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作者:曹金凤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表现、检查显示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十二指肠憩室部位、大小、形态、轮廓及排空情况,比较X线检查显示方法和体位。

结果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憩室大小一般为1.0~2.0 cm,临床表现较轻,显示方法以远端加压,多角度、多体位观察。

结论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隐蔽,易伴发憩室炎及其他疾病,X线钡餐检查仍为发现十二指肠憩室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放射;数字胃肠机十二指肠憩室是X线胃肠检查发现的常见病之一,国外报道约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患者的6%[1],国内文献报道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发病率为2%~4%[2]。

十二指肠憩室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局部病理性囊袋样膨出,多见于中老年人。

绝大多数患者无特异症状及体征,难以及时诊断,多以上腹症状,少数因轻度黄疸就诊,常易被临床忽略。

正确诊断和及时必要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回顾性分析50例62个十二指肠憩室,探讨X线表现及显示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9月1818例上消化道检查发现经临床证实的50例62个憩室,其中男28例,女性22例,年龄22~81岁,平均62岁,均因消化道症状如:嗳气、泛酸、上腹部饱胀不适或解黑便等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时发现。

1.2设备及方法采用日本东芝500 mA数字胃肠机,38例采用单对比检查,12例采用低张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所用钡剂为青岛长清制药厂生产的混悬剂,服钡后透视下采集图像,采用体位分为立位、仰卧、俯卧及根据需要加用左右斜位及局部加压片。

2结果2.150例患者中共计62个憩室,其中单发40例,两个憩室8例,三个憩室2例;发生部位:十二指肠球后2例,降部34例,水平段3例,升段1例,降部加水平段10例;憩室大小:1 cm以下40个,2~3 cm 17个,3 cm以上5个。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6-06-22T13:18:25.4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徐艳[导读] 对X线检查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调查分析。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600【摘要】目的:对X线检查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抽选42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X线、CT检查,将患者检查结果与CT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X线诊断率为81.0%,CT诊断率为97.6%,X线诊断率明显低于CT诊断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X线能够对患者骨折进行诊断,但针对诊断不明的患者要积极辅助CT影像进行诊断。

【关键词】X线检查;骨折;诊断意义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

骨折多为暴力引发,因此,患者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若骨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甚至导致不折不愈合,影响患者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1]。

X线是临床中常用的影像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骨骼形态进行检测,为此,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12月间,抽选了42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对X线检查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研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42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患者,患者年龄为16-69岁,平均年龄为(45.4±25.5)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病程平均为(1.2±0.9)h;踝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6例,其他部位4例。

所有患者均无脏腑功能衰竭表现,无脏腑合并损伤表现,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疼痛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拍摄体位,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不同的拍摄位。

健康体检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项目与结论

健康体检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项目与结论

03
建议
在待定结论的情况下,受检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观
察。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健康。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
根据检查项目,可能需 要提前调整饮食,如禁
食、低脂饮食等。
药物告知
如有长期服用药物,需 提前告知医生,某些药 物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便监测病情变化。
04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 义
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诊断肿瘤
医学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肿瘤的 存在,并对其大小、形态、位置 和侵犯范围进行评估,为肿瘤的
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学检查能够观察心脑血管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脑血 管疾病的早期迹象,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遵循辐射安全规定
如X线、CT等检查涉及辐射, 需遵循医生的安全指导。
检查后注意事项
及时取报告
检查完成后,及时取回报告, 如有异常结果,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
如有后续治疗或复查建议,遵 循医生指导。
健康生活建议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生活习惯 ,如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
定期复查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可能需要 定期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以
穿着要求
根据检查部位,可能需 要脱去某些衣物或穿戴
特定的衣物。
携带相关资料
如之前的检查报告、病 历等,以便医生参考。
检查中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配合医生指导
按照医生指示,正确摆放体位 ,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静止 不动,避免影响成像质量。
放松心情

超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及测量

超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及测量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常发生损伤的关节,一旦出了问题,除了医生的手法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定损伤部位、判断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膝关节X线解剖+解读+测量,超级详细。

一膝关节X线解剖二膝关节X摄影标准标准侧位X片要求:①股骨内侧髁后缘与外侧髁后缘重叠,且投射管球与内外侧后髁的重叠缘垂直。

②最好能够清楚的显示胫股关节间隙与髌股关节间隙。

具体操作:管球从内侧向外侧投照,管球与每个病人膝关节的距离都应是一样的(图01)。

图01首先在X光透视下调整冠状位的投射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线大体一致且两者的最凸点在一个水平(如下面图02右中红色虚线所示)。

