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_张华腾
北洋军河间会操兵力考订
北洋军河间会操兵力考订
张华腾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98()4
【总页数】2页(P132-133)
【关键词】北洋军;袁世凯;北洋新军;河间;中国军事史;兵力;成协;阅兵典礼;清政府;晚清军事
【作者】张华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活动在河间市举行 [J], 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
2.长征时期红军和国民党军在四川兵力的考订 [J], 元江;
3.从河间秋操到永平秋操新军会操的变调、变味与变数 [J], 王学斌
4.以队列会操为抓手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消防安全服务公司表彰会操竞赛优胜者[J], 张万臣
5.河间—又一面注音识字的红旗——记河北省河间现埸会议和河间县注音识字的成功经验 [J], 拓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廖德明-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1949——2006)
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1949——2006)On Laixinxia’s Research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Beiyang Warlords(1949--2006)来新夏的学人风骨和治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而他的治学方法、史学思想则是个巨大的金库,我们有必要通过研读他的著作,挖掘这个金库。
是为本文立意所在。
第1章绪论1.1 研究的缘起作为一名当代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的学术足迹涉及到历史学、图书馆学和方志学等三个领域,在三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都有足以传世的学术论著问世。
在历史学方面,他涉猎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尤其亲睐北洋军阀史研究。
来新夏对于历史学的兴趣,缘起于高小的历史老师张引才,后来在他的高中国文老师,即已故史学家谢国桢先生的六弟谢国捷的指导下,对史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撰写了《汉唐改元释例》、《诗经的删诗问题》等初作。
在辅仁大学求学期间更是得到史学大家陈垣、版本目录学巨擘余嘉锡、中外交通史大家张星烺、朱师辙、柴德赓、启功、赵光贤等名家的的教诲,打下了厚实的史学功底。
在陈垣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完成了大学毕业论文——《汉唐改元释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方二十六的来新夏在北平华北大学史地系读书,被副校长范文澜挑中到校属历史研究室读研究生。
在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来新夏师从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攻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在学期间经过近半年的整理北洋军阀档案的工作后,他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北洋军阀史的研究。
来新夏以其执着之精神,引用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先后撰写或主编了《北洋军阀史略》、《北洋军阀史稿》和《北洋军阀史》等一部比一部份量重的学术专著,并在1989年——1993年间,与合作者主编了大型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从而填补了北洋军阀史研究和资料整理的空白和不足。
来新夏对“北洋军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视野开阔,造诣精深,著述宏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堪称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_张华腾[1]
!"#$$%年%月#&日至#’日,由中国现代人物研究会、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师范学院召开。
参加会议的学者("人,来自全国)’个省区,并提供论文五十多篇。
会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袁世凯与中国近代社会诸问题研究成为这次会议的一个亮点。
比如,袁世凯与禁毒问题、袁世凯对秘密社会的政策、袁世凯与赌博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苏志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袁世凯与禁毒》一文认为,袁世凯主持中央政权时期,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继续清末发轫的中国第二次禁毒运动,展开自上而下的禁毒,张扬反鸦片的旗帜,对民初之禁毒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邵雍(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袁世凯执政时期对秘密社会的政策》一文认为,袁世凯对秘密社会的政策与他对革命党人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帮会既查禁,又利用,标准为是否为我所用。
袁世凯对秘密社会中的会道门总体上采取了明禁暗纵,小禁大纵的暧昧态度,给相当一部分会道门以改头换面取得合法地位的机会。
民国时期会道门的空前发展与袁世凯的放纵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霍晓玲(河南大学研究生)《袁世凯与禁赌》一文认为,晚清社会,赌风日炽,禁不胜禁,成为社会一大痼疾。
袁世凯对赌博却矢志禁绝,在小站练兵时期、督抚时期以及民国初年均历行禁赌,范围包括治军、从政、教育乃至日常家庭生活。
袁之历行禁赌,整肃了社会风气,赢得了政治声誉。
袁世凯与其外国顾问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会议在此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侯宜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莫理循与袁世凯》一文,认为在)*)(年"月以前,莫理循对袁世凯极力效劳,维护袁世凯和中国的荣誉与信用。
袁世凯对他也很欣赏。
对袁世凯称帝,莫理循极力反对。
