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要点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要点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是指对道路的地基进行处理,使之能够承受道路的荷载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基处理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是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的一些要点:1. 原地基调查:对道路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调查,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确定软基处理的必要性和施工方法。
2. 原地基预处理:对原地基进行预处理,包括除草、拆除建筑物、清除杂物等。
保证软基处理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原地基加固与处理:根据地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加入稳定剂、深层加固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控制和现场安全。
4. 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根据软基处理的要求和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如草帘墙、地锚、加长桩等。
要注意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如施工深度、施工距离等。
5. 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包括场地平整度、坡度控制、土壤稳定性等方面。
6. 施工安全措施:在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制定施工安全规范。
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如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临时防护措施等。
7. 施工管理: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档案的管理工作。
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8. 施工完成验收:在软基处理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
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功能测试。
只有通过验收的软基处理工程,才能投入使用。
以上就是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的要点。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状况和道路的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操作。
只有做到科学施工,才能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基处理规范
软基处理规范软基处理是指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的一种工程技术,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基处理规范是指在软基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下面将从软基处理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软基处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软基处理原则1.安全原则:软基处理应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地基沉降过快或不均匀导致建筑物倾斜,严禁出现地基沉降过大使建筑物产生裂缝或倒塌的情况。
2.经济原则:软基处理应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处理方法应选择合理,施工工艺和设备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
3.可行原则:软基处理方法应科学可行,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地基处理问题。
处理方案应符合地质条件、沉降控制要求等技术指标,达到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软基处理方法1.预处理:对软基地层进行排水、振实、加固等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排水处理、土体加固、电渗排除法等。
2.加固方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灌注桩加固、钢板桩加固、冲积法加固等。
3.防沉方法:对地基进行防沉处理,以控制地基沉降速度。
常用的防沉方法有连续灌浆、加固墩基础、使用注浆材料等。
4.修补方法:对已发生沉降或破坏的地基进行修补处理。
常用的修补方法有填充加固、基础扩挖加宽、内荷载加固等。
三、软基处理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试验,确定地基的地质情况、承载力和稳定性等参数,以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案。
2.软基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和监督检测,及时修复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
3.软基处理过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和监测,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确认,以确保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软基处理时应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避免过度振动或震动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5.软基处理应与其他工程施工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其他工程的影响。
综上所述,软基处理规范是软基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标准和指导原则,对软基处理的方法选择、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混凝土软基处理技术规程
混凝土软基处理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软基处理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使得软弱的土壤变得更加坚固,从而可以为建筑物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从材料、施工、验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软基处理技术规程。
二、材料1.水泥:使用标号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含量应保证在5%~10%之间。
2.砂:应选用干洗砂,粒径应控制在0.15mm以下。
3.砾石:应选用干洗砾石,粒径在5mm以上。
4.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合格的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增强剂等。
5.其他材料: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
三、施工1.施工前准备(1)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处理方案。
(2)对处理区域进行勘测,了解处理区域的地质情况、地下水水位以及周边环境情况等。
(3)对处理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处理区域表面平整,无杂物。
