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

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可以运用哪类发掘作为社会进步分期的历史标准A.遗址的周边环境 B.遗址动植物残留 C.发掘的人类遗骸 D.人类使用的工具2、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

它位于今天的A.印度 B.中国 C.伊拉克 D.埃及3、帕特农神庙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前xx年前1100年前800年前500年前330年A B C D4、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C.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5、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罗马),传习而来,久行中国。

爰初建寺,因以为名。

”诏书中所提到的“经教”属于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6、“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主张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7、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为A.西汉和古罗马帝国 B.唐朝和天竺C.西汉和古希腊 D.元朝和意大利8、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9、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

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A.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 B.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C.春秋战国,分封变为郡县 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曾说:“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该同一秩序表明西周时期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出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国一体”,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将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关系和国家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相联系,反映了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D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宗法制的地位,B项错误;在西周之前就已出现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C项错误。

【备注】“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家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

父系家长因其血统上的宗主地位,理所当然地统率其族众家人,而且这一宗主地位并不因其生命的终止而停止,而是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继。

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家国一体”,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将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关系和国家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相联系,反映了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D项正确。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考点】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解析】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官贫,必削”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

【答案】B2.右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

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纺织业【解析】四书出现在南宋时期,故A、B项错误;从图片内衣可以看出质料是棉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3.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4.“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

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文思想盛行C.受东方文化影响 D.商品经济发达5.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6.“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教师版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教师版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

据此可知,周初() A .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 .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 C .采用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 .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 答案:B解:周公命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这说明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了怀柔政策,以巩固统治,故选B 项;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强调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排除A 项;周初还没有儒法思想,排除C 项;材料强调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不涉及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排除D 项。

2.图1、图2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

画作反映了()图1图2A .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 .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 .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 .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 答案:B解:据材料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

画作反映了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故选B 项;宫廷画主要歌颂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而不是体现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排除A 项;图画主体是康熙皇帝,不能体现农民的社会境遇,排除C 项;明清时期的科学进入总结阶段,没有新的突破,排除D 项。

山东省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仿真联考试题.doc

山东省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仿真联考试题.doc

山东省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仿真联考试题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笮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

由此可见A.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B.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D.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2.“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今(西汉晚期)部刺史,居牧伯之位,乘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

这反旷出西汉晚期A.刺史权限变大B.刺史监察效能提高C.行政体制变异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3.唐代韩愈认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易夷狄的危险,继而他A.反对佛教的来世说B.推动宗教相互融合C.力主复兴传统儒学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4.北宋时期,附城草市发展迅速。

如宋真宗时,东京郊区出现了“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的盛况。

由此可知,北宋时A.草市发展侵占了城市空间B.农业生产开始服务于城市C.城乡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D.草市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5.明代早期,巡抚、总督本是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的监察官员;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A.宗法关系意识逐渐淡出中国社会B.中华政治文化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C.秦王朝对地方监察实现长治久安D.察举 选官制度出现和逐步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下一体的网状政治结构模式,有利于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故选B;A项中“淡出中国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地方监察,并且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排除C;西汉开始实行察举制,排除D。
—摘编自《中世纪西欧流行病及其防治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近代防疫制度兴起,国家正式将普通民众的疫病救疗事业纳入 执政范围,改变了几千年统治者无所作为的灰暗图景。国家从制度规范和实际运作两个方面入手,草创医疗行政机构、颁布法律法规、设置疫病医院、培养医学人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介入程度大大加深。此举非但没有扼杀社会救治力量软性机制的存在,反而促使其与时俱进,在国家调配管理下,以新颖姿态弥补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缺陷。但清政府无力干涉租界内的防疫事务,“国中之国”的防疫呈现出“西方”特征,与中国模式截然不同。在清末的最后十年,传统的、近代的“进步”医疗观念和实践,互相碰撞,对时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
5.下表是1838-1875年中国传统(土铁)冶铁业发展情况表(根据清代官方档案、各省方志及私人记载)。这表明

