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
二氧化碳致裂器
![二氧化碳致裂器](https://img.taocdn.com/s3/m/1472ef38172ded630a1cb68c.png)
钻孔布置 钻孔底部位于煤层距采空区煤壁2—3m左右位置采用大直径气动钻机(或锚杆 机)施工钻孔,钻孔的直径为60mm,即钻头为60mm;钻杆直径为50mm,致裂筒 直径45mm,相邻致裂筒间连接管直径56mm,距顶板3-4m高度范围内不爆破筒, 使用普通空2根,每根1.5m,避免综放液压支架上方煤体跨落,形成空顶。每组钻 孔可按从运输顺槽向开切眼内顺序依次爆破;工作面预裂钻孔布置见图
以往采取曾进行过炸药爆破强制放顶,因发生多起事故,规程规定禁止 在采动区进行爆破作业,二氧化碳致裂工作时不产生任何明火或火花,可以 替代炸药进行强制放顶工作。计划3月在阜新进行试验。
产品优点
配套装备
二氧化碳致裂器配套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配套设备及材料 1二氧化碳致裂器
每根致裂器包括致裂筒、灌装阀、泄能器、发热装置、剪切片、密封垫等 2、二氧化碳灌装设备一套 灌装装备包括:加压泵、空压机、储液灌、加压操作台、专用组合工具等 3、其他附属装置,包括止飞器、封孔器、导线、运输箱、液态二氧化碳、 发爆器等 其中消耗材料主要有发热装置、剪切片及液态二氧化碳,其他设备均可重复 使用。
封孔及致裂连线方式
由于致裂筒需要回收,设计采用橡胶密封塞封孔,孔可考虑采用高压封孔 器封孔,封孔器内注水。封孔长度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而定。
连线方式:每个致裂筒连出两个导线,再通过连接导线连接到矿用起爆器 上。通过起爆器放电,起爆致裂筒。
起爆方式及顺序 每次致裂原则上不多于3个钻孔,相邻3个钻孔同时起爆致裂。
汇报提纲
一 产品简介 二 工作原理
三 使用范围
四 产品优点 五 配套装备 七 七
产品简介
二氧化碳致裂器(以下简称致裂器)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受热气化膨胀 ,快速释放高压气体破断岩石或落煤,克服了以往用炸药爆破开采、预裂中 破坏性大及危险性高矿体粉碎等缺点,为矿山安全开采和预裂提供可靠保证 ,广泛适用与煤矿和非煤矿山。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过近两年的 自主研发,目前已经研制出全套技术及装备,并于2015年2月3日取得了安全 标志证书。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9914e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d.png)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
一、二氧化碳致裂系统简介:
二氧化碳气体致裂系统的主要组件是由一根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合金钢管充满液态二氧化碳,激发管、泄能组件、充气组件、击发电路连接组件以及其它连接辅助组件组成。
通过激发管加热使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释放高压气体能量,破裂目标材料。
每次使用后可以装置新的激发管、泄能片,充满液体二氧化碳再次使用。
二、二氧化碳爆破技术的发展:
二氧化碳爆破研发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
最初是为了降低在高瓦斯矿井的煤炭工作的隐患和风险而研发的,使用二氧化碳气体爆破代替传统炸药。
而随着二氧化碳爆破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爆破已经不仅仅限于煤炭开采,在岩石、矿石金属矿物、混凝土等需要爆破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但当前其成熟度不足,仍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阶段。
研发二氧化碳爆破主要是为了避免传统炸药爆破产生火焰引起的爆炸事故。
二氧化碳爆破相较于炸药爆破而言更具安全性。
三、二氧化碳致裂系统适用范围:
1、露天石料厂的开采及矿山的开挖、采矿、放顶、煤仓等;
2、井下煤矿的开采、掘进,特别适用于瓦斯煤矿的开采;
3、地铁与隧道及市政工程:硬岩爆破开挖、城市混凝土建筑定向爆破、道路沟渠开挖等;
4、高寒区域:破冰、雪峰爆破、松散各种粉状块等;
5、现场钻探和取样,各种石头和矿物的开采和切割;。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b617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a.png)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二氧化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的气体,其具有消防灭火、航空发动机推力、饮料生产、医疗麻醉等多种用途。
然而,二氧化碳在高浓度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这篇文章将介绍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一、标准说明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碳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储存、运输、使用及废弃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二氧化碳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二氧化碳不泄漏、不爆炸、不燃烧、不氧化等,同时要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等危险因素。
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并遵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
二、安全要求在二氧化碳储存过程中,应当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例如独立储存、制定储存规程、可靠可追溯的二氧化碳质量控制等。
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泄露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密封的设备和管道、溢出的压力安全装置等。
在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运输车辆安全可靠,车辆内部和周围的气体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需要采取防止车辆碰撞、避免火源靠近等措施。
在二氧化碳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使用规范的装置和设备。
同时,需要监测二氧化碳环境浓度,防止高浓度二氧化碳对人体造成影响。
