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里的父爱_亲情故事

合集下载

袅袅升起的父爱

袅袅升起的父爱

袅袅升起的父爱第1篇:袅袅升起的父爱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突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那么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父亲对我那如山般的爱!也许是父亲太过木讷,不善言辞,也许是父爱总是隐藏着,不被人所察觉的,他不会像母亲那样对我嘘寒问暖,百般叮咛,不会如母亲一般对我诉说思念,他只会在我提出要求后想方设法来满足我,只会在母亲决定为我添置衣服时掏钱付款。

正因为这样,我忽略了他,甚至一度埋怨他对我只有责任,没有爱!可是那年冬天,我看见了父亲隐藏在心中的、对我深深的疼爱。

我有一个习惯,其实是父亲的习惯:每年冬天,只要我在父母身边,必定要早晚喝一杯牛奶——按照惯例,是父亲为我准备的。

听母亲说,这是自我四岁起父亲就养成的习惯,时至今日,对父亲而言早像一日三餐般自然。

这个习惯,最终在那年冬天,被我打断。

那年冬天,我依旧去父母身边度过寒假,也许是上学时压抑了太久,也许是对父母将我独自扔在家中的埋怨,在父母身边的我,总是任*、放纵的,父母也从未责怪我的无理取闹,只是用他们的爱包容着我。

我想,是太长时间的分离,让他们对我心存内疚吧!日子一天天改变,惟一没变的是父亲那个固执的习惯。

我也曾向他提出*,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有时我实在对他每天两杯牛奶的“供应”感到厌烦,便在晚上趁他不注意时偷偷睡觉,早上则等他上班后才起床,我认为这样就可以免于受“刑”了。

然而好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那袅袅升起的父爱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突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那么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父亲对我那如山般的爱!也许是父亲太过木讷,不善言辞,也许是父爱总是隐藏着,不被人所察觉的,他不会像母亲那样对我嘘寒问暖,百般叮咛,不会如母亲一般对我诉说思念,他只会在我提出要求后想方设法来满足我,只会在母亲决定为我添置衣服时掏钱付款。

正因为这样,我忽略了他,甚至一度埋怨他对我只有责任,没有爱!可是那年冬天,我看见了父亲隐藏在心中的、对我深深的疼爱。

我有一个习惯,其实是父亲的习惯:每年冬天,只要我在父母身边,必定要早晚喝一杯牛奶——按照惯例,是父亲为我准备的。

【五年级作文】饭菜中的父爱

【五年级作文】饭菜中的父爱

【五年级作文】饭菜中的父爱
说到父亲的爱,我又回忆起那年父亲带伤做的那盘菜。

那年我在书房中读着我最喜爱的书籍,就在那一瞬间,只听厨房中传来父亲大声的喊叫。

书掉了,我紧张了,小心翼翼走到厨房,轻声问道:“爸爸,你……你怎么了?”只
见他咬着牙,手攥得紧紧的,被割到的那只手,鲜血流淌不止。

我捂着嘴,吃惊地望着父亲。

爸爸走过来,抚摸着我的额头,强忍着,努力保持住脸上的微笑。

我还清楚的记忆着,他其实很痛,因为泪水在他的眼睛中打转。

我明白,但父亲不会在我面前哭泣。

爸爸用纱布把手指包扎了一下,拍了拍胸脯,意思说,我没事,不用担心。

我摇着爸
爸的手,说:“爸爸,咱们出去吃吧,我不要你痛。

”“女儿,我们可不出去吃,外面的
饭菜多不营养,你忘了电视上说的了吗?还是由爸爸为你做一道可口的饭菜吧!”我视线
模糊了。

这样,我成了爸爸的小助手,帮他摘菜、洗菜。

爸爸一只手做着饭,动作显得那么吃力,头上还时不时冒着虚汗,每当这时我总会不顾一切去帮父亲擦一擦。

他总会冲我微笑,而我却止不住不争气的泪水。

仿佛被划伤的是我,不是父亲。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有时,父亲会转过身去,装着看手机的样子,其实他是在擦因痛而流的泪。

一盘半小
时就能做好的饭菜,却花了整整一小时。

这盘菜爸爸虽然忘记放盐,但是是父亲用爱做出来的,因此我越吃越香。

这盘菜让我体会到父亲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炊烟里的父爱

炊烟里的父爱

炊烟里的父爱作者:尤今来源:《情感读本·道德篇》2019年第07期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

鲍鱼和咸鱼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

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篮,上菜市。

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

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的厨房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地倒进陶钵里。

我睁大着眼睛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

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

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

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双眸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

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

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

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

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

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

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

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

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

油烟中的父爱作文范文

油烟中的父爱作文范文

油烟中的父爱作文
油烟中的父爱作文范文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爸爸还是很担心我的`一切,总不放心,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父爱。