图0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让病人将其大腿(股骨)内旋或外旋,从而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因此,股骨前内侧髁与前外侧髁可以不重叠;而股骨内侧髁远端与股骨外侧髁远端也可以不完全重叠,如图03-图04。

图03图04图05是一个非常不标准的侧位X光片。

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这个片子中的股骨过于内旋了,导致内外侧后髁离得很远。

图05图06这个图比图例05稍好一些,但是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片子的外旋稍大。

我们首先需要稍稍调整一下管球的投照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基本一致,然后需要让病人适度内旋才能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图06图07这个图基本上符合标准侧位的要求了。

但是内外侧后髁还是没有完全重叠,因此病人再稍微旋转一点点就更理想了。

图07图08~图11是几个完美的标准侧位X光片图08图09图10图11标准正位X片要求:①投射角度需近似与胫骨平台平行,以清晰的显露胫股关节,并使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如果不能同时保证内、外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都重叠,那么需要优先保证磨损较轻一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

②膝关节正位X光片应包括股骨的远端1/4和胫骨的近端1/4。

③可清晰看到内外股骨上髁最凸点;而胫骨髁间棘刚好位于股骨髁间窝的中央。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局限性:X线检 查不能完全替代 其他检查方法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 手段进行诊断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检查后应尽快离开检查室避免再次受到辐射 检查后应多喝水促进体内辐射物质的排出 检查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检查后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确定病变性质: 通过X线检查可 以确定病变的性 质如良性或恶性
评估病变范围: 通过X线检查可 以评估病变的范 围如肿瘤的大小、 骨折的严重程度 等
指导治疗:通过 X线检查可以指 导治疗如手术方 案、放疗方案等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观察病变范围:了解疾病是否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 观察病变程度: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观察病变性质: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 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疾病是否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
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肺 部、心脏、胸膜等疾病为临床医 生提供重要依据
腹部的X线检查
检查部位:包 括肝、胆、胰、 脾、肾、膀胱

目的:检查腹 部器官的形态、 位置、大小、 密度等了解器 官的功能状态
适应症:腹部 疼痛、腹胀、 消化不良、黄
疸等
临床意义:有 助于诊断腹部 疾病如胆囊炎、 胰腺炎、肝硬
X线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无创、快速、经济、可重复 缺点: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 优点:适用于多种疾病诊断如骨折、肺炎、肿瘤等 缺点:对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差如肌肉、神经等 优点:可进行动态观察如心脏、血管等 缺点:对某些疾病诊断效果较差如肺结核、肝炎等
X线检查的常用部位及目的
头部的X线检查
目的:检查头部骨骼、软组织、 血管等结构
部位:包括颅骨、面部、颈部 等
检查方法:平片、CT、MRI等

X线、CT、MRI、超声区别

X线、CT、MRI、超声区别

(史上最全)X线、CT、MRI、超声区别X线检查得敏感性:所谓敏感性,即某种病变就是否适合用X线检查。

凡就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得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得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得部位,就容易被X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X线多能早期识别出来。

但就是,当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得改变或在对比度差得部位X线就不容易显示,如白血病得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就属于组织学得检查范畴,骨得X线改变仅在晚期才能显示。

值得注意得就是,有些疾病,X线征象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如早期肺结核、某些肺癌,这就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某些疾病得X线征象晚于临床症状出现,即所谓X线影像得潜伏期,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初患者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此时作X线检查,常常瞧不出骨质得变化。

骨质得X线变化需在2周以后。

对于这样得病例,定期复查就是必不可少得。

X线检查得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即某种X线征象仅为一种疾病所有,如骨折、液气胸等。

但大多数疾病在X线检查时就是缺乏特异性得,如肺部得阴影,既可能就是肿瘤,也可能就是炎症或结核得表现、又比如骨质破坏,既可能就是骨髓炎,也可能就是恶性肿瘤,这些就就是所谓得“异病同影"。

另外,同一种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得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常难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这时就需要在短期内复查或采用影像定位下肺穿刺活检定性。

临床资料得可靠性:要作出准确得X线诊断,还需要足够而可靠得临床资料,如肺部多发小结节,可能就是结核、矽肺、转移瘤等等,这时就需要了解病人得病史、体征、化验、职业史及其她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又比如一位已做过阑尾切除得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放射科医生如不了解其手术史,就可有作出阑尾炎得荒谬诊断、由此瞧来,X线诊断就是一个复杂得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得积累及临床资料得收集。

