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完整版)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完整版)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本位)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的我校,近几年来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201X年秋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大量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

一、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自2010年开始,我校开展了“我爱母亲河——汶河”综合
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

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汶河,探究汶河,热爱汶河,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动手制作能力、热爱家乡和祖国的高尚情感等。

课程内容分为自然与环境、社会与道德和自我发展三个维度,其中以汶河为开发点,包括汶河的树木花草、鸟类鱼类、污染及治理情况等内容。

我们采用从大主题向小主题开发的方式,边开发边实践,已经开发出4个二级主题,15个三级主题,51个四级主题。

中心教研组根据三级主题,编写了学校主题活动校本课程,更好的指导主题活动的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和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最终,我们成功举办了潍坊市级现场会,得到与会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成立了主题课程领导小组,以确立学校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理念和方案,协调各处室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市小学校本课程中心教研组也成立了,以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课程,
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源包。

在活动开展方面,学校共开展了43个班级主题活动,例
如“我爱母亲河汶河”。

为了确保活动真实有效,学校要求课堂教学到位,让学生真正到实践中去,并留存活动材料和部分照片。

主题活动的开展步骤包括选择课题,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备课和课时备课,组织学生活动,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活动方案、小组主题活动记录、小组主题活动报告和小组主题活动评价表。

最后,班级对主题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主题活动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是,校本课程校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是有机的一个整体,是有机的整合,而不是孤立的上一节课,搞一种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整体发展的观念,即:开发的可持续性。

必须有整体的学校课程的框架,即:综合和开放的特点。

这一主导思想的确立对我校来说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由糊涂到清楚的过程。

是我们在研究有关文件,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的开发观。

我们将校本课程生成的过程视为素质教育在我校深化的过程,视为具体体现“三个面向”的过程;视为体现这次课改基本理念的过程,我们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校本课程需要进行了评估。

从而确立一个中心:创新精神的培养。

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大学生生活经验,厚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动作,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合。

明确一个原则:体验。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现一个特点: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我们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分为课程拓展部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一)课程拓展部分1、双语游戏课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教会学生礼貌待人,文明交际。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乐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会正确评价同学的优缺点,有自己的见地,并能用准确的言语表达出来。

会正确掌握自己的情感。

可以进行分组进修。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2、探索与创造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以我校传统教材《学创造》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编,以科学家或科学探索故事为主线,从观察、XXX、想象、发散、集中、转化、组合、定势突破等方面入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的开展已经从重视知识的灌输逐渐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行的语文课程仍然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动手少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发一门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语文校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提供丰富的语文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1. 调整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拓展、写作实践和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

2.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设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3. 确定教材内容: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技文献等丰富多样的教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

4.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语言游戏、小组合作、主题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四、课程实施:1. 培训师资: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确保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和实施。

2. 课堂实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师按照设计好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教学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造力。

3. 评价与反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期中、期末考试等,进行定期和终期评价。

同时,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预期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使语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文(4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

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四、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资源,自主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某中学位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缺乏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学生们对于农村发展和农业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决定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名为《农村发展与现代农业》。

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教师和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确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他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农业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