那天妈妈回了老家。

平常,都是妈妈煮好饭等我回家吃。

在前天晚上,妈妈就告诉我,让我第二天中午回家的时候,拿冰箱里的菜热一热就吃,早上会帮我煮好饭再走,中午爸爸不回来吃饭了。

上完第二节课,天就开始召集乌云,不一会,天上就布满了乌云,不知道乌云们在开什么会,把天空遮得看不见一点蓝色。

雨哗哗地下了起来,撑着伞在雨中走着,我不太想回家,反正爸妈不会知道。

在雨中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回到家。

此时已经是12点半了。

我正想从冰箱里拿出菜来,忽然,听见门“吱”的一声,门被打开了,吓得我手忙脚乱。

我还以为有一个坏人闯进来了,哦,原来是爸爸。

我目瞪口呆,爸爸怎么全身都湿了。

我问:“吧,你是有什么东西放在家里了吗?”“没有啊。

”“那您怎么回来了?”“我回来帮你煮饭啊。

”“我自己会的。

”“我是担心你把菜烧得不够热,现在天气冷,吃了会肚子疼。

”爸爸说完,我心里突然涌上了一股暖流,看见爸爸在油烟中的背影,热泪盈眶。

我默默跑回房间,把眼泪擦干,帮爸爸找了一套干的衣服让爸爸换上。

经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我也会记住这句话: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

炊烟是浓浓的母爱(故乡的炊烟之三)

炊烟是浓浓的母爱(故乡的炊烟之三)

炊烟是浓浓的母爱(故乡的炊烟之三)故乡的炊烟,它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是一段没齿难忘的岁月。

我怀念故乡的炊烟。

那炊烟里有我童年的几多情愫,更多的是贫馋,是我的渴望。

炊烟里缠绵的是母亲唤儿回家的急切心情,炊烟里弥漫的是五谷杂粮,炊烟里飘荡的是泥土的芬芳。

傍晚的天空,山村炊烟变成七彩霓虹,把美丽撒向人间;或变成层层薄雾,在月夜的笼罩下,一切都那样的虚幻,有如人间仙境一般。

炊烟里有幸福的味道,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

炊烟是一段岁月,一段苦与乐并存的岁月,炊烟更是生命的音乐。

村庄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香味,那是家家户户点燃的韵味,升腾来年的守望与寄托,把整个乡村都熏醉了,那袅袅的炊烟越来越迤逦,沿着这股香气,就能看到处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早年炊烟衍生的只有粗茶淡饭,平平淡淡充满着宁静与满足,炊烟能够一日三餐照常升腾是我们儿时的幸福。

只要炊烟一起,母亲的双手就忙成了一对翻飞的蝴蝶,拔了地里的菜,舀了缸里的米,清洗,切碎,淘净。

蒸煮炒炖,那白菜、萝卜、辣椒、茄子、南瓜被炒制的五颜六色,那锅碗瓢盆被舞蹈的眼花缭乱。

只要人间烟火不断,生命就生生不息,生活就滔滔不绝。

乡村的天空总是袅袅炊烟缭绕盘旋,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

炊烟飘走了美好的时光,吹老了悠悠岁月。

在炊烟的升腾中,我看见了母亲火光映照下的脸以及脸上那深深的皱纹。

或许只有这炊烟才最清楚,母亲的鬓发是怎么一天天变白,母亲的脊背是怎样一天天驼下去,母亲的脚步是如何一天天变得迟缓。

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是一盏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守着它的是母亲的爱。

离家前,母亲一大清早就会在厨房里给我做面条,我也会守在母亲的身边,帮她老人家打理着灶火,炊烟飘满了整个厨房,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也是温暖的。

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炊烟呛出来的,还是用炊烟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

在我眼里,轻烟若雾,风情万种,那一缕缕飘曳的炊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在深山里走了半天,正当又累又饿的时候,我看见了远方山间的炊烟在优美地飘动着,它无声无息地呼唤,我加快了脚步。

两间小木屋,普普通通。

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面色黑红,洋溢着山里人特有的光彩。

“客人来啦,快进屋吧。

”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

她的丈夫走出来,微笑着点头。

我说:“能不能……请你们……弄点吃的?”早过了午饭时间,我有些不好意思。

“那还用问,坐下,先喝碗茶!”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又忙着烧火为我煮吃的。

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署、白菜在山溪中洗得干干净净。

不久,白白的大米饭、香甜的红薯、几碗新鲜蔬菜、一盘喷香的腊肉,放在了我的面前。

“吃吧,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啊,竟是这么美的午饭!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手里不停地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

她自豪地告诉我:“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寄宿在学校。

我想让她们将来都读大学呢!现在咱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指望孩子有出息。

”她说着笑开了。

吃饱喝足,该继续赶路了。

我掏出钱给她。

“钱?”她又笑了,“这儿不是饭店,快放回你的口袋里。

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道谢起身时,我发现背包变沉重了,打开一看,竟塞满了红桔。