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防范机械撞击、电气火花、静电以及防止接触皮肤和眼睛等危险因素。
在二氧化碳废弃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废弃处理设备和技术,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应用范围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适用于生产、流通、使用及废弃处理等方面,适用于各类二氧化碳气体产品和生产企业,以及各类相关企业。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指南,避免操作失误。
2.使用设备和器材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3.二氧化碳使用后必须进行废物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二氧化碳致裂器》课件
![《二氧化碳致裂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9c26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b.png)
原理及工作方式
通过将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油井,形成压力差,从而使岩石裂缝扩大,增加油井的产能和 采收率。
与传统致裂器对比分析
与传统的水力致裂和化学致裂相比,二氧化碳致裂器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 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1. Smith, J. K., & Johnson, L. (2020). Carbon Dioxide Fracturing: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 2. Zhang, X., & Li, Y. (2019). Advances in Carbon Dioxide 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未来发பைடு நூலகம்趋势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 护意识的提高,二氧化碳致裂 器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将 进一步扩大。
挑战和机遇
尽管二氧化碳致裂器面临一些 挑战,但其在能源转型和可持 续发展方面的潜力为行业创造 了巨大的机遇。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需要掌握二氧化碳致裂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其在石油开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希望大家 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并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应用
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致裂器被广泛应用于油田 开发,可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开采 成本并提升能源行业的可持续性。
方法与技术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注入的压力、流 量和喷射方式等参数,优化致裂效 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产能。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应用于井底煤仓掘进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应用于井底煤仓掘进](https://img.taocdn.com/s3/m/3ac9ba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6.png)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应用于井底煤仓掘进黄宝龙【期刊名称】《《建井技术》》【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二氧化碳致裂技术; 致裂器; 煤仓掘进【作者】黄宝龙【作者单位】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65井底煤仓施工是煤矿硐室中施工难度较大的一项工程。
目前,国内井底煤仓掘进施工一般采用钻爆法或反井钻机联合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1-5]。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具有无明火、安全、高效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6-11];但应用于煤仓掘进,相关报道极少[12]。
鉴于此,进行了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应用于煤仓掘进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原理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是将液态二氧化碳装在二氧化碳致裂器内,在一定条件下,瞬间(20 ms内)急剧膨胀,相变成高压气体;大体积的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瞬间冲击岩体,使得岩体裂隙扩张,进而破碎,最终达到安全高效致裂凿井的目的。
2 煤仓概况红庆梁煤矿井底煤仓埋深485 m,圆形断面,掘进直径9.0 m,高35 m,永久支护为500 mm厚的钢筋混凝土。
煤仓所处岩层为粉砂岩,裂隙发育,岩石坚固性系数f=3。
3 试验过程3.1 试验准备在测量放线的同时,进行致裂准备,主要工作内容:准备导线,组装致裂器,并检测已组装好的致裂器性能。
(1)二氧化碳致裂器二氧化碳致裂器主要由充装阀、发热装置、储液管、释放头等组成。
本次试验采用MZL200-51/1400型二氧化碳致裂器,其直径为51 mm,总长度1.7 m,如图1所示。
图1 二氧化碳致裂器(2)致裂器外观及结构可靠性检查一是用肉眼从外观上,检查致裂器是否有明显划痕及锈蚀、开裂现象;二是检测释放头的结构可靠性,应确保储液管内的高压气体在达到释放压力后,能充分释放。
(3)致裂器性能试验一是检查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产品合格证;二是检查发热装置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三是进行致裂器密封性试验和表面温度试验。
