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作者:安璐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06期

【摘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有助于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由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政府等创新主体构成,包括创新人才、关键技术、创新资本、基础设施、专业服务与创新文化等要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大学驱动型、企业引领型、综合发展型等,具体由该地区的研发优势与产业特点决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需要有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奖励和创新激励机制,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型企业; 产学研合作; 三螺旋

【中图分类号】G31;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ki.rmltxsqy.2020.06.001

引言

随着全球物质资源的急剧消耗与人口爆炸,以及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物质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知识、创新等要素驱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000年,美国《在线》杂志率先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Global Hub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概念,并认为它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地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训熟练工作人员或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能带来专门知识和经济稳定的老牌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影响、人们创办新企业的积极性、获得风险资本以确保好点子成功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创新的环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涉及若干要素,如高校、企业、人和环境,其产学研用多元素相融合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Henry Etzkowitz等人提出的大学—工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概念(Triple Helix)(Etzkowitz, 1995)。提出者认为,工业社会中占主导的工业—政府二元关系向知识社会中的大学—工业—政府三元关系进行转变。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社会中,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大学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要将大学、工业和政府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为知识的生产、转让和应用创造新的体制和社会形式。

由于科技、资源等要素具有自然聚集的特性,早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念被提出之前,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雏形已逐渐形成。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圣塔克拉拉谷聚集了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的知名高校和以谷歌、脸书、英特尔、苹果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产学研互相促进的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首尔等经济发达城市都树立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013年,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2014年,他在上海考察时对上海作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视察香港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想。

近年来,深圳、武汉、广州、西安、杭州等国内多个城市均提出建设具有全球或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一场围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竞赛正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紧锣密鼓地展开。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2019)调查,5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四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将由硅谷移向别处,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依次为纽约、北京、东京、伦敦、上海、台北、新加坡、首尔、波士顿和奥斯汀等。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世界范围内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往往在某一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其科学研究活动频繁,产出大量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对全球科学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超过全球科学成果总数的25%时,则该国在此时间范围内就成为世界科学中心(Yuasa,1962)。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诸多要素日益趋向于聚集在少数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厚实、创新环境优良的地区,形成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活动频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广,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发挥明显提升作用并占据领先和统治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杜德斌,2018)。它们持续孵化重大科技

成果,策划创新产业成长,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不断吸纳外部资源,并在科技、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输出影响,所聚集的能量辐射全球,即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与要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包含诸多要素,其中创新人才与关键技术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资本、基础设施、专业服务、创新文化等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杜德斌、何舜辉,2016)。图1显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生态系统构成。

(1)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所需要的人才以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中的研发与技术人员为主,此外还包括风险投资公司、知识服务机构、政府等部门中的专业人员。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有助于吸纳人才,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本土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继而在创新型企业进行科研训练,此外,还可以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创新型企业中引进人才。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要向硅谷输送数千名创新研发人才。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培养的博士和硕士通常在学校附近就业。加州州立大学圣荷塞分校、加州大学圣克拉拉分校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师,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丘陵学院等专科院校则培养了大量善于实践的技术人才(胡曙虹等,2016)。

(2)关键技术。技术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对象,其发展通常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制约产业发展或引发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先技术。由于专利制度有助于推进技术交流与转让,促进技术进步,通常人们以发明专利作为创新活动的衡量指标。判断某个技术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十分重要,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可以为此提供有益的参考。傅瑶等人(2013)利用S曲线分析美国各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发现美国的24个技术领域已经处于成熟期,5个技术领域处于衰退期,只有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现处于成长期,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其他电脑和电子产品、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这4个技术领域步入成熟期时间较短,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创新人才提供科研环境与条件,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创新引领与核心驱动作用。正如《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所指出的,世界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需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拔尖人才;根据国家重大需求与自身学科优势,合理规划学科布局与发展战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推进成果转化,将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共同体,通过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集群发展、产学研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建立以高校-高校、高校-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型企业以及高校-创新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姚伟,2019)。例如,以金融服务著称的纽约大湾区聚集了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常春藤盟校、以纽约大学为代表的新兴泛常春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