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性评估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浅谈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黄土是西安地区所特有的土体,其表现出的特殊工程特性,对工程结构物危害大,特别是在黄土隧道修建过程中,塌方和湿陷是两种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黄土地层中的水对隧道的影响举足轻重,围岩中水的作用是黄土隧道设计、施工时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关注对象。

因此,加强防排水以及及时合理衬砌是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黄土隧道;湿陷;塌方;灾害防治1 黄土的工程特性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1 黄土的湿陷性湿陷黄土【1】在自重压力或外力荷载压力不变时,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急骤显著附加下沉,从而引起地面的变形和建筑物破坏;湿陷性由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总湿陷量等指标【2】表征,宏观表现为浸水后沉降量显著增大。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左右,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关中、陕北、宁夏、豫西、陇东及陇中的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达27万km2。

黄土的疏松多孔结构,尤其是结构性孔隙是黄土湿陷性的必要条件;黄土中的不抗水粒间胶结是黄土湿陷性的充分条件;遇水浸泡后黄土胶结削弱强度降低,并且其削弱程度随水量的大小成比例变化,极易产生湿陷、呈饱和流塑状态,从而减弱甚至丧失承载和自稳能力。

这是黄土湿陷性的本质。

1.2 黄土的击实性黄土击实性是指黄土在一定外力冲击作用下密度、含水量、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随冲击强度而变化的特性。

一般冲击强度大时密度增大、含水量降低、强度提高。

改变击实功,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也发生变化,击实功大能客服更大的摩擦阻力,所以最大干容重增大而最优含水量降低。

黄土的孔隙率在50%左右,按照孔隙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连通性等方面,黄土中的孔隙被分为微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3】。

其中,微孔隙形成于胶结物中,杂乱分布,连通性差,透水性弱,主要是胶结物孔隙;小孔隙均为粒间孔隙,小孔隙由骨架颗粒相互穿插,紧密排列组成,又称为镶嵌孔隙,含少量胶结物孔隙;小孔隙和微孔隙在黄土沉积时形成,由骨架颗粒群形成的架空孔隙,数量较多,对骨架颗粒的稳定起着主要作用;中孔隙由骨架颗粒相互支架构成,数量多,为颗粒的变位提供了空间,连通性好,透水性强,是黄土产生震陷的主要原因,又称为支架孔隙;而大孔隙主要在黄土沉积后成岩过程中由生物作用形成,呈管状或不规则状,数量少,主要是黄土中次生的根洞、虫孔、鼠穴、节理【4】和裂隙以及溶蚀孔洞。

山西省临汾黄土地质灾害

山西省临汾黄土地质灾害

临汾地质概况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段的一个断陷盆地, 历史上一直是山西省人口聚居密度较高、经济发达、城镇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 由于其境内地质构造活跃, 有孕育产生多种地质地貌灾害的背景和条件, 是山西省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滑坡、崩塌等时有发生, 且频率高, 强度大, 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1]。

临汾地质地貌特征临汾市的地质构造主体--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 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有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 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使全市主体轮廓呈“凹”字型。

临汾盆地是汾河地堑晚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 属于鄂尔多斯地块东缘, 山西断陷带中南部。

临汾盆地的总体走向为NNE(北东北), 北以灵石横向隆起与太原盆地相隔, 南以峨眉台地与运城盆地为邻。

东有霍山断裂, 西有罗云山断裂, 整体展布于近南北向的吕梁山、霍山-浮山隆起带之间, 为一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盆地[2]。

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 属于汾河流域东岸二级阶地。

新生代以来, 盆地不断下沉, 山区相对上升, 盆地四周特别是东西两侧均被深大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构造复杂, 阶梯状断裂发育, 存在有不少地垒和地堑等次一级构造[3]。

盆地周边山地主要出露基岩地层, 由老到新主要包括太古界混合岩化的深变质岩系, 元古界长城系滨湖相碎屑岩系, 晚古生界海陆相交互相煤系,中生界三叠系陆相红色地层和沉积厚度达1 800 ~2000 m的新生界地层。

临汾凹陷是临汾盆地的主体构造单元, 断陷幅度较大, 轴向为NNE, 是一个地堑式深槽。

临汾-浮山断裂把临汾凹陷分为临汾-甘亭沉降中心和龙祠沉降中心[4]。

临汾盆地地壳构造格局走向与环太平洋带及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线相一致,此外, 临汾地壳表面构造也表现出NNE向断裂构造。

临汾盆地地壳上下部构造格局的一致性反映了西环太平洋构造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对其构造的控制作用。

