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捕蛇者说学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捕蛇者说学案 (新版)语文版

23.《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师寄语: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学习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

2、“说”的体裁特点。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简介文体和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和现在的杂文、杂感的性质相似,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啮.()腊.()饵.()瘘.()嗣.()莅.()蹙.()踣.()藉.()隳.()恂.()缶.()弛.()俟.()挛.()几.()死者数.()徙.()2..本文选自________是作者被贬到_______所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无解答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无解答语文版

23《捕蛇者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明白得本文衬托、对照写法;3.把握本文的词语;4.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

【重点】明白得本文衬托、对照写法【难点】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存文句;抓关键句子,明白得主旨学习进程:一、学前预备:(预习问题)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提炼出重要信息记下来。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___代文学家,字___,世称___。

柳宗元和___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奠基2.给下列字注音人啮()御()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戚()莅()事者日蹙()殚()转徙()顿踣()呼嘘()曩()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谨食()之苛()政孰()知以俟()夫观人风者2. 对照文下注释,尝试进行翻译,不懂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探讨活动:(一)、独立试探,解决问题(双基练习)简介文体和作者:一、自读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二、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试探每句的大意。

(二)、学习课文一、疏通文意。

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二、纠正学生翻译中显现的错误。

(三)、学生质疑性朗诵课文。

一、从课文第一段起,同窗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窗们做好课文旁批。

二、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窗们便朗诵一段。

3、说明下列句意:以啮人,无御之者若毒之乎饥渴而顿踣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吾恂恂而起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也4、回答下列问题:①余悲的是:②余信的是:③余明的是:④余期望的是:五、对作者所期望的,咱们应如何明白得?。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 了解〝讲〞的特点。

2 明白得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把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捕蛇者讲»以专门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宽敞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累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

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刻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逐句、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 作者简介。

2 〝讲〞的特点。

3 正音、诵读。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专门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戒,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讲»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讲〞,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讲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包蕴着感情,这是〝讲〞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讲»中就包蕴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蹙〔cù〕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以俟〔sì〕夫〔fú〕四、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3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3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3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写的。

他虽然被贬,但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

本文就是通过永州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行文简练,说理透彻,使人读后余味无穷——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理清第四段的脉络。

2.学习、积累和掌握重点词语。

3.体会、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4.了解“说”的特点。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

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作品信息“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议边叙,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本文作者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

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交代了捕蛇的缘由,兼有说明和叙述,行文简练,深刻的寓意暗含在字里行间。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异蛇的剧毒,“腊之以为饵”又强调了它的特殊医疗功效。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word文档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word文档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内容预览:23.捕蛇者说柳宗元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常用词2.认识学习本文用对比强化中心的写法3.认识封建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原因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

2.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预习课文出现的生词,读准字音。

2??参照注解,自读课文,口译课文。

二、导入1.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2.三、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教师补充注释。

请学生口译课文。

1.实词总结为①作,制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为了。

“故为之说”。

已①离去,意为医治。

“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

“岁赋其二”。

②租赋。

“孰知赋敛之毒……”疠①恶疮。

“可以已……瘘、疠’。

②疫病,疫气。

“呼嘘毒疠”。

入①缴纳。

“当其租入”。

②收入。

“竭其庐之入”。

岁①每年。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

“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好像。

“貌若甚戚者”。

②你。

“若毒之乎?”毒①怨恨。

“若毒之乎?”②有毒的。

“呼嘘毒疠”。

③害。

“孰知赋敛之毒……”生①活,存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ì,饲。

“谨食之”。

观①看。

“今以蒋氏观之”。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虚词总结之①的。

“永州之野多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

“悍吏之来吾乡”。

③代词。

“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①表并列。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4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4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特点,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人物之间精彩的提问,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三、教法设想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等。

四、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质疑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捕蛇者说》讲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捕蛇者说》讲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3《捕蛇者说》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作用。

(1)若毒.之乎()赋敛之毒.()(2)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更若.役()(3)永之人争奔走焉.()不得宁焉.()时而现焉.()犯死者二焉.()观人风者得焉.()2、说说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

(1)言之,貌若甚戚者。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3、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的成语是,多用来形容4、读课文第4段句子:“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这些句子使用了的手法,对比是为了说明。

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含着他怎样的感情?)6、选出下列表述中不够准确的一项并改正。

()(1)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

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2)文章开头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永之人争奔走焉”,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毒还要厉害。

(4)捕蛇者说出了三代人的遭遇,两句话连出三个“死”字,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怕。

三个“死”,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还来的。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学设计语文版一、设计思路本文一事一议,借事说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加强诵读;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衬托、对比的写法,在合作学习中逐步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本文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本文反复运用对比,交错使用散句与整句,语言优美,结构精巧。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3.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及卒章显志的写法。