寰椎后桥的X线诊断和临床意义

寰椎后桥的X线诊断和临床意义
实用 医学影像杂志 2 0 1 3年 2月第 1 4卷第 1 期
J P MI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1 4 . N 0 . 1

51 ・
寰椎后桥 的 X线诊 断和 临床 意义
陈 浩 张 峰
【 摘
要】 目的 探讨寰椎后桥的临床意义 , 以提高对寰椎后桥的认识 。方法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p o s t e r i o r b r i d g e o f t h e a t l a s . Me t h o d s 2 4 c a s e s w i t h p o s t e r i o r b r i d g e 0 f t h e a t l a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S u q i c m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o fN a n j i n g D r u m T o w e r H o s p i t a l G r o u p , J i a n g s u 2 2 3 8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p o s t e r i o r b r i d g e o f t h e a t l a s , 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 K e y w o r d s 】 A t l a s ;V e r t i g o ;R a d i o g r a p h y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X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数字x线对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对疑似无错位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进行x 线检查,其中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数字化x先检查在诊断中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方法,股骨头全貌、髋关节间隙、软组织等显示效果较好且满意度高。

结论数字化x先对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可降低以往传统方法所带来的漏诊。

【关键词】x线摄影;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05-01x线摄影技术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x线平片可以显示临床难以发现深部骨折、关节内骨折,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骨折的类型及骨折后移位情况[1]。

对于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便于制定方案及选择固定方式,治疗后归转也可通过x线检查患者复位情况。

但传统x线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数字x线作为一种新的x线成像技术正在临床应用。

本次将报道我院患者通过数字x线检查股骨颈骨折情况,与传统x线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对疑似无错位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数字x线技术,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x线技术。

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39-75岁,平均655±27岁。

患者腹股沟区、膝部均有不同程度疼痛,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排除具有其他疾病因素或系统严重疾病。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纳入同一研究组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121研究方法由2名经验丰富、高资深医师参与对比传统x线片与数字x片图像,两名医生得出共同意见后有效。

股骨颈骨折诊断以发现骨折线为标准,根据garden分型标准对错位程度进行分型,本次研究为i型不完全骨折,其中包括外展型和嵌入型,ii型完全骨折但无明显错位表现。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近期101例患者141条下肢浅静脉曲张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分析其X线征象。

结果:X线造影发现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38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3肢,股浅静脉血栓形成5肢,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例。

有3例患者同时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应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数字胃肠机下肢浅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临床征象,其发病的原因很多,不同病因具有不同治疗方法,仅靠临床功能检查不能真实反映病变具体情况,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可以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及病变程度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回顾收集近期101例患者141条下肢静脉曲张行深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分析总结。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01人,男53人,女48人;年龄30~80岁,平均52.8岁;病史长短不一,最长37年。

其中有40人双下肢病变并造影;合计141肢下肢静脉造影。

临床表现:下肢肿胀、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足靴区色素沉着,严重者小腿皮肤破溃等。

造影方法:患者采取头高足低仰卧于数字胃肠机检查床面上,床面与水平面约30°角。

于踝关节上方(也可在膝关节上方及腹股沟处加扎止血带,其目的是防止造影剂回流过快,血管显影不清;而后根据观察范围逐步松绑止血带)扎上止血带(目的阻断浅静脉回流而使造影剂通过足背静脉网进入深静脉使之相继显影;但是扎止血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胫前静脉不顯影)。

用8号头皮针穿刺足背静脉后适当加压短时间内注入碘海醇造影剂60~70ml后,透视监视深静脉显影情况,适时摄取小腿、膝关节、大腿及髋部正侧位或正位片。

配合Valsalva试验观察造影剂反流情况,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同时摄髋部正位片。

