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实习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实习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实习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我实习的地方是湖北宜昌纺织机械厂,在这里将要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实习内容有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激光切割机、板金班实习。经过这次实习使我了解了许多加工设备,并能够熟练操作机床,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矗

1.1公司简介

宜昌纺织机械厂隶属于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工厂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城区,毗邻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宜黄高速公路、宜昌长途客运站、宜昌火车站、长江宜昌港、三峡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投资环境良好。企业现有员工25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0余名;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注册资金8476万元,各类设备1200多台(套),并装备了大批国内外高精尖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主要生产以棉、麻、毛、丝、化学纤维为原料的系列捻线机、单双面圆纬机、系列细纱机及纺机专配件等七大类50多个品种、规格的纺机产品。

1.2实习历程

1.2.1数控冲压

2月28号到3月4号,我们在板金分厂的数控冲床(图1-1)上实习,今天

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我跟着数控冲床的曾师傅学习。其实这个车间内有两台数控冲床,曾师傅操作的一台是老冲床,万师傅操作的那一台是新冲床。通过今天的实习我学到好多东西,我知道冲床里要有很多种模具,需要哪一个就换哪一个,而机床里面有转塔,转塔里面有很多位数,每个位数上都装着不同的模具,需要哪一个就根据程序编写哪一个,很方便。举例如下表1:

图1-1数控冲床

表1

数控冲床磨具表

1GHJ

2B

3C

4D

5D

6B

φ100

□10×10

φ10

φ9

上模无

φ11

7D

9EF

10B

11B

12B

□30×30

□14×20

□40×40

φ10

□5×40

φ8

13D

14B

15C

16B

17B

18B

□14×14

φ20×20

φ70×120

φ18

……

如果工件的程序段是:

O1165

(FA726-1165)

(A200B750)

X1830Y550M03

MOV/X0Y126(F30)→→→→→输到机床上是MOV/X0Y126T7

OBL/U1363025R703025

X90Y55(Y8)→→→→→→→→输到机床上是X90Y55T12

GRD/U152.51R5001

X950Y55

X1830Y550M30

在这里,“F30”的意思就是这是个方孔,方孔的边长是30×30的;“Y8”的意思就是这是个圆孔,圆孔的直径是8。这是技术性的知识,但操作工人肯定也是很懂得,而且比我们懂得多。

师傅让我试着操作,我试了几下,感觉还可以,只是没有师傅操作的那么娴熟。虽然我们在学校里学过数控技术,也编过程序,但真正到了实际中还是有差别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比如说我问师傅REC是什么意思,师傅说REC是一种道具冲压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代号,比如说REC切割的是矩形孔,从矩形的的一个角切起,绕着中心切完;而OBL是切长方形,开矩形孔用的,起始于中心

的一种切法。然后我就观察道具的运行方式,不同的方式切割方法还真不一样。

师傅在加紧工件时我想到了工件的夹具,我看见那夹具挺薄的,怎么就夹那么紧呢,我问师傅这是什么夹具,师傅说这叫夹持器,是液动夹具。然后我就想这是什么定位方式,我看了好半天才看出来是完全定位,因为板金下面是个大平面,右边有两个定位块,前面还有一个定位块,是标准的六点定位里的完全定位,自己看懂之后感觉真的好开心,因为感觉自己学的东西在实际中找到了应用。

因为万师傅操作这台机床是新机床,所以要学的东西特别多,这台机床的型号是MOTORUM2048LT,精度是0.5mm。可以控制的轴数为3联轴(X,Y,T或X,Y,C)。X是横坐标,Y是纵坐标,C是转塔分度值,T是刀具号,V是转塔模具高度值。每天早上过来要先开机,开机过程是:开开电脑→打开总开关→接通位于机床前面的主断路器→按NC操作面板上的ON按钮→按「FD」软键盘→按操作面板上的「MACHINEREADY」按钮。在工作前还需要把机器回零,就是按操作面板上的「ZEROSET」按钮,而每次回零前都要让夹持器夹紧工件,然后就是输入要加工零件的程序→「RESET」按钮→「MACHINEREADY」储存→空转,这里空转的目的是保护夹持器。夹持器是用来夹持工件的,而且夹持器是有安全范围的,这要根据工件夹持器中心和定位器线进行限定,根据各刀具塔位尺寸而定,不同的工件安全范围不一样。如果工件有需要加工风扇形状的,则夹持器的安全范围会缩小,因为风扇的模具大,还有,如果一个工件需要加工的部位比较多,那么可

