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炎名词解释及说明
病理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炎症
病理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炎症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炎症习题:名词解释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3.炎细胞浸润: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由于趋化性而进入组织内的现象。
4. 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
5. 调理素:存在于血清中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Fc段和C3b等。
6. 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渗出)的一类化学介质。
7.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8. 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9. 表面化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
粘膜的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性炎。
10、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1. 积脓:浆膜腔或内脏空腔器官的被复粘膜化脓,脓液积存在腔内,如胸腔积脓。
12.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
13.卡他性炎:粘膜组织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
卡他是向下流的意思,渗出液沿粘膜表面向外排出,故称卡他性炎。
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卡他等类型。
例如,感冒初期鼻粘膜的浆液性卡他。
14. 疖: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的脓肿叫疖。
15、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多数相互沟通的脓肿。
16、假(伪)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
病理名词解释
1. 适应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为了避免损伤,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与之协调的过程称为适应。
2. 化生是指一种己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3. 变性变性是指新陈代谢障碍时,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4. 细胞水肿即细胞内水、钠积聚过多,引起细胞体积肿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
5. 脂肪变性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HE染色的切片脂滴呈空泡状,冰冻切片苏丹III染色呈橘红色,锇酸染色呈黑色。
6. 玻璃样变性是指细胞外间质或细胞浆内出现伊红染,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
7. 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间质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
病变部位组织结构消失,变为颗粒状、小条状、小片状无结构物质,类似纤维素(伊红染成深红色,磷钨酸-苏木素染成紫蓝色),故称纤维素样坏死,是组织坏死的一种表现。
8. 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凝固,变为灰白色比较干燥、坚实的凝固体,但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一段时间。
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9. 干酪样坏死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彻底崩解,形成无定形颗粒状物质,肉眼观颜色淡黄、质地松软似干酪。
10.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血凝块、血栓及渗出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11. 脂褐素系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器碎片发生了某种理化改变,不能被溶酶体酶消化而形成的一种不溶性残存小体。
12. 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和牙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
13. 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变性坏死的组织和异物内,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
14. 细胞凋亡是真核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渗出:炎症局部组织内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利,稀释毒素,减轻对局部损伤;渗出物所含抗体补体有利消灭病原体;渗出纤维素网限制细菌扩散,有助吞噬及修复;弊,压迫邻近器官;纤维素引起机化和粘连心肌梗死:冠脉缺血导致大范围心肌坏死.梗死后6小时内肉眼变化不明显,镜下可见梗死边缘心肌纤维呈波浪状且肌浆不均;6小时后坏死灶心肌苍白;8~9小时,坏死心肌呈土黄,镜下心肌纤维核碎裂,间质水肿,漏出性出血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镜下该带内出血充血,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肿胀,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及不规则横带,部分心肌纤维溶解;7天后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2~8周梗死灶机化形成瘢痕肉芽肿性炎:结核结节,由上皮样细胞,郎罕细胞,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结节状病灶,中央干酪样坏死;风湿小体,位于心肌间质,中央可见纤维素样坏死,外周聚集风湿细胞,结节外周有淋巴细胞;硅结节,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结节,早期为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细胞性结节,随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结节;伤寒肉芽肿,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假结核结节,血吸虫虫卵结节,中央见坏死崩解或钙化虫卵,其外围绕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外层少量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似结核结节良恶肿瘤:良,分化好,异型性小,少见核分裂象,无病理核分裂象,生长缓慢,膨胀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形成,可推动;恶,分化不好,异型性大,多见核分裂象,可见病理核分裂象,生长快,浸润或外生性生长,不可推动肝硬变: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和干细胞结节状再生.门脉性,表面弥漫分布大小相仿小结节,切面见圆形岛屿结构,周围见白色纤维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由假小叶取代,包绕小叶纤维间隔宽窄一致,少量炎细胞浸润,胆小管增生;干线性,表面不平,浅沟纹分割成大小不等隆起,切面见增生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状分布,肝小叶未严重破坏,增生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分布,粗大,压迫阻塞门静脉分支,造成门脉高压;坏死后肝硬变,大结节型及大小结节混合行肝硬变,假小叶大小不等,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病程短,肝功障碍明显,癌变高高血压脑病变:高血压脑病,缺血导致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软化,缺血引起为数较多小的梗死灶;脑出血,血管破裂出血,较大范围脑组织坏死,昏迷,偏瘫,死亡腺上皮癌:腺癌,癌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细胞不规则排列成多层,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多见;实性癌,恶性程度高,癌巢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象多见;黏液癌,癌细胞分泌黏液聚集于胞浆内,将细胞核挤向一侧,胞浆内黏液增多,可导致腺体崩解,形成黏液池转移:癌细胞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癌同类型肿瘤过程.