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法币究竟值多少钱

合集下载

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

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

1理I论I探I讨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杨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1937年的法币改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对于法币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人们既有积 极的评价,也有消极的评价。

本文系统回顾了法币改革全过 程,并从宏观上分析,由多方原因催生的法币改革给当今正 确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白银危机;法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一、法币改革的原因(一)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或 者与金本位制国家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

为解决货币供给 不足,各国不得不依赖于黄金可自由兑换的信用货币来支 撑,导致这一时期世界货币供给总量中信用货币的比例大幅 度增加,进而引起金融危机。

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处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实行银本位制,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使 用银本位制的国家。

1929 - 1933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金银 比价迅速升高,白银价格下跌了一半以上,这使得实行银本评估、制定财富管理计划以及适当改善几个步骤,通过这一 方式能更加贴切的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基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金融机构发展财富管 理业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 响,因此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开发与完善。

例如利 用网络技术收集客户信息,并对客户进行分析,建立客户信 息数据库,从而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

五、结语综上所述,目前财富管理业务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十分 重要的地位,在社会财富累积到一定阶段后,理财管理业务 满足了市场需求。

而国内财富管理业务正处于初步发展中,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金 融机构所提供的理财管理服务和产品无法满足客户实际需 求,进而产生冲突。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丰富 产品结构和类型,大力进行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才能 够进一步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改革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改革

时任央行行长的宋子文
背景:大萧条后期,美国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在1934年5月通过购银法案,提高银价大量采 购白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4年7月至10月 中旬的3个半月,出口即达2亿元之巨,严重影响 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原币制
措施: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
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以改变以往
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 全面币制,实施法币制度,将银本位改为外汇本
位,以纸代银
财政部还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 收换和确定准备金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 法币 辅币方面上,央行于1936年2月开始发行20分、10分、5分镍质辅
币及1分、半分的铜质辅币,统一实行新的十进制
2)实行白银国有
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 凡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交由指定之银行兑换法 币
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
卖外汇
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 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
1.废除厘金方面,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 布裁撤国内通过税条例。各种厘金及由厘金变名 的税捐,一律取消,使国内货物得以畅通无阻。 2.在废除苛捐杂税方面,1937年,全国25省市 共废除苛杂7,100多种,废除款额达6,700多万元

3.在推行直接税方面,1936年7月公布“所得等 暂行条例”,首先开征的为公务人员薪给报酬所 得,和公债存款利息所得,到1937年1月,又推 及其他方面。
币值改革的意义

1948年币制改革的前因后果

1948年币制改革的前因后果

1948年币制改革的前因后果金圆券——金融史上最短命的货币——1948年币制改革的前因后果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描写了国共之间在经济战线的斗争,电视剧的描写较过去更为深刻而细腻,从而对国民党政权统治在大陆的崩溃,给出了合理而逻辑的解读。

电视剧中以较多篇幅写到了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及其前因后果,那么,金圆券改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币制改革的酝酿过程“十分保密”自抗战中后期开始,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合法货币——法币的价值即日渐下跌,通货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国民党当局不能不关注的严重问题。

抗战胜利后,因内战再起,军费开支剧增,法币的过量发行问题无法解决,导致经济风潮的不断爆发。

蒋介石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并未反思这是打内战的必然结果,却寄希望于通过币制改革解决问题。

进入1948年,国民党军事不断失利,控制地域在缩小,物资产出在减少,而货币发行还在大量增加,政府开支几乎全靠印钞票,法币面值最高已达500万元,发行最多时达到了每天10万亿元这样令人目眩的数字。

如此过量的发行,自然刺激物价持续走高,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

法币与美元兑换价超过1000万比1,法币几乎失去支付功能,濒临崩溃的边缘。

对于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蒋介石极为忧虑,认为“经济险恶,物价飞涨,以通货膨胀不能压阻为最可虑”;“应速谋彻底改革之道,方能挽救此危局”。

1948年5月,国民党政府改组,地质学家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出版家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

作为商务印书馆的当家人,王云五虽然对于经济管理不能说是完全外行,但他既非财政金融专家,也与财政金融界本无多少瓜葛。

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表现自己干实事的形象,王云五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奉蒋的旨意,推动进行酝酿已久而迟疑不决的币制改革。

