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孔雀石、绿松石、红珊瑚、蜜蜡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瑙
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玛瑙,英文名称:Agate有记载说由于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

不论在旧约圣经或佛教的经典,都有玛瑙的事迹记载。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

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

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

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有助于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

玛瑙石有自然色的,也有后加工染色的。

自然色主要有红色、琥珀色和白色。

其中,以红色为最好。

市面上出售的蓝色、紫色的玛瑙首饰不是本色,是经过加工后染上的,用几年后会出现退色。

水晶和玛瑙的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水晶是单晶体,一块水晶通常是一个水晶晶体,而玛瑙则是多晶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玛瑙则是由无数微小的二氧化硅的晶体组成,所以通常玛瑙是半透明的,而水晶则是透明的。

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

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

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

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孔雀在中国人的心底代表着吉祥和浪漫。

以鸡心项链吊坠的饰品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一般来说,孔雀石的价格是按孔雀石手链的大小或吊坠的大小,和成色的不同来标价的。


和其他实物以克来论价完全不同。

比如一个像一角钱硬币那样大的孔雀石吊坠,一般价格在百元左右。

绿松石
绿松石工艺名称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

其英文名称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

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

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有差异,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

含铜的氧化物时呈蓝色,含铁的氧化物时呈绿色,色彩是影响绿松石质量的重要因素。

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

绿松石经过现代矿物学研究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归类于磷酸盐矿物。

绿松石在现代宝玉石鉴定分类中被列为半宝石,其中蓝色的为贵重首饰石品种,蓝色及蓝绿色翠绿等色彩纯正,结构致密者皆可为高端艺术雕刻的首选,绿松石因其绝美的色泽是一种东西方传承共赏的宝玉石。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坛供品以及藏王向居于高位的喇嘛赠送的礼品及向邻国贡献的贡品。

在本世纪拉萨贵族所戴的珠宝中,金和绿松石仍是主要的材料。

许多藏人颈脖上都戴有系上一块被视为灵魂的绿松石的项链。

一个古老的传说记叙了绿松石和灵魂之间的关系:根据天意,藏王的臣民不许将任何一块绿松石丢进河里,因为那样做灵魂也许会离开他的躯体而使之身亡。

红珊瑚
红珊瑚文化在中国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印第安土著民族和中国藏族等游牧民族对红珊瑚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

根据历史记载,人类对红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因而,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现代西方人把珊瑚与珍珠和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是西方的“三月诞辰石”之一。

蜜蜡
蜜蜡,树木脂液化石,为非晶质体,与其他自然宝石一样,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

蜜蜡蕴含无数的色彩,有的透明晶亮,有的半透明,有的不透明但色纹斑斓。

蜜蜡象征永恒的爱侣,不断的散发莫名魅力,愿每天为它写下千百首赞美情诗,来表达对它那份热切追求的心意,并全心全意全力的去爱,无论置身于哪一个时空中,蜜蜡之美名就如它本身一样的纯洁,一样的完美。

地质学研究表明,远在三四千万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地球上生长着许多针叶植物:松柏和枫树,这些树木多脂液,在某一地质时期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动而深埋地下,再经过三四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这些脂液便石化为蜜蜡矿。

地质学研究又表明,蜜蜡最早形成于距今一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最迟点则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的中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蜜蜡已经比较软(多米尼加蜜蜡即其中之一)。

之后,因针叶林剧减和石化时间愈来愈不足,加上地层运动渐渐稳定,蜜蜡的形成就愈来愈少。

蜜蜡形成以后,在悠悠岁月中,经历地壳升降迁移、日晒雨淋、冰川河流冲击的种种磨炼,有的露出地表,有的再埋入地下。

露出地表的蜜蜡,有的被冲入海中成为海珀,有的被冲入湖中成为湖珀,再埋入地下的成为矿珀,(多蕴于沉积地层和煤系地层)。

蜜蜡在形成过程和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受到周围水土有机物、无机物和阳光、地热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种种变化,除母体仍为树脂(已经石化)外,其他诸如颜色、比重、硬度和熔点等,都产生了一定差异,甚为玄妙,甚为奥秘。

古人始终无法获得合理解释,只有现代化学、物理学,才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分析出其中的玄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