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针刺矫正胎位不正110例疗效分析

针刺矫正胎位不正110例疗效分析

针刺矫正胎位不正110例疗效分析
孟春联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3(000)001
【摘要】妊娠7个月胎位不能转正者为胎位异常。

常见的有臀位,如不及时矫正,分娩时常易危及母子生命。

以往采用胸膝卧位矫正效果不佳,1980年以来我们用针刺双侧至阴穴并配以“G6805治疗机”密速疗法,矫正胎位不正11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孟春联
【作者单位】晋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3
【相关文献】
1.艾灸至阴穴合保产无忧散内服矫正胎位不正45例 [J], 钟五荣;王俊松
2.针灸至阴穴配合八珍汤加减矫正胎位不正50例疗效观察 [J], 柴云芝;柏跃华
3.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52例 [J], 姚炜;李春香
4.“矫正丸”矫正胎位不正240例报告 [J], 张洪波;张秀丽
5.110例大腿肌拉伤针刺拨罐疗效分析 [J], 祁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位不正利用灸药并用

胎位不正利用灸药并用

胎位不正利用灸药并用
*导读:胎位不正是妇产科很常见的疾病,对母婴造成很大的危害。

以往常用的方法均采用膝胸卧位的方法,孕妇往往不能坚持,半途而废。

笔者利用……
胎位不正是妇产科很常见的疾病,对母婴造成很大的危害。

以往常用的方法均采用膝胸卧位的方法,孕妇往往不能坚持,半途而废。

笔者利用灸药并用的方法,效果理想。

具体方法是: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

每日两次,每次大约20分钟。

另外服用中药胶艾汤。

基本方药为:生地18克,艾叶9克,阿胶6克,川芎6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灸药并用,一般坚持7日。

第1 页。

艾灸至阴穴可纠正胎位不正

艾灸至阴穴可纠正胎位不正

艾灸至阴穴可纠正胎位不正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现代医学证明灸至阴穴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子宫活动随之增强,胎儿活动加剧,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达到纠正胎位的目的。

️注意:胎位纠正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妇的安全不容忽视艾灸该穴对纠正胎位不正有奇功,临床上一般一到两周就可以见效,且操作简单,基本无副作用,古时就是用这个方法帮助诸多孕产妇避免难产。

️点燃艾条对着至阴穴灸15分钟左右,灸完一边灸另外一边。

️后面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每天灸两次。

️艾灸前后可能会感觉到胎动增加,艾灸完以后配合做“膝胸卧位(方法如下图)”,这样每天坚持就可以慢慢调整胎儿恢复到头位。

️艾灸调整胎位在孕期30-34周(孕期7-8个月)效果尤其好,可以让诸多孕产妇们顺利生产,尽量找艾灸经验丰富者施灸,孕妇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

️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期也可以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纠正吧。

️至阴穴位能纠正胎位是自古就有记载的,《太平圣惠方》中就记载了艾灸至阴穴治疗妇人横产的医案。

️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又是与足少阴肾经经气相通的穴位,通过艾灸至阴穴可激发膀胱经经气,调整肾经经气,使气血阴阳得以平衡,又可沿肾经循行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从而振奋阳气,顺理胎气,促进胎位自然转正。

️。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作者:李建华,梁勋厂,时间:2007-11-23 10:12:00【摘要】目的对比针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采用B超检查进行适时疗效观察。

方法观察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给予针灸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行膝胸卧位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膝胸卧位法。

结论疗效与孕周大小、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及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密切相关。

【关键词】胎位不正;针刺疗法;穴位;至阴;超声检查;羊水;双顶径Ultrasonic observation on rel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correction of fetalposi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and knee-chest position for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gnancy.At the same time,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as observed under ultrasonic monitoring.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of breech pregnancy) were treat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knee-chest posi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3.3%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 theraphy for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gnancy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knee-chest positiontherapy.Conclusion At the same time,results foun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related with duration of pregnancy,amount of amniotic fluid,fetal biparietal diameter,as well as theplacenta-adhered position on the utlerus.【Key words】 abnormal fetal position;acupuncture;moxa-sick moxibustion;ultrasonography;amnioic fluidl;biparielal diameter胎位是指胎儿在子宫腔中的位置。