金圆券币制改革的酝酿过程“十分保密,除了极少数人接触并审议过此议案外,外界并没有研讨过”。

但即便如此,在事先知晓的国民党高官中仍不乏反对派。

上海市长吴国桢认为,“只在城市控制价格,注定要失败。

通货膨胀案例

通货膨胀案例

解放前通货膨胀案例:金元券变废纸 面额达 1 万2014 年 11 月 18 日 14:31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需要大量军费开支,不得不滥发钞票,造成法币 恶性通货膨胀。

1947 年市场上流通的“法币”已经有万元面额的钞票。

同年 12 月, 又推出了 250 元至 25 万元的大额“关金券”。

1948 年,小女孩拿厚厚的几摞钞票买东西。

从 1914 年至解放前,海南市场流通的货币跟随“城头变幻大王旗”而眼花缭乱。

大部 分货币都是发行不了几年就贬值得极其厉害,处理好一点的,被执政方折价收购,但也让海 南人民损失惨重;处理不好的,币纸还不如手纸。

这里以货币不稳定的金元券和银元券为极端案例。

抗战末期,国民政府的“法币”已经逐渐贬值。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需 要大量军费开支,不得不滥发钞票,造成法币恶性通货膨胀。

1947 年市场上流通的“法币” 已经有万元面额的钞票。

同年 12 月,又推出了 250 元至 25 万元的大额“关金券”。

如此大面额“关金券”本已荒唐,国民政府又规定“关金券”1 元,折合“法币”20 元。

换句话说,25 万元的“关金券”可以换“法币”500 万元,以此延缓法币的贬值。

但市场上物价飞涨,法币完全失去了海南人民的信任,宁可用港币、叻币、美元、暹 罗币、银元所取代。

1948 年 8 月,国民政府再一次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由中央银行发 行“金元券”。

面额有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六种。

规定 1 元金元券折 合“法币”300 万元,以回收“法币”。

但军费支出浩大,国民政府印刷的 1 千元、5 千元、1 万元面额的金元券又继续出炉。

金元券同样变成废纸,市场上依然把旧银元当作交易媒介。

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见市场已流行银元,就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决定再次实行 银元本位制,并于 1949 年 7 月 2 日由代总统李宗仁明令公布了《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 法》,规定银元券 1 元兑换银元 1 元,等于金元券 5 亿元,一块银元的价值,比 8 亿元金元 券还高。

民国时期的恶性通胀

民国时期的恶性通胀
民国时的恶性通胀为鉴
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大大高于普遍预期。 20世纪发生过几次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例如德国魏玛共和时期的恶性通胀,八十年代阿根廷的恶性通胀等,但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则是1949年以前国统区的恶性通胀。 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主要是通过中学历史课本了解那次通胀的。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1937年能买两头牛的钱,到了1947年连粒米都买不到。对于这次通胀的原因,历史课本说,那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积极内战等等。 这个一句话定性式结论或许没错,但距离汲取历史经验相距甚远。从细节看,这个恶性通胀是如何产生的? 1946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俞鸿钧曾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这里我们看到,印钞厂直接成了财政的提款机。这很难仅仅归结为政府处置失当,完全是制度缺陷使然。现代政制设计中,无一不确保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这份独立性与议会的拨款权相配合,牢牢地管制着政府的钱袋子。这层制衡机制,虽然有时会搞的政府机关因为手里没钱不得不关门歇业(如美国曾经发生过的那样),但它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玩弄金融市场于股掌中。 国民政府人为拉低汪伪政府发行的货币“中储券”是造成恶性通胀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宣布法币与中储券的兑换比例为1∶200,这个“汇价”完全背离了经济规律,人为拉低了中储券5-7倍的价值,造成法币游资蜂拥而至当时的金融中心上海。再加上官方不可理喻地限制前沦陷区人民每人只能兑换5万法币,进一步逼迫剩余中储券直接变为购买力,双管齐下刺激物价飞速上涨。可以说这轮上涨因素亦完全源于政府滥权,无视市场机制和人民正当财产权。 不仅如此,国民政府随后于1946年3月4日再次漠视市场规律,将法币与美元的外汇比价锁定为2020∶1,使法币价值再次被高估60%以上。由此造成进口暴增、出口暴减,国际收支迅速恶化。待官方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以后,法币的突然贬值引致物价大幅波动。 虽然这次恶性通胀的原因还有战争开支巨大、社会动荡,战后需求旺盛等客观原因,但市场规律被扭曲的因素不可忽视(这种因素常常源于财政金融体制的固有缺陷)。 中国当下的物价上涨,虽然也有国际流动性过剩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政府决策替代市场规律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然而,我们许多政策总是犯路径错误,比如房地产,我不去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不去认真而有力解决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而一唯去限制市场的房价。我们的“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国十一条”哪条是有用的?同样道理,物价也是如此,据分析通胀靠一唯打压是完全不可能的,适度通胀也有利经济发展,问题是在于如何让普通人群在通胀时,其收入和消费不下降,走赢通胀这才是根本,与其对通胀的惧怕,到不如去研究从制度上保障普通人群在通胀时有信心去应对。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训也应当谨记。

