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合集下载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1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1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33物质运输的途径”。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2.利用模型、实验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创设生活情境,如模拟心脏跳动、血管分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血液循环。
4.设计有趣的活动,如制作血液循环途径图、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2.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导学过程:探究一血液循环的途径1.学生读课本P54页,回答:在_______的推动下,血液在_______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

2.学生读课本P55页,结合P54页“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回答:血液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条途径。

血液由左心室泵入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流回__________,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

通过体循环,将富含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__________和_______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等代谢终产物运走。

这样,血液就由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__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___血。

血液从右心室泵入___________,流经肺部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_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____进入血液。

这样,________血就变成了________血。

体循环与肺循环是_________进行的,并在_______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____________路线。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___秒,效率非常高。

:肺动脉里流动的不是动脉血,而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不是静脉血而是动脉血。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努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绘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的思维导图。接着,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我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努力。例如,对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部分,我首先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接着,我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最后,我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让学生思考物质运输在疾病治疗、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总结归纳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想: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通过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如直观教学、问题驱动、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又将废物排出体外的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了解身体是如何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心脏、血管、淋巴系统等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结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4.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向他人介绍生物体内物质运输途径的重要性,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不少于500字。
5.搜集与物质运输相关的新闻报道或科学研究,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6.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庭中某种植物的蒸腾作用,记录物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7.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持血液循环畅通,预防心血管疾病,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b.这三种运输途径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c.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这些运输途径的重要性?
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细胞间质运输的相关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3.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要求: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二课时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二课时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二课时)编号: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使用教师姓名使用时间教学目标:说出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一】预习导学1、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是对血管壁造成的_______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_____循环的______血压,可以用__________在上臂的________处测得。

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___________千帕,舒张压___________千帕。

血压经常超过_______千帕,就称为高血压;血压经常低于__________千帕,就称为低血压。

2、脉搏就是________的搏动,中医切脉是摸_____部的_______动脉。

脉搏的次数与_______的次数是一致的,正常的成年人维持在____________ (范围)。

3、某人受伤后伤口处流出红色、缓慢、少量血后而自然止血。

该人受伤的血管是_________,若血液喷射而出,血色鲜红,应在受伤血管的_________端止血。

【二】主动探究1.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含义是什么?2.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什么血压?测量血压的部位在哪里?3.健康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以及高血压、低血压的范围分别是多少?4.何谓脉搏?脉搏是如何形成的?切脉的部位在哪里?脉搏与心跳是什么关系?5.我国最早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的医生是谁?【三】拓展升华下图是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根据图回答:(1)血液由[ ]________经过[ ] _________进入肺。

在[ ] __________处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____血变成_______血,由[ ]_________流回[ ] ________完成肺循环。

(2)[①]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依靠______________来实现。

(3)血液由[ ]________经过[ ] _________给全身组织细胞供血,在[ ] ______________处进行气体交换,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由[ ]________流回[ ]________完成体循环。

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

3.3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预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本P16—P19,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完成下面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检查、记忆!★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1.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2.说明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温故知新:1.血液:颜色;红细胞的功能;2.血管:动脉是;静脉是;毛细血管是;左心房:与(血管)相连通;左心室:与(血管)相连通;四个腔右心房:与(血管)相连通;3.心脏右心室:与(血管)相连通;瓣膜:只能朝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只能朝动脉开,。

思考:1.血液循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什么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观察思考观察教材P54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尝试描述血液循环途径。

2.示意图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尝试分析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

★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展现自我)阅读教材P55,完成下列问题1.血液循环可以分为循环和循环两条途径,这两条循环路线是进行的,并在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尝试完成下列循环途径:组织细胞()↑↓()体循环:→→各级动脉→→各级静脉→→肺循环:←←←←()↑↓()肺泡3.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肺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1.有人说含营养物质多、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为动脉血;含营养物质少、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为静脉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1.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和流静脉血的分别是哪些腔?2.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什么?血液成分怎样变化的?3.体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是什么?血液成分怎样变化的?【典型例题】(学会方法举一反三)血液通过肺部时,氧气含量发生变化。