2.施工作业(1)测量基础标高,确定处理层厚度。
(2)进行底层夯实,夯实压实度应符合规定。
(3)进行中层加固,中层应采用逐层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后进行夯实压实。
(4)进行上层夯实,夯实压实度应符合规定。
(5)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缝、麻面和起砂现象。
(6)进行后续施工。
四、验收1.验收时间:混凝土软基处理完成后,应在7天后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验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处理区域地基的平整度、夯实度等;(2)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硬度等;(3)其他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明确施工区域和安全区域。
2.施工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3.施工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对施工造成影响。
六、总结混凝土软基处理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使得软弱的土壤变得更加坚固,从而可以为建筑物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在验收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软基处理规范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公路标准转发通知
抄送:市交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打字:朱 晨校对:孙建英2005年12月21日印发共印:22份
浙江省交通厅文件
浙交〔2005〕380号
关于发布四项软基处理预算定额标准、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
3钢模板t550.024
432.5水泥t2430.809
5水m32683.54
6中粗砂m32861.156
7碎石(2cm) m33212.006
8其它材料费 元3918.7
9材料总质重量t3945.6
101m3单斗挖掘机 台班4270.01
11250L混凝土搅拌机 台班5690.16
121t机动翻斗车 台班6750.12
2预应力管桩m1136102.00
3电焊条kg421.21
4其它材料费 元3914.78
5材料总重量t3948.2
612T汽车式起重机 台班7000.63
720T汽车式起重机 台班7020.63
815KVA直流电焊机 台班8720.78
9400t液压打桩机 台班95440.24
10基价元999 8637
的连接钢筋在盖板中计量。桩身砼已考虑了1.21的充盈系数,计量时不再考虑。
8-4预应力管桩预算定额 工作内容:1)装、拆、移动及固定桩架;2)管桩装、卸和运输3)吊桩、定位、固定;4))桩头处理。
单位:100m
序号项目单位代号预应力管桩
1
1人 工工日110.1
桩尖预制和盖板制作未包含,可套用相应的预算定额。锰钢成孔器的基价为8200元/吨。
8-3Y型沉管灌注桩预算定额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一、剖分软基区域在施工前,首先需要对软基处理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剖析。
根据工程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将软土区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并确定名个区域的土质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系。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软基处理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二、选择软基处理方式根据剖分后的软基区域以及士质待件,选净台适的软基处理方式。
常见的软基处理方式包括:1.换填法:将软土层挖出,换填为强度较高的材半斗,如石渣、砂砾等。
这种方去造用于较浅的软土层。
2.堆载预压法:在软基上施加一定的荷载,使软基得到到贡压,丛面提青地基的手季交育衫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厚的软土层。
3.排水固结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将软土中的水分排出,从而改善地基的固结程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饱和的软土层。
4.搅拌桩法:通过在软基中搅拌—定比例的固化剂和软土,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层。
5.桩基法:通过在软基中设置桩基,将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地基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厚的软土层,且对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
三、施工前处理在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式后,需要进行施工前的处理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清理场地:清除施工现场的杂物、垃圾等,保证施工区域的整洁。
2.测量放线:根据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测量放线工作,确定施工的位置和范围。
3.场地平整: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有利于施工设备的操作和运输。
4.准备材料: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材料质量和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5.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顺序、时间安排、人员配置等。
四、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格遵守施工方案的要求,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2.控制施工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及要求
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案1.1工程概况1、本次乐清市中心区滨江路北段道路工程设讣范围自银溪路至北界路,道路全长约1. 9km,红线宽度30m a2、地质概况:(1)粘土:灰黃色,硬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铁镭质氧化斑点。
(2)淤泥:青灰色,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
(3)青灰色、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
(4)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含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
1.2软基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浙江有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乐清市中心区滨江路北段、旭延路道路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次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方案。
设计的塑料排水板采用SPB-B-FF-100-40型号(具体详见JT/T521-2004塑料排水板(带)标准),处理深度20m,间距1.3m,三角形布置,保证至少有1-2排塑料排水板过路基两侧边线。
1、清表,填筑路拱,压实后路拱两侧与原地面高度相同,中间部分比两侧高出20cm;2、在路拱上铺设50cm 的砂垫层并碾压密实,提供合格的操作场地:3、严格按施工图设计的位置、深度及间距进行测放。
