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定义及特点
社会民主福利体制
改革的结果:北欧国家的社会救助被迫进行了收缩和改良, 现在的弹性比以前增强了;“工作福利”的计划受到了道 德的挑战,一些社会风险责任被退还给公民。
各国具体的做法:
丹麦 改革重点是引入灵活化机制,强调工作义务和工作福利
之间的关联性,强调有可能失去“最后安全网”的可能性。
(3)依托的阶级基础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依托于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的政
治联盟。社会民主主义体制下,私人部门的福利市场发展不
足,由国家主导的慷慨的福利供给能满足不同阶级的需要,
使得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都能够从中受益,进而形成一种阶
级间紧密结合的社会连带关系,与福利国家形成一种紧密的
既能完全满足中产阶级的期望,又可以将身为社会公民的一般
工人纳入到一个不断向上攀升的福利制度之中,从而实现社会
的普遍团结,避免社会分层化和两极分化。
3、分层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大多是“社会福利主导型
的就业结构”。
(1)就业增长路径。大部分人都受雇于政府的劳动力市场
部门。
“分层化”中社会民主福利国家的特征三种
福利模式都涉及社会分层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社会
分层化与其相对应的非商品化程度是基本对应的。
1、分层原则
计划的普享主义的程度,给付结构的平等程度
2、追求以“中产阶级”为标准的普救主义模式以瑞典为代
表,将普遍的权利资格与较高的收入给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产业成长及就业趋势。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带有一种强
烈的“福利服务”偏向,社会福利性就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象
瑞典这样发达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庞大的公共部门使得私人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
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
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
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
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
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
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利与弊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此建立的福利制度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危机,我们应对此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一、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优点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
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的离心力。
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
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
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社会福利的重心经历了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险再到普遍性的社会服务的过程。
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补贴和社会服务项目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福利项目。
在我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已逐渐脱离了社会救济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对于社会福利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同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和主张。
笔者把它界定为,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需求,运用社会互助的机制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活动。
在现实中,社会福利通常包括满足人们在生活照顾、护理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活动,此外在广义上亦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内容。
社会福利有三个本质特征:(1) 脆弱群体优先。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他们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需要来自社会的保护和满足,其中主要是生活照顾服务,也包括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国家和社会应该首先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福利性。
对受益者个人来说,社会福利具有福利性。
面向脆弱群体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有限,常常是免费或者是象征性的收费,这无疑具有福利性。
即使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只要未达到该项服务的市场价格,则仍然存在着福利性,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市场价格是判断是否存在社会福利的标尺。
”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就超出了社会福利领域而属于经济领域。
(3) 服务性。
“社会福利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这些需求大多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因此社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主要的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
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为个人提供服务,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
因此,福利服务的主体和资源是社会化的,但服务的对象和方式却是个体化的,必须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具体的特点和情况,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福利服务。
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演化与特点
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演化与特点福利国家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而设立的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福利国家制度在各个国家不断发展和完善。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国家,其福利制度的演化和特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演化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些人们称之为“进步派”的政治力量,他们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推出了儿童劳动法、食品和药品监管法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公共利益。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逐步推出各种福利措施。
第一个重要的福利措施是社会保险制度,它出现在1935年,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年老、疾病和失业的人。
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是由联邦政府负责,但具体实施是由州政府来负责的。
除了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医疗保险也是一项重要的福利措施,它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为了解决那些无法支付高昂医疗费用的人的问题。
第三个重要的福利措施是社会救济制度,它主要是为那些没有能力生活的人提供支持。
社会救济制度的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的失业率非常高,很多人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社会救济制度为这些人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1. 民营化美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民间组织非常强大,福利制度也更加民营化。
这也就意味着,私人公司和组织对福利制度的贡献非常大,比如保险公司、医院和养老院等。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增强了市场竞争,并提高了福利的质量,但也有劣势,这种福利制度由于缺乏中央财政投入,存在着福利不足和区域差异的现象。
2. 超级强国美国是一个以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为基础的国家,该国福利制度虽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但并不够完善。
这也是因为,在美国文化中,个人自由比社会福利更加重要。
因此,美国政府对于个人申请福利的审核非常严格,并会尽量避免把每个人都当作福利受益者来对待。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世界主要类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德
