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复习资料资料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
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育种学复习资料

育种学复习资料1.家畜育种: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遗传改良的工作。
2.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加以驯服将其野生逐渐转变成人工饲养的过程。
3.驯化:人类把驯养的动物再经过长期的选育,使其体型、生活习性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具有优良生产性、具大经济价值的家畜。
4.驯化的特点:(1)向更加依赖人类、更加适应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2)向多类型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5.育种的核心:选种:选好种用家畜种用价值的遗传评估选配:配种方案制订杂种优势利用配合力测定6.品系: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指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相对稳定将其优点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7.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8.眼肌面积:指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可用测积仪或按公式cm=眼肌高度×宽度×0.7计算。
9.系水力: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10.生产性能: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能力。
1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对比: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概念自然界的力量人为的力量目的利于家畜人类实质基因、基因频率相同效果慢快方向随机的,无目标非随机的,有目标法则适者生存保护分化根据表型基因型12.质量性状:概念: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性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
原理:判别特定基因型。
选择方法:现有群体的表型分析和系谱分析、组织测交试验,以期基因型出现更典型的分离、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1)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实际是对隐性纯合个体及隐性基因携带者淘汰的过程。
(2)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显性基因的淘汰。
13.测交:通过被测个体与一定亲属关系个体的配种计划,观察后代的表现,以期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目录1、绪论 (1)1、林木育种学 (1)2、林木选育技术基础 (1)1、种内多层次变异: (1)2、交配系统 (1)3、遗传力 (1)4、配合力与育种值 (2)5、遗传增益 (2)6、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2)7、人工选择 (3)8、选择类型 (3)9、配合选择 (3)3、遗传育种资源和树木引种 (3)1、遗传资源 (3)2、遗传多样性 (3)3、林木遗传资源管理 (4)4、乡土树种 (4)5、外来树种 (4)6、引种 (4)7、引种原则 (4)8、引种成功的标准 (4)4、种源与优树选择 (5)1、种源试验 (5)2、种源试验目的 (5)3、种源试验的作用 (5)4、地理变异模式 (5)5、种子区划 (6)6、种子区划依据 (6)7、优树选择 (6)8、选优林分条件 (6)5、杂交与倍性育种 (7)1、杂交 (7)2、杂交育种 (7)3、杂种优势 (7)4、显性假说 (7)5、超显性假说 (8)6、杂交方式 (8)7、亲本选择的原则 (8)8、花粉生活力鉴定 (9)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9)10、林木多倍体育种的主要意义 (10)11、林木多倍体诱导的基本途径 (10)12、林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10)6、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11)1、无性繁殖 (11)2、无性系 (11)3、无性系选育 (11)4、成熟效应 (11)5、位置效应 (11)6、无性系选育和造林的优势 (12)7、无性系造林的问题 (12)8、无性系造林问题的对策 (12)7、种子园 (12)1、种子园 (12)2、种子园种类 (13)3、无性系配置 (13)4、母树林 (13)8、遗传测定 (13)1、遗传测定 (13)2、遗传测定解决的问题 (13)3、交配设计 (14)4、常用试验设计 (16)9、林木抗逆性育种 (16)1、抗逆性育种 (16)10、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16)1、木材密度测定 (16)11、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7)1、生物技术 (17)2、组织培养 (17)3、遗传标记 (17)4、遗传标记的种类 (17)5、分子标记技术 (17)6、分子标记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8)12、林木育种策略与多世代育种 (19)1、绪论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⑴粮食安全问题⑵能源危机⑶环境恶化2.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减少;东中部,西北部②农民种粮意向减弱;③气候因素;④水资源短缺3.生物进化的三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4.遗传改良:指植物品种改良5.品种:植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某种植物的某种群体6.品种的特性:品种的三性(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7.植物育种学:⑴性质: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⑵特点:综合性;实践应用性⑶任务:①选育优良品种;②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8.现代植物育种学的特点:①育种目标提高;②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③种质资源工作得到重视与加强;④性状鉴定手段现代化,选育效率高;⑤开拓许多育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第1xx育种目标1.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3.高产(一):产量的形成:⑴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economic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⑵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源、流、库”学说:同化产物多,运转能力强,且要有相应的贮藏产品的器官。
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育种学1.园林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2.中国曾被世界园艺界称为“园林之母”。
其意是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丰富和栽培植物品种的多彩多样。
(向外传的比如:茶花类、菊花、百合、荷花、芍药、牡丹、杜鹃、月季等等)3.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以及生物技术育种或者良种繁育。
4.园林植物育种研究的对象: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
