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浅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浅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护理配合。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43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麻醉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甲组治疗优良率为79.07%,同乙组的93.02%相比,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给予临床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必要的麻醉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护理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nesthesia nursing cooperation in the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ethod of 8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surgery,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anesthesia nursing,observation and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the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79.07%,compared with 93.02% in group B,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nd the two groups of anesthesia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necessary anesthesia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elderly;hip arthroplasty;anesthesia care在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替代人工骨关节,而且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改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标签:股骨颈;骨折;麻醉;并发症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等并发症,这给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带来一定困难。
我院于2009年至2012年3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麻醉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麻醉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75~95岁,体重45~63 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术前合并冠心病4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5例和慢性支气管炎16例。
1.2 麻醉方法60例中采用椎管内麻醉47例,采用全身麻醉13例。
椎管内麻醉取L3—4或L2—3点行硬膜外置管(向上2 am)。
术中0.33%罗派卡因维持,麻醉平面空中T8以下,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阿曲库铵全麻诱导;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吸入麻醉异氟烷维持麻醉。
术中监护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
2 结果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多应用麻黄碱5~7 mg 分次静注后血压回升至安全范围。
6例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给予多巴胺微泵静脉维持及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后,血压回升至安全范同。
5例因椎管麻醉失败而改全身麻醉。
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共35 d。
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时,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5 mg多能改善。
4例全麻患者出现苏醒延迟,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平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术后46 min,其中1例因脱机困难送ICU行机械通气治疗。
全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 d。
1例因术后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其余麻醉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3 讨论需要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是老年高龄患者,主要发生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这部分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体质差,合并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如何选择麻醉方式关系到全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术中处理及患者的术后恢复。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麻醉前做好患者腰椎置管的评估。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标签: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麻醉全髋置换术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多系统器官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等特点,使围术期风险性增大。
笔者总结了近年56例高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70~86岁,ASAⅡ~Ⅲ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17例;心电图:ST-T不同程度改变21例,9例显示完全右束支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其中偶发室性早搏4例;合并糖尿病11例。
术前心肌酶系检查及血钾等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1.2 麻醉方法全部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L1~L3椎间隙,穿刺时体位取患侧在上侧卧位,头向置管3cm,固定导管后改平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3ml,观察无腰麻体征,继之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阻滞平面控制在T8~T10。
手术开始后给予咪唑安定1~2mg ,芬太尼0.025~0.5mg,同时鼻塞吸氧3L/min。
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合并糖尿病患者间隔45min监测血糖1次。
术后行硬膜外腔镇痛。
2结果硬膜外阻滞麻平面出现后,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2例下降≥20 %,经扩容及应用麻黄碱5~15mg后维持稳定。
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状态下均≥95%,1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13.9mmol/L,给予5%葡萄糖500ml+正规胰岛素14U+1g氯化钾静脉滴注。
有3例心肌明显缺血的患者用硝酸甘油0.5μg·kg-1·min-1和多巴胺1~3 μg·kg-1·min-1治疗后改善。
本组患者出血量200~500ml,均未输血,56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
3讨论全髋置换术多为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大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常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疾患、糖尿病等,导致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较差,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1]。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择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手术麻醉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发生,安全度过围术期。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由于起效快、阻滞完全已广泛用于临床。
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CSE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36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5例,股骨头置换术21例。
男20例,女16例,年龄65~89岁,体重49~76 kg,ASAⅡ-Ⅲ级,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均经内科治疗达到了手术允许范围,择期手术。
1.2 方法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00~300 ml。
75岁以上患者行右颈内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态血压,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各参数作为麻醉前基础值。
取侧卧位于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25 g腰穿针针内针法向患侧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1.5 ml+10%GS1 ml混合液)1.8~2.2 ml,20 s 左右注完,硬膜外隙向头置管3 cm,固定导管后轻搬患者平卧,控制平面在T10以下。
给予面罩吸氧,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15%时,适当加快输液,必要时给于麻黄碱5~10 mg静注,心率低于55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使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1.3 监测指标观察麻醉效果是否满意,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15、30、60 min的SpO2、SBP、DBP、HR值。
梅斌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术后随访
神志清楚,对答切 题
术后一天
HR:68次/分,血 压145/77mmHg
VAS评分:0分
神志清楚,对答切 题
术后三天
HR:72次/分,血 压136/67mmHg
VAS评分:2分
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梅斌
需要接受髋关节手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剧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这类患者的特殊性和术后高死亡率
超高龄
各器官功 能下降
棘手问题
心肺功能 不全
合并症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05, 16:1583–90.
