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课程学案体例(地理B)
高三地理备考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备考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地理备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备考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高中地理高三教案学案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专题1——地球与地图.doc
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与地理坐标;另一部分是有关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经纬线、地理坐标等实际应用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考查地图知识的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应用。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1)借助常见的图例、注记,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判定规则、比例尺、等值线判读技能等,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3)运用地图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及探寻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少量涉及地图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
2.从考核形式上看,有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有的设置试题情景,情景上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
3.从考查能力上看,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命题趋向:1.常规地图上方向、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卷的亲和力,营造轻松、熟悉的考试氛围。
2.地图上面积估算、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结合的试题可能增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测试要点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8 精品
备战2018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气候与水文西南区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西南区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压带范围。
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都是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源。
云贵高原的隆起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
秦巴山地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
一、辐射与日照西南区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一个区。
峨眉山以3300MJ/m2成为全国最低。
低辐射是短日照的必然结果。
川西北山地高原、横断山地及昆明以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400~2600h之间,这是西南区惟一的日照较丰富的地区。
而四川盆地西部至东南的弧形地带仅有1000~1200h,盆地边缘及贵州大部不超过1400h,广西大部在1400~2000h。
二、气温西南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4~24℃间,有5个高值区:①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带谷地>20℃;②川南—重庆长江谷地18~20℃;③怒江下游及德宏州>20℃;④红河下游谷地20~22℃;⑤广西大部20~24℃。
气温年较差小。
三、降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呈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但海拔高度和地面坡向变化也造成降水量的局部差异。
西南区降水量丰富,广西全境(1200~2000mm)、云南南部(1000~2500mm)、贵州大部(1100~1400mm)和四川盆地(1000~1300 mm)是区内降水高值区。
横断山“干旱”河谷的成因问题。
多数人认为焚风效应是首要的原因。
横断山地各山脉的走向既近似垂直于西南季风来向,又近似垂直于东南季风来向,迎风坡多雨,背风雨影区焚风效应显著,产生干旱现象,且向内陆愈突出。
四、河流与湖泊西南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珠江7大水系。
大河多为过境河,且其中不乏国际河流。
长江、珠江两水系共占全西南面积的81.28%,居于主导地位。
大部分河流雨水补给比重超过年径流量的70%。
高中地理高三教案学案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专题5——天气与气候.doc
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专题五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天气与气候)【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二部分是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三部分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四部分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五部分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要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三要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一、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二、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
三、从能力考查上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命题趋势:此部分内容在今后仍可能是命题的重点,还会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其一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其二估计多以选择题为主,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
【回归教材】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测试要点二: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
2023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2023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七篇2023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七篇高考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球内营力、地球内部活动构造作用对地球表层有显著影响,地球的外营力对地球表层的改变作用也非常明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3高考地理复习教案篇1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
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既有喜,又有忧,但在紧张的忙碌中,忧的成分要大些,毕竟是第一年带高三上课,不论从知识上还是从心理上,我都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尽管如此,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一、备课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英特网上的,从而选择出理想的教案。
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二、上课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
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鼓励学生读书找出,然后请学生讲解。
这样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效果也不错。
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多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即使某节课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良反应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34 精品
备战2018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一、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黄淮海平原开展“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首先,水盐运动的分配和转化上的特点表明:每年参与黄淮海平原水循环的水量七分来自降水,三分来自周围山地。
这些水分的3/4以蒸散形式排出,1/4的水自黄、淮、海、滦等河径流入海。
水分中的55%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转化循环而蒸散。
第二,旱季和雨季更替,使土壤潜水中的水盐循环表现为季节性的上行和下行过程的更替。
第三,地下水矿化度与化学组成、地形和母质等均对地下水的性质发生影响,但随矿化度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积盐阶段的总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第四,易溶盐在土壤和潜水中的积聚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三、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在气候、地貌和古代积盐过程的综合影响下,黄淮海平原的易溶盐的化学流空间上有规律地进行着迁移、积聚和分异过程。