袁世凯后来延缓和撤消帝制,固然有许多原因,但采纳莫理循的建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窦坤+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袁世凯及其政治顾问莫理循与二十一条》则主要从外交上阐述二者的关系,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作为中国雇员的莫理循,全心辅佐袁世凯,在揭露日本侵华阴谋,争取世界舆论支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小站练兵研究的新审视
小站练兵研究的新审视
张华腾
【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4)4
【摘要】小站练兵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的一项自强军事行动,主持练兵的统帅袁世凯发愤图强、学习西方,短短四年就编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
长期以来,因为袁世凯及参与练兵的主要军官后来大多演变为北洋军阀首领而祸国殃民,所以人们对小站练兵的研究多从政治角度给予贬低或否认,甚至有袁世凯投机练兵、小站练兵是北洋军阀的起点和渊源等说法,忽略或障蔽了小站练兵的军事价值。
小站练兵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其中蕴含的精神及经验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宝库中的精华,值得总结和发扬。
【总页数】10页(P447-456)
【作者】张华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5.2
【相关文献】
1.滥竽何以充数,小站可以练兵——从实战演习学协同创新
2.小站练兵的起点考辨
3.浅析袁世凯获得小站练兵权的原因
4.德国教官群体与小站练兵
5.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的军事教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辛亥革命结局表述的多歧性述评
辛亥革命结局表述的多歧性述评
丁健;张华腾
【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2010(010)004
【摘要】关于辛亥革命结局之表述,存在孙中山让位说、袁世凯窃取说、孙中山还位说、袁世凯上台说、北洋集团与同盟会共建说等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不同的事实认识和背景考量而形成,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入.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丁健;张华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研究述评——以郭真《辛亥革命史》为中心 [J], 严昌洪
2.纷乱、纷争中的集权趋势——辛亥革命的必然结局 [J], 汪林茂
3.近代中法革命不同结局原因探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J], 吴向伟
4.《辛亥革命》的表述、想象及其政治诉求 [J], 杨丹丹
5.面向作者消歧和合作预测领域的作者相似度算法述评 [J], 单嵩岩;吴振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笔记3 北洋集团崛起研究读书笔记
《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读书笔记本周拜读了我院教授张华腾教授的学术专著《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该著作同时也是张教授的博士论文。
该书以现代化为视角,立足史实,深入剖析了北洋集团在清末的崛起的历史过程,客观评价了北洋集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感受颇深,故撰此文。
1.作者在绪论的第一点“北洋、北洋派、北洋军阀、北洋集团”中,为我们认真梳理了以上的由来、原始含义以及其含义的演化过程。
提出应该用“北洋集团”这个更为中性的词汇代替“北洋军阀”这一政治概念,以利于我们更为客观的研究这段历史和这一群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人。
2.作者在绪论的第二点“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北洋集团”中,对于“近代化”、“现代化”、“早期现代化”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流行的词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笔者不才,梳理如下:(1)英语“modern”一词本身就有现代、近代之意,而日本学者在翻译英语“modernization”时,使用的就是“近代化”。
因此中国学者在使用这一名称时很混乱,有称近代化者,也有称现代化者。
但就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来说,基本主张用“现代化”一词来表述近代社会变迁。
(2)为了将1840—1949年间的现代化与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现代化相区别,故将前者称为“早期现代化”,把后者称为“现代化”。
3.接下来,作者用谈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问题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作者以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晚晴的现代化运动只能由统治阶级来领导。
更具体的来说,是由统治阶级中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地方督抚(早期为洋务派,后期为北洋集团)领导的,但是由于以载沣为首的满洲贵族集团对北洋集团的打击,加之自身政治素质的低下,早期现代化运动最终失败了。
4.关于袁世凯的评价问题对于北洋集团的领袖袁世凯,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无不称其“窃国大盗”“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而口诛笔伐。
同时对于袁世凯在废除科举制度,修筑京张铁路,促动立宪等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却之字未提。
如何在研究清末新军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兼评张华腾教授的《清末新军》
[收稿日期]2020-01-02[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洋集团与近代社会变迁”(18ZDA197)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杨涛(1970-),男,河南济源人,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研究。