民国钱币价值分析

民国钱币价值分析

儿时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总会翻出一些钱币,但是又和常用的硬币不一样。

小时候想不通那是什么,只是很高兴自己又多了一个玩具。

现在回想起来,指不定当初就弄丢了不少价值不菲的钱币。

整理出一些珍稀钱币,来看看你有没有和这些钱币擦肩而过吧~1900年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样币(LM6)此币极为珍罕,为此币品相中已知最美者,带原光,完全未使用,极为难得。

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1900年)清政府北京银圆局成立开始铸造银币,当时委由英国皇家铸币厂雕制铸币钢模,币面图样正中光绪元宝满、汉文四字,左右年份“庚子”上端为铸造机关“京局制造”四字,下端计重“库平七钱二分”,背面图样中为一大清龙图,上、下端分别为英文“PEKING”和重量。

当钢模送抵北京银圆局不久,适遭逢拳匪之变,又被八国联军劫掠,铸币厂房被毁,北京银圆局仍胎死腹中,仅留存少量银币存世。

过数年,清政府才改立造币总厂于天津。

京局制造的银币背面龙图为一张牙舞爪的正式大清龙图,和我国其他各省的龙图银圆大相径庭,其云龙图样常见于清正式龙袍,锦缎文书,陶瓷器,形象威武,有大国风范,历来为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喜爱,加上只试铸数枚,又遭匪乱,传世甚少,为我国银币爱好者珍若供璧、名贵非凡。

京局制造的银币共分五种面值,分别为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和三分六厘。

是第一套清中央政府正式铸造的银币,意义不凡,每种面值传世仅数枚,尤以壹圆银币最为少见,也最珍罕,国内只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套。

此枚京局制造库平七钱二分壹圆主币品相全美,银光闪亮,版底没有丝毫损伤,币边齿锐利,打铸深峻,留存百年,还保持如此的完美,难能可贵,是存世京局制造壹圆银币数枚中品相最好的一枚,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国宝回归,至堪宝贵。

此币为首次出现于国内各大钱币拍卖会。

第二节估价人民币160万-200万元。

2009年己丑(牛年)10公斤生肖金币此币发行量18枚,此枚证书编号为第10号,带精美原盒,极为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10公斤黄金极其昂贵。

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

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

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从1928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银行业从北洋政府时期的畸形发展走向集中,出现了地区性的银行集团。

通过政治与金融的交融斗争,以实现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目的为前提,逐步形成了以四行两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的全国金融体系,由通过废两政元、法币政策策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财政金融统制,完成了官僚金融资本的垄断。

且随着政治统治的衰落,滥发纸币造成的恶性通货币膨胀,使国民党政府的货币走向崩溃,从而彻底瓦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货币制度。

一、货币发行权的垄断1928年中央银行改制后,就利用它所享有的四项特权:发行货币,铸造硬币,经理国库,办理公债,迅速发挥它的金融中心的作用,开展金融垄断活动。

在国民党政治权力的支持下,金融垄断地位不断提高,财富积累成倍增长。

如1936年与1928年比较,资产增长23.18倍,从1541万元增加到6.4亿元。

存款猛增41.48倍,发行纸币增长25.64倍;纯益增长21.76倍。

而且利用政府颁布的种种金融法规,逐步限制和收缩其他中国银行业、银钱业纸币的发行,到1936年,中、中、交发行的纸币占全国发行量的75.98%,其它发行仅占24.02%。

另外,许多无发行权的银行,可同有发行权的银行订约,付给发行行60%的现金准备和40%的证券准备,领券代发。

这种领券代发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是增强中央银行的实力,多发钞票,增加资金来源,充实资金力量。

从而加强中央银行对领券行的控制。

1935年,成立了中国农民银行,与中、中、交三行并列四行”。

它们都享有中央银行的特权,共同构成官僚资本的金融支柱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四联总处”的权力转移作用,逐步增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把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银行,进一步加深了官僚资产的集中和垄断。

