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度单位第1单元 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疑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② 1米=100厘米 1m=100㎝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二、互动解疑1.黑板的长是多少?①估一估2米、3米、5米……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2.完成试一试①先估测②再量一量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 2米②100厘米○1米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2.填一填。

①1米=( )厘米②12米+7米=( )米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④2米+45厘米=( )米( )厘米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的一部分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让学生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尺、图钉、纸条等。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设计多种活动,通过实践加深认识。

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他们的情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

[再教设计]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做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地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长度单位这个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但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测量物体大小的经验,如用尺子量身高、用米尺量房间等。

因此,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时,能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2.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长度单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尺子、铅笔、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场景,如身高、房间、道路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测量这些物体的大小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模型,如米、厘米、毫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呈现一些物体,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测量身高、手臂长度等,并记录结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米、厘米、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对于长度单位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演示、操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米、厘米、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难点:长度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2.学具:每人一份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练习题等;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公园里的景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长度单位模型,如米、厘米、毫米,让学生直观认识;2.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长度单位名称,加深记忆。

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

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

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到达教学目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202X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202X模板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换解决问题的进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运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摸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发觉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板书: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

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知道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为何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运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估计学生一样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

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和重量

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和重量

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和重量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了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内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知识,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一、长度1.认识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是物体最长的尺寸,用厘米、毫米、分米等进行表示。

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来判断大小、轻重、长短等。

2.认识长度的计量单位长度的计量单位主要有厘米、分米、米、千米等,各个单位之间有着一定的换算关系。

比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等。

3.认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

在测量时,应该让物体静止不动,尺子或卷尺要与物体紧密贴合并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测量误差。

4.认识长度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运动时需要跑几公里,地图上的距离以及建筑设计等都需要计算长度。

而在一年级阶段,主要是通过比较物体的长度,来让学生逐渐熟悉长度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等。

二、重量1.认识重量的概念重量是物体因重力作用而受到的力,用千克、克、斤等单位来表示。

通常认为,重量越大的物体越沉重。

2.认识重量的计量单位重量的计量单位主要有千克、克、斤、两等。

其中1千克=1000克、1斤=500克等等。

3.认识重量的测量重量的测量可以使用静态天平等工具进行,同时应该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测量,让被测物体平放在静态天平的盘子上,在两边的负荷均衡之后,读取天平指示的数值。

4.认识重量的应用重量相关的知识点在一年级课程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是有区别的,而且能够进行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计算不同物体的重量,例如借助秤来计算水果的重量、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需要计算行李的重量等。

结语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关于长度和重量的基本知识点。

这两个知识点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认真掌握和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精品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是学习数学内容的起点,而《认识长度》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会认识长度,量取长度,并使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大小。

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认知方面认识长度及其单位,学会正确测量长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学习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

2.学习如何测量长度。

3.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长度的概念,并对标准长度单位作出解释及描述,如厘米、米等。

(2)使用各种物品,如纸片、小木棍、绳子等,展示各种长度单位,并要求学生拿起手边的物品感受对应长度单位的大小,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度单位图形。

2. 如何测量长度(1)展示尺子的形状及度量方法,进行尺子的测量示范,并引导学生探索找出尺子的特点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手持尺子,在老师指引下分别测量尺子上标有的长度,并记录其测量结果。

3. 使用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1)老师结合实际物品,如铅笔、本子、椅子等,分别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描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应用中更好地理解长度。

(2)在教学结束前,老师与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物品作为实践应用,练习使用长度单位描述该物体的大小。

教学方法:1. 图像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长度及其单位的概念和特点。

2. 演示法:对于尺子的测量等内容进行演示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3. 讨论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实物和应用实例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 给学生展示几个物品,包括铅笔、本子、椅子等,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点?”2.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长度,并且介绍下一步将要学习到的内容——长度单位和长度的测量。

第二节:学习长度概念和长度的单位1. 使用黑板、幻灯等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长度的概念和长度单位等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听取讲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小猫钓鱼》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单位长度