如何在研究清末新军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兼评张华腾教授的《清末新军》杨 涛(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甲午战争后,编练“新军”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但如何才能建成一支“新军”呢?“新军”的最早编练者之一胡遹 称:“今欲创练新军,宜通饬各省,一律改练近年新出之西法。
”[1](卷21P1117)袁世凯受军机大臣李鸿藻、翁同騄、荣禄举荐(李、荣二人还是督办军务处大臣),全权负责“练洋队”一事,他认为:“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
”“似必须参用泰西军制,始可照西法操练。
”[2](P15)张之洞也称:“非认真仿照西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侮之资。
”[3](P1052)康有为以变法图强的角度主张“改养新军”,“皆令仿效德日兵制,分马步工炮辎重之队”。
[4](P320)以上可以说明,采西法、练新军是清末军事变革或曰军事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但如何采用西法,朝野上下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具体的过程。
胡遹 与张之洞、袁世凯最初提到的只是军事训练方法、军事装备等方面的改革,康有为提到的是军队建制、编制方面的改革,但一开始都不可能是全面的、整体的。
清末新军是甲午战争之后至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仿效当时世界强国(主要学习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指挥制度与机构、军事训练方法、军事后勤保障制度、军事财政制度、军事教育制度与军事思想、军队编制与建制、军人征退与安置制度等等,新建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化陆军。
那么研究新军就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清末新军在以上方面的现代化变革,如何一步步走向深入,走向全面。
当然研究清末新军应注重的不仅仅是它对中国国防力量、军事现代化的影响,还应研究它对清末民初政局的影响,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影响了之后的军阀政治的出现,如何影响央地关系,如何影响清王朝与北洋政府统治的稳定性。
还原真实的北洋——评张华腾教授的《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
底深 厚 , 野 开 阔 , 视 充分 发 掘新 史 料 , 于对 传 统 敢
观点 提 出挑 战 , 笔者 不揣 浅 陋评 述 如下 。
一
、
“ 北洋 ”北洋派 ” 北洋军 阀” “ “ “ 和 北
洋集 团” 的概念拆借与逻辑归真
北洋 、 北洋 派 、 北洋 军 阀和北洋 集 团是 中国近 代 史上 出现 频 率 比较 高 的词 汇 。频 繁 的使 用 中 , 人们 经 常将这 四个 名词 混为 一谈 。出 于学术规 范
第l 卷 第1 4 期
2 2 0 年 2月 1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o . 4, . 1 1 No 1 Fe . 2 0 1 2 b
J u n l fS e y n ie st S ca ce c ) o r a h n a g Un v riy( o il in e o S
观而 公 正 的评 价 , 一部 不可 多得 的学 术 力 作 。 是 关 键 词 :袁 世 凯 ; 洋 集 团; 北 崛起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K 3 6
Re t r t e s o e h Re l a No t e n: Ev l a i n rh r a u to o Pr f s o Zha f oesr ng
Hu tn ’ p igo rh r r u ( 8 5 1 1 ) ae g SS rn f No t en G o p 1 9 9 1
J ANG Yi l I 12
( . S h o fHit r 1 c o l s o y,W u a i e st o h n Un v r i y,W u a 3 0 2,Ch n h n4 0 7 ia;2 .De a t e t f t d n f is p rm n u e tAfar ,Hu a o S nn
你不知道的袁世凯
你不知道的袁世凯——读张华腾教授新著《中国191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政治热情。
袁世凯被一致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各地的祝贺信如雪花片一样源源不断涌向北京,非袁莫属亦成为各党派的一致共识。
随着南北统一的实现,革命热情明显减退,取而代之的是百废待举的热情。
民众对民初社会充满希望,力图改变晚清政府积贫积弱的状况;对袁世凯政府亦抱有良好的期望,各党派休戚与共,为国家建设捐弃前嫌,一心为建设民主富强的共和国献策献力。
可是,这种除旧布新的意志很快在1913年发生转变,党派之争、宋案发生、二次革命等,使民初勉强建立的信任关系,毁于一旦,政府开始不信任政党,政党亦不断挑衅政府,国家又陷入难以自拔的纷争之中。
民初具有良好开头的机遇为什么在1913年会发生逆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事实的发生,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这一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近读了张华腾教授的新著《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解读,对我们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段逝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民初政局何以在1913年发生转折辛亥革命后,由于南北双方在政体上达成一致意见,民众建设一个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强烈渴望,良好的社会整体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初社会发展进步。
可是,人们的政治热情和行动还未及半年,形势发展就急转直下,先是同盟会要求建立纯粹政党内阁,袁世凯认为时机未成熟不予认可,遭到同盟会阁员的辞职,结果,同盟会与袁世凯的矛盾时隐时现。
其次是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在民初政治环境缺乏基本信任的情势下,迅速发酵,引发诸多猜测。
复次,二次革命再起,国民党、国会被政府非法解散,宪法难产。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以袁世凯为首北洋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谁应该为此负责,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第一,辛亥革命后南北暂时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了。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结局并非是北洋集团与革命派力量对决的结果,而是两派妥协的结果,博弈的结果。