排水板的顶部伸入砂垫层至少30cm,使其与砂垫层沟通,保证排水畅通;4、插板机上设明显的进尺标记,以控制排水板的打设深度;5、塑料排水板在打设过程中应保持排水带不扭曲,透水膜不被撕破和污染;6、打设过程中,当塑料排水板长度不够时,不允许使用搭挂延续的塑料排水板,以确保排水性能,须将不够尺寸的排水板抛弃;7、打设后外露的排水板不得遭污染,应及时清除排水板周圉带出的泥土并用砂填实:8、堆放在现场的塑料排水板应以遮盖,防止长期暴露在阳光中造成老化:9、插板施工完毕后,首先将砂垫层表面刮平,然后将高出砂垫层的排水板弯折,使之与砂垫层顶面持平,再铺设土工格栅,再铺设砂垫层30cm;10、塑料排水板板顶高程位于现状地面清表后地坪上,若遇池塘时,应将池塘周围地形整平或回填素土后再进行排水板施丄。
四项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主要施工工艺1、清表、整平原地面2、摊铺下层砂砾3、施工放样、原材料报验4、插板机就位、调整垂直度5、穿塑料排水板、焊接铜丝、穿靴6、插板机精确定位、开机、下沉套管至设计深度7、提升套管8、割断塑料排水板9、板头编流水号、移机10、清理塑料排水板带出及套管形成洞内淤泥、用砂砾填平、弯贴外露板头11、打设下一根二、主要质量控制目标1、保证塑料排水板施工深度2、保证排水效果3、保证可测深率4、减少回带主要质量控制办法1、保证塑料排水板施工深度(1) 、机架直观控制:在插板机机架上按打设深度绑红布条等明显、醒目标志(2) 、板身刻度控制:及时按施工顺序在外露板头用记号笔编写流水号,专人记录流水号及板头刻度,根据前后流水号刻度计算板体长度 (3) 、测深控制:及时用测深仪检测打设深度2、保证排水效果(1)、加强外露板头保护、不得损伤滤膜与板芯(2) 、施工形成的孔洞及时去除带出的淤泥并及时用砂砾回填(3) 、及时去除施工带出砂砾垫层上的淤泥(4) 、施工完成后及时将外露板头弯贴在砂砾垫层上并用砂砾覆盖(5) 、已施工完成路段严禁跑车,防止塑料排水板破损(6) 、暂时边沟内不得积水3、保证可测深率(1) 电极铜丝二端头应先去除外表绝缘层 (火烧、砂磨、刀刮均可) ,处理长度不小于2cm,然后将处理后的端头先扭成麻花状,再进行焊接。
(2) 铜丝焊接好后,应把接头放回滤膜内,并应避开桩靴,以免套管回拔时被拉断。
(3) 要保证桩尖与管靴结合密切,防止淤泥挤入导管内而增大板体所受的磨擦力,使铜丝或者板体被拉断,并应时常空振导管以清除导管内的淤泥。
(4)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用专用的电子测深仪检测打设深度,普通当天施工完成后,必须当天检测完毕。
(5) 、未达到设计规定的可测深率的路段,要求全部重打,普通可测深率不得小于80%4、减少回带的措施(1) 、套管管靴与桩尖应结合密切,防止淤泥进入套管内部,增大对塑料排水板的阻力,造成跟带。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完整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完整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地点位于某市某区域,是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工程涉及的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大楼、停车场和其它辅助设施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0%、20%、10%。
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二、软基处理方案1.地面清理为了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首先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清理。
具体措施如下:(1)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垃圾、石头等;(2)清理地面下的杂物、泥土等;(3)清理地下管道。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软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选择了灰浆土和水泥搅拌灌注的方法进行处理。
具体的过程如下:(1)挑选适宜的灰浆、水泥,并按照给定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混合后的灰浆和水泥均匀地倒入处理区域内;(3)进行搅拌和灌注,使处理区域内的土壤得到充分改良。
3.超声波检测和测试超声波检测和测试是软基处理的必要环节。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测和测试处理区域的软基情况,确保软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具体的过程如下:(1)使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仪对处理区域进行扫描;(2)记录软基的情况,并绘制出软基的详细图形图表;(3)对比检测前后的变化,评估软基处理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4.灌注桩处理灌注桩处理是软基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灌注桩处理。
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1)确定准确的灌注桩位置和深度,并钻孔;(2)在孔内倒入适当比例的混凝土,灌注桩;(3)确保灌注桩充分硬化和固定,以达到软基处理的效果。
5.承台处理承台处理是软基处理的最后步骤。
我们选择了石材垫板的方法进行处理。
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1)挑选适当质量的石材垫板;(2)将石材垫板置于已处理好的软基和灌注桩上;(3)用自动振动器对石材垫板进行振动,确保其充分紧密地与软基和灌注桩相连。
三、安全措施在软基处理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严谨和安全措施:(1)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2)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3)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测,确保施工符合标准;(4)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5)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并进行全过程监督。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软土地基是指土壤含水量较高、结构较松散的土层。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求严格。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 含水量较高:软土地基是由于水分充分渗透而形成的,因此其含水量较高。
2. 构造较松散:软土地基的颗粒排列较松散,土壤结构不稳定。
3. 压缩性强: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大,对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4. 液化风险:在地震等振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对工程造成严重损害。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了克服软土地基的缺陷,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1. 压实加固压实加固是通过加固措施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常见的压实加固措施包括:(1)夯实法:通过夯击、振动等手段使土层颗粒重新排列,增加土体密度。
(2)预压法:借助预压载荷,使软土层逐渐压缩、排水,达到一定固结程度。
(3)加固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加固桩、悬臂墙等,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2.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是通过改良软土地基的结构和性质来提高其工程性能。
常见的土体改良技术包括:(1)石灰土法:向软土中加入石灰,利用石灰与土层中存在的水分及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和土壤结合能力。