5.园林植物育种学贩具体内容主要有: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创新、利用的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分析、鉴定、标记、选育的原理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和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登录的程序和方法,品种保护的措施;品种推广和繁育的程序和方法。
(品种是一个群体的概念)6.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梅、兰、竹、菊是中国民族花文化的精髓)7.我国古代花文化花卉育种的主要方式:1)引种、2)实生苗育种3)土肥水管理4)嫁接5)压条8.育种除了一般观赏性外:还有一是抗性育种、二是适应花卉商品生产的育种。
9.选拔野生花卉就注意以下几点:观赏价值第一、有特殊优点、抗逆性很强、适于作地被植物、选种与引种驯化相结合。
10.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明确选育的具体性状及其指标;制定育种目标要注意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搭配。
11.园林植物育种目标:1)园林花卉主要观赏优点: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彩斑。
2)抗逆性强:抗病虫、抗寒,抗旱、耐盐碱,耐热,抗污染育种;3)延长花期;4适宜生产、耐运输的切花;5)低能耗。
12.育种技术:1)常规育种特点: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育种周期长、创造的变异有限、有性杂交产生的变异依赖于亲本性状;2)非常规技术(包括诱变、分子生物学技术、离体培养技术)特点:技术精度要求高、需要一定仪器设备、育种同期相对较短可以极大地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变异,遗传物质的交流可以跨跃特种之间的天然隔离、需要注意生物安全问题。
(整理)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
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
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
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嫁接时适用带木质部嵌芽接的树种是()(2.0)A、苹果B、梨C、桃D、柿子正确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田间检验的作用的是()(2.0)A、检查制种田的隔离情况B、检查品种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C、检查田间生长情况D、检查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是否符合种子认证的要求正确答案: D3、下列哪种碱基不会出现在RNA中?(2.0)A、尿嘧啶B、胸腺嘧啶C、胞嘧啶D、腺嘌呤正确答案: B4、种子干燥主要采用晒种法、吹风干燥法和()(2.0)A、熏蒸干燥法B、使用干燥剂C、加热干燥法D、烘烤法正确答案: C5、种子包装材料中,()强度好,但容易透湿,防湿、防虫和防鼠性能差。
(2.0)A、多层纸袋B、铁皮罐C、聚乙烯铝箔复合袋D、麻袋正确答案: D6、()是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也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目标(2.0)A、适应性强B、抗耐性强C、高产稳产D、品质优良正确答案: C7、西瓜种子发芽很慢的主要原因是()(2.0)A、种子皮太厚B、种子太小C、西瓜太大D、种子不鼓正确答案: A8、大白菜的种子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为好(2.0)A、 1-2年B、 3-4年C、 5-6年D、 7-8年正确答案: A9、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合称为()(2.0)A、露地花卉B、切花花卉C、多年生花卉D、温室花卉正确答案: C10、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2.0)A、区域试验结果B、农民反应C、领导部门意见D、已种植面积正确答案: A11、()是引种驯化成功标准之一(2.0)A、产量得到提高B、抗逆性得到提高C、品质得到改良D、原经济价值没有降低正确答案: D12、衡量品种混杂退化的指标可以是()(2.0)A、种子净度B、种子水分C、品种纯度D、千粒重正确答案: C13、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2.0)A、取材要适当B、选择目标要明确并有一定的选择数量C、鉴定要准确,多看精选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4、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2.0)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正确答案: B15、下列选项中,()不是花卉选择育种的选择方向(2.0)A、形态奇特B、花色奇特C、叶色奇特D、病毒积累正确答案: D16、无性繁殖遗传特点主要有:(2.0)A、遗传基础复杂B、性状稳定,不易分离C、可通过有性繁殖进行杂交育种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7、水稻正常的叶片组织细胞染色体数是12对,胚乳、胚囊、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2.0)A、 24,96,24B、 24,48,24C、 36,96,24D、 36,24,24正确答案: C18、在种子净度分析中,对于净种子的判别是()(2.0)A、完整的种粒和大于1/2的破损粒B、完整的种粒和无胚的种粒C、完整的种粒的小于1/2的破损粒D、只指完整的种粒正确答案: C19、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有3种。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绪论1. 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目的: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品种2.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选(林木选择育种)引(林木引种引种)育(杂交,新技术与分子育种)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繁(良种繁殖利用,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保(收集与保存基因资源)3. 品种(或优良品种=良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
品种是经济上的概念,具有地域性、时效性。
当前林业生产中,往往把通过选育,性状有一定提高的繁殖材料泛指良种4.培育良种的意义: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满足社会需求。
使用良种的意义:1)提高林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 3)改善生产方式 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5.林木育种的发展趋势:1)育种目标多样化(木材性状改良,抗病虫育种)2)常规育种仍是主要途径3)种子园仍是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4)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受重视5)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6.林木育种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
一.林木遗传育种资源1.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
可以是个体、器官、花粉、细胞或染色体片断。
育种的实质是利用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经若干育种环节,实现基因重组,培育新品种。
种质资源又叫基因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基因资源类别:1)按地理分:本地,外地2)按资源来源分:野生,人工创育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种质资源起着品种更新,满足多种需求的作用;种质资源具有改良栽培品种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育种学复习整理

