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作品

合集下载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 1536 — 1541 西斯廷教堂
《最后的审判》作此画时 他已年逾60,他用了7年时间在这200平方 米的大墙上 绘出了400多个真人大小的裸体群像。题材为圣经《启示录》 中耶稣再来时,将在天国审判人类。此画历来被美术史家们称为人体解 剖的百科全书。 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学有极其精深的研究,为此他亲自解剖了数十 具尸体,对人体的肌肉,骨骼作了详细的研究,幵达到严重影响食欲的 程度。 此画上中心耶稣的右下方坐着的老人,手中拿着一 张人皮,人皮 上的脸,就是作者自己。作者是有意画上去的。 这幅气势磅礴的大构图,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要用 正义来惩罚一 切邪恶。“末日”意味着人类悲剧的总崩溃。这些 人物有 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 定的社会阶层。艺术家以超人的勇气,全部采 用裸体形像来表现,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去面对上帝。 《最后的审判》也和〈创世记〉一 样,是由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的。 它也是圣经的传统题材,是说耶稣被钉死后,升入天国,到世界末日时, 他将在天国的宝座上审判凡人的灵魂,信他的,灵魂进入天国,不信的 和坏人打入地狱。画家借题表现了许多代表人类正义呼声的精神形象。 中间的是耶稣,宣告审判开始。旁边的是圣母马利亚,不敢去正视这悲 剧的“世界末日”,对这位善良的妇女来说,是太可怕了。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完成后,教皇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家年事已高, “企图让他显示其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仍要他为西斯廷教堂祭坛后 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没办法,老人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这一 体现着画 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构图《最后的审判》。
鄙视绘画的大师
——米开朗基罗· 洛多维科 迪· (Michelangelo)
个 人 简 介
中文名:米开朗基罗
外文名: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那喀索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的一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600年。

这幅作品以半身像形式描绘了耶稣基督受难前最后一晚的场景,画面中展现了深度和阴影的运用,使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那喀索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示了卡拉瓦乔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凝重,几乎占据整个画面,这使得观者的目光完全被吸引。

他使用了明暗对比来强调人物的轮廓和重要部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肌肉健硕、皮肤黝黑的男子,下颚上覆盖着大胡子,双眼向前凝视。

他身穿一件黑色披风,披肩下垂。

他的胸前系着红色披风,象征着王者的尊严和权力。

他的手臂上,被锁链捆绑着。

他的表情严肃而沉思,似乎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承担。

这幅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艺术家对光影的运用。

卡拉瓦乔用繁复的画法描绘出肌肉的质地和线条,赋予了人物更真实的形象。

他用明暗对比和光的投射来突出人物形象和画面的深度。

画面中的光线来自人物的右上方,斜照着画面。

光线照射在人物的脸上,使脸部明亮,并形成清晰的阴影。

这个光源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感和秩序感,也给人一种庄重和威严的感觉。

而画面中的黑暗部分则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

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作中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调色技巧,称为“卡拉瓦乔红”。

他用这种红色给人物的衣领、披风等位置增加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更具吸引力。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的运用和细腻的画法,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凝视自我的形象。

画中的耶稣凝视着观者,与之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

观者不由自主地被画面所吸引,进一步体会到画作中所呈现的思考和沉思。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成为卡拉瓦乔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以它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向观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内省,使观者在沉思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和绘画技巧的运用,将观者带入一个深思熟虑的世界。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我们的未来于焉开场西斯汀礼拜堂的?最后的审判?,1536-1541。

1527年查理五世的雇佣军在罗马的烧杀劫掠,是自公元410年西哥德人占领罗马城以来,对圣城最严重的破坏与亵渎。

自古罗马代表着西方世界的中心,辉煌的文明之都,更是基督教世界的圣地。

这场灾难不仅对城市居民造成破坏与怆痛,对罗马教庭的权威更是羞辱和打击。

在罗马的恢复与重建当中,教皇克里门七世决定继续装饰西斯汀礼拜堂,为自己任内留下艺术巨作。

或许有感于人类的罪孽,他选择的题材是?最后的审判?,而最理想的艺术家人选,自然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由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斯的共和保卫战中对抗失败而几乎惹上杀身之祸;教皇克里门七世赦免了他,条件是要以其艺术创作作为交换。

1533年,教皇表达了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愿望,还在进展“新圣器室〞陵墓的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开场酝酿构思。