《小猫钓鱼》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单位长度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长度和测量长度的工具;2.掌握读取长度的方法;3.能够使用毫米尺或卷尺测量长度;4.了解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5.能够把长度用正确的单位表示。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和长度的单位;2.掌握使用毫米尺或卷尺测量长度;3.熟练阅读长度。

三、教学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的关系;2.能够正确把长度用相应的单位表示。

四、教学准备1.教具:毫米尺或卷尺;2.材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3.布置练习题。

五、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长度的概念:我们可以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长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学习新材料(1)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小猫钓鱼》这个有关长度的故事书,鼓励他们认真倾听,了解故事中的长度单位和长度测量原理。

教师讲解故事中出现的长度单位,通过齐声反复朗读,让学生熟练背诵。

(2)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词语解释的形式来讲解毫米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使用。

讲解时可以把教案上的示意图放到屏幕上,给学生重点示范,让他们跟着练习。

(3)教师通过向学生出示砖块或图形,让学生使用毫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询问他们使用哪种单位进行表示,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4)教师通过教案中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他们的理解情况。

3.课程总结教师在课程结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概念、长度单位的使用以及毫米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

教师通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巩固他们掌握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提供操作毫米尺、卷尺和测量物体的机会。

教师也需要确保学生讲述、阅读和测量长度的学习过程,以便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预习课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预习课件)

阅读教材第 3页例3,看 一看测量什 么样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怎 样用厘米尺 测量长度?
5
尺子的刻度 “0”对准 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 刻度“5”,纸条 的长度就是5厘米。
方法提示: 一放正,
二对“0”, 三读数。
第四步 我的收获
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测量物体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尺子。
第五步 小试牛刀
1.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
()
试着完成 课本第4页 的做一做。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前预习
RJ 二年级上册
第一步 旧知回顾
1.你能说一说你的身高吗? 2.生活中你们都是怎样描述长度的?
第二步 新知引入
打开课本第2页,看看图中是怎样 计量长度的,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用 到相同的方法。
tuǒ 一庹
一拃
第三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读教材
认真阅读教 材看看古人 是怎样测量 长度的?长 度单位是什
么?
一脚
读教材这 一部分,找 一找出现了 什么情况? 应该怎样解 决?在教材 里圈一圈。
1厘米有多长?
仔细阅读教材 第3页内容, 找一找把什么 作为了统一的 长度单位?快 去认识一下这 个长度单位!
这是厘米用字母表 示的情势!
通过阅读我
们知道它们
的长度大约 都是1厘米, 快去在你的 身边找找1 厘米长度的 物体的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cm和m的概念;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cm和m进行简单的长度计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铅笔、书等,可以作为示例;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标有不同长度的物品,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张纸上标着1cm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尺子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2.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长度”吗?请学生举例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cm意思是什么?请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学习长度单位cm1.教师出示一枝笔,并问学生这支笔有多长?2. 给学生分发一把1cm尺子,并告诉学生这支笔的长度是大约多少个1cm。

3.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Step 3:学习长度单位m1. 教师出示一个相同的物品,如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的长度是多少cm?2. 教师告诉学生,如果用1cm尺子量这本书,可能需要很多个1cm。

那有没有更方便的方式来量这本书的长度呢?3. 教师出示一个1m尺子,告诉学生这本书的长度是大约多少m,并与之前用1cm尺子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4.让学生用1m尺子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Step 4:巩固练习1.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标有不同长度的物品。

2. 让学生用1cm和1m尺子分别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写出结果。

3.让学生交换结果,并互相核对答案。

Step 5:拓展练习1.教师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包、黑板擦等,请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尺子进行测量,并写出结果。

2. 学生将结果与同桌进行比较,并讨论哪些物品使用1cm尺子比较方便,哪些物品使用1m尺子比较方便。

Step 6:小结归纳1.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长度单位cm和m的概念、使用1cm和1m尺子进行测量等。