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及其变化_以民国国庆纪念为重点的考察_张华腾
的是 一 回 事 , 只 是 地 点 不 同, 有可能是一方记错 了, 但 史 实 是 清 楚 的, 而且一方还出自与黄兴关 系密切的日 本 人 之 口。这 是 袁 世 凯 与 黄 兴 的 第 一次 间 接 接 触, 由 于 当 时 主 客 观 条 件 均 不 成 熟,
“ 春 光 渐盛 , 将 与 田夫野老 讲 求 农桑种植 之 学 , 优
④ 。而实 游林下, 终此余年, 皆出自天家所 赐 也”
际上, 与各方保持着密切联系, 静观时变, 等待东 山 再 起 。 这一 时 期 他虽然 对清 廷不满 , 在 其 诗词 中 隐约 可 见 ⑤ , 但 我 们 没 有 发 现 他 的 激 烈 言 辞, 更 没有发现 他 与革命党人 联 系 的有 关 史 料 ⑥ 。 武昌起义后至清帝退位前对革命的态度变化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政 治 与 经 济 研 究 558
②
《 袁世凯未刊 ③ ④ 瑢 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 编: 瑏 书 信》 上, 中华 全 国 图 书 馆 文 献 缩 微 复 制 中 心 1 9 9 8年 版, 第 6、 4、 1 5 5 9~1 5 6 0页。
⑤
“ 如《 病 足》 一诗: 采 药 入 名 山, 愧 予 非 健 步。 良 医 不 可 ” : 求, 莫使庸夫误。 在《 自题 渔舟写真二首 》 百年心事总 悠悠 , 壮 志 当 时 苦 未 酬 。 野老 胸 中 负 兵 甲 , 钓翁眼底小 王侯。思量天下无 磐 石, 叹 息 神 州 变 缺 瓯。 散 发 天 涯 , 《 从此去, 烟蓑雨笠 一 渔舟 。《 圭塘唱 和 诗 》 袁克文: 辛 , 丙秘苑 》 上 海 书 店 出 版社 2 0 0 0年版。 电视剧等文学作品 多 有 袁 世 凯 与 革 命 党 联 系 的 记 述, 但 目 前 作 者除 了 上 例 孙 中 山 与 外 国 人 的 谈 话 外 , 还没 有 找 到 史实 依 据 。 《 宣 统政纪 》 第6 中华 书 局 1 第1 1卷, 9 8 7年版, 1 0 0页。 余 指 作 者 王 锡彤 , 云台 为袁 克 定 , 字 云台 。 1 7 2页。 《 张一麐: 心 太 平 室 集》 第1卷, 上海书店1 第 9 9 1年版, 2 2页。
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张华腾《清末新军》读后
作者: 廖大伟[1]
作者机构: [1]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研究
页码: 116-12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清末新军;《清末新军》;新建陆军;张华腾;中国近代军事史
摘要:陕西师范大学张华腾先生又添力作,沉甸甸的《清末新军》于201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50万字的专著令我感慨,更为书中映透的勤勉和进取致敬并礼赞。
与张先生结识于1991年长沙的辛亥革命80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1)其后不绝其声,常有新作扑面而来,仅就清末新军研究这一领域,便有《河间、彰德会操及其影响》《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特点》《河间会操兵力考订》《新疆新军与辛亥革命》《清末陕西新军编练研究》《武昌起义后清廷组织新军三军考略》等系列论文,(2)及《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北洋集团崛起研究》专著中的相关部分。
势利的历史
日本人递 来 《 二十一条 》,他抗 争不过 ,屈
辱地 接 受 了。 长期 以来 ,他 成 了 “ 国贼 ” 。要 卖
道。
为应 当作 出 完全 相 反 的 解释 。 ”
其实 ,客 观地讲 ,袁世凯在晚清 变局之 中,
得举 些枯 燥 的数据 ,才能看 清 楚 当时天津
的发展 :庚子 以前 ,天津仅有 四五 家近代工业企
业 , 资 本 总额 为 t OY ,到 了辛 亥 以前 , 已经 1;两 发 展 到 17 ,资 本 总额 为2 2 2 两 。 3家 907
不是 《北洋集 团崛起研 究》的作 者张华腾 先生在
其 研 究 中谨 慎 地提 出袁 世 凯 也 有 民族 感情 ,我 真
是要 感叹 历史学家也势利 了。凭心 而论 ,每 有外
么, 听我 公 布 答 案 。
废除科举是 近代教 育史上 大事 ,也是 让他 引 以为 豪的一件事 ,他 女儿 回忆说 : “ 父亲以后 我
发展 史上 ,算是 有重要意 义的一件 事。 而直隶省
由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转 变 的过 程 ,正 是 在 他 主
政 直 隶期 间 。
经常谈论 这件事 ,他认 为这是他 一生 中最为得意
但 是 1 0 年 1 月 ,他 接 任 直 隶 总督 之 后 , 面 对从 91 2
大学的前 身 山东大学堂 ,就是他 一手创 办的。4 4 办学堂时 ,他说 : “ 国势之 强弱 ,视乎人 才 ,人 才之盛 衰 ,原 于学校 诚 以人 才者立 国之 本 ,而 学校 者又人才所从 出之 途也 。”这话放在 当时那 些名胜 一时的 大学校 长的话语 中,毫不逊 色。 即 使有人捉 刀代笔 ,也 在一定程度 上代表 了他 的见
张凤翙与陕西辛亥革命
Zhang Fenghui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in
Shaanxi
作者: 张华腾[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版物刊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7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张凤翙;西安新军;陕西;辛亥革命
摘要:张凤翙在甲午战败后走上军事救国道路,历经陕西武备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学习,系统掌握了现代军事知识与军事技术.回国后他在陕西新军中历练,成为清末出色的新军军官.1911年10月22日张凤翙响应武昌起义,领导西安新军起义成功并光复陕西.陕西是与湖南同日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也是北方诸省中革命成功的第一个省份,还是革命持续最长的省份,直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才熄灭战火.张凤翙是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在领导西安新军起义和捍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中,在陕西摧毁一个旧世界,创建民主共和的新世界中,立下卓越功勋.。
对立中的统一: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北洋集团关系述论