淋巴转移;血道转移,侵入体循环静脉癌细胞经右心达肺,在肺内形成转移;侵入门静脉发生肝转移;侵入肺静脉经左心达全身器官;侵入脊椎静脉丛,转移到脑;种植性转移癌与肉瘤:癌,来源上皮组织,发病率高,质硬,色灰白,干燥,多形成癌巢,实质间质分界清楚,有纤维组织增生,细胞间无网状纤维,多经淋巴转移;肉瘤,来源间叶组织,发病较少,质软,色灰红,湿润,弥漫分布,实质间质分界不清,间质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经血道转移急性肾小球肾炎:双肾轻中度肿大,表面充血,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镜下病变累及多数肾单位,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增加,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狭窄或闭塞,肾小球内血量减少.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腔内出现蛋白,细胞及颗粒管型.肾间质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基膜及系膜区IgG和C3沉积,颗粒分布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表面化脓,积脓,黏膜和浆膜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向黏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由溶血链球菌引起;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原发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发病儿童,病程中产生对结核杆菌免疫力,始于右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典型肺部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症,x线哑铃状,经淋巴,血道播散,病程短可自愈继发肺结核:再次感染,发病成人,常有杆菌免疫力,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共存,较局限,始于肺尖,经支气管传播,病程长,有波动,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疣状心内膜炎,受累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粟粒大小,不易脱落疣赘物,使瓣膜纤维化并形成瘢痕,最后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在小血管旁形成风湿小体,结局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小瘢痕风湿病:肉芽肿性炎.变质渗出期,病变部位结缔组织发生黏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伴炎性渗出;增生期,形成风湿小体,圆形,中心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纤维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瘢痕异型性: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起源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差异.诊断肿瘤,确定良恶及恶性程度高低的主要组织学依据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引起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性炎,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起病急,寒战,高热,咳,胸痛,叩诊浊音,听诊闻支气管呼吸音,多痊愈,可并发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充血水肿期,肺叶肿大,重量增,暗红,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少量浆液渗出物,混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菌+,毒血症,淡红泡沫痰,湿罗音,淡薄均匀阴影;红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暗红,质实, 质实如肝,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含大量红细胞及定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细菌+,胸痛,铁锈色痰,缺氧,肺实变体征,大片致密阴影;灰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灰白,质实如肝,肺泡内有大量纤维素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闭塞,胸痛,黏液脓性痰,缺氧改善, 肺实变体征,大片致密阴影;溶解消散期,肺叶体积恢复,质地变软,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纤维素溶解液化,肺泡充气,体温降,大量稀薄痰,实变体征消失,闻湿罗音,阴影密度降,透明度升小叶性肺炎:化脓菌引起以肺小叶为单位化脓性炎,多见下叶背侧,发热,咳,黏液性浓痰,闻湿罗音,少数并发心衰,呼衰,脓毒血症,支气管扩张,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灰黄色病灶,表现为化脓性支气管炎,可合并融合性小叶性肺炎,肺泡结构受破坏.双肺散在小灶状阴影.。
病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及问答
原发综合症:原发性肺结核时,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症。
趋化作用:白细胞离开血管后,在组织间隙中沿着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肉芽肿:慢性炎症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2、非毒性甲状腺肿按其发展分 增生期 、 胶质贮积期 、 结节期 三期。
13、矽肺的基本病变是 矽肺结节 、 肺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
1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可有 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 、 脑水肿 、 脑积水 。
16、胃溃疡病的常见合并症有: 出血 、 穿孔 、 幽门狭窄 、 癌变 。
2、试述良性高血压病时心脏的病变及临床表现。
答:因血压持续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肌负荷增加,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心脏重量增加。
肉眼观: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相对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光镜下:心肌细胞变粗,变长,伴有较多分支,心肌细胞核肥大。晚期当左心室失代偿,心肌收缩力降低,逐渐出现新腔扩张,称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发生心力衰竭。
5、试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答: 病变:1、肾小球细胞增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2、基底膜增厚:基底膜本身增厚或蛋白物质沉积。久之肾小球硬化。3、炎性渗出和坏死。肾小球内炎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4、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临床联系: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可引起血尿、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水肿。水钠潴留可引起高血压。增生性病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肾小球铝锅率降低而引起少尿。
202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
202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B一、判断题1、趋化因子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