如何加速这类患者的康复
充分的围术期镇痛管理 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早期功能锻炼和经口营养 避免手术应激反应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Lancet 2008; 371: 791-3.
区域阻滞技术可能更适合这类患者
髋部的神经支配
腰骶丛阻滞用于髋关节手术
• 超声复合神经刺激仪 引导下神经阻滞
➢ 近两年发展的新技术
• 丙泊酚靶控输注+小剂量 舒芬太尼
• 机械通气 • 体温保护 •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腰丛 骶丛
麻醉中管理
• 手术时长2小时
• 血流动力学尚平稳
• 镇静深度:BIS: 40-60
• 术中动脉血气:均正常
• 容量控制:晶体液1100ml 胶体 500ml 尿量300ml
出现谵妄
术后随访
术后一天
HR:77次/分,血压 132/65mmHg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
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麻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
那么,这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将对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术中效果比较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将患者完全置于昏迷状态,通过静脉输注药物来实现麻醉的一种方式。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完全不感觉到手术的疼痛,手术过程中也不会有意识到疼痛的反应。
这样一来,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手术操作也更加顺利。
全身麻醉还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降低手术风险。
2. 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腰部脊髓腔内的一种麻醉方式。
相比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全身麻醉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腰硬联合麻醉还可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有利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反应。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完全不感到疼痛,有利于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而腰硬联合麻醉则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患者在手术中需要保持清醒,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在术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减退等情况,给术后恢复带来一定的不便。
全身麻醉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较少,患者在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腰硬联合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相对更好。
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麻醉体会一般资料:男29例,女43例,年龄71-93岁。
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全髋置换术11例,空螺丝钉内固定术26例。
术前合并高血压病41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4例,贫血,低蛋白血症7例,肺部感染5例,66例为择期手术。
术前做心、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明显心肌缺血或心率>120次/分不用)术前30分钟肌注。
入室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HR、SBP、MAP、DBP、ECG和 SpO2,并持续性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麻醉方法均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穿刺间隙L2-3,向头端置管,试验量为2%利多卡因2ml,10分钟后根据麻醉平面、病情及术中情况追加1%利多卡因加0.15%地卡因混合液3-5ml。
结果72例高龄病人入室时Sp02平均94%吸氧后SpO2达98%,术中SpO2下降达90%者改面罩吸氧后回升到96%-98%,麻醉平面出现后2例血压下降,术中血压下降16例 SBP80-60mmng,经快速补液输血,静注麻黄素(5-10mg)后血压恢复正常,全组病人均安返病房。
体会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
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尤其是应用骨粘合剂时,出现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本组有9例病人置入骨粘合剂后,出现血压下降,10例因血容量不足出血较多,在麻醉平面出现后或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因此术前对高龄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须作全面评估,对有明显器官功能异常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病人,术前给予积极治疗和纠正,使其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及严密组织下实施手术,降低并发症。
髋关节手术在没有椎管麻醉禁忌症时,连硬外麻醉可作为首选。
全麻对患者生理功能扰乱较大,术后肺炎,心血管并发症较多,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终病人清醒,不但方便家属护理,术后并发症也少,但高龄病人心肺功能代偿能力下降,术前禁食,硬膜外阻滞后的区域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若补液不足时血压往往下降,尤其是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创面大,出血多,输血补液不足时可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高龄病人麻醉注药前先开放静脉通路,麻醉药宜分次小剂量注入,防止麻醉平面过高、过宽,及时补充血容量,适时输血,保持循环稳定,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强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及手术情况,计算术中出入量,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常规鼻管供氧,必要时面罩给氧,确保病人安全。
89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体会
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头外伤常见手术之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刺激大、出血多、需用骨粘合剂等特点,使围手术期风险性增大。
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患者安全、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总结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对89例65岁以上的老年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89例,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45例,女性44例,体重42~76kg。
