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知识链接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4)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摧枯拉朽.(xiǔ) 区域.(yù) 督.战(dū)
歼.灭(jiān)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2)词语释义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败退。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督战:监督作战。
歼灭:消灭(敌人)。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3)词语辨析
“溃退”和“撤退”两个词都有“后退”之意。“溃退”指失败后,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撤退”是指从战场或冲突地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出,是有计划的后退,比“溃退”有序得多。
“摧枯拉朽”比喻迅速地摧毁腐朽势力,用于褒义的语境,不可用于贬义的语境。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答案示例:何时:1949年4月20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答案示例: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