心脏常规x线检查

心脏常规x线检查

诊断心脏血管病变
诊断心包疾病
通过观察心影大小和形态,有助于诊 断心包积液、心包炎等心包疾病。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心脏血管的钙化 程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诊断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病变。
评估心脏功能
01
02
03估心脏的大小是否正常, 进而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图像质量控制
加强图像质量控制,减少伪影和噪 声,提高图像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
多学科合作
加强心脏X线检查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共同提高诊断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投照条件如曝光量、焦片距离等 因素也会影响成像效果和诊断准 确性,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合理的 设置和调整。
05 心脏常规X线检查与其他 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心脏超声的比较
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
实时、无创、无辐射,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但对操作者依赖度高,且 分辨率低于X线。
心脏X线检查
静态、有辐射,可观察心脏大体形态,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无法动态观察 心脏功能。
心脏常规x线检查
目录
• 心脏常规X线检查概述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局限性 • 心脏常规X线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
较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心脏常规X线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评估心脏形态和大小
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形 态和大小,判断是否存在心脏 肥大、心腔扩大等情况。
检测心脏血管病变
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血管的钙 化程度,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等血管病变。
评估心功能
通过观察心脏的轮廓和形态, 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评估心 脏的功能状态。

头部X线摄影体位及临床意义

头部X线摄影体位及临床意义

头部X线摄影体位及临床意义(⼀)头颅后前位(正位)1.摄影⽬的观察颅⾻的⾻质、对称性、⾻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部紧贴台⾯,正中⽮状⾯与台⾯垂直(两侧外⽿孔与床⾯等距),听眦线与台⾯垂直。

3.中⼼线对准枕外粗隆垂直射⼊。

(⼆)头颅侧位1.摄影⽬的观察颅⾻的⾻质、⾻缝及蝶鞍的形态、⼤⼩及颅内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部紧贴台⾯,被检侧上肢⾃然放于⾝旁,对侧屈肘⽀撑下颌,瞳间线垂直于床⾯,正中⽮状⾯与台⾯平⾏(眉间与枕外粗隆到台⾯等距)。

3.中⼼线从外⽿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

(三)颧⼸颌顶位1.摄影⽬的观察双侧颧⼸、颅底各⾻的形态、⾻质及各孔⼤⼩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背向坐在摄影架前,⾯对X线管,头后仰,头顶紧靠探测器,两外⽿孔与探测器等距,头颈部尽量向后仰,使听眶线平⾏探测器(还可⽤仰卧位)。

3.中⼼线对准两下颌⾓的联线中点并垂直于听眦线射⼊。

(四)颧⼸顶颌位1.摄影⽬的观察颧⼸⾻折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屈肘放于两侧,颏部前伸,头部尽量后仰,两外⽿孔与探测器等距,下颌紧贴床⾯(还可⽤坐位)。

3.中⼼线倾斜⼀定的⾓度与听眦线垂直射⼊。

(五)汤⽒位(Towne位)汤⽒位⼜称颞⾻岩部前后斜位。

1.摄影⽬的观察枕⾻及顶⾻后部、颞⾻岩部、枕⾻⼤孔及鞍背床突的情况,主要⽤于脑⾎管造影。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颏部内收,听眦线与台⾯垂直,两外⽿孔与台⾯等距,双臂⾃然放于⾝旁。

3.中⼼线向⾜侧倾斜30°⾓,从眉间上⽅10cm处射⼊。

(六)蝶鞍侧位1.摄影⽬的观察垂体病变侵及蝶鞍、蝶窦的情况,常⽤于垂体病变的检查。

2.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的⽿部紧贴台⾯,上肢⾃然放在⾝旁,对侧上肢屈肘,⼿半握拳⽀撑颏部,瞳间线垂直台⾯。

3.中⼼线与头颅侧位相同。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肺与纵隔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摄影、体层摄影及支气管造影等。

对某些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可用血管造影。

许多胸部病变可借胸部平片结合透视及体层摄影作出诊断。

普通检查(一)透视胸部透视,方法简单、经济、应用广泛。

透视时应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并参考病史和过去的胸片或透视报告。

除去体表影响透视的衣物、膏药及发卡等。

一般取立位,根据病情可用半卧位或卧位。

应对肺野、肋膈角、肺门、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等作全面观察。

让患者深呼吸,以观察肺野透明度、膈动度及病变形态的改变等。

(二)摄影常用摄影位置如下:1.后前位是常规胸部摄影位置,取立位,病人胸前壁靠片,X线自背部射入。

应包括全部肺野、胸廓、肋膈角和下颈部。

好的胸片应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透过气管能看清第1~4胸椎,下部胸椎与心脏重叠,隐约可见。

2.侧位患侧胸壁靠片。

侧位胸片可帮助确定病变在肺或纵隔内的位置,并能从侧面观察病变的形态。

3.前后位适用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取仰卧位,X线自前方射入。

4.前弓位用于显示肺尖部及与锁骨、肋骨重迭的病变。

5.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用于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并可根据液面长度确定空洞或空腔的范围。

