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合集下载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刘翔宇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目的:探究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 )并动脉粥样硬化(AS )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EH 并AS 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 )、收缩压(SBP )、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三酰甘油(TG )]、颈动脉斑块分级、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清道夫受体-B (CD3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BP 、SBP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TC 、LDL-C 、TG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分级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CD3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EH 并AS 患者,可降低血清MCP-1、CD36水平,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延缓AS 进展,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清道夫受体, B 类DOI: 10.19939/ki.1672-2809.2021.05.14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AtherosclerosisLIU Xiangyu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and atherosclerosis (AS).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EH and AS in 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47) and control group (n =47)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ose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blood lipid indexes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riglyceride (TG)], carotid plaque grade, serum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scavenger receptor (CD36)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BP and SB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HDL-C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C, LDL-C and T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arotid plaque gra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High 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H patients with AS can reduce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pressure,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delay the progress of AS, and has high safety.[Key Words] Atorvastatin; Aspir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Scavenger receptors, class B作者简介:刘翔宇,本科,副主任医师。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间接反映氧自由基含量变化,其血清水平高低也可 反映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SOD可保护组织细胞 免受氧化损伤,能够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动态 平衡,其活性高低可反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本研 究结果显示,EH组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SOD
[5]刘翠平,黎明,李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1307,
Y,Su X,Huang W,et a1.Role of S-adenosylhomocysteine its potential epigenetic mechanism
硫化物和HCY硫内酯,同时产生过氧化氢等活性氧
簇(ROS),ROS可以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 MDA。过量的ROS水解过程可消耗大量的SOD,致
万方数据
幽丕医药兰Q!!至箜量2鲞筮!Q塑
3讨论 AS为全身性、弥漫性的血管壁病变,CAS是其 局部表现;根据CAIMT数值可判定CAS及斑块形 成,也可早期诊断EH患者并发AS及预测急性心脑 著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清HCY水平与氧化 应激显著相关。因此,改善EH并发CAS患者机体 内HCY水平和实施抗氧化干预,可能是控制CAS 发生发展的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syndrome:acasecontrolstudy[J].Cardiovasc
116.
活性低于对照组,且并发CAS者变化更明显,说明
EH并发CA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8]闩明昌,赵春芝.阿托伐他汀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 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43-45. [9]卢惠茹,王健,刘玉芳,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铁蛋白与 老年冠心病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4):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有关。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这些药物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系统中的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适应症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1.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互影响,加重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动脉损伤和高血压病情。

2.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同时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也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血管炎症和损伤,对于控制糖尿病和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3. 高血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障碍,减少血管脂质沉积,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使用说明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合理的用药: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选择适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进行治疗,每个患者的用药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药物剂量的调整:起始剂量一般较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到有效剂量。

同时,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调整用药剂量。

3. 药物联合应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与其他相关药物联合应用,如降压药、降脂药等,以提高疗效。

4. 注意不良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病变严重 管腔明显狭窄 严重的劳力型心绞痛
病变不稳定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阻塞时发生心肌梗死
阻塞部位
梗死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广泛存在的特点 广泛存在的特点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BPLA 对于新的降压药,尤其是某些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尚缺 乏其终点研究的数据 传统治疗未能带来预期的预防CHD的获益 LLA 为了预防CHD,有必要关注多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危患者,尚缺乏其降脂治疗获益的 数据
ASCOT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SHAO 100”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 个危险因素: 个危险因素
吸烟(Smoking) 吸烟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Family History);低HDL-C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低 年龄(Age):男≥45岁,女≥55岁 年龄 : 岁 岁 肥胖(Obesity) 肥胖
依据指南, 依据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值

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分析

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分析

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方法:研究期(2021年6月-2022年6月)内,入组案例对象(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5)与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n=25),对比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硬化斑块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硬化斑块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目前,高血压疾病具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在高血压的发展过程汇总,患者的血管弹性、顺应性都会呈现进行性下降表现,且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该阶段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针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必须结合动脉硬化干预。