()2、超急性排斥反应以广泛的急性小动脉炎、充血和组织出血性坏死为特征。
()3、活性氧类物质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产物,具有强氧化性。
()4、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DMD基因缺失突变,导致destrophin合成过多。
()5、血-脑屏障和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间隙)构成的天然防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炎症反应向脑实质扩展,但也影响某些药物进人脑内发挥作用。
()6、炎症时,主动游出血管外的细胞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7、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酒精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成分有关。
()8、Ph染色体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ER、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更适合内分泌治疗。
()10、肺癌淋巴道转移常发生较早,且扩散速度较快。
()11、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的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12、胰岛细胞瘤在临床上可引起不同的神经内分泌相关症状,也可不出现神经内分泌相关症状。
()13、微粒吸入后易停留在肺泡,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后释放出炎性介质。
()14、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15、阿米巴肝脓肿内容物呈棕褐色果酱样,主要由液化性坏死物质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
()二、选择题16、淤血器官具有的特征有()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B.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D.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E.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17、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动脉是()A.腹主动脉B.升主动脉C.冠状动脉D.颈动脉E.胸主动脉18、关于萎缩的描述,正确的是()A.萎缩的器官体积可以增大B.萎缩可以单纯由间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引起C.大部分生理性萎缩是通过细胞坏死引起的准金D.肿瘤细胞不会发生萎缩E.萎缩时器官颜色变深是由于含铁血黄素颗粒的沉着19、下列哪种病变常通过纤维性修复来完成()A.心肌梗死B.胃黏膜糜烂C.肝细胞点状坏死D.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E.细菌性痢疾20、关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常为单侧、单发B.腺瘤通常有包膜,对周固组织有压迫C.血中ACTH均降低D.功能性腺瘤临床上可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E.非功能性腺瘤与功能性腺瘤形态上无区别21、对于子宫腺肌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宫壁内可见大小不等含血性浆液的囊腔B.子宫深肌层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C.是子宫的一种良性肿瘤D.与激素水平有关E.子宫体积可增大22、新月体的构成主要由()A.增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B.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C.增生的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壁层上皮细胞D.增生的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E.增生的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23、引起出血性炎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破裂B.血管壁损伤严重C.组织缺氧D.感染严重E.组织水肿24、慢性酒精中毒每天摄入量的标准是()A.大于45g/dB.大于100g/dC.大于300g/dD.大于400g/dE.大于500g/d25、肠上皮化生常见于()A.慢性非萎缩性胃炎B.急性感染性胃炎C.急性出血性胃炎D.疣状胃炎E.慢性萎缩性胃炎26、肿密代谢的特点不包括()A.DNA和RNA合成代谢旺盛B.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组织特有的代谢产物C.可产生肿瘤蛋白D.蛋白质合成代谢旺盛E.主要是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27、关于唐氏综合征下列错误的是()A.智力落后B.特殊面容C.特殊的皮肤纹理D.发育迟缓第E.男性可生育28、患者女性,52岁,胃部不适半年。
病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损伤:细胞和组织遭受不可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引起功能的降低或消失,代谢障碍或停止,结构异常或破坏等系列的病理过程称细胞和组织损伤。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再生: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淤血:器官、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集和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淤血呈红色;由于淤血缺氧,部分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似槟榔状花纹,称槟榔肝。
再通:血栓中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以部分恢复。
栓子与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的物质,随血液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腔的过程。
这种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梗死:局部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所发生的一种缺血性坏死。
贫血性梗死:又称白色梗死,由于动脉血流阻断所引起的梗死,梗死区呈贫血、缺血状,坏死组织凝固、质实、灰白,故称贫血性梗死。
化脓性炎的名词解释
化脓性炎的名词解释化脓性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该病症的主要特征是局部发红、肿胀和渗出化脓性物质。
化脓性炎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旨在清除感染和修复受损组织。
本文将对化脓性炎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1. 什么是化脓性炎?化脓性炎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典型炎症反应。
当体内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入组织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攻击,并通过局部炎症反应来清除和消灭这些病原体。
然而,有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无法完全清除感染源,导致细菌聚集并繁殖,进而引发化脓性炎。
2. 化脓性炎的症状与表现化脓性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红斑、疼痛和滚烫感。
受侵犯组织通常会出现渗出物,其特点是黄色或绿色,并带有浓烈的恶臭。
这是由于破裂的细菌和白细胞在感染部位产生的毒素和废物导致的。
在某些情况下,化脓性炎还会导致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全身不适等全身性症状。
3. 化脓性炎的发生机制当机体对感染源发起防御时,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将会启动。
在感染部位,血管扩张,血液流入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渗出到周围组织。
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吞噬并杀灭细菌。