造影检查(一)静脉肾盂肾炎造影1 泌尿系造影前准备一般在造影前三天,就应该禁食产气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面食、糖类等。

造影前一天晚上,将医生开的泻药--番泻叶如同泡茶一样引用,最好多喝几杯,有便随时排出。

其目的是为了将肠道内的残渣排出,清洁肠道。

检查前还应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前12小时内禁止饮水,当日早晨不能进早餐,而这里讲的早餐是滴水不进。

肠道内的气体主要是吞入的,吞咽东西和讲话都会使气体进入肠道。

因此,要少讲话,多走动,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造影前需排尿、排便,使肠道、膀胱空虚。

2,常规检查步骤:常规拍腹部仰卧位平片(KUB),准备好腹部压迫带,静脉注射20ml 造影剂(76复方泛影葡胺,最大剂量不超过40ml,现在一般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同时腹部加压(具体压力因人而异),注射完后保留静脉通道并开始计时(保留静脉通道是为了万一出现过敏反应好急救),分别于15,25,35分钟拍片,尤其注意拍肾区,解压后马上再拍KUB,每次拍片注意让患者一定憋好气,尤其最后一张,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可以连续拍摄好几张,检查完毕后嘱患者多饮水.3,适应证:(1).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结核、肿瘤等。

x线,ct,MRI,B超区别

x线,ct,MRI,B超区别

X线检查的敏感性:所谓敏感性,即某种病变是否适合用X线检查。

凡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的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的部位,就容易被X 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X线多能早期识别出来。

但是,当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改变或在对比度差的部位X线就不容易显示,如白血病的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就属于组织学的检查范畴,骨的X线改变仅在晚期才能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疾病,X线征象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如早期肺结核、某些肺癌,这就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某些疾病的X线征象晚于临床症状出现,即所谓X线影像的潜伏期,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初患者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此时作X线检查,常常看不出骨质的变化。

骨质的X线变化需在2周以后。

对于这样的病例,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

X线检查的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即某种X线征象仅为一种疾病所有,如骨折、液气胸等。

但大多数疾病在X线检查时是缺乏特异性的,如肺部的阴影,既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炎症或结核的表现。

又比如骨质破坏,既可能是骨髓炎,也可能是恶性肿瘤,这些就是所谓的“异病同影”。

另外,同一种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常难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这时就需要在短期内复查或采用影像定位下肺穿刺活检定性。

(3)临床资料的可靠性:要作出准确的X线诊断,还需要足够而可靠的临床资料,如肺部多发小结节,可能是结核、矽肺、转移瘤等等,这时就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体征、化验、职业史及其他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又比如一位已做过阑尾切除的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放射科医生如不了解其手术史,就可有作出阑尾炎的荒谬诊断。

由此看来,X线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的积累及临床资料的收集。

X线诊断是根据患者大体病理的投影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的综合判断,它不同于病理诊断。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X线诊断是最常见和最早用于发现十二指肠憩室的方法。

在传统上,使用双对比法,患者会饮用含有钡剂和气体的溶液,以使十二指肠充气,然后通过X射线观察。

现代的X线诊断技术,如透视造影和CT扫描,更加准确和方便。

在X线上,十二指肠憩室通常呈囊袋状突出物,其形状和大小各异。

它们通常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前壁,但也可以位于其他部位。

除了形态学特征,还可以检查十二指肠憩室的数量、大小、位置、壁厚度等。

X线诊断的临床意义在于发现憩室的存在和评估其是否引起症状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

1.确诊:X线诊断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憩室。

当临床上存在症状与憩室相关时,X线诊断可以通过观察憩室的形态学特征来确认诊断。

2.良性诊断:十二指肠憩室通常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X线诊断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3.并发症评估:十二指肠憩室可以导致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憩室穿孔等。

X线诊断可以通过观察憩室的形态学特征和周围组织的改变来评估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帮助决定治疗方案。

4.判断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的患者,X线诊断可以用于判断手术或治疗的效果。

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X线结果,可以评估憩室的变化和消失情况。

总之,X线诊断在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确认诊断、评估并发症、指导治疗,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X线诊断并不能提供完全准确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怀疑十二指肠憩室,请及时就诊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X线检查、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文字

X线检查、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文字

X线检查、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概况:近二、三十年来,影像检查技术飞速发展使影像诊断从单一的X线诊断发展为包括超声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数字血管造影术(DSA)等多种成像技术的学科。

