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周考测试题(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考试题(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最早使用“皇帝”这一称号的是A。
黄帝B。
周武王C。
秦始皇D。
汉武帝3.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A。
中朝B。
内阁C。
军机处D。
政事堂4.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A。
南通B。
无锡C。
常州D。
苏州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北伐战争B。
解放战争C。
抗日战争D。
十年内战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A。
19多万人B。
20多万人C。
30多万人D。
40多万人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A。
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
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三路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
1933年10月B。
1934年10月C。
1935年10月D。
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A。
转战陕北B。
挺进大别山C。
发动三大运动D。
渡江战役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A。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考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次周考试题1.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
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这种现象渊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6.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公天下D.宗法制7.《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江苏省高一上周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高一上周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1. (2分)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 . 商品经济B . 小农经济C . 市场经济D . 计划经济2. (2分)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 .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 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 (2分)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 .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B .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 .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 .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4.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雍正年间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随后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反映了()A .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 . 内阁职能范围缩小C . 军机处成决策机构D .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5. (2分) (2020高三上·衡水期中) 清朝明确规定:入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
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
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 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B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 限制了皇帝的用人权D . 易于机要事务的保密6. (2分)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 . 分封制、郡县制C . 郡县制、行省制D . 分封制、行省制7. (2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测题第一和第二章
10.21号周测题一、选择题(共30个,每题2分,共60分)1.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
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
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 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D.消除了地方勢力对中央的威胁2.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B.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D.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3.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
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
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
这说明在周代()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4.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掌兵籍军令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5.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6.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反映了( ) 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7.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D.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8.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宗法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世袭制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目的是拱卫王室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4.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D.政治态度5.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6.“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传》)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7.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8.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历史必修一第一周周练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1、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手拿梧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后来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3、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按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6、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7、“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摘自《民法大全》),与上述这句话的思想最相符合的是A.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 B.罗马法充满着封建迷信思想C.罗马法保护所有公民 D.罗马法维护君主专制8、《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周检测(一)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北、河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政,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是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5.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起义无关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9.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0.诗人左思在《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某某市某某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尚书酒诰》在追述商朝的制度时说 : “越在外服 , 侯、甸、男、卫、邦伯 ; 越在内服 , 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 , 越百姓里居。
”这反映出商朝实行 ( )A. 王位世袭制B. 内外服制度C. 封建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2. 据说周公东征以后 , “封建亲戚 , 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 分封诸侯国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3. . 《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某某’。
某某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
”这里的“某某”指的是( )。
A. 最高统治权由多人共同掌握B. 多位大臣共同辅佐君王C. 君主与大臣共同掌握政权D. 建立奴隶制贵族某某国4. 夏朝立国 , 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家天下”主要是指 ( )A. 分封功臣为诸侯B.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C.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实行禅让制5. 约公元前 2070 年 ,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 这一年应该是 ( )A. 公元前 20 世纪早期B. 公元前 20 世纪末期C. 公元前 21 世纪早期D. 公元前 21 世纪末期6.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 , 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 , 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 ( )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7.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 一个馒头 , 到各种小吃 , 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 , 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B. 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8. 《韩非子》载 : “上古之世 , 民食果蛤 , 腥臊恶臭 , 民多疾病 , 有圣人作 , 钻燧取火 , 以化腥臊。
历史必修一周考测试题(一).docx
周考历史测试题(-)(测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1.如果你是西周的一个诸侯,下列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B.按一定的礼乐仪节招待每一个来访的士以上的贵族C.带兵随周天子征伐其他诸侯D.临终前将权力传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2.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
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血缘关系、家族训戒,还记载历史家族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
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C.褒扬贞妇烈女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4.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历史上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
对此唐太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任臣下,导致政务审批机制不完善的产物。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完善科举制C.完善三省六部制D.实行内阁首辅负责政务5.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6.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7.有网友在总结古代皇权沿革的文章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的降。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西汉设立中朝B.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C.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立枢密院8.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5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平塘县金伯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仁东班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考生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发掘的窖穴和彩绘陶罐里,发现了大量只剩下皮壳的粟。
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2.有学者认为,龙山时代是最初意义上中国的孕育期,这个时代涌现了大批城邑。
迄今为止,已发现龙山时代城址七十座以上,遍及黄河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黄河河套地区。
下列关于龙山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华大地上邦国林立②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③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④代表性遗存有陶寺遗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4.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部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国君的支持B.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5.商鞅变法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形成C.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D.便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6.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这一称号的确立表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D.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凸显7.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B.与民休息,光武中兴C.陈胜起义,独尊儒术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8.汉昭帝时期,部分官员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批评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
高一历史第一次周测试卷加答案
高一历史第1次周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③元朝设立中书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④3、《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
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
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
这段材料说明A.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C.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D.雅典是法治国家4、.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5、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6、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在《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1603~1714)》中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卷 (1)(必修一、三)
高二下学期第9次周考试卷历史(必修一、三)(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2019.5.30 周四晚)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小题,每题4分,共80分)1.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
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下列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三纲五常”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这说明当时雅典()A.注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C.戏剧表演融入民主原则 D.教化功能贯穿戏剧始终3.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
据此可知,亚当斯()A.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D.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4.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务。
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
这一观点()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5.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
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
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
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商朝人崇信众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
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4.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5.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D.察举制度6.《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7.《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9.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
高一上学期 周考历史试卷
高一历史周考试卷10.9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3.《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C.沉重打击奴隶主旧贵族D.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4.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
该文物印证了秦朝最全面的是()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法律严苛5.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6.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树立皇帝权威B.重视选拔人才C.削弱贵族势力D.推崇儒家思想7.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8.西汉初年规定,“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文帝在位时将戍边改为三年一次;萧何建未央宫遭到高祖的斥责;文帝想修露台,听说需要百金(一百万钱)便放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考历史测试题(一)(测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1.如果你是西周的一个诸侯,下列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B.按一定的礼乐仪节招待每一个来访的士以上的贵族C.带兵随周天子征伐其他诸侯D.临终前将权力传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2.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
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血缘关系、家族训戒,还记载历史家族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
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C.褒扬贞妇烈女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4.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历史上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
对此唐太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任臣下,导致政务审批机制不完善的产物。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完善科举制C.完善三省六部制D.实行内阁首辅负责政务5.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6.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7.有网友在总结古代皇权沿革的文章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的降。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西汉设立中朝B.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C.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立枢密院8.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5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史实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9.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D.宰相权力的大小10.2012年夏季高考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广为社会关注,拒招不孝敬长辈的考生仍是北大招生政策的内容之一。
媒体评论其是“重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世官制B.八股取士C.刺史制度D.察举制11.2012年5月,网易新闻解读栏目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重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国家政权正常进行是重要的支持。
”这一制度应该是指A.三公九卿制B.郡国并行制度C.科举制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12.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官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13.“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保护私有财产D.外观民主,实质独裁14.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妇女B.外邦人C.全体公民D.奴隶15.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1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选出17.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18.《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19.在公元11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
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范围内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21.“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它反映了罗马法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B.规定犯罪要负刑事责任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22.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
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里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C.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D.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还未消失23.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24.某校举办学术报告会,报告主题见下图海报。
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有经济奠定基础③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④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5.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说明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2分)(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5分)(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土”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9分)27.(15分)2012年5月,学者马未都在其《中央集权与牵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运行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主张片断:片断一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片断二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
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片断三谈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
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
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
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
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
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4百多场。
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
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请回答:(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4分)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4分)(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4分)(3)结合片断三,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3分)28.(19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古希腊社会作了全面的分析评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促成这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
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二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
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