二氧化碳致裂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二氧化碳致裂安全技术交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0dd1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e.png)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二氧化碳致裂作业的安全进行,防止事故发生,现将二氧化碳致裂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技术原理-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气化产生的冲击波来实现岩石破碎的一种物理爆破方法。
- 液态二氧化碳通过高压泵压缩至爆破筒内,气化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冲击岩石,使其产生裂隙。
2. 设备组成- 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合金钢管,用于装载液态二氧化碳。
- 激发管、泄能组件、充气组件、击发电路连接组件等辅助组件。
3. 操作规程- 确认设备完好,检查爆破筒内液态二氧化碳的量。
- 将爆破筒插入钻孔中,固定好,连接起爆器电源。
- 通过击发电路,产生高温击穿安全膜,使液态二氧化碳气化。
- 气化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冲击岩石,实现破碎。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二氧化碳致裂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 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 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爆破前应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环境安全。
- 爆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 爆破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进入作业区域。
三、应急处理1. 火灾- 立即切断电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 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
2. 触电- 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将触电人员与电源分离。
- 对触电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
3. 中毒- 立即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良好处,进行吸氧等急救措施。
- 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四、总结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共同保障二氧化碳致裂作业的安全进行。
五、交底人(签名):__________六、接收人(签名):__________七、交底日期:____年__月__日。
2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
![2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62343320c22590103029d10.png)
附件2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矿用新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规划〔2011〕148号)精神、《矿用新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实施规则》,结合产品特点,制订本方案。
1 适用范围二氧化碳致裂器的安全标志审核发放工作。
2 认证模式按新产品认证模式Ⅱ进行认证,即:技术审查+产品检验+现场评审,发放1年有效期的新产品工业性试验证书。
3 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4 认证申请申请人申请人应为从事二氧化碳致裂器研发、能够承担产品主体责任的法人机构,并满足以下要求:(1)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在有效期内,所生产产品应在其许可范围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3)应具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固定场所,有生产场所的合法证明文件;(4)具备《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的出厂检验能力;(5)应具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4.2 申请材料申请人基本信息及申请产品登记表应提交申请人基本信息及申请产品登记表。
申请人基本信息详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申办平台的相关说明,已有安全标志网站正式会员账户的申请人可不提供。
产品技术文件.1 产品标准申请人应提交产品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应符合、《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的相关要求。
.2 产品图纸申请人应提交产品装配图、储液管及定压剪切片部件图。
.3 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申请人应根据产品实际组成,提交申办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参见表1),并将产品的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全部纳入受控管理,以确保产品安全性能。
表1 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4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 9969、《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及相关规定。