针灸学:针灸治疗-胎位不正

针灸学:针灸治疗-胎位不正

针灸学:针灸治疗-胎位不正2018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高分导学胎位不正【概念】正常胎位中,绝大多数为枕前位。

如果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为枕后位、臀位、横位等,称胎位不正。

常见于经产妇或腹壁松弛的孕妇。

【病因病机】肝郁气滞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横逆,胎气不能通降胎位不正怒责伤肝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胞脉失养,胎气失和脾胃不健肾阴虚素体阴虚精血亏虚,阴虚阳亢,胎气失于和降房劳伤肾孕后血聚养胎【辨证要点】胎位不正在临床上多无自觉症状,可通过妊娠后期腹壁或肛门检查而发现。

临床表现:官颈扩张缓慢、官缩不强、产程延长,或胎膜早破、脐带脱出、胎儿窘迫或死亡,有的可发生子宫破裂或产道损伤。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调整胎位主穴及方义至阴一足太阳经井穴一与足少阴经相连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纠正胎位取经以足太阳经井穴为主配穴纳差乏力足三里、三阴交腰酸肾俞、太溪操作嘱孕妇放松腰带仰卧床上,或坐在靠背椅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m i n,每日1~2次,灸至胎位正常。

若灸数次无效应查明原因,转妇科处理2.其他治疗穴位激光照射法:选穴至阴。

用氮一氖激光仪,医用激光器功率5mW,直接照射穴位,每侧5~8min,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

【按语】1、艾灸至阴穴对胎位异常有极好疗效,以妊娠7~8个月者成功率最高,8个月后,胎儿头固定,胎儿部分人盆,则会影响疗效。

一般异常胎位矫正率可达90%以上。

2、导致胎位不正原因甚多,如盆腔狭窄、子宫畸形等不属针灸治疗范围,应由产科处理。

3、至阴穴为矫正胎位异常的经验效穴。

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至阴穴后,母体会产生明显的良性改变。

胎儿心率在艾灸后明显加快。

血浆游离皮质醇含量(放射免疫测定)在艾灸后明显增加,但羊水中皮质醇含量并不增加,提示血浆皮质醇的增多系来自母体肾上腺皮质。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浆中前列腺素含量,发现前列腺素E (PGE)含量明显降低,而前列腺素F(PGF)无改变,故使PGF/PGE的此值由艾灸前的1.08±0.06,增加到艾灸后7.70±0.16 0由此推论,艾灸至阴穴引起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升高及PGF/PGE比值的增加,可能导致子宫紧张性升高及官缩增加,从而引起胎动而促进其转正。

胎位不正如何纠正

胎位不正如何纠正

胎位不正如何纠正羊水中的胎儿,由于头比身体重,所以胎儿呈头下臀上的姿势。

正常的胎位是胎头俯曲,枕骨在前,叫枕前位;胎儿横卧在宫腔,称横位;臀在下方,坐在宫腔里,叫臀位。

横位和臀位,都是胎位不正。

即使胎头向下,但胎头由俯曲变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也是胎位不正。

胎头不正,要设法纠正。

纠正的主要方法有:胸膝卧式。

在孕7个月前胎位不正,只要加强观察便可。

因为宫内羊水较多,胎儿有活动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

若孕7个月以后胎位仍不正,便要纠正了。

孕妇可用胸膝卧式。

要领是解尽小便,放松裤带,跪在铺着棉絮的硬板床上,双手前臂伸直,胸部尽量与床贴紧,臀部上翘,大腿与小腿成直角。

如此每日两次,开始时每次3-5分钟,以后增至每次10-15分钟。

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头转为头位机会。

胎位不正在家能否自行纠正我是一个孕36周的准妈妈,现在我的宝宝是臀位,医生让做操,可我总是坚持不了,请教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在家轻松纠正胎位?一般纠正臀位的常用方法为膝胸卧位,这种方法可促使胎臀退出盆腔,再借助胎儿重心,使其自然转成头位。

