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四种课型的界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四种课型的界定

信息技术教师通常将信息技术课分为两种课型:理论课与上机课(或操作课)。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在机房中借助计算机来实行。如果深入课堂观察,会发现上机课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教学涉及的内容属性,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种课型,即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

一、理论课

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一节课都会涉及理论知识的讲授。本文所指的理论课,是指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它在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的纯理论性内容,比较典型的有这样几类:

一是基础性知识,如信息及其特征、网络知识基础。此类内容简单易懂,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较难借助实践或操作辅助理解。

二是原理性知识,如动画原理、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等。此类内容象性强,相对深奥,不易理解。

三是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如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信息道德等。此类内容并非难懂,其典型特征是需要附着在“知识与技能”之上,体现于“过程与方法”之中,在教学中还需采用讲授、说明等手法实行必要的拓展或巩固。基于上述分析,理论课所要解决的多是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或者与理解和使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其他各类课型的基础和支持。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上述内容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或调动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与学习过程中,或借助形象的方式展示抽象的原理,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具体的操作内容相结合,在应用中加以提醒。

二、技能课

技能课是一种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操作各类应用软件的水平。技能课的主要任务是技能训练,即在反复的练习中熟练操作,进而掌握技巧、总结规律并形成水平迁移。技能课强调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经历信息技术过程,即要求学生在技能的习得中明确过程与方法、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过程与方法并感悟其意义。这样,学生就会把对过程的参与和对方法的使用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并在某种水准上达到自动化。从课时上看,技能课所占的比例较高。一节技能课

中涉及的可能是单一的技能,如搜索技巧;也可能是组合的技能,如文字格式的调整,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调整。根据所要训练技能的复杂水准,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思路。一般来说,技能课常用的方法是讲练法,也有教师尝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例如张宏老师的“搜索技巧”[ 1 ] 一课,并不是按部就班地逐个讲解各种搜索技巧,而是从教师自身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搜索引擎、不同的关键词选择策略、布尔方式的恰当使用等多个角度去全面构筑搜索技巧。需要强调的是,技能课中的技能训练不等同于技能化倾向。后者崇尚“工具主义”、“技术至上”,以简单技术的掌握为第一要义,重视离散的、孤立的技能训练,相对忽视学生水平的发展及态度的养成。前者希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习得技能,譬如通过制作课表习得加工表格的技能,借助配乐诗朗诵学习声音的编辑与加工,等等。由此,技能课教学应强调将学生融入实际问题和具体工作的情境之中。只有在贴近实际的技能学习与使用中,学生才能够自然地使用技术加以解决,才能实现学习迁移。在遇到实际信息问题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因为技术应用的过程与方法不是在机械的、亦步亦趋的仿操作中习得的,而是在真正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总结出来的。

三、实验课

实验课是指以规范的实验课管理方式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过程的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实验课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较为常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尚属尝试。它为信息技术课程带来了一种不同于惯常机房授课的管理方式。实验课的准备会涉及很多方面,诸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时间的控制、实验报告的设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设备安全、学生安全)的应对等,这些都必须根据严格的管理流程来实行。将实验课引入信息技术课程,将有利于课程实施的规范与严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实验课型极少,但部分教师和学校在实验课型上已经做出了尝试。譬如案例“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2 ] ,教师安排学生动手接线、组建小型局域网、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操作及各种设置。“I P 地址与多机互连”[ 3 ]中,教师则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连接线、准确实现计算机的物理连接、配置计算机的网络、通过数据交换检验等。在此过程

中,学生要完成包括实验目的、项目、器材、注意事项和步骤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设计使得该案例更符合实验课的基本特征,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精心准备。实验课型中,除了对实验器材等的准备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报告,确保学生经历了观察与动手实践的过程才能填写。与其他课型相比,实验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年轻”。基于此,实验课的开设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清醒地理解到开设实验课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资金、场地、效益、人手、管理、改建问题[ 4 ]等;二是,不能因为该课型的新颖便作为流行去盲目追逐。实验课是有适合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涉及硬件操作的内容,如局域网的组建、双绞线的制作、计算机的组成等,较适用以实验课的形式展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操作中习得和强化专项技能,提升动手水平。当然,即使确定了实验课的形式,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和演练型实验)。

四、作品制作课

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教学的一种课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信息技术过程。该过程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局部的和微观的,包括接触信息技术、操作与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具体环节等;另一类是相对完整的,指应用信息技术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或者完成其规划、设计、制作等阶段。前者主要体现在技能课中,后者则需要在作品制作课中重点注重,这是作品制作课的目的,也是作品制作课与技能课的区别所在。文本作品的加工、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网页信息的集成等都能够用作品制作课的形式展开。不同的工作对象对应的信息技术过程、包含的阶段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具体过可细化为“分析需求—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表现方式—制作作品—交流评价”;建设网站的具体过程则可细化为“分析—规划—设计—创作—发布—评价”。总体来说,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过程都包括规划、制作和评价几个部分。作品制作课中也会涉及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但它侧重于对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过程(规划、设计、制作和评价过程)的经历。在此过程中的“技能学习与训练”是为作品服务的,是指向作品的。作品制作课中常用的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