作者: 张华腾[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版物刊名: 江海学刊
页码: 165-171页
主题词: 辛亥革命;同盟会;北洋集团;中国
摘要:同盟会与北洋集团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政坛崛起的两支新的政治力量,从阶级对立的角度来说,这两支力量是互为对立的政治力量,同盟会以推翻清政府为志,北洋集团则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贲。
但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方面,二者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统一性。
在清末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中,武昌起义促使这两支政治力量携手结为政治同盟,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政权。
袁段矛盾与洪宪帝制的败亡
Contradiction between Yuan and Duan and the Failure of Hong-xian Monarcly 作者: 张华腾[1]
作者机构: [1]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河南安阳455002
出版物刊名: 殷都学刊
页码: 43-46页
主题词: 洪宪帝制;袁世凯;段祺瑞;矛盾
摘要: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领袖,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二人有着整整20年的关系和友谊.段祺瑞追随袁世凯,为袁世凯的成功竭尽全力,袁世凯则提拔、重用段祺瑞,委段祺瑞以重任.袁、段配合默契,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大事件均与其有关.但在袁世凯集权专制完成后,袁、段关系裂变.尤其是在帝制问题上二人矛盾激化,先是袁世凯解除了段祺瑞的兵权,继而段祺瑞消极抵抗.北洋集团分裂,袁、段矛盾是袁世凯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
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
张华腾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辛亥革命为兴起于清末的北洋集团政治势力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他们在
与革命党人合作共同推翻清王朝之后,掌握全国政权,从而成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北洋集团作为一种新兴政治势力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虽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在旧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封建的东西根深蒂固,【总页数】1页(P59)
【作者】张华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对立中的统一: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北洋集团关系述论 [J], 张华腾
2.北洋集团研究的新突破——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读后 [J], 李学智
3.北洋军阀词语探源——简论北洋军阀、北洋集团概念的使用 [J], 张华腾;
4.袁世凯北洋集团在辛亥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及评价 [J], 赵大兴
5.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军集团嬗变研究 [J], 任保国;翁有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兼论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试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兼论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
现代化
张华腾
【期刊名称】《史学集刊》
【年(卷),期】2007()6
【摘要】北洋集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北洋集团推动了清政府的现代化决策,在推行军事、警政、教育、司法等部门的现代化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洋集团在山东、直隶、东北地区的早期区域现代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较显著的成绩。
【总页数】6页(P18-22)
【关键词】近代社会;发展演进;北洋集团;早期现代化
【作者】张华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兼论历史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J], 陈其泰
2.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J], 何一民
3.试论近代中国社会传统力量对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作用——以穆藕初引进推广
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为例 [J], 朱荫贵
4.试论近代市民社会产生的模式——兼论中国近代市民社会雏形的生成特点 [J], 朱英
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论──兼论汤寿潜的早期维新思想 [J], 戚其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华腾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辑刊》
【年(卷),期】2015(0)2
【摘要】北洋势力被称为北洋军阀,是在袁世凯以后特殊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北洋社会处于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具有乱世、发展、开放等特点.北洋政府并非一个
无能、卖国的政府.北洋政府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固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在国家
治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初国会
屡被非法解散,民主色彩宪法被废除,致使国民的良好愿望不能实现,历史责任不能由袁世凯北洋势力独负.对北洋时期复杂社会的复杂政治人物,应该予以更全面的认识、更客观的评价.