此方法比较简单,孕妇在家就可以完成。

具体方法是:孕妇排尿后,松解裤带,俯卧于床上,将胸部紧贴于床,臀部翘起,使大腿与床成直角。

每日两次,每次15~20分钟,7日为一个疗程。

如感觉这种方法比较费力时,可采用仰卧臀高位。

这种方法不同于前者的地方是:仰卧于床上,因而比较省力,腰部需用枕头或被褥垫高,使腰臀与床成30~45度角,仰卧10~15分钟后,迅速将身体转向胎儿肢体侧,再侧卧5分钟。

每日两次,3~7日为一个疗程。

如以上两种方法均不满意,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由医生行外倒转术。

这些方法均适合孕32~34周的孕妇,不过您已妊娠36周了,此时,胎儿已长大,羊水量相对减少,胎位已不易纠正,但不妨可试用仰卧臀高位的纠正方法。

所谓胎位,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

胎儿出生前在于宫里的姿势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孕妇是顺产还是难产。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目录1、头痛..................................................................2、面痛..................................................................3、落枕.................................................................. 颈椎病...................................................................4、漏肩风................................................................5、肘劳..................................................................6、腰痛.................................................................. 坐骨神经痛...............................................................7、痹证..................................................................8、中风..................................................................9、眩晕.................................................................. 高血压...................................................................10、面瘫.................................................................11、痿证.................................................................12、痫病:...............................................................13、癫狂................................................................. 癫病..................................................................... 狂病.....................................................................14、颤证.................................................................15、不寐.................................................................17、痴呆.................................................................18、心悸.................................................................19、感冒.................................................................20、咳嗽.................................................................21、哮喘.................................................................22、呕吐.................................................................23、胃痛.................................................................24、腹痛.................................................................25、胁痛.................................................................26、泄泻.................................................................27、痢疾.................................................................28、便秘.................................................................29、阳痿.................................................................30、癃闭.................................................................31、消渴.................................................................32、月经不调.............................................................33、痛经.................................................................34、经闭.................................................................35、崩漏.................................................................36、绝经前后诸症.........................................................37、胎位不正.............................................................39、带下病...............................................................40、不孕症...............................................................41、缺乳.................................................................42、遗尿.................................................................43、小儿惊风.............................................................44、小儿积滞.............................................................45、小儿脑性瘫痪.........................................................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47、瘾疹.................................................................48、蛇串疮...............................................................49、神经性皮炎...........................................................50、斑秃.................................................................51、痄腮.................................................................52、乳痈.................................................................53、肠痈.................................................................54、痔疮.................................................................55、扭伤.................................................................56、腱鞘囊肿............................................................. 57,目赤肿痛.............................................................58、麦粒肿...............................................................59、近视.................................................................61、鼻渊.................................................................62、牙痛.................................................................63、咽喉肿痛.............................................................64、晕厥.................................................................65、虚脱.................................................................66、高热.................................................................67、内脏绞痛.............................................................68、肥胖症...............................................................69、戒断综合征...........................................................70、慢性疲劳综合征....................................................... 丄丅×│○△↓※补法:┬泻法:⊥平补平泻:∣三棱针刺血:↓艾条灸:×艾炷灸3壮:△3 温针灸: 拔罐:○皮肤针:※皮内针: 电针:IN 穴注:IM在针灸处方中,上述符号直接在腧穴后面。

治疗胎位不正的特效穴

治疗胎位不正的特效穴

治疗胎位不正的特效穴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
一、取穴步骤
足小趾甲外侧缘与趾甲基底部各作一线,两线交点处即为至阴穴。

二、重要结构
足小趾外侧缘。

三、主治
至阴(纠正胎位第一穴)
①胎位不正,滞产;
②头痛,目痛;
③鼻塞,鼻衄。

四、定位
在足趾,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五、按摩
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皮肤潮红为度。

灸前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以利胎儿活动。

六、艾灸
艾条悬灸
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
时间:3-5壮;
麦粒灸
时间:3-5壮。