“都是自家种的,带在路上解渴吧。

”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

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门口,不停地向我挥手。

“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

再来是没有机会了,但我再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的飘动着的炊烟……1.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母亲在四季的哪些活动?请按四季的顺序逐一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炊烟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农村妇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性格。

《炊烟》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

《炊烟》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

《炊烟》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炊烟》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局部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帮大家的《炊烟》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欢送阅读与收藏。

炊烟的味道余继聪①“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

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②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③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

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④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

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冲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

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似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⑤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

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

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⑥青涩的少年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

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跑玩耍的时机。

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

看菜园的于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瞭望,坐在屋里发愣,我们几个毛孩子趁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

慌不择路,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

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

于是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了家。

【初二作文】父爱如烟

【初二作文】父爱如烟

【初二作文】父爱如烟
常常看到父亲的嘴中刁着一支香烟,那烟雾在父亲的眼前漫漫的散开,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十分的喜欢香烟,每天都要抽上几支他那脸前散着烟雾也像是对我的爱。

我父亲非常喜欢我。

在我的印象中,他就像我的大哥。

他给我买糖,不时用胡子戳我的脸。

我觉得痒。

有时我父亲喜欢武侠电影中的武侠。

我觉得我父亲太棒了。

我的心非常快乐和崇拜。

我觉得我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有时我偷偷地玩。

我渐渐的长大了,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在我上一年级时,父亲就是开学那一天送我去的学校,后来父亲让我独自去上学,我说:“我不敢。

”父亲狠狠的把我训斥了一次。

我背起我的小书包慢慢的向学校进发。

看到同龄人的孩子都有父母接送,当时我的心里就觉得委屈。

我上五年级时,周末和父亲一起去超市。

购物后,我们从超市出来。

我跟着父亲,发现父亲走错了路。

“爸爸,我们要去哪里?”他问父亲:“去银行拿钱。

”当我父亲去自动取款机时,他从钱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并把它插进去。

我父亲说:“小心点”,我盯着自动取款机。

拿到钱后,我问父亲:“你给我看看。

这有什么好处?”我父亲说下次你来试一试,我会在父亲的指导下第一次取钱。

父亲仍旧喜欢抽烟,在那朦胧烟雾中迷漫着浓浓的爱。

父爱像烟一样弥漫在整个房子里,无处不在。

推荐理由: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感情朴实感人。

炊烟的故事

炊烟的故事

炊烟的故事
炊烟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家的记忆。

小时候,每当我放学回家,总是能看到远远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那是我家的烟囱。

炊烟,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

它是我家里生活的证明,是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标志,也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和规律。

每当我躺在床上听着风雨声,看着炊烟袅袅升起,想着家人的温馨和关爱,我会感到幸福满满。

炊烟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时光。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饭煲和微波炉,妈妈每天都要早起晚归地忙着做饭。

我和爸爸都在外面忙碌,只有妈妈在家里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家庭。

炊烟,让我感到家的力量和温暖。

它是我们生活的主轴,也是我们情感的纽带。

虽然现在的家已经变得现代化、舒适和便利,但炊烟的味道和气息,却始终让我觉得回到了过去。

炊烟,是家的味道和标志。

在我们心中,它始终是最温暖、最亲切的存在。

- 1 -。

炊烟里的父爱读后感

炊烟里的父爱读后感

炊烟里的父爱读后感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

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父亲认为,就算日子过得再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亏待的。

当鱼翅、鲍鱼伸手难及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别有一番滋味。

味蕾,应该具有能伸能缩的耐力。

父亲工作稳定后,日子像渗入了糖液,越过越甜。

在屋子里安静地做着功课的我们,浸在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香气里,幸福的感觉特别强烈。

是父亲和母亲用食物的香气把屋子转化为温馨的家园。

父亲宠味蕾,是不遗余力的。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但宠自家人的味蕾,也宠他人的味蕾。

主炊的,便是父亲和母亲。

我清楚地记得,父母从菜市场回来时,好像两棵走动的圣诞树,左手臂和右手臂,还有左手和右手,都层层叠叠地挂着鸡鸭鱼肉和瓜果蔬菜。

当暮色蓬蓬松松地肥胖起来时,亲友也陆陆续续地到了。

答案其实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那就是:分享的意愿。

父亲喜欢和至亲的手足们分享人生一切美好的滋味。

父亲说:“每种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我们要让味蕾切实地感受到生命强韧的味道。

”孩子经过一番努力思索之后,总能说出一些比较具体也比较诚恳的话。

比如,我就曾经这么说过:“以后,爸爸妈妈骂我的时候,我必须在开口之前,先想想我的过错是什么,再想想怎样去纠正。

不经思考便胡乱顶嘴,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对的。

”(“顶嘴王”是我童年的绰号,我不分青红皂白地顶嘴时,反应之快,无人能及;而顶嘴时所用的词汇,也犀利得像刀、像剑。

坦白地说,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常常把原本已经生气的父母惹得跳脚。

)这时,父亲听了我的“忏悔录”,频频颔首,微笑应道:“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记得啊!”这些话,就像是“紧箍咒”一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严格地管束着我,每每我要张口顶撞时,这个“紧箍咒”便会适时地跳出来,封住我的嘴。