【总页数】7页(P121-127)
【作者】张华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我与北洋军阀史研究--《北洋军阀史》的撰写缘由
2.北洋军阀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出版
3.北洋军阀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来新夏
等著《北洋军阀史》出版4.北洋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取向——第一届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5.略论北洋军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世凯对东北问题的关注与东三省改制
作者: 张华腾[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10062
出版物刊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页码: 77-9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袁世凯;东三省改制;北洋集团
摘要:20世纪初,日、俄加紧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
袁世凯为维护东北主权、利权,最早提出对东北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将军府制改为行省制,在东北全面推行新政。
日俄战争后,袁世凯积极收复失地,恢复行使中国主权。
袁世凯不仅是东北改革的促动者,而且在东北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洋集团在东北推行新政,加强了东北的国防力量,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
袁世凯及其北洋集团的作为,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体现。
中国1913:民初政局走向的关键点--读张华腾教授新著《中国1913》
中国1913:民初政局走向的关键点--读张华腾教授新著《中
国1913》
马丽
【期刊名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28)4
【摘要】辛亥革命后,随着南北统一的实现,革命热情明显减退,取而代之的是百废待举的热情。
民众对民初社会充满希望,对袁世凯政府亦抱有良好的期望,各党派休戚与共,为国家建设捐弃前嫌,一心建设民主富强的共和国。
可是,这种除旧布新的意志很快在1913年发生转变,党派之争、宋案发生、二次革命等,使民初勉强建立的信任关系毁于一旦,政府开始不信任政党,政党亦不断挑衅政府,国家又陷入难以自拔的纷争之中。
【总页数】3页(P39-40,47)
【作者】马丽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1
【相关文献】
1.转换视角,开拓北洋史研究的新局面--评张华腾教授著《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 [J], 马建华
2.从“政治趋避”走向“多元复兴”——论中国本土电影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
(1913-1977) [J], 徐红
3.以全新的哲学范式关照当代中国播音学——读张颂教授新著《播音主持艺术论》有感 [J], 曾致
4.1913-1935年戏曲变与不变的历史沉思——读张聊公《听歌想影录》札记 [J], 邹元江
5.以全新的哲学范式观照当代中国播音学——读张颂教授新著《播音主持艺术论》有感 [J], 曾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张华腾[摘 要] 北洋集团是晚清新兴政治势力,辛亥革命为北洋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机,北洋集团与革命党人合作,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集团也由此掌握了全国政权,北洋集团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北洋集团作为一种新兴势力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曾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北洋集团是在旧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封建的东西根深蒂固,是一种亦新亦旧的力量。
北洋集团又是一个狭隘的利己集团,辛亥革命后对革命党人大打出手,扼杀民主制度,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了北洋集团的分裂。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进一步分裂发展为大小军阀,祸国殃民,完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北洋集团 袁世凯 政治势力北洋集团形成于晚清新政,是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支新兴政治势力。
辛亥革命为北洋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机,北洋集团与革命党人合作,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集团也由此掌握了全国政权,北洋集团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北洋集团又是一个狭隘的利己集团,掌握全国政权后不仅不抓住民初历史发展的极好机遇,与革命党人密切合作,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反而排斥和打击革命民主力量。
北洋集团的领袖人物袁世凯进而复辟帝制,导致了北洋集团的一次大分裂,严重削弱了北洋集团的实力。
北洋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大政治势力,直接影响了清末民初政局。