按其空间分异特征和易溶盐在土壤—潜水中淋溶和积聚的特点,可以划分为5个大区和一些亚区(略)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对全区耕地4/5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开垦宜农荒地,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主要目标。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棉油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前6年(1988—1993年)统计,通过综合整治措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18.6×118hm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118hm2,增加和改善除涝面积221×118hm2,使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2.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配套的新格局。
在开发区内林木覆盖率一般增加3---6个百分点。
减轻了风沙和干旱危害,调节了农田水热条件,改善了农田小气候。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如何写?从早期的地理地带性概念、柯本气候分带到气候系统模式,从早期的地理信息空间叠加到地球系统多圈层要素耦合模式,地理学相关模型的模拟精度正在不断提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理高考复习教案(精选篇1)20__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这其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__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
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试卷分析1、今年的语文试题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考点稳定,题目平实。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题量上与去年一致,试卷结构、题型分布显示了较强的平稳性。
绝大多数题目的命题思路也都是大众化的,拐弯抹角的题目基本没有,这不仅方便考生答题,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纵观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第一大题第三小题a选项中提及到了有关甲型流感的内容外,并没有出现像预想的那样,试题中融入很多的新课程改革东西和热点问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篇备考与冲刺专题二综合题题型突破题型突破三作用意义类教学案
题型突破三作用意义类[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上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第(1)题,首先,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说明两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其次,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生的客货流大,使得很多铁路线选择经过京、津两城市,京、津两城市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此外,京、津两城市具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等优势,有利于铁路建设。
第(2)题,不利自然条件会增大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由图中信息可知,唐山至承德之间的铁路穿越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施工难度。
第(3)题,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商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等;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地区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等,再结合承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图文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时间:30分钟满分:46分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1.[2017·山西质检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工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_或月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高考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5
备战2012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
中国在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一、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全国总人数为11.6亿人,到2001年,不包括港、澳、台中国的人口数接近13亿。
比整个欧洲和北美洲人口的综合还要多。
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
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一个增长相当缓慢的长过程,在先秦时期的2000多年,全国人口在1000---2000万之间,西汉时期接近6000万,从西汉到清初(17世纪末)的1700多年中,朝代更替,封建割据,战争频繁,人口为6000---7000多万,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增长速度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非常快,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年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人口平均的增长率,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从1949年---1990年净增长的6亿多人中,有2/3以上来自两个生育高峰。
(二)人口的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基数高,绝对量大。
从49年的5亿多人,到目前的13亿多人,甚至还要多,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很大和控制人口增长比较困难的一个现实问题。
由于人口的基数大,即使人口增长的速度很慢,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将在2000万以上,其增长的势头仍十分迅猛。
如果50年代采取马寅初先生的计划生育策略,至少现在少3---4亿人,虽然现在城市中基本上实现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在农村仍有多胎现象,而且比较严重,所以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型快后一种转变(特别是生育率的转变),在发达国家则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而我国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2023地理复习高考教案七篇
2023地理复习高考教案七篇2023地理复习高考教案(精选篇1)今年是改革之年,新的课程方案在实践中实施。
我们分成理论与实施两方面对这一学期工作展开构思。
指导思路方面:新的方案在江苏省进入实施阶段。
但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
高一教与学方式发生改革,重视问题式教学,加强地理实践,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堂教与学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也在成长,重视资料的积累和分析。
高一课堂教学的改革变化也会对高二,高三的教学和评价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组内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重视对考纲的研究,重视对学生的研究,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对教学评价的研究。
组内各位老师学习到好的理论应该分享,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针对新理论展开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以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在实践层面,我们的教学评价已经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了,教学评价的范式发生了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堂的教与学产生重大应对,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在地理教学整个过程中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基于“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的个体差异,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后续的教学设计能够理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
关注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所联系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评价目标,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框架;提供标准参照的,具有实质内容的结果反馈。
应对新课堂实践,教研组建设也应有新举措。
我们打算开展“教-学-研”一体化学习模式,提升各位老师的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积累资料总结规律,撰写论文。
高三地理高考前最后一周备课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高考前最后一周备课教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高考前最后一周备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高考前最后一周备课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023高考复习地理教案