起初当然是不习惯的,就像有人刻意在我张口时用毛巾捂住我的嘴巴,有一种难以透气的感觉。

(统编2024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统编2024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统编2024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huàn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huàn( ) 想着.( ) 落cí( )善(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2.(5分)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3.(10分)复兴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请你参与。

(1)活动现场,李老师书写了右边这则宣传标语。

请对标语所使用的字体作简要赏析。

(3分)(2)下面是校报记者撰写的活动报道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甲】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学校邀请辖区派出所王警官来校开展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法治宣讲活动。

活动中,王警官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真实案例,以专业且 A 的语言, B 地向学生们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等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乙】通过此次法治讲座,使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校园欺凌的危害。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

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

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

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

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

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

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

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

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

父爱绵绵,一如袅袅炊烟

父爱绵绵,一如袅袅炊烟

父爱绵绵,一如袅袅炊烟文/刘玉标小时候,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烧饭都用土灶台。

记忆里灶台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再抹上一层厚厚的泥巴。

条件好的人家,灶台是用水泥抹平的。

灶台上有一大一小两口铁锅,边上放着一口大水缸,厨房里堆满了柴草。

每当做饭时,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映衬着村庄的宁静平和。

我父亲排行老九,为人忠厚热忱,村里老少都喜欢称他九爷。

父亲砌灶台的手艺相当好,好多人家的灶台都是请他砌起来的。

谁家的灶台不好烧,不起火或者倒烟,就会喊我父亲去看看。

他砌的灶台灶膛深、烟囱高、灶火旺得不得了,特别好烧还省柴禾,村里家家都以用九爷砌的灶台为荣。

用土灶台烧饭,拾柴草是个头疼事。

烧火用的柴草都是稻草、麦秸、玉米秆和晒干后的蒿草。

草灰多、火势也不旺,很是耗费柴草。

为了备足做饭用的柴草,父亲一有空闲,就会到野外去割蒿草,晒干后挑回家堆起来。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两个柴草堆,因父亲勤快,我家的柴草堆永远是最高、最大的。

小时候我最爱守在灶台边看父亲烧火。

有时他会在火叉尖上插两个嫩玉米,在灶膛的火苗上翻烤。

柴火烤出来的玉米特别好吃,那种香香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或者在余火里埋上几个红薯,我和弟弟妹妹弯腰挤在灶台前,瞪大眼睛盯着灶膛里。

不一会儿,红薯就烧熟了。

父亲将烧得黑乎乎的红薯拍打一下浮灰,掰开分给我们。

虽然有点烫,也顾不上了,捧着红薯急不可待地啃了起来。

看着我们烫得斯哈斯哈的,脸上抹满了黑灰,父亲乐得开怀大笑。

待母亲把饭菜盛出锅时,我们已经混得肚儿圆,撒腿跑向飘满炊烟的村庄,肆意挥洒着童年的快乐。

稍大些,我会抢着烧火。

父亲先把火点好了,让我看着。

我以为柴草越多火越旺,便不停地往灶膛里塞。

本来烧的很旺的火却慢慢蔫了,浓烟从灶膛往回冒,灶边的母亲熏得睁不开眼。

在屋外忙乎的父亲只观察烟囱飘出的烟就知道灶膛里的火势,他拿过火叉把灶膛里的柴草往两边拨拉,架空,火苗儿蹿起,烟顺着烟道欢快地溜了。

父亲说:“傻小子,烧火要空心,做人要实心!”“噢,记住了!”灶膛里的草灰积多了,会导致柴火不旺,过几天就要清理一次。

炊烟烙满父亲的身影

炊烟烙满父亲的身影

生物钟
按时催醒学子
厨房淘洗白米的水流
旋转着时针的脚步
寸阴寸金的青春
刻下相惜的光阴,陪伴
晨读的古诗文和理综的卷子
炊烟烙满父亲
不记成本的身影
儿子一骨碌爬起床洗漱
只为了十年磨一剑静待花开
这一年饱含深情
恒古不变的期许
任由月光照见双颊刻满的银丝
郭睿泽
郭睿泽,黑河市作家协会会员。

有作品在《绥化日报》《黑河晚刊》等报刊发表,且收入《文化范儿丛书》等文学选本,2020年在《黑河日报》征文比赛中获奖。

炊烟烙满父亲的身影
《静待花开》/余洁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92。

由炊烟写到乡亲们的作文

由炊烟写到乡亲们的作文

由炊烟写到乡亲们的作文那天,我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忽然看到远处飘来一缕炊烟。

