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体育市场开发方向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目的是使体育市场开发方向的学习者能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的理论与技能运用到大众运动健身指导、休闲体育教学、业余运动训练当中。

二、课程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占54学时,实践占18学时。

要求理论联系实践,使学习者能够运用体育保健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大众运动健身指导、休闲体育教学及运动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运动与健康第一节现代健康观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三节体质与健康第二章体育卫生第一节体育锻炼卫生第二节运动环境卫生第三节运动场地设备卫生第三章营养卫生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人体所需六种营养素的功用、来源和供给量,热能的供给及测定方法,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合理营养供给,运动营养和营养状况的评定。

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人体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理解热能的供给与测定、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特点以及营养状况的评定,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运动营养的供给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热能的供给与评定、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特点以及营养状况的评定。

2、掌握:人体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

3、熟练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运动营养的供给方法。

第四章儿童少年、女子体育卫生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女子身体的影响;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儿童少年、女子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有关体育卫生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运动时的卫生要求。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

2、掌握: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女子及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

3、熟练掌握:儿童少年在体育锻炼中的体育卫生要求。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包含思政内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311107B中文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ca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和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三、课程目标目标1:具备处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常见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毕业要求1-2L:职业道德修养】目标2: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价值观、人生观。

【毕业要求2-2M:教育情怀】目标3: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3-1H:学科素养】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2学时)(本章支撑课程目标2、3,第一节支撑课程目标2、3,第二节支撑课程目标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熟悉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健康相关行为及健康体适能。

2.能力目标:根据所学内容,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3.素养目标:结合实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锻炼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和步骤。

安徽大学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安徽大学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健康水平的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有关的医学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性伤病。

本课程适用于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

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监督、按摩、常见运动损伤、常见运动性疾病,运动营养卫生,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育保健学问题。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实验与实际操作的教学时数约为1:3。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2、基本掌握体格检查、运动卫生、医务监督及常见运动性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实践之中。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整体与局部、机体与环境、功能与结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人体测量与机能评定。

②.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③.按摩理论与手法。

④.医务监督与营养卫生2、难点:①.运动损伤的处理。

②.按摩手法。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询问伤病史和运动史第二节健康检查第三节姿势检查一、直立姿势检查二、脊柱形状检查三、腿的形状检查四、胸廓的形状检查五、足的形状第四节人体测量: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肩宽,骨盆宽,皮下脂肪厚度,四肢围度,四肢长度等。

第五节人体测量的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和身体成分的评价第六节机能检查心肺机能检查:一次定量负荷试验,台阶试验,五次肺活量试验,闭气试验等。

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三大类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二章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卫生第一节男大学生体育卫生一、男大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二、男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三、男大学生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二节女大学生体育卫生一、女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二、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医学问题三、女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卫生问题第三章运动性病症一、过度训练二、过度紧张三、晕厥四、运动性贫血五、运动中腹痛六、肌肉痉挛七、运动性血尿第四章体育锻炼与比赛的医务监督第一节健康分组:健康分组的意义,健康分组的原则,内容。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开课学期:06-07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 36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编写单位:编写日期:2007年3月3日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绪论(一)主要内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课程的内容体系。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任务、要求及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明确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第一章运动与营养(一)主要内容:第一节营养素1、蛋白质与运动2、脂肪与运动3、糖与运动4、维生素与运动5、无机盐与运动6、水与运动7、纤维素第二节热能1、概念2、影响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因素3、热能供给量的标准(二)教学要求介绍人体所需7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

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以及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一)主要内容:常用生理指标1、脉博a、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b、评定训练水平c、反映运动量的大小d、反映运动强度等级e、控制训练间歇时间2、血压a、评定训练强度b、评定身体机能状况3、压变化的机理(二)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及常用指标。