隔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克里门七世却过世了。

如释重负的米开朗基罗决定先完成延宕已久的朱略斯二世陵墓。

然而新上任的教皇保禄三世〔注87〕急于召来米开朗基罗为他效劳,便通过敕令任命米氏为梵蒂冈教廷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并催促他立即开场进展?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只得再次搁置朱略斯陵墓,为壁画作准备。

1536年,年过60的米开朗基罗回到阔别了二十四年的西斯汀礼拜堂,重拾画笔绘制?最后的审判?。

壁画?最后的审判?位于祭坛前方墙壁,为了到达创作所需的完整壁面,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先封住原有的两扇窗,甚至摧毁自己所绘?创世纪?的两个半月区作品和佩鲁吉诺等十五世纪画家的三幅人物;然后再重建一面上方微微前倾的墙壁,以免尘埃堆积在壁画上。

整体壁面达180平方米,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单幅壁画。

由于建筑的拱肋构造,使得上方不易完整构图,米开朗基罗便在两个半月形位置绘以拥簇著十字架、鞭笞柱等刑具和手持荆冠、芦杆和海绵〔注90〕的无翼天使,象征受难与救赎,其下方才真正进入?审判?的主题。

简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及风格

简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及风格

简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及风格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方面都很有才华,被誉为“艺术的伟人”。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包括许多著名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几件作品包
括:
1. 梵蒂冈圣殿天花板(Sistine Chapel ceiling):这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壁画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花板之一。

作品展现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包括上帝创
造亚当和夏娃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场景。

这幅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在1508年到1512年期间创
作的,画面中充满了流畅的线条和强烈的表现力。

2. 大卫雕像(David):这是一个巨大的雕像,描绘了大卫在与迦勒底人的战斗中打
败敌人的场景。

这件作品创作于公元1501到1504年,原长5.17米。

该雕像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解剖学和比例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出色的雕塑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3. 朱庇特神的雕塑(Jupiter):这是米开朗基罗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公元1489到1492年。

雕塑描绘了罗马神话中最高神主宰天堂之神朱庇特。

该雕塑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突破常规的创作风格,将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髓融为一体。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巨大
的轰动。

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深深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发展,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代的艺术家,也对今天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在其时代引起广泛的赞誉,而且至今仍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米开朗基罗的几个著名作品。

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完成于1504年的大卫像(David)。

这座雕像高5.17米,是大理石制成的。

它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大卫击败了强大的巴勒斯坦人战士歌利亚。

大卫像展现了完美的比例和肌肉结构,技艺精湛的细节表现使得雕像更加动态和栩栩如生。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成为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成为罗马的象征之一。

除了大卫像,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杰作是教堂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雕塑《哭泣的基督》(La Pietà)。

这座雕塑创作于1499年至1500年间,以白色大理石制成。

它描绘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被从十字架上卸下时,圣母玛利亚抱着他悲伤的情景。

这座雕塑充满着深情和悲悯,被认为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感人的艺术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还以其绘画作品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顶部创作的壁画《创世纪》(Creation of Adam)。

这幅壁画描绘了上帝伸出手指与亚当的手指相碰撞,象征着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

壁画呈现了神秘宏大的氛围,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描绘以及鲜明的色彩运用,完美地捕捉了动态和表情的细微变化。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著名作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其他雕塑和画作,涵盖了各个不同主题和风格。

例如,他创作了许多圣经人物和天使的雕塑,以及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灵感来源的作品。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的圣母圣保禄雕塑,以及佛罗伦萨的圣洛伦佐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的《黎明》雕塑。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
•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 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 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 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 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作品
《酒神巴库斯》,《被缚的奴隶》,《大 卫》, 《垂死的奴隶》,《哀悼基督》 , 《摩西》, 《昼》、《夜》、《晨》、 《暮》, 《末日审判》 ,《布鲁特斯胸像》 等
图片
• 哀悼基督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 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 作,是他早期最著名 的代表作。作品的题 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 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 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 之后,圣母玛丽亚抱 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 情景。
《昼》、《夜》、《晨》、《暮》
• 《摩西》
米开朗基 罗
– 简介 – 人物生平 – 艺术地位 – 艺术造诣 – 作品
艺术地位
•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定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1499年创 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 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 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这 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501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 立。米开朗基罗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 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 《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米开朗基罗晚年未 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是一样的题材 《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 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 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与 其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是一样的线索:英雄气概磨难而成 壮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随后的一些 作品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定型,后期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心情归宿。 当时代的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备明察的力度,后来 的人们更注意其后期作品创作时悬而未决封闭的深度,美学的焦距不 再是简单的对准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个人和作品之间、与现实之 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现代艺术更是如此。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有许多传世的作品流传后世。