在基层医院推广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优势及重要性

在基层医院推广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优势及重要性

在基层医院推广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优势及重要性通过对比中西医治疗胎位不正的方式及疗效,认为中医针灸疗法具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优势,更适合于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标签:胎位不正,针灸治疗,基层医院【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malposition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with simple inexpensive significant effect other advantages,more suitable for a limited application of basic hospital medical conditions and promotion.【Keyword】malposition,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primary hospital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多数医院已达40%~60%,而剖宫产手术存在近远期并发症,对产妇及新生儿伤害较大。

临床上胎位不正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胎位不正是指孕妇在妊娠8个月(即32周)后发现胎位异常,确定胎头并不在腹部的情况。

西医认为其原因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小、盆腔肿瘤、胎儿畸形、羊水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其病因为孕妇气血虚弱不足以托正胎位,或气滞血瘀而使宫体经血不足,宫体紧缩,使胎儿不能转动而造成胎位不正。

为降低剖宫产率,妊娠期矫正胎位非常重要。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细心比较中西医疗法,认为中医针灸治疗在矫正胎位上具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优势,更适合于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1. 西医治疗机理及方式膝胸卧位是临床常用的纠正方法。

机理是利用孕妇臀部抬高,借胎儿重心的改变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的弧面顺宫底孤面滑动,以完成转位;或促使已人盆的胎儿离开盆腔,以减少转动障碍[1]。

《针灸治疗学B》答案

《针灸治疗学B》答案

《针灸治疗学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灵枢·经脉》所说“灸之”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E.陷下证2. 在针灸治则中,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证,最好选用C.灸法3. 远部取穴是指D.远离病痛的部位取穴4.证见头痛肢酸,鼻塞流涕,喉痒咳嗽,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宜选( D )D.大椎风门列缺合谷风池支正5.次鼻取嚏法可以治疗 B.呃逆6.实证胁痛取穴以何经穴位为主A. 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7.能治疗五般痫证的是( )A.长强B.鸠尾C.后溪D.间使E.以上都不是8. 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B. 手足阳明经9.阳经五输穴所属五行顺序是B.金水木火土10. 用五输穴治疗“心下满”,应该选用 D.井穴11.“合主逆气而泄”一语,出自 C.《难经》12.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肝经的实热症,当泻 E.少府13.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D. 湿热蕴蒸14.下列哪项不是痉证的主要病因 C. 嗜食肥甘,痰浊蒙心15. 外感咳嗽兼有咽喉肿痛时,除取主穴外,宜加B. 少商、尺泽16.治疗惊悸的主要处方是 B. 间使、神门、心俞、巨阙17.凡年高形盛气虚之人,常针灸风市、足三里二穴,其作用是A. 养生保健18.治疗中风脱证,宜取A.督脉经穴为主19.治疗口渴引饮,口唇干燥,下列诸穴中宜选B. 金津玉液20.患者两膝关节痠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并兼有发热口渴,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时可取用B犊鼻、梁丘、大椎、曲池、阳陵泉、膝阳关21.根据《灵枢·经脉》,对“陷下”的病证,应该采取什么原则进行治疗?C.灸之22. 根据五输穴的主治特性,治疗“体重节痛”应该采用哪类穴位B.输穴23. 治疗中风的中经络证候以 B.手足阳明经为主24. 对于经筋、四肢关节等部位的红肿疼痛或麻木等病痛,其配穴多选用C.近部取穴25. 治疗蛇串疮的基本方是 E.局部围刺夹脊穴合谷曲池26. 八会穴中气会穴是 E.以上都不是27. 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局部取穴宜选 D. 翳风28.挑刺治疗麦粒肿宜在何处寻找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B.胸1~529. 五输穴分属五行始于( )A.《内经》B.《难经》C.《针灸甲乙经》D.《脉经》E.《子午流注针经》30. 治疗肝阳上亢的眩晕,下列最适宜的处方是B.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31. 大肠的下合穴是指 C.上巨虚32. 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肾经虚证当补D.经渠33. 引起高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外邪,邪正相争34. 下列哪一项不是厥证的主要病因C.阴虚阳亢35. 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咳嗽,除取大椎、定喘、肺俞外,还可加用A. 天突、膻中36.胃俞、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四穴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的失眠?D. 脾胃不和型37.中风闭证昏迷的主要处方是A.水沟、中冲、丰隆、太冲、劳宫38.耳针治疗发热、高血压、炎症应取 C. 耳尖39.治疗消渴的经验穴是:A. 胰俞 B. 肾俞 C.肝俞 D. 脾俞 E. 胆俞40.牙痛,局部肿痛,口臭而渴,大便秘,脉洪数,苔黄。