(2)水泥土法:向软土中加入适量的水泥,使其与土层中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胶结体,增加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混凝土悬浮桩法:以混凝土为桩身,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灌注形成桩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3. 排水处理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排水处理是提高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主要的排水处理技术包括:(1)水平排水法:通过水平排水系统,将地基内的地下水位降低,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2)垂直排水法:在地基中设置排水井,通过井中的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出,减少土体中的过多水分。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监测与评价针对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监测与评价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2、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2.1排水板、堆载预压施工方案2.1.1施工工艺流程2.1.2 操作要点2.1.2.1施工准备 处理前现场取样、试验 交工前地基质量检测及分析整理观测资料地基处理 竣工验收用现场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分析卸载日期卸载预压土交工面面层碾压平整场地(修筑围堰) (抽排水) (铺设土工布) 铺设砂垫层 堆载预压 控制边坡稳定 沉降、边桩和空压检测 碾压顶面堆载 分层逐级填土碾压 控制边坡稳定 沉降变形、空压等仪表系统观测记录 修筑盲沟、集水井 打设塑料排水板 埋设观测仪器 不满足要求满足要求(1)明确设计意图,了解地质勘察资料、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及场地外排水设施;(2)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3)平整场地,清除现状地面约1m厚的杂填土,修筑临时施工便道;(4)布设施工测量基线,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基准点进行场地高程测量;(5)划分施工区段,标出分界线;编制安排打设顺序;(6)确定插板机的形式、套管形状和尺寸、管靴的形状、尺寸及材料。
2.1.2.2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修筑盲沟,集水井(1)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渗透系数不低于10-3cm/s,用碾压机具压实,干密度不小于16.5KN/m3;(2)排水砂垫层的厚度一般为500mm,先铺400mm,打完塑料排水板后铺100mm;(3)排水砂垫层的施工宜采用机械分堆摊铺法或人工摊铺法,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对软土表层的过大扰动,底层加铺土工布(土工布采用双排线折叠缝合法缝接,缝接宽度为30cm,相邻土工布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铺好土工布周边用沙袋叠压并及时填砂,土工布的铺设与第一层填料的推进方向一致)以免造成砂土泥混合,影响排水效果。
(4)在砂垫层中纵横向铺设盲沟(盲沟渗滤材料采用粒径3~5厘米、级配均匀的碎石,含泥量不超过3%,沟底设置排水纵坡;盲沟渗滤料用无纺土透水性土工布完全包裹,包裹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在盲沟交汇处不短于120cm),纵向沿道路中心线布置,横向50m间距一道,交汇处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直径为100cm,在砂垫层中采用砾石、水泥、滤水管、外裹无纺土工布,每一米四节;集水井随逐级堆载上升,井口高于填土面30cm,直到高出预压层顶面以上1m,加井盖和注明井号,加以保护;集水井水深不能超过50cm,记录抽水时间和井水位变化),在填土和堆载预压期间自动控制式潜水泵强制抽排水,对于可形成地表积水的地段,在对载体外侧设置排水明沟,排出地表积水。
软基处理规范
软基处理规范一、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使用期间应是稳定的,不因填筑荷载、施工机械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引起破坏,也不应给桥台、涵洞、挡土墙等构筑物及沿线设施带来过大的变形。
2、为避免路基沉降给涵洞、挡土墙等构筑物造成变形破坏,应首先考虑提前填筑路堤、在其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构筑物的方案。
如同时施工,则需设置达到持力层的基础,以防止过大的位移和沉降。
3、为避免路面的变形破坏,以及连接桥梁、涵洞等构筑物的引路路堤产生不均匀沉降,应严格控制工后沉降。
&工后沉降& 公路工后沉降标准& 市道路工后沉降标准4、在软土厚且长期发生较大沉降的地区及大范围的软土地区,有时候很难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要求的标准内,或者虽能控制但极不经济时,应考虑设置桥头搭板、铺筑临时性路面或分期修建路面等方案。
5、在没有一定厚度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不宜修建填土高度小于2.0~2.5m的低路堤,这种低路堤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可使路面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当软土地基不均匀、重型车辆交通较大时更加明显。
& 硬壳层的作用&硬壳层的临界厚度& 硬壳层与软土层的判别6、为保证路基稳定或控制工后沉降,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考虑地基条件、道路条件及施工条件,尤其要考虑处理措施的特点、对地基的适应性和效果,以确定符合要求的处理措施。
7、当软土地基比较复杂,或工程规模很大、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在正式施工之前,在现场修筑试验段,并对其稳定和沉降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观测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或对原来的处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
8、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依赖于准确的软土地基勘察。
二、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一般步骤一个中心:地基处理两个基本点:沉降和稳定四个步骤:1)确定地基条件2)确定地基是否处理3)选择处理方法4)细部设计三个目的:降低地基总沉降加速地基排水固结保证路基稳定设计程序流程图:软基现场观测的主要内容: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适用条件公路工程(包括城市道路)中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划分为五类。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1 软基处治的施工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科学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2 软基处治施工前,应先完成下列工作:
2.1 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
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大纲;
2.3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2.4 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
2.5 必要的成桩工艺试验。
3 软基处治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对常年地表积水、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4 软土地基处治材料的选用,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