第三章运动性疾病(一)主要内容:第一节过度训练1、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比赛安排不当(3)其他原因2、发病机制3、症状与体征四、处理五、预防第二节过度紧张1、原因2、类型:(1)单纯虚脱型(2)晕厥型(3)急性胃肠综合症(4)脑血管痉挛型(5)运动中心血管意外3、预防第三节运动与晕厥1、原因与发病原因:(1)血管减压性晕厥[单纯性晕厥](2)直立位低血压(3)重力性休克(4)胸内压和肺内压高(5)低血糖症(6)心源性晕厥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四节运动员高血压1、运动员高血压的原因(1)运动性高血压(2)青年性高血压(3)反应性血压增高(4)原发性高血压病2、诊断和鉴别诊断3、预防和治疗第五节运动性腹痛1、原因与发病原因:(1)肝脾淤血(2)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3)呼吸肌痉挛2、症状与特点3、处理4、预防第六节运动员贫血1、原因与发病原因:(1)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2)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3)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2、症状与体征3、诊断和鉴别诊断4、处理5、预防第七节运动性血尿1、原因与发病原理(1)肾损伤(2)肾脏缺血、缺氧(3)肾静脉高压(4)膀胱损伤2、症状和特点3、诊断和鉴别诊断4、处理5、预防第八节肌肉痉挛1、因与发病机理:(1)寒冷刺激(2)电解质丢失过多(3)肌肉舒缩失调(4)运动性肌肉损伤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九节中暑1、射病:(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2、日射病:(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3、热痉挛:(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第十节溺水1、原因与发病机理2、表现3、处理4、预防(二)教学要求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其预防措施。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学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学期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课堂讲课、自学、辅导答疑及实验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对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实行医务监督的水平,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 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准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部分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第一章健康概述(一)目的要求:使学生队健康有一个全面理解和理解,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

(二)主要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健康观3、运动队个体健康的影响(三)重点、难点:现代健康观。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目的要求: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水平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主要内容:1、体育锻炼卫生2、环境对人体及运动水平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三)重点、难点: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水平的影响。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宋体小四号)2、课程名称(中/英文):体育保健学/Physical Health Care3、学时/学分:36/24、开课院系:体育教学部5、开课教研室:(宋体小四号)6、授课对象: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7、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体育保健学参考书:(宋体小四号)8、先修课程:(宋体小四号)9、执笔人:(宋体小四号)审订人:(宋体小四号)二、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具备为体育运动提供保健措施与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增进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康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体育保健学是一门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服务的实用课程,在教学上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少而精,全面中突出重点,讲授与实验并重,加强示教,充分利用图表、标本、模具及电教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调查、计量分析、评定资料等课外作业,配合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熟悉: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意义、发展简史和学习要求[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讲授内容] 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2、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与任务3、体育保健学的内容4、体育保健学的意义5、体育保健学发展简史6、体育保健学的学习要求重点与难点: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目的任务及意义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目的要求] 掌握: 健康的基本概念、运动对不同人群各器官和系统的影响熟悉: 健康的分类与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了解: 健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讲授内容] 1、健康概述2、运动对健康的影响重点与难点:1、健康的概念及标准2、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与危害第二章体育运动的卫生要求[目的要求] 掌握:儿童少年和女子体育运动中的卫生要求熟悉:个人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了解:个人卫生要求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讲授内容] 1、个人卫生与传染病预防2、运动环境卫生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重点与难点:重点: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卫生要求和女子的体育卫生要求难点: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中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三章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目的要求] 掌握: 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和指导青少年学生和体育活动参加者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和比赛。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 Care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2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 2适用对象:休闲体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体育保健学》是休闲体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

2.课程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

(2)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3.课程任务3.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医务监督的能力,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收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质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掌握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基本掌握不同运动形式中医务监督的方法和保健要求,正确运用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初步掌握各种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营养素的概念、热能的概念、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说明本大纲是依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门课程为必须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共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的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本课程通过对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伤病的防治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保健康复工作实践服务。

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任务(一)培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体魄健康、技术精湛和职业道德高尚的专业人才。

(二)正确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体育锻炼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和训练水平,为人体伤病康复,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和给予保健指导;研究影响体育锻炼参加者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讲授部分绪言【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二、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内容与其它学科关系及体育与卫生结合的意义三、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历史第一章人群个体卫生和环境卫生【目的要求】掌握人群个体(即个人)卫生基本内容,熟悉环境卫生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一节人群个体卫生一、生活制度二、早锻炼卫生三、饮食卫生(详见营养卫生)四、睡眠卫生五、口腔卫生六、皮肤卫生七、服装和鞋的卫生八、不良行为与卫生九、精神卫生第二节环境卫生一、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二、环境条件(污染条件、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绿化与环境保护第二章儿童少年体育卫生【目的要求】熟悉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并运用于学校体育卫生、教学、训练和伤病防治。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体育保健学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 50, 其中, 讲授学时: 46, 实践(实验)学时: 4。

学分: 4学分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开设学期: 第4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目标: 通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要求, 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 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体育保健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与机能水平, 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及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 进行医学指导和服务;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机能的各种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功用及来源, 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 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 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 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康复措施。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运用分班教学增加实际操作教学时数,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并紧密跟踪学科前沿, 使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健康概述(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能对健康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和健康问题, 为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方案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方案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方案大纲《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英文名称:Sports Health Care大纲主笔人:实验指导书名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指导书一、学时学分总学时:54总学分:3实验时数:16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本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及评定,按摩操作、急救技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术、康复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在运动实际中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运动伤病,增强体质,保障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因此,《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根据《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实验课为16学时,共8个实验。