以将一块料加工成两个工件,一分为二,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很常见的,这里说的一分为二的工件加工完后并没有完全分开,还有一丝连着,这样工件还是一个整体,不会散落在加工位置上,但是如果一分为二的工件加工后没有一丝联系而是完全分开了,那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件散落在加工位置上既不方便取出工件,也容易造成疏忽的危险,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出现,像今天加工的一个工件一样,那就是程序出错了,就要修改程序。

跟着万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BLOCKSKIP」按钮的作用是让程序跳跃,就是假如一个工件已经加工过了,发现少加工一个孔或其他的,那编号程序后,就按这个按钮,指示灯亮,那这个工件加工过的地方就会跳过去不再加工,当指示灯灭时,所有程序段都已正常方式执行,这样省时也不至于造成太大浪费。而「PUNCHOFF」的作用是空走,就是零件加工前按此按钮,指示灯亮,板材空走,再按下此键,指示灯灭,才启用冲压动作开始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冲压中检查程序中的板材移动,看看板材移动工位是否正确,其实在每加工一批工件前都要有这个过程的。即加工一批新工件前的操作是这样的:输程序→按「MEMORY」键→按「FEEDRATE」把速度调低→按「PUNCHOFF」键空走→再按「MEMORY」键→再按「FEEDRATE」把速度调高→继续工作。今天在工作中万师傅要清理冲下来的废料,每次清理废料都要让机器回零,按「JOG」→再按「LOADPOSITION」,就可以清理废料了,这就是中途回零的操作。今天正在加工时,机器出

现了报警,这时可以按「MESSAGE」键显示报请信息和操作员信息,根据报警信息调整错误操作。

在这台机床上学习了几天,才知道这台机床的一些规格:冲压行程800spm,最大板材尺寸(冲压面积X×Y)是2500×1250mm,最大板材厚度是6.35mm,最大板材重量是150Kg,压缩空气要求为:压力是0.49MPa,如果压缩空气达不到则机床就不能开动,就比如今天早上那一会儿就开不开机器。今天还学会了几个按钮的作用,POS是显示当前位置;PROG是程序显示,工作前或工作中按一下就可以显示出当前的程序;ALTER是更改程序现实中的数据,如在2上面输入3,再按ALTER,2就变成了3;同理,INSERT是在程序中插入数据,在2后面输入3,就显示23;还有,师傅工作了多少件,使用自动计数器记录的,每开始新工件前计数器清零再计数,步骤:软键「OPRT」→软键「RARTO」→软键「EXEC」→键「POS」→软键。

之前一直搞不懂键「JOG」和「HAND」有什么区别,只知道它们的意思都是手动操作,今天才搞懂它们的区别,「HAND」一般用于维护检查,而「JOG」是指点动模式中X、T和RAM(滑枕)的点动移动,一般「JOG」是要配合其它键一起用的,例如,在中途要清理肥料需要回零就是「JOG」→「LOADPOSITION」,中途要修改程序回零就是「JOG」→「LOADPOSITION」→该程序→「MEMORY」→「CYCLESTART」。今天还知道了从电脑上调程序的步骤了:在冲床文件夹里找到数控冲床文件夹并打开→找到要加工零件的程序并保存到桌面上→在找面

上准备发到操作板主机上→一直按最后一个软件→按软件「READ」→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

