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书画赏析
赏析赵佶牡丹诗帖
赏析赵佶牡丹诗帖一看到这帖,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牡丹的大花园。
你看那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一样,娇艳欲滴。
赵佶的字写得特别的灵动,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跳舞。
他写牡丹,可不仅仅是在写花的模样,还像是在写花的小脾气呢。
那些字歪歪扭扭的,但是歪得特别有味道,就像是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点小任性,可就是这种任性让人觉得可爱极了。
这诗帖里的字啊,笔画都特别的纤细,但是纤细中又透着一种力量。
就好比牡丹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花瓣薄得像纸一样,可是当一大片牡丹盛开的时候,那种气势,那股子蓬勃的生命力,是怎么也挡不住的。
赵佶的字也是这样,一笔一划虽然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像牡丹组成的花海,有着震撼人心的美。
再说说他写的诗吧。
那诗就像是在跟牡丹聊天,字里行间都透着亲昵。
他把牡丹夸得呀,就像在夸自己最心爱的小宝贝。
感觉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在作诗,而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花匠,对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牡丹充满了喜爱和自豪。
而且他用的那些词,就像是从生活里直接抓来的一样,特别的鲜活。
读他的诗,就好像能闻到牡丹的香味,看到牡丹花瓣上的露珠呢。
从这《牡丹诗帖》里,还能感受到赵佶的小情趣。
他在那个严肃的宫廷生活里,还能这么细致地去观察牡丹,用心地去写牡丹。
这就说明他心里有着一块柔软的地方,是留给这些美好的东西的。
他写牡丹的时候肯定是满心欢喜的,就像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眼睛里会放光一样。
他把这种欢喜都融进了字里诗里,让几百年后的我们看了,也能感染到他的快乐。
赵佶的《牡丹诗帖》就像是一个装满惊喜的小盒子,每次打开看,都能发现新的好玩的东西。
它是字和诗的完美结合,就像牡丹是美貌和香气的完美结合一样。
它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像是赵佶留给我们的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他对牡丹的热爱的小秘密,我们每次欣赏它,就像是在偷偷分享他的小确幸呢。
浅析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以《腊梅山禽图》为例分析
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一样,是我国古代绘画中三大画科之一。
追溯花鸟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或者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看到先人留下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图像。
这些图像遗存都是在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先辈们在给自己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
但彩陶、青铜器等一些早期的花草鱼虫还不能直接就称它为花鸟画。
因为它不是艺术品,它是依附在物质或事物基础上的,不是独立的绘画艺 术[1]。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在人物画的背景上运用一些简单的花草树木去点缀装饰画面;至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佶是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因为赵佶一生信任宦官,理政能力欠缺,加之穷奢极侈,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如此,赵佶在艺术史上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赵佶自幼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并真心热爱绘画,登基之后不仅自己投入到诗书画中,他还通过颁布一些倾斜政策去大力扶持花鸟画的发展,但也正是他的爱屋及乌,才会对一些只会书画的奸佞小人委以重任,造成社会动荡。
鸟画:(1)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翰林画院,并进一步加大宫廷画院的影响力。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能够繁荣发展,除了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偏爱与重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皇家“翰林画院”的建立。
宋徽宗赵佶上位之后,虽不理朝政,但因为酷爱书画,就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了翰林画院。
宋徽宗自幼学习绘画,所以他比以往的帝王都更为尊重画家。
(2)专门开设画学。
赵佶专门开设了画学,并还将其纳入科北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81.5cm×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妙惟肖的神态和细节的处理手法中,可以看出赵佶是一个注重写生并且尊重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画家,而且通过欣赏这张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赵佶的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 生活。
(2)对“形”“神”的追求。
对“形”和“神”的追求用现代语言词汇可以说是对写实的追求,它不再只是停留在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表面的观察上,还要追求内在的流露。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赏析
