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郑人买履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人买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②坐________③度________④反________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C.而忘操之D.反归取之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1.(1)动词,量(2)同“座”,座位(3)名词,尺码(4)同“返”,回家2.B3.(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脚呀!(意对即可)4.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2【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词。
(5分)自度其足:吾忘持度:悯其苗:今日病矣:苗则槁矣:【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心整理版)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xx(wèng):大坛子。
②鞫(jū):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xx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xx命xx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xx请xx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xx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xxxx》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列《卖油翁》《南方多没人》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断2处)(2分)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o(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1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郑人买履有欲买履足,至之市,而忘之;已得,乃曰“吾;”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不得;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令间谍问曰:“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1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称帝后曹操为;匈奴,古代之一;使,外交使臣;2以:认为;3形:外貌;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5崔季珪:,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捉刀:握着刀;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7毕:结束;8雅望:儒雅的风采;9非常:不同一般;10足:足够、充足;11雄远国:威震远国;12闻:听到;13既:已经;14乃:是;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18使:使者捉刀zhuō dāo古: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见:接见;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的边境有两个,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乎:吗〈语气词〉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之:代词,代事亦:也;则:那么者:……的东西资:天资,天分逮:及,赶得上屏:通“”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常:常规,永远不变的蜀:四川其:其中之:助词,的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yù:告诉,对…说于:对,对于欲:想要,要之:到…去,往,到何如:怎么样子:你何:怎么样商量语气何:什么恃:凭借,倚仗往:去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足:足够数年:几年,多年买舟:雇船下:顺江而下自:从还:返回,回来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惭色:惭愧的神色惭:羞惭,惭愧;色:神色,神情;去:距离南海:此指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至:到达焉:语气助词与,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立志:树立志向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犹:还;矣:语气助词;往见王曰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1、大行háng:大路;2、方:正在;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4、奚为:何为,做什么;5、御者:车夫;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7、良:好;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5.席:酒席;6.啖:吃;7.并壳:连同皮壳;8.或:有人;9曰:说;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11.去:去除,去掉;12.护:掩饰;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14.并:一起;15.欲:想要;16.以:用来;17.答:回答;18.何:哪里;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屠户吹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徘徊不前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于是取下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沿着找鱼,狼的遭遇太可笑了吕蒙入吴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文王、,与我论世祚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1王:指孙权;2 宗:主要的;3世祚zuo:指;4玄:深奥;5政:只,仅仅;6向:古意,刚才;今意,朝着;7政:只,仅仅;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 接近D.向着②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提高训练1.1①A②B解析此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及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难度中等;第①题根据上文的表述,从时间关系上推断可知选A;第②题考查的是“道”的一般意义,即“道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做此类题,根据上下文及句意推断是关键;2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难度较大;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A项“乃”的意思分别是“就”和“才”;B项第一个“以”意为“把”,第二个“以”是“按照”的意思;C项两个“于”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向”;做此类题,在平时要做好积累,掌握词语的多个意义;并结合句意进行正确选择;3C解析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难度较小;句中的“众坐”意为“在座的人”,不能译为“众人坐着”,所以A、B项不正确;句中“呓”的意思是“说梦话”,所以D项错误;做此类题,要把握重点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翻译;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吕蒙入吴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只好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1. 长:擅长;2. 室:家;3. 贿赂:别人有求于某人而送的东西;4. 无留牍dú:没有遗留下的公文;牍:公文;5. 之:的;6. 辄:就;7. 至:至于;8. 迁:工作调动.迁到;9. 值:遇,遇到;10. 或:有的人;11. 谴:谴责、责备;12. 任:承担责任;13. 活:救活;14. 岂:怎能;15. 其:他,指代郑板桥;16. 去:离开;17. 余:空闲;18. 为:作为,当;19. 食:吃;20. 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21. 或:有的人;22. 尝:副词,曾经;23. 值:遇到;24. 生:使……存活;文中所反映的郑板桥是一个爱民如子、受民爱戴、敢于负责、清正廉明、才识渊博、谦虚、处理公务果断的良官;2.翻译下面的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考试试题参考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⑵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⑶,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⑷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⑸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⑹吾也”因泣下不至;齐贤⑺曰:“予⑻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⑼百官,志在⑽安⑾怎么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⑿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宋朝的张齐贤,曾经担任江南的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多次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其他的门客奴仆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唯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很多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你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1:为此奴不沾禄只有这个仆人没做官拿到俸禄2:不以告人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担任2念汝事我久念:考虑,想到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奴震骇,泣拜而去;译文: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2念汝事我久念: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奴震骇,泣拜而去;译文:19.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17.1为:担任1分2念:考虑,想到1分18.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2分1句1分19.