本文试对辛亥革命前后北洋集团发展、分化情况给予简要的叙述,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北洋集团的崛起和遭受的挫折北洋集团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后,最初为一纯粹的军事集团,袁世凯充其量为一新军将领,统率着一支新式军队。
直到1899年12月清廷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1901年11月又任命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从此成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具有了地方军政大权,他不断地举荐他的军事将领和文职官员为各级政府官吏,北洋集团开始由军事集团向军事 政治集团转化。
在新政的进行中,北洋集团迅速崛起,到1906年前后,北洋集团的实力高度膨胀,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与之抗衡。
军事上袁世凯编练了六镇新军,每镇1. 2万人,全军七八万人,而当北洋六镇成军时,全国各省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镇,只有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的第八镇才初具规模;经济上北洋集团接收了李鸿章淮系集团的全部家底,李鸿章创办的大型近代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等先后转移到袁世凯之手,山海关内外铁路、津浦铁路等路矿企业也由北洋集团具体经营。
北洋集团注意发展工商业,他们自己还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如滦州煤矿、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等。
近代企业奠定了北洋集团雄厚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北洋集团控制了中央的一些部门和部分省区。
1904年杨士骧出任山东巡抚,1907年东三省改制,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唐绍仪为奉天巡抚,朱家宝为吉林巡抚,段芝贵署黑龙江巡抚(因杨萃喜案被罢免)。
同一时期严修为学部侍郎,王士珍为陆军部侍郎,朱宝奎为邮传部侍郎。
袁世凯自己除直隶总督兼54北洋大臣外,还身兼中央的督办政务处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等八项职务。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其主要成员都是汉族官员,他们或接受过西方教育,或到欧美、日本进行过考察,或留心西学,对西方和日本有比较多的了解,对现实不满,有着强烈的改革愿望。
他们一般都在某一方面有所长,是当时国内不多的人才。
如军事上有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行政上有徐世昌、唐绍仪、赵秉钧等;教育上有教育家严修等;经济上有企业家、理财家周学熙等。
他们在新政中发挥出了他们的所长,做出了一定的成就。
这批人以袁世凯为中心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北洋集团,和其他政治集团严格区分开来。
他们是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股新兴政治势力,这股新兴政治势力在新政中兴起,在新政的不断深入中壮大成长。
北洋集团的迅速崛起给满清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引起了满洲贵族尤其是少壮派贵胄的恐惧和不安,北洋集团和满洲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满洲贵族集团开始削弱和打击北洋集团,1906年清廷借官制改革剥夺了袁世凯对北洋六镇新军的指挥权,开去了袁世凯在中央的八项兼差。
1907年又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调袁世凯入京做军机大臣。
1909年1月,在西太后、光绪皇帝死后不久,清廷借故将袁世凯开缺回籍,给北洋集团以沉重打击。
袁世凯被罢免后,满洲贵族集团又对北洋集团的成员先后开刀,邮传部尚书陈璧和侍郎唐绍仪、民政部侍郎赵秉钧、学部侍郎严修、江北提督王士珍、铁路总局局长梁士诒先后被革职或自请辞职,北洋集团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了。
北洋集团虽然遭受如此打击,但仍有一定的实力,其元气未曾大伤,尤其是北洋军的各级军官都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满洲贵族无法在短期内予以取代。
满洲贵族也担心对北洋集团打击过甚,引起北洋军的造反。
袁世凯虽然被开缺回籍,但是他在距北洋最近的河南彰德府洹上村隐居下来,暗中仍控制着北洋集团。
满洲贵族在打击北洋集团之后,亲贵掌权,昏庸无能,使朝政更加混乱。
满洲贵族打击北洋集团,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北洋集团的声誉,使北洋集团赢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本。
满洲贵族打击袁世凯,打击北洋集团,也使北洋集团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具损,其凝聚力更强了。
北洋集团中的文臣武将,不时将朝政情况向袁世凯汇报,逢年过节,或袁世凯及其夫人生日,他们都前往洹上村看望袁世凯。
袁世凯、北洋集团在悄悄地等待时机。
二、北洋集团的发展清末的北洋集团尽管为一强大的军事 政治集团,其势力遍布朝野,但毕竟是一个地方集团,局限于北洋一隅。
辛亥革命为北洋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北洋集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与革命党人合作,推翻了满清王朝,从而掌握了中央政权,其势力由北洋、北方发展到全国。
从武昌起义到民国三年,北洋集团经过了三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复出到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袁世凯内阁。
