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作者:毛雨

来源:《商情》2015年第27期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进一步缩小了农村家庭规模,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联系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空心化老龄化农业生产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着眼于对年龄结构的调查统计分析,以高洪洋(2012)、李旻(2009)等为代表,以某地区为样本,采用走访、问卷等形式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这类研究可以收集到详实全面的劳动力数据,还可以了解到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的影响,例如徐娜(2014)就采用实地调查数据,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分析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另一种是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下宏观分析整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和问题,例如陈锡文(2011)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胡小平(2011)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后果和对策的探析,这类研究主要是探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因果和影响,具有政策上的指导意义。

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是5亿,而城市人口不到1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995年以后,农村人口开始下降。2010年城乡人口数量出现了交点,并且农村人口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城市人口还在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人口为7.3亿,农村人口为6.2亿。农村人口的减少主要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非农部门的转移,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部门流动,农业劳动力就业人员比例逐渐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62年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分别是82.12%、7.95%、9.94%,2012年时分别是33.60%、30.30%、36.10%,农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下降近50%,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分别增长了22%、26%左右。1962-2012年,50年间农业就业人员数从2.1亿只增加到2.6亿,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却从0.2亿、0.26亿增长到2.3、2.8亿。可见,中国已经进入了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阶段。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2013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亿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亿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而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更为严重。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青年人从农村流入城市,会暂时缓和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反之,大多数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农村中年与老年人的比例就逐渐增加,从而加速了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

三、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农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可以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规模效益。

提高土地参与流转程度,能促进以人力投入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向以土地密集型和科技带动型的新型农业生产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特别是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土地流转带来的适度规模经营还可以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负面影响

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由于农村老年劳动力的劳动能力低下,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收益微薄,因此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极为普遍。除了土地粗放经营,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土地较为分散的丘陵地带或山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土地撂荒现象。

粮食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价格会持续上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率相对较低,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必然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阻。老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有限,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也较低,现在留守的老妇幼劳动力许多都是依靠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员生活,而不是农业生产,所以也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动力。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提倡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应有效的流转起来,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就会刺激农业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本、技术要素随之优化配置。同时还应该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集约经营、适度规模经营。

2、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可以通过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形成一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优化已有的农业劳动力,为优秀的职业农民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务农。同时,还应该健全更加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

3、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与支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公共服务建设

日本筑波大学的田中洋子教授在他关于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探究中指出,日本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与农村人口的流动有一定关系。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加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减少。要完善农村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使农民生活在农村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医疗、养老、教育条件,不仅留住生活在农村的祖辈,更要吸引新的人力资源建设农村。

参考文献:

[1]高洪洋.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J].农村经济,2012(12).

[2]李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9(5):61-69.

[3]徐娜.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227-233.

[4]张俊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口学刊,1992(5).

[5]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6]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

[7]蔡昉,王美艳.“未富先老”与劳动力短缺[N].开放导报, 2006(1): 31-39.

[8]胡小平,朱颖,葛党桥.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探析[N].光明日报,2011-12-23(11).

[9]汪泽英,何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