这些中性粒细胞还会释放一些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和酶,进一步破坏细菌和组织。
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启动特定的免疫反应来抑制感染。
4. 化脓性炎的治疗方法化脓性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和手术处理。
抗生素可以帮助杀灭细菌,减轻感染的程度和范围。
然而,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以避免产生耐药性细菌株的出现。
手术处理通常用于引流脓液、修复病变组织或移除病灶。
这有助于减轻感染的压力,并促进组织愈合和恢复。
5. 化脓性炎的并发症和预防未经及时和适当治疗的化脓性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生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和局部组织坏死。
为了预防化脓性炎的发生,日常卫生习惯和保持个人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接触感染源和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也是预防化脓性炎的关键。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化脓性脑膜炎(Puru1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becteria1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诊断提示】(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等后发生。
(2)多数起病急,可见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精神萎靡、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部分患儿可见脑神经受累、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3)3个月以下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可见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囱门隆起等。
新生儿患病多在生后1~7d,中毒症状重,皮肤黄染。
(4)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细胞数由数百至数千,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明显降低,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措施】1.对症和支持治疗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及时应用脱水药减轻颅内高压;及时处理高热、惊厥,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注意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等。
2.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选用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选择: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对常见三种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Ioo万U/(kg∙d)分3〜4次静滴]加氨苇西林[150〜300mg∕(kg∙d)分3〜4次静滴]或青霉素加氯霉素[60〜IOomg/(kg∙d),总量不超过2g,分3〜4次静滴]。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曲松[100mg∕(kg∙d)]或头抱嚷照[200mg∕(kg∙d),分2~3次静滴1②病原菌明确时可参照药敏给药:肺炎链球菌可选大剂量青霉素,对其过敏者,可改用氯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等;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泡曲松、头抱喂肺、氯霉素、万古霉素,流感杆菌首选氨苇西林,如耐药,改用第二、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吠辛钠或头抱嚷月亏钠,100~200mg/(kg∙d),分2〜4次静注;或头抱曲松钠80mg∕(kg∙d),1次/d,静滴;大肠埃希菌对氨芾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耐药者可换用头抱吠辛、头抱曲松或加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治疗。
病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
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病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毛绒心:生在心包膜(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在心脏的脏壁两层表面形成无数的绒毛状物,特别是脏层心外膜,因而称为绒毛心。
结局膜粘连。
风湿性心脏病易形成绒毛心。
2.炎症介质:致炎因子引起局部细胞或体液释放,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
(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趋化因子)。
3.化脓:炎症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的蛋白溶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另一种成熟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转化而成)。
5.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6.异型性(atypia):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7.变性(Degeneration):。
即可逆性损伤,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常伴有功能下降。
8.肿瘤(tumor 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9.蜂窝织炎:皮肤、肌肉、阑尾等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特别累及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由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0.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
11.淤血:器官或组织V.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V.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12.栓塞:随血运行的异物,阻塞血管的现象称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物称栓子。
13..梗塞:因动脉阻塞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梗死。
14.变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局部组织体积增大。
变质既可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细胞,变质并非炎症时所特有。
15.转移: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 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男性,31岁,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8年,今晨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服抗生素后不能缓解,症状加重,遂于6小时后于急诊求治,经X线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并腹膜炎。
22.腹膜炎的主要标志是 A (低)
A.压痛和反跳痛 B.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C.腹肌紧张 D.肠鸣音消失 E.明显腹胀
20.病人休克的原因为 B (中)
A.大量毒素的吸收 B.大量液体丧失于腹腔 C.毒素吸收和血容量减少 D.中毒性心肌炎 E.急性呼吸衰竭
21.为确定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 (中)
A.腹腔穿刺 B.血尿淀粉酶 C.腹部X线平片 D.直肠指诊 E.白细胞计数分类.