育种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家畜:在人类的控制干预下能够进行正常繁殖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具有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家养的驯化动物。
(广)(狭):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家禽: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联系:联系:各种家畜都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属于同一物种的野生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差异不大区别:生存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依赖程度;选择对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生活习性的影响物种、品种和品系的概念,品种的六个要素(教科书第12页),第2章质量性状变异可以截然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一般用语言来描述;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性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数量性状个体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变异是连续的。
由微效多基因所决定,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是连续分布阈性状(thresholdtrait):表现型呈非连续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不是由单基因决定,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
区分性状的依据:这些特征是描述性的还是可测量的;字符是间歇性分布还是连续分布;性状的表现是否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或多基因。
基因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效应,即加性效应、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
定量描述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有三个最基本的遗传参数: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重复力(repeatability)它是衡量同一个体数量性状多项指标之间相关性的指标。
?重复力可用于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重复力可用于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遗传力概念和估计原理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变异与表型变异的比例。
它反映了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对一个性状的影响程度。
实现遗传力指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通过亲代获得的选择效果,在子代能得到的选择反应大小所占的比值,这一概念反映了遗传力的实质。
狭义遗传力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
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
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
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育种学 复习资料

育种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一、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二、品种的属性(特性):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五方面。
(1)优良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需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如: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适加工等。
(2)适应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某种逆境的适应,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
(3)整齐包括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侯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4)稳定指在采用适于该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5)特异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三、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对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并培育出栽培品种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产量、品质、成熟期、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的抗耐性、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第四章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育种的原始材料。
注:种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P46-50重要性:①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种。
如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几乎毁掉整个欧洲马铃薯种植业。
②当代植物育种中的每一重大成就,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几乎都是和种质资源方面重大发现和开发利用联系在一起的。
③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迫切性:1)种质资源面临迅速流失的重大威胁:①森林覆盖率下降;②过度放牧和盲目滥垦;③大面积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④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⑤育种业发展迅速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育种学复习资料(全)

《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孟德尔群体: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估计原理:线性回归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侯选群平均表型值之差。
3.育种值: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能稳定遗传,在育种过程中能被固定,故又称为育种值。
4.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最佳”指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指估计值是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指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预测”指对随机变量的估计。