3.认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

五、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及卒章显志的写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能够顺畅朗读,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

(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

”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

(板书课题、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捕蛇者讲»选自义务教育江苏版初三课文,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

本文要紧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理念:平常文言文教学比较烦索,字、词、句、篇等都要一一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反复摸索,如何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爱好。

结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教学思路:对课文大意的明白得,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咨询、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明白得,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咨询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文,学生讨论式。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教学流程:教学目标:a、明白得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b、了解〝讲〞的体裁特点;教学重点:a、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b、〝讲〞的体裁特点;教学难点:a、正确评判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讨论、点拔、朗读;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酷〞这些词语,就感到惧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如何样讲讲捕蛇人的事的。

[师板书课题,作者]3、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把握字、词、句的含义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以下两点内容。

[师投影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检查预习,讲授新课:1、老师第一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形。

①指名简介作者;②检查预习题中字音、字义两项内容。

2、通过检查的结果看,同学们课前作专门认确实预备,专门好。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含义明白得不清晰的词句,然后讨论。

①生自读课文,圈出含义明白得不清晰的词句;②生之间互相讨论;③生提咨询老师。

④师强调文中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⑤归纳总结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 语文版

23、《捕蛇者说》【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不少古文,能够在参照注释的基础上翻译课文,理清文义。

但本文篇幅比较长,学生的学习有些难度。

【学习内容分析】参照注释,掌握重点,翻译课文。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难点预测】重点: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难点:翻译课文【知识链接】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能熟练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三次,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捕蛇者说》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字,河东人,世称。

代表作品有、、等2、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啮.人()腊.之()挛踠..()瘘.()疠.()招募.()当.其租也()嗣.()几.死者数.以()()莅.事者()更.若役()日蹙.()殚.其地之出()转徙.()顿踣.()曩.()叫嚣.()隳.突()恂恂..()视其缶.()3、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4、三读课文,结合注释,勾画重点文言字词,并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通假字谨食之食:通"饲",小心地喂养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

《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培养理解并翻译课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4、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有些近似,属于议论文。

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简洁、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3、背景资料: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期间写的。

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是被贬的罪人,心情自然十分郁闷,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章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2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2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教案2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及作家作品。

2.掌握本课的词语和文意。

3.理解对比衬托写法的运用和作用。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捐杂税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说”的特点,了解作者,掌握生字,流畅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题目理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捕蛇者说”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作者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三、结合注解,给生字注音,并理解其意义:啮()腊()挛踠()瘘疠()当()嗣()几死者数矣()莅()更()蹙()殚()号呼()转徙()顿踣()相籍()曩()悍吏()隳突()缶()甘食()恂恂()谨食之()赋敛()俟()四、多音多义字:见《点拨》第159页(二)五、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隳突乎南北____________2.谨食之____________六、熟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七、当堂练习:1.填空:(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______大体相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疏通第一、二、三段的文义,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习过程:一、复习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

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

三、结合注解和《点拨》,疏通第一段的文义,注意以下词语:而:表并列以啮人:如果御:抵挡,防御得:抓住捉住腊:干肉,名词活用为动词,把蛇晾干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制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目的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 作者简介。

2 “说”的特点。

3 正音、诵读。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某某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某某(今某某某某)任刺史。

最后死在某某,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X读课文。

三、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蹙(cù)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以俟(sì)夫(fú)四、朗读课文。

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理解课文。

布置作业1 弄懂词句。

2 思考各段段意。

语文版九上语文 23、《捕蛇者说》作业(学生版,无答案)

语文版九上语文  23、《捕蛇者说》作业(学生版,无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3、《捕蛇者说》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毒疠(lì)啮人(niè)挛踠(luán)缶(fǒu)得而腊之(là)B. 大戚(qī)莅事(lìn)叫嚣(xiāo)瘘(lòu)恂恂而起(xún)C. 日蹙(cù)悍吏(hàn)俟夫(sì)曩(nǎng)赋敛之毒(liǎn)D.顿踣(bó)隳突(huī)相藉(jí)殚(dān)熙熙而乐(xī)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B. 岁赋其二复若赋C.更若役若毒之乎D.安敢毒邪赋敛之毒3、《捕食者说》选自《》,作者,代家,哲学家。

字,河东人,世称。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同被列入“”。

4、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谨食之B. 非死则徙尔C. 河曲智叟亡以应D.几死者数矣5、“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黑质而白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号呼而转徒余闻而愈悲C. 恂恂而起弛然而卧D.得而腊之而吾以捕蛇独存6、“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啮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可以已大风得而腊之以为饵C. 以捕蛇独存以尽吾齿D.以蒋氏观之以王命聚之7、与“达于汉阴”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死于是B. 告于莅事者C. 积于今D.苛政猛于虎也8、与“当其租入”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河伯始旋其面目B.竭其庐之入C.专其利D.视其缶9、“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永州之野乡邻之生日蹙B.得而腊之以王命聚之C.永之人殚其地之出D.若毒之乎悍吏之来吾乡10、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得而腊之以为饵B.君将哀而生之乎C.而乡邻之生日蹙D.余闻而愈悲11、阅读理解《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捕蛇者说 (无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捕蛇者说  (无答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