2023高考复习地理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高考复习地理教案2023高考复习地理教案七篇高考复习地理教案如何写?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科学,汉语中的“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2004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在座的是关心国家大计的有识之士,我们将在此组织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被采纳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高三冲刺课课程学案
高考冲刺课学案体例(专题版)目录主题1选择题解题突破………………………………………1-7 主题2简答题答题技巧………………………………………8-15 主题3地理图表判读技能提升………………………………16-23 主题4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拓展………………………………24-30 主题5气候专题………………………………………………31-38 主题6农业专题……………………………………………39-47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48-54主题1 选择题解题突破【专题透析】【专题模块】高考文综考试,地理选择题难度大、赋分重,已成为制约考生文综成绩的重要瓶颈。
因此,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提高选择题的命中率已经日益成为各高中学校地理教师不能不研究的问题。
高考地理强调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近5年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保持基本稳定,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仍会占到一定比例。
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同时命题表现地理学科独特的特点,地理图像力求新颖,命题角度也会更加科学。
因此考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境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克服紧张、焦虑等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尽快进入状态。
【高频考点】重点主干知识是试卷的主要考点,如: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和分析,区域地理的特征和差异,日照图的判读分析,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区域国土开发和整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但试卷不可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会充分体现命题的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
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大全
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大全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如何写?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变,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向地理科学进行转身,研究主题更加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大全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1、矿产的概念(板书并讲解)2、矿产的基本存在形式(板书并讲解)3、矿物的硬度等级4、矿产的形成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二)岩石(板书并讲解)1、岩石的概念(板书并讲解)2、地球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成因及主要特征(用表格形式讲解)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6亿年的漫长历史。
在这46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中规律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质循环。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板书并讲解)(一)地质循环(板书并讲解)(二)岩石的转化(板书并讲解结合幻灯片讲授)岩浆岩沉积岩上变变风化升熔质侵蚀冷融作搬运凝沉积岩浆变质岩熔融作用特别讲授:化石的地质意义【复习新知】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2023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大全【篇3】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二、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高考地理复习课教案
高考地理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地理复习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高考地理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和技巧。
2.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提高。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学准备:1. 高考地理考试的相关教材和复习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地理练习题和试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理图片或播放一个与地理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然后提出一个与地理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复习知识点(15分钟)根据高考地理考试的大纲和重点,选择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同时,提供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步骤三:解析题目和技巧(20分钟)选择几个典型的高考地理试题,对题目进行解析,并介绍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一些地理问题或案例。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步骤五:巩固练习和评价(15分钟)提供一些地理练习题和试卷,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然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讨论,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的解答和建议。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重点复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计划。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复习。
2. 提供一些地理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12
备战2012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一、什么是灾害?究竟什么是“灾害”?每每谈及于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火山、地震、洪涝、干旱等各种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
灾害就是那些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的总称。
灾害除了包括火山、地震、山崩、海啸等“纯粹的”自然灾害外,还应当包括诸如烟雾事件、酸雨、尘暴、沙漠化等渗透着人为因素的自然灾害。
即便像洪涝、干旱、暴雨、龙卷风等水文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其生成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往往在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种种盲目行为和失当行为(诸如滥伐森林、毁坏草原、围湖造田等),从而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和报复。
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害的频频发生可视为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一种“恶”的反映。
灾害并非仅限于各种自然现象,它同样还应包括各种有损于人类自身利益的社会现象,诸如海难、空难、车祸、战乱、城市火灾、三废污染,等等。
所以,灾害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然一社会现象,是自然系统与人类物质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
我们对“灾害”一词更为全面和贴切的理解应当是:灾害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
灾害有自然灾害和社会(人为)灾害之分。
“自然灾害”系指人力迄今尚不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各种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这类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大多突发性强,能在瞬间或短期内集聚暴发,造成巨大灾损,诸如水灾、风灾、震灾、旱灾、海啸、雪崩、泥石流滑坡,虫灾以及火山爆发等。
“社会灾害”则不同于自然灾害,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带来的反馈,是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控失调所造成的灾害。