5.杂种优势: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的现象。
6.家畜: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的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7.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领域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过程而育成的家畜品种。
经过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和培育出来的品种。
8.基因库:在一个有性繁殖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基因组合。
9.遗传漂变:小群体内,由于配子的随机抽样导致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就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10.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11.胴体重:屠宰后去内脏、头和蹄后的左半扇胴体重。
12.管围:在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13.动物模型:当一个模型中随机遗传效应为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时,称此模型为动物模型。
14.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它是选择差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
15.留种率: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称为留种率。
16.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相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数。
17.品系:是指具有突出的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基本单位。
18.级进杂交:级进杂交又称为改良杂交,指用优良的培育品种(称为改良品种),大幅度提高本地生产力低、生产力方向不理想、生长慢、成熟晚的品种(称为被改良品种)的一种方法。
育种学复习重点资料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4.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实践性强。
5.作物育种学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极品种类型1.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还有两种特殊方式是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无性繁殖包括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无融合生殖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
2.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品种。
包括了自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4.自交系的理论亲本系数: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87%,就是自交系品种。
5.自交系的育种特点:1、自交+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创造丰富变异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
6.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7.杂交种遗传特点: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育种学复习资料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染色体工程D细胞器工程
25.下列哪一项不是诱变育种的特点( D )
A.提高突变率B.扩大突变谱C.缩短育种年限D.变异方向预见性强
26.下列育种方式中,( A )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
A引种B杂交育种C诱变育种D转基因育种
27.下列哪种作物最易通过育种手段固定杂种优势?( D )
12.引种试验包括(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栽培试验四个步骤。
13.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14.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
15.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
16.转基因方法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载体为媒介的遗传转化,也称为间接转移系统法。第二类是(外源目的DNA的直接转化)。
14.公式:(F1-较好亲本)/较好亲本×100是( D )的表达式。
A平均优势B杂种优势C对照优势D超亲优势
15.关于喜温短日照作物的阐述哪一项是对的?( B )
A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早熟品种B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迟熟品种C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宜引迟熟品种D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早熟品种。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选择:1、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有哪些?ABCDA.着眼当前、顾及发展,兼顾现实可行性和预见性B.抓住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C.明确落实具体性状,注重可操作性D.考虑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品种多样性。
2、在作物育种中常用的遗传参数有哪几种?ABCDEA.遗传力B.遗传相关C.遗传进度D.相关遗传进度E.选择指数3、自然变异的原因有哪些?ABCDA.基因突变B.染色体畸变C.自然异交D.原有微小差异的积累4、选择的创造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A.增加某种性状的变异程度B.使多个性状得到综合改良C.选择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后代产生变异的性质和范围D.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5、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子有哪些?ABCDA.群体的遗传组成B.群体大小C.性状的遗传特点D.选择的标准与鉴定的准确性6、引种的方法包括哪些?ABCDA.引种计划的制订和引种材料的收集B.引种材料必须严格检疫C.引种试验D.引进品种的审定和推广7、引种的意义有哪些?ABCDEA.解决生产者、消费者对品种的需求;B.增加我国的种质资源种类,为新品种培育奠定物质基础;C.作物育种的有效途径;D.扩大栽培区域,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E.野生种变栽培种,保护濒危作物。
8、作物育种学的任务是什么?ABC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并在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不断地保持和提高其种性,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9、关于作物品种说法正确的有哪些?ABCDA.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B.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
C.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品种:遗传稳定,形状一致,适于一定生态条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直接用于生产的作物群体。