除包含产品执行标准、用途和使用环境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结构和性能概述、贮存、运输、使用和维护须知以及警示语句等内容外,还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在产品的技术文件及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运输、充装、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或制定专门的各作业环节安全规程。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6e7ffd103d8ce2f01662344.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6-9-1 SDS编号:产品名称:二氧化碳版本:1.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Dioxide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迅速报警,疏散有关人员紧急撤离泄露区域,移向上风向,且地势高的安全地带,建议应急人员戴全身防护服并戴氧气呼吸器,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后检验再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加压气体压缩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操作间应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劳动保护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
罐车充装时,注意控制压力和泄露,小心冻伤;气瓶充装时,严格控制充装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气瓶附件损坏。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迅速报警,疏散有关人员紧急撤离泄露区域,移向上风向,且地势高的安全地带,建议应急人员戴全身防护服并戴氧气呼吸器,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后检验再用。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
盛装气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储间,温度不高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阳光直射。
在存储时不得与爆炸品、易(可)燃物品、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共存,先进仓的气瓶先发。
储备区应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处置: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钙中和,然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本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险: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45c3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4.png)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二氧化碳致裂器(CO2 Fracturing)是一种新型的页岩气开发技术,在美国等地已经广泛应用。
二氧化碳致裂器可通过对注入井的高压二氧化碳进行喷出,引发裂缝从而为页岩气的产出提供了技术保障。
然而,操作过程中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定,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设备:在操作前,操作人员要检查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情况须立刻汇报至上级。
设备完好的内容包括:喷嘴、管道、气瓶、压力表等配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喷嘴和气瓶的连接口是否严密,气瓶中的压力是否达到操作要求等。
对于损坏、老化等异常情况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或维修。
2.清洗设备:使用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时,设备中的裂解剂必须保持纯净,在操作前需要清洗设备。
清洗操作包括:用清洁剂对设备进行清洗、通入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等。
清洗后必须将设备内与裂解剂有关的管道、喷嘴等部位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
3.准备材料:在操作前,操作人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裂解剂和配套气瓶。
裂解剂是操作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必要的原料,气瓶则用于储存高压的二氧化碳,供喷射之用。
裂解剂和气瓶的数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达到正常操作所需的本体。
二、操作过程中1.稳定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要始终保持稳定状态,操作人员需要通过控制压力的大小来保证喷射速度和喷射量。
如果压力过大,设备内部会发生过载现象,导致设备破裂,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2.保持距离: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保持安全距离,以保护自身安全。
喷射的裂解剂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压力,如果距离设备太近,则有可能会被喷射到表面而造成伤害。
常见的距离为10-20米。
3.防静电:在操作过程中,设备内部会积累静电,导致火花产生。
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花甚至爆炸,操作人员需保持设备的接地良好,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设备处于地面的良好触点上。
MZL系列二氧化碳致裂器技术简介
![MZL系列二氧化碳致裂器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a076a49312b3169a451a4ed.png)
二、 二氧化碳致裂器技术介绍
1、二氧化碳致裂器
图例
二氧化碳致裂器结构示意图
致裂器主管
致裂器充气头
致裂器热源体
致裂器充气头
致裂器释放头
致裂器释泄能片(释放前)
致裂器释泄能片(释放后)
2、工作原理 将一定质量液态CO2充入致裂器主管。激发时将起爆装置连接到致裂器装置 上,通过电激励致裂器内的启动器使化学热反应器迅速放热给液态CO2,利用CO2 温度超过31℃时,无论压力多大液态CO2将在40毫秒内气化的物理特性和CO2从液 态变成气态时体积增加到原体积的600倍。当瞬间膨胀压力达到定压泄能片的屈 服压力时,泄能片破断,高压气体作用到钻孔壁,使周围材料破断,整个过程 在1秒内完成。
二氧化碳致裂器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 期待有志于此的专家一起共同努力!
