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和方法,其中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疗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天麻钩藤饮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天麻、钩藤、僵蚕、杜仲、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舒筋、活血、平肝、止痉的功效。
钩藤与苦参二药配伍,有疏利筋骨之功,以血瘀阻络,筋骨拘急为主证者为应用对象。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通过舒筋活血,除风定痉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调整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降低心脏的负荷,通过扩张小动脉和抗心肌收缩的作用,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血压。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对该疗法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该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
这表明,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疗法还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壁的黏附物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耐受性好、预防并发症的特点。
也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是需要长期服用并配合规范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刘翔宇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目的:探究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 )并动脉粥样硬化(AS )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EH 并AS 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 )、收缩压(SBP )、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三酰甘油(TG )]、颈动脉斑块分级、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清道夫受体-B (CD3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BP 、SBP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TC 、LDL-C 、TG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分级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CD3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EH 并AS 患者,可降低血清MCP-1、CD36水平,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延缓AS 进展,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清道夫受体, B 类DOI: 10.19939/ki.1672-2809.2021.05.14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AtherosclerosisLIU Xiangyu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and atherosclerosis (AS).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EH and AS in 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47) and control group (n =47)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ose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blood lipid indexes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riglyceride (TG)], carotid plaque grade, serum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scavenger receptor (CD36)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BP and SB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HDL-C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C, LDL-C and T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arotid plaque gra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High 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H patients with AS can reduce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pressure,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delay the progress of AS, and has high safety.[Key Words] Atorvastatin; Aspir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Scavenger receptors, class B作者简介:刘翔宇,本科,副主任医师。
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拉西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拉西地平;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能对颈动脉IMT进行有效逆转,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拉西地平能对颈动脉IMT发展进行有效逆转或阻遇;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让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0例,全部患者高血压均满足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排除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IMT≥1.0mm;排除基础性病变患者以及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
全部患者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1.4±6.2)岁;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给药剂量为4mg,每天1次;治疗2周后如果患者血压高于140/90mmHg,则应将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次4mg,每天2次;治疗时间为1年,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应用其他影响血脂和血压的药物。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有关。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这些药物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系统中的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适应症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1.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互影响,加重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动脉损伤和高血压病情。
2.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同时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也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血管炎症和损伤,对于控制糖尿病和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3. 高血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障碍,减少血管脂质沉积,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使用说明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合理的用药: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选择适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进行治疗,每个患者的用药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药物剂量的调整:起始剂量一般较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到有效剂量。