令米开朗琪罗成名的做品是《哀悼基督》,当时二十四岁的米开朗基罗受到红衣主教的委托为圣彼得教堂所制作的。

在这之前米开朗基罗也有以一匹代表作,如《酒神巴库斯》等。

但是是因为《哀悼基督》的问世,米开朗基罗才为世人所熟知的。

后来米开朗基罗分别用了四年,以及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不朽名作《大卫》和花在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壁画《创世纪》。

之后的米开朗基罗好像是一直都在为墓葬工作一样,先是历经千辛万苦,在教皇陵墓创造了《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

之后又被迫被佛罗伦萨的教皇利奥十世为他的先祖的陵墓制作雕塑,这几件雕塑就是米开朗基罗平生最伟大的作品《昼》、《夜》、《晨》和《暮》。

在晚年的时候米开朗琪罗被召回罗马,在《创世纪》壁画下,又创作了一幅伟大的作品《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其一生都在积极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力甚至达到了之后的三个世纪,通过米开朗基罗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简介: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米开朗基罗,父亲是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

母亲在在其六岁时就去世了。

1487年,米开朗基罗开始跟随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学习绘画,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跟随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受到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后来赴威尼斯和波伦亚,转到罗马寻找发展机会。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哀悼基督》使得他名扬罗马。

1501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雕塑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雕塑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雕塑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被公认的、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雕塑之一的大卫像(英语:David)是米开朗基罗雕刻于1501年至1504年的作品,用以表现《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卫的形象。

原作现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

作品名称:大卫/David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年份:1501-1504年类型:大理石高度:396cm收藏地: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Accademia delle Belle Arti di Firenze大卫像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既是对古希腊艺术的传承和致敬,也表现了人们从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我们分两期介绍这座雕塑,今天是第二期。

历史佛罗伦萨当局计划制作十二个《旧约圣经》人物雕像,放置在圣玛丽亚·德尔·菲奥雷教堂的穹顶上。

佛罗伦萨著名雕刻家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年-1466年12月13日)于1410年制作了其中约书亚的陶瓦雕像。

△多那泰罗雕像,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画廊建筑的立面上,拍摄于2004年9月18日雕塑家阿古斯蒂诺·迪·杜乔(Agostino di Duccio)于1463年委托赫拉克勒斯(Hercules)制作大卫雕像,也可能是在多纳泰罗的指导下进行的。

阿尔卑斯山小镇卡拉拉提供了一块大理石。

阿古斯蒂诺开始雕刻腿、脚和躯干的形状,并可能在两腿之间开了一个洞。

1466年,多纳泰罗逝世,雕刻工作中断。

十年后,安东尼奥·罗塞利诺(Antonio Rossellino)被委托继续雕刻,但是他的工作开始后不久便终止了。

这块大理石块被搁置了26年,它在冥冥之中等待着米开朗基罗。

1501年8月16日,26岁的米开朗基罗得到德拉娜娜艺术博物馆和佛罗伦萨歌剧院的委托——继续雕刻大卫像,报酬是400弗罗林。

圣殇

圣殇

圣殇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

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

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

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

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

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

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

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

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

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

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是幅戏剧性浓厚,并且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画作。

艺术欣赏赏析经典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赏析经典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赏析经典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与创作理念。

本文将对几部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艺术的魅力。

作品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最神秘的艺术品之一。

这幅油画以一位神秘的女性为主题,她微微带笑,眼神深邃。

整幅画面给人以柔和、神秘的感觉。

观察《蒙娜丽莎》,我们可以注意到达·芬奇运用了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

她的笑容仿佛是在随时准备说话,给人以莫名的吸引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处理,达·芬奇成功地将光影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蒙娜丽莎》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了一种真实而有生命力的感觉。

作品二:梵·高的《星夜》《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画以星空为背景,描绘了梵·高眼中的一个独特世界。

整个画面充满了浓烈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观察《星夜》,我们可以看到梵·高采用了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画风。

他用明亮的星星点缀了夜空,形成了画面的中心,让人眼前一亮。

同时,他运用了弯曲的线条和涌动的笔触,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感和生命力。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星夜》成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艺术之作。