阿托伐他汀降压抗炎、抗氧化以及保护血管的效果[1]。

本次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综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以2021年6月-2022年6月为时间节点,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入组案例对象50例,以随机数字模型分组,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5)、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n=2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55-76岁,平均年龄(62.19±2.12)岁,病程区间1-6年,平均病程(3.28±1.52)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57-74岁,平均年龄(62.38±2.20)岁,病程区间1-6年,平均病程(3.30±1.47)年,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24岁,工人。

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

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收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

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在职工医院住院)。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

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

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

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

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

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显微镜检查: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

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

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血栓形成,左脚钉子刺伤→静脉炎→(血栓形成条件)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

股动脉深在,壁厚不易损伤。

2、肺动脉内为血栓,根据为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为暗红色凝血块样物,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镜下为红色血栓。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概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导致中风和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一、引言1.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使血管壁变得不正常增厚,造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不畅,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而高脂血症则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严重后果之一。

(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可以直观地观察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等情况,从而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的情况。

(2) 血脂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的含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脂血症的情况。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

1. 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认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从而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2. 提高治疗的效果3. 指导预防工作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深入研究这种相关性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这个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意义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意义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意义陈磊;罗时荣;徐玉顺;俞志红【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A组(高血压组)140例,B组[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增厚组]75例,C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45例,D组(高血压+颈动脉IM T 增厚+左室肥厚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B 组和D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A、C组(P<0.05);B、C、D组血清胱抑素水平高于A组(P<0.05),D组血清胱抑素水平高于B、C组(P<0.05);颈动脉IM T与低密度脂蛋白、肌酐、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左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significance of serum cystatin C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atherosclerosis.Methods A total of 30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Ta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prospective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hypertensive group,140 cases),group B[hypertension+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 T)thickening group,75 cases],group C(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group,45 cases)and group D(hyperten-sion+carotid IMT thickening+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group,40 cases)according to whether complicating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carotid ath erosclerosis.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nd serum cystatin C levels were collected and performed the com-parison.Results The level of LDL in the group B and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and group C(P<0.05);the serum cystatin level in the group B,C and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P<0.05).The serum cystatin level in the group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and C(P<0.05).