5 在施工中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资料不符或原设计的处治方式因故不能实施需改变设计时,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报请变更设计。
6 软基处治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软基处治施工技术水平。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时,必须制定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
7 软基处治施工,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劳保和环境保护等规定。
感谢您的阅读!。
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及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及施工技术软土地基是指强度低、固结性大、水分含量多的土壤,具有较大的沉降、侧移和液化等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及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软土地基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层处理:深层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挖坑填土法、灌注桩法和混凝土搅拌桩法等。
挖坑填土法是通过挖掉软土层并填充坚硬的土石填料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灌注桩法是通过灌注一定直径和深度的桩来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混凝土搅拌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灌注和搅拌混凝土,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桩体来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
2. 软土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梯段法、加固板桩法、加固土钉墙法等。
加固梯段法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设置多层梯田式的填料层,形成一种加固结构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加固板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安装给水泥浆注入桩孔,并灌注成混凝土,形成一排排的板桩,从而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加固土钉墙法是在软土地基的后方钻孔并注入钢筋混凝土,并在孔内灌注水泥浆,形成一种牵引力来增加软土地基承载力。
3.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常用的方法有抽水降水法、预压加固法和加盖预注法。
抽水降水法是通过抽取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和地下水,降低软土的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实现软土地基的进一步加固;预压加固法是在软土地基上设置预压荷载,使软土压实并提高承载能力;加盖预注法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预制盖板,并通过预注灌浆来加固改良软土地基。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利用地基处理技术: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并根据土质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和施工。
2. 合理施工顺序: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确保每个工序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在挖掘填土法中,应先进行土方开挖,再进行填土。
3. 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达到设计要求。
四项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四项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软基处理是建设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软基处理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
1.软基处理前的勘测与检查在进行软基处理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测与检查工作。
这包括对软基地质和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软基处理的类型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检查地下管线、附近建筑物等因素对软基处理的影响,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2.施工方案的制定与选择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选择。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顺序和施工参数等。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软基的类型、季节变化、施工条件、工期要求等因素,并与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施工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成本、施工难度和施工的效果等因素。
3.施工质量的控制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材料的选择、试坑试验和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测等。
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试坑试验可以对软基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参数、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程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认可。
4.隐蔽工程和质量记录的管理与控制软基处理施工后,还需要进行隐蔽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这包括软基处理施工后的回填、压实和喷浆灌注等工作的控制。
这些工作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和记录。
在隐蔽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统一施工规范,做好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案的备案,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综上所述,软基处理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勘测与检查、施工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施工质量的控制和隐蔽工程和质量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点进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软基处理施工的效果和质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市政道路中深层软土地基处理的四种方案