作品三:米开朗基罗的《达维多》《达维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雕塑描绘了圣经中的大卫王,展现了他威武勇猛的形象。

《达维多》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观察《达维多》,我们可以看到米开朗基罗极其熟练的雕刻技巧。

他巧妙地运用了人体解剖学,将大卫王的雄壮体态展现到了极致。

大卫王凝神屏息,眼神坚定,整个形象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这座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对人性的赞美与探索。

通过对这几件经典艺术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与情感。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酒神巴库斯》中有两个男子形象:主角巴库斯和配角小桑陀尔。有著 酒神巴库斯》 作称这尊雕塑是“在米开朗琪罗一生作品中,最接近古典的一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被缚的奴隶》 被缚的奴隶》
作品《被缚的奴隶》 作品《被缚的奴隶》 的运动节奏强烈,年 轻的奴隶壮实的躯体 呈螺旋形拧起。他力 图挣脱身上的绳索, 这种动势的转折,体 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 似乎将要迸发一股无 比强大的反抗力。
《摩西像》 摩西像》
摩西的态度是一个领袖的神气。 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神的目 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 起的模样。牙齿咬紧着,像要吞 噬什么东西。许多批评家争着猜 测艺术家所表现的是摩西生涯中 哪一阶段,然而他们的辩论对于 我们无甚裨益。摩西头上的角, 亦是成为博学的艺术史家争辩不 休的对象。在拉丁文中,角在某 种意义上是“ 种意义上是“力”的象征,也许 就因为这缘故,米氏采取这小枝 节使摩西态度更为奇特、怪异、 粗野。
朱理亚诺· 朱理亚诺·美第奇
罗伦佐和朱理亚诺生前都 有教皇司令官的称号,因 此米开朗基罗在构图时都 把他们塑成武将形象。在 朱理亚诺的雕像上,米开 朱理亚诺的雕像上,米开 朗基罗则将其做成手持权 朗基罗则将其做成手持权 仗,身着铠甲,巧妙地表 现他外表刚毅、内蕴空虚 的神态。
《晨》
《晨》的形象是处女 的化身,她丰满而结 实,全身焕发出青春 的活力和光辉,似乎 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 醒过来,但没有欢乐, 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 痛苦。
《垂死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 塑了一位容貌健美、比例匀 称、身体结实、疲乏不堪的 青年,他左手枕在脑后,右 手轻轻放在胸前,他胸前的 那条绳索象征着禁锢的暴力 与专政,全身肌肉舒展放松, 似有灵魂进入天国、肉体得 到解脱的境界,这就是米开 朗基罗所祈望解脱的归宿, 力的挣扎使得腿紧贴着腿, 两臂紧贴着身躯和头,四肢 与躯干之间没有空隙,雕像 形成整块。从奴隶雕像中体 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思想。 是表现人类对痛苦的反省、 绝望的行动意志和为不能实 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

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墙壁壁画最后的审判作者:米开朗基罗(1475-1564)创作:1534-1541壁画:1370 x 1220 cm地点:梵蒂冈西斯庭小教堂这是一幅宏大壮丽的图画,初看上去,似有纷繁杂乱之感,细观之,则人物组合有序。

画家塑造了二百多个真人大小的、具有力士般的裸体巨人。

全画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形成一个视觉左右对称均衡和谐的章法,人物的组合动势构成旋涡形,犹如暴风卷起的人群。

基督居于画幅上方中心地位,他站立云端,高举有力的臂膀作出最后判决的手势,他庄严、不可动摇,在他的表情里没有仁慈和怜悯,只有毫不容情的公正无私、令人敬畏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权力是上帝和人民赋予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圣母蜷缩在耶稣的臂下,不安地看着这世界末日的到来,她是无能为力的了。

在耶稣的周围人群里,既有英雄也有败类,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业绩和罪恶,接受耶稣的审判。

