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3)中国史史学观点论述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b1a465022aaea988f0f40.png)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诊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8 页,28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
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3.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荀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这表明先秦儒学旨在A.主张强化仁义道德 B.要求规范社会秩序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 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4.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A.强调“天人感应” 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D.提倡“三教合为一”5.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87644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a.png)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冲刺必刷】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冲刺必刷】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7ffc4b33d4b14e84246895.png)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选择题1、儒家认为,“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这样“仁民爱物”才可以实现“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后期儒家更是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
这反映了儒家( )A.具有神秘色彩B.注重伦理道德教育C.提倡民本主义D.主张和谐的世界观2、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
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
这说明汉武帝(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3、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
下列两幅画像( )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4、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直击人心,见性成佛”,不拘修行。
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宋代诗人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诗云:“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 )A.理学对唐宋诗歌的深刻影响B.道家自然主义哲学深入人心C.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D.尊古崇雅的创作追求和风气5、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
上述思想( )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6、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
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中国古代政治选择题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中国古代政治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f6be50fc4ffe473368abe9.png)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中国古代政治选择题1、商人自称“受命于天、天命恒常”。
周人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敬德保民”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新的天命观,构建了一条“民意——有德——天命”的政权合法性、“革命”合法性的证明逻辑。
从商到周天命思想的转变反映了(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B.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D.商朝制度被西周抛弃2、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
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
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
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 )A.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B.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C.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D.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5、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方告结束。
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
这一过程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外轻状态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C.外部因素始终影响了政局的分与合D.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山东省新高考2020年历史世界古代史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4页)
![山东省新高考2020年历史世界古代史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4页)](https://img.taocdn.com/s3/m/b15c72b5580216fc710afd68.png)
山东省新高考2020年历史世界古代史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世界古代史1.【答案】B【解析】自由婚娴取代夫权婚娴,体现了罗马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男女平等观念,这也表明罗马法的发展使妇女地位得到改善,故B项正确。
万民法中是否蕴含着天赋人权理念,没有史实依据,A项错误;C项拔高了罗马法的作用;D项本身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德谟斯梯尼作为政治人物积极承担社会义务,重视公共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积极承担城邦公共支出不能说明雅典财政困难,A选项错误;B选项中“左右”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当时雅典频繁发动战争的内容,C选项错误。
故选D。
3.【答案】B【解析】12-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生、兴起和扩张的时期,此时对罗马法的注释、评论、解释和适用于法律实践,是为了从罗马法中寻找适应当时时代需要的法律观念和内容,说明罗马法承担了时代的需求和价值,故选B;这一热潮和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基础的奠定无关,排除A;这一热潮是基于罗马法的创新,并不是继承古罗马文明,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苏格拉底用“产婆术”的办法,逐步引导人主动思考,解决自身思考的问题之处,从而逐步到寻求正确答案,这是一种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理性精神,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主张引导人思考,不是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其对神学的破除,C项错误;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导人思考的信息,D项错误。
故选A。
5.【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因原告有欺诈行为而减免被告的责任。
这说明不诚信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既体现了对诚信原则的维护,也体现了司法公平,故B项正确;该规定提升了法律的权威,而不是法官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可能发生于罗马公民之间,因而不能说明是为了维护罗马公民利益,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强化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而不是守法意识,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实战山东卷历史模拟试题(PDF含解析)
![2020届高考实战山东卷历史模拟试题(PDF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531be448d7c1c708a145bc.png)
2020届高考实战山东卷历史【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疆域由商王直辖区与直辖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天子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A.西周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C.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得以解决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2.“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3.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后期和南朝时期,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并承担赋役。
这说明()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B.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C.社会动荡需要加强中央集权D.户籍为赋役征发服务4.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
唐初,唐太宗巡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这一现象()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B.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C.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D.奠定租庸调制推行的良好基础5.清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收入达到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在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说明()A.清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改变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南方地区与国外贸易往来频繁6.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
【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选择题
![【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4979eaf242336c1eb95eff.png)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这一切都表明(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C.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而改革开放后,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这一变化表明( )A.党报党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B.“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业兴衰C.人民大众的需求制约报刊内容变化D.报刊业的发展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3、1950年1月.已对中苏谈到有了把握的毛泽东就与英国的谈判方针问题致电刘少奇: “对英国答复则应当拖一下.外交部的同志们不了解拖一下的作用.认为‘陷入僵局’.这是不对的,这里并没有什么僵局.主动权完全握在找们手中。
”当时中国对英谈判“应当拖一下”()A.反映了新中国外交陷入用困境B.旨在防范英国干涉中国内政C.说明新中国对世界影响力增强D.是既定外交方针的必然要求4、1953年,国家开始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对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其中上交国家的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1/3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1/4左右。
这(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C.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过渡D.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5、下图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
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C.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D.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6、1958 月1 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至 1970 年,两国陆续进行了136 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和成果,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这个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https://img.taocdn.com/s3/m/6b3fb21b2e3f5727a5e96264.png)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体现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
8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3)中国史史学观点论述题
![【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3)中国史史学观点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2301f51eb91a37f1115cff.png)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3)中国史史学观点论述题1、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
