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受戒》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汪曾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小说以受戒为线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师徒关系、礼仪、道德等方面的内涵,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受戒这一仪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师徒关系的重视。
在受戒仪式上,师父对弟子的教导和传授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关系,师父对弟子的教导和引导不仅仅是传授一门技艺,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受戒仪式的描写,作者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师徒关系中的情感和责任,让人对传统文化中的师徒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礼仪的重视。
在受戒仪式上,礼仪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规范,师徒之间的每一个举动都要符合规范,不得有丝毫的差错。
这种对于礼仪的重视,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规范和秩序的追求,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尊重和维护。
通过对受戒仪式的描写,作者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礼仪的重视,让人对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的重视。
在受戒仪式上,师父对弟子的教导不仅仅是传授一门技艺,更是传授一种道德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准则,它贯穿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之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对受戒仪式的描写,作者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的重视,让人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受戒》的阅读,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师徒关系、礼仪、道德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汪曾祺 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
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是什么?《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的一个纯粹文人”。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
刚看到小说题目《受戒》时,第一反应是,这应该写的是个规规矩矩接受戒律的俗家弟子的故事,然而,读后大吃一惊。
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的清清爽爽,懵懵懂懂的爱情,文中没什么特殊的故事情节,只是诗意的平铺直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恋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初读这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令我大吃一惊,里面和尚们做的那些事让我难以接受:二师傅仁海娶了妻子,还公然带到寺庙居住、三师傅因为有飞铙的绝技,相好的既然还不止一个、就连最资深的老方丈也在寺庙里藏了一个19岁小老婆、在寺庙里还可以喝酒、杀生,做法事赚钱、小和尚明海也和小英子有恋情……所有这一切佛家所禁忌的条例,他们都一条不漏的全犯了,这是对佛家的蔑视侮辱。
但在最后读完整篇小说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汪曾祺曾说:《受戒》我写的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小英子和明海的恋情不是yin乱,不是犯戒,寺庙里的所有他的前辈和尚师傅都在做这样的事,他们两恋情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17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懵懂向往的年龄,难怪明海在看到小英子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洁美好的。
受戒汪曾祺读后感【最新15篇】
受戒汪曾祺读后感【最新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受戒汪曾祺读后感【最新15篇】受戒汪曾祺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一篇短篇小说,是名家大作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1《受戒》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如同品了一杯淡淡的清茶,口有余香。
总体来说,无论文笔还是故事都写得很美,有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感觉。
小说里世界仿佛梦里桃源,只是里面人并非为了避世,而是本来就生长在那里,俗世中人有的他们都有,甚至比俗世中人更自由,更快活。
文章采用的是回忆式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开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颇为神似。
不知道汪曾祺先生创作此篇时是否受到了这位法国文豪的启发。
如果是,那么此作可以说既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又有西方意识流的不拘一格,堪称是一篇中西合璧的文学佳作。
在《受戒》中,明海的家乡管“出家”叫“当和尚”,感觉就像我们今天去“当老师”、“当记者”、“当编辑”似的。
只是一种可以赚钱的职业,并没有太多神圣的味道。
而且明海出家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因为他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
于是在他七岁那年,家里人便决定让他当和尚。
当和尚也是靠他舅舅的关系。
文中说道:“当和尚有很多好处。
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
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
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
”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包吃包住,收入不菲,工作不累。
”这样好的工作,就连明海自己也觉得在情在理。
这是小说的第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受戒”的缘起。
到了小说的第二部分,女主角登场了,文章写道:“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
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
汪曾祺《受戒》的主题探析
庄 重 的 “ 礼 ” 但 这 一 庄 严 的仪 典 ,
式在 小英 子看来 无异 于活 受罪 ,
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 意谓 的 , 所
当 地 佛 教 信 仰 的基 本 内 涵 就 在 于 此— — “ 家 ” 自愿 的 , 脱 是 出 是 超 人人 皆能 行之 有 效 的 。佛 性 自然 ,
这 一 文本 的产 生 , 其全 部 用 意 似 乎是 在 圆作 家 的 一个 梦 。 关键 词 : 受戒 性 情 佛教 文 化 整 合 梦
《 戒 》 汪 曾祺 的小 说 代 表 受 是 作 。小 说 中 , 者 清新 隽 永 地 为 我 作 们 描 述 了小 明 子 和 小 英 子 朦 胧 的
小说 中 有 一 个 情 节 是 明子 到
分混 溶的 ,他们几乎没有 受到任 何“ 忌讳 ” 的约束 。小英 子初次见
到 明 子 ,就 很 自然 地 把 半 个 莲 蓬 扔 给他 吃 , 以后 就熟 如 一 家 人 , 明 子 也 老往 小 英 子 家 里 跑 。小 英 子
的母 亲斥 责 明 子 时 , 直 叫 他 “ 径 ” 后 来 干 脆 把 他 认 作 了 干 儿 , 子 。明子 帮 着 小英 子 姐 妹 画绣 花 , 帮 着 做 田 里 的农 活 , 一起 踩 水 , 一
起采荸荠 ……“ 女授受 不亲” 男 的
“ 好 的 头 皮 上 烧 八 个 洞 , 不 疼 好 那
来 了。
.