2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3. 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掌握短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及一词多义字的用法。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鸿词科,才学过人。

先后在地方与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到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被改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柳州当刺史,政绩显著。

但因长期受压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年仅47岁。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认识“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文中蕴涵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涵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柳宗元面对社会现实的悲愤之情。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挛.踠()瘘.()疠.()莅.()转徙.()嗣.()蹙.()顿踣.()殚.()几死者数.()批注:缶.()恂恂.()招mù()叫xiāo()隳.突()谨食.()之当.()其租入以niè人()腊.()之2.解释一词多义。

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故为.之说()已①可以已.大风:()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①岁赋.其二()②孰知赋.敛之毒……()入①当其租入.:()②竭其庐之入.()岁①岁.赋其二()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甚①貌若甚.戚者()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貌若.甚戚者()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谨食.之()观①今以蒋氏观.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者①有蒋氏者.()②几死者.数矣()③貌若甚戚者.()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学案柳宗元因王叔文关系,被贬为永州作司马。

在永州近十年,写了不少文章。

我们过去曾读过的《小石潭记》就是当时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今天学的《捕蛇者说》一文也是那一时期所写的。

柳宗元受到排挤,贬居永州,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困苦的生活经历和黑暗的社会现状,加深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使他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

这篇《捕蛇者说》就是通过记述一个捕蛇者的悲惨生活,突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思想。

关于“说”“说”是一种文体,主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本文是通过记事来说理,即通过对“捕蛇者”蒋氏的遭遇的述说说明“赋敛之毒”这个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议论、抒情。

开头由蛇毒写到捕蛇,引出捕蛇者,然后详记捕蛇者的话,最后推出结论,提出题意。

文章前两部分是记叙,后一部分的议论则是前面记叙的必然归结。

学习本文,默读课文的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默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概貌。

思考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

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

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

“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对比,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①六十年的变迁┏非死则徙尔“乡邻”与“蒋氏”之比┫┗以捕蛇独存②悍吏来乡逼税┏哗然而骇“乡邻”与“蒋氏”之比┫┗弛然而卧③平时的生活┏旦旦有是哉“乡邻”与“蒋氏”之比┫┗其余,则熙熙而乐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深入探求:1、《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说明他们“反暴政”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暴政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暴政”有所改革。

积累:关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代词,代捕蛇这件事)吾尝疑乎是(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关于下列语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问之(代蒋氏)言之(代情况)余悲之(代他的境遇)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蒋氏自己)谨食之(代蛇)《捕蛇者说》测试1.选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A.视其缶(fǒu)曩(nǎng)殚(dān)其地之出B.弛(chí)然顿踣(bó)生日蹙(cù)C.啮(niè)人挛腕(luán wǎn)瘘(lòu)D.隳(huí)突恂(xún)恂而起而骇(hài)者2.“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A.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B.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C.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但比“毒”的含义更丰富D.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3.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乡邻之生/日蹙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D.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说”指的是_____的一种文体,跟_______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说”的内容,一般是作者对某个社会性问题_________从而说明一个道理。

A.现代当代散文感情反发B.古代现代散文抒情言志C.古代现代杂文见解和议论D.当代当代杂文说明和解释5、此例句中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恒都。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答案1.D解析:D.隳(huī)突2.C解析:“异”字比“毒”字含义更丰富。

3.B解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

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

很明显B项中的“诗赋”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停顿。

4.C5.D解析:例句是对偶的修辞方法,只有D项是对偶。

中考解析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语句的理解、默写【分析】:本题难度较大。

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课文,而且还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缺一不可。

答案为:苛政猛于虎也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考点】:读好停顿【分析】:“永州之野产异蛇”中主语是“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谓语,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永州之野/产异蛇”答案为:A项。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B、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

C、复立楚国之社稷(jī)。

D、更(gè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考点】:字音;拼音规则【分析】:B项中的“亡”是通假字,同“无”,所以应该读“wú”;C项中的“稷”的读音应该是“jì”,四声;D项中的“更”的含义是“更换”,应该读一声。

答案为:A项。

柳宗元文学成就1、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封建论》为代表作。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2、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评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 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代表作有《三戒》、《传》等篇。

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3、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亦似小说。

如《宋清传》。

4、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5、骚赋:独具特色。

《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

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

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名《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