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凯恩斯主义的施行对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凯恩斯主义的施行对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20世纪以来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激烈竞争中失去了世界范围内巨大

的优势,国家实力相对下降。这种由一枝独秀到各国百花争鸣的格局变革迫使英国不得不转变原有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凯恩斯主义便成了良好的替代品。二战结束后国家矛盾持续突出,而这进一步要求国家对社会各领域加强管理而绝非放任自流,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说就是建立起一套福利制度保证公民基本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与凯恩斯主义相契合,二者都是加强政府对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而前者的施行则是为后者的贯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标签: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贝弗里奇报告;工党

20世纪的英国是一个由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的时代,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英国人已经渐渐接受无法回归往日辉煌的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治安方面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尤其是英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经济政治自由主义也逐渐不能与迟缓发展的英国合拍,英国人在反复的政府更迭和政策的变化之后在二战结束后倒向了与自由主义思想截然相反的凯恩斯主义,在奉行加大政府对市场干预与指导的思想下,英国由此于1948年宣布进入福利社会国家,本文就试图对凯恩斯主义对英国福利国家的促成进行简要分析。

一、凯恩斯主义成为国家指导思想

英国自18世纪末开始,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产量激增,生产效率提高,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强国,其工业产品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这种强大到近乎没有任何对手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开始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这套政策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二书。他写道: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它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1]174。亚当·斯密所提倡的古典自由主义,是在英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下实现国家和企业家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手段,但到了19世纪下半叶这条金科玉律便动摇了,受到法德美等国的赶超威胁,古典自由主义被迫向新自由主义转变,以约翰·穆勒、霍布豪斯、塞缪尔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家们开始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有集体理论、国家观念等方面对自由放任进行修正。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中包含了正统自由主义所缺失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使之与个人主义相协调[2]288。新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还是对英国的发展起到一定良好推动作用的,劳合·乔治先后颁布了《老年补助金法》、《行业委员会法》、《国民保险法》,开始对完全自由放任、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有所转变,这是英国社会政策转向福利制国家的一个信号。

然而,新自由主义做得还不够,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自由主义政策,自由放任被认为是导致这种混乱秩序发生的根源,而此时则出现了一名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否定了自由放任的思想。凯恩斯认为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低工资和失业,而失业的主要根源

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自由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提供这些补偿,因而政府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1]176。他的理论提出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即通过刺激消费达到充分就业,从而消除贫困。在经济萧条时期,应降低利率并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起到促进生产和充分就业的目的。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则采取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相应措施。凯恩斯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通过国家的有效干预,英国稳定了物价,工资收入上升,人民营养状况得到了提升,日常生活用品变得更实用、更有效,市场竞争受到政府的有效限制。因此有学者评论道:“如果获胜的机构是国家,那么获胜的手段就是中央计划于资源分配。”[3]凯恩斯主义标志着英国对自由主义的摧毁以及对国家和政府职能看法的转变,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套经济理论将社会福利领域与提供社会福利的经济生产领域相结合,论证了政府应该干预,怎样干预,干预到何种地步,从而使社会政策与经济挂钩,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福利的认识。由此,英国施行福利制政策是大势所趋。

二、英国福利制度因势产生

世界上最早颁行福利制度的是俾斯麦时代的德国,而英国实行福利制则是在二战后艾德礼政府时期,源于一篇《贝弗里奇报告》。英国的福利制社会和国有化政策可以说是英国战后工党上台实施的两大政策。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将消除贫困、疾病、物质和懒惰作为政府的职责,即建立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这种社会自然要依托政府的积极干预。工党实行的福利制国家以及国有化大体在1949-1950年间就实现了,这也得益于20世纪初自由党打下的基础,而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一些统筹以及细小的任务,再次就是充实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福利制国家的构建需要三个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充分就业原则,雇员、雇主和财政部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费用原则[2]290。这一报告为英国的福利社会打响了第一炮。在万事俱备之后,新政府着手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合理调配行业、增加就业岗位等一系列行为来稳定就业,由此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信心,为福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此外,政府又实行社会改革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全国卫生保健服务制度。在住房问题上,1946年4月工党设立住房修建执行委员会,建成139 000套住房,1948年建成227 000套,1949年建成197 000套,1950年建成195 000套,1951年建成194 000套,此外,政府还修复了大量战时受到损坏的房子使之可以住人。社会保险是福利国家的重要基础,1945年的《工业伤害法》就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保险而从而取代旧的工人赔偿法。经过一系列的变革,艾德礼于1948年宣布:四项立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明天将开始生效,这些社会服务将是广泛的,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将由此获得保障[4]。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建立,两年后政府正式宣称这种制度叫做“福利国家制度”。自此,福利制便成了英国社会一个显著的标志。三、凯恩斯主义对福利国家的促成及发展

战后几十年里,凯恩斯主义不仅对于英国,也对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它成了战后西方经济学派中的主导理论,在有关政府管理、充分就业和促进消费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凯恩斯主义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