2.教师与学生总结造成尺度误差的原因,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尺子时要保持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4.几和几:5>3 3<46.加法: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9.分类: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主题是“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和简单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复习知识点: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和简单的应用题。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数的认识:写出1到100的数字。

(2) 数的运算: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 几何图形:画出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4) 量的计量:用尺子量一量,记录下你身高和桌子的高度。

(5) 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答案:(1) 1到100的数字。

(2)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4) 身高和桌子的高度。

(5) 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自己设计一些数学题目,或者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解决。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1.长度的概念与单位
2.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3.实际问题中长度单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转换;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长度单位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
1.解释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长度单位解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导学案

导学案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第二课时认识米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第四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
年月日编写人:组长: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件(第5课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件(第5课时)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1)教室长约6( 米 );(2)桌子高100( 厘米 ); (3)雨伞长90( 厘米);(4)杯子高10( 厘米 ); (5)大树高约10( 米 );(6)手掌宽约7( 厘米 ) (7)小明身高1( 米 )41( 厘米 ); (8)1枝粉笔长约8(厘米);(9)门高约2( 米 ); (10)书长20( 厘米); (12)中指宽约1(厘米);
(13)双臂张开,长1( 米 )30(
厘米 )
谁会找?
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4条 )
( 6条 )
( 3条 )
( 8条 )
( 10条)
( 10条)
( 9条 )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1)教室长10( 米 ) (2)桌子高90(厘米) (3)回形针长3(厘米) (4)操场跑道长200( 米 ) (5)1个杯子高10(厘米) (6)桌子长1( 米 )
第一单元:长 度 单 位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
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 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 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 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我记得:
1米= 100 厘米
线段是( 直 )的,有( 两 )个端点,线
段可以量长度。
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 )对准物 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就是 几厘米。
谁是判断高手
(1)作业本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 ) (2)线段没有端点。( × ) (3)线段的长度是可以量出的。( √ ) (4) 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是7厘米。( × ) (5) 小强的身高是150米。( × ) (6)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 )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厘米、分米和米的关系:厘米(cm)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它是分米(dm)和米(m)的百分之一。

1dm等于10cm,1m等于100cm。

2. 换算:小学数学中常常涉及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比如,将100cm换算成dm,就是将100除以10,得到10dm。

将2.5m换算成cm,就是将2.5乘以100,得到250cm。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换算比例关系。

3. 长度的比较:小学数学中还会涉及长度的比较。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
不同长度的物体。

可以通过直接比较,或者通过换算为相同的单位进行比较。

4. 长度单位的应用:小学数学中会涉及到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计算
书桌、操场等场地的长度,计算铅笔、尺子等物体的长度。

学生需要学会将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转化为长度单位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是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
进行理解和巩固。

部编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部编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小组合作:用拃作为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有5拃长。
有3拃长。
学生的拃比老师的拃短一些。 老师的拃比学生的拃长一些。
小组合作:用拃作为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有5拃长。
有3拃长。
不同人的拃长度可能是不同的,测量出的结果也就 不同,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尺子
小组交流: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或者把物体左端对准尺子任意一个整刻度,用此时右端 对准的刻度数值减去左端对准的数值,所得的差就是物 体的长度。
方法提示:
一放正,二对“0”, 三读数。
估一估。
大约( 9 )个 长。
大约( 3 )个 长。
判断:铅笔长 6 厘米。( × )
看一看,铅笔长( 8 )厘米。
量一量。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一放正, 二对“0”
三读数。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感谢聆听
完整课件
直接使用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说一说:这块石头有几庹(tuǒ)宽? 这块石头有2庹(tuǒ)宽。
说一说:这块布有几拃长?
这块布有 5拃长
说一说:这根竹竿有几个脚印长?
这根竹竿 有4个脚长。
小组合作:用拃作为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有5拃长。
有3拃长。
举手发言: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得结果 却不一样呢?
用尺子量一量。
( 7 )厘米 ( 3 )厘米
长度。
( × )厘米
( 3 )厘米
( 3 )厘米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却下滑10 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 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