《五色鹦鹉图》赏析
刘建轩/文
宋徽宗赵佶喜画祥瑞之物,曾将各类奇珍异兽、诸福祥瑞图画成册,并题诗歌咏,名曰《宣和睿览册》。
《五色鹦鹉图》中所绘一只五色鹦鹉立于白色杏花枝头,鹦鹉与杏花是中国古代花鸟画惯常的搭配形式,从其题赞可以推测此画应是徽宗写生之作。
因本画与《瑞鹤图》、《祥龙石图》画幅规制题赞格式大体相同,所以许多学者认为这三幅画可能属于《宣和睿览册》的一部分。
赵佶认为五色鹦鹉“非凡质”有预示社稷吉兆之意,因此图画并赋诗题赞。
画中此种鹦现已在中国绝迹,东南亚地区有一种名为“华丽吸蜜鹦鹉”与之十分相似应属同科。
《五色鹦鹉图》在宋徽宗典雅风格中属上乘之作,用笔细劲工致、设色华贵,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宋徽宗长于写生,精心所绘鹦鹉正栖于盛开的杏花枝头,神态宁静,以自然平淡取胜。
此卷画法上属工笔重彩,重彩设色往往浓重板滞,而此画设色沉着但有种透气感。
细观其勾线用笔结实而富有变化,所画杏枝下笔微露钉头,节节顿挫以表现枝干的瘦硬的质感。
这种将笔墨与物象融为一体,并不将笔墨加以强调的画法正是宋代绘画的一大特点。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瑞鹤图是赵佶的一幅作品,它描绘了一只瑞鹤在湖中游玩的场景。
画面中,瑞鹤身体轻盈,翅膀展开,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游玩。
画面中的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把整个画面映衬得格外生动。
从画面的意境来看,赵佶以一只瑞鹤为主体,表达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
画中的瑞鹤不仅代表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这只瑞鹤在湖中游玩,传递出一种“安详、吉祥”的气氛,令人心旷神怡。
从画面的色彩来看,赵佶采用了明快、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画中的水波、天空、树木都采用了明快而又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总之,《瑞鹤图》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品,它不仅传递出一种“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传递出一种“吉祥如意”的寓意。
宋赵佶《文会图》鉴赏
宋赵佶《文会图》鉴赏《文会图》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个场景。
地点应该是一庭院,旁临曲池,石脚显露。
四周栏楯围护,垂柳修竹,树影婆娑。
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
八九位文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
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礼,神情和蔼。
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琴囊已解,似乎刚刚按弹过。
《文会图》这幅画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
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图像。
宋赵佶《文会图》上面有宋徽宗本人的题诗: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
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图左中为“天下一人”签押。
另左上方有蔡京题诗:“臣京谨依韵和进: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
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
历来认为宋徽宗画,有蔡京题者最可信。
所谓赵画蔡题。
由二人题诗可知,画中文士,是在进行与科举有关的诗酒之会。
图中器物,带有当时的时代风格,可以考镜时代背景。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代君主此人画画的水平举世罕见,但国家治理得却很糟糕,最后死得很悲惨,有太多文人情怀,艺术气息的人来治国,必将是国之不幸。
两个阶层的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宋徽宗赵佶一个独裁阶级无能统帅,在寡人天下思想的熏陶下,认识和独信一人,又无可奈何拿不出更好的治国方案,那种纠结心情,只好通过说些不明不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蔡京非常了解宋徽宗赵佶的心态,也非常会暗示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不要和他挑战,和他斗争,结果是很惨的!宋赵佶《文会图》局部大案前设小桌、茶床,小桌上放置酒樽、菜肴等物,一童子正在桌边忙碌,装点食盘。
茶床上陈列茶盏、盏托、茶瓯等物,一童子手提汤瓶,意在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正在将点好的茶汤从茶瓯中盛入茶盏。
床旁设有茶炉、茶箱等物,炉上放置茶瓶,炉火正炽,显然正在煎水。
宋徽宗赵佶绘画评价与赏析
诗、书、画、印结合独特
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 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 款识、签押、印章。诗题 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 路的画作上,如《芙蓉锦 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 丛,稍上斜偃芙蓉一株, 花鸟锦鸡依枝,回首仰望 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 顺着锦鸡的目光,导向右 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 知全五德,安逸胜鬼管。” 全图开合有序,诗发画未 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
代表作品
兀 位为又妙经量画整
芙
。置芙渲趣意动面幅
,蓉染横地感抓画 使花出生从都住色
蓉
它的金,左凝锦彩
的参秋既下固鸡艳
锦 出 照 的 破 角 在 飞 丽
现,气了出 , 下 几 。 瞬 雅
显其还角枝却间高
得高可空菊似,贵
突下作白花不力。 ,,
图
局部分析