接下来,小组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他们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历史演变、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后,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教授这门新课程。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最后,学校进行了一定的课程试点和调整,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反应非常积极,他们的农业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校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案例分析刘晓文㊀王菊仙㊀张笑男㊀杨㊀杏(江苏省黄埭中学㊀215143)摘㊀要:以生物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 舌尖上的生物科学 为例ꎬ阐述相关课程内容的开发㊁案例分析等ꎬ以期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可行的教学建议ꎬ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关键词:校本课程ꎻ课程开发ꎻ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21-0077-02收稿日期:2018-02-20作者简介:刘晓文(1985.2-)ꎬ女ꎬ安徽省阜阳人ꎬ硕士ꎬ中学一级ꎬ从事生物教学研究.㊀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ꎬ是指公民参与社会生活㊁经济活动㊁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㊁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ꎬ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ꎬ本校生物教师利用 江苏省江南水乡生态文明建设 课程基地的优势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舌尖上的生物科学 .㊀㊀一㊁课程内容的选取1.高中生物教材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从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一些操作简便㊁探究性强㊁学生兴趣浓的实验作为课程组成部分ꎬ一方面可以弥补高中生物实验课开设不足的缺陷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力.相关课题有:(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一滴水中的生物世界.(2)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3)采用样方法调查操场车前草的种群密度.(4)生态瓶的制作及影响因素.(5)葡萄酒的制作.(6)香蕉中DNA的粗提取.(7)腐乳的制作.2.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实践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ꎬ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漠视ꎬ对西方节日情有独钟ꎻ对身边的风景视而不见ꎬ对远方景点趋之若鹜.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ꎬ对本地生态资源的重视ꎬ特设以下课题:①清明节 青团子的制作.②端午节 包粽子.③冬至 酒酿的制作.3.课程基地建设笔者所在学校筹备的 江南水乡生态文明建设课程基地 成功入选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结合课程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ꎬ开发以下课程内容:(1)校园植物挂牌.(2) 现代农耕文化园 实地考察.(3) 荷塘月色 湿地景区考察.㊀㊀二㊁上课方式学生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ꎬ而不是被动接受.校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上课方式ꎬ促使学生在操作㊁探究㊁协作㊁考察中学习㊁掌握㊁运用知识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1.第二课堂每周三第八节课为第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相应的校本课程学习.课堂上ꎬ教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㊁仪器的操作㊁实验方法步骤或者饮食制作步骤ꎬ学生进行相关操作ꎬ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深入研究ꎬ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课堂或者课后及时给与评价.2.小组协作部分课题ꎬ如生态瓶的制作及影响因素㊁葡萄酒的制作等ꎬ耗时久ꎬ无法在每周一次的第二课堂中进行.学生分成小组ꎬ成员间分工协作ꎬ利用中午课余时间完成相关操作.77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3.社会实践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春游㊁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也可做好出游方案向学校申请半天的外出考察时间.因此学生可走出校园ꎬ实地考察.㊀㊀三㊁具体案例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一滴水中的生物世界校园外有一小河环绕ꎬ远望之ꎬ小桥流水人家ꎻ近看之ꎬ竟有蓝藻水华现象ꎻ细观之ꎬ若干生活污水排水口分布其中.联系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内容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涉及到蓝藻细胞及水华现象ꎬ因此ꎬ选取小河中蓝藻水样为实验材料.其原因ꎬ一方面就地取材ꎬ材料易得ꎻ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ꎬ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ꎬ爱护家乡水ꎬ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ꎬ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具体操作步骤:①制作装片.用小河中的蓝藻水样为实验材料ꎬ学生制作装片.②显微镜观察.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ꎬ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ꎬ再使用高倍镜进一步放大观察.③观察水中其他的微生物.下发水中常见微生物的彩色图像ꎬ观察装片中除蓝藻外的其他微生物.④比较水中不同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蓝藻水样取样地图片显微镜下蓝藻细胞图片2.青团子的制作青团子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ꎬ使用麦青草等的汁与糯米粉㊁粳米粉一起调和ꎬ再包入豆沙㊁芝麻等馅料ꎬ手工做成圆圆的团子.蒸熟后ꎬ香糯可口ꎬ清香扑鼻.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ꎬ传说与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有关.农民向被清兵追捕的李秀成送食物ꎬ为瞒过清兵ꎬ特意将糯米团用青草汁染成青色ꎬ助李秀成返回大本营.青团子的制作过程中ꎬ需要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ꎬ因此制作流程设置探究因子ꎬ比较加入碳酸钙和不加碳酸钙的青团子成色差别.具体制作流程:①课前制备青草汁.教师将麦青草洗净ꎬ反复揉搓成汁液ꎬ分装为A㊁B两组.A组加入碳酸钙.B组不加碳酸钙.静置后取上清液.②制备糯米团.将糯米㊁粳米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好ꎬ分别加入A组㊁B组青草汁ꎬ用开水揉成面团.③包馅料.每组每位成员分别取两种类型的糯米团ꎬ用豆沙馅料ꎬ制作至少2个青团子.④蒸熟出锅.按一定小组顺序ꎬ把青团子放入蒸锅中.中火12min左右即可出锅.在此过程中ꎬ教师可介绍如何识别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的青团子等科普小知识.⑤品尝青团子.学生从色㊁香㊁味等方面为自己制作的青团子打分ꎬ并对比加碳酸钙和不加碳酸钙青团子的颜色差别ꎬ分析原因.3. 荷塘月色 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ꎬ教师可以结合景点介绍 荷塘月色 景区是由300多个沉降鱼塘和200多亩废弃河道改建而成.联系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ꎬ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ꎬ以小组为单位ꎬ利用网络㊁书籍等各种资源ꎬ结合 荷塘月色 成功经验及本地湿地资源现状ꎬ为家乡尚未开发的湿地资源献计献策ꎬ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开发方案.引导学生讨论ꎬ小组间对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ꎬ学生结合教材知识ꎬ自然联想到ꎬ在开发的过程中ꎬ不能只顾经济收益ꎬ忽略了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ꎬ最好的利用是在尊重自然规律ꎬ因地制宜的条件前提下合理的开发.校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㊁促使学生重视当地传统饮食文化及保护本地生态资源.为了切实增强课程实效ꎬ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ꎬ拓展和开发课程内容ꎬ丰富课程开展方式.㊀㊀参考文献:[1]周荷静.利用本土资源进行 群落的演替 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ꎬ2014ꎬ39(3):35-36.[责任编辑:季春阳]87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绿色教育课程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