如何针灸纠正胎位

如何针灸纠正胎位

如何针灸纠正胎位文章目录*一、如何针灸纠正胎位1. 如何针灸纠正胎位2. 胎位不正怎么睡3. 胎位不正会影响剖腹产吗*二、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哪些*三、胎位不正对胎儿有影响吗如何针灸纠正胎位1、如何针灸纠正胎位用艾条炙两小脚趾胛跟部外侧的至阴穴,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连续做l周。

注意艾卷离皮肤不要太近,以免烧伤皮肤。

两种方法可合并使用,如无人帮助,可一先一后运用,如有老公协助,可同时进行。

2、胎位不正怎么睡孕妇出现了胎位不正是常见的现象,在怀孕的晚期由于胎儿活动比较多,如果经常的出现了胎位不正常,需适当用些胸膝卧位的方法矫正胎位,有一定效果的。

平时睡觉需适当用些侧卧位,也是可以的,每隔两周复查一次胎位的情况,来明确将来生产的方式。

3、胎位不正会影响剖腹产吗位不正是会影响顺产的,对剖腹产影响不是很大,一般来说,胎位不正的话,可能很难顺产,一般是要采取剖腹产才可以解决胎位不正的问题。

所以,一般胎位不正是可以进行剖腹产的,但是如果要进行顺产就比较困难了,顺产的情况下,小孩胎位不正是很难出来的,所以,如果您胎位不正,决定剖腹产的话,反而不用太担心。

另外,在快要生了的时候,也就是是在预产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出远门,不要一个人出去,最好身边随时有一个陪伴,在预产期也可以去医院住院进行待产,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哪些1、羊水不正常羊水异常是最常见的原因,羊水是准妈妈的子宫是最重要的东西,是胎儿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和吸收的液体,羊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羊水过多容易导致胎儿在子宫内任意滚动等,羊水过少,不能满足胎儿翻身,导致胎儿不回的位置。

在一般情况下,羊水异常是错位的主要原因。

2、多胞胎妊娠多胞胎妊娠多是导致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儿在母体的位置本就多样,特别是多胞胎的情况,2个以上的胎儿共用子宫内的羊水,大多情况下,羊水都满足不了胎儿翻身,因而转不回去原本的正位,就发生了胎位不正的现象。

中医妇科学课件:胎位不正

中医妇科学课件:胎位不正

【气滞证】
• 主症 妊娠后期胎位不正,胸胁胀痛, 时轻时重,精神抑郁,胸闷嗳气,苔薄 微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行滞,安胎转胎 • 方药:保产神效方 • 全当归 川芎 厚朴 菟丝子 川贝母 枳壳
羌活 荆芥穗 黄芪 蕲艾 炙甘草 白芍 生姜
【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整胎位。以足太阳经井穴为主。
【诊断】
• 1.病史:妊娠32周后发生胎先露及胎位 异常(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均 为异常胎位)。有骨盆形态异常、子宫 畸形、子宫肌瘤等病史。
• 2.症状:胎先露异常有臀先露、肩先露 及复合先露;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枕 横位、枕后位、面位、额位、高直位、 前不均倾等。
【诊断】
• 1.病史:妊娠32周后发生胎先露及胎位 异常(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均 为异常胎位)。有骨盆形态异常、子宫 畸形、子宫肌瘤等病史。

主穴 至阴

配穴 纳差乏力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腰酸者,
加肾俞、太溪。

操作 至阴用艾条灸。操作时解松腰带,每次灸
15~20分钟,每天1~2次,3天后复查,至胎位转正为止。
也可用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
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每天1
次,3天后复查,至胎位转正为止。配穴用补法,肾俞
针刺不宜过深,操作手法宜轻,或用灸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 选至阴穴。
【按语】
• 1.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成功率较高,一 般超过自然恢复率。针灸矫正胎位简便、安全, 对孕妇、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 2.灸法应注意治疗时机,妊娠7~8个月 (30~32妊娠周)是转胎最佳时机。
• 3.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肿瘤,或胎 儿本身因素引起的胎位不正,或习惯性早产、 妊娠毒血症,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你会吗?