童
涵 正 是 这 种 外 来 的 宗 教 在 与 中 困
本 土 文 化 发 生 碰撞 以后 的 一 种 结
特 别值 得 我们 注 意 的是 , 作
它们对 于“ 坏者 ” 是惩罚 , 破 不 而
是采取一种兼容 的、 接纳 的姿态 。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抗争意识-2019年文档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抗争意识《受戒》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汪曾祺在60岁时的作品,可以说是艺术上的纯属之作。
小说沿袭了作者一贯的散文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向人们讲述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
很多评论家认为《受戒》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作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无关。
本文认为,汪曾祺是一位关心人的疾苦的作家,《受戒》看似平淡,实则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期待。
《受戒》中作者赞颂了对束缚人性的反抗。
庵赵庄,从名字就可看出寺庙在这个村庄是不容忽视的。
庵本是对尼姑住所的称呼,但是这个庵里居住的却是和尚。
在庵赵庄人的眼中,庵与寺也许并无分别。
或者他们知道分别,却并不在意。
在他们的眼中,和尚和种田、做生意并无分别,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和尚们也俨然把出家当做一种职业。
在庵里,方丈不叫方丈,而是叫“当家的”——他也确实干的是当家职务。
他屋里摆着账簿和算盘,“经营”着庵里:做法事要收钱,庙产租给人种要收租,还要放债。
这些看起来与方丈工作想去甚远,更像是当家的工作。
他们并不遵守佛门的种种清规戒律。
他们吃荤,最守清规戒律的老和尚普照平日里吃斋,“过年时除外。
”他们不戒杀生——“他们吃肉不瞒人。
年下也杀猪。
杀猪就在大殿上。
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
”如此“明目张胆”地杀生,可见佛规并没有束缚住和尚们的心。
他们不戒女色:二师父有老婆,三师父有相好的。
正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受戒》中处处显示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威的不盲从。
明海在当和尚之前读书,“每天写一张仿”。
村里人夸明海字写得好——“写得很黑。
”这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包涵着作者的深意——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来说,字的内容不是重要的,他们要的只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生活。
孟子与他们无关,论语与他们无关,甚至百家姓也与他们无关,他们想要的只是自由地过着他们的生活。
庵里的方丈仁山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一个也不符合——黄、胖,打牌老输,整日衣衫不整。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5篇【精华】
《受戒》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受戒》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受戒读后感(一)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
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
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
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
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
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我并不赞同网络上大部分人所说,这是对人性最原始的复苏的赞美。
更有甚者,说这是对人类原始的爱的赞扬。
受戒读后感(二)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慒懂的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
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
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范文4篇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范文4篇汪曾祺受戒读后感范文4篇汪曾祺受戒读后感范文1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慒懂的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
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
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
复苏的人性让他把幸福紧紧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
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
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
她很直白,但很真诚;她很大胆,但很谨慎。
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
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
有时候,人与人心灵的交汇就在那么一刹那,错过了那一刹那,恐怕两个人的手永远也不会牵在一起。
聪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小说虽是描写一派纯美宁静和谐舒淡的乡野风情,但其中也隐藏着淡淡的忧伤,如明海为什么出家,明海与小英子之间似爱非爱的纯美情感能保持多久。
这些都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闲适,自由灵畅,可见作者自然通脱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悸动。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范文2《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潮涌之际,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烈的悲剧意识,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是却为文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笔讲述了山野之间的所见所闻。