2.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3. 变种:指基本特征性状属于某一个种的范围,而在某些遗传性状与该种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4.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求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5.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6.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特性。
7.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8. 起源中心: 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比较独立的农业地理中心。
9.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10. 经济产量:植物的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看直接供人们食用或用于其他用途的产品重量。
11. 收获指数: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又称经济系数。
12.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3.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4. 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15. 衍生系谱法:从F2或F3某一个单株繁衍出的异群体。
16. 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7. 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平均表现。
18. 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9. 远源杂交:将植物分类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20. 多倍体: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21. 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抉择反应:通过人工抉择,在一定时刻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2、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抉择差称为抉择强度(i)。
3、系内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4、家系抉择:依照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
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
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操纵的强度。
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
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
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
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10、顺序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抉择。
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抉择标准,各性状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
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依照指数的大小留种。
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
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15、亲缘选配:依照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
16、弥补选配: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
(不可取)17、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
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接着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点品种要紧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1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作物新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育种目标是动态、相对稳定的。
22.远缘杂交: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
23.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全体.24.杂种优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成为杂种优势。
25.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类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26.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7.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
28.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是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29.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和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二、填空题1.DNA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途径主要有(回交育种,SIS-MAS,MAS聚合育种)2.按寄主-病原菌专化性的有无,作物抗病性可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3.保存种质资源的方式有:(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保存等。
4.根据花(药)粉败育时期和形成结构,可将植物雄性不育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无花粉型)、(单核败育型)、(双核败育型)和(三核败育型)。
5.根据遗传稳定性可将作图群体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 暂时性 )分离群体,如F2、BC1和三交群体等;另一类称为( 永久性 )分离群体,如RI、DH群体等。
6.根据杂交育种的程序,可以将育种材料种植的区域分为:( 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 )、(造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圃和生产试验区等。
7.国内外植物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高产)、(优质 )、( 适应机械化)和( 稳产 )。8.两系法杂交种育种中的两系指的是( 不育系 )和(恢复系 )。
9.配合力包括( 一般配合力 )和(特殊配合力 )。10.品种的三性是指(特异性 )、(一致性 )和( 稳定性 ),简称“DUS”。11.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方针:( 广泛收集征集 )、( 妥善保存)、( 渗入研究 )、积极创新、充分利用,为农作物育种服务,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12.引种试验包括(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栽培试验四个步骤。
