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发展研究

作者:凌玲

来源:《职教通讯》2016年第02期

摘要:“中国制造2025”给高职院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把握发展方向和趋势,分别从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做出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技能型

作者简介:凌玲,女,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01-04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了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特别是在操作层面要有众多文化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和技术技能型工人,这些都对高职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内涵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又叠加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新的变革刚好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的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1]

中国在数量上已经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低;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知名品牌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主战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基于此,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二)“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1.三步走战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构建了制造业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美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属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属于第三方阵。“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2025,我国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迈入第二方阵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强国;最终在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2]

2.一条主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以推进智能制造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立足市场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工业基础,推进集成应用,提升制造业水平,推进制造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3.十大重点发展领域。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4.五个问题。(1)创新驱动。核心零部件都受制于人,产业发展会受到制约,如我国制造了电热水壶99%的设备和零部件,却无法制造自动跳闸断电的小弹簧片,而制造100把水壶,都不如英国制造一个小弹簧片的利润高;[3](2)质量优先。如很多中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回来却发现中国制造,我们可以制造产品,却没有品牌,这是需要思考的地方;(3)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4)结构优化的问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品的附加价值小;(5)人才问题。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培养与现代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相匹配的高技能性人才。“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除了依靠技术创新,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中国制造2025”带给高职的新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发展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主要途径。高职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国家以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之一。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社会对高职的关注推向一个高潮。

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技术的升级和产业转型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端技术技能性的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乏要求我们加快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跳出固有的思维,借鉴互联网时代形成的新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思考高职的发展问题。[4]

(二)“中国制造2025”带给高职的新机遇和挑战

1.“中国制造2025”给高职带来新的机遇。(1)为高职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中国制造2025”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政府报告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计划不仅要依靠科技进步,而且要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目前,我国技能性的人

才短缺,这给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支撑。加快培育产业发展的各类各层次人才,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5](2)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国务院于2014年6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作出重

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教育事业面临新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突破。

2.“中国制造2025”给高职带来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描绘出未来10年的发展

蓝图,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特别是在操作层面要有众多文化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和技能型工人。从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整个教育层面都集中在贸易、金融等流通领域,逐渐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转型、解体,直接影响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断层。一些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名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建设理科和文科,对传统工科专业实施一系列压缩学时、减少招生人数等措施,使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失。那些本应是培养操作层面工程技术人员的院校也紧随名校之后,推行所谓的改革。职业教育的重点也都放在第三产业上。未经过严格技术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了一线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向世界引进高端人才,但没有操作层面的优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再好的理论、发明及设计也难以变成现实。[6]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应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将培养高技术、高技能性人才作为中长期战略发展一项重要内容。(1)国家应当引导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名校端正办学理念,发挥自己的传统学科优势,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办好传统工科专业,着力打造几所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培养顶级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2)加大对高职的支持力度,以培养操作

性人才为主。科学设置实用性强的专业,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加速与企业的紧密联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3)要努力提高技术型人才的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