那烟雾袅袅的样子,就像在跟我打招呼似的。

我心里一动,觉得这炊烟挺有意思的,就跟大家聊聊吧。

我家乡的炊烟,那可是最有故事的了。

记得小时候,早上起来,整个村子都是烟雾缭绕的。

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做早饭,锅里冒出的热气和那炊烟交织在一起,就像是整个村子的早晨仪式。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喜欢站在院子里,仰头看那一缕缕炊烟飘向天空。

奶奶总是站在厨房门口,一边搅拌锅里的饭一边跟我说:“小子,别光看烟,赶紧去帮忙烧水,别磨磨蹭蹭的。

”说到奶奶,她可是我心目中的“炊烟女神”呢。

她那一手炖菜,真的是无与伦比。

小时候我总爱跑去奶奶家,跟她一起做饭。

她总说:“炊烟上升,菜香四溢,这才是幸福的味道。

”那时候我还小,觉得奶奶的话有点古怪,等长大了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有时候,村里的人聚在一起,就会聊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有次村里的大妈们在一起讨论谁家的炊烟最旺。

他们用的是“炊烟”这词儿,真是形象又有趣。

村里的老李头说:“我家的炊烟可高了,能飘到你们家院子里去。

”大妈们就调侃说:“那你家的炊烟是不是还跟火箭似的,直冲天去?”后来,我才知道,村里的人都很喜欢用炊烟来形容他们的生活。

每当有人提到炊烟,大家都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炊烟就像是村里人情感的象征,代表着那种朴实无华的幸福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炊烟的身影,有的家庭炊烟袅袅,有的家庭则是短暂的一缕,但这些炊烟却都记录了他们的点滴生活。

那天,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缕新的炊烟升起。

大家纷纷跑去看,原来是小张家的炊烟升得特别高。

我们都惊叹道:“哇,小张家这炊烟,真的是特别有气势!”小张挠挠头,笑着说:“我这只不过是多加了一点柴火,大家别夸了。

”炊烟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也让我们在生活的琐碎中找到些许的乐趣。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炊烟,还是傍晚时分的炊烟,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乡村的亲切。

炒勺里的父爱_亲情故事

炒勺里的父爱_亲情故事

炒勺里的父爱结婚后,我和妻子住在县城,父亲和母亲住在乡下。

那天,父亲放下从家里带来的一袋子花生,随后便进了厨房。

一会儿,父亲在厨房喊我,我赶紧进去,就看到父亲正望着那个炒勺默默发呆。

看了我两眼,他欲言又止。

我一头雾水,便问父亲:“咋了?老爸,炒勺漏了?”“漏倒没漏,是锈了。

”他先将厨房的门虚掩了,转身问我:“最近你们小两口是不是闹生分啦?”起初,我还否认,随后便如实招了。

那段时间,我和妻子正在“冷战”,已有十多天不说话了。

不过妻子有一点挺好,那就是再怎么生气,也绝不在父母面前显露出来。

但我还是奇怪,父亲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父亲见我一脸疑惑,这才对我说:“一闻炒勺,我就知道你们至少十天半月的没动烟火了,我还知道十多天前你们炒的是芹菜,而且是素炒,沒放肉。

”我顿时惊呆:“老爸你简直太神了!”父亲微微一笑:“其实,我每次来都偷偷闻过你们的炒勺,不是鱼香就是肉香,我便知道你们小两口是和睦的,我也就没说什么。

”饭后,趁妻子上街买茶叶的空当,父亲对我说:“这夫妻呀,原本就是生活派来相互做伴的,‘伴侣’俩字怎么写?两个人加两个口吗,所以两口子在一起吃饭是件头等大事。

不管怎么生分,也要生火做饭,好多‘结’其实在饭桌上吃着吃着就解开了。

锅灶不能老被冷落,锅灶一冷,日子就冷了,日子一冷,心就慢慢凉了,心一凉,再暖过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脑子里总在想着父亲说过的那番话。

次日清晨,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先煮上小米粥,又用父亲昨天带来的鲜嫩的香椿芽,炒了一盘香椿鸡蛋,外加一盘炸花生米。

尽管妻子起床后对我的劳动依然装作视而不见,可当我默默地将盛好的一碗小米粥端到她面前时,终还是没忍住看了我一眼,就在四目相碰的一瞬间,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噗嗤”一声笑了。

自此,我们两口子之间虽依然还会有小矛盾,但绝不再让家里的锅灶也惨遭牵连。

并且,一个洗菜,一个掌勺,“叮叮当当”地一通忙活,有时候还没等饭菜上桌,我们俩就握手言和了。

炊烟里的父爱_亲情故事

炊烟里的父爱_亲情故事

炊烟里的父爱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

鲍鱼和咸鱼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

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篮,上菜市。

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

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的厨房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地倒进陶钵里。