第一章概述 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涉及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常见冲压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原则;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制造特点、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等。 章节内容: 1.1冲压的定义 1.2冲压工序分类 1.3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 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 1.5冲压用板料 1.6冲压设备简介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 2.认识常见冲压设备,掌握选用原则; 3.了解屈服准则、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体积不变条件、硬化规律、等冲压成形基本规律; 4.了解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5.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 重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概念、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及应用、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常用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 难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主要参考书: [1] 王同海.实用冲压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下载> 1-1什么是冲压加工? 1-2 冲压加工又何特点? 1-3冲压加工又哪几种类型? 1-4什么是分离工序? 1-5 什么是塑性变形工序? 1-6 我国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1-7 常用的冲压设备有哪几种? 1-8 通用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1-9 选用冲压设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0怎样根据冲压工艺来选择压力机的种类? 1-11怎样选择压力机规格大小? 1-12如何正确使用压力机? 1-13使用时如何正确地调整压力机? 1-14冲压材料常用的备料设备有哪些? 1-15剪板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1-16如何正确使用剪板机? 例题与解答: [1]冲压塑性变形辅助分析 [2]拉深变形中的变形趋向:注意变形过程、变形区与传力区、变形缺陷 电子教材 1.1 冲压的定义 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板料(或带料)、薄壁管、薄型材等,板厚方向的变形一般不侧重考虑,因此也称为板料冲压,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刘汉荣 学号:2009623022 分数: 目录 一、摘要————————————————————————— 二、冲压工件分析————————————————————— 三、冲压工件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四、在此方案下的派样方式与计算—————————————— 五、主要设计的计算————————————————————(1压力的计算——————————————————— (2压力计算的初步选定——————————————— (3此方案下的模具采用什么结构——————————— (4模具工作部位的————————————————— a>尺寸计算——————————————————— b>凸模刃口——————————————————— c>凹模刃口———————————————————

d>压件器及卸料板———————————————— 六、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模架的选择——————————————————— (2定位零件———————————————————— (3固定及连接零件————————————————— (4模具材料的选择————————————————— (5模具的校核———————————————————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摘要 冲压是金属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材质较软的金属材料成型,可一次性成型复杂形状的精密制件。本设计是一个折弯和冲孔结合的零件成形。 本设计对工件进行了级进模设计,利用CAD 、UG软件对工件进行了设计绘图,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正确的冲压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计算与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并绘制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本课题通过对工件的冲压模具的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二、冲压工件的分析

冲压模具实例讲解学习

冲压模具实例

9 冲压模具实例 工件名称:手柄 工件简图:如图9-1所示。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图9-1 手柄工件简图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A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φ8mm的孔和5个φ5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3.5mm(大端4个φ5mm的孔与φ8mm孔、φ5mm的孔与R16mm外圆之间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3.5mm接近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2mm,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不方便。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三,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级进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手柄的形状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直排时材料利用率低,应采用直对排,如图9-2所示的排样方法,设计成隔位冲压,可显著地减少废料。隔位冲压就是将第一遍冲压以后的条料水平方向旋转180°,再冲第二遍,在第一次冲裁的间隔中冲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边值取2.5mm和3.5mm,条料宽度为135mm,步距离为53 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78%(计算见表9-1)。查板材标准,宜选950mm×15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7张条料(135mm×1500mm),每张条料可冲56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76%。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课题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引言 在工业产品中,板材件占据了一个大比例。许许多多的机械零件,产品覆盖件都是用板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研究板料的成形方法对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板材成形方法有许许多多种,其中冷冲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冷冲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工序。 冷冲压过程主要依靠冲模和压力设备完成加工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率很高,操作简单。而且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小到钟表的秒针,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冷冲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课程即将结束之时,为了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和模具的设计,我将选择了一个垫片零件。通过设计冲裁模实现零件的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目录 引言 .............................................................................................................. I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 零件要求 (1)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设定 (2) 二冲模设计相关计算 (2) 2.1 排样的相关设计与计算 (2) 2.2 冲裁力的计算 (3) 2.3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4) 2.5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5)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7) 3.1 横向送料定位装置设计 (7) 3.2 纵向送料定位装置的设计 (8) 四标准件的选用 (9) 4.1 模座选用 (9) 4.2 压力机选用 (10) 4.3 紧固件选择 (10) 五模具加工工艺 (11) 5.1 凸模加工工艺 (11) 5.2 凹模加工工艺 (11)