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IMT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reatinine and cystatin C(P<0.05).The serum cystatin C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and interval thickness(IVST)(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cystatin C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atherosclerosis occurrence.【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09【总页数】3页(P1186-1187,1190)【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胱抑素C【作者】陈磊;罗时荣;徐玉顺;俞志红【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对高血压的预防和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血压的发病率仍比较高,高血压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脏和血管,高血压早期心脏和血管没有明显病理变化,高血压的长期作用可引起左室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2],因此寻找预测高血压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7-01-20T14:40:02.8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张苏云[导读]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易诱发脑卒中及脑缺血。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民医院陕西咸阳 7132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无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有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病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但吸烟、肥胖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高危因素为年龄、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年龄、病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因此在早期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生活习惯,预防不良预后。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29-02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易诱发脑卒中及脑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确诊时往往已合并其它疾病,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2]。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且排除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分析
临床 医学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分析
向渝 南 成都 市 龙泉驿 区第一人 民 医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摘 要 :目的 : 研 究 并探 讨 氨 氟地 平联 合 阿 托伐 他 汀 对 高血 压 合 并 动脉 粥样 硬 化 的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 我院 2 0 1 2年 6月一 2 0 1 5 年 6月期 间共收 治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2 8 0例 ,随机将其分 为对照组 与观察组 ,对照组 的 1 4 0例 患者单纯运 用氨氟 地 平 进 行 治疗 , 即给 予 患者 氨氟 地 平 5 — 1 0 m g次/ 天 ;观 察 组 的 1 4 0例 患者 运 用 氨氯 地 平 联 合 阿托 伐 他 汀进 行 治 疗 ,即 给 予 患 者 氨 氟地 平 5 — 1 0 m g次/ 天 , 阿托 伐 他 汀 1 0 m g 每 晚 一 次 ,对 比 两 组 患 者 的血 压 、血 脂 变 化 情 况 。 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 的 收 缩压 、 舒 张 压 、 胆 固醇 、 甘 油 三 酯 、 低 密度 脂 蛋 白均 明显 降 低 ,与 对 照 组 患 者 相 比, 差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 P < O . 0 5 ) 。结 论 :对 高 血 压 合并动脉 粥样硬化 患者运 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 用氯氯地平的治疗效果,安全、 有 效 ,值 得 推 广 。 关 键 词 : 氨 氯地 平 ; 阿托 伐 他 汀 ; 高血 压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中图分类号 :R 5 4 4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鳊号 :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1 3 - 0 2 6 0 ±0 . 5 3 m m o l / L ,对照组 患者治疗前甘油三酯为 1 . 8 8 ±0 . 6 5 m m o l / L ,治疗后 为 1 . 7 5 ±0 . 5 5 m m o l / L ;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低密度脂蛋 白为 3 . 3 5 ±0 . 5 5 m m o l / L , 治疗后为 2 . 3 5 - I - 0 . 4 3 m m o l / L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低密度脂 蛋 白为 3 . 3 5 ±0 . 5 6 m m o l / L ,治疗后为 3 . 2 5 4 - 0 . 5 6 m m o l / L ;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高密度脂蛋 白为 1 . 1 9 ±0 . 3 1 m m o l / L , 治疗后为 1 . 5 2 ±0 . 2 8 m m o l / L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高密度脂 蛋 白为 1 . 1 8 ±0 . 3 2 m  ̄ n o l / L ,治疗后为 1 . 2 8 ±0 . 2 6 m m o l / L , 与对 照组患者相 比,观察组 患者 的血脂下 降更为 明显 ,差异 具有显著性 ( P < 0 . 0 5 )。 3讨 论 高血压在 现代 临床 中极为常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 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导致脂质在 患者体 内的大 、中血管 内膜 沉积 ,进而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动脉粥样 硬化 是临床 中较为 常见与多发的全身性动 脉系统血 管疾病 ,是诱 发心脑血 管疾病 的重要 因素之一。 氨氯地平 是常用 的钙 离子拮抗剂 ,可有效减弱患者的平 滑肌 收缩 ,松弛血管 ,进而达到治疗 高血压 的最终 目的 。 氨氯地平不仅可有 效降低 患者血压 ,且对 动脉 粥样 硬化 也具 有 较 好 的逆 转 作 用 。 阿托伐他汀是 l 临床 中较为常用 的调节血脂药物 ,可在 降 低患者体 内的胆 固醇水平 、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 白水 平 的同时提高高密度脂 蛋白水平 。阿托伐他汀可 明显提 高机 体免疫力 ,调节血小板计数 ,预防血栓形成。此外,阿托伐 他汀还具有 明显 的抗感染作用 ,它可有 效改善 患者血管 内皮 细胞 的收缩功能 ,减少血栓形成 ,稳 定或减缓 患者 的动 脉粥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怎样预防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病,特别应当重视人群一级综合预防。