中煤科工集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5、 CO2气体致裂过程是可控压力致裂,根据需要选定不同规格的致裂片,致裂安全管理 简单。不必考虑多装药问题,也不用考虑炮眼封堵长度、压力要求,可根据煤层致裂需求, 适当调节爆破压力,达到理想的预裂效果; 6、致裂震动比火药爆破小,不会产生破坏性震动,对上下巷和工作面支护不会产生破坏, 爆破时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可能性小,也不易破坏煤层引起突水事故; 7、抛煤距离短,不会崩倒支柱,有利于工作面顶板管理; 8、致裂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没有任何危险,管理容易,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9、不产生任何有毒气体(如火药爆破产生的对人体极其有害的CO、NO、NO2等气体); 10、致裂过程产生粉尘少,不会造成粉尘飞扬;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降低工 人发病率有积极作用,在安全高效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 11、躲炮距离短,致裂后可立即返回工作面; 12、在相同效果下比传统爆破布置炮眼少,可以减少爆破作业时间; 13、机理与火药爆破不同,从而使产炭块率提高30%-40%。在保护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价值的同时,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14、使用成本低:该产品操作简单,操作人员少,低耗材、充填迅速、生产效率高; 15、利用CO2相较于CH4亲煤特性,在致裂的过程置换出一定数量的吸附CH4,更好地降低 煤体瓦斯赋存量。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5380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0.png)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包括食品、饮料、医疗、冰雪制造、建筑、石油化工等。
但是,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和危害。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使用,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范和标准,其中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是一项重要的标准之一。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是什么?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是一份标准文献,它主要用于对二氧化碳的安全管理和使用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这份标准是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危害特性和规范要求、二氧化碳管道和容器的安全管理、二氧化碳设备和工艺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二氧化碳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为什么需要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但具有潜在危险的气体,如果不加以妥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和危害。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标准,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风险。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是制定二氧化碳安全使用标准的基础,它规范了二氧化碳的安全管理和使用,明确了二氧化碳设备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有效地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的应用范围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适用于涉及二氧化碳存储、输送、使用和处理的行业和领域,包括食品、饮料、医疗、冰雪制造、建筑、石油化工等。
具体而言,它适用于二氧化碳储藏罐、液态贮槽、高压钢瓶、管道、装卸设备、液体泵、喷雾器、机械升降装置、控制系统等二氧化碳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的主要内容1、二氧化碳危害特性和规范要求二氧化碳的化学及物理特性,把握二氧化碳的特点和安全使用的需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规要求,遵守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机制。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31d17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a.png)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技术措施概述二氧化碳致裂器是一种常见的油气井开采设备,它通过将液态CO2注入井下,从而使地层裂缝扩大,增加油气产量。
然而,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措施设备检查和维护在每次使用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设备检查和维护。
设备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压力表、温度计和液位计等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检查管道和阀门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未漏气;•检查泵的冷却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
工作人员培训和安全防护所有使用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相关运行和维修经验。
在操作设备时,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套、安全鞋、眼罩、呼吸面罩等。
在井口周围必须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紧急预案和应急准备在操作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时,必须设立紧急预案和应急准备措施。
紧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突发情况的种类和可能发生的时间;•紧急报警的方法和联系人;•员工的撤离指示;•对可能造成损害的场景的处理方法。