坏死病灶未能切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彻底清除;预防术后发生漏液;手术部位有较多
的渗液或渗血;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3.腹膜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腹膜炎手术治疗的指征为:①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腹膜炎症状及
体征不缓解反而加重者;②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或胆囊坏死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腹腔内脏损伤破裂、胃肠手术后短期吻合口瘘等;③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尤其是有休克症状者;④腹膜炎病因不明,无局限趋势者。
问题:
(1)此病人的诊断是什么?
(2) 诊断依据?
(3)鉴别诊断?
(4)请你提出治疗计划?
答案要点: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
(2)诊断依据:
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全腹痛病史。
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未扪及包块,肠音弱。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C.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 D.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E.溃疡病急性穿孔
病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家畜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1 尸体剖检: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组织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核酸技术2 动物实验3 临床病理学4 活体组织检查5 组织、细胞培养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动脉性充血: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动脉输入正常,但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从血液成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梗死:局部组织或器官因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栓塞:循环血流中出现异常物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这些异常物质被称为栓子。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蓄积过多。
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盐类丧失较少的脱水。
低渗性脱水(缺盐性脱水):盐类丧失多于水分丧失。
等渗性脱水:水及电解质同时大量丧失,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不变代谢性酸中毒:血浆内NaHCO3原发性减少,CO2结合力(CO2CP)降低,血液PH值低于正常范围。
呼吸性酸中毒:血液中H2CO3原发性增高,PCO2增高,pH值低于正常范围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导致器官组织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变性:指在细胞和组织损伤时,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异常量的正常物质。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玻璃样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脂肪变性:在变性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为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病理学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二.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三细胞水肿:细胞水肿,又称“水样变性”,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其机制为线粒体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再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之后,无机磷酸盐、乳酸和嘌呤核苷酸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增加渗透压负荷,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内液增多。
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高热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四:脂肪变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蓄积,好发部位:肝、心、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营养障碍、感染、酗酒、中毒、缺氧、糖尿病及肥胖有关五: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基本病变: ①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核固缩、碎裂、溶解②坏死细胞质嗜酸性增强,线粒体空泡形成,线粒体基质无定形钙致密物堆积,溶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降解细胞成分。
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崩解,内容物溢出、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凋亡的重要区别点)。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结局: 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2 溶解吸收、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
4机化与包裹、5钙化六:坏疽:活体内继发有腐败菌繁殖的大块坏死组织。
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变化。
八:肉芽组织概念:肉芽组织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化脓性炎名词解释
化脓性炎名词解释
化脓性炎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医疗状况,由于细菌和病毒引起大量脓液在身体内滋生,导致周围正常组织受损、肿胀和红肿,并伴随疼痛和体温升高的情况。
有时,可能会发展出更严重的组织,需要立即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化脓性炎的发生不仅受犯罪的细菌或病毒的影响,而且受病人长期抵抗力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或受到口腔、皮肤以及其他感染源的侵害,则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病原体滋生的地方多为关节或淋巴结,也可能发生在皮肤或软组织的位置,像手指、脚趾等。
化脓性炎的治疗依赖于原因,可以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来抑制细菌的生长,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
此外,为了缓解症状,医疗器械可以帮助支持患者的休息,以确保恢复期舒适。
治疗完成后,需要进行完整的护理,以便把病人恢复到最佳状态,并且预防未来更严重的症状。
化脓性炎可以治疗,但是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改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习惯,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和控制与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比如吸烟和饮酒,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适当的身体活动量,以及其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免疫功能的方法。
总而言之,化脓性炎是一种可以被治疗的疾病,通过在早期识别其特征特点,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及完整的护理,可以有效控
制和治疗这种疾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发生化脓性炎的可能性,以保持身体健康。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肥大(hypertrophy):是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引起的细胞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是由于有丝分裂活跃而致局部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可导致器官或组织的体积增大。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化生(metaplasia):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在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的现象。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脂肪变性(fatty change):指非脂肪细胞内甘油三脂的异常蓄积,会导致核糖体功能失调及脂质-蛋白质代谢解偶联。