二、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自银两和银元并行本位以来,中国货币市场遭到外国银行控制和钱庄的操纵与盘剥。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料:为了应付内战军费的浩大支出,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增长。

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不得不滥发纸币。

1945年6月,法币发行量为3978亿元;至1948年8月21日已达6636946亿元。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

然而到1949年5月,金元券的发行额又从最初的9亿元增加至679458亿元,相当于法币2038374000000亿元,这一数字比1937年6月增加了1445倍。

滥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造成币值下跌,物价暴涨。

1949年5月与1937年6月相比,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其贬值程度史无前例。

以法币100元购买力为例,1937年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块肥皂,1947年可买1/3盒火柴,1948年可买1/500两大米,1949年仅可买1/50亿两大米。

上海的大米价格,1947年1月每担为法币6万元,6月涨为50万元,12月又涨为110多万元,1948年8月更涨至6500万元。

(以上资料引自董辅礽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第17页)问题与思考::(1)通货膨胀的含义。

(2)从货币因素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3)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料:1992年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逐步缩小,除个别品种和项目外,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品种和项目的比重已达95%以上。

1992年~1997年,价格起伏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商品市场价格水平在经历了上涨后呈现回落态势。

1994年是自建国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

当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比1993年上涨24.1%,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

鉴于1994年市场物价大幅度上涨局面,中央将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作为1995年主要的宏观政策目标。

在操作方式上,实行增加有效供给与价格补贴相结合的政策。

1995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逐月回落,从1994年12月的23.2%下降到1995年12月的8.3%。

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民国时期的法币改革时间:2010-04-29 11:39来源:财识网作者:点击:314次货币制度的沿革,法币改革是中国现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1936年起,美国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行情猛涨,中国银元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通货紧缩,银根趋紧,物价下跌,经济萧条。

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实行有控制的货币政策。

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沿革,法币改革是中国现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1936年起,美国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行情猛涨,中国银元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通货紧缩,银根趋紧,物价下跌,经济萧条。

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实行有控制的货币政策。

国民党政府提前于1935年11月3日晚,连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即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

法币改革缘由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组建中央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

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历经6年酝酿,国民政府于1933年4月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标志着中国货币流通在法律上进入银本位时期,使多年来因货币紊乱妨碍工商业发展的现象告一段落。

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银价操纵于外人之手,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

果然,“废两改元”后不久,1934年即发生了白银风潮,由美国实行白银政策引起的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国内存银大量外流。

据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

国内通货紧缩,使银行收紧银根,不肯轻易放贷,引起工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不能顺利进行。

由此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

据中国征信所统计,仅1935年中秋节前后10天内,上海商号一下子就倒闭了166家。

资金的外流又引起国库收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这样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使社会各界均受到严重的打击。

民国四大银行纸币简介

民国四大银行纸币简介

民国四大银行纸币简介民国22年(1933年)3月,由于当时国际银价暴涨暴跌,极不稳定,加之我国产银数量有限,故对国家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于是国民政府开始推行废两改元政策,财政部颁发施行法币公告,规定11月4日起,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定货币。

同年12月,又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也为法定货币。

原财政部核准发行钞票的银行均不得再增加发行。

原发行的钞票限期收回,其他各银行分别由四大银行接受并管。

从民国24年(1935年)11月4日至民国26年(1937年)6月底,四大银行总计发行法币的总额为14.1亿元。

此间的发行数额基本正常。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由于战争费用日渐庞大,国民政府只能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财政赤字,致使货币发行量年年增加。

民国31年(1942年)6月底,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前夕,四大银行发行的法币总额已增加到249亿元,较战争前增加17倍之多,较法币政策实施时增加了22倍。

民国34年(1945年)8月至民国37年(1948年)8月,3年的法币发行总额达5569亿元,比战争前增加395倍。

民国37年(1948年)8月,法币发行量已达到6640亿元的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物价上涨,通货恶性膨胀。

严重的金融危机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彻底崩溃,法币完全丧失了货币的职能,已贬值到了不及它本身成本印刷费用之价值。

同年8月19日,财政部公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法币改为金圆券,规定300万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

民国37年(1948年)11月20日法币作废停用。

中央银行关金券民国18年(1929年),世界金价猛涨,银价暴跌,国民政府为维持关税收入,决定于民国19年(1930年)1月15日在海关征收关税时,由原征收银两改为征收金两,定0.601866克纯金为1单位的比值作标准计算。

民国20年(1931年)2月1日起,海关实施征收关金。

同年5月1日,为方便使用,由中央银行首次发行一组由美国钞票公司承印的直型关金券,面额有拾分、贰拾分、壹元、伍元、拾元5种。

民国货币介绍 民国时期使用过的货币有哪几种?