应急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紧急设备,如灭火器、遮光板和救生绳等;•搬运工具和设备;•基础医疗物品,如药品和急救包等。
监测和记录必须对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每次使用设备的日期和时间;•设备的温度、压力和液位;•同时记录气体排放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识别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结论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在使用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人员培训和安全防护、紧急预案和应急准备以及监测和记录等。
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营。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da4ae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3.png)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金属焊接及冶炼、植物助长、电子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不燃气体。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高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和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禁配物:水、碱性物质。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废弃处置: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物理化学危险:内装高压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出现头晕、头痛、疲乏、恶心等,脱离接触后较快恢复。
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 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环境危害:该物质大量排放时对环境有影响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二氧化碳≥99.0% 124-38—9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7756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1.png)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前言二氧化碳致裂器是用于石油开采的一种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安全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设备介绍二氧化碳致裂器是一种利用高压二氧化碳将油藏中的油气压裂出来的设备。
其主要由高压水箱、二氧化碳储气罐、压力计、流量计、喷嘴等组成。
在使用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确认储气罐中气体压力是否正常等。
安全操作流程1. 环境检查在操作前,需要检查现场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爆措施等。
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 设备检查进行设备检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检查储气罐中气体压力是否正常,大于或等于规定压力。
•检查高压水箱是否密闭,并且有足够的水量。
•检查喷嘴的状况是否良好,如有损坏需要更换。
•检查压力计、流量计等仪器设备是否运作正常。
3. 操作流程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打开高压水箱的出口阀门,让水流入储气罐。
2.打开二氧化碳储气罐出口阀门,将二氧化碳充入储气罐中,待压力计显示达到设定压力时结束。
3.调整流量计,令二氧化碳缓慢流入高压水箱中。
4.开启喷嘴,进行压裂作业。
4. 安全预防措施•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禁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随意触摸、更换设备等操作。
•在停机后,应先放空储气罐中的二氧化碳,再进行设备检修等操作。
•防止设备过度充气,在气体压力达到安全限度时应及时停机。
总结通过对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安全操作的流程及步骤。
在使用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完整版)AQ1052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完整版)AQ1052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22f9159eef8c75ebfb36b.png)
AQ1052-2008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神州鼎天数码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08-11-19
实施日期:2009-01-01
内容摘要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使用说明、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矿山井下有可燃气体爆炸环境中使用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
![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a228e4af705cc17542709ad.png)
附件1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二氧化碳致裂器(以下简称致裂器)的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了致裂器的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储存、安全使用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参照煤矿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装备安全技术专家论证意见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4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7958-2000 煤矿用电容式发爆器GB 8031-2005 工业电雷管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5098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3.1 二氧化碳致裂器由充装阀、发热装置、储液管、泄能器等组成,利用液体二氧化碳吸热气化相变时体积急剧膨胀产生高压,致使煤、岩体开裂或破碎、增透的设备。