这篇小说如果从语言上来说,是文学上的一大创新与挑战,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不管是叙述事件还是描绘事物,是写对话还是描写人物,都显示出灵动清逸的风致。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主题思想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主题思想汪曾祺小说《受戒》的主题思想《受戒》是汪曾祺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这篇文章不仅在发行之初,就有许多独特之处,这篇文章的题材和风格,都不同于当时的文学主流,甚至一开始,汪曾祺根本就不奢望能够发表。
但砂砾永远掩不住珍珠的光辉,李清泉力排万难,在《北京文学》的第十期上发表。
《受戒》初成,虽然刚拨乱反正,但人们对“极左”思潮还是心有余悸,《受戒》的题材与风格,让人们还是不大接受。
好在文章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篇极佳的好篇章。
《受戒》这篇文章,仅仅是以简单、温馨、清丽、诗意的语言文字去描述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朦胧美好的爱情故事,其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与人情的欢歌。
这篇短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是汪曾祺的早年间的生活故事,在年过六旬的他看来,曾经少年的回忆,是最清纯美好的,那乡间小庙的人,是最纯粹的,那可爱的农村女孩小英子,是美好的、健康的、自然的。
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是说不出来的朦胧、天真、美好、纯粹,那是过了那个年岁,再也不会在有的真挚情感。
小说的内容没有多么的错综复杂,就是简简单单的平凡故事,就像是遥远山村的故事,平凡、简单,但有着人们内心最深刻的追求,对爱的向往,对精神的世界的渴望。
在一些小说中,我对和尚的第一感觉,来源于莫言《红高粱》中的寥寥几句,那是极不好的感官。
在《受戒》中,也是这样的一群和尚,胆大不相同,这是一群在凡尘中生活着的人,很具有生活气息。
就像他们在过年时,会杀猪吃肉。
一般去当和尚的人,也是为了谋生,“箍桶的、弹棉花的、画匠、”等,都是生活的手艺,而且,去当和尚,只要“面如朗月,声如钟馨、聪明记性好、会认字”就符合当和尚的要求标准。
这些,都是和我们的生活一样。
除却诵禅念经,我们都一样。
小和尚明海,在青春年少时遇见了同样美好的农家女小英子,爱情的种子在两个人心中埋下,随着渐渐地相处,萌芽、开花。
他们选择了追求爱情。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000字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000字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000字5篇,欢迎查阅,谢谢!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000字篇1“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题记如果论文采华美,那么《受戒》一文算不上什么上乘之作,然而只读一遍汪曾祺的这篇小说,我就已经被他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朴实无华中,却透露出一种境界,一种常人无法企及自然和谐之境,一种令人向往的另类桃花源。
庵只是小庵,庄只是小庄,而主人公也只是小孩,一切显得那么的恬静自然。
庵内住的并不是尼姑,而是一群和尚,也许是因为地方太小,所以不敢自称是庙,干脆也随便称它一个庵。
庄是赵庄,因为里面住的人基本上都是姓赵的人家,但是人口也并不能与一般的庄相提并论,于是也随庄这一名称叫庄。
开篇作者并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副看似平常的画面,两个看似没有必然联系的地点,却在主人公小明子的出场下,变得千丝万缕,而庵与庄本身的名称又奠定了小说的整个基调。
从一开始的命中注定要做和尚,到读书认字,再到与英子的初始相伴,一切明子都显得像是逆来顺受,没有反抗,只是默默的选择了接受。
明子没有为自己的出不出家去争辩什么,也许出家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毕竟在他们那儿出家并不是人人都能摊上的美差。
因为出家需要诵经识字,所以明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去读书,当约期来临,明子顺理成章的跟着舅舅一起来到了荸荠庵,做了一名小沙弥。
路过繁华的闹市,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些当然也引起了明子的驻足,但也就是那么一刻的骚动,却并未影响明子的行动。
在去荸荠庵的路上,明子认识了英子,英子的爽朗大方,也许从一开始就敲开了明子小小的心扉,而明子的聪明单纯也渐渐的博得了英子的芳心。
地理位置的便利,为两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而且这两家的地理位置可谓相当和谐,一个是湖中之岛,一个是三面环柳,就这样英子和明子成了邻居,随后两人一起插秧,一起打谷,一起听蛙声,一起看流星,一起除草······明子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长相画功嗓音,借用英子的一句话就是“一十三省数第一”,而明子也确实没有辜负英子的一番评价,为英子的大姐画的绣花图样可谓栩栩如生。
《受戒》读后感
《受戒》读后感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是一篇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小说,读完之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水乡世界,心中满是对人性之美、生活之美的感慨。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叫庵赵庄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
主人公明海,为了将来有个谋生的出路,出家当了和尚。
在荸荠庵里,他的日子过得平淡却也自在。
而小英子一家,则是庵赵庄里普通又充满活力的存在。
小英子活泼机灵,天真无邪,与明海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纯真而朦胧的情感。
在《受戒》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人性美的细腻描绘。
荸荠庵里的和尚们,并非传统意义上严守清规戒律的出家人。