民国货币介绍 民国时期使用过的货币有哪几种?

民国货币介绍民国时期使用过的货币有哪几种?>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

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

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1918年陈炯明率领粤军入闽,建立“闽南护法区”以后,曾铸造民国八年、民国九年两种双角银毫,质量比“龙毫”差,比值亦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仅限于统辖地区。

至1923年、1924年间,又铸造“三面旗”银毫,质量亦差,流通范围亦不广。

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

由于各种银毫的质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为银元一元。

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统治漳州以后,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边大厝内,筹设造币厂,铸造民国十三年版的双角银毫,银质极差,而且逐版降低质量。

张毅持其割据地方的势力,擅自规定以14角5分比值为银币1元,强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慑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抗日战争期间,银毫、铜元由国家银行逐渐回收,并印发5角、2角、1角三种钞票代替银毫,另铸造5分、2分、1分三种镍币代替铜元,作为辅币流通。

我国自铸的银元极少,只有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1元(俗称“大银”)、5角的银元,由于铸造的数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国铸造而输入的银元,通称“大洋”。

其中以日本的“龙银”最多,还有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外国银币。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银元。

约在民国七八年间,曾收回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版的银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铸造。

1926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建都于南京,由国家银行改铸了孙中山头像版的银元,其后又铸出帆船版的银元。

民国货币

民国货币

民国物价上海,1927 年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原文中的“石”,应为两百斤;1包面粉,应为44斤。

汉口,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角钱,1斤鲤鱼不到5分钱,1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汉口,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别只有17.90和14.50元,1斤猪肉分别只有0.29和0.198元,鸡蛋跌幅最大,几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从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价,1936年也从过去的1块钱跌到8毛钱左右。

如此同时,地价也随之回落。

抗战前,江苏镇海县亩产400斤的农田,售价从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亩产300斤的农田则从100 元跌到40元。

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2.5元。

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5至3元。

法币中华民国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简介: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

发行量: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14亿余元,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360倍)。

1947年4月,法币发行额又陡增至16万亿元。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战前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国民党时期金圆券疯狂贬值 物价上涨千万倍

国民党时期金圆券疯狂贬值 物价上涨千万倍

国民党时期金圆券疯狂贬值物价上涨千万倍2008-05-13 08:42:51来源: 同舟共进抗战结束不久,国共双方重新开打。

国民党方面由于军费大增,财政恶化,大量印刷法币,造成通货膨胀,刺激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增加,至1948年8月19日金圆券发行前,法币发行额增至660万亿元,比抗战前夕增加了40余万倍,物价较抗战前上涨了3492万倍。

金圆券风潮与国民党的沉沦□范泓(文史学者)司徒雷登:“中央政府犹如病入膏肓的病人”1948年7月29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财政部部长王云五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

这一行人从南京乘专机至杭州,再经由京杭国道,到武康县(今德清县)三桥阜,换乘肩舆上山。

从三桥阜到山顶的公路,抗战时就已被毁,尚未修复,登山就要坐轿子,一路之簸摇,想必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其间,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翁文灏等人三桥阜下车,守候在路旁的轿夫,竟冲着身材矮瘦的翁文灏一拥而上,无一人理会王云五,据说是过于肥胖,“轿夫不愿高抬”。

这件趣事,是当时甫卸浙½省政府委员、民政厅厅长职务的阮毅成后来在一篇有关王云五的文章中披露的。

说起来,自是朋友间的相与笑乐,但轿夫们这种“不愿高抬”的现实心理,对于这次力主币制改革的王云五来说,或可成为接下来发生“金圆券风潮”最好的注脚:民众切身利益决不容忽视,任何改革,都不可重苦国民。

这时的中国,经历8年抗战之后,生命财产毁损难以计数。

作为执政的国民党,理应给刚刚摆脱战乱之苦的中国人一个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发展¾济、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料,战后仅10个月,内战全面爆发,一打就是三年多。