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 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 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锦鸡浑身的羽 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黄色 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笔 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用色 上更为丰富,在鸡的面部和颈后羽毛上铺厚薄不同的 白色,有提醒画面的作用。颈部的黑色条纹明亮,腹 部朱砂亮丽灿烂。
统为成签时书人加曾精重人赵
特元画押,、惊生用细写,佶
征、面、常画叹动生逼生强作
。明的印以、。、漆真,调为 美 以一章诗印他栩点著体形工 术 后部巧题结同栩画称物神笔 思 绘分妙、合时如眼,入并画 想
画。地款。提生睛相微举的
派这组识创倡,,传,,创
传成合、作诗令更他以注始
、
作品风格
物象意念安排独特 写实技法的独特性 诗、书、画、印结合独特
赵佶书法特点
赵佶书法特点
赵佶,字子华,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勾勒工整:赵佶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笔画工整,结构严谨。
他擅长运用钧笔,笔画流畅有力,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勾勒,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效果。
2. 骨力雄浑:赵佶的书法作品气势雄浑,有很强的韵律感和力度感。
他善于运用大篆和小篆的笔法,笔画饱满有力,给人以磅礴之感。
3. 立意深远:赵佶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他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以及对经典文化的体悟和理解,使作品更富有内涵和思想深度。
4. 线条流畅:赵佶的书法线条流畅自然,线条的曲直有致,给人以舒展和流动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使整个作品线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5. 书法笔墨兼备:赵佶的书法作品注重笔墨的运用。
他擅长运用浓墨重彩,墨色深浓,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凝重和厚重的
感觉。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淡墨、水墨,使作品在墨色的变化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空间感。
这些特点使得赵佶的书法作品独具魅力,被后人称赞为北宋书坛的一代宗师。
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世,对中国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宋徽宗赵佶的画作《瑞鹤图》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宋徽宗赵佶的画作《瑞鹤图》李雯燕(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宋徽宗名赵佶,号宣和主人,北宋皇帝,书画家,擅长花鸟画。
在宋徽宗时期,大力发展画院,改变了宋以前的绘画风格。
本文从画作背景、构图特点以及设色等方面对赵佶《瑞鹤图》进行分析,浅析宋徽宗《瑞鹤图》的绘画构成。
关键词:赵佶;瑞鹤图;宋代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48-01一、前言宋徽宗赵佶,是古代少有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皇帝。
关于赵佶的降生,民间传闻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托生,这种说法虽然并不可信,但赵佶与李煜一样,治国昏庸但在艺术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瑞鹤图》就是他执政期间所创作的作品之一。
二、画作《瑞鹤图》的背景北宋政和二年元宵佳节第二天清晨,皇城宣德门城楼上空,晨雾弥漫,云烟缭绕,天空中出现了一群仙鹤,在空中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引得皇城宫人纷纷停下仰头惊诧,驻足观看纷纷称奇。
当时徽宗看到这个场景兴奋不已,认为是这一吉兆预示着宋朝国运兴盛,便将此景绘制下来并提诗记录。
但这个时期的北宋已经开始衰落,民间开始出现频繁出现小规模的起义。
而徽宗信道教,鹤又是道家文化的象征,徽宗是想借由“祥云瑞鹤”此景来安慰自己天下太平并安抚民心。
三、构图特点从构图上看,《瑞鹤图》将风景与花鸟结合起来,并采用了居中式的构图方法。
《瑞鹤图》中的宣德门屋顶及宫殿比例切实,将宫殿结构描绘的工整细致,宫殿周围的祥云又打破了宫殿的规整,使画面看起来不会过于呆板。
在《瑞鹤图》中,仙鹤占据画面大部分,画面上空灵动飞舞的仙鹤与下方的精致平稳的宫殿形成强烈对比。
鹤群有聚有散,仙鹤的运动轨迹看似随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的妙处,试着移动其中一只仙鹤的位置就会发现,可能会与画面中其它仙鹤相撞重合。
因此,这种看似随意的构图,背后其实是赵佶的精心安排。
宝殿两端各立一只仙鹤,左边半蹲,右边直立,上方盘旋的仙鹤分别朝着左右两只仙鹤飞来。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诗帖欣赏
宋徽宗赵佶瘦⾦体诗帖欣赏赵佶《闰中秋⽉诗帖》纸本楷书 35×4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件《闰中秋⽉诗帖》为“瘦⾦体 ”的典型作品之⼀,“瘦⾦”即有 “瘦筋”的含意。
这是⼀⾸七⾔律诗,⽤笔劲健挺拔⼜不失妩媚,加之紧密⽽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的意境,也让⼈体会到浓艳⽽优雅的⽓氛。
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空,缠绵飘逸,是“瘦⾦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渠宝笈初编》著录。
赵佶《欲借风霜⼆诗帖》纸本楷书 33.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书”神采的精品之⼀。