他们吃肉、打牌,过着世俗而又真实的生活。
仁山,也就是当家和尚,是个不怎么守规矩的人;仁海有老婆;仁渡更是个风流不羁的角色。
然而,正是这种对和尚形象的“颠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他们虽然不守那些刻板的戒律,却依然有着善良、淳朴的内心。
这种对人性的宽容与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的情感,是小说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他们的相处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真。
小英子会大声地喊明海“小明子”,会毫无顾忌地跟他一起玩耍。
他们一起薅草、一起划船,在相处中,感情逐渐深厚。
这种感情,没有世俗的杂质,没有成人世界的算计,只是两颗年轻的心在相互靠近。
尤其是小英子,她的勇敢、直率,让人忍不住为她的纯真而喝彩。
当她在田里问明海“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时,那份毫不掩饰的真情,让人感动不已。
同时,《受戒》也让我领略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者笔下的庵赵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那里有大片的农田,有清澈的河流,有热闹的集市。
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助。
这种田园生活的描绘,让久居城市的我心生向往。
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中难以寻觅的。
此外,小说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集中体现了汪曾祺自然、和谐、美、健康的人性的美学宗旨。
小说主要展示了优美的地域风情,健康的人性美、自然美,浓郁的人情美,使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和谐统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欢迎阅读。
一.故事情节的平淡与自然《受戒》用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述一对小儿女朦胧的爱情,小说的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读者的思绪跟随作者的笔触,一下子进入了小说所塑造的平淡氛围,故事就行云流水地开始了。
明海的出家,在他们的家乡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认为在他们的家乡当和尚似乎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他的家里人包括已出家多年的舅舅也是这样认为的,明海在荸荠庵里的小和尚生活是很清闲的,早起开庵门,扫院子,烧香,再就是念早经和晚经。
舅舅教念经就和教书一样,强调的是练嗓子。
小英子是个花一样的姑娘,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他。
她明知道明子是去做和尚的,但却没怎么避讳她让明子画石榴花、栀子花等绣花的模板,两人在一起裁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割稻子、打场子、捋荸荠、在芦苇荡里划船。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两人成为了好伙伴,小说的最后小英子告白了“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大声的说:“要!”。
小和尚明子和小女孩小英子在小那种充满波折,海誓山盟般的感情纠葛,所有的只是两个孩童之间的朦胧恋情。
可见在汪曾祺的小说里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小说不需要什么爱恨情仇离合悲欢,读者却能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出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
二.风格特色的诗意与和谐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入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受戒》读后感
《受戒》读后感《受戒》读后感(精选1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受戒》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受戒》读后感篇1再次拿起汪曾祺先生的《受戒》一书,细细品味,流连于《故里杂记》、《喜神》、《受戒》、《岁寒三友》等名篇。
《受戒》一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如同品了一杯淡淡的清茶,口有余香。
小说里的世界仿佛梦里桃园,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园,只是里面的人并非为了避世,而是本来就生长在那里,俗世中人有的他们都有,甚至比俗世中人更自由,更快活。
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清香的芦苇荡中,幽静寺庙里青涩拘谨的小和尚海明和邻居小英子,实际上作者追求和张扬的是种“桃花源”式的自然淳朴的生活理想,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
在汪曾祺的笔下,小和尚海明是聪明、善良、淳朴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
小和尚海明与小英子相爱的过程描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象征,表明了对美好自由人性的礼赞。
文章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醇厚的民风得到了升华与深化。
小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出现华丽的句子和词藻,但自然、朴实、准确,作者经常一个神来之笔,或者似乎无心几个字,就创造出了准确生动,诙谐幽默,含义隽永多层次的效果,令读者心领神会,莞尔一笑。
这大概就是汪先生所说的“苦心经营的随便”吧。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这就是作者想要的一生,也不过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世俗的纷扰。
读一本好的小说就犹如与智者交谈了一番。
汪曾祺用他笔下的故事,把我带进了故事的情节中,回味无情,原来文字是可以这么美的。
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闲适,自由灵畅,可见作者自然通脱的生活追求。
平淡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悸动。