展布于临汾盆地的NNE向构造, 一般具有构造活动的继承性, 这种构造都是古构造重新活动的结果。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摘要: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 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 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含水量0 引言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在原有铁路隧道的经验基础上, 陆续修建了一些高等级黄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隧道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新的依据,从而提供有效的施工工艺方法。

西河口隧道左线ZK7+582~ZK7+690全长108米,右线K7+615~K7+720全长105米,隧道设计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围岩以粉土和沙卵石为主,左线洞体埋深2.3~18.3米,右线洞体埋深3.7~20.4米,隧道下穿目前保存完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明长城。

因此对隧道施工而引起的地层沉降有着严格要求。

本文主要对黄土隧道可能受到的主要灾害分析并介绍其防治方法,以保障施工安全与文物的完好无损为最终目的。

1黄土道路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1.1物理地质作用产生的灾害物理地质作用是指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地质作用, 包括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

黄土区物理地质作用主要有: 构造运动, 剥蚀, 搬运, 沉积作用等。

在黄土地区修建道路隧道, 或多或少会受到物理地质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工程地质灾害, 概括起来主要有:1.1.1塌方, 塌顶, 坍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彼此在水平方向的连接力较弱, 黄土隧道一般按疏松石质隧道的普氏理论计算、设计。

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衬砌受力较小; 遇水后颗粒联结力削弱, 黄土强度随之降低, 此时极易引起衬砌受力不均匀,成为偏压隧道, 造成塌方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2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2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利变化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及早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类型。

这些地质灾害有其特定的发生机理和形成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危险性评估。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特定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演化过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2.确定地质灾害的灾区范围和影响区域,并提供灾害程度的分级指标;3.为地质灾害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口安全和财产安全;4.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提前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一般而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地质灾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震记录、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和地层结构等信息;2.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形成过程,了解灾害的演化规律;3.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分析;4.确定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采用定量化指标进行评估;5.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确定灾害风险的等级和范围;6.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和监测预警系统。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关键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技术手段,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包括: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计算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潜在破坏程度;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序演变;3.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技术,通过地形变、地震波形和雨量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灾害风险;4.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技术的应用,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破坏。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黄土的地质灾害黄土,由于其结构具有特殊的性质,从而决定了黄土具有其特有的一些地质形态及灾害,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1.黄土滑坡2.黄土崩塌 3.黄土湿陷一、黄土滑坡:黄土滑坡是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边界多呈半圆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较陡的滑动面,常发生于40°~60°的黄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

滑坡发生后,稳定坡面为35°左右,多发生于地下水溢出处。

黄土滑坡是特定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人为灾害,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特性、地下水及新构造活动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质因素,而大气降水及爆破、人工开挖和地下开采的人类工程活动等非地质因素,对斜坡的变形破坏也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

滑坡的分类有很多种。

按照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黄土滑坡属于土质滑坡的一种,根据黄土滑坡发育特征、规律、成因等将黄土滑坡进一步分析为两型四类(表1),这里所谓的“顺层”或“切层”不能绝对化,应依据滑面“顺”、“切”层的多少来定,当顺层部分大于切层部分时,称“黄土顺层滑坡”,反之,称“黄土切层滑坡”。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黄土滑坡就是发生于黄土斜坡上的滑坡,或黄土沿下伏基岩面滑动(即单纯黄土斜坡的滑动),这是狭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表1中黄土型黄土滑坡。

实际上,黄土地区的滑坡常常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带动下伏砾石层、基岩一起滑动,或因黄土下伏基岩剥蚀面平坦,滑动带位于基岩内部,只是滑动的下伏基岩层厚度远远小于黄土层厚度,将此类滑坡看做广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上表中的混合型黄土滑坡。

当然,对黄土滑坡的认识,是从黄土滑坡平面上的变形情况开始的。

任何一个黄土滑坡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都会在平面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平面特征。

一般认为,黄土滑坡的平面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平面形态特征、后部特征、前部及剪出口特征以及滑坡体表部微地貌特征。

黄土湿陷地质灾害

黄土湿陷地质灾害

知识点32:黄土湿陷地质灾害[P1]同学们,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在许多地区分布着区域性的、具有不同特性的土层。

特殊土质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赋存于特殊环境中,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域性土,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冻土、红土等。

当特殊土与工程设施或工程环境相互作用时,常产生特殊地质灾害,故在国外常把特殊土称为“问题土”,意即特殊土在工程建设中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或工程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湿陷性黄土这种特殊土地质灾害。