公正的耶稣判决重证据,所以凡来到这里接受裁判的人都带来证据。

画面上方两个半月形构图中一边是耶稣受刑的刑柱,另一边则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

凡殉难的圣徒们,他们都各自拿着受迫害时的刑具向耶稣诉说自己的冤屈:如被剑射死的圣赛巴先、被车轮辗死的阿德里、被吊死的劳伦斯等。

画中画家敬仰崇拜的诗人但丁,人类始祖亚当和为意大利文明作贡献的艺术家。

他们有的曾被冤屈而死,此时耶稣令天使吹奏生命的号角,唤醒他们,脱离地狱苦海升天。

凡作恶者,当代权贵、腐败的统治者、国王和教皇,统统被判入地狱,他们惊恐万状、挣扎、哭号,天使在打他们,魔鬼在拉他们。

画中那位头朝下、腰间挂一大串钥匙和权印的人是影射教皇尼古拉三世,教皇克雷门七世也在其中。

据说教皇的司礼官比斯纳带教皇来审视米开朗基罗的画,看到画中全是裸体,当着教皇的面诽谤大师,他说:“陛下,米开朗基罗在这神圣的地方画了这么多赤身露体的人,简直是亵渎神灵,这种画应该放在到澡堂里去。

”教皇要米开朗基罗为画中人穿裤衩,画家说:“陛下,你去照管人的灵魂吧,他们的肉体由我来负责。

米开朗基罗作品

米开朗基罗作品

教皇朱利二世的陵寝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 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 《创世纪》,人物多达 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 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 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 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 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 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 屋顶长36.54米,宽13.14 米,平面达480平方米。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 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 的代表作之一。
《摩西》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米 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所 作的祭坛画,场面恢弘, 人物众多,分为天上、人 间、地狱三个空间。画面 中央是耶酥基督挥动着手 臂,把右边负有罪孽的人 们投进地狱,把左边善良 的、遭到不幸的人们的灵 魂带进天堂,表现了宗教 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劝诫 人们要扬善除恶。画面构 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 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 格已成为17世纪巴洛克艺 术之典范。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 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每幅场景都围绕着巨大的、各 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 者和奴隶。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拱顶似以的高峰之一。他个性 坚毅,有深刻的道德,对人类具有炽烈的爱。他的艺术主 题就是刻画把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到顶点的自由的人。在他 的艺术中,以非凡的力量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文化的 成就 。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他和达芬 奇一样多才多 艺,兼雕刻家、 画家、建筑家 和诗人于一身 , 以人物“健美” 著称。
米开朗基罗
•23岁的米开 朗基罗受法国 红衣主教委托, 为圣彼得教堂 制作 《哀悼 基督》雕像。 这件雕像的问 世,使米开朗 基罗名盖罗马, 自多纳太罗之 后又一颗雕刻 巨星升起。

米开朗基罗《大卫像》名词解释

米开朗基罗《大卫像》名词解释

《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雕像被认为是世界雕塑史上的杰作,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座雕像的含义和价值。

一、历史背景1. 《大卫像》的创作背景《大卫像》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在当时,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复兴和再创造。

米开朗基罗的这座雕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艺术的追求和崇尚。

二、艺术价值1. 雄姿英发的形象《大卫像》呈现了圣经中大卫杀死歌利亚的一幕。

雕像中的大卫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坚毅的气质。

米开朗基罗通过对人体结构和肌肉线条的精湛刻画,展现了古希腊雕塑的优美和高贵。

这些特点使得《大卫像》成为了一座具有深刻内涵的雕塑作品,不仅展现了人体的美感,更蕴含着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赞颂。

2. 艺术技法的运用在《大卫像》的创作中,米开朗基罗运用了大理石这一古代雕塑的常用材料。

他巧妙地运用了大理石的自然纹理和质地,在雕塑的展示上获得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效果。

雕塑本身的比例和结构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计算,使得整体的造型更加和谐。

这些艺术技法的运用使得《大卫像》在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三、历史意义1. 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大卫像》的诞生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的出现,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米开朗基罗通过《大卫像》的创作,开创了古典主义艺术的新篇章,影响了后世许多雕塑家和画家的创作。

2. 对文化的传承《大卫像》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传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传统,并为后世雕塑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符号和表征。

通过《大卫像》,人们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貌和精神内涵,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大卫像》作为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的象征。

著名公共艺术作品介绍

著名公共艺术作品介绍

著名公共艺术作品介绍1. 《大卫》(David)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之一。

这座雕塑作品创作于1501年至1504年间,是一座巨大的雕塑,高达4.34米。

它描绘了圣经中的英雄大卫,他以一块石头击败了巨人歌利亚。

2. 《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创作于1830年,描绘了法国七月革命期间人民起义的场景。

画中的自由女神手持法国国旗,引领着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民奋起反抗。

3. 《星空》(The Starry Night)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创作于1889年的油画。