帖上的每⼀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
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捺如切⼑,竖钩细长⽽内敛,连笔似飞⽽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赵佶《牡丹诗帖》纸本楷书 34.8cm×5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华丽富贵,疏密⾃然,⽤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腕为轴⼼,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幅双⾊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呵成,表现出了作者⾼度的艺术修养。
赵佶《棣棠花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佶《笋⽯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佶《怪⽯诗帖》纸本楷书 34.4×4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佶《夏⽇诗帖》纸本楷书 33.7×4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夏⽇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是瘦⾦⼩楷的⼀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评论瘦⾦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捺如切⼑,竖钩细长⽽内敛,连笔飞动⽽⼲脆”,是对瘦⾦书特⾊的⾼度概括。
鉴赏赵佶《梅花绣眼图》精细纤巧敷色厚重
鉴赏赵佶《梅花绣眼图》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第十一子。
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
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
初号建中靖闷,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
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
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囚。
宜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丁子赵桓,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赵桓俱被掳北迁,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汀依兰),年五十四。
梅花绣眼图:赵佶赵佶在位期间,为“画院”搜罗绘画人才,提倡柔媚的画风。
他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书法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据说他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
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异鸟,命名为《宣和睿览册》。
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
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的青睐,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
《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善诗词。
有一年,宣和殿前花辅里,一只孔雀正展翅飞上藤墩,赵佶以此为题要在座画师作画。
不多久,画师们都交了卷,个个自然都画得不错。
最后赵佶说:“画是画得漂亮,可惜都画错了。
”画师们一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赵佶说:“孔雀登高,都是先举左脚的,而你们画的是先举右脚,所以说画错了。
行者文房,交易担保,放心买,《工笔画素材》工笔画白描底稿,高清图片图谱应有尽有小程序梅花绣眼图:赵佶(细节图)《梅花绣眼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芙蓉锦鸡图》是宋代赵佶的一幅著名画作,是中国古代画史上的名作之一,深受后世赞赏和传颂。
该画品藉芙蓉和鸡来表达绘画中的平衡、和谐以及高度的技术,因此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这幅画的创作题材挑选的是芙蓉和鸡的生活场景,意在表现生态和自然的和谐互动。
艺术家在大约120平方寸的画面上,敏捷而细致地设计了花卉和鸟类的外貌,吸引着观者的注意。
此画中的鸡长得十分靓丽,虽然它实际上是家禽,但却给人以夸张的视觉效果。
与此同时,芙蓉在画面中的呈现也十分鲜明,不仅成功地呈现在画面中,而且还通过它那独特的香气吸引着鸡的注意,体现了画家通过花和鸟之间的关联描绘自然平衡的意图。
其次,这幅画的表现手法极其新颖。
赵佶的画风独特,能够为简单而普遍的主题创造出全新的变化。
他采用了放大的形式,通过强调物体部分的形状和颜色,创造出典型的形体特色。
画面中鸡的形态分明,尤其是鸡菊的细节,同时用显著的对比色增强了图画的表现力。
芙蓉的颜色与鸡的颜色相近,而且图案的元素也充分体现出华丽和优雅之美,这正是赵佶画风独有的特征。
此外,赵佶还运用动态变化的画法和充满蕴意的构图技巧,打造出了一副浑然天成、自然典雅的艺术品。
最后,该画的意境深沉,充满深意。
画面中芙蓉与鸡相互作用,引起了独特的共鸣,体现了大自然中相互依存的美好情感。
赵佶把生命的形象融入到自然的场景中,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此外,这幅画通过对布局进行优化、对画面视觉效果的精细营造,呈现出了亚洲绘画艺术的技法和美学精髓,表现出了赵佶精通画技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充分展现了画家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深刻见解和广博的艺术智慧。
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新颖的表现形式、深意的意蕴,无不使作品在中国画史上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徽宗《瑞鹤图》分段赏析