[P2]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P3]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特征,二是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三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危害,四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P4]先讲第一个问题: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特征[P5]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匀,黏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容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P6]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63万㎞2。

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等部分地区。

此外,新疆和鲁、辽等地也有局部分布。

由于各地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别,湿陷性黄土的组成成分、分布地带、沉积厚度、湿陷特征和物理力学特质也因地而异,其湿陷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厚度变薄。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探析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探析

1.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时期、不同地带黄土堆积环境、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黄土在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如豫西黄土的湿陷性具有从塬区到高阶地再到低阶地逐渐减弱的规律;从老到新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豫西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一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粉粒含量较高,湿陷敏感性弱,湿陷量不大。

但在黄土厚度较厚的地方分布有自重湿陷性黄土性与区内中心城镇的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F,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上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上的白蘑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F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

采用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J”,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

钻孔挤密桩(21复合地基)又称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孔内深层强夯(DDC工法)HJ,是对所需处理的地基预钻孔,然后向孔内投料,再用特制重锤在孔内夯实,使填料侧向挤压,从侧向挤密上或将填料侧向挤入(掺入与置换)土层中。

本文主要针对某拟建电厂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开展的现场原体试验,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试验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2.湿陷性黄土地基治理勘察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除了对场地进行工程性质评价外,还应在报告中提出供设计人员选择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和地基基础方案,同时提供相应的地基设计参数。

目前,豫西地区所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主要有垫层、重锤夯、强夯、灰土桩、土桩、碎石桩等,近些年来桩、墩基础也越来越多,从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都取得了较好的地区经验。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要求,在国标《规范》GB50025—2004中对各类建筑(甲、乙、丙、丁)有详细的规定。

豫西建筑地基一般属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规范》中规定,I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可不处理地基,但我们认为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第二章
黄土的性质大多由黄土微观结构所决定。黄土微观结构简称为黄土微结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黄土微观结构,包括单一矿物颗粒、多矿物组成的集合体、胶结物质、孔隙等结构单元。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堆积后,经过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地区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黄土微结构特点不同。黄土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湿陷性与黄土的微结构有密切关系。黄土湿陷现象的发生,土体破坏,实质上是黄土的微结构破坏的结果。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不断冲刷、浸泡坡角,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而诱发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和泄水等改变坡体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易诱发崩塌。
滑坡与崩塌的防治
滑坡与崩塌的防治
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使人们从事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一些使斜坡“加载”及削弱滑坡“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崩塌的活动。
总而言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保护斜坡,规范化人们的生产建设活动,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
4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爆发突然,流动快速,历时短暂,冲淤能力强,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
泥石流爆发特点
季节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是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状态下,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时,水对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
可塑性
土的塑性指标显示了与粒度组成相似的区域性规律及差异。液限是决定黄土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液限在30%以上时黄土的湿陷性较弱,且多为自重湿陷性。液限小于30%时,湿陷性较强烈。关中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液限很少有超过30%的。
灌溉管道的渗漏严重:西安西南郊的沣惠渠为农灌渠道,由于当时未作防渗处理,58-60年连续三年行水,使管道沿线地下水水位上升6-8m,局部低洼地段出现明水。
2黄土滑坡和崩塌
黄土滑坡的分布
就关中地区而言,滑坡主要分布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带:(1)宝鸡-常兴滑坡带;(2)横岭滑坡区;(3)白鹿塬滑坡带;(4)泾河下游西岸沿渭河滑坡滑塌带;(5)秦岭北坡滑坡、滑塌、崩塌带。其分布示意图如下:
孔隙比和干重度
孔隙比和干重度是衡量黄土密实程度的重要指标。与黄土的湿陷性有明显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干重度下、孔隙比大时,湿陷性强,反之,干重度大、孔隙比小时,湿陷性弱。在黄土形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固结压力大土已被压实,干重度超过某一数值时,黄土就失去湿陷性变为非湿陷性。
含水量
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在3.3%-25.3%变化,其大小与场地的地下水位深度和年降水量有关.大多数情况下,黄土的天然含水量都很低。在塬、梁、峁的黄土上,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含水量通常只有6%-10%;低阶土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含水量一般在11%-21%;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含水量达28%-40%。
除了自然因素导致黄土滑坡,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原因。在关中地区,根据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活动的性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可将人为黄土滑坡分为三种类型。

黄土

黄土

目录1、黄土路基病害类型 (2)1.1黄土陷穴 (2)1.1.1成因 (2)1.1.2防治 (2)2、路堤病害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路堤沉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成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土桥病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成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路堤坍塌与边坡滑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油气资源在西部较为丰富,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需求量和消耗量都比较大,因此管道的建设必然会穿越我国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黄土是一种结构松散的特殊土,致使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长输管道,容易遭遇多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影响。