美国政府派来刚获准退休仅10天的马歇尔将军居间调停。

中共所坚持的底线是反对“一党独大”,和谈之外以武力抗争;国民党不愿放弃执政优势,希望在局势稍加稳定、全国性的危机爆发之前,能够迅速解决中共问题。

当时双方兵力和地盘,国民党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战后¾济不断恶化,以及接收措施丧失民心,形势此消彼长,国民党的颓势正逐渐明显起来,这不止反映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也处理得一团糟。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本文约 5100 字阅读需要 13 min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不同面额的金圆券。

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它创下了多个中国史上的“第一”,比如寿命第一短的金融货币、通胀率第一高的法定货币。

作为蒋家王朝的最后一块裹尸布,金圆券早已被人民扔进历史的坟墓。

但是,为什么旨在打破囤积居奇、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金圆券,最后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通胀灾难?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因国民党无止境的内部斗争、转嫁矛盾,愤而抛下即将发行的金圆券。

然而,即便是无人押运的金圆券,也没有引来任何的哄抢。

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国民政府的货币观民国的政府,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被两个问题困扰:一是钱总不够花,二是物资总不够用。

钱不够,只能经常借外债;物资不够用,则是无解。

战乱不断,百业萧条,别说工业品,粮食布匹这种物资都一直紧缺。

可民国政府的一点点外汇,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满足四亿人需求的物资。

政府自己也什么都缺,绞尽脑汁只能靠逼死人的捐税和超发货币,先解决困难。

实际上,金圆券正是在法币滥发、信用破产后的无奈之举,或者说,国民政府的主要决策者,根本是一群无知者。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白修德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有过一次对话。

二人就物价飞涨问题进行争论,孔祥熙气急败坏地对白修德咆哮道:“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你们美国记者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这不是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

”这是中国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对货币的理解水平。

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拥有铸币权的国民政府印刷了大量货币,主动造成货币贬值,以此抢劫控制区内的物资。

1937年,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为16亿元,到1945年已经达到惊人的10319亿元,增加了738倍之多。

经典钱币鉴赏与价格

经典钱币鉴赏与价格

经典钱币鉴赏与价格中国硬币收藏知识经典钱币鉴赏与价格纸币收藏者必读的收藏知识收藏纸币必须要有所选择,要尽可能选择收藏价值大的品种,否则,钱花不少,效果不佳,甚至会因难度太大影响继续收藏的兴趣,从而半途而废。

那么,哪些纸币的收藏价值较大呢?发行年代早的纸币一般说来纸币收藏难度大,收藏价值也大,尤其是年代越早越罕见,收藏价值也越高。

目前所知,宋代纸币未发现实物存世,元代纸币存世数量少于明代纸币,明代纸币比清代纸币少见,而清代纸币又少于民国纸币。

发行时间短的纸币发行时间短的纸币比发行时间长的纸币更具收藏价值。

如第一版人民币中的5万元收割机图票券,1953年12月开始发行,1955年4月1日停止发行并限期回收,发行时间前后不到两年,发行数量少且回收彻底,所以存世数量非常稀少,被公认为人民币“十二珍”之一。

票面面额大的纸币一般说来,保存票面面额大的纸币比保存面额小的纸币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因此在币制改革发行新币回收旧币时,持有者为避免损失,大都会持面额大的旧纸币去银行兑换新币,故票面面额大的纸币大多回收的比较彻底,民间保存下来的不多,所以票面面额大的纸币比面额小的纸币更为少见,收藏价值也高。

如近代中国通商银行曾发行过面额50元和100元的银元券,当时为可兑现纸币,每张票可以兑换50枚和100枚银元,因此在后来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时,这些高面额的纸币大部分回收了,只有少量留存下来,非常罕见。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最高面值1万元券非常多见,而低面值的1元、5元券却不易找到。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荣一页。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筹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有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于民国初年,把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

国民党时期的通胀

国民党时期的通胀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历史事实3 发帖于:中国历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布时间:2009-2-17 10:21:51 查看原帖收藏复制链接
【共0条评论】【浏览220IP】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国民经济逐渐崩溃。
概况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1939年以前,通货膨胀速度较为缓慢。物价上升指数还未超过法币增发指数。如以1937年6月为1,到1939年12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04,而物价指数重庆为1.77。②1940年起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 8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94.84,同期重庆物价指数为1795.00。③1947年起法币进入崩溃阶段。该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军费支出浩繁,黄金外汇大量消耗,法币发行如脱缰野马。到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发行指数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5714270.30。法币崩溃,改发金圆券。每300万元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见彩图1948年国民党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在兑换“金圆券”)。④新发行的金圆券很快就告崩溃,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短短10个月中,金圆券发行额为679459亿元,发行指数为307124.3,同期上海物价指数达6441361.5。如果把法币和金圆券合计,则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货币发行指数为144565531914.9(即1400多亿倍),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36807692307691.3(即36万多亿倍)。在1948年 8月一张提货单上共贴有 100元面额印花税票61000余张