手术前各项检查基本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39例、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8例、慢支炎肺气肿3例、对合并症患者予以系统治疗达到ASAⅡ ̄Ⅲ级。
麻醉方法高血压患者,一直用降压药到手术当日。
入室后面罩吸氧去氮,开放静脉,ASAⅢ级以上者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常规监测ETCO2,SpO2,Bp,HR,ECG,尿,体温等。
快速输平衡液300~500ml后。
全部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依托咪脂0.2~0.6mg/k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0.07~0.15mg/kg,丙泊酚1~2.5mg/kg静注,经口明视插管。
根据血压、心率情况给予麻黄碱、阿托品维持循环稳定。
麻醉维持用丙泊酚微量泵入和0.5~1.0MAC异氟醚吸入,间断加入维库溴铵。
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异氟醚,丙泊酚。
待肌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呼吸平稳,意识恢复,呼唤能睁眼的情89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体会唐署峰(农垦总局第一职工医院,云南景洪666100)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图分类号:R68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12)06-0589-02收稿日期:2012-08-23作者简介:唐署峰(1971~)男,2008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主治医师,从事麻醉专业19年。
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况下,脱氧10min后观察,SpO2能保持95%以上,拔除气管导管。
2梅斌 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合适的镇静药物-重症医学的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过去 现在 浅镇静 舒适 代表药物 丙泊酚,α2受体激动剂 重症患者回顾性研究 目标镇静 长期效果 以患者为中心 认知功能
深镇静 舒适 传统药物 苯二氮卓类 从麻醉衍生而来 催眠/健忘 着眼于短期 通气 有效性
右美托嘧定与术后谵妄
右美托嘧定的镇静作用正是我们需要的
左髋关节病 缺血性脑卒中病史 房性心律失常 轻度肺功能不全
• 左侧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麻醉方案 • 神经阻滞(腰丛+骶丛)+复合静脉全麻
腰丛+骶丛:阻滞范围覆 盖手术区域 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维 持BIS:40-60 小剂量阿片类药物:辅助 镇痛(舒芬太尼10ug)
麻醉前准备
• 常规禁食水
• 鲁米那0.1g肌注 • 入室生命体征:HR:76次/分;BP: 132/80mmHg;SpO2:98%;RR:15次/分。
病例(3)
一般情况
• 男性,90岁,摔伤致右髋疼痛,不能活动2天
入院查体
• 嘴唇紫绀,双肺呼吸音低伴湿啰音,右下肢 外展缩短畸形,髋部压痛(+),轴向叩击痛 (+),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可,末梢血运及 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 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
• 高血压,脑梗死,慢阻肺。
患者基本情况
• 监测建立: NIBP、 HR 、SPO2 、BIS,右桡动脉有 创动脉压
麻醉中管理
• 开放静脉通道后,在超声 复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 腰丛和骶丛神经阻滞(腰 丛:100mg罗哌卡因,骶 丛:75mg罗哌卡因)
• 丙泊酚靶控输注+小剂量 舒芬太尼 腰丛
• 机械通气
• 体温保护 •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骶丛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目的:讨论研究对老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实行麻醉护理的具体内容,为麻醉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88例。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
其中联合组94例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麻醉护理;常规组行日常护理。
分别对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3.12±4.13)天,常规组为(30.63±5.02)天,联合组显著短于常规组。
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比较联合组屈伸功能优、良人数均为23人,多于常规组18,20人;中、差人数为2人,2人少于常规组10人,2人。
护理后联合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护理后联合组患者屈伸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行护理疗效确切。
能够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压力;术后帮助患者尽早下床行走且有效减少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护理干预;麻醉;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与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髋关节各类炎症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关节周围肿瘤等疾病[1]。
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治疗恢复期短,能够从根本上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生活。
由于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消退,再加上自身其他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麻醉中不良反应及手术后其他并发症,均对患者术后恢复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将心理护理及疾病护理共同应用到治疗过程当中,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治疗恢复疗效较显著。
本次实验为研究麻醉护理对于围手术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8例。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方法1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麻醉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03±2.34)min,术后苏醒时间为(45.11±2.46)min,均优于对照组的(65.79±3.55)、(67.89±3.1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麻醉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且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常规护理;老年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代替人工骨关节,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但在术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在使用麻醉药物时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采取麻醉护理配合,从而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还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情况[2]。