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

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

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

一级预防:在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

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

继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一半。

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有:一、合理膳食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

我国成年人每日需摄钙800mg,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入量为500mg左右。

每袋牛奶237ml,含钙约280mg,且较易吸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并有轻度降血胆固醇作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异。

可少至150g,多至500g。

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4份。

这样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

每份高蛋白食品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大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

人体无蛋白仓库,过多蛋白食品不仅不能被贮存,对肠道、肾脏、代谢均有害无益。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营养素均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有明显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粗粮的纤维素有助于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

过多甜食会促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虽然人群中盐敏感者只占1/3,其余的人摄盐多少对血压影响不大,但总的来说,盐过多不利健康。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低“坏” 稳定/ 胆固醇 逆转斑块
他汀
LDL-C
减少 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稳定/逆 转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被称为降脂治疗的基石
降低 “坏”胆固醇
他汀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项日本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使用他汀治疗6个月,斑块体积显著缩小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要关注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哦
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低脂、低盐(≤6g/天)、低糖饮食 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禽蛋类120~200g,谷薯类250~400g。
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运动
每日坚持30-60 min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 至少3-5 次
您说的这些情况确实比较常见, 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有单片复方 制剂啦,一片药两种功效,降压 又降脂,价钱还比两片药来得便 宜,即省钱又省心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 唯一被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更新提及的单片复方制剂组合
降压
降脂
氨氯地平:
持久、平稳控制血压
+ 阿托伐他汀: 改善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20mg/d)
↓13.1%
↑8.7%
常规治疗 (饮食控制+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斑块体积变化百分比(%)
他汀治疗,坚持长期服用获益更大
服用4-8周
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明显降低
服用1-2年
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 进而缩小
服用2-5年
死亡率↓ 卒中↓ 心肌梗死↓
原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这么多呀!可是我年纪 大了,记性又差,每天要吃这么 多药,花钱多不说,还经常忘记 吃,哎!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J:?@ U V;<?>6<,WF< G +--.,X4= G +-, Y4G +
临床研究・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 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邓爱玲 陈琦玲 马济顺 孙宁玲
【摘要】 目的 方法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 (!") 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 #$ 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 %&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 例老年高血压伴
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 血凝的关系。 !" 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
