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早期国家的特征”,题型是“反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商朝与西周王位继承的代际变化,要求深层次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生通过王位代际的变化,找出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得出历史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了学生对商周时期的史实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掌握。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解读(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解读(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解读考点1 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1. 变迁:、、周(又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更替,合称三代。

2. 周朝:年周武王伐纣灭,建立周朝,吏称西周。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考点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的内容:为了进行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和分别授予、和,让他们建立,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有:服从的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和。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建立和征派等。

分封制的影响:加强了;扩大了,形成对周王室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

3. 宗法制的内容:周天子由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地位。

按关系的亲疏,形成了“———”这样的宗法等级。

宗法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考点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形成了一套从到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族权与王权相结合;王位世袭制、和构成基本内容。

考点4 了解秦的统一战国时期,秦王赢政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

考点5 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中央官制1. 了解“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和地位,因此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定作自己尊号,自称“”。

2. 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设立、与,史称“”。

他们的职权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是的助手,负责系统;太尉主管。

三者互相又相互,大权最终集中于手中。

九卿: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考点6 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 建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秦统一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直接任命。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1)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1)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综合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2.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政治形态【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

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西周将分风之语宗法制相结合的一种现象,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国家不是在西周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1.【答案】A【点拨】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C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C项。

3.【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答案】D【点拨】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

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

因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

5.【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6.【答案】C【点拨】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及其影响”是浙江高考常考查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影响)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02.(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 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解析】由材料“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含解析)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0年】1.(2020·新课标I)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故选D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

故选B。

3.(2020·新课标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2)对后世的影响①中国封建王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③“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消极影响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②等级观念严重。

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周天子的王位以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的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分封士,这样就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强调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强调的是选贤任能,与血缘关系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的产物,C选项排除。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与血缘关系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2019·全国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知宋朝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北宋治军的方针是强干弱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因此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与地方控制无关,C选项排除。

北宋的贫富分化主要和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发展有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准确把握,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2019·全国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 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率先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对地方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因此有力量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小题狂做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小题狂做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小题狂做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 )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2.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3.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 978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 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 宗法等级森严4.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5.《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6.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1_北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1_北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形成于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战国时期D、秦朝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展示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这一转变最早体现在哪个朝代?A、周朝B、商朝C、夏朝D、秦朝3、题干:《尚书》中记载:“明王立政,班瑞于天下,王者无外。

”这里的“班瑞”指的是:A. 王权的象征——玉器B. 中央官吏的象征——符节C. 地方官吏的象征——信符D. 太子继承权的象征——传国玉玺4、题干: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郡县的设置是依据什么原则来划分的?B. 地理C. 经济D. 血缘5、题干: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均田制6、题干:下列关于汉代中央官制说法错误的是:A. 汉代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B. 皇帝之下设有宰相C. 宰相之下设有中书省D. 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布诏令7、数字、西周时期,国王还可以直接向普通百姓征用人员建造宫殿,这主要体现了西周的哪种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世袭制8、数字、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监察事务”的官职是?A、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9、题干: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规定天下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以下关于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体现了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C. 削弱了禅让制D. 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加强了基层管理 10、题干:汉代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这一制度的推行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官员素质C. 保障官员公平竞争D. 减少官员腐败11、《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郡县制,这一制度的最大优点是()A. 便于中央集权统治B.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C. 保障社会稳定D.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12、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的是()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 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C. 都督府、节度使、观察使D. 侍中、中书令、尚书令1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其建立者是:A. 禹B. 启C. 桀D. 汤14、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其主要目的是:A. 缓和贵族之间的矛盾B. 扩大周朝的疆域C.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D. 强化中央集权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实行县制,削弱地方诸侯权力B.收归军队铸造货币权力,统一货币C.推行六国文字,统一书写文字D.奖励耕战,实行军籍制16、唐太宗李世民将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分割为中书、门下两省,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中央官员数量,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皇帝个人权威,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三省六部制,使行政权力多样化D.限制地方势力,实现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夏朝的建立者是()。

A、禹B、启C、汤D、成汤2、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中,标志着分封制开始正式运行的是()。

A、封邦建国B、福享边疆C、爵位制度D、五服制度3、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强化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下哪项不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行省制C. 官僚政治D. 郡县制4、中国古代政治局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推恩令”,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清太宗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实行 ______ 。

选项:A. 郡县制B. 分封制C. 官僚制度D. 豪族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选项:A. 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B. 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C. 三省六部制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 三省六部制下的中央官吏主要负责地方行政7、西周时期,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制度。

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下列哪一项?(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8、秦朝统一后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9、下列选项中,不是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直接体现的是:A. 荀子《荀子》作为国教科书的地位确立B.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道德规范D. 《春秋》成为emic非基督教国家的神圣经典 10、以下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省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 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C.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帝的集权D. 三省六部制形成于唐朝,一直延续到宋朝11、《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颁布“焚书坑儒”政策B. 实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设立丞相12、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行察举制,选拔官员B. 设立太学,培养儒家学者C.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D. 设立内侍省,加强皇帝的权力13、分封制下,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让他们组成地方政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松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

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排查纠错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于同一个概念。

(×)点拨早期政治制度特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1840年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

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威。

(√)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4.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点拨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5.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6.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

(×)点拨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长河中,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均从属于皇帝的意志,谈不上分离。

7.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每个朝代的相权都受到削弱。

(×)点拨错在“每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秦代、元代就不适合。

9.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 点拨宋朝宰相受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牵制,不可能集决策、审议权于一身。

10.“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2017年北京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
3. (2017年天津卷)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

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
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

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