我睁大着眼睛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

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

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

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双眸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厨房中的父亲》《母亲情怀》

《厨房中的父亲》《母亲情怀》

厨房中的父亲黄振伟长久以来,我不敢想象父亲把我们5个儿女养大的具体过程,那是一个沉甸甸的岁月累积,有着数不清的琐事和烦恼。

最终,我们长大了,父亲衰老了。

我不知道父亲年轻时是不是和现在的我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梦想。

他应该是有的,我记得他曾偶尔与我提过一两次,他这辈子最想当一个战斗英雄,但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父亲的梦想是在日复一日的厨房生活中逐渐消逝的。

因为母亲长年卧病在床,父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就成了我记忆中一个永恒的影像。

有一段时光,我们对父亲只会做饭这一点甚至有些厌恶。

先是大姐反感这一点。

大姐下乡插队返城后,找不到工作,她盼望着父亲也能有一些关系,而父亲除了认识几个工友和厨房中的蔬菜、粮食外,就谁都不认识了。

我记得大姐当时在厨房中哭哭啼啼,而父亲则在择芹菜,准备给我们包饺子。

父亲拿起一根芹菜逗她说:“乖女儿,别哭了,你看这芹菜多直,多干净,是自己长成这样的,不是谁帮它长成这样的。

”大姐哭着把芹菜狠狠折成了两截,埋怨父亲没有能耐。

两个人最终吵了起来,大姐摔门而去,并哭喊着发誓再也不吃父亲做的饭了。

结果,那天晚上饿得狼狈不堪的大姐回来后,吃了一大盘子蒸饺。

一年后,她靠自己努力考进了工厂,做了会计。

不久,二姐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她也一样跟父亲哭诉,父亲同样是规劝,可二姐并不听,她用“绝食”行动来反抗父亲。

最后,父亲妥协了,说求了一个人,看能不能帮上二姐。

父亲准备在家中请那个人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好拜托二姐的事。

为了这顿大餐,父亲也很发愁,因为家里的生活很拮据。

虽然只有很少的钱,但父亲还是决定做十多个菜来招待那个人。

结果,那天客人没有来。

我们狼吞虎咽吃大餐时,父亲望着一大桌子菜发呆,神情很落寞。

他默默地喝了两杯酒,也不敢正眼看二姐,很自责地低声说:“二丫头,爸只是个工人,只会做饭,真的尽力了。

”多年后,二姐与我提起这件事时,我故作惊讶地问,你还记得?二姐说,我又怎能忘呢?!多年来,我已经忘了父亲做过的许多食物,却对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河鱼念念不忘,因为这鱼险些要了父亲的命。

感恩父爱的作文500字:煤油灯下的父亲

感恩父爱的作文500字:煤油灯下的父亲

感恩父爱的作文500字:煤油灯下的父亲停电了,出租屋里一片漆黑。

我点燃一根腊烛,黄豆般大小的微弱火光在黑暗的包围中摇曳着、挣扎着。

烛光中,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多年未归的故乡,那位于湖南耒阳的一个小山村。

在一间青砖黑瓦的小屋里,窗外是无边的寒冷的夜与凛冽的风,一盏正在燃烧的煤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来。

灯下,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哥哥正围坐在一起谈笑着。

父亲饱经风霜的脸时而微笑,眉心一条清晰可见的“八字”皱纹里挤出了快乐;时而紧皱眉头,心头的结久久不能释怀。

青丝里的白发也在灯光的撩动中若隐若现,颤栗着,诉说着……生育我的小山村属于比较偏远的乡土,直到八十年代末尚未通电,家家户户都点着煤油灯照明。

乡亲们通常所用来驱赶黑暗的煤油灯有三种。

一种被称作“马灯”:用铁制成,中间有一个圆玻璃罩,下部是盛油的底座,上部为透气孔。

圆罩里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

乡亲们可以提着它到外面行走,不会被风吹灭。

第二种称作“台灯”,比马灯简单,亮度也不如马灯,只是一个高玻璃底座上罩着一个薄薄的如葫芦般的玻璃灯罩,灯罩里是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

这种灯一般只有村干部或文化人才用得着,如村支书、村主任以及民办教师之类。

我家所用的煤油灯最简单,不仅比台灯矮小,而且火光也小,并且火芯裸露在外面,没有玻璃罩子罩着。

父亲说,有这样的亮度就够了,“你们想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节省不少的煤油呢!”冬季的夜是寒冷而漫长的。

我家的屋后是一座立满青松的山头,不时传来呼啸的北风刮过松林的“沙、沙”声;屋旁的小溪,在此时水也大了起来,“哗、哗、哗”地一夜响个不停,在寂静的山村里特别清晰入耳。