3.2 储液管高强度合金钢材所制的耐高压管式容器。
3.3 发热装置由启动器、发热材料、保护罩或支架组成,为致裂器储液管内液体二氧化碳气化提供热能的装置。
3.4 启动器由两根绝缘脚线、熔丝、引药组成,用以引燃发热材料的器件。
3.5 发热材料由几种化工原料配制而成的化学药剂固体粉末。
3.6 引药放置在启动器内部的一种化学药剂固体材料。
3.7 泄能器为满足不同矿体开裂或破碎、增透要求,在致裂器里设置的用以限制泄放压力的器件。
通常由定压剪切片及释放管等组成。
3.8 泄放压力致裂器中定压剪切片破断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大压力。
4 名称型号、结构和基本参数4.1 名称型号4.1.1 产品名称:二氧化碳致裂器。
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
![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ada621eb91a37f1115cc2.png)
液态CO2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强化预抽效果考察实施方案格目底矿业中井煤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2015年1月目录一、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简介 (1)二、实施方案 (2)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一)注意事项 (3)(二)试验安全技术措施 (5)一、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简介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是一种理念先进、方法安全、效果显著的爆破技术,属于物理爆破技术,具有爆破过程无火花外露、爆破威力大、无需验炮、操作简便、不属于民爆产品,其运输、储存和使用获豁免审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采煤、清堵、建筑物拆除。
因此,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有望取代炸药预裂爆破、水力扩孔、水力压裂来强化提高煤层透气性,快速消除突出危险性或冲击地压。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属于物理致裂过程,通过化学加热液态二氧化碳,使其压力剧增至130MPa~270MPa,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冲破定压剪切片迅速转化为气态,体积膨胀600多倍,瞬间释放的气体膨胀能使钻孔周边煤体致裂;液态二氧化碳体积膨胀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能有效降低致裂范围内的煤体温度,有利于抑制煤层自燃;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采用低压启动(9v),比传统爆破更安全,且不需要验炮,爆破后即可进人,实现连续工作。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装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装备结构示意图二、实施方案为了充分考察爆破钻孔的爆破影响半径,保证试验地点在效果考察期间不受干扰,选择在10903运输顺槽掘进迎头后方未施工瓦斯抽采钻孔的位置,施工1组钻孔进行测试。
(一)钻孔施工钻孔布置如图2所示,采取6#孔进行爆破、抽采,其他钻孔安装U型压差计进行负压监测试验方案。
其中6#孔作为预裂孔,预裂过后可安装瓦斯抽采设备连接抽采管路进行抽采。
试验钻孔的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钻孔布置图初步计划1月27日开始施工1#、2#、3#、4#、5#、7#、8#、9#、10#、11#钻孔、最后施工6#钻孔,然后对6#进行爆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二氧化碳致裂器安全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二氧化碳致裂器(以下简称致裂器)的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了致裂器的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储存、安全使用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参照煤矿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装备安全技术专家论证意见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4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7958-2000 煤矿用电容式发爆器GB 8031-2005 工业电雷管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5098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3.1 二氧化碳致裂器由充装阀、发热装置、储液管、泄能器等组成,利用液体二氧化碳吸热气化相变时体积急剧膨胀产生高压,致使煤、岩体开裂或破碎、增透的设备。
3.2 储液管高强度合金钢材所制的耐高压管式容器。
3.3 发热装置由启动器、发热材料、保护罩或支架组成,为致裂器储液管内液体二氧化碳气化提供热能的装置。
3.4 启动器由两根绝缘脚线、熔丝、引药组成,用以引燃发热材料的器件。
3.5 发热材料由几种化工原料配制而成的化学药剂固体粉末。
3.6 引药放置在启动器内部的一种化学药剂固体材料。
3.7 泄能器为满足不同矿体开裂或破碎、增透要求,在致裂器里设置的用以限制泄放压力的器件。
通常由定压剪切片及释放管等组成。
3.8 泄放压力致裂器中定压剪切片破断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大压力。
4 名称型号、结构和基本参数4.1 名称型号4.1.1 产品名称:二氧化碳致裂器。
4.1.2 产品型号表示方法储液管长度,mm储液管外径,mm泄放压力,MPa二氧化碳致裂器4.2 主要技术指标4.2.1 泄放压力应不大于280MPa。
4.2.2 储液管腔体容积应不大于5L。
4.2.3 二氧化碳最大设计充装压力应不大于50MPa。
4.3 产品结构致裂器一般由充装阀、发热装置、储液管、泄能器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1-充装阀 2-发热装置 3-储液管4(1)-定压剪切片 4(2)-切割环 4(3)-释放管图1 致裂器结构示意图4.4 基本参数产品技术文件中应给出以下基本参数,主要技术指标限值应满足4.2条规定。
5 要求5.1 环境条件5.1.1 工作环境a) 大气压力:80kPa~106kPa;b) 环境温度:0℃~+35℃;c)《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放炮场所。
5.1.2 贮存和运输环境温度:≤35℃。
5.2 技术要求5.2.1 基本要求a) 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图样制造,应无明显划痕、锈蚀及肉眼可见裂纹。