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将 俾斯麦创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最终发展成为“以义务和权利对等”为条 件的、以单位和个人投保为主的社会保险 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三、强制储蓄模式 强制储蓄模式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 会保险制度。这种模式强调雇员的个人缴 费和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者的社会保障 权益来自本人在工作期间的积累,且所积 累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运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强制储蓄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在经济薄弱、没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二)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点 1同标准的社会 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 担,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3、强调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社会 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 互济、共担风险原则。 5、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金记住,其基本内容是:强制性地规定雇 主和雇员将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给中央公积 金局,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来为每一个雇 员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 1、养老保障功能 2、医疗保障功能 3、购买住房功能
世界十大高福利国家
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
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
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免费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最多交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
美国: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
大学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
为确保穷人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医疗福利覆盖所有人,每年投入的庞大医疗支出高达2.2万亿美元,占GDP的16%,占政府支出的20.8%。
基本医疗准则是:不管有钱没钱,先看病,后买单。
你有钱,那就由保险公司支付,保费由个人负担小部分,政府负担大部分;你是穷人,就由政府买单,连住院的伙食费都由政府出。
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
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
德国:买“伟哥”也报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
弗先生由于靠服用性刺激药物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政府还必须为他每年支付购买“伟哥”的4900欧元费用。
加拿大: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
在加拿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700加元(1加元约合6.6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以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
福利国家模式(2)
“福利国家橱窗”——瑞典
特征
(一)全民性 在瑞典,每一个具有瑞典国籍的居民, 都在社会福利保障的范围之内,无论男 女、老幼、有无工作,无论是否对瑞典 有所贡献,均享受基本统一的社会福利 和社会服务保障。
(二)公平优先 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 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 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 动能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 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 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 保健服务,尽可能达到全体公民均平地享受各 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三)高福利 瑞典国民在享受着全面保障,每个人在 “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 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教育 保障、住房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 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 保险、老年人保障等,基本上都享受着 相应的福利保障,而且其保障水平高。 如失业津贴的替代率约为92%。
B. ・根据缴纳保险费来确定给付 德国 投保资助模 (特别是养老金・现金支付的比 式 重大) ・以被雇佣人员为中心 ・财源是以社会保险费为中心 C. ・政府最低限度介入 储蓄保险模 ・民间保险为中心 式 ・自立自助或义务服务 新加坡
「共助」
「自助」
Thank You!!!
小组成员: 李柯颖 刘璐 梅崇秀 浦强磊 祁浪
(四)政府负担 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 方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 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 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此 类费用支出基木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 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 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 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 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为维持这种高 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 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教程文件
• 分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
四项主张
• 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 • 建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
心 • 由政府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 • 改革福利制度,重新定位国家
铁血宰相 俾斯麦
福利国家的发展
• 1941年 贝弗里奇报告
• 报告从英国现实出发,指出贫困、疾病、愚昧、 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 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并据此提出政府要统一 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 入再分配的建议。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 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
高
社会救助、普救 社会权利 式转移支付或有 的扩张受 限的社会保险计 到有力地
划
抑制
盎格鲁撒克逊
国家
资格的确认取决 高
中
于公民资格或长 统一定额
期居住资格
式的给付
原则
斯堪的 纳维亚
其他分类
• 剩余模式 The Residual Model 福利国家是对家庭和市场的补救作用
机构。英国
• 最低模式 The Rudimentary Welfare Model 承担非常有限且不易动摇的某个福利责任 水平。爱尔兰
社会保障的四个基本原则
• 普遍性原则 • 保障基本生活原则 • 统一原则 • 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
• 1944年发布了社会保险白皮书
•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 建成了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发展
• 福利国家大量涌现 Sourse:Francis G Castles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
第七章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欧洲福利国家的分类与特征
• 欧洲各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漫长的历 史以及现代化历程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福 利传统。 主要可以分为“俾斯麦模式和 “贝弗里奇模式”。前者的特点是通过就 业保险而后者是通过普通税来筹集社会政 策的资金。 也有人将欧盟成员国的社会政 策大体上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派系,北方 的社会政策更为慷慨。
撒切尔夫人的”福利社会“实践
• 撒切尔夫人登台之初,经济危机已经来临, 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而社会保 障支出却不断攀升,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 其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高额的社会保 障加重了政府的负担,高税收挫伤投资的 积极性,高保障造成劳动力成本过高。在 这种情况下,撒切尔夫人认准目标,不改 初衷,以“铁娘子”的强硬作风开始了一 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