宋徽宗《瑞鹤图》分段赏析 《瑞鹤图》可谓宋徽宗的代表之作。
我喜欢古画,宋画⼩品也偶有⽤泥⼟去临摹创作。
坭塑,如今是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作为⼀个痴泥恋坭者,更应该努⼒去把这种⼯艺继承并发扬,还更应该拓展其艺术性和实⽤性。
我曾⼀度尝试把敦煌的佛像搬出⽯窟;把瓷器塑成坭塑;把温州七⼋⼗年的⽊器做修复与创新等等……⽽今,突然很想把历史名画重新搬出历史的舞台。
古⼈在名画上造假仿制都是⾼⼈所为,所造赝品⼀般情况是真假难辨,但是造假者会在⼀个细微处,故意留下破绽,⾮作者本⼈难以区别真伪。
我不是⾼⼈,也不是艺术家,只是⼀个流浪者,只是⼀个“⼟痴”,就⼲脆把古画来个翻新好了。
直接以⼀种新的⾊彩来⽤坭塑的⼯艺⼿法重新展现历史的天空。
然后再将它植⼊⽣活! 因为坭塑是⼀种⼯艺,它可以反复的模仿制作。
在⼈⼯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仿制千万幅名作,让更多⼈都能触摸的到。
然⽽真正的名画,凡有幸留存,那也是世间独⼀⽆⼆的,价值连城!寻常⼈如何能拥有?或许⼀睹真容都是⼀种奢望! 《瑞鹤图》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互相呼应。
画⾯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氛。
飞鹤布满天空,⼀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翔,⼜赋予画⾯故事情节,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青满染,薄晕霞光,⾊泽鲜明,鹤⾝粉画墨写,睛以⽣漆点染,顿使整个画⾯⽣机盎然。
只怪⼩⼦学艺未精,尚未到达那种境界!今⽇仅算是“抛砖引⽟”,希望能遇⾼⼈指点,扶持,精进! ⽂化和⼯艺的传承,我认为是“匹夫有责”! ,尽⼀份绵薄之⼒。
感恩,吉祥! 据史料: 北宋政和⼆年上元之次⼣(即公元1112年正⽉⼗六⽇),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仰头惊诧,⾏路百姓驻⾜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向飞去。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
《芙蓉锦鸡图》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赵佶所作的一幅绢本花鸟画。
此画画面静穆幽雅,用色鲜艳明亮,构图精美,意境清新雅致,具有浓郁的南宋文化特色。
一、构图精美
此画整体构图非常精美,画家将芙蓉、锦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非常和谐的图像。
锦鸡在树枝上展翅欲飞,姿态悠闲自得,显得非常生动。
而芙蓉则婀娜多姿,仙气飘渺,与锦鸡形成对比。
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色彩鲜艳的对比来表现出画中的动态和平衡,使整副画面显得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用色鲜艳
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用色鲜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画面中芙蓉、锦鸡、树枝
等物体的颜色十分鲜艳,橙黄、红色、蓝色等颜色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精美
色彩。
三、意境清新雅致
《芙蓉锦鸡图》所表现的意境非常清新雅致,花鸟之美,在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画家将芙蓉和锦鸡表达了快乐和自由的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将南宋时期的
文化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是南宋时期绢本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艺术
特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美学遗产。
笔走龙蛇——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赏析
笔走龙蛇——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赏析砚田文化 2016-11-28 10:03:38《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
作于是1112年(宣和壬寅年)。
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
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
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
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此卷草书《干字文》,其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转”不违笔意,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徽宗临写怀素之本。
他们的根据认为此种草法出自怀素和尚,兼之宣和内府藏有怀素《千字文》有四轴之多,完全有条件从事临摹,我们以为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形。
可以肯定,赵佶草书出於怀素,不仅平时临摹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而且还临过其它有关的草书帖。
从时代风格上讲,两宋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怀素,不但名家黄庭坚、赵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诗人陆游诸人,亦莫不如是。
凡属临写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经深入观察,会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滞的运笔痕迹。
再说草书难摹,尤其是狂草更是如此。
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
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书的字裏行间,夹了少数几个行书字,如“伊尹”、“圆”、“用”诸字书法。