同时,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调整用药剂量。
3. 药物联合应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与其他相关药物联合应用,如降压药、降脂药等,以提高疗效。
4. 注意不良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 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延缓动
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可减少血小板聚 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降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 药物,如ACE抑制剂、ARB类药 物等,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血
管损伤。
手术治疗
1 2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内皮损伤
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 步骤,损伤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 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
脂质沉积
脂质在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逐 渐演变为脂质斑块,由胆固醇酯、磷 脂和甘油三酯等组成。
纤维增生
平滑肌细胞从动脉中膜迁移到内膜, 并增殖形成纤维帽,覆盖在脂质斑块 上方。
。
康复与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肌肉力量 、心肺功能等。
心理调适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面对病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心理调适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互助组织,分享治疗经验,获取社会支持,减轻疾病带来 的心理负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考虑进行冠状 动脉搭桥手术。通过手术搭建旁路血管,改善心 脏供血情况。
介入治疗
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在 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恢复血 流。
外周动脉手术
对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可采 用旁路移植、内膜切除术等方法,改善肢体血流 灌注。
03
动脉硬化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动脉硬化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原因一,身体的疾病所导致当身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疾病时,便容易引起血管的紧张、变窄、硬化。
原因二,不良的习惯引起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缺乏运动、高度精神压力、脾气暴躁、吸烟等,则会增加换动脉硬化的风险。
在饮食上如果爱吃甜食、油腻食物,以及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增高,使更多的脂肪沉积血管壁上,继而诱发动脉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其实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个意思,都是指动脉发生病变的现象。
而动脉硬化包括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范围较广,而动脉粥样硬化则多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并且由于血管壁内膜沉聚的脂质类似于黄色的粥,所以被称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脑梗死、心脏病等。
动脉硬化会的表现和危害动脉硬化导致了血管的病变,使得血管变窄、变厚,这样影响了心脏对大脑、四肢的供血,从而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缺氧、四肢麻木和四肢畏寒等现象。
而当动脉硬化加重,甚至形成血栓时,那么则容易发生四肢的活动受限,如出现跛行甚至诱发猝死、中风、心脏病和脑梗等。
所以,对于保护好血管也是对自身的健康负责,降低生命危险。
并且血管的老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对血管的保护要趁早。
1.精神上多加放松如果长期的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会导致血管的收缩异常,容易引起血管变窄,并且血管不能随着人体对血液的需求该变化,继而动脉硬化则容易发生。
所以为了维护血管的健康,要注意放松自己,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给血管运动的机会当人体进行运动的时候其实也是血管在运动,适度的运动提高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柔韧性,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
3.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仅仅是为了拥有美丽的身材,更重要的是为了健康。
体重增加过快,身体过于肥胖,常常与高血脂、脂肪肝、脑中风、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4.控制饮食动脉硬化的发生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等,常常引起高血压等富贵病,而当这些疾病发生之后,又是诱发动脉硬化的病因。
卡维地洛对并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作用
及复方降压片组治疗前血清 S D水平降低 , D O M A水 平增高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5 o P< . 0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清 S D水平增高 ,D O M A降低 , 与 治疗前 比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复方降压片 尸 0 5。 0 组治疗后虽然血清 S D水平增高, A水平降低 , O MD 但
【 摘要】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并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作
用。 方法 对 6 例并有高血压 、 5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 , 随机应用卡维地洛或复方降压 片治疗 8 , 周 检测治疗前后 血压水平 , 颅内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 、 血清超 氧化 物歧 化酶和 丙二醛水平。 结果 两种药物都有降压作用 , 但卡维地洛治疗期 间血压波 动较 小 ; 卡维地 洛治疗 8 周后 颅内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明显增加( < . ) 动指数 明显下 降( < .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 P 0 5, 0 搏 P 0 5; 0 酶水平 增高 , 丙二醛 水平降低 ( < . ) 结论 卡维地 洛降压效果 稳定可 靠 , P 0 5。 0 能明显增加 脑供血
醛 ( D) MA 水平 。 4 统 计 学 方法 : 用 S S 00统 计 软 件包 , . 应 P S1. 数 据 以均 数 4标 准 差表 示 , - 自身 治疗 前 后 比较 采 用 配
1研究对象 :选择 20 年 5 一 0 3 3 . 02 月 20 年 月 我院门诊 和住 院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血压测量 和颈动脉 B超检查 , 筛选 出并有高血压 、 颈动脉粥
治疗 , 起始剂量为 l , 日3次, 片 每 根据降压效果调 整剂量 , 可增至 3 , 日3 , 片 每 次 疗程 8 周。 3 观察项 目及疗效判定 :1 . ( )治疗前及治疗期 问每 日测量右上臂血压 2 , 次 取平均值 。( ) 2 治疗前 及治疗 8 周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C 检查 , T D) 检测 双侧大脑前动 脉( C 、 A A)大脑 中动脉 ( C 、 脑 M A)大 后动脉 ( C )双侧椎 动脉( A) PA 、 V 及基 底动脉 ( A) B 的平均血流速度( m) V 和搏动指数( I的变化 。( ) P) 3 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采用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 超氧化物歧化酶 (O 水平 , S D) 采用 比色法检测丙二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一、治疗1.患者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选用脑活化剂吡拉西坦(脑复康)、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德镇)、维生素E和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钙通道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氟桂嗪),血管扩张药如麦全冬定、川芎嗪,以及银杏制剂等对症治疗,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可对症治疗,睡眠障碍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改善脑功能。