本院选择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进行分析探究,具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12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接受护理的时间在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03±4.01)岁。
对照组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9±4.20)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基层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体会
基层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体会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例男16例女1例;年龄6~88岁。
主要病因:股骨颈骨折、股骨颈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
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6例肝功能异常例长期服用激素例asaⅱ~ⅲ级。
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18例气管插管全麻16例单侧腰麻6例。
椎管内阻滞平面控制在t8以下全麻诱导采用力月西、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胺复合麻醉待下颌松弛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吸入恩氟烷或异氟烷并用维库溴胺维持肌松。
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原基础血压值的%以上时给予升压治疗。
术中监测血压、脉搏、末梢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填塞骨黏合剂血压明显下降1例占.%有的甚至出现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
术中出血量5~5ml合并血容量不足伴血压下降给予血浆代用品羟乙基淀粉/.5氯化钠注射液贺斯、输血治疗例心功能较差伴低血压患者静滴多巴胺维护循环稳定。
手术后全部实施了术后镇痛。
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体质差老年患者多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患麻醉前检查和必要的术前治疗是麻醉手术成功的前提。
术前应详细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因长期服用激素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要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术前需用激素准备术中术后继续用激素治疗。
对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患者需了解腰椎活动情况确定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然后选用椎管内阻滞或全麻。
连续硬膜阻滞的优点:①在硬膜外间隙阻滞时交感神经阻滞可导致下肢动静脉扩张和下肢血流灌注增加从而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
②镇痛完全可减轻应激反应从而减轻手术期间由于应激反应引起心肺负荷增加和血小板激活导致的高凝状态。
③保留硬膜外导管可行术后镇痛。
全身麻醉的优点[1]:①可避免手术操作声音或医生谈话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②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患者椎管内穿刺成功率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可靠能充分发挥其生理调控作用。
1例96岁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1例96岁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1 病例介绍患者,女,96岁,40 kg。
因左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6小时入院。
入院时BP 185/95 mmHg。
X线检查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既往10年前曾因外伤导致右股骨上端骨折并行内固定术。
入院诊断:(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2)右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3)高血压病(3级)。
考虑到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此次血压增高是因疼痛刺激所致,决定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拟施手术:左侧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ASA分级Ⅲ级。
麻醉过程:患者于15:30入室,入室时血压130/60 mmHg,血氧饱和度95%,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心室率102次/分。
侧卧位经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 3 cm。
改平卧位后予试验量利地合剂(1%利多卡因+0.25%地卡因)3 ml,5分钟后无腰麻征,分次追加利地合剂5 ml、3 ml,15分钟后平面达T10,血压降至90/50 mmHg,立即予麻黄素6 mg,加快输液2分钟后血压升至110/58 mmHg,硬膜外腔每隔半小时予利地合剂2 ml维持麻醉,控制麻醉平面在T8以下,并将血压维持在110~120/60~65 mmHg。
15:55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查血气示pH 7.402,PaCO2 40.9 mmHg,PaO2 109.9 mmHg,K+ 2.65 mmol/L,Na+ 142.3 mmol/L,Hct 29.2%,血糖6.1 mmol/L,立即予补钾,并予地塞米松10 mg。
16:00手术开始,复查血气示pH 7.427,PaCO2 35.4 mmHg,PaO2 108.3 mmHg,K+ 3.39 mmol/L,Na+ 143.8 mmol/L,Hct 26.7%。
心电图示房性早搏发生频率减少,17:40在手术者予骨水泥后2分钟左右血压突然降至50/30 mmHg,心室率106次/分,立即予间羟胺1 mg,血压升至160/100 mmHg,予硝酸甘油0.25 mg/次,血压降至134/70 mmHg后,将血压调节并维持在110~120/60~65 mmHg。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髋关节外伤,肿瘤及股骨头坏死等严峻髋部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这种手术患者年龄偏大且多归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多,骨水泥的利用,麻醉等因素都可引发致命性危险,故麻醉处置较为棘手。
本文总结我院40例老年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1资料与方式1.1一样资料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年龄65-80岁,男21例,女19例。
40例中,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及心电图异样者16例,归并糖尿病9例,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
术前针对归并症口服降压药使舒张压尽可能操纵在100mmHg之内,口服降糖药或利用胰岛素使血糖操纵在3.9-8.0mmol/L,抗生素滴注并结合雾化吸入操纵肺部感染。