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若骛其花与果则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所附而何自生?”——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的趋势进行简要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4、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
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题(无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0689216fc700aba68fc2e.png)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的恢复“周礼”,而是想保存旧框框,装进新内容。
这反映了孟子思想的特点是A.墨守成规B.无为而治C.礼法并重D.托古改制2.唐代规定,官吏不但不得在本籍任职,而且不许在本籍所在州县的邻县任官。
不许百姓任本贯临县官,京兆河南府不在此限。
还规定凡职责相连或监临检察的官职,亲族内需要回避。
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对地方的监察C.瓦解宗法制度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3.《水浒传》中绝少有使用纸币的文字描述,甚至用铜钱也非常少见,市场交易不论款额大小,几乎专用白银,比如吃饭、喝酒常用碎银子付账。
据统计,《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给各路英雄好汉相送银子的描写有十七处之多。
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C.小说等文学有重大发展D.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4.根据外国商人来华的表现,清朝统治者感到,西方人来华似乎只是为了“通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朝贡。
“通商”这一层次是不需要用“天朝”的官员直接管理的,因为改由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在等级上就降了一格。
十三行的设置A.体现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B.为近代西方国家侵华提供了借口C.保证了东西方之间贸易的畅通D.是对中西方交往模式的有益探索5.《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倾销,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本土雇佣一批中间人,继续沿用商馆中“买办”的名称。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雇佣和延请买办等事宜,由外商和中国人直接商议,中国的地方官员不得干涉。
买办的产生A.导致了阶级结构的根本变化B.妨碍了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C.结束了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影响深远6.《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居皇宫,以后依据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保护等。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以及答案(全国3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以及答案(全国3卷)](https://img.taocdn.com/s3/m/62d41bfdd1f34693daef3e94.png)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全国3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2020山东省新高考统一考试历史模拟卷-2020山东历史模考(2020年7月整理).pdf
![2020山东省新高考统一考试历史模拟卷-2020山东历史模考(2020年7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be4316f4312b3169a551a445.png)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4.表l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
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
1905年12月22《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6.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20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史观及史学理论押题模拟训练试卷(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史观及史学理论押题模拟训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71fa94b0717fd5360cdcc0.png)
三轮冲刺--史观及史学理论押题模拟训练一、选择题1、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2、1961年10月,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七个国家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这表明(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B.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C.国际金融中心由从纽约转移到伦敦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3、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5、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
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在于( )A.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D.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6、下图分别是1938年与1953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
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7、杜鲁门曾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 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af9deb0717fd5360cdcb1.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一、单选题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答案】C【详解】据材料“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绫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可知,交换的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
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错误;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分析可知,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 错误。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答案】D【详解】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正确。
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儒家礼仪,只是由繁琐走向简化,A错误;生活化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B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错误;故选D.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详解】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KS5U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6bdb1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png)
试题分析:董仲舒的学说神化君权,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客观上有利于以“天”名义制约君权,防止暴政;东汉以后谏官的职责是向皇帝进谏,指出皇帝的过失;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三省在皇帝之下进行决策且相互制约,三省为皇帝最终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可以避免皇帝决策的失误。三者的共同点是保证决策的正确,为皇权服务,故B正确。A、C项都是错误的,因为皇帝仍然掌握决策权,并非少数服从多数;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所有人都不可能限制皇权,谏官的进谏、三省的决策能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5.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C
【解析】
“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体现,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体现了法治精神的匮乏,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信息,排除B;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13)中国史史学观点论述题1、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
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若骛其花与果则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所附而何自生?”——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的趋势进行简要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史记》体例篇目举例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4、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
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
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
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
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
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
关税业已自主。
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
租界亦有交还的。
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
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
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
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
(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在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产阶级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陈独秀提出的“民主科学救国论”,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以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提出的一系列救国方案,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情境、辩证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时,考生需要结合设问中的引导词和限定词从材料中提取某一种观点进行对应性思考,在确定观点之后应调用相关历史事实佐证该观点,论述时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
2答案及解析:答案: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的特征。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国门进一步被打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推动了中国以原材料为主的对外贸易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中国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对外商品的出口能力,扩大了对外出口贸易。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变化受到世界市场和列强需求的影响,也引发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答案及解析:答案:不同:《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
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4答案及解析:答案:(1)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
(2)称呼词语的变化原因:近代中国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
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认识逐渐加深。
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
(3)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
5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
评析: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
1840年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文化上受到西方文化的侵略。
列强侵华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列强先后扶植了慈禧太后、袁世凯、蒋介石等,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中国人民还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权利。
因此,近代中国要民主富强就必须完成民族独立之任务。
示例二: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压迫而不是对内。
评析: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没有全面认识问题。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以强势的工业文明征服中国,经济上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掠夺中国的资源,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侵夺中国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历史发展证明近代中国要反对外来侵略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历史,实现民族独立。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列强侵路中国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汪精卫伪政权,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造成经济衰败,社会矛盾重重。
因此,阻碍中国近代发展的因素内外皆有,必须对内反封建争取民主、对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