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又称透明样变,指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免疫球蛋白,胶原蛋白或血浆蛋白蓄集。
坏死(necr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多细胞死亡形式。
坏疽(gangrene):是较大面积组织伴有腐败菌继发感染坏死而呈现黑色或乌绿色等特殊形态的病变。
凋亡(apopt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以程序化调控为特点的单细胞死亡形式。
虎斑心:肉眼观,受累心肌呈现显著的黄色,其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交织,形成黄红相间的条纹。
.简答题病理性萎缩常见类型是什么?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老化和损伤性萎缩玻璃样变常发生的部位是哪?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坏死细胞核的变化是什么?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的常见类型是哪些?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变性)坏死的结局是什么?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钙化(二)名词解释纤维性修复(fibroplasia):是指受损组织细胞破坏严重或再生能力低下不能完成各种细胞修复时,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并逐渐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病理生理和病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肥大 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本质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增生 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萎缩 atrophy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细胞体积变小或者是数目减少时其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化生 metaplasia: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并非由已经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的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的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
一般只能转变为性质相似的细胞。
变性 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玻璃样变性 hyaline change: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凝固性坏死: 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
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坏疽: 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组织坏死后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重医 病理 大题 名词解释
Abscess(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Acidophilic/councillman body(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进一步发展,胞质浓缩、核固缩消失,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
其实质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Acute nephritic syndrome(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为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Air embolism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
Alteration(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是由于动脉血流阻断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坏死。
由于梗死区血液成分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
Angina pectoris(心绞痛):常见于冠心病。
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使用硝酸脂质剂或休息后可缓解。
Apoptosis(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坏,不引起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Aschoff body(风湿小体):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出外,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巨噬细胞增生并且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Aschoff细胞,由Aschoff细胞的聚集即形成Aschoff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Atrophy(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小。
Atypia(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Bacteremia(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病理名词解释+大题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细胞发生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隔包裹胞浆形成的泡状小体。
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改变。
1)干性坏疽:大多见于四肢末端,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而致的肢体缺血性坏死。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如:肠管、子宫、肺等。
3)气性坏疽: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化脓和积脓的名词解释
化脓和积脓的名词解释脓,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通常代表了一种疾病过程中体内炎症反应的表现。
而化脓和积脓这两个名词则是在描述这种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变化。
本文将对化脓和积脓的名词解释展开详细说明。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化脓。
化脓是指在局部组织或器官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机体组织为了抵抗感染而发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局部组织充血、渗出,以及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细胞和组织溶解。
化脓现象常伴随着局部的红、肿、热和疼痛等症状,如皮肤上的脓疮。
化脓是机体为了排除病原微生物所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应,通常是一个积极的过程。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化脓的过程不能够被机体及时控制,从而导致了积脓的产生。
积脓是指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失去平衡,感染物在组织内没有得到有效清除的情况下,产生了持续而慢性的化脓现象。
在积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被困在一个局部区域,而机体的免疫细胞之间形成了一种坚硬的囊袋来隔离感染源头。
这个囊袋内被包裹的物质通常为脓液,它是机体为了继续消灭感染源头所分泌的一种液体。
积脓通常伴随着组织坏死和坏死物质的生成,这使得脓囊的形成成为了一个持久的过程。
在化脓和积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时具有很强的机制。
化脓是机体为了消灭感染源头而发生的反应,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时,化脓现象往往会逐渐减退。
然而,当经过一段时间后,感染没有被完全清除或者机体的免疫反应受到了抑制,积脓的形成就会发生。
总结起来,化脓和积脓是描绘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化脓是机体为了抗击感染源头而进行的一种主动的免疫反应,它通常伴随着局部组织的充血、渗出和病原微生物的消灭。
而积脓则是当化脓的控制机制失去平衡时,感染物无法被机体及时清除,导致了一个慢性的局部炎症反应。
积脓的过程中,病原微生物被隔离在一个囊袋中,形成了脓液和坏死物质的积聚。
通过对化脓和积脓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对抗感染的机制以及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