简评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简评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浅议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专业:15级中国近现代史姓名:巴永超学号:1521010620摘要:法币改革是国民政府时期做出的最重要的金融改革之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法币改革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从法币改革政策的出台及影响两个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法币白银危机通货膨胀法币改革的计划由来已久,并非空穴来风,偶然为之。

早在1929年国民党“三大”会议上,宋子文便明确提出应将纸币的发行权收回中央政府手中,私人银行不得发行货币,这些主张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肯定和支持。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英、美,日,荷,澳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领域改革中均放弃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美国是本次危机中最大的受害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给本国带来的的巨大损害,美国采取了使美元贬值的经济政策。

在国际市场上用高价大量收购白银,使得国际银价迅速飙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是法币改革的直接动因。

为了限制白银的外流,国民政府于1934年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两个税种,白银的正规的出口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因为走私活动的猖獗,并没有起到遏制白银外流的作用,随着白银的大量外流,一时间金融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恐慌,物价猛跌,利息飞涨,银行出现强烈的挤兑风潮,中小银行纷纷停业或者倒闭,国内金融秩序出现混乱,法币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紧急下发通告,“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

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1]”。

次日在上海成立了由孔祥熙担任主席和各大银行董事担任委员的法币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

为了使法币兑换顺利进行,除了三大国有银行负责兑换外,国民政府财政部还委托全国各地的邮局,路局,电报局代为兑换,尽管如此,银元的兑换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完成,国内的华资银行大多都能遵守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将所持银币送交中央银行换取法币,但个别地方军阀任然拒绝使用法币,负隅顽抗。

民国四大家族

民国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说法较多出现在80年代前的国共对峙以及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陆,带有敌视意义,现今已很少在 大陆的主流媒体中出现,并且对他们的一些指责也缺乏足 够的证据。
三、四大家族的形成
❖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必要条 件。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革命政府。权力的 存在,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
1947年3月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 9年移居美国纽约;1971年4月在一 宴会上因误吞鸡骨而被梗死。
❖ 宋霭龄(英语:Eling Soong,1889-1973)宋庆龄、宋美龄的姐姐, 是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 子,曾经当众质问过罗斯福总统。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中 山的秘书,后才有介绍妹妹庆龄接替工作,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 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 “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四、四大家族代表人物
蒋家 四

宋家


孔家
陈家
蒋介石、蒋经国 宋子文、宋氏三姐妹
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代表人物
❖ 蒋介石(1887-1975)字中正,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东京
振武学校。父亲蒋肇聪经营盐铺。1906年4月,蒋介石东
渡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陈其美,很快结为义兄弟,从此
蒋介石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1908年加入同盟会,认
—四大家族人物关系—
陈其美 叔侄
结拜兄弟
陈 果
兄弟
陈 立


蒋经国
父子
蒋介石
连 襟
夫妻
宋美龄
孔祥熙 夫妻
宋霭龄

民国关金券的收藏价值

民国关金券的收藏价值

民国关金券的收藏价值民国时代的钱币是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的,那么民国关金券有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你们介绍下民国关金券的收藏价值,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民国关金券收藏价值民国关金券便是如此,所谓关金券,本是国民党政府专供进口关税所使用的一种货币,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

关金券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

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

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

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

期间正式发行的关金券种类有47种,未发行的有4种。

民国关金券相对历史时间较短,存世量很大,虽然没有法币泛滥,但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藏友预期的价值。

常常有藏友拿着一张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一万元”、“五十万”的关金券询问值不值得收藏,现在值多少钱等。

其实在众多收藏门类中,钱币无疑是最可靠的保值品。

因为与其他收藏品不同,钱币首先是硬通货,有基本的价值和面值存在,再加上它还具有一定的文物、历史价值,因而成为投资者认购的首选。

所以,对待第一类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

但究竟值多少钱,这要看钱币本身的历史价值、存世量和供求关系。

很显然,关金券在前几年一张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纸币大约数千元,但如今受经济形势影响也不过刚过千元。

而且越到民国后期,面额越大,反而越不值钱,比如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纸币如今不过几十元一枚,差别很大。