济南版《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济南版《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四、教学活动设计(注意与目标和评价设计的一致,抓大放小,防止细碎化)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决堂测
复习回顾,解决堂测,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或默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错题的改正。
复习导入
学生在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和器官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制作了血管以及心脏的模型,那心脏和血管是如何完成血液循环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五、教学反思(从教、学、评的一致性上进行反思)
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讲授新课
任务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一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并填写导学案提纲
展示视频及动画:教师指出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里循环流动,这就是血液循环。
第二步:根据图中箭头所示,尝试描述血液循环途径。
第三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部位
2、体循环过程和肺循环过程发生了哪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有什么变化?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讲述药物到达病灶经过的路线。
任务二:血压与脉搏
医生给病人诊断疾病时,通常要量血压和测脉搏。血压的高低和脉搏的强弱,快慢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
1、血压的概念:
2、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什么?
3、测量血压的部位:
4、收缩压和舒张压:
5、低血压和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想知道的: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路线怎样;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阅读课本图和文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2)设计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环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交流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质运输的途径,包括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细胞间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难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细胞间质运输的方式及其调控机制。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个别辅导等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运输途径的知识点。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提问回答等形式,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5.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实验室,了解医学领域对物质运输途径的研究和应用。
(2)开展科普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介绍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鼓励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深入探讨物质运输途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学生对淋巴循环的了解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对细胞间质运输的方式有一定认识,但对其具体过程和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优秀导学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优秀导学案

物质运输的途径学习目标1.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

(重难点)2. 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数值。

3.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学习方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一是“两个途径”即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二是“两对概念”,即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三是两处交换,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四是两个变化,即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后,体循环、肺循环的动、静脉血管中动、静脉血的变化。

学习过程探究主题一血液循环的途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P55相关内容,根据图3.3-3-1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3.3-3-1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1. 体循环:⑴ 路线:左心室→→→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 右心房。

⑵ 血液变化:血变成了血。

2. 肺循环:⑴ 路线:右心室→→肺内的毛细血管网→→左心房。

⑵ 血液变化:血变成了血。

3. 有人说,先进行完肺循环,使静脉血换成动脉血后,再进行体循环,才能使身体的各个器官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这种说法对吗?『合作探究』1. 有人说:“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在静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

”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 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3. 进入肝脏的血管除了肝动脉还有___________,此血管中的血液是________血,但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释疑』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质疑,全班交流,师生相互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深析』1.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若被头部的组织细胞所利用,其运输路径是怎样的?2. 某人患了手臂处感染,医生给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写出药物到达病灶的循环途径。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的途径课堂设计(第1课时)
四中提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
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难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过程。

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初中生物备课设计第三单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备课设计培训设计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申请实验室购买相应材料。

2.上课前一天做预实验,考虑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应急准备。

课前培训:1.全班同学:边思考边做任务,并积极反馈自己的收获,有疑问的及时提出。

2.小组长:协调分工,引领组员认真做课堂任务,真实探究。

3.生物高效学习小组:及时帮助同学解决遇到的困惑课中培训:1.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2.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新生问题,继续探究,激发学习欲望课后培训抽查学生掌握情况,继续强调掌握不清楚的地方学生准备:1.物品准备:课本、《学习设计与指导》、双色笔2.知识准备:回顾血液、血管、消化与吸收等相关知识3.精神准备:期待、兴趣、好奇心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视频截止北京时间5月5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各国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

新冠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打喷嚏、咽喉疼痛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吃药、打针和输液等多种方式并用,治愈人数逐日增多。

通过大单元整体学习后同学们知道,人体内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性管道中循环流动。

药物进入血液后是如何随着血液运输到达咽部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药物的运输路线。

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结合新冠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上节课学习的血液、血管等相关知识,思考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运输路径利用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药物是如何达到病灶部位?同时符合生物学新课标要求“来源于生活、解释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解读重点解读:结合文本心脏解剖过程,小组合作解剖新鲜猪心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更清晰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和方向,快速进入目标引领,思路清晰,学生可以在任务驱学习目标脏,了解心脏的结构及所连血管。

新冠患者早期均有咽喉疼痛症状,根据血液循环视频及动态图绘制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咽部的路线图。

情境任务的探究中来。

动下进行活动,达成任务发布学习任务结合血液循环图,绘制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咽部的路线图明确学习任务,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活动一、解剖新鲜猪心脏,绘制心脏结构图结合文本要求,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注水,用手挤压心室时,观察水从哪儿流出来?试着解剖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绘制心脏结构图。