袁世凯、北洋集团掌握了清廷的军政大权;第二次是南北统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集团取得了全国政权;第三次是民国二年到民国三年,二次革命后到 中华民国约法 公布,北洋集团统一中国,北洋势力由北方扩展至南方。
(一)北洋集团的第一次大发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内部缺乏强有力的人物镇压革命,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10月14日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27日又授为钦差大臣,11月1日再任命为总理大臣。
而随着袁世凯的出山,北洋集团的实力不仅迅速得到恢复,而且很快发展。
袁世凯及北洋集团的主要军职人员首先掌握了对军队的指挥权。
武昌起义后不久,清廷将北洋军及中央禁军编为一、二、三军,第一军由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开赴武汉前线,第二军由冯国璋督率听候调遣,第三军由军咨大臣载涛督率守卫京畿。
三军的具体编制在10月14日的上谕中说得非常清楚, 现在派兵赴鄂,亟应编配成军。
著将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已派荫昌督率赴鄂,其陆军第五镇及混成第五协、混成第三十九协,著编为第二军,派冯国璋督率,迅速筹备,听候调遣。
至京师地方重要,亟应认真弹压。
著将禁卫军及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派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专司巡护。
以上三军包括了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六镇的大部和由六镇派生出来的第二十镇,以及袁世凯下野后皇族专司训练的禁卫军,是清王朝在北方的劲旅。
10月27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所有调遣各军。
清廷谕令说: 湖广总督袁世凯,著授为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各军,并长江水师,及此次派出各项军队,均归该大臣节制调遣。
袁世凯获得了前线军事的全权指挥后,于10月30日走马上任,并对军事进行了重新部署,除从前线调回荫昌由冯国璋接统第一军外,又任命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
攻克汉口、汉阳后,任命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兼领第一军,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
不久,又让冯国璋取代载涛,兼统禁卫军,而王士珍,已经成为袁世凯内阁的陆军大臣。
而在此之前,清廷还发出谕令: 现在军事未定,所有近畿各镇及各路军队并姜桂题所部军队,均著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至此,袁世凯、北洋集团中的主要军事将领掌握了清廷的军事大权。
北洋集团还掌握了清廷的政权。
袁世凯11月1日被任命为总理大臣,后又经资政院选举通过,合法当选。
袁世凯于13日回到北京,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陆军大臣王士珍,邮传大臣杨士琦,学务大臣唐景崇,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理藩大臣达寿。
11名阁员中北洋集团重要成员占了大半,其他阁员也大都为亲北洋人物,内阁完全在北洋集团控制之中。
袁世凯不久又逼迫摄政王载沣 辞退监国摄政王之位,不再干预政治, 嗣后用人行政,均责成内阁总理大臣、各国务大臣担承责任 。
至此,北洋集团已经掌握了清王朝的军政全权,由一个地方性的军事 政治集团发展为控制清廷军政全权的军事 政治集团。
(二)北洋集团的第二次大发展武昌起义后不久,北洋集团由一个地方性的军事 政治集团迅速发展为控制清廷军政大权的军事 政治集团,但这时的清王朝,仅仅是半壁江山,南方各省和北方的陕西、山西两省以及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已经宣布独立。
到1912年1月1日,独立各省又联合组成了南京临时政府,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历史为袁世凯、为北洋集团又提供了一次选择的机会,要么背叛清廷,改朝换代,自立为帝;要么尽忠于清廷,做曾国藩第二,全力剿杀革命;要么和革命党人合作,共同推翻清王朝,在中国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在这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尽管袁世凯有着夺取全国政权的不可告人的企图,也玩弄了许许多多的卑鄙手段,但他最终和南方结成了政治同盟,以北洋集团的实力,给清廷以最后一击,和革命党人共同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实现了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目标。
袁世凯、北洋集团作出了顺应中国20世纪发展潮流的选择,袁世凯、北洋集团也因此获得了第二次大的发展。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覆灭。
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职。
袁世凯由北洋集团的领袖,一跃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1912年3月底,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在南京成立。
4月,临时政府北迁,南北统一。
北京政府是由北洋集团和南方共同组成的,是一个联合政府,但北洋集团在政府中居要职,唐绍仪、段祺瑞、赵秉钧、刘冠雄均是北洋集团中的主要成员,北京政府的军政实权由北洋集团所控制。
尤其是唐绍仪内阁倒台后,继任之陆徵祥内阁、赵秉钧内阁一切唯袁世凯之命是听,北京政府成为北洋集团的政府。
在地方上,北洋集团控制了北方数省的军政。
1912年3月,袁世凯任命张锡銮署理直隶都督,周自齐为山东都督,张镇芳为河南都督。
9月,改任冯国璋为直隶都督,11月任命张锡銮署理奉天都督。
民国元年,北洋集团不仅控制了中央政权,而且还控制了北方数省的军政,其势力大为扩展。