关键词:黄土区域;管道;地质灾害引言自1865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线至今,油气管道运输在世界上己有近150年的历史,1959年1月克拉玛依一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开始[1]。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管道在地下纵横交错,尤其是长距离大跨度的油气管道,穿越我国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所面临的各类地质灾害情况更为复杂和严峻。

一、黄土区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油气管道一般均采用浅表层的沟埋敷设技术[2],在连续跨越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单元时,沿程势必会遭遇多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影响,一旦管道发生事故,轻则会带来油气大量泄漏,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更甚者还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例如:1972年美国圣费尔南多管道,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在长10km,直径460mm的输气管道上造成52处破坏;2005年重庆沙坪坝气管道,因受到滑坡的影响,管道变形断裂,造成天然气泄漏爆炸;2006年兰成渝管道,响河沟段管道因受泥石流影响,造成11km内出现10余处外漏或悬空,并且部分管道表层防腐层遭到破坏[3]。

由于我国的油气资源在西部较为丰富,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需求量和消耗量较大,因此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建设必然会穿越我国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作为一种结构松散的特殊土,结构松散、水敏性较高,具有易流失、易湿陷等特点,会使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长输管道遭遇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对于长输管道,在黄土地区其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道水毁在黄土区域,管道水毁主要分为两类:(1)坡面水毁,坡面水毁是指斜坡在降雨作用下,坡体表面土体受雨水冲蚀,形成细沟汇流雨水,冲走坡体表面土颗粒的现象[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针对青海省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特殊性,预测了青海湟水北干渠一期扶贫灌溉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滑坡、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泥石流、黄土湿陷5种类型地质灾害, 分析了形成及诱发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预防措施,以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湟水北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评估区范围为一期工程所属的支渠及干斗渠,其中16条支渠总长270.77km,4条干斗渠总长25.37km。

工程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西宁盆地北缘与大坂山南坡之间。

西段位于宝库河左岸,中段为西宁盆地湟水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区,东段属大坂山南坡。

途经大通县、互助县、乐都县的大部分地区。

项目区南有青藏铁路,兰州至西宁高公路,北部有青石咀至民和公路国道219线,渠首有国道227线经过,总干渠前段、中段有县、乡级公路相通,交通尚方便。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泥石流、黄土湿陷5种类型。

1.滑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在评估区内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活动频繁、对本工程危害也比较严重。

形成及诱发因素: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2.崩塌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

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

形成及诱发因素: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地震、融雪(雨)、地表冲刷、浸泡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潜在不稳定斜坡评估区内潜在不稳定斜坡共36段,其中27段为黄土边坡。

发育于中、低山前缘地带。

黄土具有湿陷性,坡体前缘大多数地段因水流侵蚀形成陡坎。

形成及诱发因素:评估区内黄土结构不稳定、降雨侵蚀、坡脚季节性流水冲刷、坡脚开挖、坡体切割是诱发潜在不稳定斜坡的主要因素。

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性评估共33页

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性评估共33页
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 危害性评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谢谢!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王宝清; 杨涛; 魏万鸿; 叶伟林; 王得楷【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5【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黄土覆盖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作者】王宝清; 杨涛; 魏万鸿; 叶伟林; 王得楷【作者单位】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312中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1-2],覆盖面积达6.3×105 km2,一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泥流、地面塌陷在黄土覆盖区都较为发育,同时,黄土覆盖区还发育有黄土区特有的地质灾害类型——黄土湿陷。

由于其特殊的形成原因及工程性质,黄土区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有其特殊性,在黄土覆盖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需根据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评价工作,以期更科学地为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黄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地质灾害特点黄土是在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颗粒组成以粉粒(粒径约为0.005~0.075 mm)为主的黄色或褐黄色集合体,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类,通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结构性和垂直节理,水敏性强。

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其成因、时代和埋藏深度有关[1]。

老黄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土质致密、低压缩性、强度高、无湿陷性;新黄土具有湿陷性或强烈湿陷性、强度一般、分布广泛的特点;新近堆积黄土具有土质疏松、易崩解、压缩性高、湿陷性变化范围大、强度低的特点[3-4]。

黄土区地貌包括黄土覆盖的山地地貌及黄土堆积地貌以及在各种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地貌,如黄土侵蚀地貌、黄土湿陷地貌、黄土重力地貌等[5],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使得黄土区各类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发育类型多,且多以灾害链的形式发生,造成损失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