动脉斑块的检出率 ((’)’* ) 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 (++)&* , , 老年高血压伴 !" 组与老年 ! , -)-.) 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 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 ((()%* ) 较颈动脉 正常组 (+/)-* ) 增高 ( ! , -)-/) , 与斑块组 (’()-*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老年高血压伴 !" 组中内膜增 厚组 ((()%* ) 及斑块组 (#()#* ) 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 (-)-* ) 高 ( ! , -)-/) 。老年高血压 组及老年高血压伴 !" 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血脂及纤维蛋白原 ( 012) 与颈动脉斑块 呈正相关。 因素。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高血压; 脑梗死 !"#$%&’()*&+ ,"%-""( ."/",/$# &(0$/.%&’( $(1 &(%&2$# #")&’( ’0 .$/’%&1 $/%"/3 &( %*" +$%&"(%) ’0 *3+"/%"()&’( "#$% &’(’)* , +,#$ -’(’)* , .& /’012) , 34 5( 6 "3758493)4 :; +58<’:(:*= , !3:7(3 ’0 ,:07’45( , >3’?’)* @)’A380’4= ,>3’?’)* BCCCDE , +1’)5 【4,)%/$.%】 5,6".%&7" 34 56789 6:; <;=>6?4@ 4A B;<;C<>= ?@A><B6?4@ D?6: 6:; ?@6?E>= =;5?4@ 4A B><46?8 ><6;<9 ( !") G 8"%*’1) 04<69H;?I:6 ?@ 6:; F>6?;@65 4A :9F;<6;@5?4@ 4< :9F;<6;@5?4@ B4EC?@;8 D?6: 8?>C;6;5 E;==?675 %& ?@ 5;@?=; F>6?;@65 4A :9F;<6;@5?4@, ’% 5;@?=; F>6?;@65 4A :9F;<6;@5?4@ >@8 !"G @4@H5;@?=; F>6?;@65 4A :9F;<6;@5?4@, J><46?8 ><6;<9 D>5 8;6;B6;8 C9 B4=4<H!4FF=;< 7=6<>547@8G 3:; F455?C=; <;=>6?4@ C;6D;;@ =;5?4@ 4A B><46?8 ><6;<9 >@8 B;<;C<>= ?@A><B6?4@ >5 D;== >5 F><>E;6;<5 4A =?F?8 >@8 :;E>II=76?@>6?4@ D>5 ?@K;56?I>6;8G !")9#%) 3:; ?@B?8;@B; <>6; 4A >6:;<4E>6475 F=>L7; 4A B><46?8 ><6;<9 D>5 :?I:;< ?@ I<47F 4A 5;@?=; F>6?;@65 D?6: :9F;<6;@5?4@ ((’)’* )6:>@ 6:>6 ?@ I<47F 4A @4@H5;@?=; F>6?;@65 D?6: :9F;<6;@5?4@(++ G &* ,! , - G -.) G 1@ I<47F 4A 5;@?=; F>6?;@65 D?6: :9F;<6;@5?4@,6:; ?@B?8;@B; <>6; 4A B;<;C<>= ?@A><B6?4@ D>5 :?I:;< ?@ I<47F 4A ?@6?E>= F<4=?A;<>6?4@ 4A ((( G %* )6:>@ 6:>6 ?@ @4<E>= I<47F ( +/ G -* , ! , - G -/) ,6:; ?@B?8;@B; <>6; D>5 @4 8?AA;<;@B; B><46?8 ><6;<9 ( ’( G -* )>@8 ?@6?E>= F<4=?A;<>6?4@ 4A B><46?8 ><6;<9G 1@ C;6D;;@ I<47F5 4A >6:;<4E>6475 F=>L7; 4A B><46?8 ><6;<9 I<47F 4A 5;@?=; F>6?;@65 D?6: :9F;<6;@5?4@ >@8 !" , 6:; ?@B?8;@B; <>6; 4A B;<;C<>= ?@A><B6?4@ ;?6:;< ?@ I<47F 4A (#()#* )4< ?@ I<47F 4A ?@6?E>= F<4=?A;<>6?4@ 4A B><46?8 ><6;<9((()%* )D>5 >6:;<4E>6475 F=>L7; 4A B><46?8 ><6;<9 (- G -* ,! , - G -/) G 3:;<; D>5 F45?6?K; B4<<;=>6?4@ C;6D;;@ =;5?4@ 4A B><46?8 ><6;<9 :?I:;< 6:>@ 6:>6 ?@ @4<E>= I<47F >@8 B47<5; 4A :9F;<6;5?4@ ?@ >== 8;6;B6;8 5;@?=; F>6?;@65G 3:; =?F?8 >@8 A?C<?@4I;@ =;K;= D;<; >=54 5?I@?A?B>@6 B4<<;=>6;8 D?6: 6:; ?@B?8;@B; <>6; 4A >6:;<4E>6475 F=>L7; 4A B><46?8 ><6;<9G :’(.#9)&’() M=6<>54@?B ;N>E?@>6?4@ A4< B><46?8 >@6;<9 :>8 <;A;<;@B; K>=7; ?@ A4<;B>56 ?@B?8;@B; 4A B;<;C<>= ?@A><B6?4@G 【;"3 -’/1)】 J><46?8 ><6;<9; M=6<>54@?B ;N>E?@>6?4@; O9F;<6;@5?4@; J;<;C<>= ?@A><B6?4@ 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关键词: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 动脉 内膜 中层厚度 ;斑块
D I 1 . 9 9 j s . 0 — 4 2 1 . 9 0 0 : 0 3 6 / i n 1 5 5 0 . 0 1 0 . 1 S 0 3 0
中图分类号:R2 9 4 5. 1 4
文献标识码 :A
主 要 的并 发 症 之 一动 脉 粥 样硬 化 (S 有 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 s A) A 导 致 动 脉 内膜 增 厚 、 性 下 降 、 腔变 窄 、 稳 定 斑 块 的 出现 , 弹 管 不 可 引起 心 、 脑 、 肾、 四肢 等 器 官或 组 织 缺 血 或 坏 死 , 而 导 致 从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心 力 衰 竭 、脑 卒 中 、慢 性 。 能 不 全 等 严 重 不 肾功
5 0 9 , ia 1 0 5 Chn )
Abta t s c-Obet eT ic s T r jci o d s us CM y d o e Wp fh p re so t a oi t eo ce o i. v s n r m e o y e tn in wi c r t a h r s lr ss h d
21 年 9 01 月第息杂志
・ ・ 2 3
高血压病合 并颈 动脉 硬化 中医证型研 究
黄琳, 史红秀, 黄汉超, 吴永刚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东 广州 50 9 ) 广 10 5 摘要 :目的 探讨 临床上 高血压 病合 并颈动脉粥样硬 化的 中医证型。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 1 0例高血压 病 5
型 。而 中医对 A s的病 因病机众说纷纭, 概括起来, 主要 属本 虚 标实, 本虚 为肝脾肾三脏失调, 以脾 为主, 标实主要 为血瘀 、痰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3-08-16T16:16:31.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樊峥峰[导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樊峥峰(山西省汾阳医院 032200)【摘要】目的: 研究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5.0 mg/d,口服,n=53)和对照组, 对照组34例,使用北京降压0号,1片/d,口服治疗;均治疗4月。

