征。
EMT的发生机制涉及上皮分子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和Occludin 等)、间叶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Viemntin等)、转录因子(Snail、Slug、ZEB、Twist等)、多种激活信号通路(TGF-β/Smad通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 通路、Src通路及整合素通路等)以及MMP、P53基因、miRNA等调节剂,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调控着靶基因及诱导靶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1]。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1ysyl oxidase—like protein 2,LOXL2)也与EMT的发生密切相关,LOXL2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呈正相关,伴随着典型的细胞因子表达,表现出上皮细胞间质样改变,诱导了完整的EMT过程。
LOXL2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中,EMT则是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的核心步骤,本文就LOXL2诱导EMT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1.LOXL2概述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Lysyl oxidase-like 2,LOXL2)是赖氨酰氧化酶家族成员之一,LOX家族包括原型LOX和LOX样蛋白(LOX-like protein,LOXL),后者包括LOXL1、LOXL2、LOXL3、LOXL4等4个成员,存在于不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T促进肿瘤的机制
EMT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迁移 EMT促进肿瘤的转移 EMT使细胞逃逸凋亡(HGF, EGF, FGF,
TGF-ß)
TGF- and Chick Heart
NBT II 细胞和鼠原肠胚形成的 EMT signal pathway
Sarcomas and Carcinomas
– 附着于不同的基底 – 具备不同的功能
由整层细胞形状改变引起上皮细胞成片的 移动,如胚胎发育,各胚层细胞的迁移。
间质细胞的特征
结构松散 很少有细胞间的连接 微弱的粘附有利于移动 形成不规则的结构(成分和密度) 外形可塑
间质细胞的特征
缺乏局部专化性 细胞单个的移动 迁移的机理不同
– 外胚层 – 中胚层 – 内胚层 这个过程称为原肠胚形成
原肠胚形成
分两个阶段
– 上皮层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 基底的一小部分细胞变松散,从基底膜脱离,
爬行进入囊胚腔
脊索动物的神经胚形成
组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EMT
Epithelium I induces an EMT process in epithelium II (black arrows)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inducers (purple dots). The epithelium II-derived mesenchymal population (green) is recruited by epithelium I (green-toblue-graded arrows) and differentiates (blue cell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ducing tissue (red dots).
性收缩 C-E:纵向延伸,脱离基
底膜,伸出突起,破坏基 底膜,表达间质细胞的粘 附分子,至脱落。
EMT与胚胎发育
单细胞生物、真菌或植物无EMT现象。 早期卵裂形成细胞团,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构成囊胚腔。 原始的结构就是上皮折叠排列成球形。
EMT与胚胎发育
第二阶段是三个胚层的形成
活性增加
– ILK – GSK-3ß – Rho
核堆积
– ß-catenin – Smad-2/3 – NF-B – Snail1 (Snail) – Snail2 (Slug) – Twist
表达增加
– N-cadherin – Vimentin 波形蛋白 – Fibronectin 纤维结合素 – Snail1 (Snail) – Snail2(Slug) – Twist – Goosecoid – FOXC2 – Sox10 – MMP-2 – MMP-3 – MMP-9 – Integrin vß6 整连蛋白
EMT 与肿瘤
在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中,EMT使得肿瘤 细胞得以浸润和转移到远处部位。
在各个病理分期的肿瘤均可见EMT现象。
肿瘤演进过程中的EMT
肿瘤细胞EMT的特征
E-cadherin的减少或丢失。 ZO-1的丢失和重定位。 上调vimentin、-SMA和FN等的表达。 MMPs表达增加,降解基质。
细胞的分类
上皮细胞 间(充)质细胞 所有动物都从上皮细胞起源 上述两种细胞构成了三个胚层
上皮细胞的特征
细胞层状排列 细胞与细胞相邻 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和粘附 紧密连接防止细胞离散 包绕形成3D空间 在结构上有明确的界限
上皮细胞的特征
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差异
EMT and Colorectal Cancer
EMT与纤维化
肺纤维化中的EMT证据:间质细胞表达pro-SPC和N-cadherin。
EndnoteWeb的运用
谢 谢!
转化
EMT的重要事件
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引发细胞表型的改变, 分裂停止,细胞骨架重组增强运动能力。
细胞分泌基质降解酶,改变或破坏基底膜。 通过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和或细胞粘附的变
化,改变细胞形态。 去上皮化,丧失极性、细胞连接等。 执行间质细胞的功能。
EMT的步骤
A:诱发因素 B:细胞骨架重构,向心
上皮和间质细胞
EMT的发现
1960’s哈佛的Elizabeth Hay 首次发现并 定义。
与胚胎发育的早期有联系。
可逆的过程。
EMT Metastable
MET
EMT Markers
表达减少
– E-cadheren 钙粘蛋白 – Desmoplakin – Cytokeratin 细胞角蛋白 – Occludin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病理学系 林琛莅 igene@
EMT的定义
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间(充)质细 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
EMT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基本过程,它使 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 离并迁移到其他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 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