这幅画以夜晚景色为背景,展现了梵高独特而夸张的表现手法。

星空中闪烁着明亮而奇特的星星和月亮,而地面上则是一个小村庄和扭曲变形的树木。

4. 《思想者》(The Thinker)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雕塑创作于1880年至1882年间,描绘了一个裸体男子深思熟虑的形象。

他坐在一块岩石上,手托着下巴,表情凝重。

这座雕塑象征着人类思维的力量和智慧。

5. 《吻》(The Kiss)是奥地利画家克林姆特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创作于1907年至1908年间,描绘了两个情侣热情拥吻的场景。

画面中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氛围,色彩鲜艳而丰富。

6. 《自由之光》(The Statue of Liberty)是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的作品,于1886年在纽约港口揭幕。

这座巨大的铜像高达93米,象征着自由和民主。

自由女神手持火炬和书籍,在世界各地被视为自由与希望之象征。

7. 《大理石人》(Man at the Crossroads)是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韦拉创作于1934年的壁画。

这幅壁画描绘了劳动者、科学家和工农革命家等各个社会阶层的形象,象征着人类的劳动和进步。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这幅壁画在创作完成后不久被毁。

8. 《水中的人》(The Divers)是美国雕塑家乔治·塞加尔创作于1959年的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卫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卫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个作品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结构的精湛掌握和对力量、美、英雄主义的追求,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之一。

《大卫》是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以色列国王大卫的儿子,也是犹太民族的英雄。

在圣经中,大卫是一个勇敢、智慧、正义和信仰坚定的人。

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大卫被描绘成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手持弹弓和一块石头,准备迎战巨人歌利亚。

《大卫》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描绘了圣经中的英雄大卫战胜歌利亚的场景。

大卫是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年轻时有勇气和力量,曾杀死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和人民。

雕塑中的大卫是一个年轻而健壮的裸体男子,他的左腿向前迈出,踩在敌人的头上,右手高举着投石器,准备投出最后一击。

他的身体紧张而有力,面部表情坚定而果敢,展现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自信。

《大卫》是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以色列国王大卫的儿子,也是犹太民族的英雄。

在圣经中,大卫是一个勇敢、智慧、正义和信仰坚定的人。

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大卫被描绘成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手持弹弓和一块石头,准备迎战巨人歌利亚。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

它不仅展现了人体的美丽和力量,更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在这件作品中,米开朗基罗强调了人的尊严、自由和意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新认识。

同时,《大卫》也是一件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作品,它见证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思想解放,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欧洲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欧洲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杰作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杰作密布于欧洲大陆各个角落。

以下是关于欧洲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几个杰作的简要介绍。

1.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梵蒂冈城国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朗基罗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也是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巨大的教堂建于罗马时代的圣彼得墓前,由多名建筑师参与设计和施工,其中米开朗基罗负责了教堂的立面设计和巨型穹顶的结构。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种风格,使其成为欧洲宗教建筑的标志性建筑。

2. 罗马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意大利罗马罗马圣天使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最初是为了保护教皇而建造的。

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对其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将其从军事堡垒变为豪华宫殿。

他为这座建筑增加了许多装饰元素,使其更加壮丽。

罗马圣天使堡如今成为了博物馆,展示了充满历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文物。

3. 梵蒂冈大教堂穹顶壁画(Sistine Chapel Ceiling),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大教堂的圆顶壁画是米开朗基罗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绘画作品之一。

他花费了四年时间来完成这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创世记》中的场景和人物,有着深远的宗教和艺术的意义。

穹顶壁画不仅展示了米开朗基罗出色的绘画技巧,也向后世的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

4. 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意大利罗马这座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由米开朗基罗完成于16世纪。

他在这座教堂中加入了古罗马浴场的遗迹,将其结构融入到教堂建筑之中。

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是一座震撼人心的建筑,将古老与现代相结合,是罗马市内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像》Michelangelo Pieta讲解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像》Michelangelo Pieta讲解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像》Michelangelo: Pietaby Waldemar Januszczak作者瓦尔德马·雅克什恰克Five hundred years ago, almost to the day, the world of art discovered a subtle solution to an iconographic puzzle with which it had been struggling for several centuries. As with most significant art puzzles from the opening half of our millennium, this one involved the successful envisaging of a complex religious truth. Or rather, the envisaging of a set of complex religious truths.几乎就在500年前的今天,艺术界发现,自己为之困惑了几百年的肖像难题有了巧妙的答案。