1.2麻醉方式全数采纳持续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道,取患侧在上侧卧位,与L2-3间隙穿刺成功后予2%利多卡因3-5ml实验量,5分钟显现麻醉平面后视阻滞范围和血压波动情形小剂量分次注入4-6ml局麻药,尽可能操纵阻滞平面在T10以下。
术前缓慢预补充液体500-1000ml,术中按300-500ml/h速度补充液体,失血量超过500ml的予以输血,术中持续面罩吸氧。
为预防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乃至心搏骤停等不良反映,在利用黏合剂前5-10分钟,常规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20mg。
手术中准确把握混合后骨水泥的温度,减少单体吸收,并在髓腔内插入8号导尿管以解除髓腔压力上升。
2结果紧密观看生命体征,术中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值大于20%,经扩容和应用麻黄碱10-20mg后维持稳固。
心率减慢至60次以下者7例,经阿托品0.3-0.5mg静脉滴注后心率上升到60次以上。
手术进程均顺利,无一例发生肺栓塞,骨黏合剂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硬膜外阻滞成效中意。
3讨论老年患者术前常归并多种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的衰退,心肺功能评判较为困难,大大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各60例,第一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第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和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结果:甲组62例中,10例(16.13%)患者存在并发症,乙组65例中有2例(3.08%),(P<0.05);甲组满意度80.65%(50/62),乙组98.46%(64/65),(P<0.05)。
结论:对于接受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联合展开循证干预+预见性干预实践价值显著,推荐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护理;临床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头骨折的常用方法。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科疾病,其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1]。
为了护理措施在我院实践水平,随机选择127例行髋关节置换术,于2015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进入我院的患者,通过对其干预情况全面调查、评估,旨在提升手术整体安全性,进而实现对机体干预满意度的提高。
1.临床信息及方法1.1临床信息选择127例因手术、于2015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进入我院的患者,在予以有效麻醉的同时,以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分组。
甲组62例,20岁-77岁,均值(46.2±5.32)岁;25例(女)/37例(男)。
乙组65例,22岁-73岁,均值(45.0±4.21)岁;26例(女)/39例(男),统计两组上述信息,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甲组62例统一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即了解患者麻醉周期可能存在的风险性因素与问题,再加以预见性处理:(1)对于可能会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患者,在展开心理干预的同时,术前进行专业访视,确保机体救、护配合度的充分提高。
(2)向患者介绍麻醉实践的必要性、具体过程与安全性等信息,告知其疼痛感的临床诱因,避免机体出现慌张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12T15:07:55.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荣文
[导读] 常宁市中医院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观察组:穿刺点与对照组均一致。
用BD公司的腰-硬联合包进行操作穿刺,见溢出脑脊液后,取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1毫升混合液,向头部方向注药2-3毫升,注射速度为每秒0.2毫升。
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置留管3㎝,平卧后,以麻醉平面为依据调整手术台位置。
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和麻醉平面决定硬膜外给药。
如果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降低,可利用麻黄碱注射液或多巴胺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心率低于55次,则取阿托品,为患者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患者实施麻醉后的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 变化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麻醉效果快,能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表1)
2.2 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麻醉时间起效为1.35±0.27分钟,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57±1.75分钟,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变化情况。
从下表中可看出,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手术完毕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主要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产生病变与股骨头坏死所致,患者大多都伴有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这与患者术中安全,麻醉效果、术后康复效果存在很大关联[2]。
在实施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心肺功能充分了解,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它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势,药物使用剂量小,且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麻醉易被控制,有良好的麻醉平面。
只是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出现了纤维化、韧带钙化现象,加大了椎管穿刺的难度[3]。
使用全身麻醉易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抑制、苏醒延迟、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从本次研究可看出,为患者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见效快,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涛,杨树春,唐洁.硬膜外麻醉在帕金森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2第二届全球华人麻醉大会第五届全国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2:1.
[2]张毅,苏敏.全髋关节置换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1(03):20-22.
[3]杨飞雪,何亮,徐维娟.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5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