即: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

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范本模板】

走进美国——关于美国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西柳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以全国闻名的西柳服装市场为依托。

学校占地面积4.8万m2,建筑面积1.3万m2,绿化面积0。

6万m2,硬化面积0.4万m2。

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22人,其中外地学生比例达30%。

教职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鞍山市级骨干教师24人,海城市级骨干教师4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规范+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

近年来,学校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中心,以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创建为两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媒体教室、农远功能室、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教育,加大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力度,倡导训研一体化,倡导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培养学习型教师群体。

学校注重德育植根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之中,坚持做到人文、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丰富学生内涵,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农村准化初中、鞍山市绿色学校、鞍山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鞍山市平安校园示范校、鞍山市农村控辍保学先进单位、海城市名校、海城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丑艳丽,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刘志越、李丹丹,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刘颖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

善为人先的西柳人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创设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素质教育的育人氛围,实现“争创特色学校,打造品牌中学”的新跨越。

二、课程开发的情景分析(一)学生需求的评估英语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文化的视域下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完整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完整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

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

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

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

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

(完整版)最新校本课程(案例)-word文档

(完整版)最新校本课程(案例)-word文档

校本课程(案例)走进湖父——小学校本课程一、教师谈话导入: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湖父,来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领略一下湖父的迷人风光。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湖父的资料,下面我就请每个小组派几名代表上来介绍一下你们收集到的资料。

二、学生介绍资料:1、我们湖父素有“茶的绿洲”的美称,古人有云:“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上个星期天,我们小组一起去了阳羡茶场,参观了那里的茶园和制茶的过程,还借来了一些有关阳羡茶的音像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湖父的阳羡茶。

(播放片段)我想大家看了我们组收集的资料一定会对湖父的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大家好,湖父不仅是“茶的绿洲”,而且是“竹的海洋”,我们小组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收集到了很多有关竹的资料,有竹的种类、竹的作用等。

你们看,我们湖父的竹种类很多,有毛竹、青竿竹、紫竹、孝顺竹、大佛肚竹等。

毛竹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做成很多东西,我家的簸箕、扫帚、筷子、凉席都是竹子做的,非常耐用。

如今我镇还开发了竹海公园,十八万亩翠竹与浙江、安徽的竹连成一片,随山势起伏,似波涛翻滚,绵延不绝,非常壮观。

3、赏完了竹,请跟我们到洞的世界去游一游。

湖父的洞是宜兴地区最多的,也是最有名的。

为了收集更多有关洞的资料,我们组在老师的带领下,特意游览了张公洞和慕蠡洞。

张公洞是一个古老的石灰岩溶洞,该洞素以道教胜地而闻名于世。

唐代以来,名贤胜士游历者甚多,留有大量诗文石刻。

洞内有气势雄伟的海屋大场和富丽堂皇的海王厅。

海王厅是全洞精华所在,洞顶钟乳累累,不计其数,厅内经常云雾缭绕,游人若置身于海底宫殿。

从洞内登云梯达山巅,既可俯瞰洞中景致,又可远眺太湖烟波。

慕蠡洞景观壮丽、气宇非凡,是宜兴众多溶洞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为国家级太湖风景区又一亮丽游览景点。

慕蠡洞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与生态旅游景观“竹海公园”相连,这里山水相依,景色迷人。