2.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可选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盐酸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颈动脉腔狭窄>75%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血栓形成。
二、预后脑动脉硬化症一般预后良好。
但由于其既可单独存在,又有以后发生脑卒中的可能。
故患者的预后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原发病,以及继发性脑卒中的预后相关。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治法:填精补髓充脑。
偏于阴虚者滋阴,偏于阳虚者温阳。
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
本方重用熟地以填人身阴精之源;辅以枸杞、山萸肉增强滋阴填精之力;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阳,龟板胶滋阴,共奏填精补髓充脑之功;菟丝子配牛膝强腰壮骨,山药滋益脾胃。
若虚热较甚者,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
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
本方附子、肉桂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填精补髓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俱为滋阴填精之品,更加当归补血益精之功,然方中附桂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润之品,以期助阳而不伤阴。
若遗精频频,可加芡实、桑螵蛸、复盆予以固肾涩精;若眩晕较甚,无论阴虚、阳虚均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以潜镇浮阳。
不同剂量黄连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不同剂量黄连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张振1 郭刚2DOI:10.3969/j.issn.1009-816x.2022.02.012作者单位: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药剂科1,心血管科2【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黄连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9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53例、中剂量组53例、低剂量组53例。
三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进行治疗,三组患者阿托伐他汀剂量均为20 mg/次,1次/d ,三组黄连素剂量分别为0.6 g/次、0.4 g/次、0.2 g/次,3次/d 。
分别于治疗前1d 和治疗后2个月检测所有患者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尿素氮(BUN )、肌酐(Cr )、谷丙转氨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 )水平;观察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TC 、LDL-C 水平有所降低,HDL-C 水平有所提高(F=10.014、8.464、8.150,P < 0.05);三组患者TC 、LDL-C 、HDL-C 水平改善情况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 < 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BUN 、Cr 、ALT 、AS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ET-1水平均有所降低、NO 水平有所提高(F=26.017、38.987,P < 0.05);三组患者ET-1水平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NO 水平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 > 低剂量组(P <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文章目录*一、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 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呢2.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方3.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食疗方*二、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好*三、动脉粥样硬化要注意什么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呢 1.1、一般治疗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1.2、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
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1.3、降血脂药物他汀类、消胆胺、烟酸、不饱和脂肪酸、藻酸双酯钠。
2、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方 2.1、首乌延寿方主要用于养血平肝,原料及制法:首乌、桑椹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煅石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版、云茯苓各10克。
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等。
水煎服,每日-剂。
2.2、健肾养脑方紫河车粉10克(吞服),龙眼肉、熟地各lo克,桑椹子、太干参、丹参、石菖蒲、茯苓、远志各15克,赤白芍、当归各12克,郁金9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2.3、益脑活血方石菖蒲、熟地、首乌、杞子、虎杖、女贞子各12克,丹参15克,川芎、山楂、益智仁各9克,红花、远志各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3、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食疗方 3.1、海参冰糖羹原料:海参20-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海参用清水泡发,洗净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烂,加入冰糖稍煮,日服1次。
功效:具有补肾益精血、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有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腰酸、咽干、心烦、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3.2、红薯蜜羹原料:红薯250克、蜂蜜30克、糖桂花少许。
做法:先半红薯洗净,切成小厚片,倒入锅中,加水1000克,煮约30分钟,再加入蜂蜜和糖桂花,离火,当早餐或点心食用,日服2次,每次1碗。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t h i e R s l: M poe et a i icn ybtri tet a et opt nt ot l op e n u. eut I T i r m n w ss n at ee n h r t n g u h ecn o g u c q s m v gf l i t em r a h r r
20 0 9年 9月 ~ 0 0年 1 21 0月 收治 的 2 0例 高血 压合 并 颈 动 脉粥 样 硬化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6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 3 10例 ) 和
对 照 组 (3 1 0例 ) 对 照 组 患 者 饮 食 控 制 、 , 口服 氨 氯 地 平 等 非 他 汀 类 药 物 治 疗 , 疗 组 患 者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治 用 阿托 伐他 汀 , 连续 治 疗 6 1 月 , ~ 2个 利用 超 声 技术 评 价 两组 患 者 颈动 脉 内膜 中层厚 度 (MT 变 化 。 结果 : I ) 治疗 组 患
【 键 词 1 发 性 高 血 压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托 伐 他 汀 ; 氯 地 平 ; 效 关 原 颈 阿 氨 疗
【 图分 类 号1 4 中 4【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 0 c 4 — 2 6 4 4 2 ( 0 1 1 ( 卜0 5 0
Z N ige g L U Z og i g HA Q n fn, I h nxa n Ne hooyD p r n f aj n epe si lHu a rv c , a a g 1 4 0 C ia p rl e at t o a gP o l" Hopt , n nP oi e T  ̄i 4 3 0 , hn g me o T i s a n n 【 sr c]Obe t e o iv sg t teciia u s v f c o o ie ra n r r y e e s n crt Ab ta t jci :T n et ae h l clcr ie e et fcmbn d t t to p may hp r n i aoi v i n e me f i t o d
5-5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
• 对血浆脂质代谢紊乱,首先要调节饮食,