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你会吗?

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你会吗?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青橘医话医路漫漫青橘相伴文|小贝壳来源|中医杂志导读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孕妈妈也多了起来。

顺产对母婴的益处不言而喻,而胎位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孕妇能否顺产。

灸“至阴”治胎位不正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如何操作却不一定清楚,咱们看看专科医生怎么说。

操作方法孕妇坐位,脚踩在凳子上,解开腰带,或仰卧,放松衣裤及腰带,两脚自然分开,脚掌随意外展放松。

取“至阴”穴,标准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先灸一侧,再灸另一侧,分别灸15分钟。

可以用悬灸(温和灸)或直接灸。

当晚睡觉时解开腰带。

治疗后24小时内复诊。

每天灸1次,疗程 1- 5次 (或5次以上)。

特殊情况也可以每天2次。

胎位转正后停灸,但须每天复诊,连续3天。

以后每周1次,一直到分娩结束。

复发者当天可再灸。

一般适用于30-40周的孕妇,以31-35周最好。

小于30周有自己转正的可能;孕周较大或接近预产期者,也有部分患者治疗后转正。

治疗效果1213例孕妇接受了艾灸治疗,多数患者治疗1次胎位转正,少数须5次以上才有效,胎位转正973例,成功率为80.2%。

另一项研究显示,艾灸至阴穴疗效比较膝胸卧位法好。

观察发现,直接灸可能比悬灸效果更好;孕周越大成功率越低;横位成功率比臀位高;对双胎病例,正者不变,不正者可转正。

另外,治疗失败的孕妇中临产期有4 例自然转正为头位。

复发情况引起复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羊水多少、腹壁松弛、胎动过频等,故须做好复诊,预防复发,对腹壁松的可加腹带。