• 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来看,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 支撑的,企业的负荷过大,降低了其生产销售的 积极性;国民收入同感税收所剩无几,个人生产 性投资减少,个人无储蓄能力。同时,高福利体 制强调全面保障、全民保障、生老病死国家全部 包揽,使得人们有了生活的保护伞,减少个人奋 斗的动力,人们无须太努力就能享受到社会的许 多福利保障,致使公众的工作热情减弱,对政府 和社会过分依赖,严重遏制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传统的社会保障在不断地遭到各方面的批评和质 疑。
• 三、住房改革。 • 推行公房私有化,政府在经济上给买房者 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1)减价出售,(2) 允许部分购买(3)提供优惠贷款(4)资 助房屋修缮 • 四、国民保健制度改革 • 鼓励私人医生开业和私立医院发展,引入 市场机制,增加人们选择余地。
• 撒切尔夫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 • “以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 • 以“福利社会”代替“福利国家” • 以强调“家庭、个人”作用代替强调“国 家政府”作用。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之,福利国家理论作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建设和社 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发展和 现实意义,为建立更加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贡 献力量。
参考内容
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和 成熟的体系。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既有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西方国家社会福 利制度的历史渊源。
就标志着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角色的转变。该法案规定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手段 来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保障和社会援助。
总之,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也为实 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社会科学中,福利是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人类的福祉和幸福。而在福利的 研究中,福利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福利理论以及蒂特马斯典范都是极其重要的 主题。这些主题探讨了社会福利的性质、起源和发展,对理解福利体系及其影 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是蒂特马斯典范。蒂特马斯典范是指由英国学者理查德·蒂特马斯提出 的,关于社会福利的一种理论框架。蒂特马斯典范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福利应 该被视为一种商品,它的需求和供给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同时,蒂特马斯也 强调了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重要角色,他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政策手段,保 障弱势群体的福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最 初,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手段来鼓励 和支持民间组织开展慈善活动。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和严重,政府逐渐认 识到自己在社会福利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开始积极介入并主导社会福利制度 的制定和实施。例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经济福利名词解释
经济福利名词解释经济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提供资金、举办事业、优价服务等方式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措施。
本文将对经济福利的概念、特点和意义进行详细解释。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经济福利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福利名词解释》篇1一、经济福利的概念经济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提供资金、举办事业、优价服务等方式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措施。
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减轻社会成员的生活负担,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二、经济福利的特点1. 资金性:经济福利的主要形式是资金,包括现金补贴、生活费用补贴、医疗费用补贴等。
资金是经济福利的核心,也是实现其他形式福利的基础。
2. 普惠性:经济福利的实施对象不仅是贫困人口,也包括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的人群。
经济福利的普惠性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3. 稳定性:经济福利的实施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不仅在短期内缓解社会成员的生活困难,更能够长期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4. 可调节性:经济福利的实施可以根据社会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需求。
三、经济福利的意义1.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经济福利的实施可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成员的生活负担。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经济福利的实施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3.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福利的实施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经济福利的实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②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福利国家名词解释社工原理
福利国家名词解释社工原理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社工原理是指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包括社会工作的定义、目标、价值观、理论和方法等。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协调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关系为手段,以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专业服务活动。
在福利国家中,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工作也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在社工原理方面,福利国家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等原则。
同时,福利国家也注重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效率。
总之,福利国家和社工原理都是关注社会福利和弱势群体的领域,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福利国家的出现.
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
分还可再享受50%~90%补贴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
工资75%
材料二: 德国: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 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 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 请实物救济。
保障事业的萌芽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普及化
二战后,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 全民化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的橱窗”
二、福利国家形成的过程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
养老 住房 失业保险 教育等
合作探究
材料四: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 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 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 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 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 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材料反映西方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战后二十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为福利国家的建立提供何种条件?