已显露出薛稷的影响,与怀素的面貌迥然有别,倒是赵佶本人原有的特色。
明末孙承泽在所撰《庚子消夏录》中,著录此卷时,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这裏用的“书法”两字,意义相当明显,是师法而非临摹,不好理解为“临摹”之意。
比较现存可见到的怀素《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群玉堂帖)本,书风神韵更接近怀素的《自叙诗帖》。
《芙蓉锦鸡图》赏析
艺术成就及贡献
第三,诗、书、画、印结合的 独特性。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 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 款识、签押、印章。诗题一般 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路的画作 上。画上的题字和签名一般都 是用他特有的“瘦金体”,秀 劲的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映 成趣。尤其是签名,喜作花押, 据说是“天下一人”的略笔, 也有认为是“天水”之意。盖 章多用葫芦形印,或“政和”、 “宣和”等小玺。值得一提的 是,作者押印于书画的款识上, 始于宋代苏轼、米芾、赵佶、 赵子团等人。元明以后,诗、 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 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却 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是善开 风气之先的。
总结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 重量感。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 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 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 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 之间的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 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 现不致显得突兀。
艺术成就及贡献
第二,写实技法的独特性。有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曾把赵佶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称为 “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因为它给人以“魔术般的诱惑力”(劳伦斯·西克曼: 《中国的艺术和 中国的建筑》)。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为高的说法已不少见,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 并举。“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益州名画录》) 。 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所谓写生的逼真,不但要有正 确的形体,还必须富有活泼的精神。赵佶在创作实践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达到神似的。传说赵 佶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这正是为了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作的技 术性尝试。如《御鹰图》, 论其艺术描绘,双勾谨细,毛羽洒然,形体生动而自然。尤其是鹰 眼的神姿,英气勃发,显示着一种威猛之气。而艺术的格调,却是清新文雅,绝去粗犷率野的情 味。尽管双勾是历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新颖的画风,是形神兼备的高妙写生,已从朴实真诚之 趣,变而为精微灵动,与崔白、吴元瑜等显示了一定的距离了。又如《金英秋禽图》中的一双喜 鹊,笔画细致,描绘对象无微不至。以俊放的笔来表达细致的写生,真可谓神妙之至。花的妩媚, 叶的飘逸,枝的挺劲,草的绰约,石的玲珑,以及鸟兽的飞鸣跳跃,草虫的飞翔蠕动,无一不赖 其魔术般的写实技巧款款传出,而了无遗憾。正如张丑题赵佶的《梅花鸜鹆图》诗:“梅花鸜鹆 宣和笔,十指春风成色丝;五百奇踪悬挂处,暗香疏羽共纷披。”所谓“奇踪”和“色丝”都是 形容绝妙之意。这种写生传统是中国画最可宝贵的传统。其实,苏轼论证绘画不在于形似而在于 神似的含义,不是不要形似而单讲神似,而是要求在形似的基础上抒写出对象的内在精神。譬如 他在《书黄荃画雀》中写道:“黄荃画飞雀,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 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 也。”在这里,苏轼特别强调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研究对象,这与赵佶之钻研“孔雀升高,必 举左”,态度上住锦鸡飞临的瞬间,力量动感都凝固在其中。鸟儿欲飞,先向下蹲,然 后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带得倾斜,弯曲中见挺拔,挺拔中见婀娜。宽大的叶 片也随之翻仰旋转,向背反侧,各尽姿态。在叶片的翻转中呈现出空间感、立体感, 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芙蓉整体设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鲜艳的锦鸡,而枝头绽开 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鲜活而亮丽。
宋徽宗赵佶的10幅传世名画
宋徽宗赵佶的10幅传世名画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对绘画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传世名画,今天我们来介绍其中的10幅作品。
第一幅是《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文人背着书包,手持拐杖,沿溪而行,身后是起伏的群山和流动的溪水。