正如本千年前半期发生的多数艺术难题一样,这个难题也涉及到对一个复杂的宗教事实的成功设想,更准确地说,是一系列复杂的宗教事实。

In no particular order of difficulty, here is a list of the complications facing the young Michelangelo as he approached a block of newly quarried Carrara marble in the late summer of l499, and prepared to embark upon the carving of his first pieta.这就是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在1499年夏末走近一块新采的卡拉拉大理石准备开始雕刻第一座《圣母怜子像》时面对的一系列难题。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苦难经历梳理表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苦难经历梳理表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苦难经历梳理表摘要:一、米开朗基罗的早年经历1.家庭背景2.对艺术的热爱3.早期艺术生涯二、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路1.作品《大卫》2.罗马的职业生涯3.梵蒂冈的委托作品三、米开朗基罗的苦难经历1.健康问题2.个人情感的困扰3.同行竞争与批评四、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1.影响后世的艺术风格2.传世之作3.对后世艺术家的启示五、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总结1.艺术贡献2.后世评价3.个人品质的体现正文: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生平充满了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他非凡的艺术成就。

一、米开朗基罗的早年经历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父亲是一名画家,这使得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期,米开朗基罗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并开始学习绘画技巧。

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他结识了许多艺术家,从而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

二、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当属《大卫》,这座雕塑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技巧和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

此后,米开朗基罗前往罗马发展,并在那里完成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

这些作品使得他在艺术界声名鹊起,吸引了梵蒂冈等客户的委托。

三、米开朗基罗的苦难经历尽管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苦难。

首先,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长期的劳累工作导致他患上各种疾病。

其次,米开朗基罗的个人情感生活也饱受困扰,他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复杂。

此外,同行的竞争和批评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四、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独特,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如《大卫》、《创世纪》等都成为了传世之作,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对后世艺术家的激励和启示。

五、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总结总的来说,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但他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战胜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西斯廷教堂壁画
世界美术大师
米开朗基罗· 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oti Simoni
【 基本信息 】
• 英文原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 中文翻译:米开朗基罗· 迪· 路德维科· • 博那罗蒂· 西莫内 • 在世时间: 1475年3月6日 • -1564年2月18日 • 国籍: 意大利 。 •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当 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 就死了。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 主要以自学为主。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 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 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哀悼基督
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 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 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 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 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 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 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 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 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 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 伸出,好象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 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 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 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 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 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 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 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 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 是米开朗基罗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 个人简介 】
•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1475 年生于佛罗伦萨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 画家和诗人。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 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 举世闻名,梅迪奇墓前的“昼”、“夜”、 “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 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 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拜堂的《创世纪》 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 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里 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 和达· 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 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 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 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 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 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 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 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 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 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 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 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 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 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 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 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 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 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 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 爱的感情。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 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 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 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 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 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 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 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 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 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 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 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 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艺术创作的坚实基础
•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 科· 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 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 技巧。 • 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 美第奇开办 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 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 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 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 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 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米开 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 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 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烙印。。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摩西
云石雕像,高25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15-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 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 伦萨美术学院。
《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 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 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大卫迎接 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 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 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 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 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 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 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 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 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 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 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 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 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 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 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 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 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 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 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 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 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 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 米开朗基罗的 雕塑成就,使 教皇的艺术总 监勃拉曼特极 为妒忌,他唆 使教皇暂不修 陵墓,强求雕 刻家去画西斯 廷教堂天顶壁 画,米开朗基 罗以超凡的智 慧和毅力完成 了世界上最大 的壁画《创世 纪》
【最后的审判 】
•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完工24 年之后,反对宗教改革的教皇保 罗三世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 家年事已高,企图“让他显示其 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要他为西 斯庭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 壁画。 •
1535年末,米开朗基罗已 年逾六十,教皇这种疯狂的艺术 剥削行为,使米开朗基罗身心俱 悴。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 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最 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他 的痛苦。 老艺术家从1535年末 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 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幅体现 着画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 构图《最后的审判》,在这块将 近200平方米的祭坛后的大墙上, 他绘出了数以百计的等身大小的 裸体群像。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大 卫
—昼
—夜
—晨
—暮
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开朗基罗创 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 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 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 第二张 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 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 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 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 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 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 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 痛苦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 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 沉浸在 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 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 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 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 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米开朗 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四件雕像 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 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米开朗基罗面对处于动荡 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 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沉和苦闷,作品中留下的只有 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这些 雕塑作品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了,并成为后来“样式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