2021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受法律和习惯通知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D.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25、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明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

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以上史实说明()A.君主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B.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同样艰难曲折C.教会势力的强大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6、“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绝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

”孙中山想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目的是()A.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C.不愿少数富人专利D.不愿欧美列强统治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最终推向全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计制度、选官制度、俸禄制度,郡县之下基层组织也有发展,上下一体,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模式。这有利于
【答案】B
【解析】
【详解】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根据材料“既有朱执信、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理论家,也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还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可知传播者为国民党理论家、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目的都想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当时中国的现状,从而说明救亡图存已经是中国人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故选B;材料中没有提到三民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表示不同阶层都传播唯物史观,不是思想界处于混乱状态,C错误;马克思主义成为“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D。
3.三司使是北宋皇帝心腹之臣,是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最高财政首脑,与宰相共同负责财政事务,有“计相”之称,皇帝控制三司使以掌握财权,其在权力中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这一官职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财权D.调和了君相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财政权,是北宋皇帝心腹之臣,皇帝控制三司使以掌握财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A;三司使与宰相共同负责财政事务,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三司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财政的信息,排除C;三司使分割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无法体现君相矛盾的调和,排除D。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下表是1838-1875年中国传统(土铁)冶铁业发展情况表(根据清代官方档案、各省方志及私人记载)。这表明
A. 清政府严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中国冶铁业逐步走向联合垄断
C 中国钢铁业由传统向近代过渡D. 列强侵略中国冶铁业日渐萎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938年中国的传统冶铁业有112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1851年变成90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中国的传统冶铁业只有1家,说明列强侵略使中国冶铁业日渐萎缩,故选D;A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中国没有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B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传统冶铁业日渐萎缩,不符合C内容,排除。
4.明初,城隍庙是封建精神统治的重要象征,被赋予护城安民、祛灾除害职能,其位置紧临城市交通干道;明中期后,随江南地区民间信仰逐渐加强,庙会盛行,则是城隍庙影响着城市干道。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信仰内容产生变化B.城市规划水平提高
C.市民文化兴起发展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初年的城隍庙位于城市交通干道为的是方便人民朝拜,到明朝中期由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就成为商贩云集,客商汇聚之地,因此城市干道都与城隍庙相连接,方便经济的交流,故选D;根据材料可知明初和明中期信仰内容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市民文化发展,C错误。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一)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答案】D
【解析】
【详解】敦煌文献存有近两千首唐人诗歌写本,经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整理的诗歌写本有63种,说明唐诗深入到敦煌民间生活,中原文化深受敦煌地区人民的喜爱,故选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雕版印刷技术、儒家思想,排除AC;材料没有敦煌地区其他文学体裁的情况比较,无法得出诗歌是敦煌地区主要文学体裁,排除B。
2.敦煌文献存有近两千首唐人诗歌写本,经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整理的诗歌写本有63种。敦煌写本有同源抄本和非同源抄本,各写本辗转抄写,其中出现刘希夷《洛阳篇》、刘长卿《酒赋》等唐人宴饮文化的七言体多个卷本。这反映了
A.唐朝时雕版印刷技术尚不成熟B.诗歌是敦煌地区主要文学体裁
C.儒家思想成为敦煌人主流思想D.中原文化深入到敦煌民间生活
6.在中国唯物史观传播史上,其传播主体,既有朱执信、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理论家,也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还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
A. 三民主义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B. 救亡图存是中国主要历史任务
C. 中国思想理论界处于混乱状态D. 马克思主义成 中国社会共识
A.宗法关系意识逐渐淡出中国社会B.中华政治文化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C.秦王朝对地方监察实现长治久安D.察举 选官制度出现和逐步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下一体的网状政治结构模式,有利于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故选B;A项中“淡出中国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地方监察,并且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排除C;西汉开始实行察举制,排除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