初一生物济南版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经(2)导学案

初一生物济南版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经(2)导学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巩固物质运输的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数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温故知新1、两条途径:体循环:起点_________终点__________肺循环:起点_________终点__________2、两处交换及血液成分的变化:(1)体循环中,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血;(2)肺循环中,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由__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血。

3、两对概念: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预习导学:1.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_________。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________的动脉血压,可以在______________测得。

2.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___________,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__________。

正常值为__________。

3.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_________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__________, 就称为低血压。

4.脉搏就是指____________。

测量脉搏时在左手腕部外侧的____________处。

健康人________的次数与________的次数是一致的。

探究一血压活动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扁鹊给病人“切脉”的图片,再让学生测量脉搏。

1. 说出测量脉搏的部位?脉搏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通过“切脉”可以诊断病症呢?3.脉搏的变化除了身体变化的影响外,还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二脉搏活动二:温故而知新:常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有那些?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活动三:某同学为验证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活动准备:1.确定运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准备的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实验人员在安静状态下和不同运动状态时的脉搏次数.4.实施计划:请同学们设计表格,并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物质运输的途径1 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物质运输的途径1 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教学目标:
①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

②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课前准备:
作课件。

教学过程: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输液处在手部,病灶扁
桃体在咽部,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人体内的
说出心脏的四个腔,哪个腔的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通?、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
一、两个途径(体循环与肺循环)
探究活动:一滴血的旅程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第6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经
【学习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1)途径:____心室→ _______动脉→______动脉→_______的毛细血管网→_____静脉→______静脉→______心房。

(2)物质交换
①交换场所:___________的毛细血管网。

②交换过程:血液中的________进入细胞,细胞中的_______等废物进入血液。

(3)血液变化:_______血→________血。

2.肺循环
(1)途径:____心室→ ______动脉→_______的毛细血管网→______静脉→______心房。

(2)气体交换
①交换场所:_________的毛细血管网。

②交换过程:血液中的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___进入血液。

(3)血液变化:_______血→ ________血。

3.联系:体循环与肺循环________进行,并在_______处连通在一起。

二、血压与脉搏
1.血压
(1)概念:流动的_______对血管壁产生的________。

(2)测定部位:_____________处。

(3)正常值:①收缩压:_______千帕。

②舒张压:________千帕。

(4)异常症:①高血压:血压经常高于_______千帕。

②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_________千帕。

2.脉搏:动脉的_______,正常人_______的次数与________的次数相等。

拓展延伸:(释疑解难)
1.判断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的氧含量,而不是血管的名称。

2.并不是所有动脉内都流动脉血,也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动脉内
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达标检测】
1.使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A.肺
B.毛细血管
C.心脏
D.组织
2.在肺循环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肺部毛细血管
3.中医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是()
A.上臂肱动脉
B.腕部桡动脉
C.上臂静脉
D.腕部静脉
4.张大娘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23/17千帕。

据此数据,张大娘可能患有()
A.高血压
B.贫血
C.低血压
D.脑炎
5.动脉血是指()
A.动脉中流动的血
B.含氧较多的血,颜色鲜红
C.含养料较多的血
D.含氧较少的血,颜色暗红
6.人体血液通过体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结果()
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变成废物
D.废物变成养料
7.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下腔静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考链接】
1.(2018•日照14)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2.(2018•济宁8)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

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
B.[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C.[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
D.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3.(2018•枣庄26)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
又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的旅行方向。

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
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左心室→左心房
C.毛细血管→肝静脉 D.右心窒→肺动脉
4.(2018•青岛18)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5.(2019.德州29)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我们北方人主要靠摄入禾谷类食物,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如图一),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如图二),作为能量的来源。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淀粉经过[I] 过程,分解成[X] , [III]过程在小肠处完成。

(2) 图三中,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进入血液,由血管[④] 运送到器官[A] 的毛细血管处,在的调节作用下实现了图二的变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6.(2017.德州 23)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1-11表示部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图中肺循环的途径是(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处连通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 动脉瓣是存在于(填标号)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

(3) 饭后的血管[6] 与[11] 相比,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是。

(4) 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次才能到达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