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 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结合原文1分,看法能言之成理1分;鲁恭治中牟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据后汉书改写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朝中大官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私下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边有一个小孩;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能抓;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为:担任中牟令:中牟县的雉:俗称野鸡德化:用道德感化任:用阴:暗中使:派:田间小路止:停止方:才得:能够讶:惊讶今:现今犯:侵犯境:边境及:关联徒:只,只会耳:罢了将:将要反:通“返”,返回状:情况白:告诉异:过人之处徒;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又,“”、“”,这“徒”是指坏人;一个政治上上了轨道的地方或国家,既重视法治,又重视;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祖视事东阁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其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文章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或者只是在人前做到,人后不会如此;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参考答案:12.好,做13. B未经洗涤的14.喜,赐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②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答:(三)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四)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部编版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六级语文试卷
部编版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六级语文试卷(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曾子杀猪(18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18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履:(2)而置之其坐坐: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何不试之以足?译文:15.请简要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的道理。
(2分)答案:13.(1)鞋子(2)同“座”座位(译为“座位”也可)(每空1分,共2分)14.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2分)15.要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或遇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大意对即可)(2分)二.(2019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患记问不若.人若:()(2)乃.终身不忘也乃()1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力多者收功远。
15. 请简要阐述你从本文中所感悟的道理。
答案:13.(1)如,比得上(2)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4.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意对即可,共2分)15.示例: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读书最优是要能成诵;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生不忘;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人买履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
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
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8—22小题。
(共1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0.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2分)__21.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__2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答案:18.(2分)1、量长短 2、到去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19.(4分)(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2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21.(2分)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2、(2分)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我,能将几何带兵B.多多而益善耳更加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喜欢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的原因[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
(1)“______”通“_______”(2)“______”通“_______”[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译文:_______________(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答案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答案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翻译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断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安放,搁.(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名词)17.乃:于是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名词)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24.遂:于是.25.曰:说.2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31.市罢:集市散了32.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寓意讽刺了那些克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答案
郑人至市,见履如故,喜出望外,欲即付钱。
然而,履之主人却曰:“此履已售与他人。
”郑人闻言,心中不悦,曰:“吾已决意购买此履,岂可轻易放弃?”于是,郑人反复与履之主人争论,以求购得此履。
履之主人见郑人如此执着,心生怜悯,遂告之曰:“吾知汝心诚,然此履已售与他人,无法再转售于汝。
汝若真欲购买,可寻其他履子,或许能得汝所愿。
”郑人闻言,恍然大悟,谢过履之主人,遂离去。
郑人离去后,心中郁郁不得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翌日,郑人复至市,见一履,与昨日所观之履相似,郑人心中一动,遂询问履之主人。
履之主人答曰:“此履乃昨日所售之履,今日偶然得之。
”郑人闻言,欣喜若狂,即付钱购得此履。
郑人得履,喜不自胜,携履归家。
家人见郑人如此喜悦,问其故。
郑人遂将买履之事一一告知家人。
家人听后,笑曰:“此履虽得,然汝已耗费不少心力,可谓‘买履劳形’。
”郑人闻言,笑而应之。
此事传至后世,成为一则寓言,用以告诫世人:做事不可过于执着,应顺应天意,方能得心应手。
郑人买履,虽得履而喜,然其经历足以警示后人,勿因小失大,勿为了一时之欲,而耗费过多心力。
郑人买履之事,亦反映出古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郑人初见履时,因价格高昂而犹豫不决,后因执着于购买此履,而忽略了其他履子。
最终,郑人虽然购得履,但其所花费的心力,却远大于履之价值。
此乃古人认识事物之局限性,告诫后人,应拓宽视野,勿因一时之困而束缚自己。
此外,郑人买履之事,亦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道理。
郑人因执着于购买此履,而与履之主人争论不休,最终得到履之主人同情。
此事告诫世人,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宽容,善于理解他人,方能赢得他人尊重。
总之,郑人买履之事,虽为寓言,但其蕴含的道理却颇为深刻。
它告诫世人,做事不可过于执着,应顺应天意,拓宽视野,学会宽容,方能成就大事。
郑人买履,虽为一时之喜,但其经历却足以成为后世借鉴之鉴。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世说新语》文言文扩展阅读附答案
课内测试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5.期.日中_______________ ;6.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7.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 8.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9.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 10远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11.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 1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13.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 14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15.友人惭.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
1.(1)元方时.年七岁。
(2)故时.有物外之趣2.(1)寒雪日.内集(2)能张目对日.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4.(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课文重点句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公大兄女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履,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 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19.(4分)(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2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21.(2分)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2、(2分)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20.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2分)
__
21.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__
2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
答案:
18.(2分)1、量长短 2、到……去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8—22小题。(共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