我们与父亲围坐在桌前,桌下是畏畏缩缩的炭火,桌面上摆着一盏布满油渍的煤油灯,豆大的柔弱火光在昏黄中颤栗着,好像也怕冷一般。

农村本来生活单调,在这夜灯瞎火的冬之夜,更是无甚活动可搞。

我们吃完晚饭后便在一起闲聊,以此来打发这漫漫长夜。

这时,父亲通常会点燃一支“喇叭”状的纸烟或廉价的香烟,“叭嗒、叭嗒”地吸着,烟雾与昏黄便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嬉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炊烟里的父爱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

鲍鱼和咸鱼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

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篮,上菜市。

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

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的厨房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地倒进陶钵里。

我睁大着眼睛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

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

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

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双眸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有一个很长的时期,父亲在生活线上走得不很顺畅,极早出极晚归,回来时,早已过了用膳的时间。

母亲把他的餐食留在一只大碗里──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上面有卤蛋、咸鱼和青菜。

有时,上面放的是煎午餐肉配蛋花;或者,几大匙香菇肉酱(罐头)配长豆。

母亲把饭菜热了,在荧荧的灯火下,看着他吃。

不管母亲给他准备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浮着的,是感恩惜福的恬然。

纵是淡淡的白米饭啊,父亲也能从中尝到饭里泌出的甜味。

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一切落入他口中的食物都变得很可口。

把碗里的每一颗饭粒都扒得精精光光,父亲很满足地长吁一口气,重又有了奋斗的精力和信心了。

父亲认为,日子就算过得很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亏待的。

当鱼翅鲍鱼伸手难及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别有一番好滋味。

味蕾,是应该有能伸能缩的耐力的。

在父亲的熏陶下,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

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也别有风味呀!分享的滋味父亲工作稳定后,日子像渗入了糖液,越过越甜。

我们搬家又搬家,愈来愈宽敞的厨房,变成了父亲大展身手的乐园。

父亲很胖,但是,一进入厨房,他身手之敏捷,让世间所有的胖子看了,只能暗叫一声“佩服”,就算是瘦子吧,也自叹弗如。

厨房里,有一口大黑锅,沉甸甸的,可是,胖胖的父亲单凭一只手,便轻轻松松地拎了起来,让它稳稳地坐在炉子上,宛若练了轻功一样。

靠着这口大黑锅,父亲在闲暇时为一家大小煮出了不计其数的美味佳肴。

他炒饭,能让裹着蛋液的饭粒在锅里尽情地飞舞;他炒菜,双手转如飞轮,蔬菜在锅里还来不及喘息,便被他铲起放置于盘中,那颜色啊,碧绿得如同春天的树叶。

他炒牛肉,更显功夫,只听得“嗤嗤”连声,酒香与肉香并肩齐飞,晶莹的洋葱和柔嫩的牛肉便缠绵缱绻地相拥于盘中了;至于他的干煎大虾嘛,红彤彤亮闪闪,多一分嫌老、少一分不熟,那种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是味道的极致。

父亲也常常做一些需要绝大耐性的菜肴,诸如梅菜扣肉、焖牛腩、冬菇凤爪、东坡肉、豆豉排骨、罗汉斋,等等等等。

每当菜啊肉啊什么的在锅里慢慢熬煮的时候,他便手执书籍,坐在靠近厨房门口的安乐椅子里,一边舒心惬意地读,一边密切地监督他的菜们肉们,他是绝对不许自己把菜煮糊的。

菜们肉们在他周全而又尽心的照料下,总知恩感报地呈现出最佳的光采。

在屋子里安静地做着功课的我们,浸在无孔不入而又无所不在的香气里,幸福的感觉,特别的强烈。

是父亲和母亲用食物的香气把屋子转化为温馨的家园的。

有些人,在廚房经过一整天的辛劳,胃口会大受影响,总说:“太累了,吃不下。

”可父亲不同,他吃得比谁都多,他吃东西时那种全心全意地享受着的样子,食物若有知觉,当会觉得他的胃囊是它们这一生所能追求的最好最圆满的“归宿”。

父亲宠味蕾,是不遗余力的。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但宠自家的味蕾,也宠他人的味蕾。

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期,每逢星期天,伯伯伯母、叔叔婶婶、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全都会聚集在我们家,共享晚餐。

主炊的,便是父亲和母亲。

我清楚地记得,父母亲从菜市回来时,好像两株走动的圣诞树般,左手臂右手臂,还有,左手和右手,全都累累赘赘挂着、提着鸡鸭鱼肉和瓜果蔬菜。

之后,两人就像两架风车一样,转呀转的,在厨房里不休不歇地忙着。

父亲主炊时,充分地展露了他做事富于条理的性格。

蒸炸煮炒烩焖烘,各就各位。

气定神闲的他,总是先把汤熬了,在汤咕嘟咕嘟地喋喋不休时,他才不慌不忙地切肉、洗菜、剖鱼、剥虾;之后,有条不紊地焖肉、炸鱼、煎虾、炒菜。

母亲充当他的助手,两人天衣无缝地合作无间。

当暮色蓬蓬松松地肥胖起来时,亲友也陆陆续续地到了。

这时,一切菜肴都已准备就绪了。

分设几桌,丰盛的菜肴团团簇簇地摆满桌面,笑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在膨胀着香气的空间里飞来飞去,那种花团锦簇的热闹,是记忆里根深蒂固的榕树。