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A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工件名称:手柄 工件简图: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A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φ8mm的孔和5个φ5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3.5mm(大端4个φ5mm的孔与φ8mm孔、φ5mm的孔与R16mm外圆之间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 3.5mm 接近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2mm,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不方便。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级进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手柄的形状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直排时材料利用率低,应采用直对排,如图8.2.2手柄排样图所示的排样方法,设计成隔位冲压,可显著地减少废料。隔位冲压就是将第一遍冲压以后的条料水平方向旋转180°,再冲第二遍,在第一次冲裁的间隔中冲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边值取 2.5mm和 3.5mm,条料宽度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设计课题:工件如下图所示,材料Q235,板料厚度1mm,年产量8万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设计成型零件的模具。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R1;未注公差为IT14级;材料厚度t=1mm 一、冲压工艺分析 1、该零件的材料是Q235,是普通的碳素工具钢,板厚为1mm,具有良好 的可冲压性能。 2、该零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处有R1的圆角,所冲的三个孔都是Φ5的 尺寸,工艺性比较好,整个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好。 3、尺寸精度,零件上的三个孔的尺寸精度为IT12~13级,三个孔的位置 精度是IT11~12级,其余尺寸的公差为IT12~14,精度比较低。 结论:适合冲压生产。 二、工艺方案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3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成本高而生产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需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具冲裁精度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成型该零件应该采用方案二复合模具成型。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1、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板的厚度有1mm, 孔边距有6mm,所以可以选用 倒装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导料销,控制条料的 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上模刚性顶件。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方便操作,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冲压件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为中批量,为了使得模具寿命较高,采用有导向、弹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结构形式。 四、工艺计算 1、确定最佳排样方式,并计算材料利用率,选择板料规格。 该零件为近似矩形零件,设计排样1、排样2三种排样方式,如图:排样1: 排样2: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设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孔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宇学号:20114526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材型一班指导教师:宋继顺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工艺分析 (2) 2.1.1材料分析 (2)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 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 零件和焊接构件。 (2) 2.1.2结构分析 (3) 2.1.3确定精度 (3) 三、工艺计算 (4) 刃口尺寸计算 (4) 3.2对于孔φ730+0.08 (5) 3.3冲裁力 (5) 对于直径为φ73的孔 (6) 3.4压力中心的计算 (7) 四、设备选择 (7) 4.1压力机的选择 (7) 4.1.1依据滑块的驱动力分类 (7) 4.1.2依据滑块的数目分类 (8) 4.1.3依据滑块的驱动机构分类 (8) 4.1.4依据滑块驱动机构的配置分类 (8) 4.1.5依据机架的形式来分类 (8) 4.2其他零部件的选择 (8) 五、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9) 六、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冲裁件的工艺性是否合理,对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率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容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图1.1 零件 Fig1.1 Parts 2.1.1材料分析 材料:08#钢 材料厚度:0.6mm 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零件和焊接构件。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例:图1所示冲裁件,材料为A3,厚度为2mm,大批量生产。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名称:止动件 生产批量:大批 材料:A3 材料厚度:t=2mm 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1.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钢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 -0.74 0 -0.52 -0.52 -0.52 -0.52

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孔边距12mm 的公差为-0.11,属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65 mm 24 mm 30 mm R30 mm R2 mm 零件形:10 mm 孔心距:37±0.31mm 结论:适合冲裁。 2.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 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由于孔边距尺寸12 mm 有公差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此尺寸精度,最后确定 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 +0.36 0 0 -0.11

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 小壁厚,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 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料 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3.排样设计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 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2.2mm 工件边缘搭边:a1=2.5mm 步距为:32.2mm 条料宽度B=D+2a1 =65+2*2.5 =70 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 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η为: η=A/BS×100% =1550÷(70×32.2)×100% =68.8% 查板材标准,宜选900mm×1000mm的钢板,每钢板可剪裁为14条料(70mm×1000mm),每条料可冲378个工件,则η为: η=nA1/LB×100%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应用

2017-2018-1 学期 XXXX学院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年月—日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应用 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积极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 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制造业国家水平高低的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工业国家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冲压工艺及模具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冲压模具现状发展应用 1概述 1.1冲压的概念 冲压(sheet metal forming;stamping)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这类在冷态进行的成型工艺方法称为冷冲压,简称冲压。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 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 压件[1]。 1.2冲压的特点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单工位或多工位的)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完整版)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垫片复合模设计 黎明大学机电工程系 11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06.18 题目:

完成图示冲裁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其冲裁工艺方案。已知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0.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一.冲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有圆弧连接过度,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 要求。 (25.932 5 .429=--= c 1.5t=0.75) 3,精度分析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由于所设计的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但为了模具制造方便,最后决定采用复合冲裁进行生产。 由工件尺寸可知,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