市政道路中深层软土地基处理的四种方案摘要:本市政道路工程位于东莞市沿河路南城段,工程总长5KM,宽56m。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工程长约500m ,路基处理宽度约30~55m,设计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4种切实可行的软基处理方法。
工程竣工后在不同路段进行了土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软基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了设计对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能的一般要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工程施工1 工程地质地貌1.1 人工填土层根据回填方式分为二个亚层:1)冲填土;2)素填土,均未完成自重固结。
1.2 交互相沉积层土质为淤泥间粘土层,根据土类形状、上下关系等划分为8个亚层:1)淤泥;2)亚粘土;3)含粘性土细砂;4)淤泥;5)亚粘土;6)淤泥质亚粘土;7)亚粘土;8)含粘性土细砂。
2 软土地基固结机理软土地基固结机理的核心是研究如何使软土中的孔隙水或土体颗粒间自由水有效排出土体,这是软土地基固结成败的关键。
工程中采用的塑料排水板竖向排水、地表砂垫层横向排水体系+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是在路床砂垫层上向下插设塑料排水板至地下深厚软土层中,根据路基上部人工填土及场地周边环境的特点,通过强夯动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以达到逐渐固结深厚软土地基的方法。
管井降水体系加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
本工程部分路段人工填土层为较厚杂填土,平均填土层厚度约6m,填土中夹杂着颗粒较大的石块、砖头等杂物。
强夯能量采用“从高到低”的原则,首先必须通过高能量击穿路基上部填土层形成的“硬壳”及“架桥”现象;其次对较厚填土层予以次高能量级夯击以达到冲击下部软土层,使之压缩排水固结;最后进行常规作法的“满夯”低能量夯击以密实和收敛处理地层。
水泥土搅拌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的技术手段,本工程中采用喷水泥浆搅拌软土,相关文献中简称为湿法。
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利厢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一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规范要求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规范要求软土地基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基类型,其力学性质与承载能力明显较差,因此在土建结构工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土建结构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规范要求。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含水量高,导致土体的流动性较强;2.强度较低,承载能力较差;3.易发生沉降和变形;4.易受灾害影响,如液化、滑坡等。
二、软土处理前的调查与分析在土建结构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1.地质勘察;2.土质分类;3.含水率检测;4.软土的厚度与分布。
分析内容包括:1.软土的力学性质;2.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特点。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规范要求1.软土地基的加固与改良软土地基的加固与改良是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关键。
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1.桩基础法:采用沉桩、振动桩等方式将桩体打入软土地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2.土石方填筑法:利用填土来填补软土地基空隙,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3.深层加固法: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等方式,通过加固地下层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软土地基的引导排水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导致土体流动性较强,因此需要进行引导排水处理。
常见的软土地基引导排水方法包括:1.构筑排水沟与排水管道:通过构筑排水系统来引导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减少土体中的水分;2.降低地下水位:采用井点抽水、水泵抽水等方式,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合理的范围。
3.软土地基的加浆处理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可以采用加浆处理的方法。
加浆处理即将浆液注入到软土地基中,通过浆液的固化作用来提高地基的力学性能。
加浆处理有助于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刚度,减少沉降与变形。
4.软土地基处理的监测与验收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验收工作。
监测工作包括:1.地下水位监测;2.地表沉降监测;3.地基桩体的沉降监测。
验收工作主要是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地基处理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道路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和适用条件
道路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和适用条件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道路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和适用条件摘要本文从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和地基的厚度及其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指出可采用表层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四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
着重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设计思想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
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
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1)沟槽的布置。
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
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
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
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
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
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软基处理规范
软基处理规范软基处理是指在建筑物地基基础处理工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专业技术措施,对地基软弱土壤进行处理,使其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软基处理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前的勘察和设计:软基处理施工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设计,确定软弱土壤的性质和厚度,预测地基沉降和变形,确定适合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案。