• 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药物治疗: 降低 升高 LDL、VLDL、TC、TG、apo B HDL、apo A
19:46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他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
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 剂)
胆汁酸结合树脂
1.他汀类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
19:46
二、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probucol)
【药理作用】 1.脂溶性抗氧化剂,消除脂质斑块; 2.抑制HMG-CoA还原酶,使Ch减少,降低LDL-C; 3.通过和脂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对LDL的氧化修饰。
【临床应用】 高胆固醇血症
19:46
【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腹痛、 恶心。偶有嗜酸白细胞增多、感觉 异常、血管神经性水肿。个别患者 心电图Q-T延长,对心肌损伤、心室 应激增强病人应避免使用。 维生素 E
• 病因: 遗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 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 对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关键性的, 斑块增长可以妨碍血流,可导致血管阻 塞及心肌梗死。
19:46
一 、调血脂药
• 血脂:以胆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 为核心,外包胆固醇(Ch)和磷脂(PL)构 成球形颗粒。 • 载脂蛋白:是位于脂蛋白表面的蛋白质,它 们以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类脂蛋 白中。现已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种之多. • 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 成脂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运与代谢。
• 常用药物有: 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洛伐他汀甲基 化衍生物); 普伐他汀(pravastatin,美伐他汀的羟 基化衍生物);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伐他汀(atorvastatin)人工合成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纳入标准排出标准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经血压、心电图检测确诊合并恶性肿瘤资料完整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依从性高合并糖尿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合并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基础资料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X 2P性别男33350.1350.712女2725年龄(岁)56.52±3.2756.13±3.210.6590.511体重(kg )58.32±4.2658.84±4.340.6620.509病程(年)5.21±1.265.35±1.210.6200.535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主要发作群体是中老年人,一旦发病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乏力、心悸、头痛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
我国近些年来临床中接诊的高血压患者数量日益提升,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伴有心、脑、肾等功能障碍,其中冠心病是临床中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病就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降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1]。
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方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过长期服药来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中常见的治疗药物种类很多,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提高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临床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本研究分析了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两组资料(P >0.05),能比较。
见表1。
1.2方法1.2.1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mg )。
10mg/次,1次/d 。
治疗30d 。
1.2.2观察组。
药理学讨论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合理治疗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合理治疗学习目标1.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病理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2.了解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3.掌握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4.熟悉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案例分析患者林某,女,55岁,因“头昏、心前区不适10天”收住。
10天前出现头昏,心前区不适,血压190/90mmHg高,经自行用抗高血压药后症状不能缓解,血压波动在130-145/80-100mmHg,遂入我院。
入院检查:血压145/95mmHg,总胆固醇7.82mmol/L(2.8-5.7)高,甘油三酯3.66mmol/L(0.29-1.83)高, 载脂蛋白A1.68g/L(1-1.6)略高, 载脂蛋白B1.45g/L(0.5-1.1)高,脂蛋白α2.78mmol/L(1.5-3.3)。
心脏超声提示:①左室壁增厚,室间隔活动幅度减弱;②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狭窄达60%,第一对角支开口处狭窄20%,左回旋支中段狭窄50%;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中段狭窄30%。
既往病史:血压患者于10年前因头疼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压18.7/12.7kPa (160/95mmHg)高,口服复方降压片后,血压可稳定于18/12kPa (135/90mmHg)高,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1.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本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有何诊断标准?高血压、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常见症状为心绞痛)。
诊断标准:高血压:血压145/95mmHg(正常范围90~140/60~89mmHg)高血脂:总胆固醇7.82mmol/L(2.8-5.7)高,甘油三酯3.66mmol/L(0.29-1.83)高, 载脂蛋白A1.68g/L(1-1.6)略高, 载脂蛋白B1.45g/L(0.5-1.1)高,脂蛋白α2.78mmol/L(1.5-3.3)冠心病:心脏超声提示:①左室壁增厚,室间隔活动幅度减弱;②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低“坏” 稳定/ 胆固醇 逆转斑块
他汀
LDL-C
减少 心血管疾病
他汀降低“坏胆固醇”,稳定/逆 转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被称为降脂治疗的基石
降低 “坏”胆固醇
他汀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一项日本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使用他汀治疗6个月,斑块体积显著缩小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要关注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哦
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低脂、低盐(≤6g/天)、低糖饮食 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禽蛋类120~200g,谷薯类250~400g。
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运动
每日坚持30-60 min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 至少3-5 次
您说的这些情况确实比较常见, 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有单片复方 制剂啦,一片药两种功效,降压 又降脂,价钱还比两片药来得便 宜,即省钱又省心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 唯一被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更新提及的单片复方制剂组合