除了交通灾难、生产事故、城市火灾等“突发性灾害”外,社会灾害大多表现为一种滞后于人类运作的、影响范围更加深广的“趋向性灾害”,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满为患、社会动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课程学案体例目录考点梳理1..................................................................1-8 考点梳理2..................................................................9-21 题型解密.................................................................. 22-25 失分举例.................................................................. 26-32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33)第一讲考点梳理1【考点1】地球与地球运动【课后巩固】1、每年的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比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时间长9天多,其原因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是近日段,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B、春分日至秋分日是远日段,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C、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近日段,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D、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远日段,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2、读经纬线和晨昏线图,图中所示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3、下图以北极为中心,阴影部分是4月30日,指出表示北京5月1日2点应是【考点2】大气运动【课后巩固】1.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A 、B 、C 、D 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2.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180180ABC90°135°225°3.下图中a、b、c为海平面等压线。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考点3】水循环和洋流【课后巩固】1.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2.下图中,表示南太平洋环流模式的是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色、紫色等,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考点4】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课后巩固】1.下图为某地沉积岩的地质剖面图,下列描述该地岩层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A.褶皱→断裂→侵蚀→沉积B.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C.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
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戍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风化作用 B.地壳的下沉运动C.流水的沉积作用 D.流水的侵蚀作用3.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
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
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考点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后巩固】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热量丰富 B.降水量大C.相对高度大 D.纬度位置低3.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图中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第二讲考点梳理2【考点6】人口【课后巩固】1.下面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图(图1)”和“劳动力迁移图(图2)”。
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2.读图,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A.新疆、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江苏 D.福建、江苏、浙江3.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考点7】城市【课后巩固】1.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2题。
2.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 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3题。
3.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A.A—B—C—DB.B—D—C—AC.C—D—A—BD.B—C—D—A 【考点8】农业【课后巩固】1.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东耕西牧”,粮食作物分布的“北麦南稻”,糖料作物分布的“南蔗北甜”,这些分布特点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A、季节性B、周期性C、地域性D、计划性2.下图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3.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回答:处于阶段III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考点9】工业【课后巩固】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及其郊区土地利用图,该城市位于东经116°,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ˊ。
据此回答下题。
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的空地上新建一些工厂。
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其中布局合理的工厂是A.①处建机修厂 B.②处建水泥厂C. ③处建电视机厂D.④处建化工厂2.下图是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题。
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 B.劳动力素质C.技术D.原料3.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题。
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 .中国北京中关村 B.中国的西宁 C.美国的华盛顿 D.澳大利亚的珀斯【考点10】交通【课后巩固】1.读“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费随距离变化的示意图”, 表示水运的是A .②B .③C .④D .⑤2.读等高线示意图,判断在A 、B 、C 、D 四地中最①⑤④③②适宜建设港口的是A.A B.B C.C D.D3.广州市北京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布局原则是A.交通最优原则 B.市场最优原则C.服务最优原则 D.品牌最优原则【考点11】人地关系【课后巩固】1.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
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2.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考点12】区域地理定位、区域特征和3S技术应用【课后巩固】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3、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考点13】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课后巩固】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
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图中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A.南疆B.北疆 C.呼伦贝尔草原D.辽河上游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阅读材料,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3.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就是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B.区域发展就是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C.区域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D.区域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考点14】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巩固】1.读图,回答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2.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分析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3.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分析,图中乙、丙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C.外资小项目不进驻甲城新区而进丙或丁城的原因是当地交通方便D.甲城工业基础好第三讲题型解密【题型1】计算分析型该类试题的特点有三个:第一,题干或图表中提供了计算所需的基本数据;第二,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能反映地理计算所需的基本原理;第三,题目设问与题目提供的信息相对应,让学生能调运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