2. 土壤处理方法:软基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填筑、排水处理和固化处理等。
加固填筑是指采用填筑较强土壤制造加固体,并与原土体延伸,形成加固土体。
排水处理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的抗压能力。
固化处理是指对软弱土壤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操作: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和连贯性。
施工人员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4. 工程质量控制: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检测和监控,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软基处理工程质量合格。
5. 施工安全和环保:软基处理需要重视施工安全和环保工作。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安全操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无事故发生。
同时,施工人员应注重环保要求,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 施工验收和监测:软基处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
验收包括对施工质量和处理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监测是指对施工后的软基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观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处理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软基处理的规范是确保软基处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遵守规范,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质量问题,提高软基处理工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同时,规范还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促进软基处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软基处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安全运行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项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规1薄壁筒桩、Y型沉管灌注桩1.1 一般规定1.1.1 薄壁筒桩、Y型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1.1.2 一般施工工艺流程:桩机和成孔器就位→安装桩尖(靴)→振动沉管至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边振动边拨管至地面→桩机移位。
1.1.3 薄壁筒桩、Y型桩桩顶一般应设置盖板(桩帽)和土工格栅进行处理,桩顶50cm厚的填料应采用含泥量小于15%、粒径小于5cm的细宕渣填筑。
1.1.4 桩基的轴线应从基准线引出,在不受打桩影响的适当位置设置轴线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妥善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轴线做系统检查,使轴线偏差群桩不超过20mm,单排桩不超过10mm的允许偏差范围。
1.1.5 软土地段路基应安排提前施工,填筑时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位移监测,并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
路堤完工后应按设计留有沉降期。
1.2 施工前准备1.2.1 施工前,应先完成下列工作:1 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作业指导书。
3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 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
5 在软基处理的外缘应做必要的沉孔、成桩试验,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数量一般不少于两根。
1.2.2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对常年地表积水、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1.2.3 在施工中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资料不符或原设计的处治方式因故不能实施而改变设计时,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报请变更设计。
1.3 桩尖及成孔器的要求1.3.1 桩尖的要求1 沉孔桩尖一般采用预制钢筋砼,预制桩尖的混凝土标号应比桩身提高一档,几何尺寸应符合要求。
2 桩尖的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面积大于1%的蜂窝、麻面及缺边掉角现象。
3 薄壁筒桩桩尖内外面圆度偏差不得大于桩尖直径的1%;桩尖上端内外支承面应平整,高差不超过10mm(最高与最低值之差);Y型桩桩尖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平底三刃桩尖或尖头桩尖。
4 预制桩尖上应标明编号、制作日期。
1.3.2 成孔器的要求1 成孔器的内外模具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筒桩成孔器应采用优质锰钢制成,内模壁厚不小于12mm,外模壁厚不小于14mm;Y型桩成孔器的壁厚要求不小于15mm,并要求在成孔器内距三个尖角顶端不小于5cm处设置三道中隔板。
2 在成孔器的外模或桩架上应设置标尺。
在安装成孔器时,应控制底部套筒的环形空隙即壁厚的均匀性,要求精确测试内、外3套管间的环隙偏差小于5mm后才能固定上端法兰或缩压夹持器。
1.4 沉管准备1.4.1 打桩前应平整场地,清理高空和地面障碍物。
桩机移动的范围内除应保证桩机垂直度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地面的承载力,施工场地及周围应保持排水沟通畅。
1.4.2 打桩锤宜用中高频率的锤,激振锤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直径、结构、间距及施工条件选用。
1.4.3 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时,应采取适当的隔振措施,如开挖减振沟、打隔离板及砂井排水等。
1.4.4 打桩前应对成孔器下端与桩尖接触处作止水止漏处理,以保持密贴,使其在全部沉孔过程中不会漏水漏泥。
1.5 沉管1.5.1 在软土地基上打设间距小于3倍桩径的较紧密群桩时,应有保证不影响相邻桩成桩质量和减少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一般可采取控制打桩速度、合理设计打桩顺序等措施。
混凝土预制桩尖埋设的位置应与设计位置相符,成孔器应垂直套入桩尖,二者的轴线应一致。
1.5.2 开始激振时,应保持成孔器垂直,垂直度按±0.5%控制,位置正确,成孔器下放速度应慢,防止成孔器倾斜。
振动沉管时,可收紧钢丝绳加压,或加配重,以提高沉管效率。
收紧钢丝绳加压时,应随成孔器沉入深度随时调整离合器,防止抬起桩架,发生事故。
1.5.3 成孔施工完成,应检测孔深,并做好沉孔施工记录。
在混凝土浇筑前检测孔底有无渗水和淤泥挤入。
当用测绳测得挤入淤泥厚度大于20cm时,应拔出成孔器,重新下桩尖成孔;当渗水较多时,应用气泵抽吸,渗水量较少时,可采用投入干水泥,再用空气吹混使水泥成浆;当桩端为渗透性较大的非粘性土层时,在桩尖沉入到该层前可预灌1米高度的混凝土,以防渗水。