整幅画色彩鲜明,笔触细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突显了徽宗皇帝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逸生活的向往。
第二幅是《清溪带石图》。
这幅画以水墨为基调,画面以清澈的溪水和嶙峋的奇石为主要内容。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见解和对石头的痴迷。
画面精心安排,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如同亲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幅是《唐宫春色图》。
这幅画绘制了一幅极具气势的唐宫春色,画中有花团锦簇、楼阁亭台的繁华景象,给人一种豪华壮丽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他对唐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溯。
第四幅是《鹿鸣图》。
这幅画以景物为主,在画面中描绘了数只鹿在林间田野中奔跑嬉戏的场景。
徽宗皇帝以生动的线条和细致的描绘,将鹿的自然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幅是《木兰诗卷》。
这幅画描绘了木兰从军的英勇事迹,在画中可以看到木兰骑马穿行在战场上,英姿飒爽。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赞颂了木兰的英勇和女性的的坚毅。
第六幅是《云岭图》。
这幅画以云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风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以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安逸的向往。
第七幅是《冰轮图》。
这幅画以冰轮为主题,描绘了冰雪覆盖的湖泊上游人戏冰轮的景象。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冬季景色的独特审美和对寒冷气候下的人们娱乐活动的关注。
第八幅是《双鹤图》。
这幅画以两只白鹤为主要内容,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和谐平静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白鹤的喜爱和对和平、祥和的向往。
第九幅是《桃花源图》。
这幅画以桃花为主,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的乡村田园景色。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乡村的喜爱。
中国好字画鉴赏宋徽宗《瑞鹤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宋徽宗《瑞鹤图》仙鹤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
仙鹤亦成为人们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鹤,大多是以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
曹植的《白鹤赋》写鹤“嗟皓白之素鸟,含奇气之淑祥”,来象征自己善良的气质和高尚品德的端正。
刘禹锡去白居易故居看鹤,然后以这双鹤竟“轩然来睨,如记相识。
徘徊俯仰,似含情顾慕填膺,而不能言者”。
仙鹤不仅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也是皇家重点之花鸟,皇家将仙鹤作为天降祥瑞,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建的皇家园林中有“鹤州凫渚”。
唐朝皇帝李世民在御花园中养鹤,并写了几首有关鹤的诗。
在《喜雪》中说:“蕊间飞禁苑,鹤舞忆伊川。
”直到北宋宋徽宗赵佶所描绘的《瑞鹤图》,是他在“政和壬辰(1112年)上元次夕”清晨,与大臣亲睹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五色祥云掩映着重檐屋顶,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宋徽宗赵佶认为此情此景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用“花石纲”之名横征暴敛,涂炭生灵,后因重用奸臣童贯,企图“联辽攻进”,结果错打算盘,反而落个,“归为臣虏”,成了金国的阶下囚。
这自然就是一个无能昏君咎由自取的下场。
然而,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赵佶在绘画、书法、瓷器等方面的卓越才华又使他成为12世纪前期领袖群伦的艺术史焦点人物。
其后八百年间,作为徽宗皇帝的赵佶在岁月深处已渐渐被遗忘,而画家赵佶却依然熠熠生辉,至今还是人们仰望的高峰。
此幅《瑞鹤图》是赵佶精心赶绘此图,在他看来这对安稳朝廷内外的人心太重要了。
昏君皇帝赵佶当年不肯勤学苦读,在政绩上努力,却相信有灵性的动植物会预示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实则是让人叹为观止。
于是这些被精心描绘下来的祥瑞将会给他的统治带来信心,也给他的臣属们带来希望,如飞越宫城端门上空的白鹤、玲珑石上的瑞草、芙蓉枝上的锦鸡等。
赵佶《草书千字文》赏析
赵佶《草书千字文》赏析《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作于1112年(宣和壬寅年)。
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
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
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
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
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各有影印本行世。
此作总体气象可谓神满气足,全篇浩浩荡荡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视觉上贯彻始终是其吸引欣赏者目光的重要因素,正如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的阐释那般:“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此作为长卷,在上面书写草书,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书家性情的发挥。