研究人员观察到451例中有76例复发,复发率为21%,经产妇较多。

复发者可再次灸至阴穴。

147例患者中有8例经B超确诊,治疗后胎位转为头位,但后来又转为原位,再次治疗后转为头位直到分娩。

安全性在一项147例的观察中患者无明显不适。

有2例患者在转胎过程中发生脐带绕颈(B超发现,患者均无明显症状),通过B超严密监控,分娩前未出现明显不适,分娩后母婴均健康。

胎位不正的中医疗法

胎位不正的中医疗法

胎位不正的中医疗法
刘建英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02(010)008
【摘要】@@ 一、中药疗法rn(1)将当归、川芎、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川续断、枳壳、熟地、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一般2~3剂胎位即转正.孕妇服第2剂时,腹部均有隐隐的胎位移动感.
【总页数】1页(P15)
【作者】刘建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44.4
【相关文献】
1.胎位不正的中医疗法
2.浅议胎位不正的中医疗法
3.创新中医疗法守望百姓健康——记“孟氏特色中医疗法”创始人孟庆云
4.梅花鹿胎位不正剖腹产一例
5.艾灸至阴穴与胸膝卧位联合干预对胎位不正孕妇矫正效果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位不正
【概述】
正常胎位
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 正常胎位多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 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胎位不正如不纠正,分娩时可造 成难产。
【病因病机】
•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胎位正常 • 若孕妇体虚,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 • 或孕妇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也可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
• 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常用至阴穴,医用激光器功率5mw,直 接照射穴位,每侧5~8min,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
3.注意针灸治疗时机
妊娠7~8个月(30~32妊娠周)是转胎的最佳时机, 此时孕妇羊水较多,胎头没有固定,有一定活动度。
8个月后,儿头固定,胎儿部分入盆,则会影响疗效。
过早矫正,胎儿活动度大,还有可能复发,复发率一 般在10.1%,如果再次艾灸,仍可有效
赵普中等用激光穴位照射矫正胎位,孕妇排空小便,取卧位, 解松腰带,用威海产JG—10型激光仪照射双侧至阴穴。每次 20min,每天1次,一般以4次为限。对月份过大,胎动不活跃, 照射2次仍不转动者,每天增加照射会阴穴5~10min。共治疗 242例,治愈230例,无效12例。
黄维新用艾灸与膝胸卧位矫正胎位进行对照,将587例随机分成 艾灸组193例,膝胸卧位组194例,空白对照组200例。艾灸组每 天灸至阴穴两次,每次20min。膝胸卧位组每天做两次膝胸卧位, 每次15min。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胎位转正率艾灸组 高于膝胸卧位组与对照组(P<0.005~0.05);膝胸卧位组 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艾灸远期转正率即经过1周 的治疗或对照转正为头位,一直维持到分娩时仍为头位者为 77.19%,显著高于膝胸卧位与对照组(P<0.005~0.01)。
除此也可用针刺法、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等。
• 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 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
• 针刺法:取双侧三阴交、至阴。三阴交进针0.8~1寸,力求 针感循经上传。至阴穴刺o.3寸。留针20min,每日 1次,6 次为全疗程。也可加用电针,电针接在双侧至阴穴上,通电 20~30 min。
【附注】
1.查明胎位不正的原因,以掌握针灸适应症
胎位不正多由产妇腹壁松弛、早产等原因使胎儿在宫腔中活动度过 大。或由于腹壁过紧,羊水过少,使胎儿转动不便。此外,子宫或 胎儿畸形、肿瘤也可使胎头固定受阻。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肿 瘤,或胎儿本身因素引起的胎位不正,或习惯性早产、妊娠毒血症, 不宜用此法。
2.针灸矫正胎位的效果
国内大量文献报道,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成功率颇高,一般在71 %~95.95%,明显超过国外资料中的自然恢复率,而且绝大多 数于1~4次即可得到矫正。疗效差异主要与病例的选择、灸治方 法、体位、艾灸时间、强度、疗效判断标准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经产妇与初产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胎次在6次以上者, 其成功率显著下降。孕妇腹壁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都会影响疗效。 横位成功率高于臀位。艾灸时孕妇感到胎动活跃者效果较好,一般 灸后1小时胎动达高峰。针灸矫正胎位简便、安全,对孕妇、胎儿 均无不良影响。针灸失败病例可配合作膝胸卧位、外回转等
产前3周内一般也不宜针灸,以免出现羊水早破,脐 带扭曲,胎盘剥离等意外。
【经验介绍】
熊春华等用至阴艾条灸矫正胎位,用两根艾条点燃后,先在距 穴位2~3cm处进行温和灸,使其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2min后,再施行回旋灸或雀啄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2次, 连续2 周 。共 灸 治30 例 ,治 愈29例, 无 效1例 。 (熊 春 华, 等.艾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30例对比观察。湖 南中医杂志1991;(3):23)
李观荣等用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全部病例均为膝胸卧位转胎失 败者,足临泣组27例,至阴组27例,非穴位点组ZO例。每天施 灸1次,每次30min艾条灸,用穴均为双侧,非穴点组在排骨小 头直下3寸处。观察治疗后胎位情况。结果成功率足临泣组大于 至阴组(p<0.05);也同时大于非穴位点组(P<0.01)。
【小结】
胎位不正主要通过产科腹部、肛门或阴道检查后 诊断。
由于孕妇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或气机不畅, 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
针灸临床多用至阴穴,可用艾灸、针刺、穴位贴 敷、穴位激光照射等方法,也可用耳针法。
谢谢了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2020.01.31
【治疗】
1.调节足少阴之气为治疗原则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 胎位正常,肾藏精,包含肾阴肾阳,肾的功 能正常则气顺血和,胎正产顺。
至阴是足太阳经井穴,与足少阴经相连,具 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纠正胎位的功能。
2.艾灸为主的治疗方法
临床用针灸矫正胎位最常用的方法是艾灸至 阴穴,或用艾条灸,也可用艾炷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