慕蠡洞总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游程九百米,其中水洞一百五十米。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执笔人:臧克凤赵友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始于2000年9月。

试图通过让每一级学生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唐宋诗词》《论语》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积淀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并改变学校以往德育工作中单一学科渗透的状态,为此尝试开设了4门校本课程,以期在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收获,从而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学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科学育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宗旨,从“心”育人,以“情”感人,以“经典”陶冶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经典文化的陶冶中健康成长,从而真正培养全体学生孝敬父母的“孝“德意识,尊重社会的“公德”意识,诚信做人的“诚德”意识,爱国爱家爱校的“爱德”意识。

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需要评估:1.评估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的思想有很大的冲击,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悄然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做人态度、处世方式和品质形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的改革是要求把“人的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所以,从思想入手、从“心”育人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基于学生教育、指导学生抵御外来干扰的重要举措。

2.评估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设计者、实施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钻研课程、创新课程、研究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解校本课程教材的能力、要有灵活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法、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重视。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出适合本校教学的课程。

下面,我们将以某中学的英语课程开发为例,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成果。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该中学,教师们组成了课程开发小组,通过调研、讨论和研究,确定了英语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学生们也参与了课程需求调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确定了英语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

在该中学,英语课程开发小组在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时,充分考虑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他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确保了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不断的评估和调整。

在该中学,英语课程开发小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

他们通过课堂观摩、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课程实施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他们及时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确保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案例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需要不断的评估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能够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校本课程开发《家乡名胜古迹》系别:教育系班级:07(1)姓名:***学号:*******校本课程开发题目:《家乡名胜古迹》一、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地观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一)门类:历史。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许多曾不被人们重视的名胜古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作为一名武威人,了解武威的名胜古迹及其久远的历史是必然的,并且自觉承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具体内容如下:1、查资料了解武威名胜历史古迹及历史。

2、实地观察武威名胜古迹并拍成照片或DVD。

3、学生动手写下自己了解武威名胜古迹后的感受。

四、可行性分析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

五、课程实施设想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名胜古迹。

3、针对展示资料谈感想。

六、课程评价设想(一)分类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每班以“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前言。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和实施符合学校特色和教学目标的课程。

本文将以某小学为例,介绍该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二、学校概况。

某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居民区,学校规模较大,教职工队伍稳定,教学设施完善。

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1. 课程定位。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定位。

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资源,制定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并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 课程设计。

学校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教研活动和课程评价,不断完善课程设计。

在各学科课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3. 教学实施。

学校注重教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督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4. 教学评价。

学校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学校还注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质量。

四、成果展示。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也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五、总结与展望。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六、附录。

1.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
☆ 组织教师重新学习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以年级组为单位,研究 论证所开发的课程。
☆ 学校领导就所开发的课 程纲要的编制作专题讲座。
☆ 由年级组的骨干教师领 衔,组织力量编写课程纲要。
☆ 校本课程实施后,定期 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安排时间开 展教研活动,并对课程计划作相 应的调整。
◇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4)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 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 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校 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具有更开放 的思维空间,具有更强的批判性 反思能力。
(5)校长角色多元化。在校 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的角色
应是多元的,他应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决策者、评价者、指导者、 管理者”。校长要确定学校发展 的重点,保证学校特色的形成, 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开发的学校 课程与学校办学目标一致;校长 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协同工作的 环境,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决策, 引导教师从事教育行动研究;校 长要创设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 领导之间自由对话的空间,营造 一个民主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 校长还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学 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 持。
参考资料: [ 1 ] 施良方 .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 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 [2]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和 校长[ M ] .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3] 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 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 [4] 王湛.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 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J].人民 教育,2001,(9).
(1)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教师在自主探索、研究 过程中,解决课程开发和课程实 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2.七月设计整体框架,分配工作。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3.八月撰写校本课程;交由审计委员会审计。实行以学校指导为主,采用课程组和备课组集体开发、教师个人开发和社会引进的多渠道开发模式。设计教材要求,撰写教学方案。
3.时代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特点,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学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越发深入。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紧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更是让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了弘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5)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
6)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人和物,热爱生活,身心健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学校情况
迪庆州民族中学自创办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立足实际、大胆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科研新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现共有24个高中教学班级,在校生达4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95%。拥有一支十分精良的教职工队伍。专职教师54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中学二级教师13人,未定级老师1人。有12人被迪庆州教育局认定为高中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高考上线率稳居全省民族中学首位、普通高中前列,为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