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沉浸在悠然闲适的的场景中,就像阳光明媚的午后,品一茗新茶,听一位老友缓缓叙旧,让人放松。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精选3篇)
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读后感(精选3篇)汪曾祺短篇小说《受戒》篇1“我与我周旋,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
”这是汪曾祺晚年时说过的一句话。
汪老先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个老人,喜欢汪老文字中流露出来的一派天真,喜欢他对世间寻常万物的怜惜珍爱之情。
他的文字很淡,所写的小说不大有跌宕曲折的情节,但有的是意境之美,如青橄榄,如芦花荡,十分耐嚼,回味甘甜绵长。
读他的文字,时常会激起我对平凡世俗烟火生活的感激欣赏之心,是一遍一遍重读亦不觉厌倦的好文字。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汪老先生《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
小说的标题叫《受戒》,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读者一开始就会以为这是一篇写佛门生活的作品。
它也确实描述的是出家人的故事。
只是读着读着,你会渐渐觉得小说中的人与事虽然未离佛门,但读者感受到的并非佛寺的森严和佛徒生活的单调与清冷,而是与之相反的浓郁的世俗生活的情致与意趣。
人们实在看不出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明海在这里到底受了什么戒,反倒是他和他的老小伙伴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日常世俗日子的温馨与快乐。
与其他职业相比,当和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因此,明海之所以去当和尚并且还有望当一个好和尚,就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了。
他不仅嗓子好,而且记性好、相貌也好。
更值得提及的是,他出家以后连名字也不用改,还叫“明海”。
出家了的明海被大家喜欢着,但似乎从来不因为他当和尚的“本职工作”做得好,而是因为会画画、会唱歌、帮人干农活。
“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
”说的都是不关内容的形式方面的要求,因此小明海念经又怎么会去关心经文本身的涵义?值得注意的,倒是他看见小英子的脚印,“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觉得心里痒痒的。
”那每天本来就出于应付而不得不敷衍的经文恐怕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小说的最后,作者是把这种日常生活的诗情和温馨渲染到了极致,那就是明海和小英子的恋情在回家途中的瓜熟蒂落,那一段优美的文字令所有的读者读后无不悠然神往。
《受戒》读后感_《受戒》优秀读后感作文精选
《受戒》读后感_《受戒》优秀读后感作文精选《受戒》读后感一、内容简介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实为“菩提庵”,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庵内13岁的小和尚明海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带来出家的。
他舅舅是庵里的当家和尚仁山。
庵内和尚们并不恪守戒律,一样过着俗世的日子。
明海在第一次来庵上的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
明海会描画,这一技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画绣出来的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
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一起栽秧、薅草、车水、放割稻子、打场看场。
四年以后,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就能做“沙弥尾”,将来能做方丈。
小英子划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
数天后,小英子又划船把接受过戒的明海回庵赵庄。
回来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当沙弥尾也不要当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应下。
当小英子问他:“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声说:“要!-------------------------------------------------------------------------------------------------二、人物介绍明海“荸荠庵”里17岁的小和尚。
因为家里兄弟多田地少,出于生计考虑选择了出家,13岁时到“荸荠庵”出家。
庵内的当家和尚仁山便是他的舅舅。
他与“荸荠庵”的邻居赵姓人家的女儿小英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认了小英子的母做干娘。
小英子庵赵庄的赵大伯的小女儿,与明海年纪相仿,心灵手巧、活泼美丽。
她家是“荸荠庵”的邻居,日子过得很兴旺,除了自家的地外还租种了庵上的十亩地。
仁山明海的舅舅,“荸荠庵”的当家和尚,负责管理庵内的账簿,教明海念经,深谙佛门的升迁之道。
其人黄、胖,不修边幅,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披着短僧衣,光脚趿拉着僧鞋。
仁海仁山的二师弟,很爱干净。
有家室,老婆每年夏秋之间会到庵里住几个月。
仁渡仁山的三师弟。
年轻漂亮,聪明能干,不但经忏俱通,而且身怀绝技,会表演“飞铙”,还会放“花焰口”唱山歌。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随意性汪曾祺在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这个梦境,表达了他的审美世界,那个世界,于我看来是一种随意如水的唯美存有。
引用汪老对于小说的定义:“跟一个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所以《受戒》那个时期的小说,多以回忆表现,讲述着平凡琐事,冲淡平和,而那些温情与唯美,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过滤了浮躁喧嚣,所以我们看到的《受戒》,那么的纯然宁静,与自然相亲相爱,和伦理,文化,历史无关。
这份古典情韵,使他无愧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本身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解构。