为何如此说?缘于书法的表现维度是自上而下的,特别是草书,一些率性之笔,往往是在纵向空间中产生的,而横向展开的空间毕竟很有限。
通观此帖,生龙活虎,精神飞跃,虽为长卷,却笔跃气振,跳动不息,毫无倦笔。
在纵向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赵佶对于长线条的使用也是很恰当的,如文中“号”、“帝”、“也”等字末笔的遥遥下垂,不仅调节了空间比例,使之疏朗、跌宕、灵动,充满高情远致,同时也起到导气、融通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更加气脉贯通。
从此作中又不难发现,赵佶善于运用穿插错落的章法处理方式。
也许,他是从黄庭坚草书中得到了启示。
黄氏草书错落有致、风度翩翩。
其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极善运用线条的入侵与穿插,使某些字跨区域而行,侵入到其他字的线条空间。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章法的呈现不再止于单行、单列,而是予人以“乱石铺街”之美感。
赵佶此作中这种入侵的表达方式.可谓得黄氏精髓:初看怪异,再看惊绝,三看大称其妙。
从此卷中,还可以看出赵佶创作时的“放”态:对于笔画,在保证线质的基础上,写得很迅疾、威猛,汪洋恣肆,鼓舞六合,有“舍我其谁”之势此作作于描金云龙纸上,由于纸面光洁,使得笔墨的渗透来得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佶书画赏析
赵佶书画赏析
赵佶(1082-1135年),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1100年宋哲宗去世,因膝下无子,赵佶继承帝位,成为北宋第8位皇帝,即宋徽宗。
赵佶的书法,取法于薛稷、褚遂良诸家,后在长期的探索中,将诸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出笔较薛、褚等更为瘦劲挺拔,撇如竖匕,捺如切刀,竖钩细长,笔致清朗,行笔瘦劲俊美,飘然乎宛有道家仙风,名之为“瘦金书”。
现在流传于世的赵佶款绘画作品,无论是其亲笔与否,艺术价值却是十分珍贵的,皆是宋代宫廷绘画艺术风貌的真实体现,对于研究宋代宫廷绘画的发展历程亦具有重要价值。
赵佶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在书画艺术史上确是拥有巨大成就的。
他对于书画艺术的痴迷,极大地推动了宋代书画的重大发展,他以科举的方式,用古人的诗词作题在全
国选拔画家,成绩优良者任用为翰林画院侍诏、袛候等职,专职从事宫廷书画创作,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
在他完善的画院体系中,出现了许多对于后世有深厚影响的画家。
他们的优秀技法直接发扬了宋代院体绘画精工细丽的风格,为后世留存了大量的珍贵作品,使令人得以一睹珍貌。
宋徽宗赵佶(1082—1135)
北宋第八代皇帝。
1100~1125年在位。
年号先后为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宋神宗赵顼之子, 哲宗赵煦之弟。
他重用蔡京、王黼、童贯、高俅、朱□、梁师成、杨□、李彦等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置造作局,专门制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
又设苏杭应奉局,搜括民间奇花异石,用大量船只一批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
在开封用人工筑成一座周围十余里的艮岳,在山上兴建亭馆楼台,耗费巨万。
设“西城括田所”,以没收荒地及户绝田为名,霸占大量民田。
他迷信道教,极力抬高道教的地位,设道官阶二十六等,和政
府官吏同样领取俸禄。
徽宗的腐朽统治,激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见方腊起义)。
宣和二年(1120),派人与金朝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朝。
在对辽作战中,更加暴露了宋朝政治的腐败与军事的无能。
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即乘胜南下攻宋。
徽宗慌忙传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同为金朝所虏,押解北上。
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
《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局部
《写生珍禽图》为水墨纸本手卷,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
卷高27.5厘米、全长521.5厘米,共分12段,每段接缝处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十一方。
《写生珍禽图》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被一位二十多岁神秘青年买走。
这位青年开出的2300万元人民币的竞拍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
作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为艺术家,宋徽宗却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46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者。
赵佶《芙蓉锦鸡图》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
《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
可见其偏爱之深。
《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
”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
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
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腊梅山禽图(赵佶)
听琴图
小楷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赵佶《闰中秋月帖》草书
瘦金书
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诗帖
秋景山水图
桃鸠图
听琴图
祥龙石图卷
写生珍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