降压
降脂
氨氯地平:
持久、平稳控制血压
+ 阿托伐他汀: 改善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20mg/d)
↓13.1%
↑8.7%
常规治疗 (饮食控制+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斑块体积变化百分比(%)
他汀治疗,坚持长期服用获益更大
服用4-8周
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明显降低
服用1-2年
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 进而缩小
服用2-5年
死亡率↓ 卒中↓ 心肌梗死↓
原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这么多呀!可是我年纪 大了,记性又差,每天要吃这么 多药,花钱多不说,还经常忘记 吃,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疗法,然而现有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
因此,寻找新型药物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表明,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该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新型药物通过靶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如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炎症反应等,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进展。
临床试验与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新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减少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
然而,药物治疗的前景与挑战也不容忽视。
虽然新型药物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评估。
此外,药物治疗的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压力。
因此,如何平衡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是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
通过深入探索新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仍需持续努力,解决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背景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和动脉壁增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它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怎样消除,三种方法治疗【健康必备常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怎样消除,三种方法治疗
文章导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在高血压的患者中发生动脉硬化
几率是最高的,高血压越严重越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想要消除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就要及时治疗高血压。
一、控制和治疗易患因素
斑块内脂质有三个来源:从血中被动扩散进入内膜下、通过胞吞和胞吐等跨细胞转运
作用进入内膜下、局部细胞坏死释出。
其中被动扩散最易受到各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
的直接影响。
血管内膜就像一张滤膜,脂质进出血管内膜的速度和方向受跨膜浓度差、跨
膜压力差及内膜孔径和通透面积决定。
高血脂增加了浓度差,高血压提高了扩散动力,
糖尿病、吸烟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间隙增大,造成血管内膜通透性升高。
因此,要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首先要控制和治疗这些易患因素,避免新的损害发
二、促进脂质逆向扩散和降解
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胆固醇和其他脂类是不溶于水的,血脂检查时只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胆固醇都归类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但实际上,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血清
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胆固醇有5%~10%以非蛋白结合形式存在,这些脂质可能
在斑块消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溶解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被排出体外或消耗后,其他部位
如脂质斑块、生物膜脂质双层、脂蛋白上的胆固醇就会溶入作为补充,直到形成新的动态。
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1-10T14:24:44.9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5期作者:林秀恩赵玉红(通讯作者)石磊孙红凤[导读] 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内一科上海 201601)【摘要】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方法:选择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的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1次/每日,松龄血脉康3片,3次/每日;对照组50例,只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1次/每日,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变化和斑块的数值。
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结论:松龄血脉康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H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膜【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099-02增长的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血管硬化的较早期标志之一,而血压偏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所有控制血压偏高的因素,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本研究就是探讨松龄血脉康对H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变化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门诊经颈动脉彩超声检查,确诊有不同程度的颈AS并有斑块形成的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年龄60~82(平均70)岁。
随机分为两组:A组(松龄血脉康组)50例,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B组(未服松龄血脉康组)50例,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
全部研究病历都是原发性高血压,除外糖尿病、2级以上心力衰竭、占位肿瘤及慢性肝肾功能障碍,普食,入选前4周均未存在使用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药物的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病变严重 管腔明显狭窄 严重的劳力型心绞痛
病变不稳定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阻塞时发生心肌梗死
阻塞部位
梗死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广泛存在的特点 广泛存在的特点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BPLA 对于新的降压药,尤其是某些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尚缺 乏其终点研究的数据 传统治疗未能带来预期的预防CHD的获益 LLA 为了预防CHD,有必要关注多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危患者,尚缺乏其降脂治疗获益的 数据
ASCOT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SHAO 100”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 个危险因素: 个危险因素
吸烟(Smoking) 吸烟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Family History);低HDL-C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低 年龄(Age):男≥45岁,女≥55岁 年龄 : 岁 岁 肥胖(Obesity) 肥胖
依据指南, 依据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值