文章之初,我们看到表达者对于“荸荠庵”这个名称的解释,富于佛教意味的菩提庵却被“俗人”叫成了荸荠庵。
这个讹称很具隐喻涵义,它代表着一种民间化的、世俗化的对佛教的解读。
而庵里的和尚也接受了这种“俗称”。
或许是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有意的“省略”或“忘怀”。
“和尚庙”“尼姑庵”也是俗人约定俗成的想法,荸荠庵住的却是和尚。
这个看似荒谬的事实说明这里的和尚对于名份、形式是看轻的。
而当地的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这正好印证了和尚的俗人化与宗教的世俗化。
这些叙事在一定水准上消解了现实中和尚与佛教的神秘性与神圣性。
这种消解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我们能够用一种自由的心态随着表达者一起,去欣赏那些美丽的故事。
而表达者自己,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随着记忆的流动,讲着那些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清新飘逸的梦。
汪老曾在小说序言里声称:“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
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他的这种散文化的叙事结构,情节因素少,逻辑联系弱,较少矛盾冲突,以大量的风土人情或画面构成小说,使其更像生活。
比方文中对于明海入庵之后生活的描写,从庵里的摆设,明海的早晚课,写到了庵里的人口,从庵里的师傅们,又写到了当地的风俗,放焰口,和尚娶妻,盂兰会,山歌小调,和尚的水烟袋,和尚打牌,又引出了铜蜻蜓的趣事,过年杀猪。
《受戒》:探索汪曾祺的宗教情怀
《受戒》:探索汪曾祺的宗教情怀受戒:探索汪曾祺的宗教情怀宗教情怀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作家们对人生、信仰、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思考的途径。
汪曾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中也透露着独特的宗教情怀。
本文将探索汪曾祺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并分析其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一、佛教的智慧与人性探索汪曾祺的作品中,佛教的智慧和人性探索经常出现。
他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和融合,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哲学思考。
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受戒》中,主人公在临终前受戒成为僧人,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仪式,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审视。
通过受戒的过程,主人公拥抱了佛教的智慧,不断深化对人性的理解,并最终超越了尘世的束缚。
二、对生死与轮回的思考汪曾祺的作品中常常探索生死与轮回这一宗教主题。
这种思考源于他对佛教的学习和思考,但在作品中并不局限于宗教的范畴,而是通过借用佛教的观念,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例如,在《受戒》中,主人公在面临死亡时,他对生命的回望与思考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宗教的元素则为他提供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视角。
三、修行与人性的关系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修行与人性常常成为一种对立和交织的关系。
修行代表着超越个体欲望、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精神追求;而人性则是婆娑世界中存在的欲望、矛盾和纷争。
在《受戒》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修行经历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揭示了修行与人性的辩证关系。
汪曾祺通过这种辩证的呈现方式,展示了宗教与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挑战。
四、宗教情怀与文学意义汪曾祺作品中的宗教情怀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深刻的内涵和思想寓意。
通过对佛教智慧的运用和对生死、修行的思考,他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同时,宗教情怀也帮助他在作品中探索和呈现人性的深层次。
宗教元素的融入,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情感共鸣。
总结: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宗教情怀是他思考人生和存在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人性解放主题
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人性解放主题《受戒》一文虽然题为“受戒”,但是其中人物却很少受到清规戒律的限制。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主人公明海,他身为一个马上成为小和尚的人,在去往菩提庵的路上遇到了小英子,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情感。
最终在他在金碧辉煌的善因殿里受了戒,成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却也在回到村里的河上直面自己的内心,选择和小英子在一起。
正是这种选择,作者的这种安排表达了他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以及对当时文学主流的另类思考。
汪老《受戒》一文中的庵赵庄是个“奇怪”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看起来和平常一样,又有许多不同。
文章开头就介绍到在庵赵庄出家不叫出家,而是“当和尚”,而且“和尚”已经成了庵赵庄的一门职业,和劁猪的、织席子的、画匠等一样。
应该注意到这里举出的职业,在平常大家的印象中,“出家”是一件神秘或者说神圣的事,但是在庵赵庄,“和尚”的地位和“婊子”一样,只是一种职业的选择,并没有更多的道德附庸。
可以说,作者通过这种设置,轻轻巧巧地将“和尚”这一词所代表的佛教系统拉进凡尘中,消解了它的神圣性,使这种在现实生活中神秘的、高高在上的宗教系统失去了它的神性,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混杂进世俗的天地里。