隔了许多年后的今日回想,当年家里没有请佣人,单凭父亲和母亲的两双手,在短短的一日内,怎么能够弄出大大小小几十个人吃的菜肴呢?他们请客,不是偶尔的一次两次而已,而是周周如此,乐此不疲。

答案,其实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那就是:分享的意愿。

父亲喜欢和至亲的手足们分享人生一切美好的甜滋味。

坦白说,我实在没有父母亲当年在家宴开数桌的能耐,可是,我在结婚后也常常烹制各式各样的点心和朋友们分享,每当看到朋友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的笑脸,便有大朵笑花从我心里茂茂盛盛地绽放出来。

这种“分享就是快乐”的心态,其实就源自于父亲当年潜移默化的影响。

炊烟里的哲学在烹饪这一码事上,有些细节,父母是很坚持的。

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

比如说,处理辣椒和蒜头,他们不喜欢用搅拌机代劳。

辣椒,必须用传统的杵臼,一下一下地用力地舂;蒜头,必须用大大的菜刀,一下一下地重重地剁。

父亲说,辣椒和蒜头,都不能舂得、剁得太大太细,必须粗中有细而细中有粗,咀嚼时,这里那里尝及一些小小的颗粒,辣味和辛味才能像涟漪一样,一圈圈地在舌面上荡开;如果使用搅拌机的话,电源一接,哗啦哗啦一阵响,辣椒和蒜頭,都成了一堆面目模糊的泥浆,用这些“泥浆”去烹饪,味道平平的,无法造致那种“一浪激成千堆雪”的层次感。

父亲说:“每种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我们要让味蕾切实地感受到生命强韧的味道。

”成长后,我才发现,在父亲的炊烟哲学里,其实是蕴藏着许多教育孩子的原理的。

每年的大年初一,父亲总在阳光还没有泼到床上便早早地起身了,他为全家大小烹煮罗汉斋。

白菜、发菜、腐竹、面筋、冬菇、竹笋、黑木耳、红萝卜、白果等等,一股脑儿地放在大锅里熬煮,腐乳浓郁的香气像霏霏细雨密密麻麻地落满一屋,饥饿的空气里孕育着一股等待的感觉。

中午,煮好了,所有的孩子端坐桌前,每人一大碗罗汉斋。

在袅袅的香气里,父亲要我们每个人说出新年的愿望。

小孩子嘛,无非就是说说希望学业进步或是要听父母的话这一类讨喜的话,可是,父亲不要这些陈谷子烂芝麻,他也不要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他要我们切切实实地想,旧的一年,我们的大毛病是什么;新的一年,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孩子经过一番努力的思索之后,总能说出一些比较具体也比较诚恳的话,比如,我就曾经这么说过:“以后,爸爸妈妈骂我的时候,我必须在开口之前,先想想我的过错是什么,再想想怎样去纠正。

不经思考便胡乱顶嘴,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对的。

”(“顶嘴王”是我童年的绰号,我不分青红皂白地顶嘴时,反应之快,无人能及;而顶嘴时所用的词汇,也犀利得像刀像剑。

坦白说,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火上加油,常常把原本已经生气的父母惹得跳脚。

)这时,父亲听了我“忏悔录”,频频颔首,微笑应道:“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记得啊!”这些话,就像是“紧箍咒”一样,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严密地管束着我,每每我张口要顶撞时,这个“紧箍咒”便适时地跳了出来,封住我的嘴。

起初当然是不习惯的,就像有人刻意在我张口时用毛巾捂住我的嘴巴,有一种难以透气的感觉,可是,渐渐的,这便变成了我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而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铸造一个新的自己。

父亲在大年初一让我们吃斋并畅述新年感想,应该是含有“心斋口斋、心诚意诚”的意思在里头吧!父亲没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但是,一进厨房,残缺不全的音符便会跌跌撞撞地从他的喉咙里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它们无比快活地跳进锅内、跑入汤里、落在盘子中,叮叮咚咚、铮铮鏦鏦。

这些音符,活泼地穿梭在沾满了油的烟气里,像吸尘机一样把厨房的许多杂音都吸掉了。

肉啊菜啊海鲜啊,里面搀和了快乐的音符,因而也变得神采飞扬,散发出熠熠的光采。

混沌初开之际,我便已经明白,烹饪是很舒心惬意的一桩事儿。

父亲把食物的香气注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的元素搀和在内,镶嵌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