每种成像技术又有多种检查方法。

各种成像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并非一种成像技术可以适用于人体所有器官的疾病诊断,也不是一种成像技术完全能取代另一种成像技术,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在选择检查手段时应当权衡利弊,择优选择。

一般应选用简单方便、安全、痛苦少的无创或微创性和费用低的成像技术。

●诊断一经确定,无需再作其他检查。

但个别病例则需综合采用几种成像技术与检查方法才能明确诊断。

各系统疾病影像诊断最佳选择CT的优势:●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对病变作出明确诊断,螺旋薄层不会遗漏小病变,可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

●显示出血及骨骼病变优于MRI;●利用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病变显示更加直观、准确,且不需要插导管就可以作CT血管造影,或对气道、肠道等空腔器官进行仿真内窥镜检查。

CT的缺点:●有放射线损伤;●头颅扫描颅底时可产生骨伪影;●盆腔的显示不如MRI,不能区分子宫、前列腺的细微结构,如子宫粘膜及结合带、前列腺中央叶及外周叶….等。

●增强扫描:即使已做过碘过敏试验阴性者,过敏体质患者也要承担碘过敏的风险,严重过敏可导致死亡,死亡率约1/3-5万。

CT扫描的适应症: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长处和短处,CT扫描也不例外,虽然全身各部位都可以检查,但决不是所有病变做扫描可获得准确诊断,而有其相应的适应性。

●颅内病变:颅内肿瘤、颅外伤、脑血管病,脑变性疾病、先天性畸形、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积水、代谢性疾病。

●五官:眶内炎症、眶内肿瘤、眼眶外伤及眶内异物;外耳、中耳、内耳先天性畸形、颞骨外伤、耳硬化症、中耳炎症、颈动脉球瘤;鼻窦炎、鼻窦囊肿及息肉,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喉癌、涎腺肿瘤以及炎症。

常用医学影像基本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影像基本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心普遍增大X线 表现
向两侧增大、 较对称、横径 明显增大
心形状的改变
• 二尖瓣型 • 主动脉型 • 普遍增大型
心形状的改变
二尖瓣型(梨型心) • 主动脉结小 • 心腰饱满突出 • 左心缘下段圆隆 • 心右缘下段膨隆
心形状的改变
主动脉型(靴型心) • 主动脉结突出 • 心腰凹陷 • 左心缘下段向左

心形状的改变
普遍增大型
• 心影比较对 称地向两侧 扩大
心、大血管常见疾病X线诊断
心包积液 • X线表现
• 心影增大呈烧瓶 状、心缘正常弧 度消失
• 上腔静脉增宽
(二)摄影:
能客观地记录心血管的形态变化,可用平片 做某些测量,以判定病情或观察治疗效果
1、后前位: 要求靶——片距离2m,中心线通过第六胸椎
平静呼吸状态下停止呼吸拍片
曝光时间应在0.1秒以下,有条件可用高kv摄影。
2、斜位:左前斜位应55—65º,右前斜位 应45º,吞钡后照片常用。左前斜位可展示 主动脉弓全貌及左右心房心室的形态。右 前斜位是判断左心房增大的重要位置。
(T1+T2)/T≤ 0.5
心影最大横径:心影左右最突点至胸廓中线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右膈顶水平两侧胸廓肋骨内缘之和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心(影)增大标准——心胸比率>0.5 心(影)增大原因
心肌肥厚 心腔扩大 心包积液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心室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相反搏动 点上移、左心室段延长、圆隆 心腰凹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身体各个部位的异常情况。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的不同,X线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常见的X线检查部位及其目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胸腔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如心脏、肺部、纵膈等。

胸部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心脏扩大、纵膈间隔异常等情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腹部X线检查:腹部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膀胱等。

腹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肾结石、盆腔积液等疾病,对于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3.脊柱X线检查: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脊柱的异常情况,如脊椎的曲度、骨折、脊椎关节的变形等。

脊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脊柱骨折等疾病,对于骨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骨骼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肢体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

骨骼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脱位的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等,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显影造影X线检查:显影造影X线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血管和腔道的情况,如冠状动脉造影、胆道造影、肾
盂造影等。

显影造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通畅程度、腔道的
形态和功能等,对于血管和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状况,结合
不同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
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X线检查也存在一定的
辐射风险,因此在使用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并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临床决策。

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影像检查手
段如CT、MRI等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和复杂病例的诊断
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有鉴于此,医生在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手段时应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