四、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1.掌握实验的方法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2.学会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3.学会按摩、急救基本技术。

五、考核与报告1.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按摩)。

2.完成实验报告。

六、设备与器材配置1.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骨盆测量计、墨水、方盘。

2.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3.实验三:按摩(基本手法),爽身粉。

4.实验四:按摩(身体各个部位按摩1),爽身粉。

5.实验五:按摩(身体各个部位按摩2),爽身粉。

6.实验六:按摩(穴位按摩、运动前中后按摩),爽身粉。

7.实验七:急救基本技术,绷带、止血带。

8.实验八: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按摩床。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所在序每组实验实验名称内容提要者类实验备注号人数时数别室脊柱形状检查人体一日需热量胸廓形状检查本科体育1 27 2 测定腿的形状检查生保健足弓形状检查27 体育体质测试与健康本科保健 2 一次机能试验 2 检查生推摩、擦摩、揉27 体育法、揉捏、搓法、本科保健 3 按摩(基本手法) 2 按压、叩打、抖生动、运拉。

课程114111《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课程114111《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4111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HealthcareinPhysicalEducation)《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开课学期H学分全总学时56理论学时4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解剖学、生理学、统计学、生物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建议教材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1]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版。

[2]石作砺、于葆主编,《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它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第一章绪言、健康概述2 22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2 23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4 44 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 25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2 26 第六章体格检查 1 17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 1 18 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2 29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2 210 第十章运动性病症、期中教学检查8 811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概述 2 212第十二章第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2 213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2 4 614 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 2 415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 6 616 第十六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2 217 第十七章按摩 1 6 718 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 1 1合计44 12 56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健康概述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和学习的要求。

24新版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保健学)

24新版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cal Healthy Care)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代码:044022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 4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体育保健学》,赵斌,姚鸿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体育保健学》,姚鸿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体育保健学》,王洪祥,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体育保健学是社会体育专业选修课程,体育保健学的的主要任务是运用运动人体科学、卫生学、保健学和相关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为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和指导;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研究常见运动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伤病后的训练及常见病的体育康复,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措施和伤病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和促进体育运动参与者身心健康及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体育保健学的目的是为体育提供保健措施与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增进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康。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4学时)第一节健康概述(2课时)1、了解健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了解健康管理的概念及流程第二节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2课时)1、掌握体育运动对不同人群各器官和系统的影响2、理解运动不足、运动过量对机体的影响第二章体育运动的卫生要求(4学时)第一节个人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及运动环境卫生(2课时)1、了解个人卫生要求及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了解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危害和影响,培养学生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来保护人体健康的能力第二节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2课时)1.了解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2.掌握儿童少年和女子体育运动中的卫生要求第三章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4学时)第一节健身运动的医务监督(1课时)1、了解健身运动医务监督的意义和要求2、掌握健身运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1课时)1、了解体育教育中医务监督的意义和要求2、掌握体育教学中健康分组、课外体验锻炼的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竞技体育的医务监督(1课时)1、了解竞技体育中医务监督的意义和要求2、掌握竞技体育中自我监督、运动负荷的医学监测、过度训练的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课程编号:总学时:46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实验1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质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掌握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基本掌握不同运动形式中医务监督的方法和保健要求,正确运用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初步掌握各种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要求: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体育保健学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联系体育运动项目,深入浅出地阐明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注意事项,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培养学生应用体育保健知识预防运动损伤及其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三)教学重点:体格检查、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四)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三、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目的: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体育保健实验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实验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通过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体育保健学各种理论,已经了解到常用的急救方法、各种按摩的手法,各组织器官的损伤检查方法以及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通过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独立设课(三)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四)开设学期及学时数:第四学期, 20学时。

二、实验项目列表三、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人体形态测量1.实验目的:学习人体测量各指标的意义和测量方法,掌握人体测量的操作方法;学习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2.实验原理:人体姿势是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常的姿势不仅表现出健康的精神面貌,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还使身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处于最佳的省力状态,减轻肌肉韧带的张力,减少疲劳,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

不正确的姿势会增加肌肉韧带的负担,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实验器材与器具:皮尺、游标卡尺、血压计、身高体重计、皮褶厚度计。

实验二足弓检查1.实验目的:掌握足弓的测量方法,根据足迹和划出的线条之间的关系,评定足的形状2.实验原理:足弓是人类直立行走后的产物。

足弓的高低跟人类直立,行走、奔跑、跳跃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学习测定和评价足弓的方法,在青少年自身保健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3.实验器材与器具木板(比两足掌稍大),粉笔,方瓷盆,药棉,白纸;10%亚铁氰化钾溶液,10%三氯化铁溶液。