1.5.4 沉孔时,如遇桩尖损坏或地下障碍物时,应及时将成孔器拔出,待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5.5 成孔过程中应观测桩顶和地面有无隆起及水平位移,发现偏移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进行处理。
1.6 混凝土灌注和提管1.6.1 混凝土1 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
2 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含砂率;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壁厚的1/3,同时不应大于40mm。
3 混凝土的含砂率宜采用40~50%,水灰比宜采用0.5~0.6,坍落度宜采用8~12cm。
4 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显著离析、泌水。
1.6.2 管内混凝土灌满后,先振动5-10s,再边振动边提升,提升7-8m后将连续振动改为间歇振动,采取加一次料提升一次,保持管内砼面不高于地面2.5-3m,同时也不小于2m。
提升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不应大于2.0m/min,灌注时必须保持成孔器的钢管埋入混凝土内不小于1m,保证桩身的连续性。
每次向桩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应尽量多灌。
当用长桩管打短桩时,混凝土可一次灌足;打长桩时,第一次灌入桩管内的混凝土应灌满。
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
在拔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或浮标检查管.内混凝土面的下降情况,灌注充盈系数筒桩宜控制在1~1.40范围内,Y型桩宜控制在1~1.25范围内。
1.6.3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预加一定的高度,一般应比设计高出不小于0.5m,并予以保护,浮浆层应凿除。
桩顶预埋筋应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注时同步设置完成。
1.7 盖板制作1.7.1 盖板应在桩身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才能进行制作,制作前应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立侧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
1.7.2 盖板的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缺边掉角的现象。
1.8 注意事项1.8.1 注意打桩顺序。
应依据桩的密集程度,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并力求做到隔桩隔排进行,若一侧有建筑物,则由毗邻建筑物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根据桩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1.8.2 注意对漏水漏泥的处理。
为使成孔器的内腔在成孔后保持无水无泥状态,以确保灌注后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在成孔前,应在沉管与桩尖之间垫设编织袋、胶布、棉布、麻布等止水物,做好防漏措施。
1.8.3 注意对严重偏斜的预防和处理。
注意预防因桩架未水平及成孔器垂直度未控制好或初始激振力过大而引起的桩身严重偏斜。
若出现严重偏斜,应重新调整桩架使其水平,已成孔的应将成孔器提起,待重新调整成孔器至要求垂直度后,再次以缓慢速度沉管,激振力应均匀加大。
1.8.4 正确处理沉管困难。
对于沉管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或桩尖遇到漂石、木头等障碍物,而造成的沉管困难,可采用平移避开或冲击冲掉的方法处理,不应采用强行激振方式处理。
1.8.5 及时预防和处理桩顶冒浆。
对于孔腔内有水而造成的冒浆,一方面应注意事先预防和测试孔腔内是否有水,另一方面要对已有水设法进行抽干,再进行灌注。
若难以确保质量,应作报废处理。
1.8.6 正确处理连续振动时间与混凝土离析的关系。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避免混凝土长时间受到振动而导致离析,一般应将振动时间限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严禁长时间振动。
1.8.7 注意缺陷桩的预防和补救。
要通过间隔打桩,正确把握振动频率,注意混凝土的连续性和提管的速度等措施,预防缺陷桩的发生。
如检测发现有缺陷桩,应及时采取凿除重灌、灌注实心桩及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若确实难以处理的,应作报废补桩处理。
1.9 质量控制1.9.1 施工前应选择2~3根试桩做成桩试验和静压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技术参数和检验单桩承载力。
对于重要路段或地质复杂路段应适当增加试桩数量。
1.9.2 每根桩在成孔前后应对倾斜度、孔位等成孔情况进行检查控制;成孔完成后应对孔深、孔内漏水漏泥等情况进行检查控制。
1.9.3 成桩后应进行一定比例的低应变检测,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成桩砼质量,并按一定比例进行高应变检测,检验单桩承载力。
对于检测有缺陷或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桩,应通过现场开挖桩身内外壁土体直接观察检查混凝土质量或通过钻取直径不小于10cm的芯样进行试验检验,其他桩则应抽检1‰~2‰。
1.9.4 桩身砼每班组必须有1组试件;桩尖、盖板可每班组制取1组试件。
1.9.5 桩尖、盖板几何尺寸、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项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规范22预应力管桩2.1 一般规定2.1.1 预应力管桩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2.1.2 一般施工工艺流程:桩机就位→埋设桩尖、安装管桩→静压或锤击下沉→接桩→打入至设计深度→截桩→桩机移位2.1.3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应先完成下列工作:1 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作业指导书;3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4 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5 必要的成桩试验。
来源:考试大2.1.4 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对常年地表积水、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2.1.5 在施工中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资料不符或原设计的处治方式因故不能实施而改变设计时,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报请变更设计。
2.1.6 软土地段路基应安排提前施工,填筑时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位移监测,并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
路堤完工后应按设计留有沉降期。
2.2 试桩与基桩承载力规模施工前,应进行试桩,以根据桩的设计承载力确定入土深度。
不同地质情况的软基处理路段均应做试桩,数量应各不少于2根。
2.3 预应力管桩的制作与运输2.3.1 预应力管桩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无蜂窝、麻面等现象,桩身不得有裂缝。
先张法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符合国家标准GB12476-98,其规格及技术要求应满足设计要求。
2.3.2 管桩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才能出厂。
2.3.3 管桩的吊装与运输管桩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勾吊法,两吊点(两支点法)距离桩端宜为0.21L(L为管桩长度),绳索与桩身水平所交角应大于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