材料三:战后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户数比重 股票比重 0.5% 46.5% 0.5% 13.5% 9% 29.3% 其他户 90% 10.7%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福利国家兴起的原因
5.2.4 福利国家的出现(课件ppt)
新知讲解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把对社会全体公民保障作为公民的权利。实行一种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每个公民从看病到 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有一个证明身份的“个人编号”,这些编号都输入到 计算机里。福利中心办公室用电脑管理,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 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 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 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 相当于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和药品开支,大部分由国家负担。 瑞典实行义务教育。瑞典没有贫民区。城市布局合理,各项建筑现代化, 室内设备也十分先进。首都斯德哥尔摩还为过路盲人设置音响信号装置, 大街上还装有专门的电子装置,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牌号。外国 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法国的国营企业之一 ——核电厂
新知讲解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英国 法国 西德 日本 美国
邮政 100 100 100 100 100
电站 100 100 75 私有 25
煤炭 100 100 50 私有 私有
铁路 100 100 100 75 25
航空 75 75 100 25 私有
从材料可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行业公有化程 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
拓展阅读
“贝弗里奇报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委托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起草一个将 在战后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即“贝弗里奇报告”。报告制定了一个 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五大社会病害为目的,以实行 社会保险为主要措施的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贝弗里奇就战后福利法 规提出了四点设想:应当有一种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一份足够的国家 养老金,一份家庭补贴,以及尽量做到充分就业。1942年,报告发 表并立刻在英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在很短时间 内就售出60多万本。
福利国家定义及特点
一、福利国家定义要给福利国家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指出:“福利国家”概念的关键在于将“国家”与福利联系了起来,它不仅强调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且强调国家主体形态的变化英语中“福利国家”为“welfare State”,“Welfare”作定语对后面的“State”进行限定,从这来看,该词的重心也是在“State”即“国家”上。
因此,福利国家应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不仅指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也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诸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
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福利,例如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存权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的状况;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指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国家不仅对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实施全而的保障,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社会产品的分配,甚至生产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艾斯平。
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运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评判工具对主要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牛津政治学大辞典》代表了最广泛的“教科书”定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承担主要的福利供给责任,为其国民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因此社会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英国学者阿萨·布瑞格斯认为,“福利国家”是国家利用权力通过政治和行政的方式努力调节市场的作用完成三个目标,即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能给他们带来危机的意外事件;保证各阶级的全体公民都能以可以达到的最佳标准获得服务。
尼古拉斯·巴尔将“福利国家”定义为:有政府参与的现金津贴;卫生保健;教育以及食品、住房待遇和其他一些福利服务。
哈里·格维茨又将其简明扼要的总结为“福利国家是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此是正式的和明确的责任的制度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福利国家定义
要给福利国家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指出:“福利国家”概念的关键在于将“国家”与福利联系了起来,它不仅强调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且强调国家主体形态的变化
英语中“福利国家”为“welfare State”,“Welfare”作定语对后面的“State”进行限定,从这来看,该词的重心也是在“State”即“国家”上。
因此,福利国家应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不仅指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也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诸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
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福利,例如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存权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的状况;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指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国家不仅对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实施全而的保障,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社会产品的分配,甚至生产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艾斯平。
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运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评判工具对主要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牛津政治学大辞典》代表了最广泛的“教科书”定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承担主要的福利供给责任,为其国民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因此社会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
英国学者阿萨·布瑞格斯认为,“福利国家”是国家利用权力通过政治和行政的方式努力调节市场的作用完成三个目标,即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能给他们带来危机的意外事件;保证各阶级的全体公民都能以可以达到的最佳标准获得服务。
尼古拉斯·巴尔将“福利国家”定义为:有政府参与的现金津贴;卫生保健;教育以及食品、住房待遇和其他一些福利服务。
哈里·格维茨又将其简明扼要的总结为“福利国家是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此是正式的和明确的责任的制度表征”。
周弘认为:“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也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汇总。
”
二、福利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见郑功成《社会保障学》175页)
1、累进税制和高税收
2、普遍覆盖和全民共享
3、政府负责和全面保障
4、法制健全
5、充分就业
二、福利国家模式的基本特点(见张琪《社会保障概论》76页)
1、政府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费用基本由单位负担,个人基本不缴费,
2、这种模式,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按照统一标准支付,基金主要由国家税收解决。
3、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的调剂互助功能
4、基金筹集属于现收现付模式,主张社会成员间横向调剂
5、高福利、高消费也给国家经济增长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