这之后写到明海与舅舅一起离家,而在他走向佛教系统前,他的过渡仪式只是穿上用舅舅的旧衣服改的短衫,在父母面前磕了个头就走了。
这是在明海生活中第一次走向条条框框,也是他向被约束的生活走出的第一步,只是这“第一步”有点稍微的不正式,可以说是作者冲淡佛教系统神圣性的另一个描写。
作者的这些描写也为后文中庵里和尚们的生活伏笔了。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
” 像是庵中的三个和尚,仁山、仁海和仁渡,一个是庵里的账房先生,身上沾满铜臭味和烟味;一个娶了老婆,还把媳妇带来庵里住,因为庵里凉快;最后这个就是一个年轻人,会杂耍、会唱歌、长得好看,于是和很多女人纠缠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是什么?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的一个纯粹文人”。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
刚看到小说题目《受戒》时,第一反应是,这应该写的是个规规矩矩接受戒律的俗家弟子的故事,然而,读后大吃一惊。
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的清清爽爽,懵懵懂懂的爱情,文中没什么特殊的故事情节,只是诗意的平铺直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恋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初读这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令我大吃一惊,里面和尚们做的那些事让我难以接受:二师傅仁海娶了妻子,还公然带到寺庙居住、三师傅因为有飞铙的绝技,相好的既然还不止一个、就连最资深的老方丈也在寺庙里藏了一个19岁小老婆、在寺庙里还可以喝酒、杀生,
做法事赚钱、小和尚明海也和小英子有恋情……所有这一切佛家所禁忌的条例,他们都一条不漏的全犯了,这是对佛家的蔑视侮辱。
但在最后读完整篇小说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汪曾祺曾说:《受戒》我写的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小英子和明海的恋情不是yin乱,不是犯戒,寺庙里的所有他的前辈和尚师傅都在做这样的事,他们两恋情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17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懵懂向往的年龄,难怪明海在看到小英子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洁美好的。
他始终都是在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他坚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和小英子对自己的爱,于是,在他等到暴风雨来临之时他大声说出来自己的爱,不过这样做也是在小英子的鼓动下才做出的决定,这次勇气战胜了怯懦,佛教中人也有的人性让他勇敢迈出这一步寻求自己的爱情幸福。
他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受戒》表面上是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也是主人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文中营造的是一种“桃花源”似的自然纯朴理想生活,在这个田园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即使是和尚也可以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恋爱、结婚、
杀生。
在荸荠庵里,这些人虽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诈、狡猾,众多人物之间的朴素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活快乐的生存空间。
在作者的笔下,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洁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感情,呈现出浪漫、纯洁的色彩,在他们人生中演奏着一曲美妙的旋律。
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童心,在一个与外世隔绝的理想环境,纯真、善良的两颗童心甜蜜的交织在一起。
这个还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童心也就是这个“桃花园”的象征,比如:明海受戒后,小英子接他回来时问他“我给你做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先是大声,然后小声说,要——!”英子把船划进芦苇荡,接着这样描写:
“芦花才吐新惠。
紫灰色的芦惠,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滑的,象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象一支支的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长脚文字,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花,惊起一只水鸟,扑鲁鲁鲁地飞走了”。
作者在文中营造的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幽默清丽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他用一些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都是一种全新的不大不小的冲突,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迷人的气质,它的存在不可多得也不完全脱于现实,像没有沾染烟尘的野外的风。
人对于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他不会因任何环境的束缚而消逝,相反的,只要一点真情的触动,这种人性便会蓬勃的苏醒,无论
是未受禁锢的俗人还是出家的佛教中人,都拥有最原始的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人正是由于认识到了爱和被爱的美好,才能让自己和别人的世界亮丽多彩起来,相反的,若对人对事只有抱怨,他的世界将会是一片漆黑。
人性的善是世间最美的音符,是世间生命的精髓,这种美没有国界,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男女、平凡人和佛家弟子的限制,是人就会对生活有需求,对世俗有渴望。
《受戒》中的荒唐故事是美,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