本文试图从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以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为依托,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与流程,以期进一步促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开展。

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梁家坡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梁家坡小学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是一所以科学文化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公办小学。

学校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效果。

校本课程建设以“爱动聪明”为主要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以下课程:(1)趣味游戏:主要是以小组游戏、多媒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2)科学素养:主要是以科技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思维及动手能力:(3)文化素养:主要是以文化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类语言、美术、文学、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社会素养: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实施各类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昌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昌平小学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一所以实验教育、创新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示范小学。

学校一直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

校本课程建设以“百趣昌平”为主要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以下课程:(1)体育活动:主要是以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2)创新活动:主要是以创新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创新实践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3)文化活动:主要是以中华文化活动为基础,通过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社会活动: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实施各类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介绍

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介绍

“英语小导游”课程的校本开发-------针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初级中学张家界市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著名旅游城市,其境内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的目光,特别是随着张家界成为诸多影视剧取景地之后,其知名度更是大大提升,前来旅游的国外游客也越来越多。

为了使其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对外国旅客前来张家界旅游过程中用英语所提的各类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外国旅客提供旅游上的帮助,从而进一步提高张家界的旅游形象和服务水平,**中学集中全校英语教师和校外相关社会机构(旅游管理部门),着手设计“英语小导游”这门校本课程。

一、情景分析1.学校外部分析(1)张家界旅游发展趋势据张家界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1至5月,全市各景点共接待旅游者1046.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42%,其中接待境外游客65.5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9%;实现旅游收入65.93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15%。

短短五个月,张家界接待境外旅客65万余人,平均每个月就有超过13万外国旅客来到张家界市,其中为数不少都是自助游。

更引人注目的是,景区接待境外游客的人数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7.89%。

这么大的境外旅游人群进入到张家界市区,并在此进行正常的衣食住行等活动,自然需要张家界市的旅游服务人群乃至普通市民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帮助解答境外旅游者的相关问题和困惑,长远来说,这对于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乃至旅游软实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2)地区状况和社会的期望提高市民英语水平,特别是旅游相关的英语听说能力,对于张家界这样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城市而言,是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的。

张家界地处湖南偏远山区,上世纪90年代因旅游兴起才开始成为地级市,旅游是其经济命脉,但是由于设市时间短,大部分市民都是有农民出身,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素养较低,英语水平更是极度欠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绿色教育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

即: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

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七、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区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培训师资
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组织实施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八、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九、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第二部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实例的分析
总体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 ~ 25%的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开发有几种模式:一是泰勒目标模式,二是斯滕豪斯过程模式,三是施瓦布实践模式。

由于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特别重视确定课程目标这一环节,人们多称之为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这一理论,经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誉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

下面我以泰勒目标模式来分析上述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1、课程目标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的选择和界说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泰勒通过总结和概括各种价值观点,提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

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

确定学习目标应该从“三个来源”和“两个筛子”着手,“三个来源”是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个筛子”则是指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课程目标确定后,还要用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把这些目标加以陈述。

泰勒认为最有效的陈述方式就是既指出学生养成的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和内容。

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的课程目标不符合上述标准,且目标陈述笼统、高度概括,不具体。

在选择和界说了课程目标之后,课程开发及其后续的实施工作就有了一套最有效的准则。

因此,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建立和阐述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成功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学校内部自主确立了一套灵活而有弹性、开放而有包容性、多样而有个性的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地促进着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以课改为载体,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做到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这是该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所在,是值得肯定的。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旨在检验课程的有效性,鉴别课程的长处和短处,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评价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界说目标,从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来确定评价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

第三步,编制评价手段,编制评价手段要注意确保评价手段的客观性、信度和效度。

第四步,解释和使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观察、交谈、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作品、抽样调查等。

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的课程评价不符合泰勒的课程评价标准,从中看不出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情况,特别是它没有编制评价手段,那么也就无法确定其评价手段的客观性、信度和效度如何;再者,在评价的方法上,该方案的课程评价中表述过于笼统、概括与简单,并无具体的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若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就不能检查实际教学活动有没有达到课程目标或者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最终将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失去它的初衷和意义。

最后,结合上述实例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原理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想: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要想成功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

第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三,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四,建立课程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吸纳各方人士献计献策。

第五,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培训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