比较2组血压控制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

结果: 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试验组对舒张压控制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同时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硬化左旋氨氯地平【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84-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是反应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敏感特异性指标,颈总动脉IMT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还可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或逆转作用[1]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为一新型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其对血压控制水平及颈动脉斑块逆转作用。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病人脑血流量

全脑正常的血流量
– 50ml/100g/min
高血压病人脑血流量
– 降低? – 增高?
– 不变?
高血压对脑血流影响的最早期研 究
早在1948年,Kety 等 病人组:无合并症的良性高血压病人 正常血压对照组 方法:

– 脑血流量(氮氧混合气体吸入法) – 脑氧耗量 – 动脉阻力
氧耗量
脑动脉阻力
ml/100g/min ml/100g/min
mmHg/ml/100g/min
正常对照组
54
3.3
1.6
高血压组 P
54 >0.05
3.4 >0.05
3 <0.05
外周动脉压↑ 灌注压
脑小动脉阻力↑ 灌注压
脑血流量不变
脑动脉自动调节曲线
终末器官阻力血管内在的能力,当灌注压改变时,阻力血 管发生收缩或扩张,以维持正常脑血流量
– 23 m (– 42至 – 4) p=0.02
Heterogeneity X2=4.5, P=0.34
-100
-50
0
50
100
CCB更好
ACEls更好
Wang Jiguang Stroke. 2006;37:1933-1940
血 流 量
正常自动调节曲线 高血压自动调节曲线
50
150
平均动脉压(mmHg)
上限:正常狒狒:120-150mmHg, 高血压狒狒:155-170mmHg
高血压自动调节功能的受损是可 逆性的
高血压动脉模型研究, 脑动脉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受损:

– 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这种损伤是可逆性的,通过降压治疗可 以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极为重要
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高血压 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延缓或逆转潜 在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AHA防治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2007)
Circulation 2007;115:2761-2788
目录
• 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至关重要 • 足剂量ACEI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 • 培哚普利8mg全面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PERSPECTIVE
培哚普利8mg 显著减少低含钙斑块(0-25%)的体积
斑块面积的变化 (mm2)
培哚普利 安慰剂
-0.03
斑块钙含量 0-25% 的节段
P=0.04
-0.33
*
纳入118例冠心病患者选出711个5mm长的冠脉断,观察随机给以安慰剂(n=351)和培培哚普利 8mg/d(n=360)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作用,共随访3年
2012荟萃分析:ACEI/ARB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患者硬终点事件(包括血压正常人群)
13项高质量的随 机安慰剂对照试 验、共80594例 患者进行荟萃分 析
CV死亡
7%
全因死亡
5%
所有心梗
17%
所有卒中
9%
McAlister FA, et al. Eur Heart J. 2012 Feb;33(4):505-14
C González-Juanatey,et al.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2011, 13:R101
最新MESA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80
较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 p<0.001 67 p<0.001 45
70 60 50 40 30 20
培哚普利显著血管内皮功能
P <0.01* ‡ 7,1
NS
6,8
‡ 5,7 5,6 5,6 血压正常者 (n=40) 高血压者基线水平 (n=168) 培哚普利 4 mg (n=28) 硝苯地平 30-60 mg (n=28) 氨氯地平 5-10 mg (n=28) 阿替洛尔 50-100mg (n=29) Nebivolol 5-10mg (n=28)
p=0.59 11
10
0 卒中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MESA:美国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 6562例年龄61.1 岁受试者,平均随访7.8年,评估超声检查不同程度颈内斑块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冠心病事件
Polak JF,et al. J Am Heart Assoc. 2013;2:e000087
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 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接受培哚普利8mg/d或安慰剂治疗,随访1年
Ceconi C,et al. Atherosclerosis . 2009;204 ;273–275
培哚普利8mg逆转小动脉重构
动脉中膜-管腔比值(%) 8 P < 0.01 P < 0.05 NS
6
7.94
7.14 5.96 6.79
5,2*
4,8
5,1
替米沙坦 80-160mg (n=29)
一项前瞻性、随机、平行分组研究中,在168位高血压患者中检测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 的血管扩张功能;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硝苯地平组(30 -60 mg, n=28),氨氯地平组(5-10mg,n=28),阿替 洛尔 组(50-100mg ,n=29),奈必洛尔组(5-10mg ,n=28),替米沙坦 组(80-160mg ,n=29),培哚普利组 ( 2-4 mg ,n=28)。如果需要,每组中可加用氢氯噻嗪(25mg)。 Ghiadoni L et al. Hypertension. 2003;41:1281-128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
内皮损伤 脂质沉积,斑块开始形成
斑块进展导致官腔狭窄
斑块破裂引起心血管事件
Jens Lykkesfeldt,et al.J. Pineal Res. 2008;44:426–431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环节
Chhabra N,et al.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Update.2009;4(1):33-41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改变 (剪切力 )
氧化应激
炎症介质
内皮功能损伤
LDL氧化
oxLDL沉积
SMC增殖迁移
动脉粥样硬化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17 (2008) 354–373
动脉粥样硬化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中心动脉压升高 脉压增大
内皮损伤 动脉僵硬度 病理生理链 机械性疲劳 增加
Bruining N, et al. Coron Artery Dis. 2009;20:409-414.
培哚普利8mg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0.3
0.25
D-二聚体浓度*(μg/mL) 0.2 0.15 0.1 0.05 0
0.24
P<0.05 0.18
基线
1年
*升高反应了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可反应体内存在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
斑块组织中ACE高度表达 ACEI治疗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组织中ACE高度表达,显著增
加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因此,ACEI治疗可有 效预防斑块裂隙、血栓形成和破裂
Karsten Grote,et al.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4;19:770-773
RAAS过度激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单纯高 血压RAAS显著激活
4
AngⅡ浓度(ng/ml)
动脉粥样 硬化
3.6 2.84
3 2
氧化应激
炎症
1
0
高血压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RAAS 过度激活
血管内皮 结构和功能改变
David S,et 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9, 27:1641–1647 Sata M,et al.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2011;31(3):245-255 Circulation 2007;115:2761-2788
目录
• 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至关重要 • 足剂量ACEI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 • 培哚普利8mg全面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PERTINENT
培哚普利8mg 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凋亡
对照
冠心病 - PERTINENT
baseline 1 year
凋亡率 (%) 20
P# < 0.01
10
P* < 0.05
0
对照 n = 45 安慰剂 n = 44 培哚普利 n = 43 安慰剂 n = 44
培哚普利 n = 43
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接受培哚普利8mg/d或安慰剂治疗,随访1年 # p=controls vs baseline; * p=Coversyl vs placebo Ceconi C,et al..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07; 73 :237–246
高血压
慢性 肾病
糖尿病
动脉粥 样硬化
血脂 异常
冠心病
Fruchart JC,et al. Circulation. 2004;109:III-15-III-19 Luczak M,et al. Proteome Science 2011, 9:25
高血压患者中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极为重要
Circulation.1991;84(suppl VII: VI-2-VI-16)
颈总动脉可扩张性的改善 (%) P < 0.01 16* n = 41 * P <0.01 对比基线
15 10
5
1 用药前
收缩压 (mm Hg)
舒张压 (mm Hg)
用药后 135*† 93*†
用药前 156 103
用药后 138 94
6个月
150 104
培哚普利
HTCZ + 阿米洛利
*对比基线 P <0.05; † 培哚普利与 HTCZ + 阿米洛利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的优化降压治疗
目录
• 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至关重要 • 足剂量ACEI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 • 培哚普利8mg全面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更高
Prevention and Control.2005;1:3-15
高血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足剂量ACEI显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P=0.033
0.025
颈动脉IMT进展速度(mm/年)
0.022
0.02
0.018 0.014*
*P=0.028 vs 安慰剂
0.015
0.01
0.005
0
安慰剂
雷米普利2.5mg/d
雷米普利10mg/d
SECURE研究:732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血管疾病、糖尿病、无心衰或低左室射血分数)随机给以安 慰剂、雷米普利2.5mg/d、雷米普利10mg/d,平均随访4.5年 Lonn EM,et al. Circulation. 2001;103:919-925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心梗、心绞痛、卒中等心血管事件
From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975-84.
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