三.模具设计计算 1,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排样图的绘制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0.8mm; 工件边缘搭边:a1=1mm; 歩距为:29.18mm; 条料宽度B=【Dmax+2a1】°-δ =[29+2×1]°-0.4 =31°-0.4mm 图2排样图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 模具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教学环节,这个数学环节的目的: (1)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2)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范等。 (3)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设计任务: 模具装配图一张(A2以上);零件图3~4张(同组人员所绘零件图应有不同);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至少20页以上)。 1 冲压模设计的准备工作 研究设计任务 应充分研究设计任务书,了解产品用途,并进行冲压件的工艺性及尺寸公差等级分析,对于一些冲压件结构不合理或工艺性不好的,必须征询指导教师的意见后进行改进。在初步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冲压总体方案的论证。 第一步,酝酿冲压工序安排的初步方案,并画出各步的冲压工序草图; 第二步,通过工序安排计算及《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验证各步的冲压成型方案是否可行,构画该道工序的模具结构草图。 第三步,构画其它模具的结构草图,进一步推敲上述冲压工序安排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第四步,冲压工序安排方案经指导教师过目后,即可正式绘制各步的冲压工序图,并着手按照“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资料及工具准备 课程设计开始前必须预先准备好《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及图板、图纸、绘图仪器等工具。也可将课程设计全部或部分工作安排在计算机上用Auto CAD等软件来完成,相应地需事前调试设备及软件、准备好打印用纸及墨盒等材料。 设计步骤 冲压模课程设计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结构、尺寸、精度、材料等方面)(5%); (2)拟定冲压工序安排方案、画出冲压工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阶段考核比例为15%) (3)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等)、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确定凸凹模间隙, 计算刃口尺寸 ....(各个模板的外形尺寸、卸料弹簧或橡胶的自由高....、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 度等)、选用模具典型组合 .....(主要考虑公称压力、装模高度、滑块行程、工作台面尺....等,初选压力机 寸等因素)(25%); (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 (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 (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 (7)课程设计面批后或答辩(建议对总成绩在10%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明确考核要求 根据以上6个阶段应该形成的阶段设计成果实施各阶段的质量及考核,从而形成各阶段的考核成绩,结合考勤记录及面批或答辩记录对总成绩在10%左右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最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20 —20 学年第学期 机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王芳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先修课:机械设计金属与塑料成型设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高等工业院校材料成型方向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二、教材处理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姜奎华主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编排严谨。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所以应紧

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搞清模具设计的有共性的规律,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参考书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8.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9.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期末考试:100% 五、各次课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自我测验及作业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扫瞄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拆装与测绘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1模具折装测绘的目的关心学生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感性知识。( 1 ) 关心学生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感性知识。 搞清模具零件的名称结构及常用材料和一样热处理要求。1) 搞清模具零件的名称结构及常用材料和一样热处理要求。 搞清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2) 搞清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搞清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3) 搞清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 3 ) 复习巩固制图知识 2冷冲压模拆装与测绘的任务拆开模具测画模具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1 ) 拆开模具测画模具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非标准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侧刃及侧刃挡非标准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料(始用挡块、固定挡料) 、导料板、承料板、模柄、推板、打板、上下模座等。始用挡块、固定挡料) 、导料板、承料板、模柄、推板、打板、上下模座等。 )、导料板 画模具装配图。( 2 ) 画模具装配图。 3注意事项 ( 1 ) 不准用锒头直截了当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不准用锒头直截了当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接联接关系做好记号。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接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 3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上模座与导套,下模座与导柱不要拆