可见,收藏关金券跟其本身的面额没有多大关系,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关金券,笔者发现,关金券的尺寸大小反映了民国政府的兴衰。

简而言之,发行之初,关金券面额较小,但尺幅较大;发行后期,关金券面额变大,但尺幅较小。

比如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关金券,长约26厘米;而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关金券,长约20厘米。

这不光体现在纸币的尺幅上,其印刷水平和纸张材质也有很大差别,这也就是其收藏价值天壤之别的原因。

民国时期的法币究竟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法币究竟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法币2012-03-31 | 阅:转: | 分享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

法币是国民政府在民国时期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之一,也称法币改革。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以银圆作为货币本位。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将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都是采用法币;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作为法币的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称中、中、交、农)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并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圆交由中央银行收兑。

单这次白银国有政策施行后,国民政府取得的白银约在3亿元以上。

同时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规定,法币汇价为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由中、中、交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法币改革并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它没有对全国的货币进行统一,发行法币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1月,财政部规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以1万元为度,具有与法币同等的作用与职能。

第二,由于大量白银被兑换后不是作为国库贵金属进行储备而是被变卖牟利,使法币的发行成为没有实际财货支撑的空头支票,为后期的滥发和贬值埋下了隐患。

第三,在法币刚刚发行时,政府规定一枚银圆兑换法币1元,但在实际的兑换过程中,却是60%的白银就能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但中间巨大的差价被各种官僚、富商获取,民众却要在枪口的威逼下白白损失这些差价。

第四,(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第318页记载,1937年的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万元增加了11.1%,但是1937年的货币发行量却是1935年的2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的法币
2012-03-31 | 阅:转: | 分享
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

法币是国民政府在民国时期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之一,也称法币改革。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以银圆
作为货币本位。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将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都是采用法币;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作为法币的
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称中、中、交、农)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并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圆交由中央银行收兑。

单这次白银国有政策施行后,国民政府取
得的白银约在3亿元以上。

同时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规定,法币汇价为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由中、中、交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法币改革并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它没有对全国的货币进行统一,发行法币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1月,财政部规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以1万元为度,具有与法币同等的作用与职能。

第二,由于大量白银被兑换后不是作为国库贵金属进行储备而是被变卖牟利,使法币的发行成为没有实际财货支撑的空头支票,为后期的滥发和贬值埋下了隐患。

第三,在法币刚刚发行时,政府规定一枚银圆兑换法币1元,但在实际的兑换过程中,却是60%的白银就能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但中间巨大的差价被各种官僚、富商获取,民众却要在枪口的威逼下白白损失这些差价。

第四,(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第318页记载,1937年的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万元增加了11.1%,但是1937年的货币发行量却是1935年的250%。

从物价因素计算,法币发行后,经济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逐渐走向崩溃,钢铁厂倒闭的奇闻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受国际银价飚升的刺激,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法币政策。

国民政府实行在限定期限内收回其他纸币的政策,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的形式来收付,将市面上的银圆收归国有,一法币可换银圆壹圆。

法币在初期与英镑挂钩,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

国民政府在1936年与
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48年8月19日,法币被金圆券替代。

国民政府通过发行纸币,强迫民众兑换银圆换取白银,并在国际市场上倒卖白银以牟取暴利。

从此,中国的钞票从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一下便成为了无法兑现的纸币,但这还不能算是一种纯纸币制度,而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因为它可以用来自由兑换外汇。

截止到日本投降前的一段时间,法币的发行额已达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了约400倍。

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竞达到660万亿元以上,是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在短短三年间的增加量超过了战前的1000倍,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的涨幅是战前的3492万倍,法币体系彻底崩溃了。

当时曾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

宋子文任行政院长时,曾试图用金融政策来稳定法币,并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

但因为法币的发行量仍在不断增加而没有取得成效。

1948年5月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任财政部长,他们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也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

法币的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也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在维持抗战时中国财政的稳定方面,法币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

由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的贬值速度是相当快的,并屡屡创下了历史纪录。

国民政府利用金圆券、银圆券疯狂地搜刮人民,人民深受其苦。

且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并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的普及,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直到解放,人们还是只认银圆。

由于银圆被政府掠夺倒卖,同时国民政府大量种植鸦片,在部分省份,鸦片成了硬通货,甚至军饷和大宗贸易都用鸦片来结算。

乾安坤泰为您带来最专业的收藏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