实验三按摩的基本手法1.实验目的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按摩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和渗透。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并能担任中学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二)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三)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四)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一)在教学中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指导教学过程。

(二)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运动中的卫生保健措施和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以及对运动性疾病与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难点:体育运动中的卫生保健措施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综合评定,期末考试理论部分内容采用闭卷考试与技能部分采用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部分成绩占70%,技能操作部分成绩占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07003学时:51(其中理论41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面向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Sport Hygienics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明确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2)体育保健学的发展简史(3)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保健学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1.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1) 体育锻练原则(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四)运动与营养1.教学要求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2.教学内容(1) 营养素(2) 热能(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4)比赛期的营养(5)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3.重点和难点重点: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难点: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五)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1.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2.教学内容(1)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 女子的体育卫生(3) 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4)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3.重点和难点重点: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难点: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六)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1.教学要求掌握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

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1)医务监督的目的和意义医务监督的目的医务监督的意义(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内容体格检查的形式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3)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体育课的医务监督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4)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比赛期的医务监督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难点: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健康分组,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七)运动性病症1.教学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1) 过度训练(2) 运动应激综合征(3) 晕厥(4) 运动性低血糖(5)运动性贫血(6)运动性血尿(7)运动性腹痛(8)肌肉痉挛(9)中暑(10)运动性猝死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难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八)运动损伤概述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2.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3)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4) 运动损伤的预防3.重点和难点重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九)运动损伤的急救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和骨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2.教学内容(1) 急救的概述(2) 出血的急救(3) 急救包扎的方法(4) 骨折的急救(5) 关节脱位的急救(6) 心肺复苏(7) 搬运伤员的方法(8) 抗休克3.重点和难点重点: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指压止血法及复苏术的的基本要领及技术。

难点:绷带、三角巾包扎及复苏术的基本技术。

(十)运动损伤的处理1.教学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熟悉并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

2.教学内容(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3.重点和难点重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难点: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十一)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1.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中草药、物理、按摩、固定等常用治疗方法和伤后康复锻炼方法。

2.教学内容(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拔罐疗法(4)按摩疗法(5)物理疗法(6)固定疗法(7)伤后的康复锻炼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基本操作难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治疗与康复手段的基本操作。

(十二)常见运动损伤1.教学要求初步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诊断、处理和预防2.教学内容(1) 挫伤(2) 肌肉拉伤(3) 关节韧带扭伤(4) 滑囊炎(5) 腱鞘炎(6) 疲劳性骨膜炎(7) 骨骺损伤3.重点和难点重点: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

(十三)按摩1.教学要求熟悉并初步掌握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按摩方法,按摩的应用2.教学内容(1) 按摩概述(2) 常用按摩手法(3) 按摩的应用3.重点和难点重点:常用按摩手法难点:常用按摩手法(十四)医疗体育概述1.教学要求了解并熟悉医疗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生理作用、医疗体育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作用。

初步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和要求。

2.教学内容(1) 医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2) 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3) 运动处方概述3.重点和难点重点: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难点: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可以直观的验证理论,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并且学会分析实验的结果,为今后学生教学、科研、训练工作中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验一体育课生理负担量计算与评定(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熟悉体育课医务监督的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服务。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及测定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反应,判断体育课教学是否符合体育保健学的有关原理。

(二)实验内容对学生体育课运动中心率的测量、记录,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平均心率和负荷指数,对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评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心率遥测仪、秒表、直尺、计算器等。

实验二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基本包扎技术要领,正确掌握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方法。

(二)实验内容指压法止血方法、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固定、伤员搬运。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绷带、三角巾、夹板、棉花、剪刀、担架或床板等。

实验三心肺复苏术(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的单人操作。

(二)实验内容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学生必须完成双人操作和单人操作并急救成功。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剪刀等。

实验四按摩基本手法(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技巧。

(二)实验内容推拿按摩基本手法练习。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教学可视教材、按摩床等。

实验五综合实验及考核(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综合复习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创设一个运动中伤病的情境(如踝关节扭伤),训练和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体育保健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体育保健专业实验相关仪器设备及材料。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分配总学时51学时,其中理论41学时,实验10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绪论 1 1体质与健康 2 2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2 2运动与营养 4 4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5 5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 6 2 8运动性病症 6 6运动损伤概述 2 2运动损伤的急救 2 2 4运动损伤的处理 1 2 3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1 1常见运动损伤 2 2按摩 3 2 5医疗体育概述 4 42 2合计41 10 51六、与各课程的联系《体育保健学》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运用以上先开课程中的人体科学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和技能,并为其他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