开,否则不能还原。否则不能还原。画模具装配图时,应打开上模画下模的府视图。( 4 )画模具装配图时,应打开上模画下模的府视图。 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工序图,工序图的下边为排样图。( 5 )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工序图,工序图的下边为排样图。 模具零件可不标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但要注明零件名称,( 6 )模具零件可不标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但要注明零件名称,材料及必要的热处理要求。 处理要求。 4冷冲压模具拆装与测绘过程 ( 1 )级进模拆装过程用撬杠或铜棒分开下下模。1)用撬杠或铜 棒分开下下模。拆开下模(凹模部分)2)拆开下模(凹模部分)由 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 (a )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和凹模分开。(b )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和凹模分开。 测画下模各零件。(c )测画下模各零件。 3)拆开上模(凸模部分)拆开上模(凸模部分) (a )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 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 (b )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上垫板和凸模及固定板。和凸模及固定板。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c )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d )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 测画上模各零件。(e )测画上模各零件。 4)组装模具 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a )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将凸模装入固 定板待用。(b )将凸模装入固定板待用。组装下模。(c )组装 下模。 ① 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模板(最新版)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专业年级:材型09-X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22 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垫片的冲裁工艺性分析 (4) 1.1 设计任务 (4) 1.2 垫片的工艺性分析 (4) 1.2.1 垫片的原材料分析 (4) 1.2.2 垫片的尺寸精度分析 (4) 1.2.3 垫片结构工艺性分析 (4) 1.3 垫片冲裁的工艺方案的确定 (4) 1.4 选择冲压设备 (5) 第2章垫片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6) 2.1 模具总体方案的确定 (6) 2.2 定位、送料方式 (6) 2.3 卸料出件方式, (6) 2.4 模具压力中心 (6) 2.5 模具外形尺寸 (7) 2.6 导向方式与模架类型 (7) 第3章垫片冲压模具的零部件设计 (8) 第4章模具的总装图和校核 (9) 4.1 模具的总装图和工作过程 (9) 4.2 模具的闭合高度和压力机相关参数校核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垫片的冲裁工艺性分析 1.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如图1-1所示。 已知技术参数: 材料:Q235,料厚:2 mm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1.2垫片的工艺性分析 1.2.1垫片的原材料分析 材料为Q235钢,属于普通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1.2.2垫片的尺寸精度分析 尺寸精度: 1.2.3垫片结构工艺性分析 1.3垫片冲裁的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两个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一次加工。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落料—冲孔连续加工。采用级进模连续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生产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坯料或零件在两套模具上周转,重复定位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可以采用,为提高生产率,可以采用复合模或连续模进行生12mm有公差要求,为11级精度,为了更好的保证此尺寸精产。由于孔边距尺寸0 -0.11 度采用复合冲裁的方式进行生产。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模 零件简图:如图3-11所示零件名称:汽车务轮架加固板材料:08钢板 厚度:4mm 生产批量:大量生产 要求编制工艺方案。

图3-11 汽车备轮架加固板零件图 一.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备轮架加固板,材料较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汽车备轮架强度。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 凹陷或其他形状突变,系典型的板料冲压件。零件外形尺寸无公差要求,壁部圆角半径,相 对圆角半径为,大于表相关资料所示的最小弯曲半径值,因此可以弯曲成形。的八个小孔和两个腰圆孔分别均布在零件的三个平面上,孔距有们置要求,但孔径无公差配合。圆孔精度不高,弯曲角为,也无公差要求。

通过上述工艺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为普通的厚板弯曲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是轮廓成形问题,又属大量生产,因此可以用冲压方法生产。 二. 确定工艺方案 (1)计算毛坯尺寸 该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可按式下式计算: 上式中 圆角半径; 板料厚度; 为中性层系数,由表查得; ,为直边尺寸,由图3-13可知,

将这些数值代入,得毛坯宽度方向的计算尺寸 考虑到弯曲时板料纤维的伸长,经过试压修正,实际毛坯尺寸取。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部位尺寸,最后得出如图3-14所示的弯曲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2)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 图3-14的毛坯形状和尺寸较大,为便于手工送料,选用单排冲压。有三种排样方式,见图3-15a、b、c。由表查得沿送料进方向的搭边,侧向搭边,因此,三种单排样方式产 材料利用率分别为64%、64%和70%。第三种排样方式,落料时需二次送进,但材料利用率最高,为此,本实例可选用第三种排样方法。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垫片”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 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片 批量:大批量 材料:A3(Q235) 厚度:3mm 摘要 冲裁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和经验都很强的工作。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供的零件图纸要求,用Auto CAD 进行设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冲压工艺和合理的模具结构,在此基础上优化零件结构和选择合适的零件材料。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落料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压力机的型号。再分析对冲压件加工所需的模具类型,选择所需设计的模具类型。 本文首先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模具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与本次设计的意义,接着是简单说明了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模具的分类、模具零件的分

类、模具的结构形式、冲压的基本概念、冲压工艺基础理论、塑性力学基础理论。然后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对零件排样图的设计,完成了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为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其次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模具零件图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型提供依据,以及为装配图各尺寸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和装配图。 本次设计阐述了冲压复合模的结构设计及工件过程。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字:冲孔;落料;倒装复合模;模具结构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一、原始数据 如图所示的垫片,外形直径D=80mm,内孔直径=40mm,厚度t=3mm,材料为A3(Q235),生产批量:大批量。 二、工艺分析 1、冲压工序 只有冲孔、落料两道工序。 2、材料性能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