13.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 自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14.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 不育系 )、( 恢复系 )和( 保持系)。15.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
16.转基因方法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载体为媒介的遗传转化,也称为间接转移系统法。
第二类是(外源目的DNA的直接转化)。
17.转基因技术中通过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同源序列法 )、表达序列标签法、根据连锁图谱克隆目的基因、转座子标签法和差异显示法。
18.转基因育种涉及(目的基因或DNA的获取)、载体构建、遗传转化、转化体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安全性评价以及大田育种应用等环节。
19.作物的繁殖方式总体上可分为有性繁殖和( 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其中后者又可包括营养体繁殖和( 无融合生殖)两种繁殖方式。
20.作物的生态类型包括( 气候生态类型 )、( 土壤生态类型 )和生物生态类型。
21.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包括( 自然异变引起的基因重组)、( 自然变异 )和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2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作物经济性状、遗传改良为目的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物( 选育 )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单项选择题1.( A )品种具有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性状好等特点。
A杂交育成的品种B野生品种C引进的品种D地方品种2.( A)是指一个自交系与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以后,F1代产量表现能力。
A配合力B一般配合力C特殊配合力D杂种优势3.(甲×乙)×(丙×丁)这种杂交杂交方式称( D )。
A单交B三交C回交D双交4.(甲×乙)×乙这种杂交杂交方式称( C )。
A单交B三交C回交D双交5.( B )不是杂交育种的遗传基础。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基因互作D基因累加6.( A )是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优点之一。
A.配组自由B.施药时期难以确定C.母本雄性不育性不彻底 D药剂残留7.选择育种的基础群体不能是( B )。
A.异质群体 B.杂合群体C同质群体D杂交后代群体8.同一种作物的两纯合亲本杂交,( A )代分离最大。
A.F2 BF1 CF8 DF59.F1杂种优势越明显,则F2出现性状分离的程度( A )。
A越强B越弱C不变D变化不大10.( A )不是用单粒传法选择杂种后代的优点。
A.知道后代材料的来源,可以追溯其系谱B.保存杂种群体较多的遗传变异 C.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 D.占用土地面积小11.长日照作物,如果使日照缩短,则作物的生育期将( C )。
A不变B变化,但程度不大C延长D缩短12.短日照作物,如果使日照延长,则作物的生育期将( C )。
A不变B缩短C延长D变化,但程度不大13.对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在进行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过程中应在什么世代选择最好?( B )A.F1世代B.低世代(F2-F4)C.高世代(F5-F6)D.基因型纯合世代14.公式:(F1-较好亲本)/较好亲本×100是( D )的表达式。
A平均优势B杂种优势C对照优势D超亲优势15.关于喜温短日照作物的阐述哪一项是对的?( B )A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早熟品种B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迟熟品种C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宜引迟熟品种D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宜引早熟品种。
16.回交育种时,经过与受体数次回交将显性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后,为了纯合目的基因需要自交,至少需要自交-----代才能获得已纯合的材料。
( A )A.1B.2C.3D.417.抗性鉴定试验应该在( D )中进行。
A亲本圃B原始材料圃C选种圃D鉴定圃18.两亲本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是30公斤和20公斤,由它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小区平均产量为35公斤,而对照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是28公斤,杂种一代超亲优势为( A )。
A16.7% B25.0% C40.0% D75.0%19.两系杂交水稻中的两系是指( A )。
A不育系和恢复系B不育系和保持系C恢复系和保持系D以上都不是20.亲本杂交应该在( A )中进行。
A亲本圃B品种比较试验圃C选种圃D鉴定圃2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之间一次以上的杂交方式称…………( B )A单交B复交C回交D多父本混合授粉22.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的作物是------------------------。
( C )A.水稻、棉花、油菜B.甘薯、水稻、马铃薯C.甘薯、苎麻、马铃薯D.小麦、玉米、甘蔗23.瓦维洛夫提出的作物起源中心包括( C )个中心A.1个B.3个C.8个D.20个24.狭义的遗传工程是指( A )。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染色体工程D细胞器工程25.下列哪一项不是诱变育种的特点( D )A.提高突变率B.扩大突变谱C.缩短育种年限D.变异方向预见性强26.下列育种方式中,( A )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
A引种 B杂交育种C诱变育种D转基因育种27.下列哪种作物最易通过育种手段固定杂种优势?( D )A自花授粉作物B常异花授粉作物C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28.下面哪一组说法是对的?( D )A只要经度相同或相似引种就会成功B只要海拔高相同或相似引种就会成功;C只要纬度相同或相似引种就会成功D纬度和海拔相同或相似引种容易成功29.下面哪一组作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繁殖?( A )A油菜、棉花、玉米、高粱B水稻、玉米、棉花、红薯C马玲薯、甘庶、玉米、油菜D甘庶、红薯、水稻、高粱30.已广泛用作植物化学诱变剂的物质是--------------。
( B )A.氯化钠 B.叠氮化钠C硝酸钠D硫酸钠31.异交率在( C )以上属于异花授粉作物。
A80% B70% C50% D60%32.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缩短的作物是--------------。
( B )A.甘蓝型油菜 B.陆地棉C水稻D小麦33.由于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性状是由( B )引起的。
A基因突变B自然异交C染色体变异D剩余变异34.杂种品种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是:( C )A基因型纯合,表型一致B基因型纯合,表型分离C基因型杂合,表型一致D基因型杂合,表型分离35.杂种优势的强弱与双亲的亲缘关系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亲缘关系越远,则优势(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