b) 外露部件严禁采用轻合金制造。
c) 储液管宜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
5.2.2 结构要求a) 泄能器结构应能使储液管内高压二氧化碳在达到泄放压力后充分泄放。
b) 管体不能作为导电回路。
5.2.3 性能要求a) 密封性。
整体组装后,应能承受1.5倍最大设计充装压力不泄漏。
b) 承压能力。
储液管、充装阀、泄能器(定压剪切片除外)等组成的密封腔体内部应能承受1.8倍泄放压力不产生塑性变形。
c) 泄放压力。
允许误差范围:±15 MPa。
d) 表面温度。
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应不大于150℃。
e) 充装的液体二氧化碳应符合GB/T 6052-2011的要求。
f) 为启动器供电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采用煤矿许用发爆器为启动器供电时,发爆器的安全供电时间还应符合GB 7958-2000第5.9条规定;采用其它电源为启动器供电时,电源还应满足GB 3836.1和GB 3836.4的规定。
g) 发热装置。
脚线长度、电阻、抗震性能、安全电流、最小发火电流、静电感度应符合GB 8031-2005第5.2、5.4.1、5.4.2、5.4.3、5.4.4、5.4.7规定。
h) 可燃气安全度。
致裂器在浓度为9.0%的可燃气中起爆时,不应引燃可燃气。
6 试验方法6.1 外观及结构采用满足测量范围及精度要求的计量器具,对照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的产品标准、图纸等技术文件,对致裂器进行检验。
目测产品外观、结构等是否符合5.2.1、5.2.2规定。
6.2 性能6.2.1 密封性从充装阀充入最大设计充装压力1.5倍的压缩空气,并将组装好的致裂器置于水中,观测2min,所有连接处应无气泡逸出。
6.2.2 承压能力提供承诺书,明确储液管、充装阀、泄能器(定压剪切片除外)等组成的密封腔体内部强度是否按不低于泄放压力1.8倍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分析。
6.2.3 泄放压力提供承诺书,明确泄放压力是否按照4.2.1和5.2.3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分析。
6.2.4 表面温度该试验应在发热装置已经启动,但致裂器压力未释放的条件下进行。
在发热材料所在区段对应的储液管外壁的中心位置附近,沿轴向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触发启动器,读取温度最大值,重复3次,取其最大值。
6.2.5 液体二氧化碳核查产品合格证。
6.2.6 配套启动电源/发爆器核查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6.2.7 发热装置脚线、电阻、抗震性能、安全电流、最小发火电流、静电感度等技术指标,按GB 8031-2005第6章相关规定进行。
6.2.8 可燃气安全度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按附录进行。
7 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致裂器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2。
7.2 出厂检验7.2.1 致裂器的出厂检验项目见表2。
7.2.2 每台产品均应通过出厂检验。
若有一项不合格,该台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3 型式检验(送样)7.3.1 致裂器的型式检验项目见表2。
7.3.2 型式检验项目必须全部合格。
若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应加倍复验,复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8 包装、运输、储存引药、发热材料等属于化学危险品的包装、运输等应遵循GB 6944、GB 12463、GB/T 15098等规定。
9 安全使用要求a)严禁井下充装液体二氧化碳,实际充装压力不得超过最大设计充装压力。
b) 充装及作业人员应由致裂器制造企业技术工人或由其培训合格的人员完成。
c) 操作使用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d) 致裂器制造企业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明确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或制定专门的各作业环节安全规程。
e) 使用说明书编写应符合GB/T 9969规定,应明确配套启动电源或发爆器的规格及技术参数,允许致裂器同时作业的最大数量,操作中出现哑炮后的处理方法、措施,储液管重复使用的寿命或次数、复用检验周期、检验方法等。
附录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及判定1 原理在规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致裂器置于试验巷道内引爆,根据巷道内可燃气体引燃频数,判定二氧化碳致裂器的可燃气安全度。
2 试验设计一次抽样方案: 5/0,1。
3 试验材料可燃气:甲烷体积分数应不小于90%,其他可燃气体积分数的总和应不大于1%。
4 仪器、装置(1) 仪器a) 甲烷测定器:分度值应不大于0.1%;b) 温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c) 湿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5%;d) 天平:感量应不大于1g。
(2) 装置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主要由试验巷道、循环管路、循环风机、排烟风机等组成,如图1所示。
试验巷道为钢制圆筒,分爆炸室和泄压延长室两部分,水平放置。
内径为1.8m,爆炸室长度为5m,爆炸室的封闭端中心设有圆孔,用臼炮可进行封闭。
泄压延长室长度为15m,与爆炸室敞口端相连接。
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循环系统、电气系统及参数测试系统。
1—试验巷道 7—臼炮2—泄压延长室 8—循环管路3—封闭装置 9—循环风机4—爆炸室 10—阀门5—测量孔 11—可燃气进气管6—排烟风机图1 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5 试验条件a) 爆炸室内可燃气浓度为(9.0±0.3)%;b) 温度为0℃~+35℃;c) 湿度应不大于80%RH。
6 试验步骤a) 试验前,应检查甲烷测定器气密性并校准零点;b) 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闭爆炸室的敞口端;c) 将二氧化碳致裂器放入爆炸室中,并将两端固定在自制支架上;d) 将臼炮推至爆炸室封闭端并压紧,使凸台进入封闭端圆孔,其端面与封闭端内壁齐平,同时连接起爆线路;e) 开启循环风机,向爆炸室充入可燃气,实时测量可燃气浓度;f) 当可燃气浓度达到要求时,停止充气。
混合1min,关闭循环风机及相关阀门,打开卸压阀,发出警示后起爆;g) 以爆炸声响或其他参数判断可燃气体是否引燃,并做好记录;h) 开启排烟风机,排除巷道内的烟气,排烟时间不少于3min;i) 将各阀门复位到试验初始状态;j) 如此循环,直至试验结束。
7 判定规则若引燃频数为0/5,则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