ESH/ESC 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病人类型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压+ 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 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1个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 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 吸烟、 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岁 岁)、吸烟 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岁 岁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Topol EJ. N Engl J Med , 2004: April 8;350:1562-1564
他汀通过多种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
↓ 血凝 ↓ 血小板活化 ↑ 内皮祖细胞数目
降LDL-C
+
↑ 内皮功能 ↑ NO 生物活性 ↓ 活性氧
↓ 胶原的作用 ↓ 金属基质蛋白酶
↓ AT1 受体 ↓ 巨噬细胞 ↓ 炎症 ↓ 免疫调节 ↓ 内皮素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Circulation. 2004;110:1061-1068
高血压患者中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极为重要
致力于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 应当给予多方面的干预, 症,应当给予多方面的干预,以延缓或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Circulation 1991;84[suppl VII :VI-2-VI-16
是否达到LDL-C<100mg/dL(2.6mmol/L)的目标值 是否达到 的目标值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5月第5期390-413页
多达一契合新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
(5/10mg)
欧洲最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冠心病及其等危险症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 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 患者
冠心病等危症
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动脉的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BP≧140/90mmHg或正在接 ≧ 或正在接 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 项心 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3项心 血管病危险因素者
19,257 名 高血压患者 ASCOT-BPLA 5.5年后终止 年后终止 阿替洛尔 ±苄氟噻嗪
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
PROBE 设计
10,305名患者
TC ≤ 6.5 mmol/L (250 mg/dL)
ASCOT-LLA 3.3年后终止 年后终止 安慰剂
阿托伐他汀 10 mg
双盲
研究者发起的多国随机对照研究
心衰
0 -10 风险降低 (%) -20
卒中
CVD死亡 死亡
CHD事件 事件
-16 -21
-30 -40 -50 -60
-38 -52
他汀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石
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 的处理方面 他汀类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如死亡、 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 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 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
4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 降压药+安慰剂, 降压药+安慰剂,LDL-C 133→126mg/dL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LDL-C 133 → 90mg/dL 3
36%
2
1 P=0.0005 0 0.5 1.0 1.5 2.0 2.5 3.0 3.5(年) 年
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 Sever PS, et al, Lancet. 2003;361:1149-58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极为重要
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
脂蛋白与血管壁 的接触时间↑ 的接触时间 内皮通透性↑ 内皮通透性
oxLDL
巨噬细胞
内皮依赖的血 管舒张性↓ 管舒张性 LDL穿透性 穿透性↑ 穿透性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更高
PDAY研究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Study) 研究 全球 个国家的 个临床中心 全球15个国家的 个国家的18个临床中心 1277名因外伤死亡人群(年龄15-34岁)的尸检报告 名因外伤死亡人群(年龄 岁 名因外伤死亡人群
冠心病
外周动脉疾病
尸检研究提示: 尸检研究提示: 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一生的风险
中国人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中国人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1983年) 年
(%) 100
87 100 95 90
15-39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 型 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III型 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2000年)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年
高血压 血压正常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P<0.001 P<0.001
P<0.001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右冠状动脉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05) 1, 3–15
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冠心病的获益存在不足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 或舒张压降低5-6mmHg 收缩压降低 或舒张压降低
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根据高血压合并的危险因素评估危险程度
TC 200-239mg/dl LDL-C 130-159mg/d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 素数<3 素数 高血压或其他 高血压或其他 危险因素数≥ 危险因素数≥3 高血压且其他 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危险因素数≥ 1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低危 TC≥240mg/dl ≥ LDL-C ≥160mg/dl 低危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
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内科 张抒扬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脑血管病 冠心病 糖尿病
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间阶 段损伤
动脉粥 样硬化
纤维斑块 管腔狭窄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内皮功能不全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岁开始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脑卒中也进一步显著下降27% 脑卒中也进一步显著下降
在单纯降压降低脑卒中事件23%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还进一步显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脑卒中事件 的基础上 , 进一步显 著降低脑卒中事件27% 著降低脑卒中事件
(%) 45 34%
80 60 40
58
74
30
50 43 37 21 40
27%
15 20 0
10
40-
50-
60-
70-
80-
岁 90- (岁)
0
主动脉
冠状动脉
Yu-lu Zhao et al J Hong Kong College of Cardiol 2000,8: 77 Collaboration group.Chinese J Pathology 1983, 12(2):81
累积发事件生率 (%)
4.0
36%
LLA研究结束 研究结束
3.0
36% *
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